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名士说老子与道
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核心:“道”字包括两个内涵,你读懂了吗?
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核心:“道”字包括两个内涵,你读懂了吗?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
说到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很多人都能说上几句,比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等等。
都知道道家思想博大精深,但它好在哪里呢?今天,我们从老子和庄子的两本经典:《道德经》(有名《老子》)和《庄子》,来为大家分享一下“道”的两个深刻内涵。
(温馨提示,这篇内容有点长,接近4000字,不过请大家耐心阅读,这几分钟对你应该有所启发)01首先,道是宇宙的本原和初始这是道家思想对本体论的一种解释。
什么是本体论?简单来说,就是探究世界的本原或基质的哲学理论。
对于宇宙本原的探索,一直是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
古往今来,不管是东方思想家还是西方思想家,都对世界的本原充满了好奇,世界到底是由什么构成的?是一种物质,还是一种精神,或者说意识?古往今来,各家有各家的说法,古希腊大哲学家泰勒斯(出生于约公元前624年),也被誉为“西方哲学和科学的始祖”,他提出了世界是由水构成的。
他说“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他的名言是“水是最好的”。
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而并非神创,因此他是一位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也开启了西方对于世界本原问题的探索之旅。
泰勒斯你可能会好奇,世间万物很明显不只是水呀,为什么泰勒斯会说是由水构成的,而且还被誉为伟大的学说呢?那泰勒斯是如何证明世界的本原是水的呢?据说泰勒斯向埃及人学习观察洪水,很有心得。
他仔细阅读了尼罗河每年涨退的记录,还亲自查看水退后的现象。
他发现每次洪水退后,不但留下肥沃的淤泥,还在淤泥里留下无数微小的胚芽和幼虫。
他把这一现象与埃及人原有的关于神造宇宙的神话结合起来,便得出万物由水生成的结论。
对泰勒斯来说,水是世界初始的基本元素,是水孕育出了世间万物。
埃及的祭司宣称大地是从海底升上来的,泰勒斯则认为地球就漂在水上。
庄子老子知识点
庄子老子知识点庄子和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们的思想对古代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们的思想主要表现在道家学说中,强调个体的自然状态和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以下是关于庄子和老子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道:庄子和老子都强调“道”的概念。
道是宇宙的根本原理,是万物的本源。
道是一个无形无物的存在,它无始无终,无穷无尽。
通过追求与道的合一,个体能够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2.非性善:庄子和老子都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他们认为,人们之所以会偏离善良的本性,是因为受到了社会和文化的不良影响。
返璞归真,回归到本性善良的状态,可以实现真正的幸福。
3.非争:庄子和老子主张“非争”。
他们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
争斗和竞争只会带来矛盾和冲突,而非争的态度可以带来和谐与平衡。
4.自然:庄子和老子都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他们认为,自然是一个包容一切的存在,人们应该尊重和顺应自然的规律。
通过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个体可以达到内心的安宁和平衡。
5.无为而治:庄子和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他们认为,过度的干预和努力只会导致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相反,通过无为而治,个体可以达到事事顺利、无忧无虑的境地。
6.自由:庄子和老子的思想强调追求个体的自由。
他们认为,传统的束缚和规范会限制个体的发展和自由。
通过摆脱这些束缚,个体可以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7.虚无和逍遥:庄子的思想中强调虚无和逍遥的境界。
他认为,追求虚无和逍遥可以使个体超越尘世的烦恼和痛苦,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8.无欲:庄子和老子都主张无欲。
他们认为,欲望只会带来无尽的痛苦和苦恼。
通过去除欲望,个体可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以上是关于庄子和老子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他们的思想对于人们追求自由和幸福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通过学习和理解他们的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追求真正的内心平和和幸福。
先贤“老子”主张悟道中的道,究竟是指什么呢
先贤“老子”主张悟道中的道,究竟是指什么呢
老子是我国古代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先人的基础上,创立了道教,将道家思想发扬光大,并以太极图为标志,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精辟论述。
这个“道”究竟是指什么呢?在这里我们参考天道轮回的理论,以及那个作为道家标志的太极图,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论:所谓道,从广义来说,它就是宇宙运行的总纲即宇宙运行的自然总法则或规律;
从狭义来说,它或许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宇宙在诞生之前的那个状态,---- 我们前任宇宙即将停止收缩的那个状态。
太极图或许就是我们前任宇宙即将停止收缩的那一瞬间的抽象画面。
道生一,意思就是在宇宙即将停止收缩和即将膨胀的之间的那一瞬间的状态,
一生二,就是说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在重新膨胀的那一刻之后,即产生了阴阳离子之分,
2生3,意思就是阴阳离子产生之后随即构成了产生万事万物的基本微粒即原子,原子产生之后就慢慢生成了世间的万事万物!
由此可知,老子的这个悟道,真是悟得有点太透彻了。
也许,老子就是那个见证了我们这个宇宙的原始高能智慧信息编码的幸临者。
天道轮回启发我们,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或许真的由收缩与膨胀交替运行,周而复始,永不停息!
我们在这里先不说有关“道”的抽象的哲学思想,仅就这个“道”的实质做一个分析...........。
古今中外名人评老子《道德经》
古今中外名人评老子《道德经》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孔子《史记·老子列传》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庄子——《庄子·天下篇》其要在乎理身、理国。
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不言为教。
理身则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伯阳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中。
——宋太宗《宋朝事实》卷三《圣学》老子为书,其言虽若虚无,而于治人之术至矣。
——欧阳修《道德真经集注杂说》卷上言至道无如五千文。
——苏辙苏籀《双溪集·遗言》朕虽菲材,惟知斯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
——明太祖《御注道德经》老子道贯天人,德超品汇,著书五千余言,明清静无为之旨。
然其切于身心,明于伦物,世固鲜能知之也。
——清世祖顺治帝《御制道德经序》综罗百代,广博精微。
——纪晓岚老子之书,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
——魏源《老子本义》这个在老子书里萌芽,在以后几百年里充分生长起来的自然主义宇宙观,正是经典时代的一份最重要的哲学遗产。
——胡适《中国哲学里的科学精神与方法》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似乎就是道。
——《论道》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胡适中国古典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而“道”的观念是老子首先提出的。
——张岱年《论老子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很需要这种学说。
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林语堂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尼采当人类隔阂泯除,四海成为一家时,《道德经》将是一本家传户诵的书。
——蒲克明《老子》的意义永无穷尽,通常也是不可思议的。
它是一本有价值的关于人类行为的教科书。
这本书道出了一切。
——约翰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人类道德论的开山之作。
——《道德经的智慧全集》天下经典唯《老子》最为精妙。
历史老子思想内容总结
历史老子思想内容总结老子(约公元前571年至约公元前471年),名聃,字聃敬,战国时期楚国人。
被公认为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是《道德经》。
老子的思想内容主要集中在《道德经》中,以下是对老子思想内容的总结:一、道德经的思想基础:老子的思想基础是“道”。
他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一个无形的道所组成的,道是宇宙的根源,永恒不变的存在。
同时,老子也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念,认为道是初始的一元之始,从而演化出万物。
二、道的特性与主张:1. 道是无形的:老子认为道是无形无相的,是超越人们感知的。
他将道比作无名之名、无常之常,主张宇宙中的真正存在是超越人类认知的。
2. 道的无为:老子认为道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主张人们应该谦虚自持,遵循自然规律,不要过分干预自然发展。
3. 道的一致性:老子认为万物皆由道而生,因此他主张人们应该与大道合一,发挥自己的特性和才能,追求自己的内心愿望。
4. 道的无为而治: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认为过度干预只会破坏宇宙的本然秩序。
他提出“治大国如烹小鲜”、“道法自然”等观点,主张尽量放任事物自发的发展和变化。
三、个人修身与治国理政:1. 个人修身:老子主张个体应该修身养性,通过自觉去掉功利心、私欲,并追求内心的平静。
他提出了“柔弱胜刚强”、“最柔弱胜最坚强”等观点,认为自律是达到真正强大的途径。
2. 治国理政:老子认为治国理政需要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不做强制干预和过分控制。
他主张国家应该实行“非治之治”,让百姓自主发展,不给予过多的约束和压力。
四、对人际关系的思考:1. 仁爱:老子主张人际间应该相互宽容、关爱、帮助。
他主张人们应该以仁爱的态度对待他人,不要假正经、冷漠和冲突。
2. 谦逊:老子认为人们应该以谦虚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不要争强好胜,也不要以权力和地位来彰显自己的价值。
3. 禅让:老子主张人们应该学会放弃,接受变化,不要固执己见和争夺权利。
老子的哲学思想对古代中国的影响
老子的哲学思想对古代中国的影响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古代中国的影响不可忽视。
他的代表作《道德经》被誉为中国哲学的经典之一。
下面将从老子的生平、思想、影响等方面详细阐述他对古代中国的影响。
一、老子的生平老子,名聃,字聃子,约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出生。
他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化名人和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道”与“德”的概念,形成了道家思想的基本原则。
老子对中国哲学、文化和社会思想的影响深远。
二、老子的思想1. 道德观道德观是老子思想的核心,他提出了“道”与“德”的概念。
“道”是宇宙的本原,是一种自然而然、统一而恒久的力量。
“德”是与“道”相符合的品德,是人们应该追求的道德境界。
老子认为,人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追求道德境界,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从而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2. 安于贫困老子的思想中,不强调物质的累积和享受,相反强调安于贫困。
“天下莫柔弱于水”。
水虽然柔弱无比,但是却能克服一切障碍,铺成广阔的水面。
老子认为,只有谦虚、平易、柔和的品德,才能战胜世间的烦恼和困难,实现自我的精神升华。
3. 割舍名利老子思想中,反对物欲和追求名利,建议“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意思是要像缺月一样,淡泊名利,宽广胸怀,不太拘泥于任何事物,让自己处于一种自由、自在、自我超越的境界。
三、老子的影响1.哲学方面老子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尤其是对道家学派、儒家学派、佛家学派等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道德经》被誉为中国哲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其影响深远。
2.文化方面老子的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古代中国韬略的文化传统中,老子的思想被广泛运用。
他所提出的“道”与“德”的概念,成为中国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观点贯穿于中国文化和社会伦理道德的各个领域中,对民众思想观念和社会理念的形成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3.社会方面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和“割舍名利”等思想,影响了古代中国的社会行为和政治制度。
老子的“道”与黑格尔的“绝对理念”
老子的“道”与黑格尔的“绝对理念”中国哲学的开山者老子,其学说不仅在中国有着巨大影响,而且一直影响到集西方古典哲学之大成的德国哲学大师黑格尔,这听来似乎令人难以置信。
黑格尔在其哲学体系中,既充分吸收了古代西方的哲学思想,亦明显受到中国古代道家“形上学”思想的影响。
他在《哲学史讲演录》中,对孔子、孟子讲得很简略,一笔带过;而对《易经》,尤其是对道家的老子却很重视,并特别专门讨论了《老子》中的“道”和“无”。
道家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流派,道教则是形成于东汉时期的一种宗教。
虽然道教哲学以宗教化、方术化的方法对先秦道家哲学加以改造吸收,但两者是有联系更有区别的;老子更非道教创始人。
黑格尔将“道家”和“道教”合为一谈。
他说:“还有另外一个宗派即‘道家’。
这一宗派的信徒不是官员,不与国家宗教有关,……这一派的哲学和与哲学密切相关的生活方式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的书,《道德经》,并不包括在正式经书之内,也没有经书的权威。
但在道士中,……它却是一部重要的著作。
他们献身于‘道’的研究,并且肯定人若明白道的本原就掌握了全部的普遍科学,普遍的良药,以及道德;――也获得了一种超自然的能力,能飞升天上,和长生不死。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东方哲学・中国哲学》,124页,商务印书馆,1995。
)黑格尔不通汉语,他从法国汉学家雷缪萨(Rémusat)的著作中间接地了解到老子,同时也接受了雷缪萨本人关于老子和道家的一些观点。
黑格尔将道家和道教合为一谈,大概便是沿袭了雷缪萨的观点。
他们二位大概都不知道,在战国末的田齐和西汉初年,曾经有过作为国家施政指导思想而风靡一时的黄老之学这一道家学派。
所以,黑格尔只说“孔子的哲学就是国家哲学”,而认为道家“这一宗派的信徒不是官员,不与国家宗教有关”。
他又说:“老子的信徒们说老子本人曾化为佛,即是以人身而永远存在的上帝。
”(同上,127页。
)这可能是听信了道教经典如《老子化胡经》中关于“老子入夷狄为浮屠”之类的传说故事。
庄子学派对老子之“道”的诠释
庄子学派对老子之“道”的诠释老庄学派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
在老庄之间,虽然都强调“道”,但对于“道”的内涵和作用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其中,庄子学派对老子之“道”的诠释更为精细和深刻。
本文将从庄子学派的角度,探究其对老子之“道”的独特解读。
庄子学派将老子之“道”理解为人类可以认知的最高境界,是包含了一切的宇宙和生命之源。
在庄子看来,“道”是一个涵盖了宇宙万物的整体,而不是像老子那样强调“道”是一种极为抽象的无为之道。
相比之下,庄子的“道”则是相对具体的,它引导人们向真实自然,尤其是生命本原的方向发展,并将它的思想体系建立在“无我”和“自由自在”的基础之上。
这种理解的“道”不仅可以保留老子的原意,同时也更符合人们对宇宙与生命的本质需求。
同时,庄子学派认为,“道”是不可言说的,也是不可掌握的。
具体而言,庄子在《逍遥游》中曾写道:“大道无言,有言乃小,小道有言,当切而诠之。
”这句话点明了庄子对“道”的理解:人们对“道”的理解和诠释,最多只能达到一个“小道”的程度。
在此基础上,人们可以进一步运用后天的“言语”来加以表述和阐述。
此外,庄子学派将“道”与“自由自在”联系起来,强调“自在”是真正的“道”,即没有任何束缚和限制,自由地运用自身天赋和能力,达到与“道”一体的状态。
他们认为,人们唯有抛弃一切与“自在”相违背的事物和身份,才能真正靠近“道”。
最后,庄子学派认为,“道”是一个没有归宿的超越性存在,它没有开始和结束,没有过去和未来,一直存在,在任何时候都是最为精纯和高贵的。
因此,任何事物的消亡并不会对“道”造成任何损伤,它将永远存在在宇宙中,每一时刻都在引导着我们前进。
总之,庄子学派对老子之“道”的诠释,早已超越了传统的朴素理解。
他们认为,“道”是人类可以认知的最高境界,不仅包含了宇宙万物的整体,而且与人的自由自在密不可分。
此外,他们还认为,“道”是一种超越性存在,与时间、空间无关,时刻指引着我们前进,这种解读不仅深刻而负责,更为人类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供了新的视角。
老子和道家思想
道家强调和谐共生,提倡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道家思想提倡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有助于缓解现代社会的焦虑和压力 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提倡顺其自然,有助于现代社会的管理和治理 道家思想提倡谦卑和宽容,有助于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
汇 报 人 :
XXX
道家思想强调 个体的自我修 养,对现代社 会的个人成长、 心理健康有指
导作用。
道家思想强调 顺应自然,对 现代社会的科 技发展、医疗 保健等方面有
启示。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启示。
道家提倡“道法自然”,认为万物皆有其规律,人类应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 发展。
老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政 治、文化、宗教等领域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东 方三大圣人”之一。
《道德经》: 老子的代表作, 阐述了道家的 哲学思想和政
治理念
《老子》:又 称《老子五千 言》,是道家 的经典著作之
一
《庄子》:老子 的弟子庄子的著 作,继承了老子 的思想,并进一 步发展了道家的
哲学体系
道家思想对东亚哲学、 宗教、艺术等领域产 生了深远影响,如禅 宗、茶道、书法等。
道家思想在东亚文化 中具有独特的魅力, 吸引了众多学者和艺 术家进行研究和创作。
道家思想强调 和谐、平衡, 对现代社会的 环保、可持续 发展有重要启
示。
道家思想主张 无为而治,对 现代社会的管 理、教育等方 面有借鉴意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宇宙 万物的生成过程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道家认为,人生应该追求自然、无为、超脱世俗的价值观。 道家强调个体的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道家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真理和智慧,而不是追求物质财富和权力。 道家提倡简朴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和浪费,认为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
道家文化研究--西方人眼中的老子
道家文化研究--西方人眼中的老子据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的考证,老子的《道德经》早在公元17世纪便传入欧洲。
第一个对《道德经》进行翻译的是比利时的传教士卫方济。
时至今日,《道德经》的外文译本已有近500种,它是除《圣经》外,被翻译最多的一部书。
在中国传统典籍中,被西方名人评价最多最高的就是《道德经》。
欧洲是当今世界老子读者最多的地方,其中德国每4户家庭就拥有一部《道德经》。
那么,西方人眼中的老子及其《道德经》是怎样的呢?(一)1、德国哲学家、启蒙运动学家康德认为:“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和亲近自然的思想,与中国的老子思想有关。
”2、德国哲学大师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一书中指出:“中国人承认的基本原则是理性叫做‘道’。
道是天地之本、万物之源。
中国人把认识道的各种形式看作是最高的学术。
老子的《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
”3、德国哲学家谢林,在他的《神话哲学》一书中说:“道不是人们以前翻译的理性,道是门。
老子哲学是‘真正思辨的’。
他完全地和普遍地深入到了存在的最深层。
”4、德国哲学家尼采说:“《道德经》的能量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
它就像一口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5、德国社会学家、古典社会学奠基人马克斯·韦伯说:“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每当道家思想被认可如唐初等时期,经济的发展是较好的,社会是丰衣足食的。
道家重生,不仅体现在看重个体生命,也体现在看重社会整体的生计发展。
”6、德国明斯德大学教授赫伯特·曼组什,在他的《中国哲学对西方美学的重要性》一书中指出:“中国哲学是我们这个精神世界的不可缺少的要素。
公正地说,这个世界的精神孕育者,主要的是柏拉图和老子,亚里士多德和庄子。
可惜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许多哲学著作总是习惯于仅提欧洲古代的一些哲学家,都忽视了老子的《道德经》,从而很不明智地拒绝了一种对欧洲文化的极为重要的源泉。
”7、德国学者克诺斯培说:“解决我们时代的三大问题:发展、裁军和环保,都能从老子那里得到帮助。
古今名人论道教
古今名人论道教孔子(前551-前479)见老子归而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史记·老子列传》)司马谈(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之父)在《论六家要旨》中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史记·太史公自序》)宋朝文学家苏辙(1039—1112)说:“言至道无如五千文。
”(苏辙《双溪集·遗言》)明太祖朱元璋(1162-1227)说:“朕虽菲材,惟知斯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
”(《御注道德经》)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说:“老子道贯天人,德超品汇,着书五千余言,明清静无为之旨。
然其切于身心,明于伦物,世固鲜能知之也。
”(《御制道德经序》)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说:道家思想“综罗百代,广博精微”。
清未思想家魏源在《老子本义》中说:“老子之书,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老子》救世之书也。
故二章统言宗旨。
此遂以太古之治,矫末世之弊”。
清末哲学家金岳霖在《论道》中说:“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似乎就是道。
”林语堂在《老子的智能》中说:“老子的隽语,像粉碎的宝石,不需装饰便可闪耀。
”鲁迅先生说:“不读《道德经》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
胡适说:“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郭沫若认为:“道家思想可以说垄断了二千年来的中国学术界,墨家店早已被吞并了,孔家店仅存了一个招牌”。
台湾大学教授陈鼓应,倡导中国文化的“道家主干说”。
“因为当前文化发展的共通课题是民主与科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只有道家适宜与民主、科学文化对接”。
历史道家名人
历史道家名人1、老子老子,中国道家学派创始人,是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道教认为,老子就是太上老君的化身,因其传下道家经典《道德经》,故称老君为太清道德天尊,也被道教奉为道祖。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有着朴素的辨证法,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
到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
在道教的主要经典《道德经》中,其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验证了“道”是世界的本源。
2、庄子庄子是道教四大真人之一,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庄子作为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其道家学说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后,成为了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
《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对后世影响深远。
3、列子列子是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道家代表人物。
先秦道家创始于老子,发展于列子,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列子》一书,内容篇篇珠玉,如家喻户晓的《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等,均为道家经典,后被尊奉为“冲虚真人”。
列子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对中国人思想影响甚大,他对生命表现出极为达观磊落的态度,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
4、鬼谷子鬼谷子是著名道家代表人物,战国时期著名谋略家,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云梦山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王禅老祖”是道教后人对鬼谷子的尊称,将他与老子同列。
鬼谷子更是道教的洞府真仙,位居第四座左位第十三人,被尊为玄微真人,自号玄微子。
在道教中,真仙又称为真人,只有得道成仙方可称为真人,所以历来有鬼谷子经数代而不老的传言。
老子的名词解释
老子的名词解释老子,即李聃,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文化名人。
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被尊称为道家的鼻祖。
老子的思想影响深远,其作品《道德经》是道家学说的核心经典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并解释老子的一些重要名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
一、道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也是他的哲学基石。
道在《道德经》中被描述为无形无物却存在于世间万物之中的宇宙原则。
它是超越人类理解的绝对真理,是一切事物的本源和根基。
道是无名无形的,却又是无所不在的。
它包含着自然法则和宇宙规律,是宇宙万物存在和变化的动力源泉。
道的本质是无为而治,即宇宙的运行和个人生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不应有过度的干预和扰乱。
通过顺应道,人们可以实现真正的自我和谐,并与整个宇宙相融合。
二、德德是道德经中经常提到的概念。
在老子的哲学中,德是追求道的行为准则和标准。
德是一种自然、无为的力量,它通过个人的修养和道德行为的实践来体现。
德的核心思想是善行、谦逊和无私。
通过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个人可以达到与道相符合的状态。
德的实践要求人们放下功利心、孤立欲望,回归本初的自然状态,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和谐。
三、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老子思想的重要原则之一。
它主张在人事管理、社会治理和个人生活中,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不要过度干预和干涉。
无为并不意味着不作为或懒散。
它强调无为而非无为,即通过无为的状态来获取最大的收益。
无为而治还表明领导者应该放下私利和权力欲望,关注整体利益和民众福祉。
在个人生活中,无为而治要求人们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静,积极面对遇到的困境和挑战。
四、自然自然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概念之一。
在《道德经》中,老子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他认为自然是最高的法则和价值。
自然是一种无私、无拘无束的状态,它与人类的自然状态相一致。
人应该学会顺应自然、融入自然,而不是与自然对抗和违背。
老子认为人对自然的破坏是导致社会不和谐和个人苦难的根源。
只有回归自然,人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平衡和和谐。
太史公司马谈对先秦诸子百家中老子的评价
太史公司马谈对先秦诸子百家中老子的评价
在汉代,司马迁的父亲,太史公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就对老子的思想特别崇尚。
意思就是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都有合理之处,但也都有所批驳,只认为老子的思想是最为玄妙的。
他说道家思想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够得上称为大道的还是老子的思想。
所以太史公司马谈对老子评价是极高的。
在《庄子》的最后一篇《天下篇》中,也对道家的思想有高度评价。
司马谈概括评价道家思想说:“道家无为,又曰。
其实易行,其辞难知。
”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评论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於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
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
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
”。
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的道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的道家思想老子(公元前6世纪)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老子的道家思想主要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道与德的修炼以及无为而治的理念。
本文将探讨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的道家思想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一、道家思想的基本原则老子的道家思想围绕着“道”这一核心概念展开。
他认为宇宙万物的运作都遵循着一个无所不在、无所不归的道,这个道是宇宙的本源,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在《道德经》中,他写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句话表达了道的无限变化和多样性。
老子强调人们应当跟随道的规律,与之和谐共处。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老子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而不是相互对立。
他提倡人们以柔性态度面对世界,像水一样具有柔软的力量。
他在《道德经》中写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这句话表达了老子认为人应该具备的柔顺、包容和谦逊的品质。
他反对人们的争斗、争权夺利的行为,主张人们要追求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发展。
三、道与德的修炼在老子的道家思想中,道是人们应该追求的目标,而德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
老子认为,人们应该通过修炼自己的德行,使自己与道相融合。
他在《道德经》中写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这句话表达了老子认为人们应该超越功利的追求,追求身心灵的和谐统一。
四、无为而治的理念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他认为统治者应该放弃过度干涉民众的行为,而是以柔软的力量引导民众的发展。
他在《道德经》中写道:“治大国若烹小鲜”,意味着用温和的手段来治理国家。
他主张统治者要保持谦虚低调的姿态,同时要尊重民众的自主权利。
这种理念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老子思想的影响老子的道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道德经》中得到了完美的阐释和表达。
虽然在老子的时间里,他的思想并没有获得广泛的认可,但是他的思想却在后世逐渐传播开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子的道家思想影响了道家学派的发展,并且对儒家、佛家等其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学派对老子之“道”的诠释
庄子学派对老子之“道”的诠释庄子学派与老子学派约在公元前四世纪兴起并发展。
庄子学派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流派,从诠释“道”的角度出发有很多启发性的见解。
在庄子看来,“道”是普遍存在的自然法则,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存在。
而老子则认为“道”是无形的、神秘而又深奥,需要在缄默无言中默默领悟。
庄子学派深刻理解了“道”的本质与特征,庄子则认为,“道”是一个无形的、无限的、不可知的世界。
这个世界包含着万物的起源,它是生命之源,是事物的最终归宿,是唯一不被改变的东西。
换言之,“道”可以理解为自然法则,是万物生存和运行的本质规律。
庄子认为,人能够真正实现自由自在、无我无归、无欲无为,则是因为他们已经领悟了“道”。
因此,“道”是一个可以达到的境界。
在解释“道”的观念中,庄子提倡“自由自在”的思想。
他认为,只有当人们认识到“道”,并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其中时,才能真正实现“自由自在”的境界。
如庄子所言:“道不固,变化不穷,充满万物,是为天下大本;无意随物,不与万物争,弱以胜强。
”庄子此言之意,是说世间万事万物都变幻莫测,只有融入“道”才能生存,并且自在自由。
庄子还强调“无我无归”的思想。
他认为,人们变得越来越疲倦、累积、气喘吁吁,只因为他们脱离了“道”。
当人们发现“道”的真正意义时,他们将会舒心、放松,不再奔波。
如庄子所言:“无我无归,不以人为我,不以天下为家。
”这句话的本意是说,人们应当摆脱这种痛苦和束缚,摆脱对外界事物的强烈认知和紧张情绪。
庄子学派对“道”的理解,也提倡了一种“无欲无为”的思想。
他认为,“道”不是人能够掌握的,也不是靠努力和追求就能获得的,只有通过内心领悟,“放下执念”,才能真正融入“道”。
如庄子所言:“清者自清,以为清;浊者自浊,以为浊;空者自空,以为空;有者自有,以为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们可以通过反思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慢慢地将外界的事物融入自己的内心,在内心里达到一种清明、空灵的境界,从而真正地领悟“道”。
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与老子
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与老子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中,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思想家和学派。
其中,道家思想以老子为代表,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着重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及老子的思想主张,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分水岭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百家争鸣的时候。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人们对于人性、社会秩序以及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思考。
这种背景为道家思想的兴起提供了土壤和条件。
二、道家思想的特点道家思想起源于老子,它以"道"为核心概念,强调追求自然、超越人为束缚,回归自然的本然状态。
道家思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追求自然:道家思想把自然界看作是最高的原则和价值观念。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要尊重自然法则,顺应自然而不违背。
追求自然,是道家思想的核心要义。
2. 反对权谋:道家思想强调不争斗、不欲望、不贪图名利。
它反对凡俗世间的权谋争斗,主张返璞归真,弃除一切虚名和表面的功利。
3. 自由无为: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人应该随顺自然、不强求,注重无为而治的智慧。
这一观念对于后世政治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老子的思想主张老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主张对于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的主要思想包括:1. 道法自然:老子强调道法自然,认为宇宙万物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法则。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道的真理,以达到心灵与自然的和谐。
2. 无为而治:老子主张统治者要以无为而治的态度,通过"不为",不干涉人民的一切需求,以达到最大限度的社会自由。
3. 慈爱与谦逊:老子强调要有慈悲之心,与人为善,同时还要有谦逊之心,以免骄傲自满。
四、道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政治层面上,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对于后世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道家代表人物及思想
道家有哪些代表人物?其的著作和思想分别为什么?道家代表人物根据《汉书·艺文志》的说法,道家学者有两个来源:一是如司马谈一类的史官,他们带给道家的,是经世致用的传统,《汉书·艺文志》中所记载的道家书籍,绝大多数也是讲述历史上治国安邦的大道理;二是如庄子一般的放者,他们带给道家的,按古人的说法,是隐逸和出世的传统;按西方人的说法,是个人主义和政治不合作的传统。
下面是道家的一些主要代表人物。
1、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公认的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司马迁语),代表作是《道德经》。
其身世没有确定的说法,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三种观点:一说老子姓李名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人。
曾担任周守藏室之史,因见周德日衰,退隐西游,不知所终;二说老子是老莱子;三说太史儋即老子。
后人对这几种说法有不同的观点,引起了长期的争论。
2、庄子(前369-前286):姓庄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文哲大家,宋国蒙人,是老子之后道家理论重要开创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
主张尊重天性,逍遥处世、“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睥睨于万物”,代表作品为《庄子》。
3、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生卒年不详,与郑缪公同时。
其学本于黄老,主张“秉要执本,清虚无为”(汉朝学者刘向语)、“贵虚”、“贵正”。
现存《列子》八篇,是东晋张湛所辑。
4、杨朱:战国时期魏国(今河南开封市)人,字子居,是老子之后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主张“贵生”、“重己”、“为我”,其名言是:“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
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5、文子:老子的弟子,与卜商子夏同时,而少于孔子,曾问学于子夏和墨子。
现存作品《文子》十二篇,曾被认为是汉以后的伪书,但1973年河北定县40多号汉墓出土的竹简中,有《文子》的残简,所以确证是先秦著作无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中外名士说老子与道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论六家要旨》: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瞻足万物。
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汉书•艺文志》: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
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
西汉王阜《老子圣母碑》:
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孚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
东汉王弼《老子指略》:
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以蔽之。
噫!崇本息末而已矣。
唐玄宗李隆基《御制道德经真疏》:
《道德经》其要在乎理身、理国。
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不言为教。
理身则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
宋太宗赵光曦《宋朝事实》:
伯阳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中。
宋欧阳修:
老子之书,其言若虚若无,而于治人之术至矣。
宋苏澈《双溪集》:
言至道莫如五千文。
明太祖朱元璋《御注道德经》:
朕虽菲材,惟知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
清世祖顺治《御注道德经序》:
老子道贯天人,德超品汇,著书五千余言,明清静无为之旨。
然其切于身心,明于伦物,世固鲜能知之也。
清曾国藩《求阙斋日记类钞》:
立身之道,以禹墨之勤俭,兼老庄之静虚,庶于修己、治人之术两得之矣。
清严复:
《老子》者,民主之治之所用也。
清章太炎《道家本义》:
最观儒释之论,其利物则有高下远迩,而老聃挟兼之。
仲尼所谓忠恕,亦从是出也。
夫不持灵台而爱其身,涤除玄览而贵其患,义不相害,道在并行矣。
鲁迅:
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不读《道德经》就读不懂中国文化。
郭沫若:
老子与孔子同时,且为孔子的先生,在吕氏门下的那一批学者也是毫无疑问的。
《道德经》中的精华是其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因素。
揭示了客观世界的一些对立(矛盾)的反面。
《道德经》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又是一部兵书。
南怀瑾:
真正把五千来中国文化,发挥的光辉灿烂的,亦是道家老庄之学。
《老子》一书,原著不过五千言,几乎是一个字就涵盖一个概念的好文章,一句就涵盖有三玄三要的妙义。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老子是东方古代世界的精神代表者。
中国人承认的基本原则是理性——叫做“道”;道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
中国人把认识道的各种形式看作是最高的学术……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
明白道的本原就掌握了全部的普遍科学,普遍的良药,以及道德。
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
《道德经》出自何人的手笔,倒是次要的问题,最重要的乃是它所蕴涵的思想。
在思想史中,它的确可称得上是最迷人的一部奇书。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
我发现我确实十分赞赏佛教及禅宗使用的一些方法,尤其是生活在两千五百年前的中国哲学家老子的警句。
让我在这里读几句体现老子思想的话,它们曾在我心中激起深刻的反响:“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
我最喜爱的并总结了我很多更为深刻的信念的是老子的另一段话:“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我承认这段话过于简练,但对于我来说,它道出了我们西方社会迄今尚未完全领悟的真理。
英国天文学家沙里斯:
前进的惟一道路,是转过身来,重新面向对方,带着对它的兴趣以及对其深远意义的理解,离开西方的污秽,朝着神圣的东方前进。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
在人类生存的任何地方,道家都是最早的一种哲学。
美国物理学家惠勒:
老子与道教的“无”,是质朴性原理的先驱。
美籍奥地利物理学家卡普拉:
在伟大的诸传统中,据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善的生态智慧。
中国的哲学思想,提供了能够适应现代物理学新理论的一个哲学框架,中国哲学思想的‘道’暗示着‘场’的概念,‘气’的概念与量子‘场’的概念也有惊人的类似。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
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与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定律”具有相通的地方。
中国数学家陈省身:
1943年,我在美国认识爱因斯坦。
他书架上的书并不多,但有一本很吸引我,是老子的《道德经》德文译本。
西方有思想的科学家,大多喜欢老庄哲学,崇尚道法自然。
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
老子思想具有现代性。
早在二千多年前,老子就已经预见到了今天人类文明的状况,甚至已经预见到了未来人类文明所将达到的状况。
英国科技史学家、生物化学家李约瑟:
在中国文化技术中,哪里萌芽了科学,哪里就会寻觅到道家的足迹。
道家有一套复杂而微妙的概念,它是后来产生的中国一切科学技术思想的基础。
中国历史上科学的起源和发展,是和道家、道教而不是和儒家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是科学人道主义最早发源地之一。
在古代,儒家提供了人道主义,而道家提供了科学。
道家思想一开始就有长生不死的概念,而世界上其它国家没有这方面的例子。
这种不死的思想,对于科学具有难以估计的重要性。
道家又能将自己的理论付之实行。
所以,东方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渊源于道家。
中国如果没有道家,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
就早期原始科学的道家哲学而言,“无为”就是不做违反自然的活动,亦即不固执地要违反事物的本性,不强使物质材料完成它们所不适合的功能。
老子似乎用惊人的洞察力,看透个体的人和整个人类的最终命运。
老子是世界性的。
道家思想不只是宗教和诗人的,而且也是方术的、科学的、民主的。
中国人性格有许多最吸引人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
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
日本禅学大师玲木大拙:
我把老子认作是东方的代表。
美国易经学会应鼎成:
老子的“无为”,是最积极、最伟大的思想。
“无为”,是一种大无畏兼利他思想的无私,无私就无欲,无欲就无争。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
无为是道德行为的一种规范,是教人积极的忍耐、坚毅、静待自然工作的一种教训,以退为进就是它的标语。
因为有这种见解作根据,所以才有中国人的“听其自然”的安分知足的、宽容的、和平的、诙谐的、娱乐的那种人生观。
也因为有了这个见解作根底,所以才生出中国人的命定主义。
中国人知道自然的程序是徐缓的,所以不慌不忙地等待着应得的收获。
德国法学家克努特•沃尔夫:
二十世纪末,世界性的“老子热”、“大道热”汹涌澎湃。
《道德经》在世界上的发行量已超过《圣经》,居全球名著之首。
《纽约时报》将老子列在全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冠。
现在世界上《道德经》译本、英文83种,德文64种,法文33种,荷兰文19种。
哲学家温第斯曼:
《道德经》是人类原发性智慧最重大的文征之一,是整个人类的一部圣书。
勒木萨:
老子是一位真正的哲学家、有见识的伦理师、善言的神学家和形而上学家,其风格与柏拉图一样崇高。
美国学者蒲克明:
《道德经》是未来大同世界家喻户晓的一本书。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
我的良好的精神状态也要归功于阅读孔子,而主要是老子。
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
前苏联汉学家李谢维奇:
老子是国际性的。
德国哲学家尼采:
《道德经》像一个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德国思想家、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
大多数古老的民间神以及后来增加的整整一大批新神,统统落入一个受到宽容的祭祀等级(道士)的庇护之下,据称,这个等级源于一位哲人(老子)及其教义,这种教义本来同儒教的教义并无原则上的分歧,可是后来却被视为异端了。
对于这种异端,我们不能避而不见。
现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道教关于和谐、善意、合作的哲学思想,集中体现了当前国家社会的基本理想,也是联合国努力促进不同文明间对话与合作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