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能与动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行为
性行为的调节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相 互作用的结果。 性行为的初级中枢是腰髓前角的球海绵状 核。皮层下调节中枢是下丘脑内侧视前区的性 两形核(雄性)和下丘脑腹内侧核(雌性)。 皮层调节中枢主要是颞叶皮层。 上述性行为中枢的作用又受到性激素的影 响。
防御与攻击行为
防御攻击行为的主要中枢结构是下丘脑, 刺激内侧下丘脑会诱发情绪性攻击行为,刺激 外侧下丘脑会引起不伴随情绪变化的攻击行为, 刺激背侧下丘脑则引起防御性逃避行为。 边缘系统的杏仁核和隔区对调节防御攻击 行为起着重要作用。杏仁核的皮层内侧核对情 绪性和非情绪性的攻击行为起到抑制作用;基 外侧杏仁核则对情绪性攻击行为产生兴奋作用。 隔区对攻击行为也是产生抑制作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内分泌系统对防御攻击行为的作用主要表 现为性激素对情绪性攻击的组织作用和激活作 用。组织作用是指在个体孕育期和出生后的最 初一段时间,性激素会促进与雄性间的攻击行 为有关的脑区的发育。激活作用是指在个体成 年后,雄性激素会增强雄性间的攻击行为。
睡眠与觉醒
睡眠类型与睡眠周期
人类的睡眠可以分为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 慢波睡眠可分为四期,脑电活动依次逐渐 变慢,肌肉张力和各项生理指标逐渐减弱。异 相睡眠期间,肌肉张力进一步减弱,但是脑电 波活动却变得激烈,其他生理指标也增强,眼 球快速运动。
脑内化学通路与摄食行为
多巴胺能通路兴奋时,动物产生饥饿感, 引起进食行为;多巴胺能通路抑制时,动物产 生饱感,停止进食行为。 去甲肾上腺素能通路的作用与受体有关, α受体激活引起饥饿感,β受体激活引起饱感。 5-羟色胺能通路的功能与去甲肾上腺素能 通路的功能相拮抗,会引起饱感,抑制摄食行 为。
摄食行为的体液调节机制
本能与动机的生理机制
饮水
原发性饮水的生理基础
原发性饮水是指由于体内缺水引起的饮水 行为,其直接原因是渴感。而引起渴感的原因 又分摄入盐和失水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下引 发引水行为的生理过程是不同的,但是最终的 效果都是刺激下丘脑前外侧区的渴中枢,引起 饮水行为。
次发性饮水的生理基础
常见的典型次发性饮水行为是在进食的过 程中或者进食后饮水。这是因为进食之后通常 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原发性饮水。 基于这种预期,人通常在进食之后没有渴感的 情况下也饮用一定量的水。 动物的下丘脑外侧区损伤后不影响原发性 饮水,但是会影响次级饮水。所以下丘脑外侧 区被认为是次发性饮水中枢。
解渴感的生理基础
整个消化系统受到水刺激都可以引起解渴 感。但是胃部以上的消化道受水刺激产生的解 渴感效果很小,胃肠道受水刺激之后才产生较 持久的解渴感,而且可能肠道在这个过程中起 的作用比胃更大。这和胃肠作为吸收水分的主 要消化道的作用相一致。
摄食行为
引起摄食行为的根本原因是血糖含量的下 降。血糖含量下降刺激脑和肝脏中的葡萄糖感 受器,激发饥饿中枢兴奋引起饥饿感。进食之 后,经过消化吸收,血糖含量上升,刺激葡萄 糖感受器,激发饱中枢兴奋,引起饱感。
睡眠理论
巴甫洛夫的睡眠理论认为睡眠是大脑皮层 广泛的内抑制。由于这种抑制在皮层中扩散需 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存在睡眠周期。梦则是抑 制背景上的皮层细胞的局部兴奋的结果。 在孤立脑标本和孤立头标本研究的基础上, 脑干网状结构理论认为脑干网状结构上部的功 能是使动物觉醒,下部的功能则是使动物睡眠。
饥饿感与饱感的脑机制
根据早期的损毁法和刺激法研究的结果, 曾经认为下丘脑外侧区和腹内侧核分别是饥饿 中枢和饱中枢。但是下丘脑外侧区和腹内侧核 损伤引起的行为障碍远比进食障碍要复杂得多。
通过选择性化学损毁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 下丘脑外侧区的神经元胞体可能与饥饿感有直 接关系,而穿越该区的神经纤维则与多种复杂 行为有关。 更多的新的研究事实表明,与饱感有关的 脑结构实际上并不是下丘脑腹内侧核。下丘脑 室旁核和穹隆柱周围区与饱感觉的关系更为密 切。下丘脑腹内侧核的损伤阻断了室旁核与迷 走神经运动背核之间的神经联系,才产生了过 量进食的结果。
内分泌系统对摄食行为的调节主要是通过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相互制约来实现的。血 糖低,胰岛素含量高,动物会出现摄食行为。 血糖高,胰高血糖素含量高,动物会停止摄食 行为。 另一种体液调节的物质是胆囊收缩素。当 食物大量进入十二指肠时,胆囊收缩素会抑制 胃排空,并作用于与饱感觉有关的脑结构,引 起饱感觉。
睡眠障碍
发作性睡病、猝倒、入眠前幻觉、夜尿症、 梦游症、夜惊症
睡眠的功能
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是睡眠的主要作用,睡 眠还可以维持人的正常情绪状态,有利于记忆 的形成,并且促进儿童生长激素的分泌。
睡眠的脑机制
与慢波睡眠有关的脑结构是缝际核、孤束 核和视前区、前脑基底部。与异相睡眠有关的 脑结构是桥脑大细胞区、蓝斑中小细胞、外侧 膝状体神经元和延脑网状大细胞核。视交叉上 核则调节着睡眠周期。与睡眠有关的关键化学 物质是DSIP和γ-氨基丁酸受体蛋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