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课改共成长.doc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与课改共成长

振兴街小学郭丽丽

走进小语课堂将近四年,伴随小语课改也四年有余。四年课改虽不是几番沉浮,却也见得小语课堂的如火如荼、生气蓬勃;小语思想的百花齐放……而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小语教师,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定有自己的一片海天。在小语的课改浪潮中,我也成了弄潮儿,搏击其中,思考其中,成长其中,也享受其中。

小语课改几年,通过不断地尝试,逐渐地摸索,使我更深的认识到,要想取得课程教材改革的成功,必先要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改革自身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要改变教师的角色。

教师角色如何改,改成什么样呢?在近几年的工作思考和“课改” 实验中,我总结了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教师是师生情感和谐的“活水”

和谐的教学气氛能迎来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换取学生对老师的高度信任,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谐的情感是搞好教学的前提。为此,我在教学中积极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各种情境,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习、体验;我因势利导,敏锐地、及时地抓住学生的发言,甚至是小声的耳语,进行引导、发掘,培植并强化这种情感体验;我“微笑俯身” ,以“平视的目光”对待学生,与学生同欢同乐,又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语言褒奖毫不吝啬,课上,我总是能给学生以适时鼓励,适时引导,所以,无论是校领导还是老师们听我的课,都说我上课和孩子们的亲和力是那么的强,与孩子们贴得是那么近。

记得一次识字课上,孩子们用“形”组词,一个孩子组出了“圆形” 后,紧跟着就有孩子组“方形” “球形”……我见同学们组词都受到了第一个孩子的影响,组出的词都是同一类型的词,我因势利导,“你们知道的形状可真多,不过,你们能不能不说物体的形状了,还能用上‘形' 组其它的词呢?”听了我的引导,孩子们立刻转向,于是下面组的词都很精彩。当孩子们用“准”字组出‘准备'时,我请孩子们用“准备” 说句话,以检查孩子们是否对“准备”一词理解了,前面几个孩子说的句子都很好,当我看到学习不好的伍复云举手又放下时,我就叫起了她,她站在那愣愣的,半天也不张嘴,我想,这下不好

了,她还没想好我就叫她了,怎样让她坐下又不伤害她呢?我灵机一动,对她说:“勇敢点复云,说错没关系。”她还是没有张嘴,“真不好意思,在复云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老师就叫她了,复云,你先坐下再准备准备,准备好了再说,好吗?”我一句话里连起用了好几个准备,既是对复云的道歉,又是对复云的提示,相信她一定对“准备”一词有了理解。几秒钟过去,坐下的复云重又站起来说了一句和别人都不一样的句子,赢得了全班同学的阵阵掌声,此时的复云脸上充满了自豪。

所以,教师不仅是一位设计师、指挥家,更是一位激发者,引导着,教师应设计情感的生发磁场,由老师激起情感的涟漪,师生共掀情感的浪潮,再由老师指挥、引导情感的延续和正确的发展方向。同时,教师的爱心,不断地奉献更是情感活水的永不干涸的源泉。

二、教师是民主、平等、和谐的设计者实验中,我越发感到学生的民主、平等意识增强了。这是一种好的现象,教师得顺势利导,进一步创造民主、平等的氛围。对此,我在教学中逐渐融入学生的思想,学生的创造行为。多给学生自由活动空间,让学生发现、思考、想象。给学生质疑的权力,唤起更强的民主意识,尊重他人意识,主体意识。突出教学中的双向性、互动性。使师生形成“亲和力”,使教与学更好地统一方向。

那天,语文课上我让学生和我一起板书课题“台湾的蝴蝶谷” 。我一边板书一边说:“同学们,老师的字老是写不好,今天请同学们给老师指点指点。”其实,我的三字(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写得还是不错的。等我写完以后,有一位同学马上给我指出:“老师,前面的‘台湾的'三个字你写小了。”我仔细一看,果然不错,我虚心地对他说:“谢谢您,张老师!”于是我把“台湾的”擦去,又工工整整地写了一遍,没想到刚写完,又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台湾的'三个字你又写低了。”于是我又重写了一遍,也虚心地对这位同学说:“谢谢您的指点!”如此这般,我连连写了五遍。这时,还有几位在下面嚷嚷,我心想:坏了,这节课我就写课题吧。幸好有几位“好心”的女同学替我打抱不平:“行了,老师已经写了五遍啦。”这几位“师长”才勉强认可了我。我也随机找个台阶下:“谢谢各位老师的指点,我一定会按照您们的要求去做的。”随后我安排前后位四个同学自学课文,在同学们读书的时候我巡视了一遍,结果我发现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也工工整整地写了好几遍课题,最让我感动的是柴鸣臣同学,这次他写的字简直和以前叛若两人,每个字是那样的工整,是那样的匀称,而且整整写了六遍!我悄悄地用红笔在上面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优+”两个字。

下课后,我不禁感慨万分,以前命令学生几遍地抄写生字词语,其效果也没

有像今天这样好!是啊,当我们俯下身子看孩子时,你才会猛然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那么的可爱!

三、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以往,我们讲究的是师道,课堂以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学生处于被动,这无形限制了学生的主动参与,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转变后的教师是导师的形象,以指导、促进为主,并参与学生的讨论、学习。师生都在课堂上平等、认真地讲,仔细地听,热烈地讨论,从而形成一个积极的课堂。

记得一次次的写话赏评课上,我引导孩子们用欣赏的眼光去品读别人的一段段写话,别看他们年纪小,可对别人写话中的优点他们都能欣赏到。比如,“XX 写的句子真优美了,她能把天空中飘飘悠悠的落叶比喻成翩翩起舞的蝴蝶。”再如,“XX不但能写出玩具的外形,还能写出玩具给他带来的乐趣。”……就是在老师一次又一次的引导品读别人的写话训练中,孩子们的写话能力才得以提高,欣赏别人写话的水平才得以锻炼。

四、教师将由单一型转为综合型

教师单一的传知功能,造成了教师自我的封闭,也造成了学生知识的封闭性。现在的社会需要我们开放意识的增强,需要每个人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教材改革更需要我们教师博学多才。

一次自习课上,同学们都在读着课外书,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问我:“老师,宇宙中到底有没有外星人?”我一听就傻了眼,因为平时只注意看一些学习方面的书,却很少看一些科普读物,所以这方面我一点都不了解。我只好抱歉的告诉他:“对不起,老师也不知道。”他失望地低了头。看着他那失望的样子,我忽然灵机一动,对他说:“放学后我们一起去图书馆找这方面的资料,好吗?”他抬起了头,高兴地回答:“好!这件事情对我的触动很大,我记得以前人们经常说:一个老师如果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确实,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有丰富的知识,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然而现在,我觉得这句话应该变一下了,因为现在学生的求知欲是越来越强,已远远超过了一杯,而是一桶,一缸,甚至更多。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教师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他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是条大河,一头连接着知识的海洋,另一头连接着学生们求知的涓涓细流;教师应该是个开渠者,是个引水者,让学生求知的涓涓溪流变得更宽更广。

新课程改革,也如其它改革一样,必先改革人的教学思想。参与新课程改革两年来,我努力扭转自己的教学思想,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践行新理念,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新课程教材改革的先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