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误差分析大全,是时候让送检人知道了
实验报告 误差分析
实验报告误差分析实验报告:误差分析引言:实验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探索未知的领域。
然而,实验中难免会出现误差,这些误差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进行误差分析,以了解误差的来源、大小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从而更准确地解读实验结果。
一、误差的分类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类型。
1. 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由于实验设备、测量仪器、操作方法等方面的固有缺陷或不准确性引起的误差。
它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和一致性,会对实验结果产生持续性的偏差。
例如,如果实验仪器的刻度不准确,或者实验操作中存在固定的偏差,那么实验结果就会受到系统误差的影响。
2. 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由于实验过程中的各种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它具有不可预测性和不规律性。
随机误差会导致实验结果的波动和不确定性增加。
例如,实验中的环境条件、人为操作的不稳定性、测量仪器的灵敏度等都可能引起随机误差。
二、误差的来源误差的来源多种多样,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来源。
1. 人为误差人为误差是由于实验操作者的技术水平、主观判断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例如,实验操作者对实验步骤的理解不准确、操作不规范、读数不准确等都可能导致人为误差的出现。
2. 仪器误差仪器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的精度、灵敏度等方面的限制引起的误差。
例如,实验仪器的刻度不准确、仪器的响应时间较长等都可能导致仪器误差。
3. 环境误差环境误差是由于实验环境的变化、干扰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例如,实验室温度的波动、噪音的干扰等都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三、误差的影响与控制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取决于误差的大小和实验的目的。
在一些实验中,误差的影响可能会被忽略,而在一些对结果要求较高的实验中,误差的控制则显得尤为重要。
1. 影响程度误差的影响程度可以通过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来评估。
例如,可以通过计算误差的标准差、置信区间等指标来评估误差的大小,并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判断误差对结果的影响程度。
物理学实验中的常见误差及其分析方法
物理学实验中的常见误差及其分析方法在物理学实验中,常常会遇到各种误差,这些误差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了解常见误差及其分析方法对于正确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物理学实验中常见的误差类型,并探讨相应的分析方法。
I. 实验中的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由于实验设计、仪器设备或试验对象本身的固有特性引起的误差。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系统误差及其分析方法:1. 仪器误差:仪器的不确定度和误差是物理实验中不可避免的因素。
为了准确评估实验结果,首先需要了解仪器的精度和分辨率。
此外,校准仪器以确保其准确性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2. 环境误差:实验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和气压等因素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前,必须对环境条件进行记录和控制,以降低环境误差的影响。
3. 人为误差:人为因素也是实验误差的常见来源。
例如,实验操作的不一致性、读取测量结果时的偏差以及随机误差等。
为了减少人为误差的影响,进行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II. 实验中的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由于实验测量的随机变化和不可预测因素引起的误差。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随机误差及其分析方法:1. 重复性误差:由于实验操作的随机性,进行多次测量可能会得到略有不同的结果。
通过计算平均值并计算测量值的标准偏差,可以评估测量结果的重复性。
2. 分辨率误差:实验仪器的分辨率限制了我们对于小差异的观测能力。
因此,在使用仪器进行测量时,需要考虑到其分辨率范围,并将其作为误差的一部分。
3. 统计误差:由于测量是基于概率分布的,因此存在统计误差。
使用概率统计工具(例如正态分布)来分析实验结果,可以更好地理解统计误差的特征。
III. 误差分析方法1. 误差传递:当多个测量结果互相影响时,误差传递方法可以用于评估最终结果的误差。
通过计算不确定度的传递过程,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实验结果的误差范围。
2. 极限误差分析:在实验中,确定测量结果的极限误差是非常重要的。
实验室误差分析大全
第一部分误差理论简介在日常检测工作中,我们虽然有最好的检验方法、有检定合格的仪器设备、有满足检验要求的环境条件和熟悉检验工作的操作人员,但是,得到的检验结果却往往不可能是绝对准确的,即使是同一检测人员对同一检测样品、对同一项目的检测,其结果也不会完全一样,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差别,也就是说,任何物理量的测定,都不可能是绝对准确的,在测得值与真实值之间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差别,这就是误差。
误差是客观存在的,用它可以衡量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误差越小,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越高。
一、术语和定义1准确度准确度指,检测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相符合的程度。
(检测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差别越小,则分析检验结果的准确度越高)2精密度精密度指,在重复检测中,各次检测结果之间彼此的符合程度。
(各次检测结果之间越接近,则说明分析检测结果的精密度越高)3重复性重复性指,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重复性条件包括:相同的测量程序、相同的测量者、相同的条件下,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设备,在短时间内进行的重复性测量。
4再现性(复现性)在改变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定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改变条件包括:测量原理、测量方法、测量人、参考测量标准、测量地点、测量条件以及测量时间等。
如,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操作考核的方法之一:样品复测即是样品再现性(复现性)的一种考核、样品复测包括对盲样(即标准样品)的检测,也可以是对检验过的样品、在有效期内的再检测。
或是原检测人员或是重新再安排检测人员。
※通常再现性或复现性好,意味着精密度高。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没有良好的精密度就不可能有高的的准确度,但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反之,准确度高,精密度必然好。
二、误差的种类、来源和消除根据误差的来源和性质,误差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系统误差(又称规律误差)1.1系统误差的定义※系统误差是指,在偏离检测条件下,按某个规律变化的误差。
实验室误差分析报告
实验室误差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分析实验室实验过程中的误差来源,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实验设备、操作人员以及实验方法的细致调查和分析,我们确定了不同类型的误差,并提出了相应的纠正建议。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误差源和加强实验室管理,可以显著降低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1. 引言实验室误差是任何实验都难以避免的。
因此,我们需要对误差进行分析与评估,从根本上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本文将针对实验室误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以期为实验室质量管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2. 实验设备误差实验设备误差是实验中经常遇到的一种误差类型。
其原因主要包括设备使用年限、设备不精确度以及设备的标定与校准等。
为了减小实验设备误差,我们建议定期维护和检验实验设备,并确保其标定和校准的准确性。
此外,在选择设备时,应尽可能选用精确度较高的设备,以减小设备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操作人员误差操作人员误差是实验中造成误差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不熟悉实验操作流程、操作时的不精确性以及操作技能的差异等都可能导致误差的产生。
为了减小操作人员误差,我们建议在实验前充分培训操作人员,并确保他们对实验流程和操作步骤的理解。
此外,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不必要的误差。
4. 实验方法误差实验方法误差是由于实验方法选择不当、实验步骤不明确以及实验参数设置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误差。
为了减小实验方法误差,我们建议在选择实验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其适用范围、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等因素,并确保所有实验步骤详细、明确。
实验参数设定应符合实验要求,合理调整参数范围,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5. 实验室管理对误差的影响实验室管理对实验误差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缺乏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无有效的数据记录方法以及缺乏效果评估等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改进实验室管理,我们建议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规范实验的各个环节。
化学实验中的实验误差分析
化学实验中的实验误差分析实验误差是化学实验中无法避免的现象,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对实验误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误差的来源和性质,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一、实验误差的分类在化学实验中,实验误差主要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类。
1.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由于实验系统与被测系统之间存在的固有差异所导致的误差。
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可预见性,往往会引发连续多次实验中的相同偏差。
系统误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仪器误差:仪器的精度、灵敏度和准确度等因素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2)人为误差:实验者的操作技术、经验和环境等因素会导致误差的产生。
(3)方法误差:实验方法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如反应速度、反应机理等。
2.偶然误差偶然误差是指实验过程中由于各种无法控制和预测的因素导致的误差。
它通常是随机发生的,无规律可循,不会在多次实验中保持相同的数值。
偶然误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观察误差:由于实验者的主观因素,如视力、反应时间等导致的误差。
(2)环境误差:由于实验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导致的误差。
(3)读数误差:由于仪器读数的限度,例如天平读数时最小刻度的误差。
二、实验误差的影响实验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误差的累积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甚至影响到对实验现象和规律的正确理解。
另外,误差的存在也会降低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比较性,增加实验数据的不确定性。
三、实验误差分析方法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对实验误差进行分析:1.常规误差分析法常规误差分析法通过记录实验数据和测量结果,并进行多次实验重复,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以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平均值可以作为实验结果的估计值,标准偏差可以表示各次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
2.误差传递法误差传递法是一种通过对各个实验步骤中的误差进行合理估计和传递计算,得出最终结果误差的方法。
物理实验中常见误差分析方法介绍
物理实验中常见误差分析方法介绍在物理实验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无论是由于仪器的限制、实验环境的影响还是实验者的操作技巧,都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与理论值之间存在差异。
因此,对误差进行分析和处理是物理实验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误差分析方法。
一、随机误差分析随机误差是由于各种不可预测的因素引起的。
它的特点是在一系列测量中,各个测量值的差异是无规律的、不可预测的。
为了分析随机误差,我们可以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并计算测量值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平均值是多次重复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数,可以作为对真实值的估计。
标准偏差是测量值与平均值之间的离散程度的度量,用于表示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通过计算标准偏差,我们可以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二、系统误差分析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的固有偏差、实验条件的变化或者操作技巧的不准确等因素引起的。
与随机误差不同,系统误差在一系列测量中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导致测量结果整体上偏离真实值。
为了分析系统误差,我们可以进行零点校准、仪器校正或者改进实验设计等措施。
比如,在测量长度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已知长度的标准物体进行校准,以减小仪器的系统误差。
三、人为误差分析人为误差是由于实验者的主观因素引起的。
比如,操作技巧不熟练、读数不准确、实验者的主观判断等都可能导致人为误差的出现。
为了减小人为误差,我们可以进行培训和实践,提高实验者的技能水平。
此外,还可以采取双重盲法,即实验者不知道实验条件或者测量对象的真实情况,以减少主观判断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四、合成误差分析合成误差是将各种误差因素综合考虑后的总误差。
在物理实验中,往往存在多个误差因素同时影响测量结果,因此需要将这些误差因素进行合成分析。
合成误差的计算可以使用误差传递公式。
该公式可以将各个误差因素的贡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总误差的估计值。
通过合成误差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误差分析是物理实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误差(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等具体分析)
测量:专门设备方法----------------被测对象 收集信息 取得数量概念测量方式:直接测量、间接测量、联立测量测量方法:偏差式测量法:用仪表指针的位移表示被测量(指针式仪表)零位法:指零仪表的零位来检测测量系统是否处于平衡(天平)微差法:用指示仪表测量标准量和被测量的差值(不平衡电桥)误差真值:被测量具有的真正值 三角形180等精度测量:同一条件下重复 非等精度:条件变化误差:测量值与真值的不一致1表现形式:1) 绝对误差△X :绝对误差 X :被测量的真值,常用约定真值代替X 0:测得值特点:① 绝对误差是一个具有确定的大小、符号及单位的量。
单位给出了被测量的量纲,其单位与测得值相同。
② 绝对误差不能完全说明测量的准确度。
例:用某电压表测量电压,电压表的示值为226V ,查该表的检定证书,得知该电压表在220V 附近的误差为5V ,被测电压的修正值为-5V ,则修正后的测量结果为226+(-5V )=221V 。
226V :测量值 220V :真值 -5V :绝对误差2) 相对误差示值相对误差r :相对误差 △X :绝对误差 X 0:被测量的真值,常用约定真值代替,也可以近似用测量值X 来代替X 0特点:①相对误差只有大小和符号,而无量纲,一般用百分数来表示。
②相对误差常用来衡量测量的相对准确程度。
例题:用1μm 测长仪测量0.01m 长的工件,其绝对误差=0.0006m ,但用来测量1m 长的工件,其绝对误差为0.0105m 。
前者的相对误差为 后者的相对误差为 用绝对误差不便于比较不同量值、不同单位、不同物理量等的准确度。
引用相对误差(该相对误差是引用了特定值,即标称范围上限(或量程)得到的,故该误差又称为满度误差) r m :引用误差 △Xm :仪器某标称范围(或量程)内的最大绝对误差 Xm :该标称范围(或量程)上限例:某被测电压为100V 左右,现有0.5级、量程为300v 和1.0级、量程为150v 两块电压表,问选用哪一块合适?当用0.5级、量程为300伏的电压表测量时,有 当用1.0级、量程为100伏的电表测量时,有如果量程选择适当,用1.0级电压表进行测量与用0.5级一样准确。
实验中常见测量误差分析与解决方法
实验中常见测量误差分析与解决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实验中,准确的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测量中常常会产生误差。
这些误差可能来自仪器设备、操作技术、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
因此,对测量误差的分析和解决方法的研究是实验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测量误差,并探讨解决这些误差的方法。
首先,我们来说说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多次重复测量的结果存在差异而无规律性变化的误差。
它可能来自于仪器本身的精度、环境的干扰以及操作人员的技术能力等方面。
为了减小随机误差,我们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方法:(1)增加测量次数:通过多次重复测量,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数据点,从而减少随机误差的影响。
(2)平均测量结果:将多次测量结果求平均值,可以有效地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
(3)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合理地选择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可以减小随机误差的产生。
其次,我们来看看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的固有缺陷或者仪器设备的不准确性而导致的误差。
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并且通常存在于所有的测量结果中。
为了解决系统误差,我们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方法:(1)校正仪器:对于存在固有缺陷或者不准确性的仪器设备,我们可以通过校正来消除或降低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改进测量方法:通过改进测量方法,我们可以减小系统误差的产生。
(3)进行比对测量:使用不同的测量方法或不同的仪器设备进行比对测量,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减小系统误差。
最后,我们来讨论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是由于实验条件的变化或者人为操作的不一致性导致的误差。
这种误差通常是临时性的,并且很难完全避免。
为了降低偶然误差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如下几种方法:(1)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对于可能会引起偶然误差的因素,我们可以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减小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提高操作技术:通过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可以减少偶然误差的发生。
(3)增加重复实验次数:通过增加实验的重复次数,可以获得更可靠的数据,并减小偶然误差的影响。
实验误差讲座二几个重要实验的误差分析
实验误差讲座二几个重要实验的误差分析实验误差是指实际测量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别,是由于各种不可控的因素所引起的。
实验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
在实验中,正确认识和分析不同类型的误差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介绍几个重要实验的误差分析。
在使用精密天平进行重量测量时,可能会出现两种类型的误差:(1)仪器系统误差:这是由于天平的仪器故障、标定不准确等造成的误差。
要准确评估系统误差,可以进行多次测量,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平均值。
然后,将平均值与已知的准确值进行比较,以确定系统误差的大小。
(2)人为误差:这种误差包括读数误差、操作误差等。
为了减少人为误差,需要注意读数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并在进行实验前进行良好的实验操作训练。
光路干涉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常用于测量物体的形状、膜厚等。
在实验中,可能会出现以下误差:(1)装置调整误差:包括光路对准不当、光源强度不稳定等。
要减少这种误差,需要仔细进行光路调整,并保持稳定的光源。
(2)环境误差:包括温度、湿度变化等。
为了减少环境误差,实验室应保持稳定的环境条件,并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环境参数。
(3)光学器件误差:包括镜面反射率、透射率等参数的不确定性。
要准确评估这些参数的误差,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
电阻测量是实验室中常见的测量方法,常用于测量电路中元件的电阻值。
在电阻测量中,可能会出现以下误差:(1)仪器误差:包括万用表的精确度、内阻等方面的误差。
要准确评估仪器误差,可以使用已知电阻进行校准,并记录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2)电源波动误差:电源的电压波动会对电阻测量产生影响。
为了减少这种误差,可以使用稳压电源或稳流电源,并保持其稳定性。
(3)连接线和接口误差:电阻测量中使用的连接线和接口可能会引入电阻或产生不良接触现象。
为了减少这种误差,需要注意连接线和接口的质量,保持良好的接触。
实验室误差分析大全-是时候让送检人知道了
第一部分误差理论简介在日常检测工作中,我们虽然有最好的检验方法、有检定合格的仪器设备、有满足检验要求的环境条件和熟悉检验工作的操作人员,但是,得到的检验结果却往往不可能是绝对准确的,即使是同一检测人员对同一检测样品、对同一项目的检测,其结果也不会完全一样,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差别,也就是说,任何物理量的测定,都不可能是绝对准确的,在测得值与真实值之间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差别,这就是误差。
误差是客观存在的,用它可以衡量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误差越小,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越高。
一、术语和定义1准确度准确度指,检测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相符合的程度。
(检测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差别越小,则分析检验结果的准确度越高)2 精密度精密度指,在重复检测中,各次检测结果之间彼此的符合程度。
(各次检测结果之间越接近,则说明分析检测结果的精密度越高)3 重复性重复性指,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重复性条件包括:相同的测量程序、相同的测量者、相同的条件下,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设备,在短时间内进行的重复性测量。
4 再现性(复现性)在改变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定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改变条件包括:测量原理、测量方法、测量人、参考测量标准、测量地点、测量条件以及测量时间等。
如,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操作考核的方法之一:样品复测即是样品再现性(复现性)的一种考核、样品复测包括对盲样(即标准样品)的检测,也可以是对检验过的样品、在有效期内的再检测。
或是原检测人员或是重新再安排检测人员。
※通常再现性或复现性好,意味着精密度高。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没有良好的精密度就不可能有高的的准确度,但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反之,准确度高,精密度必然好。
二、误差的种类、来源和消除根据误差的来源和性质,误差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系统误差(又称规律误差)1.1系统误差的定义※系统误差是指,在偏离检测条件下,按某个规律变化的误差。
实验报告误差分析
实验报告误差分析实验报告误差分析引言:实验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探索未知。
然而,实验中难免会存在误差,这些误差可能来自仪器的精度、实验者的技术水平、环境因素等。
本文将对实验报告中的误差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一、误差类型1. 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的固有缺陷或实验条件的不完善导致的,这种误差在多次实验中保持不变。
例如,温度计的刻度不准确或实验室的温度控制不稳定都会引起系统误差。
2. 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由于实验中的偶然因素引起的,其大小和方向是随机的。
例如,实验者的手颤抖或仪器的读数波动都属于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可以通过多次重复实验来减小,通过统计方法求取平均值可以降低随机误差的影响。
二、误差来源1. 仪器误差仪器的精度是实验中最常见的误差来源之一。
例如,天平的刻度不准确、量筒的刻度不清晰等都会导致仪器误差。
为了减小仪器误差,我们可以选择更精确的仪器或者进行仪器校准。
2. 实验操作误差实验者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方法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例如,实验者在读数时的视角、操作时的力度等都可能引起误差。
为了减小实验操作误差,我们应该提高实验者的技术水平,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遵循实验室的规范。
3. 环境误差实验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例如,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误差。
为了减小环境误差,我们应该控制实验环境的稳定性,例如使用恒温器、湿度控制器等设备。
三、误差分析方法1. 误差传递法误差传递法是一种常用的误差分析方法,它通过计算各个误差源的贡献,来估计最终结果的误差。
例如,如果某个实验结果是通过多个测量值相加得到的,那么可以通过计算每个测量值的误差,再将误差进行累加,得到最终结果的误差。
2. 统计方法统计方法是一种更加精确的误差分析方法,它通过对多次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来确定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度。
例如,可以计算实验结果的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量,进而评估实验结果的误差范围。
高考物理实验常见误差总结
高考物理实验常见误差总结在进行高考物理实验时,误差是难以避免的。
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了解和分析实验中常见的误差来源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高考物理实验中常见的误差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供参考。
一、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由于实验装置、实验方法或实验者的主观因素等导致的误差,具有稳定性、可重复性和规律性。
系统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一致的,因此可以通过校正或改进实验方法来减小其影响。
1. 实验装置的误差实验装置的误差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制造缺陷、使用过程中的磨损和老化等。
例如,温度计的刻度不准确、电流表的内阻不稳定等,都会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
2. 实验方法的限制实验方法的限制主要包括实验原理的不完善、实验条件的控制不精确等。
例如,在测量重力加速度时,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实际测量值可能与理论值存在偏差。
3. 实验者的主观因素实验者的主观因素包括实验者的操作技能、观测能力以及对实验数据的认识等。
例如,实验者在读取测量数据时,可能会由于视觉误差而导致读数不准确。
二、偶然误差偶然误差是由于实验条件的不稳定、实验者的操作失误或其他不可预知的因素导致的误差,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重复性。
偶然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没有规律的,因此难以通过校正或改进实验方法来减小其影响。
1. 实验条件的不稳定实验条件的不稳定包括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噪音等)和实验设备的工作状态(如电源电压的波动、仪器的响应时间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实验过程中测量值的变化,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实验者的操作失误实验者的操作失误主要包括对实验设备的操作不当、读取测量数据的失误等。
例如,实验者在进行测量时,可能会忘记调零仪器、读数时没有保持视线与刻度垂直等,从而导致实验结果的误差。
3. 其他不可预知的因素其他不可预知的因素包括实验过程中的意外事件(如仪器故障、突然停电等)和实验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失误。
这些因素往往难以预测和控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实验报告中的误差分析
实验报告中的误差分析实验报告中的误差分析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获取数据以支持科学推理。
然而,任何实验都不可能完全精确,总会存在误差。
误差是指实验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它可能来自于实验仪器的精度限制、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
因此,在实验报告中进行误差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评估实验的可靠性,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由仪器、设备、实验方法等方面引起的,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会导致实验结果偏离真实值。
系统误差可以分为常量误差和比例误差两种形式。
常量误差是指实验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存在固定的偏差,不随测量值的变化而变化。
常见的常量误差包括仪器的零点误差、标定系数误差等。
在实验报告中,可以通过对仪器进行校准来减小常量误差的影响。
比例误差是指实验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存在比例关系的误差。
比例误差可能来自于仪器的非线性特性、测量范围的限制等。
在实验报告中,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测量范围、使用线性化方法等来减小比例误差的影响。
二、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由于实验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它是无规律的、不可预测的。
随机误差可能来自于实验操作的不精确、环境因素的影响、观察误差等。
在实验报告中,可以通过增加实验次数、进行数据平均等方法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
三、误差分析方法误差分析是对实验结果的偏差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常用的误差分析方法包括残差分析、方差分析等。
残差分析是通过计算实验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来评估实验误差的大小和分布情况。
在实验报告中,可以通过绘制残差图、计算残差的平均值、方差等统计指标来进行残差分析。
方差分析是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方差进行分解,来评估各种误差的贡献程度。
在实验报告中,可以通过方差分析表来展示各种误差的贡献比例,从而判断哪些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更大。
四、改进措施在误差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以减小误差的影响,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常见测量误差分析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常见测量误差分析在物理实验中,测量误差是无法避免的。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对测量误差进行分析和修正。
本文将就物理实验技术中的常见测量误差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改进和避免误差的方法。
I.误差来源与类型测量误差源自实验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可分为系统误差(系统性误差)和随机误差两大类。
1.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由于实验仪器本身的不精确或操作方法引起的。
例如,仪器刻度不准确、量具老化、温度变化等,都会引入系统误差。
此类误差通常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会对实验数据产生持续性的影响。
2.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由于实验中无法完全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
例如,环境的干扰、测量读数的不稳定、操作技巧的差异等,都属于随机误差。
不同于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没有明确的规律,并且在多次重复测量中会有一定的变化。
II.误差的评估与表达为了描述和量化测量误差,常用的方法是使用误差的度量指标。
最常见的度量指标是平均值、标准差和相对误差。
1.平均值平均值是通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算术平均。
它可以反映测量结果的集中趋势,但不能反映误差的大小和方向。
2.标准差标准差是测量数据与平均值之间的离散程度。
标准差越小,表明测量数据越集中,反之则表示测量数据更分散。
标准差可以作为误差的一种度量,可以通过它来估计数据的可靠性和实验的精度。
3.相对误差相对误差是实际测量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差异,通常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相对误差可以用来评估测量的准确性,并可用于比较不同实验方法或仪器的精度。
III.误差的分析与修正在物理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我们需要对误差进行分析和修正。
常见的误差修正方法包括标定仪器、采用适当的实验方法和增加测量次数等。
1.标定仪器标定仪器是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通过与已知准确度的参考物(如标准样品)进行比较,可以了解仪器的系统误差并进行修正。
检验科常见实验室误差及校正方法
检验科常见实验室误差及校正方法实验室是科学研究、质量控制和工程实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则直接关系到实验的可靠性和实验结果的可解释性。
然而,在实验室操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误差,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保证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提出了各种校正方法来消除实验误差。
本文将介绍检验科常见的实验室误差及其校正方法。
一、仪器误差在实验室中,仪器的误差是最常见的误差来源之一。
仪器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类型。
1. 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固有的缺陷或设计不当造成的,其特点是在多次测量中误差方向相同,同时也具有固定的大小。
校正系统误差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零点校正法:通过在仪器未测量物体时进行零点校正,将系统误差降至最小。
(2)比对校正法:采用已经经过校准的仪器或已知准确值的样品,与待测量仪器进行比对,通过差异来确定待测量仪器的系统误差。
2. 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由各种随机因素引起的,其特点是在多次测量中误差方向和大小都不一样。
校正随机误差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重复测量法:通过对同一样本进行多次测量,取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以减小随机误差。
(2)增加测量次数:增加测量次数可以通过概率统计的方法减小随机误差。
二、环境误差环境误差是指实验过程中受环境因素影响引起的误差,包括温度、湿度、大气压力等因素。
为减小环境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控制实验环境:尽量在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如恒温恒湿条件。
2. 校正环境误差:通过与标准仪器比对,以及定期对环境因素进行监测和校正,来减小环境误差的影响。
三、人为误差人为误差是由于实验人员的操作不当或技术水平不高引起的误差。
为了减小人为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规范操作程序:确保实验人员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实验,避免操作步骤的随意性。
2. 培训实验人员:提高实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其对实验误差的认识和校正能力。
专题复习 实验常见误差分析
专题复习实验常见误差分析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酸碱中和滴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和中和热的测定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四种定量实验。
它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学化学实验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四种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是学生学习和掌握定量实验的难点。
一、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以配制500mL.1mol/L NaOH溶液为例)1、NaOH药品不纯(如NaOH中混有少量Na2O),结果偏高。
2、用天平称量NaOH时,称量时间过长。
由于部分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 ,得到Na2CO3和NaOH 的混合物,则结果偏低。
3、用天平称量NaOH时,如砝码有污物,结果偏高。
4、用天平称量NaOH时,物码颠倒,但未用游码,不影响结果。
5、用天平称量NaOH时,物码颠倒,又用了游码,结果偏低。
6、用天平称量NaOH时,若用滤纸称NaOH,结果偏低。
7、称量前小烧杯中有水,无影响。
8、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流至容量瓶之外,结果偏低。
9、未把烧杯、玻璃棒洗涤2~3次,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结果偏低。
10、烧杯中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就开始转移溶液注入容量瓶,结果偏高11、定容时蒸馏水加多了,液面超过了刻度线,而用滴管吸取部分溶液至刻度线,结果偏低。
12、定容时摇匀,容量瓶中液面下降,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结果偏低。
13、容量瓶定容时,若俯视液面读数,结果偏高。
14、容量瓶定容时,若仰视液面读数,结果偏低。
1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H2SO4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若俯视读数,结果偏低。
1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H2SO4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若仰视读数,结果偏高。
二、酸碱中和滴定17、滴定管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就直接装入标准液,造成标准液稀释,溶液浓度降低,滴定过程中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18、盛待测液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就取液加入锥形瓶,待测液被稀释,测定结果偏低。
19、锥形瓶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再取待测液,造成待测液实际用量增大,测定结果偏高。
实验报告 误差分析
实验报告误差分析实验报告:误差分析引言: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探索未知、获取数据等。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实验结果往往会存在误差。
误差分析是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和解释的过程。
本文将从误差的来源、分类以及常见的误差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误差的来源1. 人为误差:人为操作不准确、读数不准确、实验设计不合理等都可能引入人为误差。
2. 仪器误差:仪器的精度、灵敏度、漂移等因素都会导致仪器误差。
3. 环境误差:实验环境的温度、湿度、气压等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4. 随机误差:由于实验条件的不确定性,导致每次实验结果有所偏差。
5. 系统误差:由于仪器、方法或实验设计的固有缺陷,导致实验结果整体偏离真值。
二、误差的分类1. 绝对误差:实验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别,可以用来评估实验的准确性。
2.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常用来评估实验结果的相对准确度。
3. 随机误差:由于实验条件的不确定性,导致每次实验结果有所偏差。
4. 系统误差:由于仪器、方法或实验设计的固有缺陷,导致实验结果整体偏离真值。
三、误差分析方法1. 均值与标准差:通过多次重复实验,计算实验结果的均值和标准差,可以评估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相对误差分析:将实验结果与真值进行比较,计算相对误差,可以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度。
3. 方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可以确定不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进而排除或降低误差。
4. 回归分析:通过建立实验数据与理论模型之间的关系,可以预测实验结果,并对误差进行分析和修正。
四、误差的影响与控制1. 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实验条件、仪器精度、操作技巧等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中应尽量控制这些因素。
2. 误差的传递与放大:误差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传递和放大,因此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过程中应注意减小误差的传递和放大。
3. 误差的修正与校正:通过对误差的分析和研究,可以采取相应的修正和校正措施,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化学常见实验误差解析
化学常见实验误差解析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验证理论和培养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进行化学实验时,由于实验条件、仪器设备和人为因素等各种原因,实验结果与理论值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是实验误差。
了解和解析实验误差对于正确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化学实验中常见的误差进行解析,并探讨其产生原因和相应的改进方法。
一、仪器误差1. 仪器精度误差仪器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固有的误差,即仪器精度误差。
这种误差主要包括示值误差和零点偏移误差两个方面。
示值误差是指仪器在不同条件下所示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差距,而零点偏移误差则是指仪器的零点与真实零点之间的偏差。
改进措施包括选用更精确的仪器、定期校准仪器和使用适当的校正方法。
2. 人为操作误差人为操作误差是由于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不当所引起的误差。
例如,实验人员读数不准确、移液操作不精确等。
为了减小这类误差,应当由经验丰富的实验人员进行操作,并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同时,尽量采用自动化的仪器设备,如电子天平等,减少人为操作所带来的误差。
二、环境误差环境误差是由于实验环境的差异所引起的误差。
例如,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力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要减小环境误差,应控制实验环境的条件,并在进行实验前后进行环境的恒定和调整。
三、样品准备误差样品准备误差是由于样品制备过程中的误差所导致的。
例如,溶液浓度计算错误、溶解不完全等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为减小这类误差,应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和标准操作进行样品的制备和处理,并在实验过程中充分混匀样品,确保取样的均匀性。
四、实验方法误差实验方法误差是由于实验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不当所引起的误差。
选择不合适的实验方法、实验步骤操作不当等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改进方法主要是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并对实验步骤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操作。
五、数据处理误差数据处理误差是由于数据计算和处理的方法不恰当所引起的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误差理论简介在日常检测工作中,我们虽然有最好的检验方法、有检定合格的仪器设备、有满足检验要求的环境条件和熟悉检验工作的操作人员,但是,得到的检验结果却往往不可能是绝对准确的,即使是同一检测人员对同一检测样品、对同一项目的检测,其结果也不会完全一样,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差别,也就是说,任何物理量的测定,都不可能是绝对准确的,在测得值与真实值之间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差别,这就是误差。
误差是客观存在的,用它可以衡量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误差越小,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越高。
一、术语和定义1准确度准确度指,检测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相符合的程度。
(检测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差别越小,则分析检验结果的准确度越高)2 精密度精密度指,在重复检测中,各次检测结果之间彼此的符合程度。
(各次检测结果之间越接近,则说明分析检测结果的精密度越高)3 重复性重复性指,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重复性条件包括:相同的测量程序、相同的测量者、相同的条件下,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设备,在短时间内进行的重复性测量。
4 再现性(复现性)在改变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定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改变条件包括:测量原理、测量方法、测量人、参考测量标准、测量地点、测量条件以及测量时间等。
如,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操作考核的方法之一:样品复测即是样品再现性(复现性)的一种考核、样品复测包括对盲样(即标准样品)的检测,也可以是对检验过的样品、在有效期内的再检测。
或是原检测人员或是重新再安排检测人员。
※通常再现性或复现性好,意味着精密度高。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没有良好的精密度就不可能有高的的准确度,但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反之,准确度高,精密度必然好。
二、误差的种类、来源和消除根据误差的来源和性质,误差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系统误差(又称规律误差)1.1系统误差的定义※系统误差是指,在偏离检测条件下,按某个规律变化的误差。
※系统误差是指,同一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保持恒定或可以预知的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
1.2 系统误差的特点系统误差又称可测量误差,它是由检测过程中某些经常性原因引起的,再重复测定中会重复出现,它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是比较固定的。
1.3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a)方法误差主要由于检测方法本身存在的缺陷引起的。
如重量法检测中,检测物有少量分解或吸附了某些杂质、滴定分析中,反应进行的不完全、等当点和滴定终点不一致等;b)仪器误差由仪器设备精密度不够,引起的的误差。
如天平(特别是电子天平,在0.1-0.9mg之间)、砝码、容量瓶等;C)试剂误差试剂的纯度不够、蒸馏水中含的杂质,都会引起检测结果的偏高或偏低;d)操作误差由试验验人员操作不当、不规范所引起的的误差。
如,有的检验人员对颜色观察不敏感,明明已到等当点、颜色已发生突变,可他却看不出来;或在容量分析滴定读数时,读数时间、读数方法都不正确,按个人习惯而进行的操作。
1.4 系统误差的消除a)对照试验即用可靠的分析方法对照、用已知结果的标准试样对照(包括标准加入法),或由不同的实验室、不同的分析人员进行对照等。
(实验室资质认定要求做比对计划,如人员比对、样品复测及实验室之间的比对等都属于比对试验)。
b)空白试验即在没有试样存在的情况下,按照标准检测方法的同样条件和操作步骤进行试验,所得的结果值为空白值,最终,用被测样品的检验结果减去空白值,即可得到比较准确的检测结果。
(即实测结果=样品结果-空白值)(再例:重量法中的空白坩埚)。
c)校正试验即对仪器设备和检验方法进行校正,以校正值的方式,消除系统误差。
被测样品的含量 = 样品的检测结果×标样含量/标样检测结果公式中:标样含量/标样检测结果—即校正系数K例题:若样品的检测结果为5.24,为验证结果的准确性,检测时带一标准样品,已知标准样品含量为1.00,则检测的结果可能出现三种情况:a)检测结果 > 1.00 假设标样(标物)检测结果为:1.05b)检测结果 = 1.00 假设标样(标物)检测结果为:1.00c)检测结果 < 1.00 假设标样(标物)检测结果为:0.95校正系数K分别为:a)校正系数为:K = 1.00÷1.05 =0.95(检测结果>标准值,则校正系数<1)b)校正系数为:K = 1.00÷1.00 =1.00(检测结果 = 标准值,则校正系数=1)c)校正系数为:K = 1.00÷0.95 =1.05(检测结果<标准值,则校正系数>1通过校正后,其真实结果应分别为:a)5.24 ×0.95 =4.978 ≈ 4.98(点评:∵标样检测结果高于标样明示值,则说明被检样品检测结果也同样偏高,∴为了接近真值,用<1的校正系数进行较正,其结果肯定比原检测值低)b)5.24 ×1.00 =5.240 = 5.24c) 5.24 ×1.05 =5.502 ≈ 5.50(点评:∵标样检测结果低于标样明示值,则说明被检样品检测结果也同样偏低,∴为了接近真值,用>1的校正系数进行较正,其结果肯定比原检测值高)【检测结果的校正非常重要,特别是在检测结果的临界值时,加入了校正系数后,结果的判定可能由合格→不合格,也可能由不合格→合格两种完全不同的结论,尤其是对批量产品的判定有着更重大的意义】2 误差偶然(随机误差、不定误差)2.1误差偶然(也称随机误差、不定误差)定义偶然误差指,由于在测定过程中一系列有关因素微小的随机波动而形成的具有相互抵偿性的误差。
2.2 误差偶然(随机误差、不定误差)特点误差偶然(随机误差、不定误差)特点就个体而言是不确定的,产生的的这种误差的原因是不固定的,它的来源往往也一时难以察觉,可能是由于测定过程中外界的偶然波动、仪器设备及检测分析人员某些微小变化等所引起的,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是可变的,检测结果时大时小、时正时负,带有偶然性。
但当进行很多次重复测定时,就会发现,误差偶然(随机误差、不定误差)具有统计规律性,即服从于正态分布。
如果用置信区间〔-△、△〕,来限制这条曲线(因为我们不可将试验无限次的做下去,即使做得再多,检测结果的误差愈来愈接近于零,但永远也不会等于零),这样得到截尾正态分布,该正态分布图较好地描述了符合该类分布的偶然误差(随机误差,不定误差)出现的客观规律,且具有以下的基本性质(偶然误差的四性)。
a)单峰性:绝对直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多得多(±1σ占68.3﹪)b)对称性: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c)有界性:在一定条件下,有限次的检测中,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出一定的界限;d)抵偿性:相同条件下,对同一量进行检测,其偶然误差的平均值,随着测量次数的无限增加,而趋于零。
【抵偿性是偶然误差最本质的统计特性,凡有抵偿性的误差都可以按偶然误差处理】。
显然,从误差的曲线本身就提供了决定了这类误差的理论根据,即用在相同条件下的一系列测量数值的算术平均值来表示分析结果,这样的平均值是比较可靠的。
但,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大量的、无限次的测定显然是不真实的。
因而,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对检测结果要求的不同,采取适当的检测次数。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以证明:标准偏差在±1σ内的检测结果,占全部结果的68.3﹪;标准偏差在±2σ内的检测结果,占全部结果的95.5﹪;准偏差在±3σ内标的检测结果,占全部结果的99.7﹪;而误差>±3σ内的检测结果,仅占全部结果的0.3﹪;而且,由正态分布曲线可以看出,σ3 > σ2 > σ1,σ值愈小,曲线愈陡,偶然误差的分布愈密集,反之,σ值愈大,曲线愈平坦,偶然误差的分布就愈分散。
3 粗大误差(简称粗差、也称过失误差、疏忽误差)3.1粗大误差定义:※粗大误差指,在一定测量条件下,测量值明显偏离实际值所形成的误差(亦称离群值)。
※粗大误差指,明显超出测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即是明显歪曲检测结果的误差。
3.2粗大误差的来源产生粗大误差的原因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例如,由于实验人员的疏忽、失误,造成检测时的错读、错记、错算或电压不稳定到致使仪器波动导致检测结果出现的异常值等。
含有粗大误差的检测结果成为“坏值”,坏值应想办法予以发现和剔除。
3.3粗大误差的消除剔除粗大误差最常用的方法是莱依达(即3S)准则(3S即3倍的标准偏差),该准则要求检测结果的次数不能小于10次,否则不能剔除任何“坏值”,对于非从事计量检测工作而言,进行检验10次以上的分析化学不太现实,因此,我们采取4 法和Q检验法。
在后面将逐一以介绍。
以上我们较详细的介绍了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及粗大误差。
区别三类误差的主要依据是人们对误差的掌握程度和控制的程度,能掌握其数值变化规律的,则认为是系统误差;掌握其统计规律的,则认为偶然(随机)误差;实际上未掌握规律的认为是粗大误差。
由于掌握和控制的程度受到需要和可能两方面的制约,当检测要求和观察范围不同时、掌握和控制的程度也不同,就会出现同一误差在不同的场合下属于不同的类别。
因而,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明显界限(只能是一个过渡区)。
而且,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互相转化。
例如,某一产品,由于其用途不同其精度要求也不同,对于精度要求高的,出现的粗大误差,对于精度要求低的产品而言属于随机误差。
同样,粗大误差和数值很大随机误差间的也没有明显的界限,也存在类似的转化。
因而,如果想刻意的划定不同类别间的误差的界限,是没有必要的。
三、误差理论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利用误差理论对日常检验工作进行质量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在《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5.7结果质量控制中的5.7.1提出了质量控制的几种方法:a)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开展内部质量控制;b)参加实验室之间的比对或能力试验;c)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重复性检测;d)对留存样品进行再检测;e)分析同一样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3.1利用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对日常检验工作进行质量控制为保证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通过用标准物质进行质量监控,具体的做法是:用一标准物质或用检测结果稳定、均匀的在有效期内的样品,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对同一(标物)样品进行重复检测,将检测结果汇成曲线,通过坐标上检测点的结果,将其联成线,通过曲线可判定误差的类型:a)假设我们每10天检测一次,共有10个点,而这10个点在标准值之间上下波动,无规律可言,则说明是偶然误差,是正常状态;b)当检测的结果呈现出规律性,或在真值线以上、或在真值线以下、或呈现一条斜线,则视为出现了系统误差,这种情况下,应查找出现系统的原因,并找到消除系统误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