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心理效应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心理效应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摘要】语文教学需要运用心理学原理才能最大限度地达成教育的效果,阅读兴趣的培训同样如此,以要求强调迁移,以方向合理推荐,以收获体验快乐,以方法养成能力,阅读训练才能更为高效。
【关键词】心理效应;课外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进入高年级(第三学段)的学生,在课外阅读量上的要求由以前的40万字一下子提升到了100万字。近一倍半的阅读量提升,不仅给学生提出了挑战,也给从事课外阅读指导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内在的驱动,一切活动都缺乏根本的动力。为此,本文试从心理效应应用的角度来谈谈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一、强调迁移,明确阅读的要求
教师明确的要求,往往是学生学习的方向。如果学生缺乏课外阅读的习惯或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心理学里的迁移规律,向学生布置出明确数量的课外阅读作业,以及检查阅读作业的时间和方式,使学生把圆满完成老师任务、感受完成作业快乐、维护个体在老师心目中良好形象的行为动机迁移到阅读中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硬性“的要求需要“软性”地提出,不能让学生心理产生畏惧心理,而应该努力形成积极的趋向性。
例如,根据高年级学生乐于表达的倾向,我要求全班同学在认真阅读《草房子》的基础上,先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
创作一幅与《草房子》有关的图画,再进行全班范围内的评比。学生对这种考核的方式特别感兴趣,讨论时非常热烈,创作时非常热情,起到了很好的阅读效果。
二、合理推荐,明确阅读的方向
根据小学阅读心理学的研究,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心理特征表现为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既具有较强的自觉性,又具有很强的盲目性。这个时段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是饥不择食,随意拿到什么书籍都会去读,结果是鱼目混珠,泥石俱下。要么是读了无益的书,要么是读了不懂的书,甚至读了有害的书。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经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因此,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不仅学生渴求教师的推荐,而且教师也必须去推荐。
1.根据教育契机推荐
进入高年级后,教材的内容涉及面日渐广泛,教师应根据不同时期教学的不同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比如五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是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风土人情的,教师可推荐学生去阅读自然景观的书籍,或者是游记散文等;第六单元是介绍科学家精神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去阅读人物传记或科学故事等。
2.根据年龄特点推荐
高年级虽然仅有五六两个年级,但年龄越大,学生的趣味越浓厚,阅读面也欲广。比如五年级的学生相对于更乐意阅读动植物的书籍,对历史人文故事也有了兴趣;而六年级的学生对科学英雄人物
传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3.根据个体爱好推荐
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教师可以班级广泛推荐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向哪一类学生或哪一名学生推荐阅读的书目,实现个体与群体的结合。
三、体验快乐,感知阅读的收获
为什么要阅读?阅读究竟可以给自己带来什么?处于这个年龄
段的学生,已经开始思维这一问题。事实上,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即使有,也是显得很遥远。要处理好这个问题,教师还应该立足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的追求如果指向于有趣,那就很少需要进一步维持。
1.有趣
让学生感到有趣,就是能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精神的愉悦。比如,有学生说《三国演义》有点深奥,不容易看懂。我就让学生看精简本或儿童本的《三国演义》,并和他们一起去分析“空城计”的精妙。学生感受到大胆地冒险后,很自然地有了阅读的兴趣。
2.有味
兴趣的获得不仅仅是表层的快乐,还有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课余时间,我会经常和学生坐在一起,谈一谈他们最近阅读的图书,然后再提一些问题,引发他们思考。比如看到班级里阅读“马小跳系列”成风,我便在晨会课上向所有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我像马小
跳吗?我会成为马小跳吗?”学生阅读马小跳的兴趣更浓了,研究的氛围也更浓了。
3.有得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会让学生进一步加深阅读兴趣。一方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作文和日常交流的时候,尽可能使用阅读到的内容;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采取编手抄报、做摘录等方式,让学生阅读的快乐从收获中取得。
四、能力养成,指导阅读的方法
西方著名学者富尔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知识的获得是需要的,但能力的掌握是更重要的。很多学生也花了很多时间翻阅了很多的书籍,但最后还是一无所获,原因正是由于没有掌握必备的阅读方法。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能力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性的话题,也是一个指向于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话题。对教师而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必须要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专题指导
教师通过开设专门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引导学生如何使用工具书,如何在阅读过程中搜集分类整理资料,如何根据阅读的内容选择采取精读、泛读、浏览和速读等阅读方法。
2.随机指导
教师走到学生之中去,对于学生阅读过程中疑惑随时解答,对于随机发现的问题即时纠正。在指导过程中,方法的指导很重要,同
时还需要注意关注学生阅读习惯的指导,比如“不动笔墨不读书”“有了杂感随时记”等等。
3.交流沟通
教师要通过举办读书交流会等形式,让学生能够彼此交流阅读的感受,介绍自己阅读的经验,展示已经阅读的书目,或者进行专门的专题探讨来深化阅读的认识。在新时期,还可以通过创办班级读书qq群、班级读书bbs等,实现经验的及时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里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要想实现这三项要求,关键点还是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只有真正做到兴趣生发,其它一切的实现才有了最终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郑惠生.城乡小学生最喜欢哪些杂志和报纸--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五[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20-26.
[2] 郑惠生.城乡小学生离经典名著有多远--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二(上)[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11):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