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教学法对非智力因素的调控

合集下载

英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分析与培养

英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分析与培养

的关 系 是倒 U曲线 , 人 在动 力 强度 为 5 0 %的 时候 成 就 最大 。 动机偏 弱 , 可能 导致 学生在 英语 学 习的过程 中没
动机过强 , 则容易使学生激进 , 导致偏执 、 非 智力 因素 是 区别 于智 力 因素 的一 个 系统 ,包 括 法全力发挥 ; 钻牛角尖 、 进死胡 同等心理倾 向, 对英语 学习 需要 、 动机 、 兴趣 、 情感 、 意 志和 性格 等 因素 。我们 在 教 死心眼、

谚岳 ・ 2 0 1 3 ・ 1

1 61 —
C ANGS ANG
主要原 因就是 为 了 引起 学 生 的注意 和兴趣 ,在 自觉地 放弃就放弃 。 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因此 , 必须
建 行动中更愿意深入钻研 ,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教学效果 让学生在学习英语 的过程中克服畏难畏苦的情绪 ,
有关 。 学生 获得积极 的英 语学 习情感 体验 , 我认 为来 自 为习惯 的行为动作 , 可 以很顺当 、 舒心地 自 然展开 , 消
于三个方面 : 家庭、 学校和社会 。父母是孩子 的启蒙老 耗少的精力和能量 , 如果违反习惯 , 做起来可能就觉得 师, 在孩子上学前 , 父母与孩子 的接触时间是最多 的, 别扭 。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大多数都是有畏难 隋绪的 , 如 在父母 的一言一行中 , 情感体验成为孩子最直接 、 最容 果一旦让他们养成 了坏的学习习惯 ,想要再让他们纠
没考好 , 他也是说“ 其实你是很有潜力的 , 你本来是个 的过程 中 ,慢 慢 地让他 们 养成一 种不 畏 困难 、勇往 直


二、 非 智力 因素 在英语教 学 中的意义
喜欢做 的事 , 如此这般 , 不只是英语老师教学方面的工

高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探究——以平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探究——以平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ENGLISH ON CAMPUS2023年03期总第651期高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探究——以平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摘 要:自主学习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阶段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平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对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美国自主学习研究者齐莫曼提出的“自主学习模型”和“六维度的自主学习研究框架”以及庞维国提出的“自主学习量表”为理论指导,提出了“巧设学习目标,刺激学习动机”“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能”“布置学习任务,驱动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指导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盘活网络资源,拓宽学生视野”等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以期帮助学生建构有效的自主学习模式,助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作者简介:杨柳娜,女,甘肃静宁人,平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教学改革。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与实践而逐渐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Self-learning ability)是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阶段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至关重要的条件。

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又称为自我指导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是一种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现代学习理念。

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指学生基于英语语言学习的特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调适,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多方面、多渠道获取英语学习资源,在英语教师的指导下科学使用英语学习策略,自主、自律、有效地开展英语学习,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意识淡薄,自主学习能力亟待培养提升。

浅析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

浅析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

浅析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作者:孔德林【内容提要】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包括教师有效活动和学生有效活动。

教师的有效活动受语言风格、调控课堂的能力(课堂小结、组织学生活动、掌握课堂节奏)、精神状态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有效活动受专注、质疑、讨论、心态、课前准备、对学科和老师的好恶心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师生之间的默契、互动、情感交流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

教学技巧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这是外部条件。

只有内外部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才会形成高效课堂。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果有效活动课堂是师生双边活动,因此影响课堂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有效活动和学生的有效活动。

那么,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哪些活动才是有效的?一.教师有效活动:首先是教师的气质和风格,也就是个人魅力。

1. 语言表达精练清晰和风趣幽默。

语言精练既可以节约课堂用时,又可以将规律和原理简介表达出来,便于学生记忆和运用。

精练的语言是思维条理清晰的表现。

精炼的语言要做到要简短直接,避免重复啰嗦、少用较长的句子。

风趣幽默的语言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使师生关系融洽。

在愉悦的气氛中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迸发灵感。

2. 精神饱满。

老师精神饱满、激情洋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感染力。

精神饱满就会全身心投入,专注于教学,避免出现知识漏洞;精神饱满就会迸发灵感,提高创造力,避免了课堂僵硬呆板;精神饱满,就能产生真实的情感流露,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调控。

1.大胆放手,调控课堂。

一堂课教师大包大揽,所有知识全部讲解,那是搞满堂灌和一言堂。

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

久而久之,大脑懒惰,思维僵化,厌学情绪加重。

师生“两张皮”。

使学习效率大大降低。

如果把容易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就会增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问题解决后,就会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也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学习能力,学会了交流与合作。

详解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教学方法

详解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教学方法

详解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教学方法详解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教学方法一、重视开发学生的智能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习惯于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知识,往往使学生思路闭塞,缺乏独立思考力和创造性,限止了学生智能的发展.现代教学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更重视开发学生的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现代教学方法改革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事物、努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综合力和创造力.美国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就是这样,它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或“解决”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获取知识,象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去“发现事物的发展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国内外推行的“问题教学法”也要求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使他们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活动的经验、特点和程序,以达到开发智能的目的.日本学者川上正光认为:“知识,百科全书可以代替,但是,思考出一个新方案、新观点,除了智能因素外,是任何东西也代替不了的.”这种很有见地的观点不仅为许多学者所接受,而且直接影响着现代教学理论的研究和现代教学方法的改革.二、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体,但是,长期以来,中外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而轻视学,即在教师如何施教方面研究较多,而在学生如何学习方面探讨较少.随着人类知识信息量的增加和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学生学习方法对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小学面临的许多任务中,首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阿尔温・托夫勒也认为,“明天的学校不仅要教给学生信息,还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现代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对学法的研究已经受到高度的重视.以我国为例,从事学法研究的学术团体相继成立,进行学法实验的中小学校越来越多.“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生受用无穷”,这句至理名言正在成为当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座右铭.“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学习”,已经逐步成为教育界同仁的一种共识.近些年来,国内、外创造和实施的“八环节系统学习法”、“单课四步预习法”、“反馈调节学习法”、“过度学习法”、“三――tion外语记忆法”(注:“三――tion”即印象、联系、重复之意.)以及“自读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等,都是学法研究和改革的优秀成果.这些方法不仅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而且使他们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地培养自己的能力.三、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当代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研究说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相互作用.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理想、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这些因素虽然不直接参与学生的认知和学习活动过程,难于改变学生的智力水平,但它们是学生智力活动的精神支柱和学习过程的动力系统,因而可以调节教学活动,使之顺利地进行,并极大地影响学生智力水平的发挥.“皮格马利翁效应”已经说明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对学生学习成绩巨大的促进作用,此外,坚韧的意志力、积极的情绪体验、优良的个性品质也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洛夫的“暗示教学法”,就是让学生的情绪处于轻松愉快或无意识状态下去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我国近年来创造的“问题情境诱导教学法”,也是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诱发学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并获得良好效果的一种方法.还有“非智力因素教学法”,更是在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培养意志和性格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智力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的有效方法之一.正象赞柯夫指出的那样:“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四、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教学形式和内容进行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一系列加工处理,在头脑中建立暂时神经联系,形成一定经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如果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没有学习动机,学习目的不明确,注意力不集中,就很难接受有关的知识信息,形成暂时联系系统和经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此话是很有道理的.因此,现代教学方法改革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作用,并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我国教育界创造的“愤悱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设疑教学法”、“引言激兴法”等都反对学生呆读死记,特别注意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启迪创造性的目的.五、应用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传统教学方法改革重视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哲学思想的指导,现代教学方法改革在重视教学经验总结和按受哲学思想指导的同时,特别注意应用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人们不难看出,当代许多有效的教学方法都是由心理学家研究提出并付诸实施的.这类教学方法的实验和改革既是对心理科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心理科学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更引人注目的是,当代关于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成果,为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使教学方法改革摆脱主观性和盲目性,朝着遵循儿童和教育心理发展规律的方向不断前进.例如,根据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有人提出了“刺激――反应学习法”;根据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有人提出了“暗示右脑法”和“大脑两半球并用学习法”;根据“感觉相互作用”的规律,有人提出了“音乐感染教学法”、“原型启发法”和“类比迁移法”等.这些都是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教学方法改革中的成功应用.还有洛扎洛夫用心理学所揭示的人的“下意识心理活动”规律,创造了提高记忆效率的“暗示教学法”;沙塔洛夫利用心理学的“完型”理论,创造了优化教学效果的“纲要信号图示法”等,这类教学方法实际上就是教育心理学的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总之,由于当代教学方法改革注意应用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使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而且具有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价值.六、注意以“三论”作指导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虽然源于电子工业技术和管理科学,但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概括性和广泛的适应性特征,对许多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都具有指导意义和巨大的影响作用.现代教学论不仅把它作为理论基础之一,而且把它作为方法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三论”的观点,教学过程是由主体、客体、方法、信息等要素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由信息进行沟通,而各种信息活动又可以施之以一定的方法、方式加以调节、控制,以获得最佳的沟通效果.这种观点已经为教育理论界许多人所接受,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之中.如美国斯金纳首创的以控制论为基础的“程序教学法”、德国瓦根舍因推出的以系统论为基础的“范例教学法”、美国布鲁纳提出的以结构系统理论为基础的“发现教学法”等,不仅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过程,而且在此基础上,人们又根据“三论”的原理使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此外,国内、外教育工作者提出并实施的“阅读教学法”、“系统复习法”、“反馈调节学习法”、“结构学习法”、“信息网络教学法”、“五轮次反馈复现教学法”等,也都是以“三论”为指导思想而创造的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由此可见“三论”对教学方法改革的巨大作用.七、在教学手段上,注意使用现代科技设备传统教学以语言、文字为传递信息的主要媒介,因此,在很长时期内,黑板和粉笔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以后,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图表、绘画、标本、模型等静态直观教具得到广泛的应用.本世纪50年代以来,幻灯、广播、录音、电影等设备又被许多学校和教师应用于教学.但是,在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知识信息量猛增的形势下,上述教学手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只有采用更加科学、更加现代化的技术设备来服务教学,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教学设备越来越先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程序教学机、电子计算机、电影、电视录像、卫星传播、激光视盘、立体电视以及其它多功能、多媒体的现代化科学技术设备在教学中被越来越多地使用.这些现代化科技设备作为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不仅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系统,更富有吸引力、直观性和科学性,而且使学生的多种分析器协调活动,智力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现代化科技设备进行教学,还可以使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选择最优的教法进行教、学生选择最优的学法进行学、师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从而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人类是如何学习的

人类是如何学习的

专家与新手在认知与学习上的差 异


Hale Waihona Puke 对专业知识记忆表征、思维加工和深度 解读能力的差异 4种知识记忆与表征模型: ⑴层次网络模型: ⑵激活—扩展模型: ⑶特征比较模型: ⑷集理论模型:
专家与新手在认知与学习上的差 异

迅速灵活地提取应用相关信息能力的差 异
由于专家是的知识库是条件化的,即是 一个产生式系统。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7)学习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8)学习是一种意义获取。因此,学习必须围绕个体 将要从事的意义建构(Construst Meaning)开始。 (9)部分的理解有利于整体意义的理解。部分必须纳 入整体关系中理解,因此学习过程集中于原始概念而 非孤立的事实。 (10)学习的目的是建构个体自己的意义,而非重复 他人的意义获得“正确”答案。 总体来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 经验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主动对新信 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知识的意义(或知识表征)的 过程。

感觉与记忆的重新解读----学习入 口处的重大发现

在信息时代,信息成几何级数增长,我 们如何有选择的加工处理信息?如何提 高我们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认知科学的信息加工理论


认知科学的兴起 信息论、计算机科学、现代语言学、人 工智能等科学是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 学和认知科学的基础。 认知科学对人的信息加工的解释:
专家学习智慧的发现

专家之所以为专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他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具有比别人更强 的信息加工能力和学习能力,而不在于 记忆能力的强弱。
专家学习智慧的发现

专家的知识结构与识别一记忆模式: 一位国际 象棋大师、一位A级棋手(优秀但非大师)和 一名新手,让他们同时观看一盘国际象棋中局 对弈的棋盘布局。5秒钟后,把棋盘盖上,要 求每位参加者在另一棋盘上复现棋子位置,大 师级棋手复位比A级棋子多,而A级棋手比新手 都,三者分别是 16、8和4。然而,产生这些 结果的条件是棋子的布局与有意义的国际象棋 比赛相符,当棋子布局随机打乱后,重复以上 操作,结果象棋大师、A级棋手和新手的复位 能力几乎相同。

非智力因素论文学习动机论文:课堂教学中非智力因素作用探究

非智力因素论文学习动机论文:课堂教学中非智力因素作用探究

非智力因素论文学习动机论文:课堂教学中非智力因素作用探究摘要:心理学中非智力因素在学习动机、兴趣、毅力等方面对英语学习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对英语学习的成功、课堂教学的效果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必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取得优良的英语学习效果。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学习动机;课堂气氛随着心理学的普及,心理学的许多概念也越来越多地用于外语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教学的成效有很大的关系。

一、非智力因素的理解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人的非智力因素,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包括动机、兴趣、情绪、性格等,它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具体操作,但对智力因素起着动力协调作用。

章兼中教授在《外语教育学》中论述了外语积极学习理论,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开发非智力因素,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外语,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努力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

可见非智力因素与英语教学有着重要联系,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课堂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感觉到,非智力因素高的学生对教学活动充满热情,积极参与,信心十足。

而非智力因素较差的学生对课堂活动缺乏热情,勉强参与,显得被动。

如有的学生入学时,口语能力不强,但他们对各项交际活动保持浓厚的兴趣,遇到困难不灰心,坚持开口实践。

一年后交际能力显著提高。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1.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学生的参与度高,教学活动就会充满活力,反之,教学活动会显得死气沉沉。

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与他们的情感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2.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其自信心在传统教育中,教师的权威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语言的交际欲望。

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师生关系。

学生对老师尊重、信任,积极配合教学;老师对学生有信心和耐心,尤其对学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善于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浅谈非智力性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培养

浅谈非智力性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培养

浅谈非智力性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培养作者:付佳王梦莹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0年第08期[摘要]当今的钢琴教学中,除了传统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之外,一些非智力性因素,诸如动机、意志、情绪和情感等,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和运用好这些非智力性因素,不但能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旨在通过对上述四个非智力型因素的分析,阐述它们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培养和利用好它们,更好的促进钢琴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钢琴教学;动机;意志;情绪;情感“非智力因素”这一概念,自八十年代,在我国教育界正式提出并公开使用,引起了我国心理学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不同的学科类别对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区分度,本文结合钢琴教学的实际,选择狭义层面的非智力因素,即动机、兴趣、情绪、情感这四个方面,对这几个因素的结构、功能、作用,以及在钢琴教学中的培养方法展开研究和讨论,以求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和事业的成功。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是钢琴教育教学的基础。

(一)进行学习目标的教育,以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对钢琴的学习,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学习到什么程度?只有对这些学习意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的动力才会越强烈。

同时要为学生提供钢琴的实践平台,自己如何学习的过程,也是以后如何讲授的过程。

这样通过与教学内容的实际结合,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继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二)制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钢琴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音乐知识和技能应边学边用,学以致用。

在此过程中,学生每取得一点成绩都会感到快乐、激动,从而鼓舞自己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钢琴的实践与活动中去。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让其参与体验钢琴实践活动,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愉快的精神体验和心灵体验,而且还能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

体育教学中的反馈法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控

体育教学中的反馈法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控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对话了解他 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真实原因, 而这种求知欲正是促进学生 非智力因素中动机要素形成 、 发展和得以激发的重要内在因 素。但是这必须通过教学中的“ 反馈” 才能使学生动机的培养 利用一定的条件把客观现实的要求变成学习者内心的学习 需要, 使动机得以产生或发展。而学习动机的技法, 这是利用 一定的条件即诱因把学习者的动机激活并调动起来, 成为实
术的体现。
素。后来, 1935年他在其论文《 智力:具体与抽象》 中才正式使 用“ 非智力因素” (non- intel ective factors)这个概念。这一概念 l 提出后, 当时并没有引起心理学界的足够重视。 进人80年代以 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非智力因素及其与智力因素关系研究 的不断深入, 才倍受人们的关注。
体育教学中,由于正反馈和负反馈存在会导致培养学生 动机方案的偏差,因此我们要注重教学中各个环节的反馈效 率的优劣。 如果反馈效率处于劣势, 不能在教学中通过技能知 识的传授建立师生之间的反馈系统通道 ,我们就会在教学培 养目 标制定上使动机的培养出现误区, 影响学生的非智力因 素的发展。反之, 则相反。 2.2.2获取信息反馈, 激发其情感, 使其形成乐观的情绪。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 目光是教师潜有的心声 。在体育教 学中如果教师改变课堂中“ 权威地位”用和蔼的目 , 光就可以 缓解师生之间敌意的情绪 , 有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 此, 在向学生传授动作技能时, 教师就应及时地将 自己的情 感通过目 光反馈出来, 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老师的关爱 和责备, 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当然 目光的调控也要 自 然地有 的放矢, 而且与语言、 手势等密切配合。因此教师要善于认真 挖掘教学的情感因素, 准确揭示它的情感价值。同时, 好的教 法益于好的学法, 好的教法不仅反映了教师对教材钻研的深 度和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再组织的能力 , 而且也是教师教学艺

历史(心得)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历史(心得)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历史论文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新探为改革当今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单一传统模式,笔者在教研工作实践中,取目标教学模式的众家之长,探索改造成了“三环十步一反馈”目标模式。

这一模式经十所中学的三年实验,于1996年底结题检测,认定具有推广价值。

现介绍给同行,以期引玉。

“三环十步一反馈”目标模式的基本程序如图所示:附图{图}以新授课为例,提出这一模式的操作要求:(一)制定教学目标课前制定明确、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

这一环节分三步操作,其要求是:第一步,确定知识目标。

教师统揽教材,学习大纲,弄清所授课(含章、节,下同)的知识点及其在学段知识体系中的位置。

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及所授知识的目标独立性,按课后习题要求,确定若干知识点,作为所授课的知识教学目标。

第二步,确定能力目标。

按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把所授课在认知领域的目标,细分为不同层次(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再依据这个划分标准,确定学生知识学习的能力层次,对每一学习能力层次的活动形式,定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并用可以观测的外显行为方式描述出来。

第三步,确定思想目标。

挖掘所授课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找出思想教育点,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中的情感领域目标,细分为“接受”、“确信”、“性格化”三个水平层次,定出具体的思想教育目标。

(二)实施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目标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这一环节分四步操作,其要求是:第一步,前提诊断测评。

在学习历史新课前,对学生应具备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性进行诊断测评,看学生是否具备学习历史新知识的技能基础和思想情感基础。

前提诊断主要是通过测试、问卷、谈话、提问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诊断摸底。

诊断的内容要紧紧围绕那些与新授教学目标有关的旧知识。

测试后,教师要迅速作出订正、指导和评价,激励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然后转入新课。

前提诊断测评,不是每一节课前都要作这一步工作,仅是新授课开始时,或遇到重点教学目标内容与有关学科的知识存在密切联系时,或与重点教学目标有关的旧知识已学过较长时间时实施。

必须重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必须重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因素, 对改革教学方法,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极其重要的. � 关键词 �" 学会" 知识; "会学" 知识; "得一鱼不如得一渔" � � 中图分类号 � � � 4 2 1 �文献标识码 � � 文章编号 � 1 00 -3 0 3 6 �2 00 � 05-0 11 -01
一,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非智力因素呢? 首先: 非智力因素能对学生的智力, 能力起着促进 , 调 节的作用.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 况, 有的 学生智力是好 的, 脑子也很灵, 但是他对学 习全然不感兴趣, 或者意志薄 弱, 不能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因此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 我 们谈 谈开发学生 的非智力 因素就是 想方设 法调动 学生的 智力因素, 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其次: 开发 学生的非 智力因 素, 能促进 教学方 法的改 革.我们改革教学方法, 主要就是要体现 "以教师为主 导, 学生为主体" 的原则, 学 生的主体作用是靠老师去调动 的, 我们开始运用 "数学自学辅导法" 教学法时, 遇到这样的情 况, 你让学生自学, 他打瞌睡 , 让他讨论问题, 他不发言, 让 他独立做练习, 他就照抄照搬别人的.尽 管教师精心设计 教学环节, 由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差, 目的不明确, 所以收不 到好 的教学效果 , 我 们始终注 意, 寓 思想教 育于课 堂教学 之中 , 注 意开发学生 的非智力 因素, 使学生 树立正 确的学 习目 的, 以配合教师 搞好教学 方法的改革 , 扭转了 前面所 提的问题,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三: 以培 养目标来 看, 九年义 务教育 是公民 的素质 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 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 从当今社会的发展 和人 才需求的角 度来看, 社会对人 才评价 标准发 生了变 化, 不但要求知识渊博, 而且 要求具备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 和创 新能力; 再从未 来社会学 的角度来看 , 创新教 育既是 人才 培养的基础 , 又 是人才使 用的需要, 更 是时代 发展的

加强中学生元认知策略的途径与方法

加强中学生元认知策略的途径与方法

加强中学生元认知策略的途径与方法【中图分类号】g6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2一、元认知策略在学习中的作用一般来说,元认知策略在学习中具有如下三方面的作用:1.可以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学习情境中有哪些变量,并意识和体验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它们的变化情况。

2.可以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自己拥有哪些可供选择的学习方法,使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变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化情况,自觉的选择、安排、使用和调整学习方法;知道自己拥有的各种学习方法的作用、适用范围与适用条件,并且能选用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3.可以使学生根据学习任务的特点,激活学习方法的使用;根据学习任务变化,及时地调节和控制学习方法的使用;根据学习效果,客观地评价自己所使用策略的重要性,并把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作为改进自己学习方法的手段。

二、学生获得元认知策略的主要途径学生元认知策略的获得的主要途径:一是通过学生的自身学习经验自发的获得;二是结合学科教学培养学生元认知的能力;三是通过专门的训练获得。

研究表明,后两种途径对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有重要作用。

但无论是结合学科的培养还是专门的训练都离不开以下五条具体途径:1.提高学生元认知学习的意识性。

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自觉提高策略意识及策略指导的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首先要提高学生五方面的意识性:①学生清晰了解任务的意识性;②掌握学习材料特点的意识性;③使用策略的意识性;④把握自己学习特点的意识性;⑤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调节的意识性。

2.丰富学生关于元认知的知识和体验。

研究表明,学生元认知水平与其拥有的元认知知识有极大关系。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元认知知识的传授,并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强化这些知识的应用,指导学生实施学习计划,学会思考,随时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

同时还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方式,诱发学生产生元认知的体验,并不断提高这些体验的精确性,以提高元认知水平。

“元认知”视域下教师地位和作用[论文]

“元认知”视域下教师地位和作用[论文]

“元认知”视域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社会发展对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过程既是知识的传递也是认知理论的习得过程,在元认知理论视阈下,教师应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参与者与记录者,以保障教学过程“授之于鱼”与“授之于渔”并重。

元认知教师地位作用学习型社会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良好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就如何高效地完善个体的知识体系,不同的研究人员及教育理论给出了众多选择,基于教育心理学的元认知理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元认知理论就是“认知的认知”,是人们通过学习、培训认知理论,掌握人脑记忆和自身认知特点,而有意识地、有系统地利用适合自己的认知策略来改善学习效果,是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

美国语言学家richard schmdit标志性的把元认知理论引入外语的习得过程,使人们更多关注习得外语过程中的人脑如何加工信息、输入和输出的优化。

尤其是anderson的act 技能习得理论,为二语习得研究延展了领域和空间。

元认知理论在国内同样获得了广泛的关注,涉及词汇、写作、阅读和学生主体性等多个方面。

但就教师在元认知视域下的作用和地位较少提及。

一、元认知策略的特点和对二外学习的作用要理解教师在元认知视域下的作用和地位,首先要理解元认知的特征和元认知对外语学习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才能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体的教学行为。

(一)元认知的特点1.差异性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背景、操作能力、性格特征和家庭影响等因素,个体的元认知水平发展并不一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个体元认知的差异性从侧面说明了元认知培养的重要性。

2.发展性个体的元认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个体的发展变化逐步完善。

实验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元认知水平会逐步增高;同时会积极主动调整和控制实践活动的能力,从而使他控向自控转变;个体的元认知发展从不自觉向自觉,再到自动化阶段发展;随着个体在部分领域的成功和元认知理论的深化,他们的这些自我控制、自我监察的能力会进一步的扩展的整个认知领域。

自考04579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重点

自考04579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重点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重点★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教学法的“法”有两层含义,一是方法论的含义,我们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研究。

二是语文教学的具体的方法、方式、技能和技巧。

中学语文教学法课要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语文”实际上指的是汉语文。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

“语文”作为一个学科名称,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正式确定使用的。

中国历史上的语文教育,是综合在以儒家经典为基本内容的混合型的教育之中。

“五四”运动以后,言文一致,国语统一成了时代潮流。

在小学、初中设“国语”课,高中仍沿用“国文”。

叶圣陶先生曾作过说明:“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

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因此,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可作如下表述: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

1、语文学科是基础课——是工作与学习的基础,是学习其他各学科的基础。

2、语文学科是文化基础课——指其饱含思想文化内涵。

3、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强调这门学科主要在四项语文能力的培养而不在其他。

有关的语文知识、思想文化内涵、审美陶冶,要围绕和渗透在四项语文能力的培养之中。

★语文学科的特点:1、语文学科的技能性和实践性。

2、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

3、语文学科的社会性与综合性。

★根据什么来确定学科的目的任务呢?1、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的教育法规。

2、学科的内容和特点。

3、社会需要。

4、学生的年龄特征。

★正确理解中学语文学科目的任务,要注意以下各点:1、培养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基本目标,是语文教学问题的中心所在2、围绕读写听说能力训练来进行。

3、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

4、重在打好基础。

★一份比较完备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其基础内容应包括如下各项:1、语文学科的任务及其重要性;2、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教学目的是依据学科教学的总任务来确定的。

反馈教学法

反馈教学法
来自传统与反馈教学过程模式对比
类型 传统教学法 限于现有知识范围 反馈教学法 超越现有知识范围
勇于创造,解决不同性 学会模仿,解决同类问题, 质问题,教学同步,情 特征表现 教学异步,情感分离 感共鸣 无实质性的进展,停留于 有突破性的进展,开拓 机械记忆、积累 新的知识领域
传统与反馈教学过程模式对比
按照创造性智力水平而设计的一组发展型习题, 它是“双基”转化成“双力”的一种体现
第3次集中反馈
看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
第3台阶
第4次集中反馈
看学生掌握规律的创见的高度
第4台阶
按照知识规律设计的一组培养创造思维的求异思 维题
反馈教学法的结构和程序
反馈教学法课堂结构的特征
结构 特征
传统与反馈教学过程模式对比
反馈教学法
目录
1.反馈教学法的定义、特点
2.基本原则
3.反馈教学法的结构和程序 4.传统与反馈教学过程模式对比及分析
5.反馈教学的设计艺术及方法
反馈教学法的定义、特点
定义
运用“三论”原理,通过精心 设计教学结构,使受教育者在 短时间内摄取最大而有效的信 息量,并实现信息的高速传递 和交流的一种教学法。
5.注意课堂信息的多向交流
反馈教学法的结构和程序
4次反馈
形式
第1次集中反馈
新授课4次反馈 目的
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
形式
第1台阶
练习题4个台阶 目的
按照再现性智力水平而设计的一组基础型习题, 它是基础知识的直接运用
第2次集中反馈
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第2台阶
按照发现性智力水平而设计的一组组合型习题, 它是基础知识的纵横联系
传统与反馈教学过程模式对比

在新课程中实施“四步循环教学法”

在新课程中实施“四步循环教学法”

在新课程中实施“四步循环教学法”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在新课程中实施“四步循环教学法”文/张暑摘要:变学生被动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在新课程中实施“四步循环教学法”:自学探讨—讨论讲解—引导归纳—反馈回授。

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能力培养;四步循环教学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体现在数学上,具体为“人人学有价值的教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理念的贯彻实施,要求我们的教学方法必须改进。

2009年以来,紧跟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我结合任教班级实际,改革课堂教学结构,针对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具体概括为“四步循环教学法”:自学探讨—讨论讲解—引导归纳—反馈回授。

经过四年的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教学法,加强了课堂教学的目标控制,充分发挥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现就我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已初见成效的这种教学法作如下简介。

一、自学探讨是能力培养的起步阶段培养自学能力是新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自学可以被看做是终身教育的一个体系,这个体系本身不仅牵涉到发展学习能力,而且牵涉到发展从事工作的能力。

自学能力培养的起步阶段是阅读理解能力,具体做法是先扶后放。

“扶”就是在上新课时,我针对重点、难点和关键内容,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在课堂上拿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经过大约10周的时间“扶”,大多学生基本上学会了预习自学的方法,初步尝到了预习的甜头,适应了预习自学的方法。

自学提纲的题一般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本题,指能在课本上找得到答案或定理、概念的简单应用;第二类是对知识的小结或知识的变通,具有较大难度的题。

如,在讲授“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时,设计了如下自学提纲:1.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的内容是怎样的?它是按照哪个基本图形分析的?2.为什么要作CE//AD交BA的延长线于E?添设平行线后证明的关键是什么?3.你能小结本定理的证明方法吗?通过这样的自学引导,让学生逐步进入角色,这时我就耐心指导学生去读书,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这种做法与古人“授之以渔而不授之以鱼”正好不谋而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信息技术与教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信息技术与教育复习题(课程代码262309)一、填空题1.是数字化学习的关键,它可以通过教师开发、学生创作、市场购买、网络下载等方式获取。

2.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时代的重要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也是终身学习者具有的主要特征。

3.数字化学习要求学习者具有和。

4.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要培养学生学会把信息技术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协作讨论______________、解决问题、和的认知工具。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6.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和。

7.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必须遵循、和两种。

8.教师指导性活动包括,,和。

9.媒体选择的基本思想是尽可能选择、的教学媒体。

10. 教学设计是应用分析和研究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和,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11.专题学习网站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12.探索学习模式有四个基本要素、、提示、。

13. 基本的协作模式有四种,分别是、、、。

14.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是的科研项目。

15.行动研究的四个环节分别是、行动、、反思。

16.有学者把行动研究归纳为三项主要特征:为行动而研究、、由行动者研究。

17.教学实验的基本组成是和。

18.计算机辅助评价研究的方法有、来帮助自己进行评价研究。

19.权数的获得分为和两种。

20.“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由主持。

21. 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中、利用,以进行学习的过程。

2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和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23. 根据目前国内外大多数计算机教育专家的意见,衡量“信息文化”或“网络文化”素质高低的依据,应当是与“、、和”有关的基础知识和(而不是“程序设计语言知识与程序设计的能力”)。

教学中的反馈与调整

教学中的反馈与调整

教学中的反馈与调整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的反馈和调整来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的反馈是指教师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而调整则是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内容、方法和策略进行调整和改进。

这种反馈与调整机制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教学中的反馈与调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反馈与调整。

一、反馈的重要性1.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及时的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包括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学习进展和存在的困难等。

这有助于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风格,为后续的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2. 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馈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判断自己的教学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需要改变方法或策略。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积极的反馈,教师可以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的学习成果,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同时,针对学生的困难和错误给予及时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二、调整的重要性1. 个性化教学通过反馈信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调整。

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需求,只有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调整和指导,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提高教学效果及时的教学调整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与学生产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他们的主动参与和思考,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适应教学环境变化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教师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只有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师才能更好地应对新的教学挑战,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有效的反馈与调整方法1. 细致观察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细致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包括他们的反应、回答问题的情况、笔记的完整性等。

观察的结果将成为反馈和调整的依据。

2. 实施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教师可以匿名地了解学生对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馈教学法对非智力因素的调控
摘要:“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观注学生的一颦一笑,通过他们的表情,判断其的心理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教学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反馈反馈教学法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是指智能之外又同智能活动效益发生相互作用的一切心理因素,它包括情感、兴趣、动机、意志、习惯等。

丰富健康的情感,浓厚的兴趣,良好的动机,坚强的意志等是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反馈教学法就是充分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三论”原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反馈信息对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等非智力因素进行有机调控,从而使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气氛中得到同步发展,并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一、敏捷捕捉学生表情信息反馈,激发其情感,使其形成乐观的情绪
“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斯多德)。

积极的情感增强了人的活动能力,促使信息的接收;而消极的情感会减弱学生的活动能力,抑制信息的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一颦一笑,通过他们的表情,判断学生的心理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教学方法和手段。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是教师潜有的心声。

教师和蔼的目光
可以缓解学生敌意的情绪;爱护的目光可以消解苦闷的心情;轻视的目光可以提醒狂喜的情绪;而信任的目光可以缓和学生怀疑的态度等。

因此,老师一旦接受到学生的面部表情反馈,那么他就应及时地将自己的情感通过目光反馈出来,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老师的关爱和责备,从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有利于教师加强对课堂的调控,使学生的情绪乐观,情感升华。

古人说:“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意思是:不是不会做,是不肯去做。

“能”即智力因素,而“为”就是非智力因素了;“不为”则无以成才。

其实,在智慧活动中,人的智力因素如果要发挥到最大效能,必须有优良的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对于一个人来说,有几分的勤奋,他的天资就发挥几分。

即使是有十分天资的人,也必须加以十分的努力,才能使其天资充分得到发展。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加强课堂反馈调控,培养其兴趣,诱发其学习动机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

良好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轻松和娱乐的心境中完成学习任务,而心理学又认为,兴趣的外化形式就是表现在学生自主地参与课堂学习,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真正落实。

那么在课堂中就要时刻追随学生的反馈信息。

教师要从学生的坐姿,眼神中看到他们的兴趣浓否,坐姿轻松,目光有神,则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坐姿轻松,目光冷漠,则学习的兴趣较浓,坐姿疲沓,目光呆滞,则无多大兴趣。

当课堂中出现
此种反馈信息时,教师就要及早调控。

采用生动的语言唤起兴趣,然后有目的启发学生的认知,必要时加以表扬和批评。

三、加强反馈练习的设计,锤炼学生意志,使其形成坚强的品格
坚强的意志是克服和战胜困难的重要因素,许多学生之所以在学业上不成功,是因为缺乏一种坚强的意志,无法解决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目前,学生由于独生子女比较多,家庭环境比较优越,因此,学生的依赖性很强,独立性很差,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常常束手无策或退缩,表现在课堂中就是遇到难题时,不加以思考或乱做一通,怕动脑怕吃苦。

面对学生这种反馈的信息,教师就要加以调适,尤其是在做练习作业时,要做到量力而行,教师对练习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征,以此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控要做到阶梯性的原则,练习要由难到易,由浅到深,学习当中,课前要衔接好新旧知识,分散新课的难点,课后的练习将知识同化,最后一次是将知识强化和优化,在循序渐进中使学生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独立意志以及意志的持久性,从而形成坚强的品格。

四、努力挖掘学生潜伏性格,做到因材施教,完美其人格力量
人的性格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下形成的。

因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比如,在课堂教学中,粘液质的人所反馈的信息是面无表情,不愿举手,常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
而多血质的学生易喜易怒,或频频举手,表现欲极强,做题无耐心,上课爱讲话,好动等现象。

面对这种反馈信息,教师就要适当地进行调控。

对于前类学生,多用期待的目光鼓励他,并且多表扬他,适时用手抚摸其肩或头,以一些鼓舞,最重要的是多让他参与课堂的小讨论,给他表现的机会等。

对于后者,教师可多设置一些难题,或给他程序、过程较繁琐的题目,培养其耐心,训练其耐力,补缺扬优,使其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丰富、良好的情感,浓厚的兴趣,坚强的意志,优秀的品格,同时提高教学效果,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出未来的高素质人才。

五、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做父母的,希望儿女成才;当教师的,希望学生成才;许多青少年也幻想着自己将来成才。

如今的学生,多数都具有优良的先天素质,具有聪明的头脑,这为将来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那么,是不是有了聪明的头脑就能成才呢?不一定。

心理学的研究证实,人类的任何智慧行为,归结起来都有两种心理因素参与:一种是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的智力因素;一种是包括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的非智力因素。

成才的过程正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

作为教师,人类灵魂折工程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应当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去捕捉有用的信息,筛选出无效的信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和创造性,要善于鼓励和挖掘学生的潜力,把每位学生的潜力都挖掘到最大的限度也是教师的职责。

因此,教师在工作中要注重利用反馈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参考文献:
1.《跨世纪教师队伍的心理素质建设》彭银祥等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师的能力结构》郑其恭李冠乾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3.《中国教育家展望21世纪》,顾明远:山西出版社,2009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