心理咨询的发展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咨询的发展历史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心理咨询的发展历史
中国咨询心理学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二十世纪初到二十年代,介绍释梦和自由联想技术的精神分析文献开始被翻译介绍到中国。
1917年,经曾在德国冯特实验室学习的着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倡导,在北京大学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921年,中国心理学会在上海成立。
这两个重要事件推动了中国引进国外心理治疗的步伐。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些使用行为疗法的原理分析心理障碍的文章开始见于报刊。
1933年,美国学者R.Lyman博士在北京协和医院主持神经精神科工作,开设了包含精神分析培训内容的课程。
戴秉衡当时曾教授这门课程。
三十年代,心理学家丁赞分别在重庆中央实验研究所和北京仁利地毯工厂建立了心理学诊所。
同一时期,上海大厦大学心理协会建立了儿童心理诊察所,对儿童心理问题进行诊治。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些发展全部停滞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心理治疗的发展仍不均衡,这一状况一直延续到1979年改革开放。
新中国成立后心理治疗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5个阶段——启动阶段、空白阶段、准备阶段、初步发展阶段、以及发展和职业化阶段。
这些阶段的划分是根据专业人士和参与者的工作及他们的发表物,以及该领域的标志性事件来划分的。
启动阶段为1949年到1965年。
在这期间只有少数专业人员做了零星的心理治疗工作。
上海心理学家黄嘉音,发表了一些书籍并报告了如何运用行为疗法原理治疗儿童问题(黄嘉音,1951,1952)。
另外,在这个阶段,还有其他中国心理学家试图使用心理治疗原理治疗其病人。
该阶段最有影响力的工作是运用快速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神经衰弱病人。
该模型是一个短期治疗取向的模型,是由一些中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于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发展出来的。
开始,它只运用于治疗神经衰弱,但后来也被运用于治疗其它焦虑
障碍。
这一疗法结合了药物治疗、躯体锻炼、主题演讲以及小组讨论等活动在内。
该模型采用用巴浦洛夫的理论解释神经衰弱症的病因。
通过解释、鼓励、布置家庭作业以及支持性治疗方法对病人起进行治疗。
根据相关文章报道,这种治疗方式是很有成效的,激发了专业人员对于心理治疗工作的兴趣。
文化大革命之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被指责为泛性论。
所有心理学家都跟随前苏联的学术方向学习并运用巴浦洛夫的理论来治疗病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7),心理学被批判为伪科学。
那时没有大学开设心理学课程。
几乎所有心理学家都被迫到工厂、农村进行劳动。
而心理治疗则处于一个更为糟糕的境地。
在此阶段没有任何关于心理治疗的文章发表,因此这个阶段被称为空白阶段。
准备期持续大约九年(1978-1986)。
由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打破了中国的坚冰。
这段时期,尽管仅有很少有中国的关于心理治疗的出版物出版,但大量西方着名心理治疗师(如弗洛伊德、荣格和弗洛姆)的着作被翻译成中文并出版。
并且,各种工作坊、培训项目,以及学术会议开始在中国出现。
一群有雄心的学者开始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专业领域进行探索,同时80年代初一些心理门诊陆续出现在北京和广州等大城市之中。
中国的心理治疗的初步发展阶段由1987年至2001年。
此阶段中发表在专业期刊上的有关心理治疗的文章数量迅速增加。
不但所发表的文章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均在不断改善。
心理治疗的对象在逐步扩大,所采用的治疗理论与方法也在增多(陈仲庚、钱铭怡,1997)。
该阶段的另一个特征是中国的专业人士开始根据其临床经验发展了他们自己的理论和模型,并发表了他们的着作。
全国各大城市的大学和综合性医院普遍建立了咨询和治疗门诊,同时还出现了心理治疗中心和私人诊所。
心理治疗的培训项目和工作坊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加,质量上更有明显提高。
另外,90年代初,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创立了两个与心理治疗和咨询相关的专业委员会,即心理治疗和咨询专业委员会和大学生心理咨询
专业委员会。
2001年末,中国心理学会也创立了另一个相关的专业委员会,即临床和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这几个专业委员会的建立,促进了更多的学流不断得到加强。
发展和职业化阶段始于2002年。
在该阶段,心理治疗和咨询在的进步在许多方面都是非常明显的。
其中具有标志性的事件为政府部门开始对专业人员的资质进行管理。
2001年,中国的劳动部提出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并于2002年开始实施。
2002年,中国的卫生部会同人事部开始在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设立心理治疗学专业,并于当年组织实施相关专业人员的考试。
中国心理学会于2007年2月通过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标准及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
上述情况提示中国的心理治疗发展开始步入职业化时期。
经济改革后,80年代起,几乎所有的西方主流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被引入中国。
中国的心理治疗和咨询工作深受西方各种理论和流派的影响。
然而,中国的专业人员也在努力改进其工作,使心理治疗与咨询的理论和技术的应用更适合于中国的文化和国情。
赵山明等(2003)检索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1981-2000)中关于心理治疗的文献,发现中国各种理论学派的心理治疗文献数量呈指数增长。
他们得出结论,认为中国的心理治疗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尽管从1987年起中国心理治疗和咨询快速发展,但是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例如,专业人士的数量,特别是经过良好训练的人数是远远无法达到民众对专业服务的需求的。
中国的专业人士应该对所有理论、方法和技术采取开放态度。
通过学习国外同行的经验,中国专业人员应更加主动地发展适合中国文化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以更好地为中国的民众服务。
美国心理咨询的发展:
美国的兴起原于19世纪中后期的工业革命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深刻影响,以及20世纪初美国社会改革运动和学校指导运动的兴起、公立教育迅速普及、心理测量的出现和迅速发展等等。
心理咨询出现之初,并没有被人们视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正如同人们对咨询一词的理解一样,许多人把它看做是学校的某些功能,或把它与指导等同起来,认为它只不过是某种教育功能的花样翻新。
心理咨询的先驱者之一son指出:即便是心理咨询的专业出版物似乎也“忽视了心理咨询作为一种职业的发展历史,……在20世纪50、60年代以前的出版物中,把指导、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概念混为一谈”而且“在1931年以前的专业文献中从没有提及到咨询这个概念”。
的确,心理咨询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其专业功能、服务对象和范围,其所运用的原理和方法等,都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明确和丰富起来的。
以下为各个发展阶段:
(1)1900 — 1909
在20世纪最初的10
Davis是第一个在公立学校建立系统的指导课程的人。
作为Grand Rapids(密执根州)学区的督学,他在1907年就建议该学区所辖学校的英文教师为学生开设每周一次的指导课程,以塑造学生的人格,避免问题行为的发生。
Davis深受当时美国改良主义教育家
H.Mann和J.Dewey等人的影响,认为指导有助于医治美国的社会问题。
尽管当时Davis等人所作所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但却是早期心理咨询的主要表现方式(学校指导)的雏形。
在波士顿,被公认为“职业指导之父”的Parsons也在进行着同样的工作,所产生的影响更为广泛、更为深刻。
1908年,他首创的波士顿职业指导局,标志着职业指导走向规范化,是心理咨询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Parsons去世一年后出版的《职业选择》(Choicinga Vocation,1909)一书在全美发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尤其是在波士顿地区。
当时,波士顿学区的督学S.Brooks专门指派了117名中小学教师作为“职业咨询者”。
由于学校认识到职业计划的重要意义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波士顿现象”在美国其它主要城市迅速蔓延。
到1910年,全美已有35个城市开始效仿波士顿。
Beers曾是耶鲁大学的一名学生,在他的一生中曾因心理疾病而数次入院治疗,目睹精神病院的恶劣环境,及病人所受到的种种非人待遇。
他在《一颗发现自我的心灵》(A Mind That Found itself,1908)一书中对此给予了深刻揭露,呼吁改善精神病院的医疗条件,改革对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Beers的贡献是使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在观念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成为美国心理健康运动发生的原动力,亦被视为心理健康咨询的先驱者之一。
(2)1910 — 1919
在这10年里,有两个重要的事件对心理咨询的发展影响深远,第一个是美国“国家职业指导学会”(NVGA)于1913年成立,并从1915年开始发行不定期的专业刊物。
1921年“国家职业指导简报”(NVBB)成为一个定期出版的刊物。
随后,它先后数次更名为“国家职业指导”(1924~1933),“职业,就业指导”(1933~1944),“职业,就业指导期刊”(1944~1952),“人事与指导”(1952~1984),“咨询与发展”(1984)。
这些名称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反应出该学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所关注的重点领域。
国家职业指导协会成立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建立了一个专业学术组织和一份专业出版物,使得早期纷乱的职业指导运动得以溶为一体,引导早期的职业指导运动朝着科学化、正规化的方向发展,并使得心理咨询的职业化角色得到社会的进一步认可。
第二个重要事件是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发现特殊人才,开发了一系列心理测量工具,其中包括着名的军队A型和B型智力测验。
战后,这些测验大多转向民用,从而促进了心理测验迅速发展。
而当时,由于职业指导运动还没有一种明确的哲学理念作为其实践的指导思想,为了从心理学中寻求合理的理论基础,它便迅速接纳了心理测量,以使自己拥有一个更具有说服力、更为“科学的”职业身份。
(3)20年代
20年代是一个相对安静的时期。
美国开设咨询专业的大学,无一例外地都在强调职业指导。
20年代中期,波士顿和纽约开始为咨询者颁发资格证书(Nugent,1990),职业指导的职业化特征进一步明确;美国第一个关于咨询的专业教育和职业资格评估文件的问世、Edward Strong发表的“Strong职业兴趣量表”(SVLL,1928)成为职业指导朝向科学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标志。
此外,美国联邦政府也开始为退伍军人提供职业指导服务。
这些事件都在不同程度上推进了心理咨询的发展及其职业化进程。
总之,20年代,职业指导运动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同,职业兴趣问题已开始为人们所重视,心理咨询开始更广泛的关注人格问题和发展问题。
(4)30年代
“以咨询者为中心”的咨询模式。
这一模式在随后20年里的心理咨询实践中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心理咨询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它所关心的内容大为扩展,超出了职业指导这一狭窄的范围。
1932年,J.Brewar《作为指导的教育》(Education as Guidance)一书出版,提出了“教育即是指导”的观点。
他认为学校中的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是咨询者,建议应把“指导”作为一门学科纳入到学校的课程教育中。
他的呼吁使咨询者认识到职业选择仅是他们所担负的指导责任中的一部分。
30年代美国政府开始更多地参与到心理咨询中,其主要的标志是美国就业服务处宣告成立,并在1939年出版了第一部《职业名称词典》,该书随即成为职业指导专家为学生提供服务的主要信息来源。
5、40年代
40年代对心理咨询的实践产生巨大影响的是Carl Rogers的咨询理论和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美国政府对心理咨询的参与。
Carl Rogers的杰出贡献是在1942年出版的《咨询与心理治疗》(Counselingand Psychotherapy)一书中,对Williamson的“咨询者中心”原则以及弗洛依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主要观点提出质疑。
Rogers把心理咨询的重点转移到当事人身上,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咨询模式、“不指示”(nondirective)的咨询原则。
他认为应赋予当事人对自身成长以责任感,应创造机会让当事人感受到被接纳、被倾听,这样就会使他们更好的认识自己,更有自信心。
他把咨询者定位于一种不判断的(nonjudgmental)、接纳的角色,咨询者就象一面镜子,要对当事人的语言和情感作出明确的显示。
Carl Rogers革命对心理咨询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心理咨询还是心理学都把他的贡献视为其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里程碑。
二战期间,美国政府对心理咨询学家和心理学家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以便对军队和工业领域的特殊人才进行选拔和训练。
战争也使得人们以一种新的观点去看待工作,许多妇女走出家庭参加工作,传统的职业性别角色观念开始瓦解,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个人的自由。
战后,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委员会(VA)通过提供奖学金的方式,鼓励更多的学生接受心理咨询和心理学培训。
VA对职业咨询者的专业角色也进行了重新的定义,并创造了一个新名词“咨询心理学家”(Counseling Psychologist)。
VA的参与对大学的心理咨询专业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专业教育的内容更加明确、针对性更强。
咨询心理学开始作为一种明确的职业与职业指导相分离。
(6)50年代
50年代是心理咨询发展历史上最为辉煌的10年,至少有四个重大的事件对心理咨询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美国人事与指导协会成立(APGA);美国心理学会(APA)第17分会咨询心理学会(DCP)成立;国防教育法(NDEA)颁布;以及大量新的指导与咨询理论的出现。
(7)60年代
6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事件是D.Arbuckle,A.Maslow和S.Jourard提出的人本主义咨询理论。
在这一理论的影响下,小组咨询方法以非同寻常的速度发展,心理咨询的重点开始从一对一的方式向小组成员间相互作用的咨询方式转变。
随着J.Krumboltz《咨询的革命》(Revolution in Counseling,1966)一书的出版,行为主义心理咨询显示出日益重要的价值。
该书提出了“变化的根本在于学习”(而不仅仅是领悟)的观点。
Aubrey提出:竞相出现的、丰富多样的心理咨询方法学意味着心理咨询者的认识和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峰。
在这10年里,还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发展趋势,一是在1963年,美国颁布了“社区心理健康中心法案”(Community Mental Health Centers Act),使得各个社区有权力建立自己的社区心理健康中心。
这些中心开始公开招聘教育系统以外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心理咨询开始向社会渗透,职业化特征更加明朗;另一个趋势是,APGA和17分会继续朝向职业化方向发展。
1961年,APGA公布了“心理咨询者的道德规范”条例。
1964年,咨询心理学分会在Greyston大会上对学校心理学家作出了更加明确的界定,并从1969年开始,发行该学会的专业刊物:咨询心理学家(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
(8)70年代
心理咨询迅速发展
国家、州级执照制度的建立
APGA进一步发展壮大
(9)80年代
专业教育与资格的标准化
心理咨询职业化
心理咨询服务多样化
以上即为我所整理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