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北京市就业问题主要因素的统计分析

合集下载

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就业情况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面临很多挑战。

以下是对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深度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据统计,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700万,而就业市场供给的岗位数量与之相比却显得极为有限。

尤其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难度更大。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9.4%,比上一年下降了0.5%。

其中,就业困难的大学生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和知名高校。

二、就业压力大的原因就业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人口红利结束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以高速增长为主,人口红利的大力开发也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红利不再存在,大量毕业生的涌入就业市场压力倍增。

2. 结构性矛盾当前,国内企业经营形势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加之经济转型升级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使得企业在招聘方面比较谨慎;同时,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

3. 教育问题教育是大学生就业的基础,但在某种程度上,目前我国的高校教育过于理论化、脱离实际,使得很多毕业生在实际应用方面难以胜任。

此外,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具有的新变化与发展趋势大多数大学教育难以及时、全面地配合,这也间接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困难。

三、就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尽管面对挑战,但想要创造更好的未来并不是不可能的。

以下是大学生就业成功的关键因素:1. 提前规划开启大学生活的第一天起,就应该开始规划未来的职业方向。

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需要熟悉应聘流程,增强自己的求职竞争力。

2. 不断学习大学结束并不代表学习结束,随着就业市场的发展,新的技能和知识也在不断涌现。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保持市场的竞争力。

3. 实践经验在校期间,可以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这样可以增强在实际中的能力,丰富简历资料。

四、结论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压力可谓是不小。

城城流动人口就业影响因素

城城流动人口就业影响因素

就业歧视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流动人口在就业过程中常常面临歧视和排 斥。
劳动权益保障不足
流动人口的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动条件差,缺乏劳动保障。
职业培训与晋升机会有限
流动人口缺乏职业培训和晋升机会,职业发展空间受限。
03
CATALOGUE
影响因素分析
政策法规因素
政策支持
政府对流动人口就业的支持政策,如就业培训、创业扶持等,可提高流动人口在城市就业的机会和稳 定性。
城城流动人口就 业影响因素
2023-11-10
目录
• 引言 • 流动人口就业现状及问题 • 影响因素分析 • 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 • 政策建议与展望 • 结论与讨论
01
CATALOGUE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研究城城流动人口就业问题具有 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 研究城城流动人口就业问题有助于提高劳动力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
加大财政投入
增加对流动人口就业的财政投入,鼓 励企业吸纳流动人口就业,提高他们 的工资待遇和社会福利。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流动人口就业将更加集中在服 务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等领域,同时将有更多高质量的就 业机会出现。
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将促进环保产业和可持续发展,为流动人口提供 新的就业机会和技能要求。
缺乏对不同城市和地区之间流动人口就业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未来可以对不同地区之间的流动人口就 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可以进一步探讨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就业机会和权益保障问题,为制定更加完善的流动人口就业政策提 供参考。

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区域的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区域的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区域的因素分析【摘要】随着高校扩招的展开,大学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上升,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同时由于高校毕业生价值观念的引导等原因,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也呈现出不平衡的特征。

这势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本文主要研究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问题,以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为例,分析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特征,探讨影响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的影响因素和引导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影响因素;引导机制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

目前“市场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基本形成。

然而,由于大学的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上升,而社会提供的岗位又很有限,供给大于有效需求,使得大学生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

这里的就业难是指就业结构的不合理,在一些东部发达的区域呈现“人满为患”的情况,而另外一些西部较落后省市的就业岗位却“无人问津”。

如果这种不合理的就业选择长期持续下去的话,会进一步拉大东西部的差距,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本文在问卷调查和文献阅读的基础上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大学生主要是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的特征和影响本校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的因素,从而提出一些引导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的可行性机制。

二、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的状况和特征分析(一)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的状况我们把全国分成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四个经济地区。

四大经济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的不同,因而有不同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特点。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六省。

西部地区则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和内蒙等12个省、市和自治区。

贫富差距对北京社会稳定影响分析

贫富差距对北京社会稳定影响分析

贫富差距对北京社会稳定影响分析郑红君贫富差距问题是当前我国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

近年来,北京市在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逐年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贫富差距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当前北京贫富差距的特点1、贫富差距比较悬殊从用五等分法计算出来的数据看。

2005年,我市城市居民20%低收入户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581元,而20%高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968元。

高收入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低收入户的3.84倍。

据此看来,居民收入分配的集中程度已相当高。

而且,考虑到以上数据的计算依据一般仅限于居民或家庭的货币收入,是在各种岗位外收入、非正常收入难以准确估计的情况下做出的,如果把后者也算上,则计算出的实际数字肯定要更高。

再从高低收入家庭拥有资产情况看。

2002年市统计局进行的北京城镇居民家庭资产状况调查显示,20%低收入户家庭户均总资产为13.8万元,占全市城镇居民家庭资产总量的5.06%。

而20%高收入家庭总资产户均达到了102万元,是低收入家庭的7.4倍,占全市城镇居民家庭资产总量的42.74%。

高低收入家庭拥有资产悬殊状况由此可见一斑。

2、呈加速扩大趋势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速扩大。

统计资料显示,1993年至200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1663元扩大到9793元,近两年更是以每年超过1000元的速度加速扩大,城乡居民收入比由1993年的1.88∶1扩大到2005年的2.25∶1。

二是城镇居民高低收入的差距呈现明显扩大趋势。

据市统计局调查,城市居民中10%高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2000年为3.1∶1,2002年为4.5∶1,2003年扩大到4.7∶1,而在2004年1-11月的调查中,10%高低收入户之比更上升到5.7∶1。

三是不同行业(部门)间职工的收入差距显著扩大。

1990年以前,不同行业职工工资水平差距较小,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之比不超过1.6倍。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摘要:几年来,因各大学的教育模式与体制在不断变革,大学生对待就业的态度与做法发生了实质变化。

这种变化有好也有坏,好的一面是使社会向前发展,坏的一面是出现多种多样的就业“疑难杂症”。

所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要严肃对待,不能掉以轻心。

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从2011年的608.1万,到2016年的704.2万,再到2017年达到了765万。

我们可以知道,2017年大学毕业生比2016年增加了60.8万人,增幅达8%。

其毕业生数量是2011年的1.26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今找工作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所以,对于他们的就业问题更要引起重视。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统计1调查分析1.1抽样设计问卷样本量的确定综合考虑了学校、学历等多种因素,并进行合理的配额设计,以确保样本的抽取尽可能体现我国应届大学生的实际情况。

一般见式(1)。

截至2017年全国应届毕业生人数为765万人,取p=0.5,即所应抽取样本量见式(2):根据简单随机抽样,需要近400个样本,但受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我们主要采用网络调查的形式,考虑到调查的精度和成本的要求,我们最终回收了603份的样本量。

1.2信度分析现用Cronbach’sAlpha信度系数法,Alpha系数值在0到1,一般认为Alpha系数应该达到0.7以上。

Alpha信度系数公式为式(3)所示:针对本项目的调查数据利用SPSS19分析得出可靠性检验结果:Alpha系数为0.896,信度稳定,同时系数在0.8以上,说明量表能够稳定地测量变量。

1.3效度分析一般采用KMO值(Kaiser-Meyer-Olkin)和Bartlett球形检验来测试数据的效度分析,结果见表1。

表1KMOandBartlett'sTest表中显示,问卷量表的KMO的值为0.867,远大于0.5的建议标准,总体各变量Bartlett球形检验的p值都小于0.05水平,说明问卷数据效度通过检验。

中国城市就业吸纳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86个地级市就业弹性的分析

中国城市就业吸纳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86个地级市就业弹性的分析
据,对全国和三大区域分别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
上进一步考察较强就业吸纳能力是否以牺牲城市
生产效率为代价;第四部分针对不同规模类型城市
的就业弹性差异,分析城市就业弹性差异的主要影
响因素;最后,总结文章的主要结论及其政策含义。
二、测算方法与数据说明
本文采用的就业弹性测算方法为定义法,所谓
就业弹性,是指产出每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
最后,根据联合国《 世界城市化展望(2011 年修
订版) 》 ( United Nations,2012) 中采用的方法,依据
2010 年人口规模数据将中国 286 个地级市划分为
A、B、C、D 共四类,具体情况见表 1②。
在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第一种方法以初始年和结
束年的均值作为计算增长率时的分母,见公式(1) 。
取了一定措施解决点弹性法导致的波动现象,如张
以往研究中使用较多,如张车伟等( 2002) 、李红松
在观测期的选择问题( 丁守海,2009) 。 个别研究采
(2012) 的研究中均使用到这种计算方法。 弧弹性
车伟等(2002) 、蔡昉等(2004) 尝试采用 3 年移动平
业数据计算就业弹性,相关文献如齐建国( 2000) 和

他经济增长因素不变的假设,导致对就业弹性的测
测期长度,如 3—5 年。 通过分析近年中国实际经济
增长率和经济周期趋势可以看出,2007 年中国经济
处于偏热时期,而 2008 年在“ 次贷危机” 的影响下,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出现剧烈波动,2011 年和 2012
年宏观经济再次出现明显的下行趋势。 因此,为规
性方法能够将更多的滞后影响包含在内。
对于观测期的选取,学界尚无定论。 如果观测

2022至2023年年高一年下半年第二次月考地理考试(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

2022至2023年年高一年下半年第二次月考地理考试(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

选择题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2011年达到峰值9.25亿人.2012年比2011年减少345万人.这是劳动年龄人口的首次下降,2012年开始逐年下降.2013年减少214万人,2014年减少371万人.2015年减少487万人。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几十年来我国A. 人口死亡率提高B. 人口出生率下降C. 流动人口的增加D. 大量人口的外迁【2】针对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状况,合理的应对措施是A. 大量接纳移民B. 全面放开生育政策C. 普及基础教育D. 推广自动化生产【答案】【1】B【2】D【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人口问题及应对措施。

【1】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主因是人口出生率降低导致的,B选项正确。

老年人口增多,人口死亡率可能会增大,但不会使劳动年龄人口减少,A错误;流动人口增加和人口迁移,只是劳动人口只是从一个地区到另外一个地区,不会导致数量减少,CD错误。

【2】要解决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状况,最为合理的措施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推进先进技术和自动化生产等来减少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D正确。

结合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较多的国情,我国是不可能大量接纳移民和全面放开生育政策的,AB错误;普及基础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无法缓解我国劳动力数量减少的情况,C错误。

选择题“就地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在原有的居住地,通过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完善基础设施,改变生活方式,过上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就地城市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 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B. 中心城市人口压力加大C. 劳务输出数量减少D. 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2】关于推进就地城市化的措施,最可行的是()A. 压缩耕地面积B. 加强教育培训C. 严格户籍制度D. 住房城镇化【答案】【1】C【2】B【解析】【1】就地城市化是通过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完善基础设施,改变生活方式,过上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它将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减轻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减少当地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也会减少当地的劳动力向外输出。

20年北京市平均工资标准

20年北京市平均工资标准

20年北京市平均工资标准北京市2020年平均工资标准:深入解析背后的经济与政策因素一、引言北京市2020年平均工资水平已由北京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和北京市统计局联合公布,全市职工平均工资为85038元,月平均工资为7086元。

与其他城市相比,这个数字处于何种水平?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工资水平的升降?不同行业和职位之间的薪酬差异又是怎样的?本文将对这些疑问进行深入探讨。

二、工资水平概览根据公布的数据,2020年北京市的平均工资标准无论是在绝对数上还是相对于上年,都表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

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11390元,比上年提高9122元,同比增长8.9%。

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8689元,比上年提高5787元,同比增长10.9%。

然而,当我们把北京的工资标准与其他城市比较时,却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比如,北京的平均工资水平明显高于同为一线城市的上海和广州。

这可能与北京作为全国经济中心之一,以及拥有众多高薪行业和职位有关。

三、影响工资水平的因素1. 经济结构:北京市的经济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导,其中金融、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较高。

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整体平均工资水平起到了拉升作用。

2. 行业发展趋势:近年来,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势头强劲,如IT、互联网、电子商务等行业的薪酬水平明显高于传统行业。

3. 劳动力市场供需:北京市作为首都,拥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这使得企业为了争夺人才,不得不提高薪酬水平。

四、工资差异与其他收入来源尽管平均工资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整体薪酬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我们也需要注意到工资差异的存在。

这种差异可能来源于不同行业、不同职位甚至是同一职位的不同个体之间。

企业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除了提供有竞争力的工资外,还会通过其他福利和奖金制度来增加员工的收入。

例如,一些企业会提供住房补贴、交通补贴、健康保险等福利,以及年终奖金、项目奖金等奖金制度。

《2024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范文

《2024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范文

《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消费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首都的北京市,其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更是具有重要的代表性。

本文以北京市为例,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实证研究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水平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北京市作为我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其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对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北京市消费市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北京市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实证分析方法,通过收集北京市相关年份的统计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等官方发布的数据。

四、实证分析1. 影响因素分析根据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本文认为影响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水平:包括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等。

(2)社会因素:包括人口结构、教育水平、就业状况等。

(3)政策因素:包括政府政策、社会保障等。

(4)生活成本:包括食品价格、住房价格等。

2. 实证分析过程(1)数据收集与整理:收集北京市相关年份的统计数据,包括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结构、教育水平、就业状况、政府政策、食品价格、住房价格等。

(2)数据处理与分析: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

(3)结果解读:根据分析结果,解读各因素对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影响程度和方向。

3. 实证分析结果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以下因素对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具有显著影响:(1)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主要因素。

高中地理精品习题课件:人口迁移练习(二)

高中地理精品习题课件:人口迁移练习(二)

二、选择题Ⅱ(共2小题,每小题7.5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 要求)
(2022·浙江绍兴诊断性考试)人户分离人口是指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 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第七 次全国人口普查人户分离人口增长88.52%;全国各省级行政区流动人口增长69.73%, 涌现了大量留守、空巢家庭。完成9~10题。
A.广州
B.重庆
C.贵阳
D.大连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节后我国人口流动量大,主要是返工、返学人员, 正月初六出行人员主要是农村在城市务工人员节后返工,在广州、重庆、贵阳、大 连四大城市中,工业发达,用工人数多,人口流入最大的城市是广州。由此判断, 正月初六流入人口最多的城市是广州。
(2021·山东高考)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级市2007~2019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 化情况。读图完成3~4题。
(2022·浙江山水联盟开学高三联考)“原年人”是网络新名词,指在春节因新冠 疫情而选择就地过年的流动人口。据统计, 2021年春节,全国超过1亿人选择就地 过年。数据显示,春节7天假期全国共发送旅客9 841.6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 76.8%,比2020年同期下降34.8%。完成7~8题。
(2)简述大量埃及移民的涌入对沙特阿拉伯的影响。(8分)
答案 (2)缓解劳动力不足状况;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第三产业发展,带 动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沙特阿拉伯的对外文化交流;增加了对淡水资源等的 压力。
解析 第(2)题,移民对沙特阿拉伯的影响可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有利: 缓解劳动力不足状况,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加强两国间 文化交流;不利:由于沙特阿拉伯是热带沙漠气候,大量人口迁入,会增加淡水资 源的压力

2023年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2023年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2023年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2023年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篇1热心网友日,中国社会调查所进行的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________于社会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只有8.3%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找份工作简直比失恋还痛苦!”大四女生钱薇又一次在面试中落选了.即将毕业的她最近疲于奔命地发简历、准备各种笔试、面试,但一次次希望落空,让她有些垂头丧气,以前活泼开朗的她,现在也经常失眠了.钱薇说:“接到面试通知的前一晚也不知为什么,总是紧张得睡不着觉.”钱薇的情况并非极端的个案.近日,中国社会调查所进行的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________于社会就业;41.7%的大学生认为压力来自自身的期望.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团中央国际联络部日前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称,根据对中国未来新增劳动力人口的测算,未来数年中国青年新增劳动力人口每年仍保持在1500~2200万之间的高位,供大于求,直接导致就业压力大.此外,近年来由于中国高等教育的逐步大众化,毕业后需要就业的大学生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其实回家没准儿也能找到不错的工作,但爸妈总跟我说趁年轻要闯一闯.”四川来的刘敏在北京师范大学已经就读3年了.她坦言,从一个经济落后的小城市考到北京来,亲朋好友都希望她能干出点名堂,可能否在此立足成了她一直以来的困惑和焦虑.面对现实而迫切的就业问题,大学在校生有人忙碌、有人迷茫.调查中,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只有8.3%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记者在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采访时了解到,因就业压力问题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数量,也是1年比1年多.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心理学研究室主任樊富珉教授认为,我国有69%~80%的大学生对未来没有规划、就业时容易感到压力.此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致使一些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面对问题并进行自我调整.她说,大学生感受到就业压力是正常的,适当的压力还可以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动力.北京大学团委史善峰老师负责校内的社团文体工作.他说,除了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不断创造条件,缓解学生压力外,校园中的各种相关社团,也为大学生互相之间分享信息、交流经验发挥了积极作用.北京大学职业发展研究会在刚成立时,只有20来人,经过短短几年,目前已经有了305个会员.研究会定期给同学培训,邀请往年的师兄师姐回来传授就业技巧,受到了普遍欢迎.在校团委的指导下,还成立了素质拓展协会、北大心理学社等相关社团,帮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取长补短.史善峰表示,团组织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另一方面,也通过一些文艺和其他类型的宣传活动,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2023年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篇2研究目的高中生的努力学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上一个好大学,有一个较高的的学历,继而获取一个好的职位。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摘要:大学生就业渠道主要是通过获取招聘信息自主应聘,普遍感觉就业压力大。

64.9%的被调查者希望到外资企业和政府机关工作。

大学生最关注职业发展和薪资待遇,薪资要求偏高,已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薪资水平有一半低于期望值。

就业人数增加,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业意愿过于集中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据此,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以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研究对策一、中国大学生就业现象分析新年刚过,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便开始为就业而四处奔波。

紧张的求职气氛、巨大的时间精力投入、漫长的谋职过程和部分大学生未能上岗的结果,使得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

1.毕业当年未能找到工作的大学生数量比例较大据《大学周刊》报道,来自北京市教委的统计显示,北京地区2004 届大学毕业生为89.43%。

记者对这一数据的真实性作了调查,发现其中某些高校就业率数字注入了水分。

[1]也许这是应对教育部关于到8 月份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0%的要求,但这也说明实际存在的待业率要大大高于10%。

毕业当年未能就业的大学生数量增加,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最直接表现。

2.大学生就业成本提高大部分毕业生最后一个学期几乎全部精力用于找工作。

他们或托亲求友,或奔走于用人单位之间,或频频出入于人才市场。

这不仅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也耗费了他们大量的财物。

据国家教育部调查统计,近年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凭亲戚朋友关系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已超过25%,而且有40%的毕业生认为关系后门在就业中的作用最重要。

[2]那些没有关系的毕业生,用于外在包装、手机配备、就业推荐书的打印、奔赴人才市场的差旅费等方面的就业成本折合量则不低于3 000 元。

3.大学生就业时背离就业意愿的情况越来越多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为了尽快谋得一个职位,不少大学生顾不得个人就业意愿,往往是只为了就业而凑合找个工作岗位。

这种背离就业意愿的勉强就业,也是当今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的一个表现。

浅谈北京市属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浅谈北京市属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浅谈北京市属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发表时间:2011-12-22T15:32:36.737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10月下期供稿作者:贾慧敏1 赵金芳2[导读] 大学生是青年就业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就业牵动着无数家庭心。

贾慧敏1 赵金芳2(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昌平 102206)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0-0016-02摘要:大学生是青年就业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就业牵动着无数家庭心。

但是,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急需攻克的难题,特别是农业院校农业专业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亟待解决。

到底是什么原因影响到这些“高等人才”的就业难?本文将实际调查某高校农业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几点情况进行阐述。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农业;就业难;原因自2006年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后,2010年后的应届毕业生规模也随之扩大,特别是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

高校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毕业生,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会上强调,“我们必须下大气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政府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视已经提上日程,是急需解决的当下十大民生问题之一。

究竟是那些因素制约了大学生的顺利就业?通过2011年我从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经验和所作的调研工作,我总结为以下几点:一、社会发展的环境影响大学生就业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结构性矛盾凸显,严重影响就业问题。

从全社会来看,东西差距的扩大,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让毕业生对北、上、广的向往,导致毕业生去往的区域集中,人员分布不均。

在就业的过程中大学生就业也遇到“两难”境遇:一边是毕业生想去的地区和单位不要毕业生或毕业生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另一边经济发展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和边远地区、贫困山区及乡镇长期招收不到应届大学毕业生。

影响北京市就业人口主要因素分析

影响北京市就业人口主要因素分析

166人力资源影响北京市就业人口主要因素分析邱嵘峰 李佳花(怀化学院商学院 湖南 怀化 418000)基金项目:怀化学院2020年教改项目——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改革(项目编号:2020112)摘 要: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本文以北京市的就业人口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Eviews 软件,对影响就业情况的经济增长这一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对货物贸易进口额和货物贸易出口额与就业数进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相关因素影响就业情况的结论。

关键词:就业;回归分析;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中图分类号:F239.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921/ki.1009-2994.2021-07-0166-083一、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影响(一)经济增长影响就业的理论分析2010年-2019年,北京市的农业和工业所占的比例随时间比波动下降,且就业总数随时间持续上升,说明就大量的新增就业出现在服务业,服务业就业比重稳定上升。

表1 北京市就业人数及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分布表我们用北京国民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增长因素的替代指标进行研究分析。

如表1所示,北京市GDP 与就业人数是从2000年至2019年随时间波动上升,北京市生产总值与就业人数大致上都是随时间上升,可能二者之间会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二)经济增长影响就业的实证分析对北京生产总值和就业总数这两个指标用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相关关系检验的结果,两个指标的相关性为0.94,表示具有高度相关性。

图1 北京生产总值与北京就业总数的分散点图通过图1,我们可以判断北京生产总值与北京地区就业人数指标可能具有线性关系,因此,我们构建回归模型进行初步预测。

表2 回归结果图通过表2统计指标的数值,能得出方程的是显著的,R^2值较大程度较好,同时也能通过经济效应检验,因此,可以拟合出归方程。

employment=697.5109+0.01957gdp(三)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的理论分析2000年-2009年,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结构的大致上呈波动增长的趋势。

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与思考

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与思考

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与思考作者:吕学静杨青峰来源:《职业》2007年第07期高校扩招之后,北京市大学生就业出现了几大特点:就业难度大;就业意愿过于集中;期望薪资偏高;非就业状态呈上升趋势。

对此,应采取措施,从政府、企业、高校、毕业生四个角度解决北京地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一、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北京地区从第一批扩招生进入就业市场以来,应届高校毕业生2003 年为10.4 万人,2004 年为12.4万人,2005 年14.9 万人,2006 年17.5 万人,2007 年将达到20.3 万人,逐年递增16% 以上。

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长,而由经济发展规模所决定的需求总量不能相应增加,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有以下特点:1.就业难度大。

从2001 年至2006 年,北京高校毕业生以年递增2 ~ 3 万人的态势增长。

同期,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保持相对稳定或缓慢增长态势。

特别是作为长期以来吸纳大学毕业生主要渠道的政府机关、公检法、国有企事业单位大幅度精简,不能像以往那样吸收大量的毕业生,使得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

此外,在劳动力市场,一些岗位由于下岗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的抢占和挤压,加之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的增加趋势以及外地高校学生到京寻求发展机会,使得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2006年所做的专项调查资料显示,在全体被调查的北京应届高校毕业生中,感觉就业容易和比较容易的人员比例为零,感觉就业困难和比较困难的比重高达75.7%。

2.就业意愿过于集中。

从就业地区选择来看,由于北京信息量大,发展空间广阔,自然成为首都高校毕业生的首选。

2006 年北京社科院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北京大学生首选工作地点集中在北京市,占到全部被调查者的3 / 4 还多,选择去上海工作的仅有6.1%,选择去广州、深圳的合计占到6.1%,其余的散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大中城市。

北京市大学生就业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北京市大学生就业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学生从小就在父 母相互攀 比的环境 中长大 ,在 不断的攀 比过程 中,逐渐 形成 了偏好大城 市、 国有企业 、事业单位 的畸形就业 观 。 在 恢 复 高 考 制度 的 初 期 , 北 京 市处 于 经 济 恢 复 阶段 ,缺 乏 各 方 面 建 设 的 人 才 , 凶此 , 大 学 生 被 寄 予 了极 大 的 期望 ,被 称 为 “ 之 骄 子 ” 、 “ 家 的栋 梁 ”等 等 。 然 而 ,随 着 高 等 教 育 天 国 毛入 学率急剧攀升 ,高等教育 已由 “ 英式教育 ”发 展为 “ 精 大 众化教 育” 。面对北 京市就业 形势生 的巨大变化 ,如果 毕业生 还在 以 “ 天之骄子 ” 自居 ,看 不清就业 形势,盲 目攀 高,必定
会在就业中碰壁 。 3 12 自负心 理 ..
业本 身是否适合 自己,发展前 景如何 ,以及职 业本 身所 能带来 的非物质性的、并不能直接收获的回报 。
12 迷 恋 事 业 单 位 、大 型 国企 业 . 根 据 “ 京地 区高 校 学生 就业 研 究调 查 问卷 ” 的统计 结 北 果 ,5 . 2 的北 京市 毕业 生想 到 国家机 关 、事业 单位 就业 , 2 1% 2 . 1 的 毕 业 生 想 到 国 有 企 业 就 业 ,1 | % 毕 业 生 想 去 三 资 企 33% l6 的 业 就 业 , 43 % 去 民营 、私 营 企 业 ,3 4 % 自主 创 业 。 .8想 .3想 由此可 以看 出,北京市毕业 生的初时 次择 业时 ,政 府公务 员、事业单位 、大 型国有企业是他们 的首选。相反第三产业 中小 企业 、西 部 地 区往 往 不 受 人 关注 。大 学 生 “ 业 难 ” 问题 是 结 构 就 性的,有些单位 “ 有人无岗 ”,毕业人人满为患,找不到合适的 位置;而中小企业 、农村和西部地 区往往是 “ 有岗无人 ”。北京 市大学毕业生往往不愿意到中小企业 、私营企业工作 ,主要因为 这些 单位 工 资低 、工 作太 累、环 境 不 好 、稳定 性 差 。

我国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统计分析报告

我国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统计分析报告

我国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统计分析报告一、引言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工资水平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报告将通过对我国各个地区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统计分析,旨在探讨我国不同地区行业工资水平的差异以及背后的原因。

二、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概况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底,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为XXXX元,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了X%。

这一数据反映出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水平整体上呈现了稳定增长的趋势。

三、各地区行业工资水平对比分析1. 北京市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和经济中心,其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据统计显示,北京市的平均工资为XXXX元,高居全国各地区之首。

这一现象主要归因于北京市集聚了大量的高科技产业和金融服务业,这些行业的工资水平相对较高。

2. 深圳市深圳作为我国的经济特区,其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据统计显示,深圳市的平均工资为XXXX元,在全国各地区居第二位。

深圳市以制造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导,这些行业的需求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较大,因此工资水平较高。

3.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基地,以及农牧业的重要区域。

其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相对较低,为XXXX元。

这主要是由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结构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这些行业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

4. 广东省广东省是我国的制造业大省,其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也相对较高,为XXXX元。

广东省的制造业和出口业务发达,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较大,工资水平因此相对较高。

四、不同地区行业工资水平差异的原因分析1. 经济发展水平各地区的工资水平差异主要源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发达的地区通常拥有高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等高附加值行业,这些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较大,因此工资水平相对较高。

2. 行业结构差异不同地区的行业结构差异也是导致工资水平差异的因素之一。

北京企业用工监测分析报告

北京企业用工监测分析报告

北京企业用工监测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根据北京地区企业用工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从劳动力供给、招聘需求、薪酬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统计。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了一些关于北京企业用工状况的有价值的结论。

一、劳动力供给情况1. 就业人口增长趋势根据调查数据,北京地区的就业人口呈持续增长的趋势。

在过去五年中,每年新增的就业人口约在5%左右。

这主要受到北京市吸引人才的优势和高薪岗位的存在。

2. 教育背景和技能水平在就业人口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比最高,达到60%以上。

同时,技术技能和专业背景也对就业形成了重要的支撑。

高技能人才供给稀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3. 人才引进政策北京市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给予了各种政策上的支持,例如提供购房补贴、优秀人才资助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吸引了大量的高端人才前往北京就业,增加了人才的供给。

二、招聘需求情况1. 行业招聘需求比较根据数据统计,北京地区的IT、金融和互联网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最为旺盛。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经济的兴起,这些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2. 企业规模对招聘需求的影响大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为广泛和迫切。

这些企业通常涉及多个职能领域,需要各类专业背景和技术能力的人员。

小型企业则更注重创新和灵活性,对创意人才的需求较高。

3. 招聘难度和用工短缺由于北京地区的高薪岗位集中,对人才的竞争也非常激烈。

有数据显示,约有30%的企业招聘难度较大,特别是高技能和核心岗位的招聘难度更大。

用工短缺的问题成为北京企业用工的一大难题。

三、薪酬水平情况1. 薪酬总体情况北京地区的薪酬水平较高,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薪酬水平受到行业、职位、工作年限等因素的影响,高技能人才的薪酬相对较高。

2. 薪酬差距问题尽管北京地区的薪酬水平较高,但薪酬差距也相对明显。

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地区处于高薪岗位的人群薪酬增速较高,而一线和基层员工的薪酬增速相对较低。

3. 薪酬福利对企业用工的影响薪酬福利作为企业吸引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企业用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分析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的现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北京市劳动力流动情况和产业结构的分析,结合影响因素的探讨,揭示了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在未来发展方面,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的有序发展。

研究的背景、意义和对象都将在引言部分进行详细阐述。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的现状,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推动北京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关系分析、因素分析、发展趋势预测、存在问题、未来发展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和经济中心,人口规模庞大,劳动力资源丰富。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北京市的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现状,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北京市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高端产业聚集地,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的聚集和流动。

这对北京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北京市的劳动力市场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包括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相对较多,但也存在部分低技能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随着北京市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产业升级转型,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也日益紧密。

如何有效整合和优化劳动力资源,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成为当前北京市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应政策、企业做出合理决策和个体劳动者提升就业能力提供重要参考。

1.2 研究意义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了解和分析北京市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变化和产业结构的演变,可以为政府部门、企业决策者和社会公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和数据支持。

对北京市劳动力流动情况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政府部门更好地规划和管理人力资源,为劳动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计量经济学论文关于影响就业人数因素的计量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关于影响就业人数因素的计量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关于影响就业⼈数因素的计量分析计量经济学论⽂计量经济学论⽂——关于影响就业⼈数因素的计量分析⼀、问题的提出就业是民⽣之本,是⼈民改善⽣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

有近13亿⼈⼝,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在中国,解决就业问题任务繁重、艰巨、紧迫。

中国劳动年龄⼈⼝众多,国民教育⽔平较低,就业⽭盾⼗分突出。

主要表现在:劳动⼒供求总量⽭盾和就业结构性⽭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加⼤和农村富余劳动⼒向⾮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就业和失业⼈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

中国的劳动⼒供给具有刘易斯所提出的⽆限劳动供给的特征,所以解决就业问题对中国政府来说是⼀个艰巨的任务。

⾃90年代后期,中国的就业形势就⼀直⽐较严峻。

农村剩余劳动⼒压⼒加⼤是另⼀个严峻问题。

⽬前全国迁移⼈⼝超过亿,农村劳动⼒转移的规模和速度都在加⼤。

以上现象说明了中国⽬前的就业形势严峻,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对中国政府对⼈民福利都是⾄关重要的,所以本⽂旨在研究⼀些对就业存在较⼤影响作⽤的因素,建⽴计量模型,测算这些因素的作⽤。

⼆、模型设定影响就业⼈数的因素有很多,我们主要考虑⼀下变量国内⽣产总值、财政⽀出、平均⼯资⽔平。

(⼀)国内⽣产总值GDP每增长1%就可以为我国创造近100万个就业岗位,⼜由于经济稳定增长同充分就业同样都是我们所追求的宏观经济⽬标,所以如果保证每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结果,所以如何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分关注的问题。

(⼆)财政⽀出增加财政⽀出即是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它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增加政府投资,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但是靠财政⽀出拉动经济增长也会带来负⾯效应,我国从98年以来⼀直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利⽤投资的增加来拉动经济的增长,成效显着。

但是也出现了投资过热的现象,这样会有可能造成经济的虚假增长,⼀⽅⾯由于政府的投资⾏为增加了个⽣产者的投资信⼼,拼命的扩⼤⽣产规模;另⼀⽅⾯却是⼈们的消费不⾜,⽆法吸收⽣产出来的产品,投资过热,消费不⾜,造成了市场上的供给⼤于需求,存货增加,很容易形成经济泡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able 1. Table of employment in Beijing and the employment in the tertiary industry 表 1. 北京市就业人数及三产业就业人数分布表
年份 就业人数(万人) 第一产业(万人) 第二产业(万人) 第三产业(万人)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Keywords
Employment, Regression Analysis, Solow Residual Method, Co-Integration Test, Granger Causality Test
影响北京市就业问题主要因素的统计分析
刘昱
北方工业大学理学院,北京
文章引用: 刘昱. 影响北京市就业问题主要因素的统计分析[J]. 统计学与应用, 2019, 8(4): 654-663. DOI: 10.12677/sa.2019.84074
时间的推移,北京生产总值是逐年增加,同时就业总人数也呈现逐年增加状态。
Figure 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DP and employment in Beijing from 2006 to 2015 图 1. 2006~2015 年北京市生产总值与就业人数的关系
就业人数是逐年递增的情况,在三产业之间必然也发生了就业人数变化的情况。因此除了要知道经 济增长影响北京市就业人员总数的变化外,我们还需要知道就业人员在三个产业中的人数具体的调整情 况如表 1 所示[3]。
Open Access
1. 引言
中国作为一辆高速运行了 30 年的“跑车”其零件的老化以及车手意识的衰退已经成了阻碍这辆跑车 在富强之路之上行驶的障碍。正如同如今的经济形势,我国已经步入经济新常态[1]。目前来看,我国的 就业形势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一,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之间不平衡;二,城镇地区的失业人数处高不 降;三,农村剩余劳动力利用困难;四,就业环境恶化,就业质量下降等[2]。再加上该阶段我国的经济 新常态和人口新常态碰撞,造成了就业形势的空前严峻。
52.4
209.9
894.4
4.5
18.2
77.3
2015
1186.1
50.3
200.8
935
4.2
17
78.8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北京市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人数以及在三产业总人数中的占比都是逐渐减少。但 在北京市就业人数稳步递增的背景下,只有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及在产业中的人数占比是增加的事实说明,
DOI: 10.12677/sa.2019.84074
Table 2. Coefficient table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and total employment in Beijing 表 2. 北京生产总值与北京就业总数的系数表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Beijing’s Employment Problems
Yu Liu
School of Science, Norther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Received: Jul. 25th, 2019; accepted: Aug. 7th, 2019; published: Aug. 14th, 2019
Statistics and Application 统计学与应用, 2019, 8(4), 654-663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9 in Hans. /journal/sa https:///10.12677/sa.2019.84074
刘昱
收稿日期:2019年7月25日;录用日期:2019年8月7日;发布日期:2019年8月14日
摘要
就业问题对于每个国家来讲必然都是个严峻的话题。地区就业情形的好坏关乎到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发 展和社会进步。稳定就业形势、扩大就业规模以及拥有良好的就业环境,才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从而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但是,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就业出现了许多问 题都还有待去解决。因此本篇论文着重探究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对外贸易这三个因素分别对就业问 题的影响情况,并进行依次研究分析,再结合当下背景,适当提出实质性的意见以便达到稳定就业、充 分就业的和谐盛况。本文通过运用Spss、Eviews软件对影响就业情况的经济增长这一因素进行回归分析, 探讨经济增长与就业人数指标间的线性关系;对技术进步影响就业规模进行回归分析,再用索洛余值法 计算技术进步影响就业人数的总量;最后运用Eviews软件对对外贸易与就业进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 关系检验,得到这一因素影响就业情况的结论。
本文通过选取三个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经济的增长对就业的增长存在不小的推动作 用,所以不可否认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是实现充分就业的前提,首先不能忽视经济增长影响着我国的就业。 其次,技术进步可带动经济发展,因而对于合理并高效地利用劳动力资源具有指导意义[3]。最后,研究 对外贸易这一因素影响着就业,实际上为我国调整对外贸易政策从而带动就业减少失业提供了重要依据。 因此本篇论文着重对这三个因素的研究来实现对北京市就业问题的客观分析,帮助当下人们更好地了解 北京的就业形势,作出合理的就业规划,提出合理的建议,帮助缓解北京地区严峻的就业形势。
656
统计学与应用
刘昱
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就业人数递减原因是其正在向第三产业进行转移。 2.1.2. 研究经济增长影响就业的实证分析[4]
我们对北京生产总值和就业总数这两个指标用 SPSS 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在相关性检验中,两个 指标的相关性为 0.998 表示具有高度相关性,两个指标拟合出来的数据分布图如图 2 所示。
2005
878
62.2
231.1
584.7
7.1
26.3
66.6
2006
919.7
60.3
225.4
634
6.6
24.5
68.9
2007
942.7
60.9
228.1
653.7
6.5
24.2
69.3
2008
980.9
63
207.4
710.5
6.4
21.2
72.4
2009
998.3
62.2
199.6
736.5
北京作为首都,是我国的“心脏”。作为全国一线城市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之一,如果能客观地 了解分析不同的影响因素究竟给北京市的就业问题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切实了解北京的就业问题实情, 这样才能更为具体地找到解决高失业率、低就业率问题落地可操的办法,从而对症下药,放眼全国来提 高就业质量和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Abstract
Employment is a serious topic for every country. The quality of regional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related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of the region and even the country. Stable employment situation, expanding employment scale and having a good employment environmen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eople, so as to achieve the country's long-term stabil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However, under the new normal of economy,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China's employment that still need to be solved. Therefor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tudy and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counter trade on the employment issue,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substantive opinions based on the current background, so as to achieve the harmonious situation of stable employment and full employment, and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background, appropriate substantive views in order to achieve stable employment, full employment of harmony. In this paper,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explores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employment indicators by applying Spss and Eviews software factors affecting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The employment scale affected by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s analyzed by regression,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employment affected by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s calculated by Solow Residual Method. At last, Eviews software is used to carry out co-integration test and granger causality test on foreign trade and employment, and the conclusion that this factor affects employment is reach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