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原生质体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酵母原生质体融合
生态学院生物11 20号李香
酿酒酵母,又称面包酵母或出芽酵母。
酿酒酵母是与人类关系最广泛的一种酵母,广
泛的用于制作面包和馒头等食品及酿酒,是发酵中最常用的生物种类。
酿酒酵母的细胞为
球形或者卵形,直径5–10μm。
其繁殖的方法为出芽生殖。
酵母菌种优劣直接影响发酵产品的价值,在自然界中菌种大多不具有较高的价值,因
而对菌种的选育和改良显得尤为重要。
原生质体融合是一项应用广泛的菌种改良技术。
原
生质体融合 (protoplast fusion)是将双亲株的微生物细胞分别通过酶解脱壁,使之形成
原生质体,然后在高渗的条件下混合,并加入物理的或化学的或生物的助融条件,使双亲
株的原生质体间发生相互凝集,通过细胞质融合,核融合,进而发生基因组间的交换重
组,可以在适宜的条件下再生出微生物的细胞壁来。
从而获得带有双亲性状的、遗传性能
稳定的融合子(fusant)的过程[1]。
目前常用的融合方法有化学融合、生物融合、电融合以及激光诱导融合等。
本实验用酿酒酵母2.339与酿酒酵母2.70作为融合双亲,进行融合,旨在计算两种菌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再生率及融合率。
望能将融合后的原生质体应用于酿酒生产中以获得
较高的经济效益。
1材料
1.1样品
菌种:酿酒酵母(Saccharomgces cerevisiae)的两种营养缺陷型菌株(如met-、lys-)。
1.2 培养基和试剂
(1)马铃薯培养基:马铃薯(去皮) 200g,葡萄糖20g,水1000 mL。
配制方法下:将马铃薯
去皮,切成约2cm2的小块,放入1500mL的烧杯中煮沸30min,注意用玻棒搅拌以防糊底,然后用双层纱布过滤,取其滤液加糖,在补足水分1000 Ml,自然pH。
(2)YEPD培养基(用于酵母原生质体融合):酵母粉10g,蛋白胨20g,葡萄20g蒸馏水1000 mL,pH6.0。
(3)YEPD高渗培养基(含0.6 mol/L NaCl的YEPD):在YEPD培养基中0.6mol/L NaCl,3%
琼脂。
(4)YNB基本培养基:0.67%酵母氮碱基(YNB,不含氨基算,Difco),2%葡萄糖,3%琼脂,pH6.2。
另一配方为:葡萄糖10g,(NH4)2SO4 1g,K2HPO4 0.125g,(5)KHPO4 0.875g,KI 0.0001g,MgSO4•7H2O 0.5g,CaCl2•2H2O 0.1g,微量元素母液1mL,微生素母液1mL(母
液均按常规配制),水1000 mL,pH5.8~6.0。
(6)YNB高渗基本培养基:在YNB基本培养基中加入0.6 mol/L NaCl。
(7)预处理液:EDTA-巯基乙醇液,由0.1 mol/L EDTA配制成0.4%巯基乙醇。
(8) 原生质融合助融剂:30%PEG6000、0.1 mol/L CaCl2、pH7.0。
(9) 去壁酶液:1%蜗牛酶、0.6 mol/L NH4Cl、50 mol/L DTT(二硫苏糖醇),过滤除菌。
(10)生理盐水(0.85%NaCl)
(11) 0.6 mol/L NaCl
(三) 实验用具
试管、三角瓶、摇床、恒温培养箱、恒温水浴锅、离心机、接种环、移液管、酒精灯、分
光光度计。
2实验方法
2.1原生质体的制备
2.1.1收集菌体
从斜面上取两亲本菌株各一环酵母菌分别接种于5 mL含有YEPD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30℃静置培养24 h后,取0.3~0.5 mL转接至装有50mL新鲜YEPD培养基的250 mL
三角瓶中,摇床30℃培养至对数早期(14~16h),细胞数达107-108/mL。
离心(4000r/min,
10min)收集菌体。
2.1.2菌体的预处理
菌体用生理盐水洗两次(离心条件同前),去上清液后,于离心管中加入预处理液(其用
量约为每克湿重菌体用4mL处理液),30℃,30min,离心(1000 r/min),10 min,取沉淀物。
2.1.3酶液处理去壁
于上述离心管中加入新鲜配制的酶液5~10 mL (酶液用量约为1%~2%),轻轻摇动,悬
浮细胞,然后于30℃摇床轻轻振荡(100r/min)培养50~60min,每隔20min取样于相差显微
镜下观察,绘图并计数原生质体的形成率(按下列公式计算)。
待90%以上细胞都形成原生
质体后,离心(2000r/min,5min)去除酶液,并用0.6 mol/L NaCl洗涤两次(离心条件同上),
用4 mL 0.6 mol/L NaCl将原生质体制成悬液,备用。
原生质体形成率=[原生质体数/(原生质体数+完整细胞数)]*100%
2.2原生质体的再生
将原生质体包埋于半固体琼脂中,并倾注于再生基本培养基上,这是双层培养法,可
大大提高原生质体再生率。
首先在培养皿中铺一底层含琼脂2.5%的高渗YEPD再生培养基,放温箱中烘数小时,使其表面脱水。
然后将10 mL预先保温在40℃,含有0.5%琼脂
原生质体数
并混合了1mL原生质体悬液的YEPD高渗再生培养基倒入至底层平板中制成双层平板。
亦
可用涂布法,将纯化的原生质体悬液,适当稀释后,各取0.2mL,涂于含有2.5%琼脂的20 mL高渗YEPD再生培养基上,对照用无菌水稀释原生质体,均匀涂布于YEPD表面。
30℃培养48h,分别记录长出的菌落数,并按以下公式计算出原生质体的再生率。
原生质体再生率=[(高渗YEPD长出的菌落数-对照YEPD长出的菌落数)/显微镜计数的
原生质体数] ×100%
2.3原生质体的融合
2.3.1加入助融剂
将双亲原生质体悬液(5×107~10×107个/mL)各3mL混合,离心(3000r/min,10min)弃上
清后,加入3mL助融剂,轻轻振荡,悬浮原生质体并置30℃恒温水浴保温20min。
每隔
3~4min轻轻摇动一次,使助融剂与原生质体充分接触,然后立即加入10 mL高渗YEPD培
养基,离心(6000 r/min,10min),弃上清液可获得融合沉淀物(即原生质体融合物)。
2.3.2稀释及涂布
用0.6 mol/L NaCl悬浮以上获得的原生质体融合物,并进行稀释至10-3,分别从10-2、
10-3中取100~µL,涂于YNB基本培养基平板上。
2.3.3选择融合子及计算融合频率
将以上培养物于30℃培养3~5d,从长出的菌落中选出融合子。
并同时在基本培养基上
作单独亲本株的原养型回复突变。
另取等量稀释液用相同方法于再生完全培养基中培养后,
并计算菌落数。
以上是测定融合频率的涂布法。
亦可用双层平板法,首先在培养皿铺一层含琼脂2.5%
的高渗YEPD再生培养基,制成底层平板,放温箱中烘数小时,使其表面脱水。
然后将10
ml预先保温在50 ℃下,并混合了0.1mL原生质体融合物的YNB高渗基本培养基倒入至底
层平板中,制成双层平板,同涂布法,置30℃培养3~5d,从长出的菌落中选出融合子。
按下列公式计算融合频率:
融合频率=[(融合子数*稀释倍数)/(再生培养基上生长的总菌落数*稀释倍数)]*100% 3实验结果与分析
3.1原生质体形成率
用新鲜制备的去壁酶液5ml,轻轻摇动,然后于30℃摇床振荡培养50min,根据2.1.3原
生质体的形成率计算公式,结果如表1.1所示。
酶液处理后,原生质体形成率分别达到
91.30%和96%,,其中酿酒酵母2.339的原生质体形成率较高,说明酶液的水解细胞壁效果
对酵母2.339的效果更为理想,有利于下一步原生质体融合。
表一原生质体形成率结果
2.70 6.30*108 6.90*10891.30%
2.339 1.92*109 2.00*10996.00%
3.2原生质体再生率
将双亲原生质体悬液分别用0.6mol/LNaCl稀释至10-5,用0.2ml涂布于YEPD高渗和
YEPD培养基中。
30℃培养48h,分别记录长出的菌落数,并用2.2中公式计算出原生质体
的再生率。
其结果如表二所示。
从表中可知,原生质体的再生率较低,可能是由于培养基的配制不规范,导致原生质体的再生不理想。
表二原生质体再生率结果
酿酒酵母菌株YEPD中的平均
菌落数
YEPD高渗长出
的平均菌落数
显微镜计数的原
生质体数
原生质体再生率
8
2.339 138 606 1.92*109 2.44%
3.3原生质体的融合率
将处理后的原生质体融合物,稀释至10-2、10-3,涂布于YNB和YEPD高渗培养基上。
3d后计算菌数,结果如表三所示。
结果显示,稀释倍数为10-2时,培养基上菌落连成菌苔,无法计数。
10-3稀释倍数下,YNB培养基上菌数生长茂密,但仍可计数。
表三原生质体融合率结果
稀释倍数YEPD高生长菌落数YNB生长菌落数融合频率10无法计数无法计数/
10-3442 1884 23.46%
4讨论
原生质体融合方法多样,基本的有化学法和物理法[2]。
常见的化学法有PEG结合Ca2+、PH诱导法。
化学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特别的仪器,操作简单,但其化学物质存在一定的毒性,融合率不高。
物理方法有电融法和激光诱导融合法。
电融合法的有无毒、直观、融合效率高等优点。
激光诱导融合法毒性小,损伤小,但由于设备复杂,操作难度大,融合率低等缺点难以大
范围使用,尚处在发展阶段。
本实验采用化学方法,得到的原生质体融合率为23.46%,根据王娟娟的等人的研究,采用电融合技术,添加PEG助融剂可使双亲融合率达到70%-80%,融合率极高,可见,本
次试验中融合率较低,有待进一步完善。
实验中,两种酵母的原生质体再生率很低,可能
是由于YEPD及YEPD高渗培养基的配制不规范,导致培养基中成分改变,不符合原生质体
再生的培养条件,导致原生质体再生率较低。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是现阶段菌种改良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在原生质体融合过程中,如提高融合率,培养新的优良性状,保持遗产的稳定性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黎永学, 张德纯, 李代昆. 双歧杆菌杆和酿酒酵母原生质体融合子筛选方法的探究[J]. 食品科学, 2006, 27(2):85-86.
[2]王娟娟, 贾彦军. 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方法的综述[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5, 1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