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程序_上_

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程序_上_
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程序_上_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资料(2016年1月考试用)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特别说明:本门课本学期启用了新教材,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复习资料在橙色的《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书上,没有领这本指导书的同学请赶快到班主任处领取。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 A )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政府 B.企业C.个人 D.社会组织 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 C ) A.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C.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D.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 ) A.利益 B.权力 C.公共 D.权威 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 B )的分配。 A.强制性 B.权威性 C.限制性 D.利益性 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 D )的集中反映。 A.公共权力B.社会需求 C.集体利益D.社会利益 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B )。 A、整体性 B、系统性 C、层次性 D、超前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 ABCD )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选择 B.综合 C.分配 D.落实 2、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 ABC ) A.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 B.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 C.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D.集体分享性的个人利益 3、利益的动态性包括( ABCD ) A.利益选择 B.利益整合 C.利益分配D.利益落实 4、政策的导向是( BD )的导向。 A.文化 B.观念 C.条件 D.行为 5、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 BC ) A.客观引导B.直接引导 C.间接引导 D.主观引导 第二章公共政策主体 一、单项选择题 1.( D )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 D.执政党 2.在我国,政策过程的特点是(A )。 A.党政二元结构 B.两党制 C.议会负责制 D.总统负责制 3.( B)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 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 D.执政党 4.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 C ) A.托马斯·戴伊 B.古德诺C.詹姆斯·E﹒安德森 D.罗伯特·达尔 5.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A ) A.公共政策主体 B.公共政策客体 C.非官方决策主体 D.执政党 6. 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 D ) A.公民 B.非政府组织 C.利益集团 D.大众传媒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我国,官方决策主体包括( ABCD )。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执政党

公共政策的具体表现形式

(第一章绪论)第二节公共政策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西方国家三权分立体制下的公共政策: 1.国会立法是公共政策最基本的形式。立法者(国会议员)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除了其授权于行政部门的决策以及法院制定的专门政策,几乎所有的政策必须通过立法规定。国会在宪法的“授予权力”和“默示权力”的限度内行使其立法权。随着一项议案的提出、审议、听证、通过,最终成为法律,标志着一项公共政策完成其制定过程正式出台。 2.总统是强有力的直接决策者。其决定往往是通过如下途径作出的:一是在内阁(某些国家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中央政府的名称。在内阁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阁是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某个政党单独组成,或由议会中构成多数席位的几个政党联合组成,由国家元首任命。)决策中具有独断权。就美国情况而言,宪法把行政决策权仅仅授予总统而不是委员会。据说,有一次林肯在全体内阁成员投票反对他的决定时宣布:“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决定通过。” 可见总统在行政决策中的地位。二是政府各部提出的政策倡议会源源不断地汇集到总统直辖机构这个行政系统的末端。总统决策一般包括这样几种类型:(1)立法倡议:总统每年要向国会提交国情咨文(建议叫做咨文)预算咨文和经济咨文,并就国防、科技、能源、环保、民权、福利等问题提出专门咨文。这些咨文虽然不是公共政策的完成形态,但它们作为重要的立法建议,实际上决定了国会的主要议事日程并最终成为国会的重大立法。 (2)立法否决:国会通过的立法须经总统签署方能成为法律。总统可以运用否决文书或议案搁置的方式行使其立法否决权。 (3)委托立法:国会依法把立法权委托给总统行使。“委托立法权”涉及范围很广,尤以处理对外事务和紧急状态时更为突出。在总统直接行使立法权的情况下,行政决策无须履行国会立法程序而直接以公共政策的形式颁布实行。 (4)外交决策:总统在外交事务方面处于支配地位,可以行使主权国家的“固有权力”。(国家主权又称主权,指的是一个国家独立自立处理自己内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的最高权力。主权是国家区别于其他社会集团的特殊属性,是国家的固有权利。这表现为:1,对内最高权,即国家对它领土内的一切人(享有外交豁免权的人除外)和事物以及领土外的本国人实行管辖的权力,有权按照自己的情况确定自己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2,对外独立权,即国家完全自主地行使权力,排除任何外来干涉;3,自卫权,即国家为维护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而对外来侵略和威胁

国开(河北)00504-公共关系学-第五章 公共关系工作程序 自测题-答案

公共关系学-第五章公共关系工作程序自测题-辅导资料 说明:如果课程题目是随机的,请按 CTRL+F 在题库中逐一搜索每一道题的答案 特殊说明请仔细:课程的题目每学期都可能更换,所以请仔细核对是不是您需要的题目再下载!!!! 第 1 题 重视调查研究是组织内所有部门都必须予以重视的大事,其中,公共关系部门应当发挥信息中枢的核心作用。 对 错 【正确答案】“对”。 第2 题 根据传播学原理,公众对大众传播中输送的信息,并不是无条件接受的。研究公众,必须研究能够经常影响他们意见的领袖,如专家学者、权力人物、社会名流、新闻记者等。 对 错 【正确答案】“对”。 第3 题 组织的自我期待形象,是一个组织自我希望具有的社会形象。它是一个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力。对 错 【正确答案】“对”。 第4 题 在公共关系调查中,随机抽样法是一种准确率高,且又省时、省力、省钱的好方法。 对 错 【正确答案】“错”。 第5 题 文献调查法最大的特点是直观性,所有的信息都来源于调查者的亲自观察,可以排除其他调查方法的间接性所造成的误会和干扰。同时,简便易行,灵活多样,随时可以进行。 对

错 【正确答案】“错”。 第6 题 对于复杂的社会问题,配额抽样法是一种准确率高,且省时、省力、省钱的好方法。 对 错 【正确答案】“对”。 第7 题 开放式问卷的特点是答案比较规范,调查对象回答方便,结果便于定量分析。 对 错 【正确答案】“错”。 第8 题 在完成了公共关系调查研究以后,公共关系活动就进入到了实施阶段。这是公共关系工作中最富有创意的部分。 对 错 【正确答案】“错”。 第9 题 公共关系实施是公共关系工作程序的第二步,它不仅处于公共关系工作程序的核心地位,而且是整个公共关系工作成败优劣的关键。 对 错 【正确答案】“错”。 第10 题 组织的形象设计,首先要遵循“有效性”的原则。 对 错 【正确答案】“对”。

公共政策分析简答题

简答题(50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含义:公共政策是政府社会等社会公共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和措施等。 基本特征: 1、阶级性: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政治倾向和利益追求 2、目标性:为实现经济社会目标 3、强制性:具有约束性和强制力 4、相对稳定性:一定的稳定性,相应的政策调整 2、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1、分配社会资源。将社会公共资源合理有效地在它所服务的公众中加以分配,协调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2、规范社会行为。规范各种行为,将各种社会行为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 3、解决社会问题。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其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 4、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目标,促进社会发展。 3、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1)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的学问 (2)政策科学的目标是追求政策的"合理性" (3)政策科学是一门对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敏感的学问 (4)政策科学具有跨学科的特性 (5)政策科学是一门需要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6)政策科学必须具有"发展概念",必须建立动态模型 4、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政策角色。 公共政策直接主体,是指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包括以下几种: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 立法机关为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如我国则主要是指全国以及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行政机关为掌握国家行政权力、运用公共政策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机构,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如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执行政策,参与政策的制定;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国家,狭义仅指法院,广义还包括检察机关,参与政策制定;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负责提出政策议程,制定政策。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特征、类型和作用

第三节公共政策的特征、类型和作用 一、公共政策的特征: 1.政治性: 如果单纯从公共与政策的概念上来看,公共政策本应是公共利益的集中体现,不应成为政治统治的工具。然而,在阶级社会中,任何政党和政府都是代表特定阶级利益的政治集团,其一切所为本质上都要服从阶级利益的需要。尽管从表面上看,政党和政府的政策行为有时并不带有政治色彩,如人口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等,但实质上还是为了巩固阶级统治的需要。尽管有违统治阶级意愿的政策结果在社会生活中并不鲜见,但那只是因为政策制定者或执行者缺少经验致使措施不当造成的,根本不是出于他们的本来的意愿。由此可见,公共政策的制定是政党和政府(政治组织)的政治行为,公共政策集中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是源于政治动机的组织产物,因而它带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2.价值选择性: 毫无疑问,政策制定者的价值观体系对公共政策的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政策制定必然涉及价值判断,例如,在选择政策方案的过程中,决策者需要回答“应当怎样做”、“怎样做才有意义”等问题,这就是在作价值判断。制定任何一项政策,其首要前提就是价值判断。政策制定者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不论其是否自觉地意识到,其行为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当然,政策制定者的价值观绝非简单的概念,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把所有这些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影响因素统称为价值观体系。一些人极力推崇所谓价值中立的理性政策,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的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同时也是难以实现的。 影响决策者行为的价值标准 决策是有意识的选择活动,其影响因素涉及很多方面,如政治压力、社会压力、资金压力、时间压力、社会经济环境、决策程序的限制,等等,然而,在关注这些要素时,我们不应忽视决策者本人价值观的作用。尽管在许多情况下这些价值观难以确定且无法辨别,只能通过决策者的行为加以揣测。 影响决策者行为的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政治价值观:决策者评价政策方案的标准受其所在政党或政治团体及其服务对象的影响。政策常被视为发展和实现政党或利益团体目标的手段,政治上有利是决策的基础原则,政策分析家也往往是从这一方面研究和评价政策的制定过程。比如,工会组织的成员、农业联盟的成员和某一政党的成员常常会得益于某项特定的政策。以1972年美国总统竞选前国会辩论的情况为例,当时国会中的许多民主党议员强烈要求进行竞选资助的改革(包括开支的限制),他们的做法就代有这种色彩,因为在筹集竞选资金方面民主党的困难要比共和党大得多。 二、组织价值观:各种组织机构(包括政府部门)都试图运用奖惩手段使成员接受其确定的价值观并照此行事。一般而言,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总会考虑这样一些问题:此种方案对本组织的生存、发展和扩大是否有利?对本组织的一般计划和日常行动是否会有影响?怎

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

公共关系得工作程序 学习目标: 了解公共关系作为一个管理过程所包含得四个基本步骤,即:公关调查——公关策划——公关实施——公关评价,阐述公共关系工作得基本程序。公关工作得程序就是由美国得公关专家伯纳斯总结前人实践经验提出来得,称“四步工作法”。这一程序与许多工作得程序就是相似得。 公关调查——公关策划——公关实施——公关评价 形象分析——形象设计——形象传播——形象评估 目录 ?一、公共关系调查(形象分析) ?二、公共关系策划(形象设计) ?三、公关实施(形象传播) ?四、公共关系评估(形象评估) ?五、创造性思维 ?六、CIS公关战略(CIS与名牌战略) ?案例分析 ?结束 一、公共关系调查(形象分析) (一)公共关系调查得功能 (二)公关关系调查得内容 (三)公关关系调查得一般程序 (四)调查总体方案设计 (五)常规调查方法介绍 (六)调研报告得撰写 (一)公关调查得功能: (二)公共关系调查得内容 公众舆论与民意得重要性 ?民意就是公众共有得意向与态度,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它会以难以阻挡得力量直接转化为公众得行动,产生相应得社会效果。 ?由于民意得主体公众就是社会组织得生存基础,也就是社会生活得基本力量,并且随着社会民主化程度得一步步深入,这种力量不但一步步壮大,并且越来越体

现出其独立性。所以,现代组织得生存与发展、现代社会得稳定与进步,就不能不奠基于对民意得尊重之上。 ?民意就是标志基本得社会运行情况得晴雨表,也就是衡量一切社会组织得政策与措施正确与否得试金石。 (二)公关关系调查得内容 2、组织形象调查 组织形象得两个最基本得指标就是知名度与美誉度1)简单调查 就是否知道?就是否喜欢? 2)复杂调查 产品、服务、广告、领导人、实力、信誉 组 织 整 体 形 象 信 息 组织形象得要素 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得程度,就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得客观尺度,侧重于“量”得评价,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得广度与深度。 美誉度: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欢迎、接纳、信任得程度,就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得社会指标,侧重于“质”得评价,即组织社会影响得美丑、好坏。 知名度与美誉度得关系: 良好得形象就是由知名度与美誉度构成得,缺一不可。但实际上知名度与美誉度并不一定能够同步形成与发展,有知名度不一定有美誉度,没有知名度也不意味着没有美誉度;反过来也一样,美誉度高不一定知名度高,美誉度低也不意味知名度低。总得来说,知名度需

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研究综述

第11卷第2期(总第80期)Vol.11No.2General No.80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PETROLEUM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XINJIANG 2010年第2期NO.22010 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研究综述 洪园 (云南大学,昆明650091) 作者简介:洪园(1983—),女,广西南宁人,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摘要: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是政府运用其所掌握的政治权力, 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对全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的过程。我国理论界从不同的学科视野和角度对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制定做了大量有益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本文就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研究进行综合论述。 关键词:公共政策;制定;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F406.17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重新认识和科学总结过去重大决策的严重失误,克服决策体制的弊端、决策过程的无序性以及决策手段的落后性,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成为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所谓公共政策是指公共权威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指定和选择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 公共目标, 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规范和指南。公共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过程的核心。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委托执行者, 应从确保公共利益的基本点出发来制定公共政策,加强和完善公众决策参与机制,保证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更加明晰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一、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过程的现状研究 我国理论界从不同的学科视野和角度对当代中国公共政策 制定做了有益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但可以发现,理论界对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研究成果还不算很丰富。公共政策制定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的首要阶段,对整个政策过程有着很大的影响,一项政策制定的正确与否往往是其实施成败的前提。许多学者认为,当代中国公民要求参与决策的意识逐渐增强,我国的公共政策体制已经向现代化的政策体制逐步迈近,譬如参与的形式逐步多样化、逐步推行政务公开等等得到了实现,但现代化的政策决策体制并未最终确立起来,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 经笔者梳理,就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现状研究作如下综述: 对于公众参与程度的研究,何祖洪认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公众作为公共政策 制定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参与的意识和要求也随之增强。在这种背景下,进一步明确公众参与的意义,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引 导公众有序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 推进政策民主化、科学化,提高决策水平,已成为现代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王小玉,高沛煊,刘兰兰认为,近年来,科技不断进步使传播手段日益现代化,促进了法律知识的普及,公民的民主观念明显增强,参政自觉性 不断提高, 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利的内部条件。关于参与方式的研究,谭颖、颜世磊指出,目前我国公民进入政策系统的方式大致有参与选举活动、听证会、信访、社会组织活动、政党活动以及利用网络、媒体等中介工具表达意见,通过这些制度性参与和非制度性参与等形式,公民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降低了决策风险,有利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 主化。但是,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还存在着障碍性因素。 ”梁巨龙叙述道,我国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正式渠道有两个:其一,人民通过选举人民代表和推荐政协委员的方式参与政策规程;其二,党和政府开设的来信来访、各种不定期的座谈会等等。 周丽君、张凤军认为,总的说来,目前我国政策制定过程呈现一种“内输入”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在依法治国方略的指引 下,我国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方式有了明显的变化,变 化主要表现为由政治运动式参与向分配性、 利益性参与发展,由单一的官方参与渠道向多样化民间参与渠道发展,由被动参与向 主动参与发展。实践中表现为水电涨价听证会、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评定中的问卷调查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公众参与。中国特色的公众参与正步入健康有序的轨道。然而,我国现阶段的公众参与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 二、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过程的问题研究 以人为本、社会公正、和谐稳定等都是公共政策的价值目标,然而,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实践过程中,还存在偏离公共政策价值目标的现象。当前我国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贾金臻指出,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公共决策信息失真,偏离公共原则;二是违反程序导致决策失误,损害公共利益。我国的行政体系普遍存在着权力过大、闭门 决策的问题。没有监督和制约, 没有听证和预审,在决策制定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超越权限决策,是无法保证公共 利益的。三是公共政策价值取向偏颇, 违背公正原则。一些垄断性行业,比如民用航空和电信业出台违背市场规律的垄断性政策 谋取部门私利, 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以保护主义为价值取向,制定出一些损害公共利益的公共政策,这些都是公共政策价值取向偏颇,违背公正原则的客观体现。 谭颖、颜世磊分析了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还存在着障碍性因素。其一,政府和公民对公民参与的认识存在误区。政府在促进公民参与的主动性不强,公民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调动不起来,甚至造成了公民心理上的政治冷漠和对政府的不信任。其二,公民组织发育不成熟。部分公民组织管理欠佳、自律性差、监督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利益表达组织化不足,公民对民间组织的认同度低,影响了公民通过民间组织参与政策过程的积极性。其 三, 制度化缺失。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是由政府精英代替人民进行利益的整合与表达,尽管很多地方政府和部门都鼓励公民参与 公共政策的制定, 但这都是以非制度化的形式出现的,并没有法律上的制度保障。 罗琳娜指出,目前我国公共政策制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公共政策系统及机构方面存在缺陷。如党 政政策的权力职责划分不甚明确, 人民代表大会及政府的政策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的党政部门间的协调合作有待加强;民间的政策研究组织不仅数量少且功能不全;地方某些部门仅仅 将政策研究组织作为一种摆设, 根本不能发挥作用。二方面公共政策研究系统的软件条件落后。人员分配不合理,合理, 此外,国家对于政策研究人员不够重视也直接造成了一些优秀人才的流失。三方面公共政策的逆境研究分析不够。我国在公共政策的逆境研究中也同样遇到问题,汶川地震是对我国公 共政策在逆境下的执行的一个很好的考验, 虽然尽可能地挽回了灾区人们的生命,但其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公共政策学者研究探讨。 梁巨龙将公民政策参与的困境分为:一、主体性困境,表现为公民缺乏参与意识。二、渠道性困境。目前,我国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正式渠道有两个:其一,人民通过选举人民代表和推荐政协委员的方式参与政策规程;其二,党和政府开设的来 · 4·

东北大学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答案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东北大学《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答案) (个人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公共政策学科的研究对象、目的、任务是什么?1. 答:对象:理论研究、过程研究、方法论研究和案例研究。目的:管理公共领域内的公共事务。任务:①推动公共事业向前发展②实现国家部门职能③调节各种社会关 系和调整价值分配④指导、补充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估计不能考2.公共政策学发展的过程及其特点是什么?(答:产生的标志是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与勒纳合编的《政,德洛尔的政策科学三部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近发展》《政策科学进展》《政策科学构想》曲《公共政策制定检讨》重心向执行和评年代,分析范式产生,成为独立的学科。70年代加强了伦理论基础从政治学向经济学;80估研究转移,政府改革和绩年以来重视宏观分析,理研究,比较研究;90效评估成为热点。 3.我国政策科学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是什么? 答:问题:一是没有形成中国特色的政策科学理论;二是研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三是政府官员缺乏应有认识;四是政策科学的教学案例不足。 对策:充分认识理论和实践意义。把引进的西方理论本土化。研究者应当深入政策过程。

政策模型第二章.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 4.理性模型与渐进模型的优缺点是什么?答:理性模型分为绝对理性模型和有限理性模型两种,两者共同的优点是如能满足各类前置条件,信息掌握量大、问题分析全面,将至少形成满意甚至是最佳决策方案。但是绝对理性模型在现实中难以适用,有限理性模型要求问题既定,分析受时间费用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受决策者个人价值观影响严重。渐进 模型的优点是①可以减少对理论的需求②只掌握因素间的 关联即可,不用考虑到所有变故③减少了待考虑因素④允许试验,实现自我校正的效果⑤会在一定时间内形成一系列 相关标准,为另一个渐进模型的形成打下基础。缺点是偏于保守,不适用战争或重大社会问题,在需要改革时会阻碍 发展。试用系统模型分析公共政策是如何从政治系统产出的? 5.) 估计不能考(答:系统模型设计环境、输入、输出和政治系统。环境是指政治系统外的一切状态和事物。环境对政治系统造成的一切影响就是输入,政治系统面对输入做出反应,给出权威性价值分配结果,即输出,也就是公用政策。 6.我国公共政策制定适用什么政策模型? 答:我国公共政策适用综合政策模型。①现实中任何一项决策都使用了两项以上的决策模型。②我国目前处于稳定发展时期,各项社会事业有序进行,在这个背景下,渐进政策模

公关工作程序

本章介绍了公共关系四步工作法。第一步是公共关系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社会环境、公众及组织自身的形象。调查方法包括文献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第二步是公共关系策划。公共关系战略设计主要指组织整体形象的设计,包括形象设计的原则与步骤。公共关系活动的战术安排指具体策划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活动。包括选择公众、公关模式、公关策略、编制预算、确定时间等方面的内容。第三步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实施,公关活动以传播为主,首先要善于选择传播渠道,使公关活动能够对准目标公众。其次是选择传播内容,以便提高公关活动的传播效果。最后是了解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传播障碍,并掌握排除障碍的技巧。第四步是公共关系评估,包括评估公关效果的意义、内容及其方法。 一、公共关系调查 1.公关调查的内容 公关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环境调查、公众调查和组织形象调查三个部分。其中组织形象的调查可以通过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两个指标来衡量。 知名度——是表示一个组织被公众知道、了解的程度,社会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即评价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 美誉度——是表示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赞美的程度,社会影响的美、丑、好、坏,即社会评价好坏程度的指标。 2.公关调查的方法 公关调查的方法常用的有文献调查法、观察法、访问法、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 二、公共关系策划 1.组织形象的战略策划 组织形象的战略策划,包括对组织未来若干年内生存发展环境的战略预测,组织将会遇到哪些竞争对手,组织的公众结构及公众的需求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等组织发展的战略性思考。

2.公关活动的战术安排 具体公关活动的策划过程如下: (1)确定主题; (2)选择公众; (3)选择公关模式; 公关模式,就是指由一定的公关目标和任务,以及为实现这种目标和任务所应用的一整套工作方法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 公关模式主要包括:宣传型公关、交际型公关、服务型公关、社会型公关、征询型公关等。 (4)选择公关策略; 公关策略主要包括:建设型公关、维系型公关、防御型公关、进攻型公关、矫正型公关等。 建设型公共关系是指组织的初创时期,或某一产品、服务刚刚问世的时候,以提高知名度为主要目标的公关活动。 维系型公共关系是指社会组织在稳定、顺利发展的时期,维系组织已享有的声誉,稳定已建立的关系的一种策略。 防御型公共关系是指社会组织公共关系可能出现不协调,或者已经出现了不协调,为了防患于未然,组织提前采取或及时采取的以防为主的措施。 矫正型公共关系是指社会组织在公共关系状态严重失调、组织形象受到严重损害时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5)编制预算; (6)确定时间; (7)公关策划流程。

第五章公共政策制定及合法化

第五章政策制定及合法化 主要内容 政策问题的产生与确认 政策议程的建立 政策规划 政策合法化 中国政策制定过程的特点与经验 政策制定(policy-making):是政策过程的首要阶段,是政策科学的核心主题。 广义的政策制定,(德罗尔)理解为整个政策过程,把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环节称为后政策制定阶段。——部分 狭义的政策制定,理解为政策形成或政策规划,指从问题界定到方案抉择以及合法化的过程。——普遍、本课件 政策制定过程包括三阶段:政策议程建立/政策方案规划/政策方案合法化 第一节社会问题与政策问题 一、社会问题的产生 1、社会问题的涵义 社会问题就是达到的状态与观察到的状态之间的距离。 2、社会问题基本特征

客观性、主观性、价值相关性、社会性、过程性、系统相关性 3、社会问题的分类 1)过失性社会问题:这类社会问题产生于偏离社会正常生活和规范的一些过失行为。 2)结构性社会问题:是指社会自身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 4、社会问题产生 只有当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一部分有影响的人物认为某种社会状况是社会问题时,它才是社会问题,其中权力因素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另外,人们的主观认识、思想信仰、生活态度等价值因素在社会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政策问题的确认 1、政策问题的确认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察觉、界定和描述的过程。 问题察觉是指某一问题被人们发现并引起政府关注的过程; 问题界定是指对问题进行特定解释的过程,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分类,目的是把问题情境转变为实质问题; 问题描述是指运用可操作性语言对问题进行明确表述的过程。 2、政策问题确认与政策决策者的分离是现代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特征。 政策问题确认的原则: 第一,问题描述应做到真实详尽,切忌人为夸大或缩小;第二,尽量缩短报告链条,减少报告层次。总之,以客观代替主观,以直接代替间接。

公司公共关系管理制度及流程表

管理制度 制度名称:公共关系管理制度 制度编号:PLHZD-XZB-07V0-2014签发人: 颁布日期:年月日 公共关系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使公司始终保持与政府、社会各界良好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与公司员工的沟通和理解,规范公司公关活动和行为,塑造公司良好的对外形象,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释义 公共关系管理:是对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这种管理同样包括一般管理的基本环节,也就是对组织的公众传播沟通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和监督等。 第三条管理原则 (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协调一致 (二)顾全大局,有的放矢,严守机密 (三)表里如一,言行得体,不卑不亢 (三)诚信为本,以诚待人,热情周到 第四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主要适用于公司总部的公共关系管理工作。公司各驻外机构的公共关系管理可参照本制度执行。 第二章公关对象的界定和管理目标 第五条公关对象的具体范围如下: (一)业务单位,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等; (二)公司内部对象,包括员工、股东等; (三)公司外部对象,包括政府机关、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等。 第六条管理目标 树立公司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监督、改善公司的运作环境;联络社会公众和媒体,传递内外信息;辅助决策和协调人际关系;增加公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三章工作职责和基本原则 第七条工作职责 (一)公司总经理负责公司公关的决策; (二)公司党委副书记负责公司公关的总协调;

(三)公司行政部是公司公关活动的管理和执行部门; (四)公司所有员工需要树立“公关”意识,人人成为公司的形象代言人。 第四章公共关系工作程序 第八条公共关系管理工作的程序 (一)根据公司的经营管理计划、市场环境,制定公关工作计划。计划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承上启下,富有弹性。计划中各阶段、各项目的目标、内容、时间等须具体、明确且具备可操作性。任何人员不得随意的行动,以免影响整个计划的实施。 (二)时刻对公司内部状态、外部环境进行调查,密切收集与公司有关的信息,包括企业的美誉度、认知度、和谐度等,了解社会公众对公司行为的意见和态度,判断其社会基本形象、地位。发现外界或公司形势出现变化趋向时,及时研究、调整公关工作的方向与目标。 (三)确定公关目标、选择公关媒介(投放平台的选择——选择新闻媒体)。公关目标一般包括多个目标体系。以对外公关为主,根据行业特点确立公关的重点对象和工作方式,争取政府、社会公众、媒体和公司员工对公司的关心、支持。公关媒介选择要有利于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公众的接受,有利于内容的传播,有利于经费的节约等。 (四)确定公关方式和技巧。公关工作要准备充分,程序管理,目标导向。创建企业内部交流刊物,不定期地组织举办赞助活动、联谊活动,广泛征集公众参与性资讯,或由公司领导根据实际情况,随时酌情举办新闻发布会(设立一名新闻发言人)、社会宣传活动等。 (五)品牌公关运营。由奔驰运营管理中心、北京汽车和北京现代品牌运营管理中心负责定期汇报品牌运营情况,第一时间汇报品牌运营出现的重大情况。由运营管理中心专人负责监控品牌舆情,经主管副总阅处后,第一时间由主管副总向总经理和党委副书记汇报。 (六)定期评价公关工作阶段效果,做好总结,将取得关于公关工作过程、工作效益信息,作为决定开展、改进公关工作和制定公关计划的依据。 第五章日常性公关工作办理流程 第九条重大公关活动 (一)公司举办重要的公关活动或出现重大的公关事件时,由公司总

公共政策分析简答题教学提纲

公共政策分析简答题

简答题(50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含义:公共政策是政府社会等社会公共权威为实现社会目标、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公共行动计划、方案和准则,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法令、策略、条例和措施等。 基本特征: 1、阶级性: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政治倾向和利益追求 2、目标性:为实现经济社会目标 3、强制性:具有约束性和强制力 4、相对稳定性:一定的稳定性,相应的政策调整 2、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 1、分配社会资源。将社会公共资源合理有效地在它所服务的公众中加以分配,协调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2、规范社会行为。规范各种行为,将各种社会行为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 3、解决社会问题。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其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 4、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目标,促进社会发展。 3、简述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所揭示的这门学科的特点。 (1)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的学问 (2)政策科学的目标是追求政策的"合理性" (3)政策科学是一门对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敏感的学问 (4)政策科学具有跨学科的特性 (5)政策科学是一门需要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6)政策科学必须具有"发展概念",必须建立动态模型 4、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政策角色。 公共政策直接主体,是指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包括以下几种: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

立法机关为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如我国则主要是指全国以及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行政机关为掌握国家行政权力、运用公共政策对国家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机构,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如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执行政策,参与政策的制定;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国家,狭义仅指法院,广义还包括检察机关,参与政策制定;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负责提出政策议程,制定政策。 5、简述公共政策客体包含的内容。 1、公共政策问题。包括社会问题,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况,而且是人们主观构造的产物,按照社会生活领域的不同,分为政治、经济、社会(狭义)和文化等领域的问题。 2、公共政策目标群体,指那些由于政策的强制性而必须对自身的行为模式重新进行调适的群体,它是政策的作用对象,直接关系到政策目标能否实现。 3、社会利益关系,指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这是公共政策根本目的公共政策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6、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特征 (1)政策研究与政策分析的针对性; (2)研究人员构成的多学科性; (3)研究活动的相对独立性; (4)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的先进性。 7、简述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1、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因素是制定、实施公共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本物质条件;影响公共政策的经济目标和方向;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立的主要依据。 2、体制或制度条件。包括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

公共关系四步工作法

公共关系四步工作法 调查与策划 公共关系成为科学的标志之一,是它已成为一种运用科学理论和有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程序化活动。许多著名的公共关系专家都立足于能从大量的个案活动中归纳出公共关系实务过程的一般程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英国公共关系专家弗兰克·杰弗金斯的六点规划模式,以及1952年卡特里普和森特等人在《有效公共关系》一书中提出的“四步工作法”。四步即:(1)调查研究;(2)制定计划(策划);(3)实施传播;(4)评价结果。公共关系专家马斯顿将这一广为流传的公共关系实务活动的四个环节的程序概括为“RACE”公式,R(research)——研究,A(action)——行动,C(communication)——传播,E(evaluation)-—评估。本书的第六章与第七章即围绕这四步展开。 公共关系调查 一、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 公共关系调查是指公共关系工作人员对自己或所服务的组织的公共关系状态进行地情报搜集与研究工作。它是公共关系工作程序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发挥的是公共关系情报功能的作用,是公共关系工作必须“以事实为依据”的体现,也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前提。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1.组织基本情况调查:主要是对组织内部情况的调查与了解。组织的公共关系人员必须对组织的历史与现状等各方面情况了如指掌。对企业而言,主要应调查分析组织的就业方针、管理政策、生产计划、财务制度、资金运转、营销状况、人员结构、人才培训、领导及管理人员素质、科研实力、无形资产等。 2.公众意见调查:是社会公众对一个组织的认识和评价,即调查组织在公众中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调查: (1)公众对象分析。组织的公众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首先应该明确组织的调查对象,获得准确信息,对本组织的公众范围、公众类别、目标公众等进行调查分析,确定调查对象和范围。其次,再进一步掌握所确定调查对象的自然状况,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收入、职业、家庭状况等;知晓度资料,对组织的基本情况的了解程度;态度资料,对组织

第3章 政策制定过程

第三章政策制定过程:决策行为 一、政策过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研究政策是如何制定出来的,通常要考虑在政治体系内发生的一系列行为活动或过程。这些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和参与者,如表3-1所示。 表3-1 作为过程的政策制定 二、确认问题和设定议程 1.由谁来决定对什么问题进行决策 有观点认为,在民主体制中,不论何时只要个人或群体向政府提出要求,政策问题的确认也就开始了。 2.决定哪些问题成为政策问题 决定哪些问题成为政策问题,甚至比决定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更为重要。 (1)有观点认为,在我们这样一个多元化的、开放的社会里,与政府接触和交流沟通的渠道总是开放的,因此,任何问题都能得到讨论并提上国家政策制定的日程。 (2)也有观点认为,没有上述类似的政治行为活动,就成为满意度的一个指示器。 (3)制造出问题,给以戏剧性的夸大,引起人们的注意,给政府施加压力解决此问题,这些都是重要的政治策略。这些被运用的策略也是“设定议程”的策略。 三、自下而上的议程设定 这种“民主—多元主义”的政策模型认为,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里,任何问题都可以由下列行为主体给以确认:个人或集团,试图获选的候选人,谋求提高声望并希望再次当选的政治领导人,试图制定政党原则并树立受大众欢迎的良好形象的政治党派,“制造”新闻的大众传媒,甚至还有故意引起他人注意的反对派。 1.公共舆论与议程设定 公共舆论对政府政策产生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是传统民主理论中哲学上争论的主题。公共舆论是否应该决定公共政策的哲学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而且进一步说,甚至就连公共舆论是否在实际上影响了公共政策的经验性问题,实践证明都是很难回答的。 2.舆论—政策的关系 要评价或判断大众舆论对政策制定者的行为产生的独立性影响,其中问题在于政策制定者的行为是否塑造了大众舆论。甚至当公共政策符合大众舆论的时候,我们也根本不能确定

公共政策的过程及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过程

公共政策的设计、执行与评估 (一)公共政策的设计 ----是政府为了解决公共问题,采取科学方法,广泛收集各种信息,设定一套未来行动选择方案的动态过程。 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公共政策议程)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1.公共政策问题 (1)公共政策问题形成: 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公共政策问题 社会问题----是指由社会的现实状态与社会公众期望之间的差距而引起的矛盾或冲突。 公共问题----是指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到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那些公共性社会问题。 特性:影响的广泛性 影响的不可分性和?°社会共享性?± 公共问题的类型 按地域和行政区划分 全球性或国际性公共问题;全国性公共问题 地区性公共问题;社区性公共问题 按公共问题的性质划分 管制性公共问题;基础性公共问题 服务性公共问题;保障性公共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是被列入政府议程的公共问题。 公共问题只有当通过个体或团体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而其该公共问题又属于该部门的管理权限范围之内,政府又尝试采取干预的手段去解决时,才有可能列入政府议程。 公共政策问题的发现与提出的途径: 公共组织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存在,并加以注意。 各利益集团通过政治途径反映问题。 部分公民、民间组织或媒体通过呼吁或请愿的方式提出问题,引起有关公共决策机构的关注。 专家、学者通过发表学术研究论文的方式提出社会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判别和确定公共政策问题的准则: 公共政策问题应是具有公共性的公共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应是影响程度大的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应是社会公众普遍关心、强烈要求解决的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应是政府及其公共组织职权范围内的问题 (2)公共政策问题分析 一般程序包括:思考问题---划定问题边界的轮廓---收集整理有关数据资料---列出目标---界定政策适用范围---概算成本与收益---检查并确认问题。 (3)公共政策议程 ----就是将公共政策问题列入公共部门的议事日程,公共部门经过讨论,将其纳入公共决策阶段的过程。

公共关系工作程序案例实训

案例3-1】 兰州市八大商场服务质量及公共关系形象 调查问卷 亲爱的顾客: 您好! 为了促使兰州市商业系统服务质量的提高,为了您能享受到更好的服务,请您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在您所选定的序号前画“√”。第20题则烦您简洁地写上几句。谢谢合作! 兰州大学公关研究中心 ××年××月××日 您的基本情况: 1.您是:A.本地人 B.外地人2.性别:A.男 B.女 3.年龄:A.22岁以下 B.23~35岁 C.36~49岁 D.50岁以上 4.文化程度: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专以上

5.家庭月人均收入:A.200元以下 B.2 00~300元 C.300~500元 D.500~800元 E.800元以上 商场基本情况: 6.您认为该商场外观设计及商品橱窗的装饰: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不好 E.很差 7.您认为该商场的内部布局: A.巧妙美观、井井有条 B.没有特色、很一般 C.乱七八糟 8.您认为该商场的服务质量: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不好 E.很不好 9.您认为该商场售货员的业务水平: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 E.很不好 10.在大多数情况下,您在该商场曾经受到售货员的: A.热情接待 B.较好 C.一般 D.不好 E.很不好 11.您认为该商场的售后服务: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不好 E.很不好 12.您认为该商场的设备: A.很齐全 B.比较齐全 C.一般 D.不齐全 E.很不齐全 13.您每年光顾该商场的次数为: A.10次以下 B.10~20次 C.2 0~30次 D.30~40次 E.40次以上 14.您每年在该商场购物的总金额大约在: A.500元以内 B.500~1 000 元 C.1 000~2 000元 D.2 000元以上 15.您认为该商场的商品质量: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不好 E.很不好 16.您在该商场购得的商品不能令您满意时,一般来说: A.都能得到退换 B.只有个别的能得到退换 C.一个都不能退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