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35-部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教学目标:
(1)识记唐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2)掌握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和唐玄宗李隆基治国的基本史实,掌握“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知道他们对唐朝的贡献。
(3)能够正确的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
二、重难点:
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及其具体表现。
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2)对唐太宗和武则天作简单的评价,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谦虚使人进步的道理,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2)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五、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对历史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理性分析历史的能力,但是由于他们的知识储备还不够充分,他们在理性分析历史事实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他们进行引导。
六、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互动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和材料分析法。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师生之间的问答导入新课。老师:我们所看到的这些明星和国家领导人穿的服装叫什么?学生:唐装。老师:我们到国外去旅游如果想找到一个中国人聚集的地方去哪里合适呢?学生:唐人街。老师:今天有很多外国人把中国人叫做唐人,这说明中国哪个朝代对世界的影响比较大?学生:唐朝。老师: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时期。与当时的西方国家对比,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唐朝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唐朝的国际威望也达到了顶峰。那么在这一时期有哪些皇帝为此做出过突出贡献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
来学习下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唐朝的建立。
1、唐朝的建立
请同学们快速看课本第6页内容,找到唐朝建立的三要素:时间、开国皇帝和都城。
学生:时间是618年开国皇帝是李渊(唐高祖)都城是长安。
唐高祖李渊建立了唐朝并统一了全国。但是唐朝的却是在他的儿子李世民统治时期走向盛世。那么李世民是怎样一个历史人物呢?
2、唐太宗“贞观之治”
老师通过讲解玄武门之变让学生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怎样夺取政权继承皇位的。让学生们知道唐太宗即位后第二年改年号为贞观,让学生在书上找到什么是贞观之治,理解贞观之治的含义。播放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视频让学生们更清晰全面的了解李世民这个杰出人物。(播放视频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趣味性)
李世民继位后,是如何治理国家的?唐朝在他的治理下形成了怎样的局面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本课的重点知识点“贞观之治”,来揭开唐朝盛世开创之谜。
(1)开明的治国思想
老师:探索一个国家的兴旺,首先要了解其统治者的治国思想,那么唐太宗是在哪种思想指导下治理国家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意思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老师:唐太宗把人民群众比作水,认为水能把船给掀翻,可见他认识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说明他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老师:大家回想一下是什么经历使他深刻认识到了这一问题。
学生: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末农民大起义,亲眼看到了隋朝的灭亡。
老师:这样的亲身经历会促使唐太宗产生怎样的治国思想?
学生1:重视君民关系。
学生2:他会重视人民。
学生3:他会减轻赋税。
学生4:他会爱惜百姓。
学生5:以民为本。
唐太宗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在开明思想的指导下于贞观年间采取了一系列治国政策和措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唐太宗的治国良策。
(2)有效的治国良策
让学生自学7-8页,从经济、政治、用人、民族关系等方面找出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找学生分不同方面进行回答。
学生1: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学生2: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学生3:在用人上,他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老师在进行总结,提醒学生记忆治国措施的时候从经济、政治、用人、民族关系等方面回答。让学生分层次有条理的进行记忆,并对三省六部制,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以及虚心纳谏、广纳贤才和知人善任进行阐述,让学生加深印象。
老师对治国政策小结并引出治国效果:唐太宗具有开明的思想、宽广的胸怀,他虚怀纳谏,知人善任,从谏如流,营造出政治清明的氛围,保证了较为开明正确的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上的政策得以制定和实施。这对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贞观之治”的治国成效。
(3)唐太宗的治国成效
出示材料。让学生对材料进行学习并小组讨论探究,然后作答。(学习与探究)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经过唐太宗的统治后)天下大稔。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上述两则材料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社会状况?(让学生进行探究小组讨论并回答)材料一描绘了“贞观”初年茫茫千里,既无人烟也无家畜的荒凉萧条的社会景象。材料二描绘了唐朝在唐太宗的治理下,出现了经济富裕,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局面。
造成这种不同社会状况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让学生进行探究小组讨论并回答)
材料一的状况是由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和多年的战争造成的。材料二的状况是由于唐太宗在开门的治国思想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治国良策造成的。
对比两则材料,你有何感想?(让学生进行探究小组讨论并回答)
学生1:要爱护百姓,人民才能拥戴你。
学生2:要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轻徭薄赋。
学生3: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学生4: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家战乱,社会动荡,经济萧条。
学生5:杰出人物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老师:请同学们再次描述一下“贞观之治”的表现。
学生齐答或者找同学回答: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4)“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老师:结合我们刚才的学习,请思考一下“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A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了统治政策。
B国家统一,社会安定。(背景)
C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5)怎样评价唐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