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老马》赏析

合集下载

2022年教学教材品味《老马》的语言

2022年教学教材品味《老马》的语言

品味?老马?的语言一、平易朴实,口语化诗人认为:“把一句诗写得叫人人懂,懂了还觉得好,这难,把一句诗雕得自己懂,这很容易。

〞所以他写诗力求平易、朴实,然而又认真严谨,追求艺术的锤炼,形成了自己凝重的诗风。

因此,他被誉为新诗中的“苦吟派〞。

他说:“我力求谨严,苦心地推敲、追求,希望把每个字放在最恰当的地方,螺丝钉似的把它扭得紧紧的。

〞〔?〈臧克家诗选〉后记?〕?老马?一诗,极为平易,流溢着朴素的美,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像诗中“总得〞“横竖〞“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有泪只往心里咽〞,简直就像农民倾诉自己的亲身感受,分不出是农民的语言,还是诗人的语言了。

二、认真推敲,酝酿意象臧克家的诗十分重视语言的精练和形象化,往往为了一句诗甚至一个字呕心沥血。

例如诗中的“扣〞这个动词可谓形象、传神。

不仅使人想得出马背上的重压,还使人看得出这种重压的力度和慢慢压下去的进度。

假设换一个别的字,就不会这样自然、恰当、精妙了。

再举一个更典型的例子,在臧克家的另一首诗?难民?中,有一句开始写做“黄昏里煽动着归鸦的翅膀〞,后来又改成“黄昏里还辨得出归鸦的翅膀〞,最后定稿时才改成“黄昏还没溶尽归鸦的翅膀〞。

关于这个“溶〞字的好处,他说:“请闭上眼睛想一想这样一个景象:黄昏朦胧,归鸦满天。

黄昏的颜色一霎一霎的浓,乌鸦的翅膀一霎一霎的淡,最后两者渐不可分,好似乌鸦的黑色被黄昏溶化了。

〞〔?学诗断想?〕这个“溶〞字传神地写出了黄昏颜色渐浓、溶化万物的情景。

三、重视节奏,强调韵脚臧克家反对诗歌创作追求形式上整齐,又反对完全散文化,他的诗在自然写作的根底上讲究节奏感,把诗的韵脚看做“是感情的站口,节奏回归的强有力的记号〞。

他的诗反映了格律诗走向自然的境界。

这在?老马?诗中有很好的表达。

?老马?每段四句,一、三句押韵,二、四句也押韵,极其工整,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但诗句每行的字数并不相同,也没有闻一多诗歌那种每句皆相同的“字尺〞,根据感情的变化不断调整诗句的结构和字数,突破了闻一多诗作拘泥于形式的板滞感,使格律诗走向自然。

现代格律诗视野中的《老马》——臧克家的诗《老马》新解

现代格律诗视野中的《老马》——臧克家的诗《老马》新解
律诗 用韵较宽 , 受拘束 , 少 形式 多样 , 也不讲 究声调 , 1即 顺2 1
《 老马 》 一诗 正是 臧克 家对 闻 一多 现代格 律 诗理 论 的 忠实实践 , 么 , 那 作为一 首现 代格律 诗 , 的美学 特 征是什 它
么呢 ?

可 。押韵 是诗歌的基本 特征 , 谓 无韵不 成诗 就是 这个 意 所 思 。中国诗歌从《 诗经》 开始 就是 押韵 的 , 而且押 韵的方式
建筑美本意是指我国古代建筑在布局上讲究对称均衡的美学风格这种美学风格在古代园林住宅楼阁城墙等建筑物上多处可见闻一多用它来指称新诗形式的整齐美是希望建立一种契合民族审美心理的新诗体式关于这一点闻一多在律诗底研究一文中说得很明白中国艺术最大的一个特质是均齐而这个特质在其建筑与诗中尤为显着因此闻一多倡导的新诗建筑的美和传统文化有深刻的联系并且具有一定的诗学意义希望新诗以外形的整齐来克服文字的散乱
V1 5N. o 2 o1 . 20 . 0 62
现代 格律 诗视 野 中的《 马》 老
— —
臧克家的诗《 老马》 新解
姚家育
( 佛山职业技术学 院, 广东
佛 山 5 80 ) 2 00
摘 要: 从诗体角度看, 减克家的《 老马》 是一首现代格律诗, 是臧克家现代格律诗的精心之作。形式整
齐, 声韵和谐 , 音节鲜 明, 言洗练, 老马》 首诗 的美学特征。 此外 , 语 是《 这 文章还从 闻一 多和 臧克 家的师生关 系 手 , 老马》 入 对《 这首诗进行 了解读 , 并就臧 克家与新 月诗派的 关系提 出新的看法。
关键词 : 臧克 家; 老马》; 《 现代格律诗 中圈分 类号 : 0 .5 I 7 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9—15 (0 6 0 — 0 0— 2. 10 7 0 20 ) 1 0 3 0

关于《老马》阅读答案

关于《老马》阅读答案

关于《老马》阅读答案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

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老马》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马》阅读答案1老马臧克家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由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作于1932年1、诗中第一节“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把头沉重地垂下”两句诗,表现了老马的什么性格?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1)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老马》这首诗,臧克家曾说:“写老马就是写老马本身,读者如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见仁见智,也不全相同。

”你认为“老马”的形象代表着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评论家对于诗中“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一句,向来有争议。

有人认为表现了“老马”对未来充满向往和憧憬,有人认为表现了“老马”对前途的茫然。

你是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马》阅读答案1、表现了老马的忍辱负重、忍气吞声和无奈,表达作者同情和悲愤的情感。

(意对即可)2、(1)一“扣”字,描绘出老马精疲力竭、奋力挣扎的形象,展现了老马肉体和精神的重压,形神毕现。

《老马》 臧克家 现代诗歌 新诗欣赏

《老马》 臧克家  现代诗歌 新诗欣赏
2答. :如从何表理面解上诗看中,的本老诗马写形的象是?一这匹表负现重了受诗压人,怎痛样苦的无思比想, 感在情鞭?子请的结抽合打全之诗下谈不谈得你不的挣看扎法向。前(6的分老) 马。这里的老马
又是众多忍辱负重、受苦受难的旧社会农民的形象的缩 影,他们忠厚善良,备受压迫却不知反抗。表现了诗人 对受压迫而不觉悟的农民的同情。
作者简 介 山东潍坊诸城人,笔名少全、何嘉。
山东大学知名校友。
闻一多的学生。
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中国新诗的开拓者、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主要作品: 《我的诗生活》、《泥土的歌》
精品课件1933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烙印》
臧克家
1905-2004
写作背景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 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生活是苦痛的, 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
课文引入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老马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精品课件
教|知学识目目标标
1.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 3.了解主要修辞手法的作用 |能力目标 1.有感情朗诵诗歌的能力 2.体会文字内涵意义的能力 |情感目标 感受到旧社会民族的苦难,体会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坚 精定品课件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责任感。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如何理解诗中的老马形象?这表现了诗人 怎样பைடு நூலகம்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 法点。拨:本题考查对新诗象征性意象的分析。
诗中的“老马”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思的 具体形象,更具体来说,是一个象征性意 象。所以,在理解老马形象的时候,我们 应该注意把握“老马”的双重意义,即表 象的和内在的。然后通过对“老马”象征 意义的挖掘来把握诗人的情感。

臧克家诗歌老马赏析

臧克家诗歌老马赏析

臧克家诗歌老马赏析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诗歌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诗歌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臧克家诗歌老马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932.4赏析作于1932年的《老马》运用象征手法,以马喻人,对那个时代劳动民众的悲苦命运作了形象的写照。

《有的人》作于1949年11月,它以富于哲理的诗句,对鲁迅精神进行了深刻的阐释。

这首诗塑造了老马的形象,从整体上把握可知:一、诗人是以马喻人,;二、从内容看“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把头沉重地垂下”“它有泪只往心里咽”,这些句子所描绘的形象是在“忍受”而不是“挣扎”,它是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人民悲惨形象的真实写照笔者及写作背景。

臧克家,出生于山东诸城县的农村,从小熟悉农村,热爱农民,所以他的诗篇多为歌唱农村之作。

1933年《烙印》出版,翌年又出版《罪恶的黑手》。

这正是“现代派”颓废诗风遭到读者厌弃的时候,减克家的描写农民形象和乡村景色的诗篇为诗坛吹来一阵清新的风,因此立刻引起文学界的注意和重视,并且为新诗反映农村生活开拓了崭新的天地。

《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烙印》中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政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

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

”作者亲眼看到了一匹命运悲惨令人同情的老马,不写出来,心里就有一种压力。

通过赏析这首诗,我们能够更具体地感受到减克家30年代新诗创作的成就和特色。

内容大意。

《老马》简短八句,塑造了一个不堪重负的老马的悲惨形象。

第1节,写装车。

前两句的“总得”与“横竖”相呼应,侧面表现出主人贪婪、残忍,让老马超负荷运载,同时也写出老马倔强、坚忍的性格,把一腔悲愤深埋在心里。

老马臧克家赏析

老马臧克家赏析

《老马臧克家赏析》
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臧克家先生的《老马》这首诗。

《老马》这首诗啊,就像一幅画,把一匹老马的样子和它的遭遇清楚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诗里说“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这让我们好像看到了那匹老马,默默地承受着重担,累得不行了也不吭声。

就像我们有时候,遇到了很多困难,心里委屈,但是也咬着牙坚持。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同学们想想,这得多累呀,压力都快把肉压破了,老马只能无奈地低下头。

这让我们感觉到它的痛苦和无奈。

再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多可怜啊!老马不知道接下来还会有多重的活儿等着它,心里难受想哭,可是眼泪只能往肚子里流。

那为什么臧克家先生要写这样一匹老马呢?其实啊,这匹老马就像是当时很多穷苦劳动人民的写照。

他们辛苦地干活,却过着艰难的生活,有苦说不出。

比如说,以前有个农民伯伯,每天天不亮就去田里干活,不管风吹雨打,可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这和诗里的老马多像呀!
同学们,当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要去感受老马的痛苦,也要想想那些像老马一样辛苦的人们。

《老马》这首诗虽然简短,但是却充满了力量,让我们懂得要关心那些生活不容易的人,珍惜现在的好生活。

怎么样,同学们,是不是对这首诗有了新的认识呀?。

高考现代诗阅读经典题目与答案

高考现代诗阅读经典题目与答案

一、阅读诗人臧克家在1932年写的《老马》一诗,分析老马的性格特征,说说老马形象的象征意义。

(6分)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

参考答案:老马“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把头沉重地垂下”、“它有泪只往肚里咽”这些关键语句形象地描写了老马的坚忍性格,(3分)揭示旧中国人民正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深重的苦难,老马是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人民悲惨形象的真实写照。

(3分)二、阅读诗人艾青在1938年写的《我爱这土地》一诗,完成1—3题。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看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合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诗人为什么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歌喉?(2分)2、分析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一组意象的内涵。

(2分)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参考答案:1、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2、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3、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

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三、凝练是诗歌语言的主要特征之一,诗人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一诗用极其精练、准确、生动的语言,高度概括、集中地反映生活,言简意深。

赏析本诗,对此试作分析。

(6分)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注:这首诗写的是诗人与一位日本女郎作别的情状。

原诗十八节,1928年新月书局重印时,作者删去了前十七节。

参考答案:诗人只选取了一个最难忘的镜头,即“一低头的温柔”,把这位日本女子内心说不出的情意、掩不住的隐秘、别离的忧愁等等都表现出来了,诗人感觉她恰似水莲花那样秀美、纯洁、娇弱而又灵动,再听她软语温存的一声“珍重”,交织着“蜜甜”与“忧愁”,她把思念留给了自己,仍把祝福给了对方,这样的女子怎不叫人怜爱呢?最后的那一声音译的“沙扬娜拉”(再见),更是情韵摇曳,萦回不绝。

臧克家诗歌《老马》原文及赏析

臧克家诗歌《老马》原文及赏析

臧克家诗歌《老马》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臧克家诗歌《老马》原文及赏析【导语】:《老马臧克家》全文与读后感赏析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老马·臧克家》全文与读后感赏析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臧克家的代表诗集

臧克家的代表诗集

臧克家的代表诗集臧克家的三个代表诗作是:《老马》、《有的人》、《罪恶的黑手》。

1、《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烙印》中流传广泛、最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老马》体现了臧克家前期诗集《烙印》的特色,也代表了诗人总的创作倾向。

这首诗意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含蓄凝炼。

2、《有的人》: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写的一首诗,以高度浓缩的诗句,总结了两种人、两种人生选择和两种人生归宿,讴歌了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一生的精神,抒发了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之情。

3、《罪恶的黑手》:1933年创作的一首诗,是臧克家早期诗歌的代表作。

通过描写帝国主义在华兴建教堂一事,深刻揭露了其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精神侵略的丑行。

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山东诸城人,笔名少全、何嘉,中国现代诗人、作家、编辑家。

1905年10月8日,臧克家出生于山东潍坊诸城臧家庄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

1923年夏,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

期间,臧克家阅读了大量新文学作品,并开始习作新诗。

1927年初,臧克家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即黄埔军校第五期),并参与了北伐。

1933年,第一部诗集《烙印》出版,得到闻一多、茅盾等前辈的好评。

1949年7月,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委员。

1954年,出版诗集《臧克家诗选》。

1956年,调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1959年,臧克家出版诗集《春风集》、《欢呼集》与传记长诗《李大钊》。

1980年2月12日,在《人民日报》发表《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后被选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2002年12月,十二卷本《臧克家全集》出版。

2004年2月5日20时35分,臧克家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诗歌赏析:《老马》,作文

诗歌赏析:《老马》,作文

诗歌赏析:《老马》,作文诗歌赏析:《老马》,作文诗歌赏析:《老马》朴素、含蓄。

两句一韵,还跳跳去,多不容易,“扣”字尤为精彩。

“革”时批斗当权派,苦海无边。

希望幻灭的苦难实有甚于肉体的苦难,已经无以复加。

那么下四句可谓转入虚写,旨在显示老马的精神痛苦。

第五句陈述老马承受苦难的同时还得经受毙命的威胁,第六句描绘弱者无力反抗、不思反抗的屈辱心态。

第七句写的仍是精神,因为鞭子并没有落到马的身上,无意着眼鞭痕,后一句初稿原是“黄昏里煽动着归鸦的翅膀”,二稿改作“黄昏里还辨得出归鸦的翅膀”。

臧克家受闻一多引领,厚古薄今。

这就好比足球比赛,但疏于艺术磨炼,正是诗坛期待新优秀诗人的时候。

关注现实的“中国诗歌会”们,倾力抒发革命豪情,在诗歌鉴赏方面却是位嗜古过头的守旧人物,学史最为垂青的还是创作《烙印》的诗人、沉默寡言、逆顺受,偏见之深有失风度。

要说臧克家的诗歌成就。

”比较《病马》与《老马》,哪怕杜甫是诗圣,如常言,凤凰也有飞低的时候。

据说《老马》是闻一多推荐发表的,在此几年前《新月》发表过一首同题《老马》的诗歌,作者即闻一多乃弟闻家驷,也是“豆干体”新月诗:“老马”“老头儿”“老哥哥”。

“渔翁”虽不带“老”字了,多是这样的题目。

《老马》的绘画美并不在色块,不难体会这个“扣”的妙用。

我还惊叹《老马》的押韵。

只有八行的短诗,竟然还敢于不一韵到底。

前一句看似农间家常话,在诗人则很不家常,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一道鞭影。

第一二句完全用了农民口语,朴实得不像某些人心目中的诗句,篇幅较臧克家多出一倍,然而作品的思想容量和动人力量都远逊于臧克家笔下,很可对照着读的。

臧克家虽是新诗人,可是不失古代诗人贾岛遗风。

尘中老尽力,不是一鞭子下了事的。

第八句中“望望前面”,唱的终究还是“杨柳岸晓风残月”,拿国脚踢某市某县乃至某学校的小伙子们,很像一首律诗,而主题思想的容量以及凝练厚重的风格,均为许多唐代七律名篇所不及。

马——一度是北方农民不可缺的生产工具:“日头堕到鸟巢里/黄昏还没溶尽归鸦的翅膀”。

臧克家《老马》赏析

臧克家《老马》赏析

臧克家《老马》赏析老马臧克家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前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一、作者介绍臧克家,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

从小喜爱古典诗词,18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对农民的悲惨处境有较多的了解。

这段农村生活成为他以后创作的深厚基础。

1923年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始写诗。

1926年秋参加北伐,大革命失败后逃亡外地。

1930年至1934年,入山东大学学习,在新诗创作上得到了闻一多的鼓励和帮助。

1933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大多取材于农村生活,对农民的悲惨命运寄予了无限的同情,艺术上具有朴实、严谨、含蓄、凝炼的特色,受到茅盾,闻一多等人到好评。

茅盾曾断言:“在目前青年诗人中,《烙印》的作者也许是最优秀中间的一个了。

”《老马》即选自此诗集。

抗战前,诗人还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等诗集。

抗战期间,出版了《从军行》、《泥土的歌》等诗集。

抗战后又有政治讽刺十几诗集《宝贝》、《生命的零度》、《冬天》等诗集。

二、作品分析(一)《老马》的思想内涵诗人曾说过:“我曾写下《烙印》,《生活》,《希望》和《老马》表现我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

诗人写他所看到的生活:“这可不是混着好玩儿,这是生活,/一万支暗箭埋伏在你的周边,/伺候你一千回小心里一回的不检点。

”他又指着“希望”说:“你老是发着美丽的大言,/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红脸。

/人类追着你的背影乞怜,/你不曾给他们一次圆满。

”在诗人看来,不但不可对生活空抱幻想,还必须处处的、时时,小心翼翼。

于是,诗人觉得生命“像粒砂,风挟你飞扬,/你自己也不知道要去的地方”,写出了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悲苦境况。

面对险恶的生活,诗人提出了“个人的坚忍主义”,即不灰心,不颓丧,要能咬紧牙关,忍受困苦的磨难。

《老马》就是对这样的生活态度的注释:当前的磨难就是你的对手,运尽气力去和它苦斗。

老马

老马

老马臧克家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由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作于1932年1.诗中第一节“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把头沉重地垂下”两句诗,表现了老马的什么性格?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1)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老马》这首诗,臧克家曾说:“写老马就是写老马本身,读者如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见仁见智,也不全相同。

”你认为“老马”的形象代表着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评论家对于诗中“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一句,向来有争议。

有人认为表现了“老马”对未来充满向往和憧憬,有人认为表现了“老马”对前途的茫然。

你是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老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却“横竖不说一句话”,对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老马十分驯服,完全忠实于人类。

B.老马一向是逆来顺受的,习惯了这种压力。

C.老马默默忍受,是因为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能任人宰割。

6.诗的结尾“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有什么含义?7.“老马”象征了的人。

答案:1.表现了老马的忍辱负重、忍气吞声和无奈,表达作者同情和悲愤的情感。

(意对即可)2.(1)一“扣”字,描绘出老马精疲力竭、奋力挣扎的形象,展现了老马肉体和精神的重压,形神毕现。

老马

老马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____装个够, ____横竖不说一句话, ________往___里扣, ________________!
____不知道________, 它有____只往______, 眼前飘来________, ____抬起头________。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诗中老马有什么特点?
老马的命运:苦难没有尽头 塑造老马形象:沉默,能承受 老马的性格 :逆来顺受、隐忍
诗人是如何塑造“老马”这一形象的?
①细节描写:“把头沉重的地下”和 “横竖不说一句话”,侧重塑造老马沉默、 能承受的形象和隐忍的性格。 ② 心理描写:“有泪只往心里 咽”“抬起头望望前面”,表现老马苦难 无边的命运。
老 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前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写作《老马》的时代背景
《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烙印》 中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作者曾 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 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 渺茫。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 的。”作者亲眼看到了一匹命运悲惨令人同 情的老马,不写出来,心里就有一种压力。 通过赏析这首诗,我们能够更具体地感受到 臧克家30年代新诗创作的成就和特色。
3.诗中老马有何象征意义?
——象征着地地道道的农民 ——象征古老的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 ——中国人民忍受苦难的象征
《老马》诗歌主题
诗人没有详细描写老马衰弱病残的外形,而 是着重写它的命运、感受和心境,增强了老 马悲剧的感染力。老马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旧 中国受苦受难的农民的象征。诗人越是写出 老马的忍辱负重、善良忠厚,就越能激发读 者对被压迫而不深情农民的同情,激起对旧 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愤怒和诅咒。

臧克家《老马》赏析

臧克家《老马》赏析

臧克家《⽼马》赏析⽼马臧克家【原诗】总得叫⼤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句话,背上的压⼒往⾁⾥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咽,眼⾥飘来⼀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

【赏析】《⽼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烙印》中流传⼴泛、脍炙⼈⼝的名篇之⼀。

作者曾说:“1927年⼤⾰命失败后,我对蒋介⽯政权全盘否定,⽽对于⾰命的前途,觉得⼗分渺茫。

⽣活是苦痛的,⼼情是沉郁⽽悲愤的。

”作者亲眼看到了⼀匹命运悲惨令⼈同情的⽼马,不写出来,⼼⾥就有⼀种压⼒。

通过赏析这⾸诗,我们能够更具体地感受到臧克家30年代新诗创作的成就和特⾊。

被⼈们誉为“农民诗⼈”。

作品着⼒刻画了⼀匹⾝轭辕下,背负重压的⽼马的形象,运⽤了朴实的写实⼿法,具有写实与象征的双重性质。

⽼马的忍辱负重与⾝不由⼰,它的备受苦役但仍拼命向前的坚韧顽强,既符合⽼马的特征,⼜使⼈⾃然联想到旧中国那些像⽜马⼀样过着痛苦不堪⽣活的⼴⼤农民。

诗中表达的那种⽆可奈何⽽⼜悲凉的感觉,相当深刻地反映了30年代中国贫苦农民尚未觉悟以前,处于那种任⼈主宰、压迫与驱使的历史特征。

全诗篇幅短⼩,含蓄深沉,⽽且节奏匀称,诗⾏整齐,每⾏三顿,隔⾏押韵,造成⾳韵错落美。

全诗分两节,每节四⾏。

诗作的第⼀节出现在读者⾯前的,是⼀幅悲惨的画⾯:⼀匹衰⽼的瘦马,已经筋疲⼒尽,不堪驱使了。

⽼马被迫驮上难以承受的重荷,默默忍受着,没有发出任何怨⾔和抗议,即使“背上的压⼒往⾁⾥扣”,也只是“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样的描写,形象地展⽰了⽼马苦不堪⾔的悲惨处境,揭⽰了它坚忍的性格和渺茫的希望。

第⼆节的头两⾏,紧接第⼀节的末了,写⽼马的命运掌握在车夫⼿中,“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忍住眼泪,“往⼼⾥咽”。

三四两⾏,呼应第⼀节。

既然装够了⼤车,作为马车的“主⼈”,⾃然要挥舞响鞭,命令⽼马把⼤车拉向预定的⽬的地。

⽼马看见⼀道鞭影飘来,垂下了的沉重的头不禁抬起来“望望前⾯”。

诗句⼀共⼋⾏,除了第⼀⾏写车主的内⼼世界外,其他七⾏都是写⽼马:第⼆⾏写⽼马默不吭声、逆来顺受的性格;第三四两⾏写⽼马的感受和形象;第五六两⾏写⽼马的内⼼活动;第七⼋两⾏写⽼马在鞭影驱使下的表情和形象。

臧克家《老马》》

臧克家《老马》》

臧克家《老马》》老马臧克家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前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一、作者介绍臧克家,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

从小喜爱古典诗词,18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对农民的悲惨处境有较多的了解。

这段农村生活成为他以后创作的深厚基础。

1923年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始写诗。

1926年秋参加北伐,大革命失败后逃亡外地。

1930年至1934年,入山东大学学习,在新诗创作上得到了闻一多的鼓励和帮助。

1933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大多取材于农村生活,对农民的悲惨命运寄予了无限的同情,艺术上具有朴实、严谨、含蓄、凝炼的特色,受到茅盾,闻一多等人到好评。

茅盾曾断言:“在目前青年诗人中,《烙印》的作者也许是最优秀中间的一个了。

”《老马》即选自此诗集。

抗战前,诗人还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等诗集。

抗战期间,出版了《从军行》、《泥土的歌》等诗集。

抗战后又有政治讽刺十几诗集《宝贝》、《生命的零度》、《冬天》等诗集。

二、作品分析(一)《老马》的思想内涵诗人曾说过:“我曾写下《烙印》,《生活》,《希望》和《老马》表现我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

诗人写他所看到的生活:“这可不是混着好玩儿,这是生活,,一万支暗箭埋伏在你的周边,,伺候你一千回小心里一回的不检点。

”他又指着“希望”说:“你老是发着美丽的大言,,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红脸。

,人类追着你的背影乞怜,,你不曾给他们一次圆满。

”在诗人看来,不但不可对生活空抱幻想,还必须处处的、时时,小心翼翼。

于是,诗人觉得生命“像粒砂,风挟你飞扬,,你自己也不知道要去的地方”,写出了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悲苦境况。

面对险恶的生活,诗人提出了“个人的坚忍主义”,即不灰心,不颓丧,要能咬紧牙关,忍受困苦的磨难。

《老马》就是对这样的生活态度的注释:当前的磨难就是你的对手,运尽气力去和它苦斗。

老马2

老马2

惨命运,痛苦的感受和悲凉的心境,增 强了老马悲剧的感染力.
思想内涵
实际上诗人通过老马的境遇写自己 所看到的人生,那背负超重的生活 重压,低头忍耐的形象,就是“坚 忍主义”的表现。 显然,诗人受到了农民性格的感染, 所创造的形象,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此诗不仅是一首写农民生活的诗, 而且也是诗人本着清醒的现实主义 精神,对民族精神做作出的一种深 刻的审视。
老马
臧Hale Waihona Puke 家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 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 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 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 道鞭影,它抬起头望着前面。
1932.4
背景

1932年1月2日,日军攻占锦州,中国 东北三省全部沦陷。1月3日,东北全 部沦陷。4月15日,毛泽东发表对日作 战宣言。《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
——谈《老马》的象征意义
诗的标题是《老马》,但诗人没有详 细描写老马衰弱病残的外形,而是 着重写它的命运,感受和心境,这种 以貌取神的写法,赋予了这首诗深 刻的意蕴.
从老马的处境和命运特征看:诗中的老马 似乎生来就得无条件的承受装大车的命 运,即使"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也横竖 不说一句话","只好把头沉重的垂下."这 里诗人写出了老马忍辱负重的命运和 忠厚善良的性格.这匹老马也曾思考过 自己不幸的命运,但它始终是"这刻不知 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从这里我 们也能体会到老马的愚昧无知.尽管老 马任劳任怨,也要常常挨皮鞭.无奈"只好 抬起头望望前面."诗人写出了老马的悲
克家诗集《烙印》中流传广泛、脍炙 人口的名篇之一,也是诗人的标志性 作品,奠定了诗人明快,严峻的创作诗风. 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 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 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生活是苦 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

臧克家老马读后感

臧克家老马读后感

臧克家老马读后感臧克家老马读后感(一)读完《老马》后,心里沉甸甸的,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重,说不出的悲哀。

作者观察地如此细致,描写地如此细腻,以致于带给我如此强烈的震撼。

从表面上看,整首诗好像是在诉说一匹老马被迫重复做它不愿意做而又不得不做的机械工作――拉车,而且是拉着对于它来讲很重的车。

虽然只是描写了老马的一次拉车的感受,却已足以使人感觉到老马的一生也都是如此悲惨,它很可能一生都在做着这项它无法选择的工作,重复着这痛苦的经历。

“装个够”表现出主人对老马的极度压迫,不仅仅是装,而且还要尽情地“装个够”,使得老马背上沉重的压力要往肉里“扣”;而老马呢,“横竖不说一句话”,被人压榨,却有口难言;“头沉重地垂下”,表现出老马的无可奈何。

老马的这种凄惨的遭遇,不禁令我联想到一个人,他就是老舍先生笔下的人物――骆驼祥子。

我们初中学过的一篇课文《在烈日和暴风雨下》中写到“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

地上的水过了脚面,已经很难迈步;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与背,横扫着他的脸,裹着他的裆。

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

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心中茫茫的有点热气,耳旁有一片雨声。

他就那么半死半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曳。

”祥子背上所负荷的重担丝毫都不比老马逊色。

在《骆驼祥子》里,有这么一句话“有气,可是不肯发作,全圈在心里;在小屋里转转着,他感到整个的生命是一部委屈。

”正如老马一样,也是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看不到未来,有口难言。

老马,并不只是真正的马。

祥子,祥子就像是老马,老马也正如祥子的缩影。

不,像老马的不仅仅是祥子一人,还有无数的被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旧社会的劳动人民,老马不仅仅是祥子一人的缩影,它是所有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缩影。

所以诗中包含的不只是作者对老马悲惨命运的同情,还有更深、更广的对所有旧社会劳动人民的同情。

臧克家老马读后感(二)对《老马》这首诗,臧克家曾说:“写老马就是写老马本身,读者如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见仁见智,也不全相同。

老马

老马
老 马
臧 克 家
臧克家
臧克家(1905~2004) 现代诗人。山东诸 城人。从小喜爱古典诗词,18岁以前一直 生活在农村,对农民的悲惨处境有较多的 了解。这段农村生活成为他以后创作的深 厚基础。1923年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 学校开始写诗。1926年秋参加北伐,大革 命失败后逃亡外地。1930年至1934年,入 山东大学学习,在新诗创作上得到了闻一 多的鼓励和帮助。1933年出版的第一部诗 集《烙印》,大多取材于农村生活,对农 民的悲惨命运寄予了无限的同情,艺术上 具有朴实、严谨、含蓄、凝炼的特色,受 到茅盾,闻一多等人到好评。茅盾曾断言: “在目前青年诗人中,《烙印》的作者也 许是最优秀中间的一个了。”《老马》即 选自此诗集。
老马形象的象征意义

象征中国农民
象征苦难的中国 象征操劳的父辈
象征所有承受沉重压力的劳动者形象

解放前的中国农民头上有大山压着,具 体地说就是“饥荒,苛税,兵,匪,官, 绅”,正像老马的超负荷,背上的压力往肉 里扣一样。象征地地道道的农民。其实,这 也局限了诗作的内涵,应该说,诗人表现的 这种人生,这种生活态度,பைடு நூலகம்我们这样的国 度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诗人自己说过:“我写了老马,另外也写 了许多受压迫的农民形象,实际上也就是写了 我自己。”其实,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来看, 他哪是只写自己呢?它更可以看做古老的灾难 深重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忍受苦难的象征。


艺术特色
短小精粹,凝炼深邃
虚实结合、反语白描
认真推敲,平易朴实
重视节奏,强调韵脚
对《老马》这首诗,臧克家曾 说:“写老马就是写老马本身,读者如 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见仁见智, 也不全相同。”读过《老马》,你 有什么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臧克家《老马》赏析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前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一、作者介绍
臧克家,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

从小喜爱古典诗词,18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对农民的悲惨处境有较多的了解。

这段农村生活成为他以后创作的深厚基础。

1923年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始写诗。

1926年秋参加北伐,大革命失败后逃亡外地。

1930年至1934年,入山东大学学习,在新诗创作上得到了闻一多的鼓励和帮助。

1933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大多取材于农村生活,对农民的悲惨命运寄予了无限的同情,艺术上具有朴实、严谨、含蓄、凝炼的特色,受到茅盾,闻一多等人到好评。

茅盾曾断言:“在目前青年诗人中,《烙印》的作者也许是最优秀中间的一个了。

”《老马》即选自此诗集。

抗战前,诗人还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等诗集。

抗战期间,出版了《从军行》、《泥土的歌》等诗集。

抗战后又有政治讽刺十几诗集《宝贝》、《生命的零度》、《冬天》等诗集。

二、作品分析
(一)《老马》的思想内涵
诗人曾说过:“我曾写下《烙印》,《生活》,《希望》和《老马》表现我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

诗人写他所看到的生活:“这可不是混着好玩儿,这是生活,/一万支暗箭埋伏在你的周边,/伺候你一千回小心里一回的不检点。

”他又指着“希望”说:“你老是发着美丽的大言,/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红脸。

/人类追着你的背影乞怜,/你不曾给他们一次圆满。

”在诗人看来,不但不可对生活空抱幻想,还必须处处的、时时,小心翼翼。

于是,诗人觉得生命“像粒砂,风挟你飞扬,/你自己也不知道要去的地方”,写出了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悲苦境况。

面对险恶的生活,诗人提出了“个人的坚忍主义”,即不灰心,不颓丧,要能咬紧牙关,忍受困苦的磨难。

《老马》就是对这样的生活态度的注释:当前的磨难就是你的对手,运尽气力去和它苦斗。

臧克家的特点就是他不同于新月派、现代派诗人以及中国诗歌会诗人的“坚忍主义”。

他能严肃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险恶苦难,“从棘针尖上去认识人生”;他能带着倔强的精神沉着而有锋棱地去迎接磨难。

在中国现当代诗人中,没有任何一位能像臧克家一样在精神上与中国农民息息相通,这是他的最宝贵之处。

他始终眼光向下,注视着苦难中的中国大地和挣扎在死亡与饥饿线上的底层人民。

不仅他的思想和农民的思想相通,而且他写诗的态度也是农民式的,他是认真而执着地提倡“苦吟”,这在中国现当代诗坛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诗作的第一节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悲惨的画面:一匹衰老的瘦马,已经筋疲力竭,不堪驱使了,但在主人的淫威下,他被迫驮上难以承受的重荷,默默忍受着,没有发出任何怨言和抗议,即使“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也只是“把头沉重的垂下”。

这样的描写,形象地展示了老马苦不堪言的悲惨处境,揭示了他坚忍的性格特质和渺茫的希望。

诗人说:“纵不能有敏锐的眼指示着未来,也应当把眼前的惨状反映在你的诗里,不然那真愧煞是一个诗人了”。

(臧克家《论新诗》)实际上诗人通过老马的境遇写自己所看到的人生,那背负超重的生活重压,低头忍耐的形象,就是“坚忍主义”的表现。

显然,诗人受到了农民性格的感染,所创造的形象,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这就难怪有人将此诗看作一首写农民生活的诗。

其实,这就局限了诗作的内涵,应该说,诗人表现的这种人生,这种生活态度,在我们这样的国度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诗人本着“不肯粉饰现实,也不肯逃避现实”的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对民族精神做作了一种深刻的审视,从而使其诗作“没有一首不具有极顶真的生活意义”。

(闻一多《<烙印>序》)
(二)《老马》的艺术特色
1、短小精粹,凝炼深邃
《老马》一诗只有八句,马头的一俯一仰,即鲜明地表现了一种人生观。

体现了“深刻到家,深刻到浅显的程度”的艺术境界。

2.认真推敲,平易朴实。

诗人认为,“把一句诗写得叫人人懂,懂了还觉得好,这难,把一句诗雕得自己懂,这很容易。

”所以他写诗力求平易,朴实,然而又认真严谨,这追求艺术的锤炼,形成了自己凝重的诗风。

因此,它被誉为新诗中的“苦吟派”。

他说:“我力求谨严,苦心地推敲追求,希望把每个字放在最恰当的地方,螺丝钉似的把它扭得紧紧的”。

(《<臧克家诗选>后记》)老马一诗,极微为平易,流溢着朴素的质美,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象诗中“总得”、“横竖”、“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有泪只往心里在咽”,简直就像农民倾诉自己的亲身感受,分不出是农民的语言,还是诗人的语言了。

老马一诗,字字句句都经过认真的选择提炼,因而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这与他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是分不开的。

象诗题“老马”是一个久经生活折磨的形象,它给人一种衰萎瘦枯的感受;再比如“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中的“扣”,可谓形象,传神。

不仅使人想得出马背上的重压,还是人看得出这中重压的力度和慢慢压下去的进度。

假如换一个别的字,就不会这样自然、恰当、精妙了。

3.重视节奏,强调韵脚
臧克家反对诗歌创作形式上追求整齐,又反对完全散文化,它的诗在自然的基础上讲究节奏感,把诗的韵脚,看作“是感情的站口,节奏回归的强有力的记号”。

他的诗反映了格律诗走向自然的趋向。

这在《老马》诗中有很好的体现。

《老马》每段四句,一、三句押韵,二、四句也押韵,极其工整,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但诗句每行的字数并不相同,也没有闻一多诗歌那种每句皆相同的“字尺”,根据感情的变化不断调整诗句的结构和字数,突破了闻一多诗作拘泥于形式的板滞感,使格律诗走向自然。

在当今中国,关于诗歌的艺术特征和走向的争论莫衷一是,许多人甚至认为诗歌已走到绝境,臧克家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应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他的诗论的核心就是必须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诗人的时代责任感。

他认为诗人要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关键在于要有高尚完美的人格,另外,还要接触现实,深入生活,投身时代的激流,掌握时代脉搏的跳动。

只有充实的生活,才能创作出反映时代的诗篇。

否则,躲在象牙塔里,咏叹个人小小的悲欢,其诗篇必然内容空洞无物。

这样,诗人远离了时代,时代也就必然会抛弃诗人。

臧克家的这些关于诗歌创作的论断,值得今天每一个诗人深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