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_对阅读题设计的导向作用_冯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与使用等方面的异同,尝试提出需要深入探究 獉獉
的问题( 水平二) 。 能利用文本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将阅读中获 獉獉
得的事实信息用于分析、解释新问题( 水平二) 。 结合具体语境分辨词语语义和情感上的细微 獉獉
差别; 能体味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獉獉 ( 水平三) 。
能分析、说明复杂文本中可能存在的观点与材 料之间的多种关系; 能就文本的内容和形式提出质
“课标”从“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 究”三个维度,根据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内容,针对高 中语文学科的 15 个学习任务群,提出了 5 个层级 的水平要求。这些水平标准的描述,必将对高考命 题产生直接影响。本文结合“考纲”的能力分类和 层级要求,对“课标”规定的“质量标准”试做解读。
“考纲”在“考核目标与要求”里指出,高考语文 要求考 查 考 生 识 记、理 解、分 析 综 合、鉴 赏 评 价、表 达应用和探究 6 种能力。这个能力划分遵循的是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1]( P4) 在“考试范围与要 求”里按照文体类型提出了不同要求。全国高考语 文试卷根据“考纲”命制,试卷分为“阅读与鉴赏”、 “表达与交流”两大部分。“课标”的学业质量标准 则在“阅读 与 鉴 赏”、“表 达 与 交 流 ”之 外,单 列“梳
冯渊
摘 要: 为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即将颁布的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从特定的语文学习情 境中开展“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并据此拟定了学业质量标准。该标准对 语文学科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命题有明确的指导意义。依据学业质量标准,我们对高考阅读题如何设计新 题型,以便更好地检测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出改进分析类试题、新增和改进鉴赏类试题、新增评价类试题的 建议。
獉獉 化。试题可以要求学生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 能发现规律,提出和解决新的问题。再如不同文本 的比较阅读,比较不同文本写作对象所具有的特点
獉獉 的异同; 比较不同作品在内容、语言、手法、情境等 方面的异同等,都有较大的命题空间。
目前命题 类 型 固 化,多 年 缺 少 变 化,很 难 检 测 出学生的真实阅读水平。命题的惰性带来了阅读 教学的惰性; 阅读教学不在思维品质、文化内蕴以
( 一) “课标”与“考纲”的比较分析 1. 对“探究”能力的不同描述 2007 年,“考纲”中首次提出探究能力要求,指 出: 探究能力是处于最高层级的阅读能力。考查探 究能力,是在 文 学 类 文 本 和 实 用 类 文 本 阅 读 中,要 求读者针对 文 本 的 主 旨、价 值、创 作 意 图 等 进 行 发 掘和探讨,对 作 品 进 行 个 性 化 的 解 读,对 文 本 中 的 某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课标”则 远 不 止 于 此。“课 标”将“梳 理”与 “探究”并称,旨在引导学生梳理语文知识、方法、技 能、策略,借此去解决阅读和写作中遇到的新问题。 所谓“探究”,强调的是各项语文活动中的应用( 综 合运用) 能力。请看“课标”学业质量标准中“梳理 与探究”水平 1—4 的相关表述: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高考阅读题;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7228( 2016) 04 - 0031 - 05 DOI: 10. 16826 / j. cnki. 1009 - 7228. 2016. 04. 007
即将颁布的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以 下简称“课标”) 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描述了高中 阶段的学业水平表现,设置了高中阶段语文学业水 平标准,并对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提出了命题 建议。这一标准将影响《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 一考试大纲·语文》( 以下简称“考纲”) 的修订,成为 语文学科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命题的指导性文件。
及审美趣味 上 多 做 研 究,不 管 阅 读 什 么 文 本,仅 满 足于主旨和 结 构 的 分 析,学 生 仅 会 获 取 文 本 信 息, 而不能对信息做细致入微的比较分析,最后必然导 致分析能力的低下。
2. 新增和改进鉴赏类试题 要“结合具体语境分辨词语语义和情感上的细 微差别”,从语言的细微处出发,培养学生的审美能 力,让学生对 祖 国 语 言 一 直 保 持 着 新 鲜 的、敏 锐 的 感知力。目前的试卷中鉴赏题很少且题型老套,很 难激活学生的思维,更难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新增评价类试题 新增评价类试题,其目的在培养学生的“质疑” 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并 能找到“相关资料支持自己的观点”———拥有观点 与证明观点,后 者 更 为 重 要,因 为 评 价 的 核 心 在 于 说理。要求学生对文本隐含的主旨或者体现的价值 ( 情感) 表明态度,能增强阅读的主动性,这是在强化 读者与文本以及作者进行对话; 要求学生寻找合适的 资料或信息证实自己观点,能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獉 疑,并 能 主 动 查 找 相 关 资 料 支 持 自 己 的 观 点 ( 水 獉 平三) 。
阅读比较复杂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实用类 文本,能分析、说明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就文本 的内容或形式提出质疑,并能找出相关证据支持自
獉獉 己的观 点,能 用 文 本 中 提 供 的 事 实、观 点、程 序、方 法和策略等,解决学习和生活实际中遇到的具体问 题( 水平四) 。
一、阅读与鉴赏
阅读与鉴赏能力的评价框架应包含阅读理解、 欣赏和创造三种能力。其中,理解能力主要包括语 言积累能力、作品意义把握能力等; 欣赏能力包含 阅读中的愉悦体验的能力和对作品优点的分析说 明能力; 创造能力包含对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迁 移与质疑能力,主要表现为发挥作者的观点和质疑 作者的观点。[2]( P68) 我们主要讨论检测不同类型文 本阅读时,在欣赏和创造这两个能力点设置上应如 何更新思路,并改进命题形式。
1. 论述类文本 “考纲”对阅读论述类文本规定的能力点有: 理 解和分析综合。“课标”的学业质量标准对这类文 本的阅读要求有: 能区分事实和观点,发现观点材 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水平一) ; 能对文章阐述的观点 作出有依据的评论( 水平二) 。 “考纲”对于阅读论述类文本,只要求“理解”和 “分析”。 “课 标 ”的 质 量 标 准 还 涉 及“评 价 ”能 力, 要求学生区分材料和观点,能依据文本对文章的观 点进行评价。评价是在理解文本内容并能分析文 本思路和主旨基础上的能力要求,评价培养和检测 的是学生的质疑精神和理性思维。 2. 文学类文本 “考纲”对阅读文学类文本规定的能力点是: 分 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课标”的学业质量标准 对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要求有三点: 一是对作品的内 容和形式作出自己的评价。能通过文学作品的阅 读,感受和理解不同时代和地区的文化( 水平一) ; 二是能联系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对作品的内容和 形式作出评价( 水平二) ; 三是对同一个文学作品的 不同阐释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能运用已有的 文学知识,结 合 作 品 的 具 体 内 容,分 析 并 解 释 作 品 与时代、作者之间的关系( 水平四) 。 在分析和鉴赏作品的主题、结构、表现手法、语 言、形象等方面,两者要求基本一致,但“课标”要求 更为具体,价值更为多元,如“课标”要求对“作品与 时代、作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释,“感受和理解不 同时代各地区的文化”等。在“评价”、“探究”能力 方面,“课标”更强调质疑精神。 3. 其他各类文本 目前高考语文试卷中“阅读与鉴赏”部分检测 的文本类型 主 要 有 论 述 类 文 本、文 学 类 文 本、实 用 类文本和古 代 诗 文,前 两 种 文 本 上 文 已 讨 论,后 两 种文本,“课标”和“考纲”的 要 求 差 别 不 大。“课 标”在学习 任 务 群 中 列 出 了 更 多 的 文 本,设 定 了 以 下几点详细的标准( 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 阅读多个 文 本,能 将 其 中 的 信 息 归 类、比 较 和 概括,发 现 这 些 文 本 在 内 容、观 点、情 感 倾 向、材 料 32
理与探究 ”,既 是 在 原 来“考 纲Baidu Nhomakorabea”最 高 能 力 层 级“探 究”基础上 的 发 展,更 是 为 了 培 养 学 生 创 新 质 疑 能 力而设置。
本文讨论的是高考试卷中阅读题的命制,笔者 从“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两个维度察看“课 标”的质量标准与“考纲”的能力要求之间的差异, 进而讨论“课标”的质量标准对高考阅读题命制的 影响。
能结合具体作品,探究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獉獉
的效果,讨论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
方式。
能主动积累文言知识,并能将整理所得应用于
獉獉
獉獉
文言文阅读。
能在相关活动中运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经验,
收集整理多 方 面 的 材 料,提 出 值 得 研 究 的 问 题,阅 獉獉
读整理相关文献,撰写调查报告等( 水平二) 。
能结合自己所学过的历史知识,有意识地梳理
语文课中学 到 的 文 学、文 化 知 识,能 说 出 不 同 时 期
重要的作家作品和基本风格特征,并能将这些知识
应用于自己的阅读与鉴赏活动中( 水平三) 。 獉獉
能运用掌握的语言知识,探究常用词语的语义 獉獉
变化,准确理解语言。
2016 年 10 月 第 17 卷第 4 期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 基础教育版) Journa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 Elementary Education Edition)
Oct. 2016 Vol. 17 No. 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题设计的导向作用
二、梳理与探究
阅读教学要帮助学生在接触文本时唤起和补 充自身的生 活 体 验,提 供 合 适 的 阅 读 策 略,积 累 并 梳理阅读技能和方法。[3]学生的阅读素养不仅体现 在上文讨论的解释、分析、鉴赏等能力上,还包括反 思、探究能力,以 及 运 用 阅 读 来 达 到 生 活 目 标 的 能 力。[4]因此,梳理阅读经验、总结阅读策略,在阅读 中探究、发现 和 解 决 新 的 问 题,是 提 升 阅 读 素 养 的 重要创新点。
以 2016 年高考全国的三套试卷为例,阅读题 主要根据“考纲”要求,从理解、分析、鉴赏评价等角 度设计,其中体现“分析”能力的试题比例很大,“鉴 赏”试题很少,评价题和探究题则完全没有。
( 二) 命题改进建议 目前的试题多停留在对文本的分析和解释上。 根据“课标”的学业质量标准,阅读类试题的改进途 径有如下几条: 1. 改进分析类试题 目前的分析类试题多集中在筛选整合原文信 息和概括作品内容主旨上。如分析标题或文中一 句话、一个词语在体现主题上的作用。如 2016 年 全国 I 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第 11 ( 2) 、( 3) 、( 4) 三 道试题; 或者概括作品描述的形象,解释文中某种 说法的原因等,如全国 I 卷的古诗阅读的第 8 题和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第 12( 2) 题。 实际上,分 析 能 力 的 检 测 可 以 拓 宽 命 题 思 路, 如根据已有材料做出合理推断,就是分析能力的深
( 一) “课标”与“考纲”的比较分析 “考纲”根据文本类型,提出了相应的能力层级
收稿日期: 2016 - 08 - 06 作者简介: 冯渊,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 上海 200070) 高中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31
要求。而“课标”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对不同文本 和多种文本的比较阅读设置了学业质量标准。这 个质量标准分为 5 类水平,表述较为复杂,本文只 择要列出“课标”中部分与“考纲”的不同或更为详 细的文字。
对所学的 各 类 文 章 进 行 归 纳、分 类,能 比 较 不
同类型文章的表达方式及其特点,理解不同文体的
基本特征,并将所得的知识应用于阅读和写作中。 獉獉獉
能有意识地梳理阅读过的文学作品,通过梳理
和探 究,了 解 重 要 的 作 家 和 作 品,了 解 诗 歌、散 文、 獉獉
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 水平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