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学习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
——读书感悟
在今天的读书热潮推动下,我校语文教师在学校的推荐下,利用课余时间,读了韩兴娥老师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一书,从中学到了很多,这才意识到海量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是否真的如此神奇?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实验”已给我们明确的答案。2000年进行大量阅读实验,当时的一年级考试成绩和其他班差不多。到了二年级,参加全区抽考,语文成绩第一,而且是遥遥领先。中年级以后,这个班的优生率基本上是100%。按领导要求,本班学生在三四年级时考六年级的试卷,成绩竟然与高年级相差无几。“简单的读”竟换来如此大的效益,我想这不得不让每位语文教师值得反思。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还等什么呢?尽快的让学生踏上阅读的快车道,尽快的让学生大量阅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文学的滋养,享受语文,享受学习,学生受益,教师受益。
那么,如何让学生踏上阅读的快车道,通过近段的读书,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一、时间:学生阅读的保障
要进行大量阅读,学生的阅读时间必须有保障。然而对于我们教育的目前状况,学生学习时间恰恰被繁重的课业负担占去。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实际上教师也相应的变成讲题的机器。教学简单化,程序化,缺少了灵动,缺少了智慧。孩子们做的“童眼昏花”,老师们讲得天昏地暗。供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少得可怜,当然,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会有的,这些学生知道,那么挤出来的时间又被某些粗制滥造的电视节目吸引去。最后的结论是,学生没时间阅读。
如何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首先,课堂要高效。一节课完成的,绝不要拖成两节课,当堂能完成的,决不拖到课下。韩兴娥老师的课堂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一是略读教材中的部分文章,如《小英雄雨来》《猎人海力布》等,学生自己默读一遍就行;二是精读的课文也不去条分缕析。精读的文章或者是美文佳作,或者是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的文章。一个课时学习两至四篇课文,先运用各种形式读书,例如听录音、开火车、自由读等。教师直奔中心提出
问题,提出的问题要能涵盖全文,帮助学生理解、朗读课文。例如学习《桂林山水》时,只提一个问题:桂林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通过朗读把桂林山水的特点表现出来。再如,学习2000多个字的《狱中联欢》,只提两个问题:1、浏览全文,思考课文中写了哪几个节目;2、读对联谈理解。最后做一做预设的练习,这篇文章就学完了。当然,这只是韩老师的课堂,一个思路。著名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说,韩兴娥老师两周教完一本教材,大多数教师可能有点难度,不过,我们可以两个月教完一本教材。于永正等一些语文界的名家说过“简简单单教语文”,何必要把一篇文章大卸八块,支离破碎。有些文章作者没想到的,我们老师倒“挖掘”出来了高尚的中心思想,一篇文字优美的文章,美没有了,留下的只是惨不忍睹。为什么现在的学生害怕鲁迅先生的文章,专家分析并不完全在于“鲁迅文章难懂”,而在于教师分析的过于繁琐,过于政治,过于思想。
保障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我想,在课下还需要进一步压缩做题时间,特别小学语文,少布置甚至不布置抄生字、做试卷之类的作业。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学习语文没有什么秘诀,无非是多读多写。”语文作业做什么?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建议语文的作业更应体现在“读、背、写”上。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多读书,多去背诵一些妙词佳句、经典诗文,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得多了记得多了,有了丰富的积累,才能做到“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二、快乐:学生阅读的标准
时下的电子游戏,让许多少年沉溺其中,我们不妨先排除他的种种弊端,反思一下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对电子游戏乐此不疲呢?我想大家都知道,在电子游戏中,他找到了精神的寄托,玩游戏快乐、刺激。其实读书又何尝不是呢?书中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俊美优雅的文字,也同样能找到这种刺激,这种快乐,正因如此,“窃读”的林海音,才冒着被书店老板发现责骂的危险“窃读”,她回忆说童年窃读的滋味是“既快乐,有恐惧”,够刺激吧。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然而,我们现在让学生读书却带着诸多的目的,就像孩子们本身喜欢春游,但为了不写那烦人的作文,不得不违心的说讨厌春游,其实,孩子们讨厌的不是春游而是作文。我们让学生读书,首先去掉那些繁琐的“任务”,什么读书笔记了,什么读后感了,统统见鬼去吧,告诉学生,我们读书就是纯粹读书,没有什么附加,韩兴娥老师在著作中提到:传统的中国语文教育讲究“阅读要早,开笔要迟”。曾国藩不让儿子过早的作文。他认为儿童的精力应花在读书和背诵上。书读多了,需要表达的时候,自然会表达
的。只要学生愿意读,老师们,就让孩子们无所顾忌的自由自在的读书吧,像冰心、像舒婷,在书中感受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为书中的人牵肠挂肚,如痴如狂,当在书中找到知音的时候,那是孩子们便会拿起笔来“一吐为快”,便会有欲罢不能的感觉的,这些在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实验中已有了例证。
三、兴趣:学生阅读的前提
阅读教学除了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还有更重要的,是培养高尚的读书习惯,把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一个人成年后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无论贫穷富贵,如果没有读书的习惯,甚至基本上不怎么读书,就很难实践终身教育,也很难提升自己的素养。阅读习惯是一生打底子的事情。那么怎样才能培养阅读习惯?特别是在一个缺少读书氛围的环境里,如何让我们下一代有读书习惯?关键是先要引发“兴趣”。阅读教学包括课外阅读,一定要把激发兴趣放在首位。费了很大功夫,教了多少年,可是你的学生对阅读仍然缺乏兴趣,那这样的语文教学就是失败的。
韩兴娥老师的一个学生曾这样写道:我喜欢语文课,因为每次写作文都要到校园里活动一番,只要认真观察,就能够轻松作文了。……我喜欢语文课,因为可以大量阅读,从中积累许多好词好句,在书中尽情吮吸知识的甘露,沐浴文化的阳光。
每每读到这样的文字,我就会想,韩老师的语文课堂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海量阅读”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细读韩老师的文章才知道,这需要智慧,需要付出,只有这样才能享受到阅读的快乐,教育的快乐。
孔子告诉弟子曾参说:“吾道一以贯之。”韩老师的课堂就是“一以贯之”——想方设法引领学生沉思静读,自求博取。从一年级的“韵语识字”、故事不断的课堂,到二年级的“淡化理解,强化朗读”,让学生踏上阅读的快车道;从中年级两周教完一本教材,师生共游书海,到高年级《中华上下五千年》铺就经典阅读之路。智慧与汗水成就了“海量阅读”,成就了“海量阅读”实验教学的学生和老师。
如果说韩老师给家长的公开信让每位学生家长知道了孩子需要阅读,那么一封封秘密信件就是要告诉学生家长,孩子的成长必需要阅读。一篇篇为家长写得博客文章,“诱惑”着家长“亲子阅读”;无人管理的班级图书超市,让玩伴变为书友。浓厚热烈的阅读氛围,激励有效的阅读评价,像磁石一般吸引着学生,吸引着学生的家长,吸引着每一个人,阅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