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校本课程开发可行性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陶校本课程可行性报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因此,开发课程资源成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我校的陶艺校本课有着7、8年的历史。设课初始,我们也是被软陶色彩艳丽,操作简便,可塑性强等特点所吸引。它像极了学生们经常使用的橡皮泥。而学生们在手工课上表现出的热忱使我们坚信这种课程一旦开发起来,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一、开发的指导思想
儿童手工制作是手脑并用、手眼协调,有利于全面开发学生大脑,有利于全面开发学生创造力。这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求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实用价值。脑科学揭示脑左右半球有相对分工,左脑是语言逻辑的优势半球,主管逻辑性心理活动,如逻辑记忆、逻辑思维;右脑则是非逻辑性心理活动场所,主管情感、情绪、形象记忆、空间知觉、直觉、艺术欣赏等。左右半球在学生的创造活动中各司其职,缺一不可。但长期以来,教学过程的着眼点更多的是在逻辑记忆上,而忽略了直觉、灵感、情绪学习,这使右脑的开发和左右脑的沟通显得薄弱。儿童手工制作便需要左右脑的同步合作沟通来完成。儿童手工制作的过程中,调动了儿童的全部感官的活动,既是左右手的合作协调,同时也是手与脑的协调训练。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有了感性认识,才会激发创作欲望与灵感,通过材料工具的选择搭配,完成原有的设计意图,从而达到完美的设计效果。这与进化论中人到猿的进化过程中手的进化促进脑的进化是一致的。在小学时期,由于大脑皮层的发育成长,学生脑的活动能力大大加强,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逐渐平衡。他们更好地接受外界刺激,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的思维想象不断发展。在认真快乐地动手制作中,学生的情感、意志力、个性品质都得到培养,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手工制作中主题与材料的开放性,使学生的创作个性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不受行为模式的定型,不受规范习惯的束缚,只有大胆地尝试,因此他们在手工制作中思维较其他活动更开阔,最充分
地表达现有水平,用手工制作的方法对想象中的东西进行创造,在从虚到实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在儿童手工制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孩子之间进行相互的配合和帮助,这就锻炼了孩子的交往能力,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课程简介
(一)所属领域:造型表现领域
(二)开设年级与课时安排:一至三年级,根据学生造型能力可分两个班型。每班20人左右最佳。每周一节课。
(三)课程目标:促进学生生理机制发展、心理健康发展、智力发展、交往能力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热爱生活。
三、课程结构及内容
1、课程内部结构
根据我校已实施多年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实际,再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促使课程稳妥有序、逐步深入的运行。我对本次开发实施的课程结构形成了以下规划:一是在一年级二年级学习软陶基本制作方法,以动植物类造型为主。造型多以基本的制作手法结合,一边反复训练学生的手脑并用的能力,一边灌输造型由简到繁的总体制作步骤和方法。三年级学生多是有了一定经验的群体。在基础上要有所拓展和提升,不仅仅停留在基础上,而是能使其大胆的使用材料实践。可以增加生活中更为复杂的造型为创作原型,也要进一步讲授创作中的装饰性造型。
2、授课素材:以《陶乐思的软陶精灵》、《软陶艺术》内容为主。
3、学习形式:一是以教师示范讲解为主;二是根据主题式的作业要求进行创作
四、课程组织实施
1、教师培训
我校虽开校本课已久,教师对于软陶的认识与掌握也是通过书籍及网上的资料来进行学习的,随着课程进一步的加深,我们更希望有外出到专业的软陶制作
工作室等机构进行更深度的学习。
2、资源配合
(1)教室:配有电脑、电视机的教室即可,建议配置适合低年级学生的配套桌椅,临时的木板与小凳子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五、评价方法
1、每次作品成型后进行逐一自评、点评。
2、建立学生作品集册,使学生可以在学习一段时间后,横向比较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六、展示方式
1、可结合我校的艺术节或者其他活动一同展出。
2、在学期末可以将优秀作品放置到展台进行展示。
3、在我校的网站上不定期更新学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