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贯穿于高中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之中,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延伸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和严密的思维逻辑能力。
标签:高中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一、创新教学观念
高中数学教师应从自身做起,转变对数学的传统认识,树立高中数学教学新观念,杜绝应试教育和题海战术,充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促使学生提升其创新能力。高中数学新课程和旧课程在很多设置上都具有明显的区别,新课程更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例题注重结合实际,对学生的思维具有显著的启发性。新课程的实施,意味着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彻底落伍,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着重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独断专横的权威式教学方式,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创新思维的数学教师能够带动并帮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学生能够从中学会怎样处理各种复杂的信息,从而充分、深入地掌握数学思维和相关技巧,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例:四位好友在某次的聚会中,根据各自喜好选择不同形状但内空高度相等的酒杯,酒杯均为圆口且杯口的半径都相等。盛满酒之后他们约定,先各自喝掉杯中一半酒量。设剩余酒的高度从左至右依次为h1、h2、h3、h4,问它们之间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为?
A.h2>h1>h4
B.h1>h2>h3
C.h3>h2>h4
D.h2>h4>h1
教师给出这样的例题,以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题目本身具有新颖性和创新性,借此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使学生在知识积累和习题解答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兴趣是提升创新能力的前提。首先,对未知的探索渴望是每个人的本性,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一心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事物的思考会逐渐提升学生的兴趣,而思维则需要知识作为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恰当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在设计问题时,不应将难度设置得过高,使学生在不断的失败中逐渐丧失兴趣;也不能将难度设置得过低,使学生还没有品尝到探索的兴趣就实现了目标。
例:在学习反函数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一下关于魔术表演过程中的函数模型。告诉学生,魔术师在进行猜牌表演时,手持6张扑克牌,其中不包括大小王,并且号码都不同。叫6位观众每人摸出1张,并要求观众记住手中牌号。牌号以A为1,J为11,以此类推。魔术师要求参与者计算自己手中的牌号,以此为基础乘2加3乘5减25,最后告诉魔术师结果,魔术师就能快速猜出参与者手中的牌。教师以此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主动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定义和计算技巧。如果完全依靠传统的填鸭式或灌输式教学方法,很难培养学生的兴趣,而通过这种具有趣味性的问题引导,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心中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三、转变教学模式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的主体不再是教师,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因此数学教师应转变过去一言堂、树立权威、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吸收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教师可以依照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新课程要求,制定完善、全面、科学的教学策略,以素质教育、兴趣教育、创新教育为核心,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新课程要求下,过去那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收获成效。教师只有真正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n6÷9n·96,计算结果为a5=1,a6=1,a7=1,猜测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1。这个结论很显然是错误的,如果教师一直坚持自己和书本为课堂权威的观念,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作为教学模式的话,学生多半不敢提出异议,最多有学生会在课间或课后单独找教师讨论。但如果教师从一开始就将课堂交给学生,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那么当教师一提出这样的观点时,很快就会有学生站出来提出异议。
总而言之,创新意识是社会主流,对于教育来说也是如此。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才能有助于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茹.试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教学研究,2008,27(9).
[2]胡中双.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4).
[3]竺仕芳.激发兴趣,走出误区——综合高中数学教学探索[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