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需具备的基本素质
如何成为创新人才
![如何成为创新人才](https://img.taocdn.com/s3/m/e52610ea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e.png)
如何成为创新人才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创新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和个人追求的目标。
因此,成为创新人才不仅仅对于个人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讨论如何成为创新人才。
一、培养创新思维创新的核心在于创新思维,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研发出新的想法和方法。
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1.开放思维:拥有开放的思维意味着能够抛弃一切旧观念和固定模式,接受新的思想和观点。
这是创新人才最为重要的基本素养。
2.多思维交叉: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相互交叉,往往会产生别有一番风味的新想法。
因此,创新人才需要不断了解和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深入学习并尝试将其融合到自己的领域中。
3.思维转化:将一个领域的思维方法运用到另一个领域中,能够产生出新的思维和方法。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一些跨领域的创新工作中。
二、关注市场需求任何创新的过程都必须构建在市场的基础上,因此创新人才应该时刻关注市场需求,了解市场情况。
因此创新人才应该做到以下若干点:1.理解市场变化:关注市场发展变化,了解市场上的主流需求和未来趋势。
2.不断地创新对市场需求作出响应:创新人才应始终保持创业的姿态,不断地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来迎合市场变化。
3.注重市场反馈:从市场反馈中得到启示,补充产品和服务的功能,进一步优化产品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三、积累实践经验在创新过程中,实践经验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实践中,创新人才能更加深入地预见到贡献和收益。
因此,创新人才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实践经验:1.勇于尝试并不断改进:在实践中不断地勇于尝试新的想法,以便找到适合自己领域的创新形式。
2.培养分析能力:对实践过程进行详尽的分析,找到其中的问题和优化点。
3.定期总结和反思:定期复盘自己的实践过程,分析其中的提升和优化空间。
四、加强协作创新往往需要多方面力量的合作,因此创新人才要具备良好的协作意识和能力。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的规格要求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的规格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95fd6baa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ab.png)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的规格要求人才的素质是一个国家或企业发展的基础,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更是当今社会的迫切需求。
创新是指产生新的理念、观念、方法或产品,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所需要具备的规格要求。
一、广博的知识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首先需要拥有广博的知识面。
创新的源泉来自于对不同领域的了解和融合。
通过积累全面的知识,人才可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创新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
二、跨学科的思维能力创新往往需要以跨学科的视角进行思考,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创造性的应用。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需要具备跨学科的思维能力,能够将不同学科间的知识进行联结,形成新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独立思考和自我驱动创新需要个体具备独立思考和自我驱动的能力。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要求他们能够主动思考,独立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而非依赖他人的指导和安排。
同时,他们还需要具备自我驱动的动力,能够主动追求创新,不断突破自我。
四、敢于冒险和忍受失败创新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它往往伴随着冒险与失败。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需要让他们敢于冒险,不畏困难和失败,勇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
他们应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坚持不懈地追求创新。
五、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创新往往需要团队的共同努力和沟通交流。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需要使他们在团队中具备良好的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有效地合作,分享和交流想法,并将其付诸实施。
六、持续学习和不断进取创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要想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就需要保持持续的学习和不断的进取。
培养创新人才要求他们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并积极主动地追求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完善自己。
综上所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需要广博的知识面、跨学科的思维能力、独立思考和自我驱动、敢于冒险和忍受失败、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以及持续学习和不断进取的品质。
只有具备这些规格要求的人才,才能够为国家和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
创新者的基本素养精品文档22页
![创新者的基本素养精品文档22页](https://img.taocdn.com/s3/m/ce5a5940ee06eff9aff80716.png)
• 从众思维定势 • 人不加思索的盲从众人的认知与行为。
• 案例一:随大流不挨揍,火灾时的盲从。股票市
场上的盲从,传销的盲从,中国人的脑袋长在别 人的肩上。盲从是目前中国人一种普遍的心理状 态和性格特征,农民种地。
• 案例二:1974年,美国纽约翻新自由女神像,政
府招标处理垃圾,麦考尔公司董事长,3个月, 350万美元…
• 练习:毛虫试验。
• 书本思维定势 • 人对书本知识的完全认同与盲从。 • 案例一:秀才买肉… • 案例二:铁路的道轨是两匹马屁股的宽度,4.85英尺? • 案例三:英国中世纪的一个人乔治,从5岁开始每天读1本
书,活到85岁,读了29200本书,但一无所成,就是一个 有脚的书橱。中国古代文人和乔治一样,只读书只继承, 不创新不发展。
例:告别职业生涯的演讲“在人生道路上,如果没有耐 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 失败”。
• 《大铁球的故事》 •
• (7)坚强的意志
指创新者为达目标而克服各种困难的心 理状态。 意志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 意志是人成功的必备品质 意志是创新者的核心要素 案例:做洗衣粉的。爱迪生。
• 结论:知识不等于智慧,学历不等于能力。书是人写的,
而人无完人。所以书本知识不是绝对的。读书的目的在于 反思在于应用于创新知识。
• 二、消极思维定势的表现形式
• 自我中心思维定势 • 人想问题、做事情完全从自已利益与好恶出发
主观武断地不顾他人的存在和感觉。
• 案例一:清王朝在自我中心观中衰落。(教材40
• 目前应试教育对学生的教学方式,就如同让好人
柱拐杖。大象的悲剧——惰性思维 ;狗鱼思维— —拒绝变化,走不出沙漠。
消极思维定势的表现形式
创新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
![创新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https://img.taocdn.com/s3/m/a2733fc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2e.png)
创新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创新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所谓创新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并具有良好的创新人格,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取得创新成果,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某一工作上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了创新贡献的人。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创新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希望对你有帮助!创新人格要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品质。
有一些基础学科是国家不可或缺的长线学科,是喷涌出许多创新成果的源泉,但这些学科的毕业生往往无法从市场获得高额回报。
这些基础学科的人才需要有甘于清贫的精神。
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不敢挑战学术权威,很难成为创新人才。
要有关注现实、关注前沿的学术品格,严谨勤奋的学风和学术研究的兴趣,使学生具有广泛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坚强的意志,还要安于寂寞、不急于求成,坐得住冷板凳。
协作精神创新人才应具有协作精神。
多与人讨论比一个人思考更容易产生创意,所以创新人才应该具备很好的交流、合作能力。
必狈善于和别人共事、沟通,协同攻关,集思广益。
实践能力创新人才应主动实践。
灵感往往来自主动实践中的自由探索。
中国学生存在严重的“被动实践”问题,也就是他们实践的对象、方法、程序等关键要素往往是由老师指定的,完全类似于“做习题”,这是不行的。
扎实的基础创新人才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基础。
学生只有把各种基础知识学扎实了,对某个学科领域产生兴趣,并投入努力,才有可能激发创新火花。
创适性思维必须以系统的专业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敏锐的问题眼光和理陛的批判精神。
创新人才应敢于、善于“跑出框框来思考”。
创新理解在对创新人才的理解上,我们应该坚持以下几点基本认识:1.创新人才是与常规人才相对应的一种人才类型。
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
而所谓常规人才则是常规思维占主导地位,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强,习惯于按照常规的方法处理问题的人才。
简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
![简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8073d13f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f.png)
简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指针对现代社会对创新能力的需求,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
对于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
现代社会的变革速度非常快,要想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进行创新,就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基础。
只有掌握了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产生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因此,创新型人才应具备不断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素质,通过不断积累知识来提高创新能力。
其次,创新型人才应具备批判性思维。
创新需要不断挑战既有的惯性思维和观念,而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人们识别、评估和改进现有的问题。
创新型人才应能够独立思考,审视自己的观点,并主动提出质疑。
只有不断批判和反思,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推动创新的发展。
第三,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团队合作能力。
创新往往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交流和合作,因此团队合作能力非常重要。
创新型人才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能够与不同背景的人合作,协调团队成员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知识共享和协同创新。
同时,创新也需要在团队中互相启发,通过集思广益,促进创新的产生。
第四,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创业精神。
创新与创业密切相关,创新型人才应具备敢于冒险、勇于挑战的创业意识和精神。
他们应具备自我驱动力,能够面对风险和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创新的目标。
同时,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市场洞察力和商业意识,具备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商业价值的能力。
第五,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创新思维和方法。
创新思维是指跳出传统思维模式,打破常规,寻找新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开放的思维,敢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概念,具备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够从整体上把握问题,发现问题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综上所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包括广泛的知识储备、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创业精神和创新思维和方法。
这些素质要求是互相关联和促进的,通过培养这些素质,可以显著提高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变革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培养哪些核心素质
![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培养哪些核心素质](https://img.taocdn.com/s3/m/f187b397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0.png)
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培养哪些核心素质在当今竞争激烈、变化迅速的时代,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力量。
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则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基石。
那么,要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型人才,需要注重培养哪些核心素质呢?首先,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创新型人才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
创新意识是指对新事物、新问题具有敏锐的感知和探索欲望,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勇于尝试和冒险。
拥有创新意识的人,不会满足于现状,总是在思考如何改进、如何创造。
他们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发现潜在的创新机会,并积极主动地去追求和实现。
培养创新意识需要从小抓起,教育机构和家庭都应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
在学校里,老师不应过于强调标准答案,而应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想法。
在家里,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能够自主地探索和尝试。
同时,社会也应该宣传和倡导创新精神,让创新意识深入人心。
其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知识面是创新的基础。
创新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建立在对现有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之上。
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在自己的领域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创新的切入点。
然而,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广泛的知识面能够为创新提供更多的灵感和思路。
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往往能够产生新的创新点。
例如,生物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结合催生了生物信息学,物理学与化学的结合推动了材料科学的发展。
为了培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知识面,我们需要优化教育体系。
学校在设置课程时,既要注重专业课程的深度,也要关注通识课程的广度。
同时,学生自身也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不仅要学好课堂上的知识,还要通过阅读、参加讲座、实践等方式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
再者,创新型人才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
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帮助人们对问题进行有条理的分析和推理,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形象思维能力则有助于人们通过联想、想象等方式产生新的创意;逆向思维能力可以让人们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从而发现常规思维所忽略的方面;发散思维能力能够使人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产生丰富多样的想法。
创新人才需具备的基本素质
![创新人才需具备的基本素质](https://img.taocdn.com/s3/m/94e0322fed630b1c59eeb508.png)
求 索/2005/2142 创新人才需具备的基本素质阳春乔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本文从创新人才应具备的智能素质、人文素质和身体素质的角度,分析了创新人才需具备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创新;创新人才;素质中图分类号:C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 (2005)2-142-02作 者:株洲工学院副教授;湖南,株洲,412008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04C7301.创新人才须具备的智能素质。
(1)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创造性的思维可理解为“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突破传统观念,从以片面追求重知识轻能力的智能传统观念中挣脱出来,学会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善于打破常规,锻炼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超前性”①。
创造性思维形式有:类比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发散和集中思维等,具有独创性、变通性、流畅性、多向性、旁通性、凝聚性等特点。
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要求为:能从多角度、多方向、多纬度地去思考问题,突破逻辑推理的限制,利用“局外”信息去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能够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具有创新的能力;观点不落俗套,能及时放弃无用的旧方法,采用有效的新方法,对事物作出新的解释。
运用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性人才进行创新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中的“金钥匙”。
(2)丰富的想象能力。
创造,一般指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已知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有意识的想象产生以前尚不存在的事物,可见想象是创造性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必经航程。
“在一个以社会和经济改革为主要动力的迅速变革的世界里,更重视想象力。
”②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的火种和出发点,是有效创造的基础,是获得新知识的基本工具。
由于想象力是在宽厚知识面的土壤中,多种知识交叉、渗透、综合、相互启发而生的,为此,创新人才除了要在一定领域内“专”之外,还必须有广泛的兴趣与爱好,在审美、情操、意趣等方面有所了解与研究,保持和发展好奇心,才能涉猎多方面的知识,为想象的产生奠定基础。
创新人才的核心要素
![创新人才的核心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2951d224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26.png)
创新人才的核心要素1.积极主动和开放思维创新人才应具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开放的思维,敢于接受新事物和新挑战。
他们愿意主动参与项目和团队活动,并能够在面临困难和压力时保持冷静和乐观的态度。
同时,他们对于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持开放的态度,愿意接受和尊重来自不同领域和背景的意见。
2.专业知识和创造力创新人才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除了专业知识,他们还应具备丰富的创造力,能够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并且能够将这些想法转化为可行的行动。
他们能够不断创造和发展新的理念和方法,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3.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创新往往是集体的智慧和努力的结晶,创新人才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他们能够与不同背景和能力的人合作,发挥团队的协同效应,共同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
同时,他们还应具备优秀的沟通能力,能够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能够有效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协调。
4.持续学习和适应能力创新是不断迭代和进化的过程,创新人才应具备持续学习和适应能力。
他们能够不断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趋势,通过学习和研究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他们还应能够及时适应环境变化和挑战,灵活调整自己的思路和策略,并能够在不确定和复杂的情况下保持冷静和应对挑战。
5.持久的动力和决心创新往往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创新人才应具备持久的动力和决心。
他们对于自己的目标和梦想有坚定的信念,并能够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同时,他们还应具备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能够在面临挑战和失败时不气馁和放弃,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行动。
总之,创新人才的核心要素是积极主动和开放思维、专业知识和创造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持续学习和适应能力,以及持久的动力和决心。
这些要素相互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构成了创新人才的综合能力和素养,能够推动个人和组织的创新发展。
创新型人才评价标准
![创新型人才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f9cd5a9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4b.png)
创新型人才评价标准随着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不少企业和组织也开始注重吸引和培养创新型人才。
但是,如何进行创新型人才的评价是一个难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创新型人才评价的标准。
一、能力标准首先,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
这些能力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快速学习、较强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优秀的沟通技巧等。
在评价时,可以通过相关测试、面试等方式对能力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将成为综合评价的一部分。
二、作品表现其次,作品表现也是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标准。
是否有过优秀的成果、是否参与重要项目、是否获得一些奖项等,都可以成为衡量创新型人才的标准。
通过查阅个人简历、参观相关项目或者邀请候选人进行展示,可以获得相关信息。
三、团队精神创新很少是单打独斗的,团队精神也是很重要的评价标准。
招聘者需要了解候选人与他人的合作表现、对他人的尊重和帮助、对共同目标的理解和认可等方面,来判断其是否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四、独立思考和行动创新型人才需要能够独立思考和行动,他们需要在自己的领域中拥有独特的见解和想法,并且能够采取行动来实现这些想法。
考察候选人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行动方式,以及有无独立完成的项目经验,能够更好地辨别其是否具有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以上是创新型人才评价的一些标准,当然这些标准并不是绝对的。
通过多方面的评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候选人的能力和素质,从而作出更恰当的评价和决策。
对于不同的企业和组织,评价标准也可以不同,但是评价的公正性和主观性不可忽视。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有更加公平合理的评价标准,为优秀的创新型人才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一、创新人才的素质
![一、创新人才的素质](https://img.taocdn.com/s3/m/7c8a62e8aeaad1f346933f5a.png)
最常用和最基本的原则
• 一切事物都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 • 因果关系 • 非线性规律-----这是普遍的规律 •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于一个 大系统中,各个因素相互影响,且是时间空间的函数
创新失败的误区
• • • • • • • 把创新神秘化,缺乏自信 懒惰---学习懒、研究懒,不去努力奋斗 对新事物反应迟钝,缺少联想能力 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不肯吃苦 缺乏毅力,见难而退,不能锲而不舍 不善于总结提高,不注意包装推荐自已 不注意人际关系,在软件上重大失误
成为创新人才的关键
• • • • 相信自已 勤奋学习 勇于实践 总结创新
• 创新和发明一般是个人行为
学习好是创新的基础
• • • • • 要真正理解基本概念 要学深、学透、学会 在研究和应用中不断深化和提高 学习的目的是应用和创新 知识面要宽广
学习的技巧
• 要真正学深、学透、学会是很不容易的。 • 要真正掌握基本概念。 • From respect to suspect, from suspect to respect. • R---S---R 学习方法
移植创新的关键
创新人才的优秀品质在于能在似乎 没有关系的事物和现象中抽象出新 的思路,并用于新产品和新技术的 开发和应用。
二、创新思维的基本原则
• • • • • 1.任何事物都是可知的 2.任何事物都是简单的 3.一切事物都是时间、空间的函数 4.能量守恒 5.质量守恒
二、创新思维的基本原则
善于思考
• 创新可分为原始创新和移植创新两类: • 原始创新是从原理上、技术上完全创新, 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 • 移植创新是把某一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技 术通过研究改进,移植到新的领域,需要 广博的知识面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创新人才的八个必备素养
![创新人才的八个必备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acfaa9c75fbfc77da269b110.png)
创新人才的八个必备素养创新型国家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自主创新呼唤创新人才。
那么我们常说的那些在科学上有创造,思维上有创新的人才有哪些特殊之处呢?一、善表达,勤思考,主意多。
不隐藏观点,敢于亮出观点,将其表达出来,供上司、同事、合作者参考;面对问题,开动大脑,以最快的速度反映问题,发散、逆向、形象、联想等多种思维方式并用,不迷信惯性思维,不人云亦云,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思考,务实地求解问题之道。
二、重视灵感,及时记录和探究灵感的来龙去脉。
灵感总象黑夜的闪电一样,转瞬即逝。
创新人才总是敏锐捕捉、及时记录、善加辨析、探根究底,并使之成为习惯。
这正应了古语"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相比起来,我们也有偶尔的灵光闪现,可真正重视起来,记录起来,行动起来的太少。
三、尚疑。
学起于思,源于疑。
大圣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苏格拉底曾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创新伴随着疑问、疑难、质疑;要创新,就得一颗善疑的大脑。
善疑是建立在敏锐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基础上的,养成细心观察,富于想象的性格是创新人才的重要特征。
简而言之,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无进,寡疑则少进。
四、注重专注领域的知识积累。
既重视从实践获取真知,也重视汲取前人的研究成果。
注意兼听,辨析。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习惯是,跟踪和学习前沿理论。
前沿最新动态预示着领域内的变化,甚至巨变,善加辨析,有助于启发思维,拓展思路,创新思考。
五、创新不求面面俱到,讲求专攻。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创新人才力求全面发展,但绝不求全责备。
龚自珍有云,"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人才并不是全能,更多的是在某些方面下更多功夫,花更多时间;在特定领域里,力求全面。
爱因斯坦曾说,"如果让普通人在一个干草垛里找一根针,那个人在找到一根针后会停下来;而我会把整个草垛掀开,把可能散落在草垛里的针全部找出来。
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https://img.taocdn.com/s3/m/d033428a33d4b14e84246816.png)
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得素质之一:好奇心人们爱好一件事物,往往起因于好奇。
好奇心可以诱发人们得兴趣,唤起人们进一步得垂顾与探求。
有强烈好奇心得人往往较为敏感,富于探索得精神与发现得能力。
反之,对周边事物都熟视无睹、麻木不仁得人,很难会有创新得冲动与才思。
好奇心就是要从小培养得。
小孩子往往遇到什么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这就就是好奇心。
对少年儿童得好奇心给予关注与扶植,而不就是漠视与搪塞,就能让这一美好得品格素质在少儿内心发生潜移默化得影响。
20世纪60年代有一本少儿读物《十万个为什么》,就是针对少年儿童爱问为什么得特点而编写得。
这套丛书在引发孩子们得好奇心、科学知识启蒙、培养科学素养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笔者本人就是这本书得千千万万个受益者之一。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书中有一幅插图:一只小蚂蚁,在一个圆环形得纸圈上爬行,纸圈有黑白两面,小蚂蚁不需要翻越纸圈得边缘,只要一直向前行走,就可以走遍纸圈得两面。
这只小蚂蚁得有趣故事,使我对拓扑学有了最初得认知,唤起了我得好奇,乃至进一步探求得愿望。
让少年儿童得好奇心得到充分得满足与正确得引导,好奇心就会在她们心里深深地扎下根。
在科学名人得成长过程中,也能瞧到好奇心得影子。
让我们来瞧爱因斯坦童年得故事。
爱因斯坦5岁得时候,对袖珍罗盘着迷;6岁时,她开始练习小提琴;10岁,阅读通俗科学读物与哲学书籍;11岁,自学欧几里德几何学,感到狂热得喜爱,同时开始自学高等数学。
在网上,可以瞧到一幅爱因斯坦4岁时得照片,幼年得爱因斯坦天真、聪慧、可爱……少年儿童得好奇心需要呵护。
如果对少年儿童得好奇心持漠视得态度,不予扶持,好奇心可能就会夭折。
千万不要把少年儿童得好奇心扼杀在萌芽之中!步入青春期,年轻人对身边得世界依然就是满怀好奇得。
年轻人得好奇心也需要正确引导、大千世界里,新奇得事情很多。
特别就是在网络时代,信息得洪流如潮水般涌来,其中就充满了新奇得东西。
但新奇得东西不见得有意义、有价值。
创新素质的20个要素【范本模板】
![创新素质的20个要素【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c09453e28ea81c759f5787c.png)
创新素质的20个要素1、独立的人格意识;2、积极的民主参与与热情;3、强烈的好奇心;4、合理的知识结构;5、广泛的兴趣爱好;6、独特的个性特长;7、正确的审美意识;8、顽强的意志;9、较强的“专刊"意识和“发表"意识;10、大胆的冒险探索精神;11、良好的道德品质;12、勤奋踏实、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13、团结协作的精神与协调指挥的能力;14、较强的模仿力;15、敏锐的观察力;16、丰富的想象力;17、优秀的创造思维品质;18、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19、定量的数理分析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20、处理信息的能力.(《国内外教育信息》2001年第4 期刘宝书文《教育文摘周报》2001年8月15日)创造心理品质的特征一个成功的创新者必须具备以下的心理品质特征。
一、充满自信.即相信自己的理想、愿望或预见能够实现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
在创新意识——-—创新活动转化过程中,创造者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
爱默森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不能让别人的评价干扰自己的思绪,正如罗斯福夫人所说:“没有你的同意,无人能令你觉得卑贱.二、独立行事。
思维和行为很少受他人影响,能够独立思考、判断、选择、行动的心理品质。
爱因斯坦一生有他自己的思路与风格.他不拘常规,敢于在人才云集的物理学界标新立异。
当别人关注迈尔逊实验时,爱因斯坦却盯住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当别人仅注意到实验与理论之间明显的裂痕时,他却看出了经典物理学中牛顿力学体系与克斯韦电动力学之间内在的逻辑的不一致。
他的这种独立自主性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敢为人先.有相当胆识敢于拼搏,并勇于承担后果的心理品质。
西班牙的塞尔维特由于研究了人的血液循环,否定了上帝创造一切的谬论,而被火刑处死;布鲁诺发展了哥迫尼的太阳中心说,也为真理献身;诺贝尔的弟弟及四个助手在一次研制炸药实验中被全部炸死。
相反,数学家高斯早在1824年前就完成了非欧几何,但他由于胆怯,到死也不敢颂研究成果.英国人纽兰兹在门捷列夫之前就已经发现了元素分布周期规律,由于怕人嘲笑,而放弃了进一步研究。
创新型人才的特点、素质和培养路径分析
![创新型人才的特点、素质和培养路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d7d933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1.png)
创新型人才的特点、素质和培养路径分析2023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因此,创新型人才的特点、素质和培养路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创新型人才的特点1. 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型人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并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他们还能够批判性地思考,不盲从于其他人的观点,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得出结论。
2. 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不仅仅擅长于某一领域,还具备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他们具备宽泛的兴趣爱好和深厚的学识背景,能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整合起来,创造出具有独特性的成果。
3. 敏锐的洞察力创新型人才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从日常生活中获取启示和灵感,挖掘出问题的本质和新的发展机会。
他们热爱探索和创新,不断地寻找新的想法和方法,为事业的成功奠定基础。
二、创新型人才的素质1. 团队协作能力虽然创新型人才独立思考能力强,但是他们也需要和团队成员沟通协作来实现自己的创意。
因此,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不同背景和不同专业的同事良好合作。
2. 责任心和领导力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责任心和领导力,能够为自己的项目和团队负责。
同时,他们能够在团队中发挥领导作用,推动团队高效运转和事业的成功。
3. 变革意识和适应能力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变革意识和适应能力,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方法,并随时适应环境变化和技术进步。
他们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活力,始终保持创新思维。
三、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路径1. 多元化的教育背景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教育背景方面,需要注重多元化。
可以在专业领域深耕,同时也要开阔视野,学习各种领域内的知识和技能。
2. 自我学习和探究创新型人才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究,通过自我学习和质疑来不断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注入新的活力。
可以通过网络、书籍、论文、学术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自我学习和探究。
创新能力的必备素质
![创新能力的必备素质](https://img.taocdn.com/s3/m/abdc0c73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66.png)
创新能力的必备素质创新能力是指一个人具备创造和创新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求职和发展的重要素质之一。
那么,要拥有良好的创新能力,我们需要具备哪些必备素质呢?一、思维灵活思维灵活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灵活的思维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还能够给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一个具备思维灵活的人,通常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新颖的见解和创新的理念。
因此,要培养创新能力,我们需要注重锻炼和培养自己的思维灵活性。
二、知识面广泛创新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作为支撑。
一个具备广泛知识面的人,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此外,广泛的知识还能够为创新提供跨学科的思维路径,促进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
因此,要想具备创新能力,我们应该保持对各个领域的学习和了解,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三、敢于冒险创新往往伴随着风险和不确定性。
一个具备创新能力的人,应该有勇于尝试和冒险的精神。
只有敢于面对未知,敢于冒险尝试,才能积极地推动创新发展。
因此,要培养创新能力,我们需要放开心态,敢于接受失败和挑战,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四、团队合作意识创新往往需要多个人的集智和努力。
一个具备创新能力的人,应该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团队合作可以帮助我们将不同的创新观点和思维碰撞到一起,实现共同创新的目标。
因此,要想提高创新能力,我们需要主动参与团队活动,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懂得与他人协作。
五、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创新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
一个具备创新能力的人,应该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获取资源和支持,激发团队的创新活力。
因此,要培养创新能力,我们需要学会与他人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为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综上所述,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具备思维灵活、知识面广泛、敢于冒险、团队合作意识以及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必备素质。
通过不断提升这些素质,我们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适应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并取得更好的成就。
创新者的核心素养
![创新者的核心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5201ce4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4a.png)
创新者的核心素养
创新者的核心素养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者需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勇于挑战已有的理论和观念。
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并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
2. 持续学习能力:创新者需要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不断吸收新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他们需要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以便于站在创新的前沿。
3. 敏锐观察力:创新者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捕捉到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从中发现并提炼出创新的点子。
他们需要关注身边的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并寻求改进。
4. 跨界整合能力:创新者需要具备跨界的整合能力,能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创造出新的产品或服务。
他们需要具备开放的心态和广阔的视野。
5. 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者不仅需要有理论知识的支撑,还需要具备实践动手的能力。
他们需要将创新的想法付诸实践,通过不断的尝试和修正,最终实现创新的目标。
6. 良好的沟通能力:创新者需要具备与人沟通的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有效地与团队成员、客户等进行沟通交流。
他们需要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从中汲取有益的信息。
7. 坚定的意志力:创新者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需要有坚定的意志力,
不轻易放弃自己的创新想法。
他们需要有勇于尝试、敢于失败的精神,并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重新开始。
以上是创新者的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当然,这些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来逐渐培养和完善。
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
![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https://img.taocdn.com/s3/m/3558ed9c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99.png)
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创新人才是创新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是他们在创新活动中所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的总和,它决定了创新人才在创新过程中的表现和效果。
创新人才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
他们需具备全面的学科知识,既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广泛的跨学科知识。
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创新人才才能在创新过程中迅速获取和应用相关知识,从而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方法。
创新人才应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活动往往涉及到复杂的问题和挑战,创新人才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应该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关键,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并能够有效地实施和推进。
创新人才应具备创造力和想象力。
创新活动要求人们能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发现新的规律和联系,并能够将这些新的发现应用到实际的问题中。
创新人才应该能够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具备开阔的视野和想象力,能够提出新颖独特的创新理念和方案。
创新人才应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的能力。
创新活动往往需要多个人的合作和协同,创新人才需要能够与他人有效地沟通和合作。
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不同背景和专业的人合作,共同推进创新项目的实施。
创新人才应具备持续学习和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项不断发展和演进的活动,创新人才需要具备持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他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关注最新的科技和行业动态,并能够将学习到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应用到创新活动中。
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是他们在创新活动中所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的总和。
他们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的能力,以及持续学习和创新意识。
这些素质将使创新人才能够在创新活动中发挥出最佳的作用,推动社会的创新发展。
拔尖创新人才评选标准
![拔尖创新人才评选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b244723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70.png)
拔尖创新人才评选标准
1.创新思维:拥有独到的思想和创新的能力,能够提出新颖的创意和解决方案。
2. 技术能力:具备扎实的技术功底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工具和技术手段,完成高质量的工作。
3. 团队协作: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协调工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4. 实践经验: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和创新。
5. 综合素质: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领导力、判断力、创业精神、自我管理能力等,能够在职业发展中有所作为。
6. 社会影响力:拥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成为行业或领域的标杆和榜样。
- 1 -。
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
![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https://img.taocdn.com/s3/m/d48e94a8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d.png)
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
1. 创新精神:具有敢于挑战传统、追求卓越、不断进取的精神,善于发现问题、提出新思想和新方案。
2. 创新思维:具备创新思维,包括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多方面,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思考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3. 学习能力:具备强烈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掌握最新的科技动态和前沿知识。
4. 团队协作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能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与他人协作解决问题,实现共同的目标。
5. 实践能力:具备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 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有效地交流和沟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想法。
7. 责任感和使命感: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社会和人类进步有高度的关注和追求。
总的来说,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责任感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这些素质和能力相互交织、相互促
进,共同构成了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 索/2005/2142 创新人才需具备的基本素质阳春乔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本文从创新人才应具备的智能素质、人文素质和身体素质的角度,分析了创新人才需具备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创新;创新人才;素质中图分类号:C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 (2005)2-142-02作 者:株洲工学院副教授;湖南,株洲,412008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04C7301.创新人才须具备的智能素质。
(1)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创造性的思维可理解为“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突破传统观念,从以片面追求重知识轻能力的智能传统观念中挣脱出来,学会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善于打破常规,锻炼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超前性”①。
创造性思维形式有:类比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发散和集中思维等,具有独创性、变通性、流畅性、多向性、旁通性、凝聚性等特点。
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要求为:能从多角度、多方向、多纬度地去思考问题,突破逻辑推理的限制,利用“局外”信息去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能够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具有创新的能力;观点不落俗套,能及时放弃无用的旧方法,采用有效的新方法,对事物作出新的解释。
运用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性人才进行创新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中的“金钥匙”。
(2)丰富的想象能力。
创造,一般指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已知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有意识的想象产生以前尚不存在的事物,可见想象是创造性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必经航程。
“在一个以社会和经济改革为主要动力的迅速变革的世界里,更重视想象力。
”②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的火种和出发点,是有效创造的基础,是获得新知识的基本工具。
由于想象力是在宽厚知识面的土壤中,多种知识交叉、渗透、综合、相互启发而生的,为此,创新人才除了要在一定领域内“专”之外,还必须有广泛的兴趣与爱好,在审美、情操、意趣等方面有所了解与研究,保持和发展好奇心,才能涉猎多方面的知识,为想象的产生奠定基础。
同时,任何想象都必须建立在科学与实践的基础上。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具有丰富广泛的知识和科学求真的态度,才能面对事态正确地运用想象,大胆地提出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相应地设想出各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卓越的实践能力。
创新要求实,求是。
历史上有很多科学家,他们或由于固执己见而与最终的成功失之交臂,或因为虚荣心而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造成科学史上的冤案。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创造性的实践能力是个体不畏艰辛、一丝不苟、持之以恒地将思维、意识和设计转化成行为,将精神转化为现实的能力。
”③一般来说,无论科学上的发现,还是技术上的发明,都来源于人们的实践。
事实上,大多数创新是经过想象、假设、实践三步完成的。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也是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
创新人才不仅要勇于提出问题,而且要善于解决问题,具有卓越的将设想和创意付诸行动的能力。
要创造就离不开实践,通过实践,能更深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并能促使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专业知识更新的日益增快以及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交叉使得创新人才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在知识和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在人类科技日新月异,尤其是电脑和数字通信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的发展和更新正在使人类的变革呈指数性增长,一场以知识为基础的革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的面貌,学会学习并能及时吸收、灵活运用和迅速更新知识已成为创新人才跟上时代变化、开拓新领域以及进行创造性工作的重要保证。
要想适应社会,直面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创新人才就必须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敏感开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创新意味着变革,意味着同陈旧的传统观念决裂。
新的事物、观点、思想一旦出现,创新人才只有敏感接受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不仅如此,创新人才还必须能够在新事物出现之前认识到传统观念的局限并敢于向它挑战,谨慎而有魄力地排除前进中的障碍。
b .捕捉发明思想、信息的能力。
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创新源于对新奇现象的捕捉。
迟钝的人以及对发明信息“感冒”、视而不见的人是不会在创新领域有所成就的。
勤于思考、善于质疑、能够捕捉到发明思想与信息是创新人才创新的前提。
c .独立的研究、操作与突破能力。
一般情况下,能够捕捉到发明创造信息并不意味着创新的完成,而是创新的前沿阶段。
创新人才还必须能够对所捕捉到的信息加以提炼研究并实践操作,能从实践当中透过现象抓住事物内在的本质,并在一定领域内,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实现突破性的、前所未有的进展。
2.创新人才需具备的人文素质。
(1)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创新人才所应具备的哲学科学素质。
创新是人对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未知因素的探索研究,因此,必须有科学的行动指导和精神指南。
古今中外大量科学家的事例表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技与创新人才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技术的创新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创新人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坚持与时俱进就必须锐意创新,推动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所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扎根现实并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发展的理论,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指南。
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创新人才观察和认识世界提供了正确的依据和标准。
能够“用唯物辨证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索新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④,才能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2)多学科的综合知识结构。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进行创新思维的硬件系统,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
从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来看,高新科技领域的创新开始越来越多地影响经济的发展。
而高新技术无论是自然科学、人类社会科学还是信息科学技术,都不再是单一的学科领域,而更多地具有高度综合、交叉与渗透的特点。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在超出了某一学科、甚至某一科学范围的融合领域内有所创新,就必然要求创新人才具备多学科的综合知识。
具体表现为:“新”———掌握新的前沿性知识。
由于目前学科知识的更新与转移速度非常迅速,仅仅依靠个人原有的知识系统已无法满足创新的需要。
创新人才必须时刻刷新原有的知识与技能系统,不断汲取先进的知识“营养”,跟上时代的步伐。
“专”———在某一领域有独到见解或较深造诣。
知识系统的庞大使得精力有限的个人不可能成为精通各个方面的全才,因此掌握某一领域的知识并成为此方面的专业人才是创新人才的明智选择。
“博”———有扎实的基础和深厚广博的文化底蕴。
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使得知识不再是单一的某一领域,它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也越来越体现多个学科综合的特点。
因此,广泛地获取知识并拥有多方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3)健全的人格和先进的精神素质。
“从哲学意义上看,人格是指人的主体资格,是人的主体性的集中体现、凝结和升华,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责任性和自卫性的总和。
”⑤创新活动是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最高水平综合,它不仅仅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的活动,而且与创造者的人格素质密切相关。
处在变革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传统的为己、求荣心理必将受到冲击,人们固有的人格模式也必然要发生裂变与重塑。
健康高尚的人格是创新人才与人合作的前提。
宽厚善良的性格、真诚的工作态度、远大的理想、高尚的献身精神、协作意识等将会成为创新人才与人合作时独特的人格魅力。
同时,创新活动还对创新人才的精神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先进的精神素质包括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开拓精神,实践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进取精神,怀疑精神,奉献精神,敢为人先的精神,求实求知的精神,与人合作的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批判的革新精神,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等。
另外创新人才还需要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观念、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的信念与意志力等。
先进的精神素质是创新人才进行创新活动时必备的精神要素,是创新人才进行创新的行动指南,更是创新人才在创新领域有更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4)掌握处理问题的诸多具体方法。
对于在创新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创新人才还必须掌握科学、具体的方法正确地处理信息。
处理问题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坚持唯物辨证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坚持比较的方法,坚持系统的方法,社会调查法,因果分析法等。
其中主要的是辨证思维法和现代科学研究法。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研究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现代科学研究方法是一个适应现代实践活动和现代科学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方法群。
它主要包括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结构方法、模型化方法和理想方法等。
同时,还有一些适应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生学方法、解释学方法、符号学方法、传播学方法等等。
辨证思维法是面对问题的思考方式,现代科学研究法则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手段,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创新人才需具备的身体素质。
(1)体力素质。
体力素质是反映一个人体质强弱的标志之一,是人体进行正常生活、工作和维持生命的最重要的机能素质。
创造性活动是一种精神高度集中的活动,它往往需要连续的作战和超常的脑力劳动相结合,甚至要夜以继日、废寝忘食。
而良好的体力素质正是适应这种紧张劳动的物质保障。
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有足够的身体资本和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漫长而艰苦的科学研究中去。
(2)耐力素质。
创新活动是一种创造未来的探索,一种既可能成功又可能失败的冒险,它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而是一个艰苦思索、长期磨练的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耐力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耐力素质指人体在长时间活动中,抵抗疲劳的能力,它是人体健康和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创新活动中,耐力突出的人才能够坚持住长期的探索思考过程,并在近似枯燥无味的创新过程中脱颖而出,由“量”的积累实现“质”的突破。
(3)身体协调素质。
身体协调素质也是创新活动中,对身体要求较高的一种素质。
创新不止包括科学技术的创新,还包括在文化、艺术、体育领域的创新,尤其对于体育人才而言,良好的身体协调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
身体协调能力突出,身体各部位有能力熟练完成体育技巧动作,这是迅速地掌握体育动作技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的前提。
同时,对于创新人才来讲,身体的协调也意味着动手与实践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