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绩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实证过程与结果分析
本研究运用相关理论基础,结合前人的研究推理来构建外部知识获取、动态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战略柔性在外部知识获取与动态能力间的调节效应,并提出了5个主假设与12个子假设。对于上面所提出的假设,本论文将采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对其进行检验。本章将探讨进行假设检验的问卷的数据收集过程,然后对样本进行分析,对外部知识获取、动态能力、战略柔性和创新绩效4个变量的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
4.1 变量测度
本研究关于外部知识获取、动态能力、战略柔性及创新绩效的度量均采用了国内外较成熟的量表。采用成熟量表有助于保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同时由于成熟量表经过了相关领域研究学者的实证检验,对变量的每个问题都进行了反复的推敲和验证。因此,采用成熟量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问卷的可靠性,同时降低被质疑的风险。
4.1.1 外部知识获取的测量
目前,国内外学者就外部知识获取的相关研究己经较为成熟,基于不同的研究情景,学者们也从不同的角度对外部知识获取进行了相关度量。鉴于本文的研究,此部分量表以Yli-Renko(2001)、Simonin(1997)以及Li等(2008)等学者开发的成熟量表为基础,结合本文的研究实际进行相关调整后,形成本文的量表。对于外部知识获取的测量,主要以被调查者所在企业从供应商、分销商、客户及竞争者等商业伙伴获取的相关信息的程度以及对外部市场信息的主动搜集和与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合作中获取知识的程度来进行。
外部知识获取量表根据外部知识来源的不同,设计了6个题项,选用Likert 七级量表,从1-7分别代表非常不符合、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符合、非常符合。
4.1.2 动态能力的测量
在动荡的超竞争环境中,企业必须快速行动以维持竞争优势地位,动态能力的培育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环节,动态能力随之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前沿。动态能力通过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体现出来,是企业应对超竞争环境的能力,包括感知能力、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维度。
在测量方法上,动态能力可以采用客观评价方法和主观评价方法。大多数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均采用了主观评价方法,以便能够更全面地对企业的动态能力状况作出评价。本研究采用主观评价方法,在具体问卷题项设计上主要参考了Nel son等(1985)、Pavlou等(2011)、贺小刚(2006)、蔡树堂(2010)以及徐召红(2014)的相关研究,对企业的感知能力、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测量。
感知能力主要是指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对消费者需求变化的觉察能力和把握市场机遇的能力。因此对于感知能力的测量,主要从被调查者所在企业对于本企业所在行业的市场需求的变化、行业内先进技术的发展变化趋势、企业对竞争的觉察能力及对政府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来进行。
吸收能力指企业对其现有知识资源进行吸收、转化和利用来实现新知识的创造的能力。本文对于吸收能力的衡量主要从被调查者所在企业对员工学习能力的培训、对获取的外部信息的处理能力等方面来进行。
创新能力指企业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其产品进行创新的能力。对于创新能力的测量主要从企业对创新的投入、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等方面来进行。
本文对动态能力的测量从感知能力、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维度来进行,共3个问题,11个题项。选用Likert七级量表,从1-7分别代表非常不符合、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符合、非常符合。
4.1.3 战略柔性的测量
战略柔性是反应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快速响应的能力。拥有战略柔性的企业能更好的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关于战略柔性的测量,大多采用主观评价方法。本文综合参考Zhou和Wu(2010)、胡畔和余渤(2017)、王铁男等(201 1)、李垣等(2008)的相关研究来对战略柔性进行测量。在资源柔性方面从资源
有效应用范围、获取成本、转变用途所需的时间等方面来进行,反映的是资源的内在所有权。在协调柔性方面的测量主要从配置与运用资源、对外部竞争的反应及识别资源的缺口等方面进行。
本文对战略柔性的测量共6个题项。选用Likert七级量表,从1-7分别代表非常不符合、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符合、非常符合。
4.1.4 创新绩效的测量
现有关于创新绩效的研究较多,关于创新绩效的测量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量表。本文参考郭爱芳(2013)、Chen等(2011)、Zhang 和Li(2010)章威(2 009)等对于创新绩效的测量题项的设计,采用新产品数量、新产品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比重、新产品开发速度、创新项目的成功率这四个题项对创新绩效进行测量。选用Likert七级量表,从1-7分别代表非常不符合、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符合、非常符合。
4.2 数据收集与样本特征
本文主要研究企业的外部知识获取、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因此本文以企业作为分析的单位。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60份,收回问卷307份,问卷回收率为85.3%,其中有效问卷214份,问卷有效率为59.4%。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通过个人关系网络和问卷网站进行问卷的发放。问卷回收通过电子邮件和问卷网站进行。
针对收集的214份有效问卷,本文从企业年龄、企业规模、企业所处行业以及企业类型来对样本的情况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具体结果如表4-1所示。
表4-1 样本的基本特征
成立4-6年的企业样本有54家,占样本总数的25.2%,成立年限在7-10年的企业有65家,占总样本数的30.4,成立11-20年的企业样本有34家,占样本总数的15.9,而成立20年以上的样本企业有23家,占到总样本数的10.7%。从总体上看,成立年限在7-10年的样本企业最多,各个年龄段的样本企业分布较为平均。
在企业规模方面,员工人数在10人以下的企业有26家,占样本总数的12. 1%,员工人数在10-19人的样本企业有29家,占总样本数的13.6%,员工人数在20-49人的企业有50家,占总样本数的23.4%,员工人数在50-100人的企业有35家,占样本总数的16.4%,员工人数在100人以上的企业有74家,占样本总量的34.5%。
在企业所在的行业性质方面,高技术行业企业有112家,占总样本量的52. 3%,而处于传统行业的企业有102家,占样本总量的47.7%,样本企业的行业分布较为平均。
从企业类型来看,在总样本中,国企有37家,占样本企业总量的17.3%,外企有31家,占样本总量的14.5%,合资企业有34家,占总样本量的15.9%,私营企业最多,有101家,占总样本量的47.2%,其他类型的企业只有11家,占样本总量的5.1%。
以上数据表明,样本的分布较为广泛,有较好的代表性,满足研究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