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对外贸易新趋势下的国际结算新发展正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对外贸易新趋势下的国际结算新发展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贸易在电子商务的引导和国际直接投资的推动下正在走向高级化。

我国的对外贸易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使国际结算的传统的信用证国际结算方式运用呈下降趋势开始发展福费廷、国际保理业务、备用信用证等新兴的结算方式。

【关键词】对外贸易国际结算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很重大的变化,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了各国在贸易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发展形势需要, 国际结算方式也在不断演进,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特点。

在国际结算方式多样化演进过程中, 始终都渗透了买卖双方的利害竞争, 这种竞争成为国际结算方式演进的内在动力。

一、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一)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
贸易结构的高级化是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互为表里的,从其变化趋势看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传统初级产品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持续上升。

二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高速增长。

三是现代服务贸易迅猛发展。

在科学技术知识对经济发展日益重要的今天,国际贸易商品结构逐渐高级化。

1.工业制造品比重逐步提高。

据WTO统计,1990年全世界贸易额中,农产品占1
2.2%,矿产品为14.4%,制造品占70.4%,而2001年则分别为9.1%、1
3.2%和7
4.8%。

2.高科技产品贸易比重提高很快。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工业化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均高于全部出口的增长速度。

1975~1985年的10年间,美、德、英、法、日等5国高新技术出口额平均增长了73.1%,而1985~1995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增长了353%,是前1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增长的5倍,可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已成为国际贸易新的增长点。

1985~1993年,世界高科技产业年增长率为14.3,高科技产品在制造品出口贸易中的份额也日益上升,到2002年占制造品出口比重约为1/4。

3.服务贸易异军突起,年均增长速度达到
9.3%,高于同期的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和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

据WTO的统计,1990年~1997年间国际服务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为8%。

2000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14350亿美元,约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5。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新的服务部门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从实物生产转移到服务生产。

与此相应,国际服务贸易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在今后20~30年间,服务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大约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预计21世纪30年代起,服务贸易的比重将赶上甚至超过货物贸易的比重,服务贸易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内容。

(二)国际直接投资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推动力量
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国际贸易增长超过生产的增长,而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又超过国际贸易的增长。

东亚金融危机过后,这一发展势头重新显露。

1999年下半年以来全球贸易表现优异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国际直接投资增势迅猛。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国际投资报告显示2000年国际直接投资达到1.1万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14%。

与资本流动相对应,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已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内容。

由于跨国公司在全球布局,实行大规模的产业内平行分工和“内部贸易”,在很大程度上“创造”并壮大了国际贸易。

但与此相应的是,从数量关系来看,单位国际贸易额对国内GDP增长的贡献率在下降。

这就对各国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全方位进入国际经济舞台,不能为贸易而贸易,二是注意贸易的质量,切实增强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三)电子商务引导国际贸易新潮流
近年来互联网应用范围极度扩张,为国际贸易带来深刻变化。

这种变化不但体现在贸易的实现形式上,也影响到贸易的实质内容和发展观念。

电子商务实现了贸易的网络化、无边界化和个性化,能有效打破自然和人为限制,具有营运成本低、用户范围广、互动交流性强等特点,代表着2l世纪国际贸易的发展方向。

电子商务的兴起孕育着巨大商机。

据联合国的报告统计,2000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770亿美元,并将以倍增速度发展,到2010年将占到世界贸易的1/3。

发展电子商务对各国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能否在新兴领域分得一杯羹,更在于已有的市场份额能否保得住。

所以,各主要贸易大国对电子商务都给予了高度
重视。

(四)国际贸易格局稳中有变
美、欧、日仍是全球三大贸易力量,它们间的力量消长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的总体格局。

目前美欧日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达到60%,其中美进出口均居全球第一,进口占市场总额近二成,在很大程度上支撑着世界出口市场,未来几年美在国际贸易中的霸主地位不会动摇。

从近期看,美经济能否实现“软着陆”,日本的体制改革进展如何以及欧盟能否顺利完成“纳新”任务并稳定欧元,将是影响三方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发展中国家贸易比重近年来有所上升,但南北差距依然巨大。

整个9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所得增长速度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

即使今后石油出口国的贸易大幅增加,其“石油收入”的大部分也只是用来弥补历年积累的财政和贸易赤字。

中低档的出口结构使发展中国家饱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致使贸易竞争力下降,取得同样的出口收益要动员国内更多的资源,从而陷入“贫困性出口增长”的怪圈。

除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外,多数发展中国家在总体上仍将处于不利地位。

二、我国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一)我国出口总量世界第一的地位将得以长期保持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 O )最新公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由上年8 .9%提高到9 .6%,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

进入2 0 1 0年以来,在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重重困难后,中国对外贸易延续了2 0 0 9年底以来的恢复性增长态势,出现较大幅度回升。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复苏,国际市场的消费需求日渐恢复,中国产品物美价廉的特点一贯赢得各国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在短期内不会为他国产品所取代,因而金融危机过后中国产品占有国际市场的份额仍将继续增加。

不仅如此,多年来我国政府和企业采取了多元化的出口战略,在稳定欧、美等发达地区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欧、美等发达地区以外的国际市场,对东盟、
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贸易不断扩大,为中国产品出口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动力,综合各种因素分析,中国出口额占世界第一的地位稳固,短时间内不会动摇。

(二)我国与新兴市场和“金砖四国”的贸易将增加。

进入新世纪以来,虽然我国贸易多元化战略取得很大进展,但发达国家仍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占我国出口市场70%以上。

在中期内,一方面,从全球最终贸易产品需求看,新兴市场国家、“金砖四国”的经济增长率将超过发达经济体,前者在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的份额将会趋于上升,未来我国一般贸易出口地区结构也将发生变化,对发达国家出口比重将逐步下降,对新兴市场和俄、印、巴出口比重将上升。

在进口方面,我国将加大从非洲、澳洲、拉美、俄罗斯等资源大国进口资源类产品。

另一方面,从基于国际分工体系的国际贸易中间产品流向看,亚洲区内有可能形成更为精细的生产体系,我国在亚洲生产体系的地位将发生变化。

因此,下一阶段,我国可能由原来接受欧美日韩等跨国公司投资、在我国从事加工贸易生产、位于“雁行”模式中低端的分工体系,开始向对其他经济体投资、在其他国家从事加工贸易生产、位于“雁行”模式中高端的分工体系转变,相应的贸易流向也会由从发达国家进口上游产品、向发达国家出口最终产品的流向,向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出口中间产品的贸易流向转变,从而会使我国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规模出现较快上升。

(三)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将加快升级。

我国目前很多对外贸易、尤其加工贸易是以代工方式组织生产的,由于我国不掌握设计、品牌、营销渠道等高增值环节,导致出口产品价格很低,未来我国出口产品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将大幅提高我国单位产品出口的价格和出口附加值。

另一方面,由于国内成本上升,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或制造环节的出口将遇到较大挑战,其生产可能出现向中西部地区以致向海外要素成本更低地区转移的趋势,
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占出口的比重将下降。

(四)人民币将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结算的主要货币工具
在我国的对外贸易历史进程中,美元一直是占据统治地位的贸易结算工具,但随着美元国际地位的日渐衰落,这一局面已被打破。

当前,人民币虽然尚未取得国际货币地位,但其成为国际可流通货币并成为国际贸易领域主要货币指日可待。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在当今世界独树一帜,中国整体经济实力日增,国家外汇储备基础雄厚,所有这些都预示着人民币将成为备受各国政府和企业欢迎的支付和储备货币,在对外贸易交往中,人民币将逐步成为对外贸易结算中的主要货币工具。

三、国际贸易新趋势下的国际结算
国际结算通常分为三大支付或结算方式,即汇款、托收和信用证。

其中,汇款又可以细分为预先付款、延期付款和赊账销售等;托收又可以细分为即期(付款交单)托收、远期(付款交单)托收和承兑(交单)托收;信用证也可以细分为备用信用证、保兑信用证、对开信用证、循环信用证、背对背信用证、红条款信用证等等(黎孝先,2000)。

不同的支付方式意味着不同的银行费用、风险程度和办理程序。

因此,进出口双方如何选择合适的国际结算方式,对保护其特定国际贸易方式的安全与效益至关重要。

(一)传统的信用证国际结算方式运用呈下降趋势
1传统的信用证方式在国际结算中的运用已呈下降趋势信用证是银行介入国际贸易的产物,它解决了进出口双方互不信任的矛盾,从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它以银行信用代替了商业信用,因此被视为可靠的国际结算方式,被广泛运用于国际贸易中,曾经占据国际结算主导地位达一个世纪之久。

但进入!" 世纪+" 年代以后,国际结算方式发生了剧变,信用证的使用率迅速下降(见图表)。

序号国家和地区比例序号国家和地区比例
1 中东52% 5 欧盟外的欧洲国家20%
2 非洲49% 6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7%
3 亚洲46% 7 北美地区11%
4 拉丁美洲27% 8 欧盟9%
图表:信用证在各国和地区国际结算中的比例
(二)新的趋势下应该发展的国际结算方式
1. 福费廷
福费廷是指包买商无追索地以即期付款方式买进债权人所持有的,将来某一确定时期的债权,也称为包买票据或买断。

福费廷属于无追索权的融资,出口商的风险、责任和费用在其向包买商提交符合约定条件的单据及相关凭证,获得票款后即消灭,保证了出口商的利益。

出口商在完成了福费廷业务后即无需承担资产管理和应收账款回收的工作及费用,节约了财务管理费用。

与国际保理业务相比,福费廷所提供的融资期限更长,同时融资金额最高可达发票金额的100%。

随着国际买方市场环境的形成,许多出口商开始选择赊销的结算方式,使自身的资金压力加
大,这为福费廷业务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福费廷业务在欧美及亚太地区的国际贸易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国内出口企业对于该项业务的需求也有所增加。

2.国际保理业务
国际保理业务是一项以债权转让为基础的集商业资信调查、催收货款、应收账款管理、信用风险担保及贸易融资为一体的新型综合金融服务方式。

自20 世纪后期以来, 随着全球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 出口商为了在世界贸易市场中占据主动, 纷纷向进口商提供记账和托收等竞争力较强的支付条件, 从而使得集贸易融资与国际间银行信用于一体的现代新型金融服务———国际保理得到了迅猛发展。

据FCI 的统计, 1991 年全球发生的保理业务总额为2660 亿美元, 到2002 年已突破8000 多亿美元。

在西欧和北美, 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尤为迅速, 已占其对外贸易量的80%, 基本取代了信用证。

然而,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涉足保理业务却晚得多, 发展也相对缓慢。

1992 年中国银行率先加入国际保理商联合会后, 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工商银行等也纷纷加入到国际保理业行列中。

2001 年我国的保理业务量为11亿美元, 仅占世界总量的0.1719%, 至2006 年我国国际保理业务量有了较大提高, 达到190 亿美元, 但也仅占全球15000 多亿美元总量的1.267%, 与保理业务总额列全球前三位的英国、美国和意大利相比我国大陆的保理业务总额相差甚远, 甚至与亚太地区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也较大,这与我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表明我国的国际保理业务还远远没有被理解和普遍接受, 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备用信用证
备用信用证业务是指开证行根据申请人的请求对受益人开立的承诺承担某项义务的凭证。

开证申请人违约时,受益人可以从开证行获得补偿。

近年来,美国等一些国家开始把备用信用证用于买卖合同项下货款的支付备用信用证属于银行信用,开证行对受益人保证,在开证申请人未履行其义务时,即由开证行付款。

因此,备用信用证对谓受益人来说是备用于开证申请人发生毁
约时,取得补偿的一种方式。

如果开证申请人按期履行合同的义务,受益人就无需要求开证行在备用信用证项下支付货款或赔款。

近年来,一些跨国公司或三资企业向我国银行申请贷款时提出以某外资银行的备用信用证作为贷款担保的做法越来越多;同时,我国银行对外国受益人开出备用信用证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其应用范围和市场份额都在逐步扩大。

参考文献:
[1]季欣,灵活应对跟单信用证之弊端[J], 对外经贸实务.2003
[2]姚新超,信用证付款方式的局限性及其未来的运用[J],对外经贸实务.2003
[3]刘刚,国际保理:信用证结算业务潜在的替代者,浙江金融.2005(8):30-31.
[4]邵晓勤.国际保理 :企业、银行双赢的选择,甘肃金融.2004(4):46-48.
[5]张宏东,国际结算方式的变化与发展趋势,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
[6]严晓捷,国际留易结算方式的比较调查与研究,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