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练习(十一) 诗歌形象题的3大题型(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高考语文复习练习(十一)诗歌形象题的3大题型
A组对点精练
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赠李白①
□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②,未就丹砂③愧葛洪④。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注]①天宝四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第二年,漫游齐鲁的李白与杜甫相会,二人在鲁郡相别,杜甫写下了这首赠诗。②飘蓬:随风飘荡的蓬草。比喻漂泊不定。③丹砂: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延年益寿。李白好神仙之学,曾自炼丹药。④葛洪:东晋道教理论家,自号抱朴子,后隐居罗浮山炼丹。
这首诗里的李白形象,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塑造的自我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两诗作具体分析。
解析:题干要求分析这首诗里的李白形象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自我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考生分析本诗的相关诗句可知,诗中的“痛饮狂歌”“飞扬跋扈”,表现李白性情疏狂形象和不为世用的愤慨,同样分析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相关诗句也可知,诗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也含有狂傲之情、愤慨之意。
答案:这两首诗都塑造了一个性情疏狂、一身傲骨、愤世嫉俗的李白形象。杜诗以李白因怀才不遇而“痛饮狂歌”“飞扬跋扈”,表现了李白的性情疏狂和不为世用的愤慨,与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狂傲、愤世的形象相同。
2.(2019·石家庄毕业班模拟考改编)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白帝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注]此诗写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这期间诗人还创作了《秋兴八首》《登高》等作品。
诗歌尾联中的寡妇是怎样的形象?她在诗歌中有何作用?
答案:形象:诗中的寡妇是一位孤苦无依、生活艰辛、命运悲苦,历经离乱,深受残酷压迫的妇女形象。
作用:①反映了百姓生活的艰辛;②揭露了官府残酷剥削百姓的黑暗现实;③表达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3.(2019·厦门毕业班第二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①
□岑参
东郊未解围,忠义似君稀。
误落胡尘里,能持汉节归。
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
却向嫖姚②幕,翩翩去若飞。
[注]①安史之乱期间,裴判官落入叛军手中,逃脱后,即将赶到河阳前线杀贼。②嫖姚:指汉代名将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
本诗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情景关系的能力。“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是一幅以景衬人、以景写情的画面。这幅画面以人物活动为主,“山”“马”“雪”等景物描写与人物的情感、心理有着紧密的联系。裴判官仰望雪山,举杯痛饮,表现出其英雄胆气与豪情;那纷飞的大雪,不仅表现了天气的严寒,还有力地烘托了裴判官急于重返前线杀贼的心情。
答案:颈联描写了裴判官卷帘望山、举杯痛饮、不顾风雪策马奔驰的豪壮画面。“卷帘”“对酒”“上马”正面表现其英雄胆气与豪情,“雪沾衣”表现了天气的严寒,烘托了裴判官急于重返前线杀贼的心情。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
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
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金兵南侵,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诗人正避乱于巴陵(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这首绝句题为“春寒”,但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
的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物象的能力。诗歌首句用“日日风”三字写出了早春二月巴陵春寒料峭的天气特点,第二句直陈“春寒未了”,对春寒再作渲染,为后两句写海棠的精神做铺垫。第三、四两句,写海棠花毫不吝惜自己的胭脂色。挺身独立,毅然在寒风冷雨中绽放。诗人通过对海棠不畏寒风傲然绽放的描写,表现了海棠与春寒斗傲的孤高绝俗的精神。
答案:①诗的前两句用“风”“寒”二字,点出自然界的环境,其实是为海棠花的绽放渲染氛围。②后两句诗人正面写海棠傲然“独立”于寒风冷雨之中,不惜污损自己美丽的“胭脂色”。目的在于充分展现海棠的风骨。③诗人不仅写海棠,其中也隐含着自己的人格,不是泛泛咏物,写得既有风骨,又有雅致。
B组综合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归雁(其一)
□杜甫
万里衡阳雁①,今年又北归。
双双瞻②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
系书元浪语③,愁寂故山④薇。
[注]①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衡山的回雁峰。②瞻:往上看,往前看。③浪语:妄说;乱说。④故山:喻家乡。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用“万里”和“衡阳雁”写向南漂泊路途之远,为大雁的北归做了铺垫。
B.颔联中的“瞻”“背”前后呼应,更写出大雁北归时整齐的队形和浩大的阵势。
C.五、六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动静结合地表现出大雁北归途中急切的心情。
D.最后一句诗人将自己的万种愁绪遥寄于想象中故乡的山薇,这是作者的虚笔。
B[B项,“写出大雁北归时整齐的队形和浩大的阵势”不当,颔联写大雁避开人飞行,写出大雁北归时的苍凉与落魄。]
6.全诗塑造了大雁怎样的形象?有何寓意?
解析:首联“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表明本诗所写之雁是北归之雁。颔联“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写大雁飞行时的状态,写出大雁的苍凉与落魄。颈联“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写出大雁互相急切地呼唤,在沙滩上独自栖息的孤独与凄凉。尾联“系书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