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学--叶文虎-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PPT课件
环境管理学ppt
2020/8/23
22
(四)环境管理的内容
1.环境质量管理
• 环境质量: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各要素对人 群的生存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优劣或适宜程度。 评价环境质量优劣的基本依据是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 保准是为保护人群健康和财产而对环境中污染物的容许含 量所作的规定。
• 环境质量管理主要是针对环境质量进行的管理活动。根据 环境要素的不同,环境质量管理的内容可划分为:大气环 境管理、水环境管理、声学环境管理、土壤环境管理、固 体废弃物管理等。
2020/8/23
28
三、环境管理学的内涵和特点
• 内涵:
环境管理学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根本目 标,以研究环境管理的规律、特点、理论和 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它综合运用环境 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人类-环 境系统的管理过程和运动规律,采用各种手 段调控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关 系,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
2020/8/23
23
2.生态环境管理
• 生态环境,是指在不同的时间域和空间域中,由各要素 以不同的结构形式联系在一起,具有一定的状态的自然 环境,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基础。
• 自然环境要素主要包括空气、土地、水、生物、矿物、 气候等,也可称为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 生资源
• 在生态环境管理中,重点是对自然环境的要素进行管理 。
第二节 环境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发展
一、环境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 二、环境管理方法的演变
2020/8/23
2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
• 环境 – 概念 – 特征
• 环境问题 – 概念 – 产生与发展 – 中国环境问题
•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学习课件】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广西师大环境与资源学院
ppt课件
3
人类不同文明时期的发展特征
时期
史前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环境文明
时段
前400、500万 前1万年-公元 公元1700 -
-前1万年
1700
20世纪末
20世纪末-
社会结构
个体、部落
乡村、民族
城市、国家
全球化
经济形式
采食、渔猎
自给型
商品型
循环经济
能源特征
火、人力
畜力
化石燃料
清洁、可再生
环境响应 对自然态度
无污染、无干扰 缓慢退化
依附自然
崇拜自然
短期污染、长 期生态破坏
人定胜天
人与环境协同 进化
人地和谐
ppt课件
4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 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WECD,《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
ppt课件
5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1、不否定经济增长,尤其是穷国的经济增长,但需要 重新审视如何推动和实现经济增长。
ppt课件
1
古代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如马尔萨斯(1802年)、李 嘉图(1817年)和穆勒(1900年)等,他们也 较早地在著作中提出过人类生产消费的物质限制, 即人类的经济活动范围存在着生态边界。
ppt课件
2
2、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
* 早期的反思——《寂静的春天》 *一服清醒剂——《增长的极限》 *全球的觉醒——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我们共同的未来》 *重要的里程碑——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ppt课件
环境保护管理基础知识 课件
当这本书开始广为传颁时,反抗的力量曾是很可怕的 ”
仍然找不到森林,足迹所及之处,唯有荒山秃 岭与低矮的灌木丛。有时他也会看到“封山育林”
的巨大木牌,但四周只有一片片遗留的树桩。 他以“不见森林非好汉”的决心继续深入,还是
找不到森林。最後,一位林区官员的一句话彻 底消解了他的宏愿:“你就省些劲吧,能看到森 林的地方你是去不了的。”
• 专栏1.2-3 巴比伦王国为什么覆没?
• Don't it always seem to go /That you don't know what you've got /Till it's gone /They paved paradise /And put up a parking lot.
• Late last night/I heard the Screen door slam/And a big yellow taxi/Took away my old man
• 思考:
• 从这几个专栏中,你认为环境问题是怎 样形成的,人的作用大吗?这两个专栏 分别讲述了什么环境问题?人要改造自 然,还是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环境要素
• “构成环境整体的基本物质成分”。各环境要素相 互独立,性质不同,但服从总体演化规律。
• 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环境科学中通 常指的是自然环境要素。包括水、大气、生物、土 壤、岩石和阳光等要素。
《环境管理学》课件
城市环境管理案例二
某内陆城市的空气质量改善计划,重点讲述城市在限制机 动车、推广清洁能源、建设绿地等方面的努力。
城市环境管理案例三
某历史文化名城的古建筑保护与城市更新项目,探讨如何 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环境管理案例
总结词
农村环境管理案例主要关注农村地区 的环境保护问题,包括农业污染防治 、农村生态建设等方面。
详细描述
循环经济理念强调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中,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产 生,同时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再生和利用,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
生态平衡理念
总结词
生态平衡理念是环境管理学的基石,它主张 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以确保自然环 境的健康与安全。
详细描述
生态平衡理念强调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 程中,要尊重自然规律,维护生态系统的结 构和功能,防止生态失衡。同时,要加强对 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采取有效措施修复 受损的生态系统,以保障生态环境的健康与 稳定。
详细描述
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在发展过程中,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因素,以实现长期的、健康的、稳 定的发展。它强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的公正,以确保人类发展的可持续性。
循环经济理念
总结词
循环经济理念是环境管理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主张通过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源的梯级 利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某矿业企业的环境修复与治理项目,讲述 企业在关闭矿井后对矿区进行生态恢复和 环境整治的经验。
城市环境管理案例
总结词
城市环境管理案例主要涉及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污 染治理等方面,展示城市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成果和挑战。
城市环境管理案例一
《环境管理》叶文虎版
《环境管理》叶文虎版第一章绪论1.环境问题的分类:环境问题分为1)原生环境问题——自然因素;2)次生环境问题——人为因素2.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人类思想或人类哲学深处的不正确的自然观和人-地关系观。
不正确的三观(自然观、人-自然关系观、支配人类社会行为的基本观念)探索:(1)局部感知;(2)外部性理论:(3)1972年《增长的极限》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P83.环境管理定义(叶文虎):环境管理是运用多种手段更新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观念,调整人类的社会行为,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管理是一门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以及技术依据的科学。
)4.环境问题三个层次原因:一是在思想观念层次上的;二是在社会行为层次上的;三是在人类社会自然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动层次上的。
5物质流:物质流是指物质之间的互相转化转换传递过程。
最普遍的就是生态链。
6.环境管理的根本目的:改变自身一系列的基本思想观念,从宏观到微观对人类自身的行为进行管理,控制人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物质流,以尽可能快的速度逐步恢复被损害了的自然环境,并减少甚至消除新的发展活动对环境的结构、状态、功能造成新的损害,保证人类与环境能够持久地、和谐地协同发展下去。
P167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8.环境管理的最终目标:P209.环境管理的主体:政府(主导)、企业、公众与非政府组织。
10.环境管理的对象: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公众行为。
11.环境管理的内容:(一)按管理领域划分(二)按环境物质流划分P24第二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1.可持续发展理论:2.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P333.三种生产理论(物质生产、人口生产、环境生产)物质生产: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
该过程生产出生活资料去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同时产生加工废弃物返回环境。
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
环境管理学--叶文虎 第二章 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ppt课件
基 本 参
人口素质
涵盖人的科技知识水平和文化道德修养, 不但应决定人参加物资生产、环境生产的 态度和能力,而且还应表现为调节自我生
量
产和消费方式的能力。
包含消费水准、消费入口比和消费出口 消费方式 比三个基本分量。
人口数量和消费方式决定了社会总消费,这是三个“生产”
环状运行的基本动力,而社会总消费的无限增长(表现在人
生产
生活 资 源
最废 终弃
物
生
产生
产
资
源
资
环境
料
生产
自然力
编辑版pppt
叶文虎 教授的 三种生 产理论
32
(二)物资生产、人口生产、环境生产的 内涵及其联系
物质 生产
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
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
该过程生产出生活资料去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同时 产生加工废弃物返回环境。
第二章 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
编辑版pppt
1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编辑版pppt
2
一、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编辑版pppt
3
(一)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WCED)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 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 对未来发展的明确定义
口数量和消费水准的增长上),则是世界系统失控的根本原
因。
编辑版pppt
36
环境生产
环境消解从物资生产环节返回的加工废弃
基 污染消纳力 物和从人的生产环节返回的消费废弃物的
本
能力极限。
参
《环境管理学》课件
通过这个课件,我们将深入了解环境管理学,包括其研究领域、实践应用以 及环保法规和环境政策等重要内容。
什么是环境管理学
环境管理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研究如何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 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环境管理学的重要性
环境管理学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它不仅影响企业的发展,也影响全球的生态平衡。
环境管理学的研究领域
环境影响评价
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可能的风险,为决 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经济学
研究环境资源的经济价值,推动经济活动和环境 保护协调发展。
环境规划与管理
制定环境规划,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实现环境保 护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政策与法律
制定环境政策和法规,保障环境的合理利用和生 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对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及时 发布环境状况报告。
环境管理系统的建立与运作
建立一套科学的环境管理体系, 制定相关政策和流程,实现环境 持续改进。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技术
可持续发展
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绿色技术
推广绿色生产工艺和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技术,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通过立法、制度和标准等手段, 保障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制定环境政策,加强环境监测 和评估,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 落实。
环境管理与公司的法律责任
企业在环境管理中要承担相应 的法律责任,履行环保责任。
环境评估与监控
环境评估的流程与方法
环境监控与报告
通过评估环境影响,预测可能的 环境风险,为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环境管理学的实践应用
《环境管理学》课件
详细描述
生态保护与修复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 、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等方面。通过制定严格的生态保护 政策、加强生态监管、推广生态农业等措施,保护自然 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同时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 修复和重建,恢复其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
要点一
总结词
排污收费制度是通过经济手段激励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的 制度。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排污收费制度是通过向排放污染物的企业收取一定费用来 激励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制度。该制度基于"谁污染、谁 付费"的原则,通过对不同污染物和排放量进行科学核算, 确定相应的收费标准。排污收费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 企业排放的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同时也为政府提供了 重要的环保资金来源。
土壤污染防治
总结词
土壤污染防治旨在保护土壤资源免受污染和 恢复土壤生态功能。
详细描述
土壤污染防治包括农用土壤污染防治、建设 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通过实施严格的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加强土壤环境监测与评 估、推广生态友好型农业等措施,降低土壤 污染风险,保障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保护与修复
总结词
积极参与国际环境政策交流与合作,共同应 对全球环境问题。
全球环保项目参与
参与全球环保项目,共同推动全球环境治理 进程。
跨国企业环境管理
推动跨国企业履行环保责任,加强国际环境 监管合作。
国际环境条约遵守与执行
遵守并执行国际环境条约,推动全球环境保 护事业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05
环境管理实践与案例分析
企业环境管理实践
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建设
环境管理学讲义
目录第一章绪论 (1)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 (1)(一)定义 (1)(二)环境问题的类型 (1)(三)当今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1)(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二、环境管理的概念、目的和任务 (2)(一)定义 (2)(二)目的 (2)(三)任务 (3)三、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演变阶段 (3)四、环境管理学的特点 (3)五、环境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3)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3)一、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3)(二)作用 (3)二、界面活动控制论 (4)(一)界面的定义 (4)(二)界面活动的特征 (4)(三)界面活动控制的方法学原则 (4)三、冲突协同理论 (5)(一)基本概念 (5)(二)冲突协同理论 (5)四、系统论 (5)(一)基本概念 (5)(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5)(三)系统论的基本观点 (5)(四)系统理论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6)五、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6)第三章环境管理的对象、内容与手段 (6)一、环境管理的对象 (6)(一)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6)(二)环境问题的实质 (7)(三)环境管理的对象 (7)二、环境管理的内容 (7)(一)环境质量管理 (7)(二)生态环境管理 (7)三、环境管理手段 (8)第四章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持与保证 (8)一、环境监测 (8)二、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 (8)三、环境预测 (9)四、环境标准 (9)五、环境审计 (10)六、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10)第五章区域环境管理 (10)一、城市环境管理 (10)(一)城市生态系统特征 (10)(二)城市主要环境问题 (10)(三)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12)二、农村环境管理 (13)(一)特征: (13)(二)农业生产活动对农村环境的影响 (13)(三)乡镇工业污染对农村环境的影响 (13)三、流域环境管理 (14)(一)流域环境管理的基本特点 (14)(二)流域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14)(三)流域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 (14)四、开发区环境管理 (14)(一)开发区环境问题的基本特征 (14)(二)编制开发区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 (14)(三)开发区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 (15)第六章工业企业环境管理 (15)一、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概念和内容 (15)(一)概念 (15)(二)内容: (15)(三)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体制 (15)二、作为管理主体的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 (16)(一)在企业内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16)(二)防治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污染物与废弃物 (17)(三)推行清洁生产 (17)三、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工业企业环境管理 (18)(一)工业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的环境管理 (18)(二)产品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 (19)(三)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管理 (20)(四)对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环境管理 (20)第七章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 (20)一、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20)(一)基本概念与特点 (20)(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21)(三)土地资源管理的原则 (21)(四)土地资源环境管理的方法 (21)二、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21)(一)水资源的特点 (21)(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及特点 (21)(三)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21)(四)水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 (22)(五)水资源环境管理的方法 (22)三、海洋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22)(一)概念 (22)(二)海洋资源的特点 (22)(三)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22)(四)海洋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 (22)(五)海洋资源管理的方法 (23)四、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23)(一)概念 (23)(二)特点 (23)(三)我国森林资源特点 (23)(四)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23)(五)森林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 (23)(六)森林资源的管理办法 (24)五、草原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24)(一)概念 (24)(二)草原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24)(三)草原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 (24)(四)草原资源的管理办法 (24)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 (24)(一)概念 (24)(二)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24)(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 (25)七、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25)(一)定义 (25)(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和意义 (25)(三)自然保护区的分区管理 (25)第八章全球环境问题与管理 (25)一、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类型与特点 (25)(一)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 (25)(二)全球环境问题的特点 (26)(三)全球环境问题的类型 (26)(四)全球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 (26)二、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26)(一)全球环境管理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6)(二)当前全球环境管理的主要机构 (27)(三)当前全球环境管理的重要国际行动 (27)三、中国关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立场与态度 (27)第一章绪论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一)定义在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干扰下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环境系统的结构损毁,从而对人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第二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
环境管理学方法论的基础——把人类社会涉及三种生产 运行的行为协同起来,把三个生产子系统自身的利益
追求与世界系统物流畅通的要求协调起来7Βιβλιοθήκη 二、管理科学的基础、层次和领域
三个基础:
–数学、经济学和行为科学
三个层次:
–基础管理、职能管理和战略管理
三个领域:
–公共政策与宏观管理、工商企业和非盈利性机构管 理、管理理论与方法。
的资源和从“人口生产”环节取得的消费再生 物被物化为生活资料的比例。它取决于资源与 生活资料的具体属性及对应加工链节的技术水 准。
1
(2)人口生产
①含义: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包括人口的再生产、人 口在某生存过程中对物质资料的消费。
②基本参量:人口数量、人口素质、消费方式
➢ 人口数量:环境人口承载力 ➢ 人口素质:人的科技知识水平和文化道德修养
• 决定人参加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的态度和 能力
• 调节自我生产和消费方式的能力 ➢ 消费方式:消费水准、消费入口比和消费出口
比
2
(3)环境生产
①含义:指环境在自然力的作用下消纳污染和产生出自 然资源的总过程。
②基本参量:污染消纳力、资源生产力
3
3.三种生产理论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及环境问题的解释
原始文明时代:世界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生产,此时人口数量 非常少,物质生产能力非常微弱,基本上都包含在环境生产中;农业 文明时代:人口生产与环境生产的相互作用成为世界系统运行的主导; 工业文明时代:物质生产的规模、功能、作用逐渐强大,从而成为能 与人口生产、环境生产并列的一个子系统,它们通过环状联结构成了
• 3)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有意识地去改变人类社会一系列固有观念外, 更重要的是要改变目前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生活 习惯。
环境管理学的思想和理论基础(ppt 148页)
比如,美国加州1959年议会要求州公共卫生部长 在1960年2月1日前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汽车排放标 准(其中主要考虑保护健康和植物的需要)
2污染控制+生态保护阶段
美国污染控制立法 美国生态保护立法:1964年《原生环境法》 建立保护区:野生生物、原生环境 美国NEPA(1970):EIA要考虑生态影响
环保是一种现代企业的理念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环保是现代企业的营销策略和取胜法宝 企业家“点绿成金”
环保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准入证” “绿色壁垒”
环保是一种现代文明 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
2经济学派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方向认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社会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evelopment
Plan of Implementation
• Poverty eradication • Changing unsustainable patterns of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 Protecting and managing the natural resource
环境管理学发展的一个小结
有30年的历史的,迅速发展中的新兴学科 解决环境问题的社会需要是其发展的原动力
作为一门学科的环境管理学 一个建立在其它基础环境科学基础上综合性学科
促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环境管理学的目标 运用法律、经济、技术、教育等各种手段,对人类
活动和行为施加影响和控制,以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 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101条:到1983年,要把水体净化到足以 使“鱼类、贝壳类动物和野生动物的生存不受 任何影响的程度”
这一时期环境管理学的主要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已经初具雏形 的理论流派
外部性理论 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
三种生产理论
-
பைடு நூலகம்19
阅读材料: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理论流派
-
20
资源永续利用理论流派的认识基础
认为人类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取决于人类社会赖以生 存发展的自然资源是否可以被永远地使用下去。基于这一认 识,该流派致力于探讨使自然资源得到永续利用的理论和方 法。
2004年主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05年主题: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2006年主题: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7年主题:水:治理与创新
-
18
(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理论流派
所谓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流派 是指对在研究可持续发展过程中, 将具有共同基本观点的理论综合在
一起构成的学术派别。
资源永续利用理论
-
17
中牛文国元科研学究院员可及《持中续国发可展持研续发究展组战组略长报告牛》文元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参事
1999年主题: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设计
2000年主题:中国可持续能力的资产负债分析
2001年主题:中国现代化研究报告
2002年主题: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中国10年
2003年主题: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评价
-
21
外部性理论流派的认识基础
认为环境日益恶化和人类社会出现不可持续发展现象和 趋势的根源,是人类迄今为止一直把自然(资源和环境)视 为可以免费享用的“公共物品”,不承认自然资源具有经济 学意义上的价值,并在经济生活中把自然的投入排除在经济 核算体系之外。基于此,该流派致力于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 把自然资源纳入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和方法。
围内可持续发展在各个方面的行动计划。
-
9
《美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的美国和新的共识 》
国
家
层
第五个环境行动计划
次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优先领域、实施
上
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等
1994年编制《中国21世纪议程》 及其“优先行动”,并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
发展的基本战略。
-
10
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理论
该方向的研究以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莱 斯特·布朗、Macneill和Pearce等的“绿色经济”有关 研究为代表,其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是世界银行的 “国民财富”评价指标体系。
-
15
社会学方向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它以人口增长与控制、消除贫困、社会发展、分配 公正、利益均衡等社会问题作为基本研究对象和内容, 其焦点是力图把“经济效率与社会公正取得合理的平衡”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判据和基本手段,这也是可持续 发展所追求的社会目标和伦理规则。
该方向是以综合协同的观点去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本源 和演化规律,将能够体现可持续发展本质特征的“发展 度”、“协调度”、“持续度”三者内部的逻辑自洽和动 态均衡作为中心,有序地演绎了可持续发展的时空耦合与 三者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关系,建立了人与自然关系、 人与人关系的统一解释基础和定量的评判规则。
系统学方向的研究以中国科学院的《中国可持续发 展战略研究报告》(1999-2007)为代表。另外一个 代表理论是“三种生产”理论 。
第二章 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
-
1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
一、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
3
(一)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WCED)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 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 对未来发展的明确定义
-
4
(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
-
11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四个主要方向
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探索 形成
生态学方向 经济学方向 社会学方向 系统学方向
-
12
阅读材料:
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 的4个方向
-
13
生态学方向
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 续发展的基础。
该方向以生态平衡、自然保护、环境污染防治、资 源合理开发与永续利用等作为其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和内 容,其焦点是力图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合 理的平衡”作为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基本手段。
特点
持续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共同性原则
-
5
持续性原则
资源和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因此,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基本保证。
-
6
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代内公平是指世界各国按其本国的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利 用自然资源活动,不应损害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环境;给世 界各国以公平的发展权和资源使用权,在可持续发展的进 程中消除贫困、消除人类社会存在的贫富悬殊、两极分化
状况。 代际公平是指在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存量有限的前提
下,要给后代人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当代人不能 因为自己的发展和需求而损害后代人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和 环境条件。
-
7
共同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发展,必须全球共同 联合行动,这是由于地球的整体性和人类 社会的相互依存性所决定的。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地球上全人类的共同努 力,追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是人类共同的道义和责任。
该方向的研究以挪威原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和巴信尔 等人的研究报告和演讲为代表,其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 体系是Constanza和lubchenco等人提出的生态服务 (Eco-service)指标体系。
-
14
经济学方向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 础与核心问题。
它以区域开发、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优化、物资供 需平衡等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经济学问题作为基本研究内 容,其焦点是力图把“科技进步贡献率抵消或克服投资的 边际效益递减率”作为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基本 手段,充分肯定科学技术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该方向的研究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报 告》,其衡量指标以“人文发展指数(HDI)”、 Cobb的“真实进步指标(GPI)”、Allen的“可持续 性晴雨表”等为代表。
-
16
系统学方向
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经济-社会”这个复 杂系统,只有应用系统学的理论和方法,才能更好的表达 可持续发展理论博大精深的内涵。
-
8
(三)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进展
国 际 组 织 层 次 上
1992年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27条基本原则,成 为开展全球环境与发展合作的框架性文件。
《21世纪议程》
旨在建立21世纪世界各国在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
影响的各个方面的行动规则,为保障人类共同的
未来提供一个全球性措施的战略框架,是世界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