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城市规划中的江南文化考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州城市规划中的江南文化考察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城市规划必须注重延续城市文脉。在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常州城市规划应采取相应措施,为城市建设中的江南文化保护提供屏障。

标签:城市规划江南文化

0引言

20世纪80年代之后,以城市化、国际化为目标诉求的经济发展模式使传统“江南水乡”的地理和人文景观消失殆尽。“文化”的割裂成为现代工业迅猛发展所带来的全球化的问题,在我国文化历史积淀深厚的江南,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城市规划必须注重延续城市文脉。在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常州市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全面保护和弘扬江南文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城市建设中的文化保护提供屏障。常州的城市建设正在努力朝着发扬传统江南文化的方向,积极创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常州的城市规划也在逐步深入地挖掘源远流长的江南文化,使城市发展迈进期望的轨道,向世界展示自身的魅力和风采。

1城市规划与文化关系的概述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在城市规划如何展现常州的历史进程,主要有两方面考虑。首先,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规划,关键在于展示其发展过程,根据历史发生学原则,将重要历史时期的景观有机结合,使人们感受到文脉的延续与跳动。其次,景观与意象结合。景观是有形的,把名胜古迹恢复重建,仅是初步,关键在于游人要形成常州江南城市文化意象,尤其是有别于其它城市的,赋予了独特个性的江南文化意象,通过点、线、面结合,平面与立体结合,构建复合文化心理场,达到心物相通乃至感应共鸣的理想境界。常州文化底蕴深厚,全市现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32处。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体现和发掘常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旧城改造中珍惜先人的遗赠,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利用,努力彰显常州的古城风韵,实现城市文化内涵的延伸和市民文化素养的提高。

2常州城市规划中江南文化的体现

作为江南的典型城市,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内涵的常州,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如何很好地体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怎样才能在发展过程中保护其历史文化,值得深思。实际上,我们现在对于传统“江南”的怀想也仅仅是基于一种文化记忆,而这些记忆则是现代城市规划中体现文化的唯一凭证。江南的特色文化具体包括:

2.1历史文化如何更好把握历史沿革,展现历史文化景观,营造城市文化

环境,是常州历届政府都致力研究和关注的一个时代命题。2006年7月,根据江苏省政府和文物局批准,常州前后北岸历史文化保护区明确为“文化、旅游、休闲”的修缮整治规划方案,常州将采取保护与修缮、改善与整修、更新与复制等措施。通过前后北岸、“三五第一楼”等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历史文物的修复与保护,加快对老运河相关水系的沟通与疏浚等措施,有效提升城市文化品牌,重塑城市的根基与灵魂,帮助龙城市民找回属于自己的魂牵梦萦的千年历史文化情结。例如,关河—老运河—市河城河相依的城市格局的形成,就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体现了常州的城市规划与历史文化的密切关系。

2.2名人文化常州人文2500多年的历史积淀,不仅形成了谦和坚毅、诚信守仁、厚德兼容、崇文重教的常州人文精神,更为可贵的是产生了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五大學派”催生了众多全国一流的学者和文人,学者如段玉裁、孙星衍、洪亮吉、赵翼、刘逢禄,文人如号称“清代李白”的黄景仁。晚清至今,常州出的文化名人依然很多:盛宣怀、吕思勉、刘半农、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史良、赵元任、华罗庚、刘海粟,等等。灿若繁星的历史文化名人为常州留下数量可观的名人故居,仅市区就有30多处名人故居。名人名居成为常州文化的一个最显著特点,“到苏州看园林,到无锡看太湖,到常州看名人故居”之说已为世人所公认。常州要彰显其悠久的历史,应该首先从名人名居上做起。近年来已经修建一新的名人故居、纪念馆正成为宣传常州、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下一步,应考虑下大气力进一步加快加强名人故居的修复开放,把星散在各处的名人名居名馆拾串成项链,打造成为常州城市规划与历史文化结合的新亮点。

2.3水文化自古江南给人的印象便是:小桥、流水、人家。常州地处江南,市区河网密布,市民临水而居,良好的水环境是常州得天独厚的条件。常州的水系,主要是老运河及关河,“四城四河、河中有城、城中有河、城河相依”的城水格局,直到今天依然保存完整。这种千年历史造就的形制,成为其他运河城市望尘莫及的独特性优势。历史也给这条河流留下了众多宝贵遗产。在运河两侧,有天宁寺、舣舟亭、瞿秋白故居等文物景点,有青果巷等三大历史街区以及红梅公园等城市公园。然而,由于城市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导致河道污染,目前常州市区河道水环境常年劣于五类水质标准。为使常州重现昔日水乡风貌,常州市委市政府于2006年4月部署了“清水工程”,目标任务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科学治水、人水和谐”的理念,因河制宜,一河一策,综合采取水利治理、城建截污和环保控制等措施,分类实施,标本兼治,通过三年集中整治,全面实现城市河道“水活、水净、岸线稳固”的目标。另外,作为航道的运河被整体南移,边拆迁边建设已经如火如荼。承载了1400年舟楫交织的运河,在现代化新龙城这个大家庭中,在常州的规划者手中,将被赋予全新的功能:市民交往游憩的“客厅”,展示文明内涵的“书房”,一路有风光的“走道”,欣赏风光的“观景阳台”。于是,西起西环路、东至政成桥,20公里长的城区河道,以及向两侧各延伸500米左右的地块,将以“水景秀美、文运流长、城水相融、绿意盎然”定位特色,形成“运河看常州”的城市品牌效应。

2.4民俗文化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内涵最集中的表现,它体现了城市独特的民俗风情。常州素有崇文重教的历史,民俗文化的气息始终是这座城市的重要品质和丰厚内涵。一方面,常州十分注重挖掘历史的丰厚底蕴,加强对天宁寺

一舣舟亭历史文化街区、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等的修缮保护,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开展普查,确定了锡剧、常州梳篦、乱针绣、常州留青竹刻等首批1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项目。另一方面,先后建成了亚细亚影城、市图书馆、刘海粟美术馆、谢稚柳艺术馆、华罗庚纪念馆等一批在省内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文化标志性工程,正在建设体育中心、大剧院等一批重点社会基础设施项目,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改善全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2010年达到全国文明城市标准。

2.5园林建筑文化被誉为“常州明珠”的红梅公园,座落于常州市中心区域,为常州市城区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传承历史,让江南园林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2005年10月,常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公园实施全面改造。常州创新规划理念,提升设计水平,广泛吸引广大群众参与规划设计方案的制定,历时一年时间,圆满完成了改造工程,并免费向市民开放。“红梅八景”是红梅公园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景点,此次改造立足于延续“红梅八景”的历史文脉,并通过现代造园技术和艺术手法演绎中国传统的造园文化,突显常州的吴文化特征。“红梅春晓”景区以保留的红梅阁为中心,建设环形赏梅长堤,在景区周围挖掘环形水系,形成“园中之园”的特色景观;而塔园新景“塔影森森映文笔”通过在园内安置圆木柱林和高亮度的反射镜面,达到塔影重重的效果,成为改造后红梅公园的又一大特色。

3常州城市规划中江南文化建设与保障对策建议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以来,常州市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工作十六字方针,按照省政府批準的《常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努力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推进城市建设和文化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和管理规章;编制完成了《常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4。2020)》、《常州市文物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及各项文物保护的具体规划;制定了《常州市2001~2010年文化名城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经过几年的建设,常州市已初步形成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相结合,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相互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融合,体现科技革命与文化创新相协调统一的文化名城发展格局。

在新一轮的常州城市规划中要考虑遵循以下原则:

(1)生态设计伦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居民对自然旅游资源兴趣增长,城市建设中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生态设计理念倍受推崇,按自然法则的设计应用与开发将更有个性,要求城市规划对自然资源加以更多的管理和设计,与自然和谐,自然环境本身就可以成为城市规划中有价值的市场亮点。②协调设计原则: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是一方面要加强市民与建设方包括政府、开发方、设计师的共同合作,另一方面要强调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互补性和共生性,摈弃原有的高强度、大规模、高影响的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的开发,取之以小规模、地方性、逐步的开发,同时要注重对江南历史文化的“地方性”的保护和设计。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城市规划必须注重延续城市文脉。在推进城市化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