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需具备的基本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 索/2005/2
142
创新人才需具备的基本素质
阳春乔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本文从创新人才应具备的智能素质、人文素质和身体素质的角度,分析了创新人才需具备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创新;创新人才;素质中图分类号:C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 (2005)2-142-02作 者:株洲工学院副教授;湖南,株洲,412008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04C730
1.创新人才须具备的智能素质。
(1)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创造性的思维可理解为“打破传
统的思维方式,突破传统观念,从以片面追求重知识轻能力的智能传统观念中挣脱出来,学会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善于打破常规,锻炼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
超前性”①
。创造性思维形式有:类比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发散和集中思维等,具有独创性、变通性、流畅性、多向性、旁通性、凝聚性等特点。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要求为:能从多角度、多方向、多纬度地去思考问题,突破逻辑推理的限制,利用“局外”信息去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能够做出异乎寻常的反应,具有创新的能力;观点不落俗套,能及时放弃无用的旧方法,采用有效的新方法,对事物作出新的解释。运用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性人才进行创新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中的“金钥匙”。
(2)丰富的想象能力。创造,一般指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已知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有意识的想象产生以前尚不存在的事物,可见想象是创造性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必经航程。“在一个以社会和经济改革为主要动力的迅速变革的世界里,更重
视想象力。”②
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的火种和出发点,是有效创造的基础,是获得新知识的基本工具。由于想象力是在宽厚知识面的土壤中,多种知识交叉、渗透、综合、相互启发而生的,为此,创新人才除了要在一定领域内“专”之外,还必须有广泛的兴趣与爱好,在审美、情操、意趣等方面有所了解与研究,保持和发展好奇心,才能涉猎多方面的知识,为想象的产生奠定基础。同时,任何想象都必须建立在科学与实践的基础上。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具有丰富广泛的知识和科学求真的态度,才能面对事态正确地运用想象,大胆地提出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相应地设想出各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卓越的实践能力。创新要求实,求是。历史上有很多
科学家,他们或由于固执己见而与最终的成功失之交臂,或因为虚荣心而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造成科学史上的冤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创造性的实践能力是个体不畏艰辛、一丝不苟、持之以恒地将
思维、意识和设计转化成行为,将精神转化为现实的能力。”③
一般来说,无论科学上的发现,还是技术上的发明,都来源于人们的实践。事实上,大多数创新是经过想象、假设、实践三步完成的。实践是创新的源泉,也是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创新人才不仅要勇于提出问题,而且要善于解决问题,具有卓越的将设想和创意付诸行动的能力。要创造就离不开实践,通过实践,能更深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并能促使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专业知识更新的日益增快以及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交叉使得创新人才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在知识和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在人类科技日新月异,尤其是电脑和数字通信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的发展和更新正在使人类的变革呈指数性增长,一场以知识为基础的革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的面貌,学会学习并能及时吸收、灵活运用和迅速更新知识已成为创新人才跟上时代变化、开拓新领域以及进行创造性工作的重要保证。要想适应社会,直面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创新人才就必须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敏感开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创新意味着变革,意味着同陈旧的传统观念决裂。新的事物、观点、思想一旦出现,创新人才只有敏感接受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不仅如此,创新人才还必须能够在新事物出现之前认识到传统观念的局限并敢于向它挑战,谨慎而有魄力地排除前进中的障碍。b .捕捉发明思想、信息的能力。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创新源于对新奇现象的捕捉。迟钝的人以及对发明信息“感冒”、视而不见的人是不会在创新领域有所成就的。勤于思考、善于质疑、能够捕捉到发明思想与信息是创新人才创新的前提。c .独立的研究、操作与突破能力。一般情况下,能够捕捉到发明创造信息并不意味着创新的完成,而是创新的前沿阶段。创新人才还必须能够对所捕捉到的信息加以提炼研究并实践操作,能从实践当中透过现象抓住事物内在的本质,并在一定领域内,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实现突破性的、前所未有的进展。
2.创新人才需具备的人文素质。
(1)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创新人才所应具备的哲学科学素质。创新是人对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未知因素的探索研究,因此,必须有科学的行动指导和精神指南。古今中外大量科学家的事例表明,科学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是科技与创新人才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技术的创新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创新人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就必须锐意创新,推动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扎根现实并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发展的理论,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指南。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创新人才观察和认识世界提供了正确的依据和标准。能够“用唯物辨证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索新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④,才能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2)多学科的综合知识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是进行创新思维的硬件系统,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从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来看,高新科技领域的创新开始越来越多地影响经济的发展。而高新技术无论是自然科学、人类社会科学还是信息科学技术,都不再是单一的学科领域,而更多地具有高度综合、交叉与渗透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在超出了某一学科、甚至某一科学范围的融合领域内有所创新,就必然要求创新人才具备多学科的综合知识。具体表现为:“新”———掌握新的前沿性知识。由于目前学科知识的更新与转移速度非常迅速,仅仅依靠个人原有的知识系统已无法满足创新的需要。创新人才必须时刻刷新原有的知识与技能系统,不断汲取先进的知识“营养”,跟上时代的步伐。“专”———在某一领域有独到见解或较深造诣。知识系统的庞大使得精力有限的个人不可能成为精通各个方面的全才,因此掌握某一领域的知识并成为此方面的专业人才是创新人才的明智选择。“博”———有扎实的基础和深厚广博的文化底蕴。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使得知识不再是单一的某一领域,它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也越来越体现多个学科综合的特点。因此,广泛地获取知识并拥有多方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3)健全的人格和先进的精神素质。“从哲学意义上看,人格是指人的主体资格,是人的主体性的集中体现、凝结和升华,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责任性和自卫性的总和。”⑤创新活动是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最高水平综合,它不仅仅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的活动,而且与创造者的人格素质密切相关。处在变革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传统的为己、求荣心理必将受到冲击,人们固有的人格模式也必然要发生裂变与重塑。健康高尚的人格是创新人才与人合作的前提。宽厚善良的性格、真诚的工作态度、远大的理想、高尚的献身精神、协作意识等将会成为创新人才与人合作时独特的人格魅力。
同时,创新活动还对创新人才的精神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先进的精神素质包括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开拓精神,实践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进取精神,怀疑精神,奉献精神,敢为人先的精神,求实求知的精神,与人合作的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批判的革新精神,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等。另外创新人才还需要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观念、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的信念与意志力等。先进的精神素质是创新人才进行创新活动时必备的精神要素,是创新人才进行创新的行动指南,更是创新人才在创新领域有更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4)掌握处理问题的诸多具体方法。对于在创新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创新人才还必须掌握科学、具体的方法正确地
处理信息。处理问题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坚持唯物辨证和历史
唯物主义的方法,坚持比较的方法,坚持系统的方法,社会调查
法,因果分析法等。其中主要的是辨证思维法和现代科学研究
法。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
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研究方
法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科学研究方法是一个适应现代实践活
动和现代科学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方法群。它主要包括控制方
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结构方法、模型化方法和理想方法等。
同时,还有一些适应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生学方法、解释学
方法、符号学方法、传播学方法等等。辨证思维法是面对问题的
思考方式,现代科学研究法则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手段,二者相辅
相成、缺一不可。
3.创新人才需具备的身体素质。
(1)体力素质。体力素质是反映一个人体质强弱的标志之
一,是人体进行正常生活、工作和维持生命的最重要的机能素
质。创造性活动是一种精神高度集中的活动,它往往需要连续
的作战和超常的脑力劳动相结合,甚至要夜以继日、废寝忘食。
而良好的体力素质正是适应这种紧张劳动的物质保障。拥有健
康的体魄,才能有足够的身体资本和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漫长而
艰苦的科学研究中去。
(2)耐力素质。创新活动是一种创造未来的探索,一种既
可能成功又可能失败的冒险,它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
的,而是一个艰苦思索、长期磨练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耐力
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耐力素质指人体在长时间活动中,抵抗
疲劳的能力,它是人体健康和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创
新活动中,耐力突出的人才能够坚持住长期的探索思考过程,并
在近似枯燥无味的创新过程中脱颖而出,由“量”的积累实现
“质”的突破。
(3)身体协调素质。身体协调素质也是创新活动中,对身
体要求较高的一种素质。创新不止包括科学技术的创新,还包
括在文化、艺术、体育领域的创新,尤其对于体育人才而言,良好
的身体协调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身体协调能力突出,身体各
部位有能力熟练完成体育技巧动作,这是迅速地掌握体育动作
技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的前提。同时,对于创新人才来
讲,身体的协调也意味着动手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可见,创新人
才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都是十分重要的。
注:
①高侃才:《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与培养》,《辽宁教育学院学
报》2000年第3期,第46—47页。
②联合国教科文总部中文翻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
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③周鸿:《论创新素质教育的意蕴及其研究的问题》,《辽宁教
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第38—43页。
④王瑞珍、郭志聪:《谈谈创新人才的素质及其培养》,《思想教
育研究》2000年第5期,第34—35页。
⑤何俐:《试论人格概念与人格教育》,《川东学刊》(社会科学
版)1998年。
(责任编辑:章克团)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