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化学成分与分子结构分析

合集下载

煤的主要化学成分

煤的主要化学成分

煤的主要化学成分煤,这黑不溜秋的宝贝,自古以来就是咱们人类的好帮手,简直是能源界的“老炮儿”。

你瞧瞧,从炉火熊熊的古代,到机器轰鸣的近现代,煤一直默默无闻地燃烧自己,照亮了多少个日夜,推动了多少历史的轮子往前滚。

说煤啊,咱得先聊聊它的化学成分。

煤这家伙,可不简单,里面藏着好多宝贝。

碳、氢、氧、氮、硫,这些元素在煤里头是常客,它们手拉手,肩并肩,组成了一个个复杂的分子结构。

就像咱们平时吃的菜,各种食材搭配得当,才能做出美味佳肴。

煤也是这样,这些元素搭配好了,才能成为咱们人类的好燃料,好帮手。

碳是煤里的“老大”,占了绝大多数。

它就像煤的灵魂,少了它,煤就失去了燃烧的力量。

氢和氧呢,就像是煤的“左右护法”,它们跟碳一起,组成了煤里的可燃部分,让煤能够熊熊燃烧,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氮和硫呢,它们在煤里的含量虽然不多,但作用可不小。

氮能让煤燃烧得更稳定,而硫呢,虽然有时候会让煤有点“臭烘烘”的,但它也是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煤的燃烧性能有着不小的影响。

煤的化学成分这么丰富,它的用途自然也就多了去了。

在古代,人们用煤来取暖、做饭,它就像是一个温暖的怀抱,给了人们无尽的温暖和安慰。

到了近现代,煤的作用就更大了。

它是工业生产的“粮食”,钢铁厂、化工厂、发电厂,这些大家伙都离不开煤的供应。

煤就像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工人,默默地推动着机器运转,让咱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当然啦,煤也不是没有缺点的。

它燃烧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硫化物,对环境造成不小的污染。

这就像是一个吃货,虽然吃得很香,但吃完之后却留下一地的垃圾。

不过呢,咱们人类也不是吃素的,现在大家都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发展清洁能源、提高煤的利用效率等等。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煤也能变得“绿色”起来,继续为咱们人类服务。

煤啊煤,你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家伙。

你的存在让咱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环境问题。

不过呢,我相信咱们人类一定能够找到解决之道,让你继续发挥你的作用,为咱们的生活添砖加瓦。

煤的化学成分与分子结构分析

煤的化学成分与分子结构分析

第二章 式中 — —分析煤样的重量, !— "; — —分析煤样干燥后的重量, !# — "。
煤的化学成分与分子结构分析
分析煤样水分测定的具体方法、 步骤和要求详见国家标准 !$ %#%—&&。 ’ ( 最高内在水分的测定。 最高内在水分是指煤中小毛细管吸附和凝聚的水达到饱和时的水分, 用 )*+ 表示。 最高内在水分值可用于计算煤的恒湿无灰基发热量, 而恒湿无灰基发热量是在煤的分类 中区分褐煤与烟煤的一个分类指标。 最高内在水分的测定方法是: 将在温度为 ’,- 、 相对湿度为 ./0 的条件下达到湿度 平衡的煤样置于 #,1 2 ##,- 的烘箱内烘干, 然后按下式 ( % 3 ’) 计算测定结果: )*+ 4 式中 ! 3 !# 5 #,,0 ! (% 3 ’)
图.3%3#
煤的内在水分与煤化程度的关系
由图 . 3 % 3 # 可见, 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 煤中内在水分含量不断减少, 到无烟煤时 略有上升。这是由于煤的内表面积随煤化程度增高而减少, 因此, 吸附水分也逐渐减少; 另外, 由于年青煤中有较多的亲水基团, 如羧基、 酚羟基等, 随煤化程度增高, 这些基团也 ・ #%&. ・
— —煤样达到湿度平衡后的重量, !— "; — —煤样干燥后的重量, !# — "。
三、 煤中水分与煤质的关系
煤中水分的含量变化范围很大, 其中内在水分是吸附在煤的小毛细管中的水分, 因 此它的变化规律与煤的内部表面积有关。煤的内在水分含量反映了煤的内部结构, 所以 煤的内在水分在固定的温度和湿度下与煤化程度有一定关系, 其变化规律如图 . 3 % 结构分析
外在水分是指将煤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使其自然风干后因蒸发作用而失去的水 分。它包括附着在煤粒表面的水分和煤的较大孔隙中的水分, 用符号 ! " 表示。 # $ 内在水分 内在水分是指煤经自然风干后仍保留在煤中的水分。它包括存在于煤的较小孔隙 中的水分以及少量以单分子层的形态吸附在大小孔隙管壁上的水分, 用符号 ! %&’ 表示。 用自然风干的方法可将煤中的水分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 其原因是煤的毛细管 中的水分具有不同的蒸气压。较大毛细管中的水分具有正常的蒸气压, 而较小毛细管中 水的蒸气压小于正常蒸气压, 且具有随毛细管直径的减小而减小的规律。我们知道, 只 有当水的蒸气压大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时, 水才会蒸发。将煤暴露在空气中时, 附着 在煤粒表面和存在于煤粒较大孔隙中的水分因其蒸气压大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 所以 就蒸发逸出, 形成外在水分; 而煤中较小毛细管中水分的蒸气压低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分 压, 因而不能蒸发逸出, 仍留在煤中形成内在水分。 对于同一种煤来说, 外在水分与内在水分并没有固定的分界线, 这是因为它们的分 界线取决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当空气湿度不同时, 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就不相同。 所以当空湿度不同时, 即使是同一种煤, 其外在水分与内在水分的值也是不同的。空气 湿度大时, 蒸发量小, 外在水分减小, 内在水分增大; 空气湿度变小时, 蒸发量增大, 使外 在水分值随之增大, 而内在水分值减小。 ( $ 结晶水 煤中的水分除了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之外, 还有少量以化学方式结合的水, 即结晶 水或叫化合水。它是煤牛的某些矿物质所含的 结 晶 水, 如 石 膏 )*+,-・#.# ,、 高岭土 而且目前煤的工业分析方法又 /0# ,(・#+%,#・#.# , 中的结晶水等。因结晶水含量很少, 不能测定这部分水分, 所以在煤的工业分析中不考虑这部分水分。

煤的结构研究

煤的结构研究

X射线衍射法研究煤炭的结构
为煤和石墨的x时线衍射谱。由图可见,石墨的衍射谱共 有9个明显的衍射峰.表明它是晶体排列的结构。煤中碳原 子排列的有序性随煤化度而变化,到烟煤阶段有对应石墨的 主要衍射峰(002)和(100);到无烟煤阶段,除有(002)和 (100)两个峰外.还显示有对应石墨的(004)和(110)峰,呈 现明显的三维有序结构。煤中这部分二维有序的结构称为微 晶,它是由若干芳香环层片以不同的平行程度堆砌而成。在 煤的x射线衍射谱图中,(100)和(110)峰归因于芳香环的缩 合程度,即芳香环碳网层片的大小;(002)和(004)峰归因于 芳香环碳网层片在空间排列的定向程度,即层片堆砌高。
X射线衍射法研究煤炭的结构
煤的结构
煤的大分子结构 煤是由分子量不同、
分子结构相似但又不 完全相同的一组“相 似化合物”的混合物 组成多个相似的“基 本结构单元”通过桥 键连接而成的立体结 构。
X 射 线 衍 射 法
X射线衍射法是一种研究晶体结构的分析方 法,而不是直接研究试样内含有元素的种类及 含量的方法。当X射线照射晶态结构时,将受 到晶体点阵排列的不同原子或分子所衍射。X 射线照射两个晶面距为d的晶面时,受到晶面的 反射,两束反射X光程差2dsinθ使入射波长的整 数倍时,即2dsinθ=nλ(n为整数),两束光的 相位一致,发生相长干涉,这种干涉现象称为 衍射,晶体对X射线的这种折射规则称为布拉 格规则。θ称为衍射角(入射或衍射X射线与晶 面间夹角)。n相当于相干波之间的位相差, n=1,2…时各称0级、1级、2级……衍射线。 反射级次不清楚时,均以n=1求d。晶面间距一 般为物质的特有参数,对一个物质若能测定数 个d及与其相对应的衍射线的相对强度,则能对 物质进行鉴定。
一 叶 一 菩 提
一 花

煤大分子结构特点

煤大分子结构特点

煤大分子结构特点煤是一种天然形成的化石燃料,由植物经过数百万年的压力和热分解形成的。

它主要由碳、氢、氧、氮和硫等元素组成。

煤的分子结构复杂,其特点包括煤质的等级、碳的含量、结构特征等,下面将详细介绍煤大分子结构的特点。

首先,煤的分子结构复杂。

煤是由大量有机物质组成的,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树脂等。

这些有机物质在植物死亡后被埋藏在地下,经过压力和温度的作用,逐渐形成了煤矿。

煤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的碳链和碳环结构,这种复杂的结构使煤具有很高的热值和较长的燃烧时间。

其次,煤质的等级影响着煤的分子结构。

煤可以根据其质量和成分分为不同等级,包括无烟煤、烟煤、褐煤和泥炭等。

不同等级的煤质量不同,其分子结构也会有所差异。

无烟煤的分子结构较为致密,碳含量较高,是高品质的煤炭。

烟煤的分子结构相对较为松散,含有较多的杂质,但煤质仍然较好。

褐煤的分子结构较为松散,含水量较高,是低品质的煤炭。

泥炭的分子结构最为松散,含水量也最高,是最低等级的煤炭。

再次,煤的碳含量决定了其分子结构的特点。

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其含量决定了煤的质量和煤的燃烧特性。

高碳煤的分子结构中含有更多的碳链和碳环结构,煤质较好,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也较高。

低碳煤的分子结构中含有较少的碳链和碳环结构,煤质较差,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也较低。

碳的含量还影响着煤的颜色,高碳煤通常为黑色,低碳煤通常为棕色或黄色。

此外,煤的结构特征还与其含氧量和含硫量有关。

煤中的氧主要以羟基、甲氧基、羧基等形式存在,含氧量会影响煤的热值和可燃性。

高含氧煤的分子结构中含有更多的氧官能团,煤质较差,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也较低。

煤中的硫主要以有机硫和无机硫的形式存在,高含硫煤的分子结构中含有更多的硫官能团,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最后,煤的分子结构还受到煤样和煤层的影响。

不同地区、不同煤矿中的煤样和煤层的状况各不相同,它们的分子结构也会有所差异。

煤样通常包括煤本质、矸石和孔隙结构,它们的比例和性质会影响煤的结构特征。

煤炭的分子结构

煤炭的分子结构

煤炭的分子结构煤炭是一种由有机物质形成的矿石,主要成分为碳、氢、氧、氮、硫和少量的其他元素。

它的分子结构主要由碳原子构成,形成了独特的晶体结构。

煤炭的分子结构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看待: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

从宏观结构来看,煤炭可以分为三大类:无烟煤、烟煤和褐煤。

无烟煤是最纯净的煤种,其分子结构中的碳原子数最多,同时含有较少的杂质。

烟煤的分子结构中的碳原子数较少,含有较多的杂质。

褐煤的分子结构中的碳原子数最少,含有较多的水分。

从微观结构来看,煤炭的分子结构非常复杂。

煤炭中的碳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连接,形成了链状、环状和三维结构。

其中,链状结构是最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成长链或短链。

环状结构由碳原子构成的环组成,环的大小和形状不同,也会影响煤炭的性质。

三维结构由碳原子构成的网状结构组成,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坚固度。

在煤炭的分子结构中,碳原子之间还可能存在着其他元素的杂质。

这些杂质可以是氢、氧、氮和硫等元素。

其中,氢原子和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了一些有机基团,如烷基、烯基和芳香基等。

氧原子和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羟基、醚基和酮基等。

氮原子和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胺基和吡啶基等。

硫原子和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硫醚基和硫酚基等。

这些有机基团和其他元素的存在,使得煤炭具有了很多特殊的性质。

煤炭的分子结构对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煤炭中的链状结构和环状结构影响着煤炭的燃烧特性,如燃烧速率和热值等。

煤炭中的有机基团和其他元素的存在,使得煤炭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吸附性、还原性和催化性等。

煤炭的分子结构也影响着煤炭的利用方式,不同结构的煤炭适用于不同的工业和生活领域。

煤炭的分子结构是一种复杂而多变的结构,由碳原子构成的链状、环状和三维结构对煤炭的性质和用途有着重要影响。

煤炭中的有机基团和其他元素的存在,使得煤炭具有了丰富的特性和用途。

研究煤炭的分子结构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煤炭的本质,还能为煤炭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煤化学之煤的结构

煤化学之煤的结构

(2)液态结构 属于中等煤化度烟煤,其特征是芳香层片在一定程
度上定向,并形成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层片的微晶。层片 间的交联大大减少,故活动性大。这种煤的孔隙率小,机 械强度低,热解时易形成胶质体。
(3)无烟煤结构 属于无烟煤,其特征是芳香层片增大,定向程度增
大。由于缩聚反应剧烈,使煤体积收缩,故形成大量孔隙。
2、物理结构模型(physical Structure model)
2.1 Hirsch模型 Hirsch模型将不同煤化程度的煤划分为三 种物理结构。
(1)敞开式结构 属于低煤化度烟煤,其特征是芳香层片 (aromatic
layer)小,不规则的“无定形结构”比例较大。芳香层片间 由交联键(crosslink bond)连接,并或多或少在所有方向上 任意取向,形成多孔的立体结构。
1.2.2 官能团 functional group
(2)含硫官能团(sulfur 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 ), 如: 硫醇(–SH) 、硫醚(R–S–R)、 二硫化物(–S–S–)
(3)含氮官能团(nitrogen 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 ), 如: 吡啶 、喹啉的衍生物 胺基(–NH2)
(1)煤是三维空间高度交联的非晶质的高分子缩聚物
煤不是由均一的单体聚合而成,而是由许多结构 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基本结构单元通过桥键连接 而成。结构单元由规则的缩合芳香核与不规则的、 连接在核上的侧链和官能团两部分构成。
(2) 结构单元的核心是缩合芳香核
缩合芳香核为缩聚的芳环、氢化芳环或各种杂环 (含硫、氮),环数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加。碳含量 为70%~83%时,平均环数为2;碳含量为83%~90% 时,平均环数为3~5;碳含量为大于90%时,环数急剧 增加,碳含量大于95%时,平均环数大于40。煤的芳碳 率,烟煤一般小于0.8,无烟煤则趋近于1。

煤的结构模型ppt课件

煤的结构模型ppt课件

化学结构一模、型煤的物理结构
➢ Fuchs结构模型 ➢ Given结构模型 ➢ Wiser结构模型 ➢ 本田结构模型 ➢ Shinn结构模型
Fuchs模一型、煤的物理结构 ——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代表模型。由W. Fuchs(德)提出, 1957年经Van Krevelen修改
特点: Fuchs模型是20世纪60年代以前煤的化学结构模型的代表。当时煤化 结构的研究主要是用化学方法进行的,得出的是一些定性的概念,可用于 建立煤化学结构模型的定量数据还很少。Fuchs模型就是基于这种研究水平 而提出的,该模型将煤描绘成由很大的蜂窝状缩合芳香环和在其边缘上任 意分布着以含氧官能团为主的基团所组成。——比较片面,不能全面反映 煤结构的特征
– 化学结构一般以镜质组作为 研究对象
– 含量多 – 组成均匀,变化平稳
第一煤节的煤大的分大子分结子构结构
煤大分子结构的基本概念 煤的结构参数 基本结构单元的核 基本结构单元周围的烷基侧链和官能团 煤中的杂原子 连接基本结构单元的桥键 • 煤中的低分子化合物
煤煤大大分分子子结结构构的的基基本本概概念念
不同煤化程度煤的基本结构单元
褐煤
次烟煤
高挥发分烟煤
石墨
无烟煤
低挥发分烟煤
煤的结构参数
➢ 芳碳率 fcar
芳香族结构的碳原子数与总碳原子数之比 ➢ 芳氢率 fHar
芳香族结构的氢原子数与总氢原子数之比 ➢ 芳环率
基本结构单元中芳香环数与总环数之比
基本结构单元的核
➢ 缩合环结构,也称芳香环或芳香核 ➢ 由不同缩合程度的芳香环构成,也含有少量的氢化芳香
• 尽管每一模型都有相关实验证据的有力支持, 但没有一种模型可以解释所有的实验现象。 也许对于煤这种复杂物质,也不存在这样一 种模型

煤的化学组成

煤的化学组成

煤的化学组成煤是一种能源资源,是热带植物在一亿年前经过生物和地质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有机质的化石。

煤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碳、氢、氧、氮、硫、磷等元素,其具体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对其性质和用途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煤的基本化学组成1.碳:煤中的碳含量很高,可以达到60%~90%不等。

这是因为在植物体内,二氧化碳与水经过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形成有机化合物,其中大部分是碳水化合物,此后这些有机化合物经过埋藏、升温和加压作用,形成煤炭。

碳元素是煤炭的主要成分,其含量的高低决定了煤的品质和类型。

2.氢:煤中含有氢,但氢的含量比碳要低,只有2%~5%不等。

氢元素主要存在于煤的有机氢化合物中,比如:甲烷、乙烷、苯乙烯等。

其主要来源于古植物体内含有的氢化合物,如蛋白质和脂肪质等,以及水分解而来。

氢的含量高低是影响煤炭的气化性能和燃烧速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3.氧:煤中的氧含量不固定,一般为5%~30%不等。

煤中的氧元素主要来自植物体内的膳食纤维素和其他有机物,同时也可以是在煤炭形成以后,经过氧化作用,形成的含氧化合物。

氧的含量高低对煤的空气氧化性、稳定性、可燃性等有一定的影响。

4.氮:煤中的氮含量很少,只有0.5%左右。

氮元素主要存在于煤中的有机氮化合物,如蛋白质、氨基酸、胆固醇等。

它们的进一步分解产生了硝基化合物、氨基化合物等含氮物质。

含氮物质对煤的低温固相反应、气化反应、燃烧反应等都有影响。

5.硫:硫元素是煤中的常见元素之一,煤的硫含量一般在0.2%~5%之间。

硫元素主要存在于硫化物和有机硫化合物中,如硫酸盐、硫化铁、巯基化合物、噻吩化合物等。

它们的存在直接影响着煤的燃烧性能、气化性能和腐蚀性能。

6.磷、钾、钙等元素:磷、钾、钙等元素虽然在煤中的含量不高,但也对煤的质量和特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磷元素主要存在于煤中的有机磷化合物中,如磷酯类、磷氢化合物等,含磷煤具有易燃性和高热值的特点。

钾、钙等元素则主要对其灰化特性、融化特性和腐蚀性特性产生了影响。

煤化学PPT课件

煤化学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32
溶剂抽提的分类
1)普通抽提: 在≤100℃温度下,用普通的低沸点有
机溶剂,如笨、氯仿和乙醇等。抽提产物小于1-2%。
2)特定抽提:抽提温度在200℃以下,采用亲核性溶
剂,如吡啶类、酚类和胺类等,抽提产物可达20-40%。
3)超临界抽提:以甲苯、异丙醇或水为溶剂在超过
临界点的条件下抽提煤。抽提温度一般在400℃左右。抽 提率可达30%以上。
Hale Waihona Puke 煤自燃的影响因素和预防 煤的高温燃烧
精选课件PPT
29
煤的其他化学性质
煤的加氢化学反应; 煤的磺化化学反应;
精选课件PPT
30
第三章 煤有机质的化学结构
精选课件PPT
31
煤的特性:复杂性;多样性;不均一性。
不象其他有机化合物一样,不存在统一的结构
煤化学结构的研究方法:
①物理研究方法—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 密度、折射率 ②物理化学研究方法─如溶剂抽提和吸附性能 ③化学研究方法─氧化、加氢、解聚、烷基化、热解和 官能团分析等
无原始植物
有亮暗相间 的条带
易着火,有烟 易着火,有烟 多烟

较多

很低

较高
无烟煤
灰黑色 有金属光泽
无明显条带
难着火,无烟 较少 高
精选课件PPT
6
二.煤的生成
(一)植物的族组成 1.糖类及其衍生物
• 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分子结构和元素组成? • 木质素:分子结构和元素组成? • 蛋白质:分子结构和元素组成? • 脂类化合物(脂肪、树脂、树蜡)
2)物理性质:风化煤的强度和硬度降低,吸 湿性增大;

什么是煤的化学结构?

什么是煤的化学结构?

什么是煤的化学结构?
答:关于煤的化学结构曾有过各种假说:低分子结构说、胶体化学结构说和高分子结构说等。

近代为较多人所接受的煤的化学结构的假说认为,煤的化学结构是高度交联的非晶质大分子网络,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

(1)煤的每个大分子由许多结构相似而又不完全相同的基本结构单元聚合而成,但它们的聚合程度不同,也即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2)基本结构单元的核心部分主要是缩合芳香环,它们的缩合程度不同,也有少量的氢化芳香环和杂环。

缩合芳香环的周围连接有烷基侧链和各种官能团,烷基侧链主要有-C CC2−、CC2−CC2−,官能团以含氧官能团为主,还有少量含硫、氮的官能团。

缩合芳香环之间通过各种桥键联结,从而形成三维空间网络型的大分子结构。

桥键的主要形式有次甲基(−CC2−)次乙基(−CC2−CC2−)
和醚基(-0 等,也有氢键缔合(−C−)的形式。

(3)低煤化度煤的芳香环缩合程度小,但桥键、侧链和官能团较多,低分子化合物较多,其结构无方向性、孔隙率和比表面积较大。

随煤化度加深,芳香环缩合程度逐渐增大,缩合环之间的桥键和侧链逐渐减少、变短,官能团也减少。

分子内部的排列逐渐规则化,分子之间平行定向程度增加,呈现各向异性,到无烟煤阶段分子排列逐渐趋于类石墨结构。

煤结构

煤结构

两类煤分子的结构模型:平均结构单元模型,有机质.和网络结构模型,整体煤的组成:有机质和矿物质煤的化学结构一般以镜质组作为研究对象,原因是因为含量多和组成稳定,变化均匀煤的有机质:芳香结构的环状化合物90%,非芳香结构的化合物(低分子化合物)含量少煤的大分子结构通常是指煤中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煤是由分子量不同,分子结构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一组”相似化合物”的混合物组成多个相似的”基本结构单元”通过桥键连接随着煤化程度的提高,构成核的环数增多,连接在核周围的侧键和官能团数量则不断变短和减少.芳碳率:芳香族结构的碳原子说数与总碳原子数之比芳氢率:芳香族结构的氢原子说数与总氢原子数之比芳环率:基本结构单元中芳香环数与总环数之比煤是三维空间高度交联的非晶质的高分子缩聚物煤不是由均一的单体聚合而成的,而是由许多结构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基本结构单元通过桥键连接而成的.结构单元由规则的缩合芳香核与不规则的,连接在核上的侧链和官能团两部分构成结构单元的核心是缩合芳香核缩合芳香核维缩聚的芳环,氢化芳环或各种杂环,环数随美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加.碳含量为70-83%是平均环数为2;碳含量为83-90%时,平均环数为3-5;碳含量大于90%时,环数急剧增加;碳含量大于95%时,平均环数大于40煤结构单元的不规则部分连接在缩合芳香核上的不规则部分包括烷基侧链和官能团烷基侧链的长度随煤化长度的提高而缩短;官能团主要是含氧官能团,包括羟基,羧基,甲氧基等,随煤化程度的提高,甲氧基,羧基很快消失,其他含氧官能团在各种煤化程度的煤中均有存在。

有少量的含硫官能团和含氮官能团连接结构单元的是桥键桥键的主要类型:—CH2-;-O-(-S-);Car-Car键桥键数量与类型与煤化程度的关系:低煤化程度的煤桥键最多主要是前三种中等煤化程度的煤桥键最少主要是前两种无烟煤桥键较烟煤增多主要是第三种氢氧硫的存在形式:氧的存在形式除了官能团外,还有醚键和杂环硫的存在形式有硫醚,噻吩,氮的存在形式有吡咯环,胺基和亚胺基等在煤高分子化合物的缝隙中还独立存在着具有非芳香族结构的低分子化合物,他们主要是脂肪族化合物,如褐煤,泥炭中广泛存在的树脂,蜡等。

煤质分析_

煤质分析_
有时也将上述四个测定项目叫做半工业分析,再加上 煤的发热量和煤中全硫的测定,则称为全工业分析。
➢ 元素分析
主要测定煤中碳、氢、氧、氮、硫等元素,了 解煤的元素组成。 元素分析的结果是对煤进行科学分类的主要依据。 在工业上,是计算发热量、计算热量平衡的依据。
➢ 煤的工艺性质
(1)粘结性和结焦性指数 (2)发热量和燃点 (3)反应性 (4)煤灰熔融性和结渣性
二、煤的分析项目
✓ 工业分析 ✓ 元素分析 ✓ 物理性能测定 ✓ 工艺性能测定 ✓ 煤灰成分分析
➢ 工业分析
煤的工业分析又叫技术分析或实用分析,是评价煤的 基本依据。它包括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产率和固定 碳四个项目的测定。
通常,水分、灰分、挥发分产率都直接测定,固定碳不 作直接测定,而是用差减法进行计算。
出。
挥发分坩埚
2、高温炉
带热电偶和调温器,炉壁留有一个排气孔。 炉膛内必须有一个温度稳定的恒温区,以保证 炉内温度能恒定在90010℃范围内。
3、坩埚架
用镍铬丝制成,大 小应与炉内 90010℃稳定温度 区相适应,放在架 上的坩埚底部应与 炉堂底距离20~ 30mm。
坩埚架
✓方法
灼烧至质量恒定的盖 瓷坩埚,称取粒度为 0.2mm以下的空气干 燥煤样1±0.01)g( 精确至0.0002g)
快速灰分测定仪 1-管式电炉;2-传送带;3-控制仪
(2)方法B
盛有煤样的灰皿预先分排放在耐热瓷板或石棉板上由炉 外逐渐送入预先加热至(815±10)℃的马弗炉中灰化并灼烧 至质量恒定。
✓计算
Aad——空气干燥煤样的灰分产率,%; m1——残留物的质量,g; m——煤样的质量,g。
四、挥发分产率的测定
❖ 游离水

煤的分子结构

煤的分子结构

煤的分子结构煤是一种由有机物质经过长时间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状燃料。

它主要由碳、氢、氧和少量的氮、硫等元素组成。

煤的分子结构是由多种有机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以下将对煤的分子结构进行解释。

1. 煤的主要组成煤的主要组成是碳元素。

当植物残渣经过压力和高温等地质作用时,其中的有机化合物会逐渐分解,释放出氧和水分子,留下富含碳的残渣。

这些残渣在进一步的地质作用下形成了煤。

煤中的碳元素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主要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腈基等。

2. 煤的结构组成煤的分子结构主要由多环芳香烃、醚、酮、酚等有机化合物组成。

这些有机化合物通过共价键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复杂的聚合物结构。

多环芳香烃是煤中最主要的有机化合物之一,由苯环和其他环芳香烃组成,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难以降解的特性。

3. 煤的结构类型根据煤的成熟度和形成过程的不同,煤可以分为不同的结构类型,主要包括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褐煤是最不成熟的煤,其分子结构中含有较多的氧和水分子。

烟煤是中等成熟度的煤,其分子结构中的氧含量较少,碳含量较高。

无烟煤是最成熟的煤,其分子结构中的氧和水分子含量很低,碳含量最高。

4. 煤的结构特性煤的分子结构决定了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由于煤中含有大量的碳元素,因此煤具有高热值和较长的燃烧时间。

此外,煤中的多环芳香烃结构决定了它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不容易被分解和燃烧。

另外,煤还含有很多的杂质,如硫和氮等,这些杂质会影响煤的燃烧性能和环境影响。

总结:煤的分子结构是由多种有机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它主要由碳、氢、氧和少量的氮、硫等元素组成。

煤的结构包括多环芳香烃、醚、酮、酚等有机化合物的聚合物结构。

根据煤的成熟度和形成过程的不同,煤可以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等结构类型。

煤的分子结构决定了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如高热值、化学稳定性等。

同时,煤中的杂质也会对煤的性质产生影响。

煤的工业分析

煤的工业分析

灰分与挥发分测定结果的应用
评估煤的燃烧性能:灰分和挥发分是 评估煤燃烧性能的重要指标,可以用
于煤的分类和评价
煤炭贸易定价:灰分和 挥发分是煤炭贸易中定 价的重要依据,可以用
于煤炭质量的评估
煤的加工利用:灰分和 挥发分对煤的加工利用 过程有重要影响,如煤 的选煤、气化、燃烧等
05
煤的硫分测定
煤的硫分概念及测定意义
煤的结构对反应性能的影响
• 煤的燃烧性能:煤的结构对煤的燃烧性能有很大影响,如热值、热效率等 • 煤的气化性能:煤的结构对煤的气化性能有很大影响,如气化率、气体产物组成等 • 煤的液化性能:煤的结构对煤的液化性能有很大影响,如液化率、液体产物组成等
煤的反应性能测定方法
01 煤的燃烧性能测定:通过测定煤的发热量、燃烧产物组成等指标,评估煤的燃烧性能 02 煤的气化性能测定:通过测定煤的气化率、气体产物组成等指标,评估煤的气化性能 03 煤的液化性能测定:通过测定煤的液化率、液体产物组成等指标,评估煤的液化性能
发热量测定结果的应用
评估煤的燃烧 性能:根据煤 的发热量,可 以评估煤的燃 烧性能,如热 值、热效率等
01
计算锅炉热效 率:通过测定 煤的发热量, 可以计算锅炉 的热效率,以 评估锅炉的性

02
煤炭贸易定价: 煤的发热量是 煤炭贸易中定 价的重要依据, 可以用于煤炭 质量的评估
03
04
煤的灰分与挥发分测定
煤的微量元素测定方法
仪器分析法: 通过原子吸收 光谱法、原子 发射光谱法、 X射线荧光光 谱法等仪器分 析煤中的微量
元素
01
化学分析法: 通过化学滴定 法、原子吸收 光谱法、电感 耦合等离子体 质谱法等化学 方法分析煤中 的微量元素

煤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煤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煤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煤中有机物主要由碳、氢、氧和少量氮、硫和磷等元素构成,各种煤所含的主要元素组成见表2-2-03。

表2-2-03 煤的元素组成一、煤的种类(按炭化程度分)1.泥煤(草煤、泥炭)8380~10500kJ/kg2.褐煤10500~16700kJ/kg3.烟煤21000~29400kJ/kg4.无烟煤(白煤)21000~25200kJ/kg二、煤的化学组成1.碳C C +O2=CO2 +33900kJ/kg2.氢H H +O2=HO2 +142400kJ/kg1)化合氢:与氧化合形成结晶水的氢。

不能燃烧放热。

2)自由氢:未与氧结合的氢。

与其他元素(C、S)构成可燃化合物。

3.硫S S+O2=SO2 +10500kJ/kg1)有机硫—燃烧形成→SO22)无机硫↗黄铁矿硫→燃烧形成→SO2↘硫酸盐→灰渣4.氧和氮(O、N)5.水分W↗内在水分:干燥除去水分→外在水分:风干↘结晶水:高温除去6.灰分A:灰熔点三、成分表示方法:(煤的元素分析法)1.应用基y(为基准)2.分析基f3.干燥基g4.可燃基r第二节煤的使用性能一、煤的工业分析:1.挥发物V2.水分W3.固定碳C GD4.灰渣AC GD=100-(W+A+V)二、煤的发热量(一)概念1.定义:单位质量或体积燃料完全燃烧时所发出的热量。

2.分类↗高位发热量Q gw:含水蒸气凝结时的热量↘低位发热量Q dw(二)计算公式P91.工业分析法:2.元素分析法:↗杜隆公式↘门捷列夫公式3.高低发热量的换算:三、煤的物理、化学性质(一)物理性质:1.比重:1~1.8t/m3随炭化程度而加大。

2.比热:0.84~1.67kJ/kg℃随炭化程度而减少。

3.导热系数:0.232 ~0.348w/m℃随炭化程度而加大。

(二)化学性质:1.粘结性、结焦性2.耐热性3.反应性、可燃性四、工业要求:(燃烧用)Q y dw=5500~6000kcal/kgV f >20%S g≯4%A g<50%灰熔点>1200℃煤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碳和氢,还含有少量氧、氮、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篇
煤质分析与检验技术
第二章
煤的化学成分与分子结构分析
煤的种类很多, 各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 这是与它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的。从化学的观点出发, 煤可分为有机组成和无机组成两部分。有机组成主要是由碳、 氢、 氧、 氮、 硫等元素组成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这是煤的主要组成部分, 也是煤炭加工利 用的主要对象; 无机组成包括矿物质和水, 在多数情况下, 它们是对煤的加工利用起不良 影响的有害成分。煤的分子结构是指煤中有机质的分子结构。 为了研究煤的化学组成, 工业上最常用的分析方法就是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煤的工业分析是测定煤的水分、 灰分、 挥发分和固定碳等四项指标; 元素分析是测定煤中 有机质的碳、 氢、 氧、 氮、 硫等元素的含量。
图.3%3#
煤的内在水分与煤化程度的关系
由图 . 3 % 3 # 可见, 随着煤化程度的增高, 煤中内在水分含量不断减少, 到无烟煤时 略有上升。这是由于煤的内表面积随煤化程度增高而减少, 因此, 吸附水分也逐渐减少; 另外, 由于年青煤中有较多的亲水基团, 如羧基、 酚羟基等, 随煤化程度增高, 这些煤中水分的测定和计算
煤中水分的测定采用间接测定法, 其原理是: 将已知重量的煤样放到一定温度的干 燥箱内进行干燥, 在干燥过程结束后煤样减轻的重量就是煤样的含水量, 煤样减轻的重 量占煤样原重量的百分数即为该煤样的水分。 由于煤中的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在不同的空气湿度和温度下, 不是一个定值, 除非有理论 研究上的需要外, 工业上一般不采用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这两个指标来表示煤的水分。工业 上通常测定的煤的水分指标是全水分和分析煤样水分, 有时还测定最高内在水分。 1 $ 全水分的测定 全水分是指煤的实际含水总量, 用符号 ! 2 表示。它是评价煤炭经济价值和加工工 ・ 1#33 ・
第二节
煤中的矿物质和煤的灰分
煤中的矿物质是煤中除水以外的所有无机质的总称。包括各种硅酸盐矿物、 碳酸盐 ・ &)/" ・
第二章 矿物、 硫酸盐矿物、 金属硫化物矿物等。
煤的化学成分与分子结构分析
一、 煤中矿物质的来源及分布特性
在已开采出的煤中, 根据矿物质的来源和分布特性可分原生矿物质、 次生矿物质和 外来矿物质三类。 ! " 原生矿物质 原生矿物质也称结构矿物质, 它是由成煤植物本身所含有的矿物质形成的。主要是 由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盐组成, 如钾、 钠、 钙、 镁盐类, 此外还含有铁、 硫、 磷以及少量的 钛、 钒、 氯等元素, 它参与煤的分子结构。其含量很少, 一般为 !# $ %# , 不能用机械方法 选出, 如洗选纯精煤时, 总存留有少量灰分, 这就是原生矿物质造成的。 % " 次生矿物质 次生矿物质是在成煤过程中由外界进入煤中的矿物质。其来源又分以下几种情况: (如石英、 长石、 云母等) 矿物质; !被风和流水搬运到成煤沼泽中与煤层同时沉积 " 由成 煤沼泽中的胶体溶液沉淀形成的 (如高岭土、 方解石、 黄铁矿等) 矿物质; # 煤层形成后, 由于地下水在淋滤过程中浓度变化等原因沉淀下来的 (如石膏、 方解石等) 矿物质。 次生矿物质在煤中的嵌布状态多种多样, 常见的有: 有时可形成稳定的 ! 夹层状, 层; 包裹体、 结核状等, 肉眼可见; 呈脉状、 片状, 有时还 "透镜体、 # 充填在煤的裂隙中, 充填在丝炭细胞腔中; 呈细粒分散在基质中, 肉眼不易看出。 $浸染状, 次生矿物质颗粒小, 在煤中分散均匀, 很难与煤分离。将煤破碎到一定程度, 可将一 部分较大的次生矿物质颗粒从煤中解离出来, 所以选煤时只能排除次生矿物质的一部 分。 & " 外来矿物质 外来矿物质是指在采煤过程中从煤层顶板、 底板、 夹矸层等处混入煤中的矿物质。 它原来并不含于煤层中。外来矿物质以单体解离的形式混在煤中, 选煤时易被排除掉。
第一节
煤中的水
一、 煤中水的来源和存在状态
煤中水的来源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伴随着植物遗体的整个成煤过程留在煤中的水; 其次是煤层形成后进入煤层的裂隙、 孔隙中的地下水; 三是在煤的开采、 洗选、 贮存、 运输 过程中使用和接触的水。 由于煤具有很多细小的孔隙 (毛细管) , 因而水分在煤中有不同的存在状态。通常将 煤中的水分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 ! " 外在水分 ・ !%$# ・
第九篇
煤质分析与检验技术
随之减少, 因此水分含量不断降低; 到无烟煤时水分含量又略有增高, 是由于煤分子排列 整齐, 内表面增大, 所以水分含量略有提高。 但是, 煤的内在水分含量的多少还与外界条件有关, 尤其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有显 著改变, 特别是湿度的影响更大。因此, 使用内在水分研究煤的有机质特性和研究与煤 化程度的关系时, 必须是在固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才有意义。有的国家规定, 在实验 。 室将煤风干时, 湿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如相对湿度 !"# $ %"# ) 煤的内在水分随着煤化程度的变化而有规律性的变化, 因而在煤的国际分类中, 对 煤化程度较低的煤, 就采用最高内在水分作为一个分类指标。 煤经风化后, 煤的内在水分增加。所以, 煤的内在水分的大小, 也是衡量煤风化程度 的标志之一。
第二章
煤的化学成分与分子结构分析
外在水分是指将煤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使其自然风干后因蒸发作用而失去的水 分。它包括附着在煤粒表面的水分和煤的较大孔隙中的水分, 用符号 ! " 表示。 # $ 内在水分 内在水分是指煤经自然风干后仍保留在煤中的水分。它包括存在于煤的较小孔隙 中的水分以及少量以单分子层的形态吸附在大小孔隙管壁上的水分, 用符号 ! %&’ 表示。 用自然风干的方法可将煤中的水分分为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 其原因是煤的毛细管 中的水分具有不同的蒸气压。较大毛细管中的水分具有正常的蒸气压, 而较小毛细管中 水的蒸气压小于正常蒸气压, 且具有随毛细管直径的减小而减小的规律。我们知道, 只 有当水的蒸气压大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时, 水才会蒸发。将煤暴露在空气中时, 附着 在煤粒表面和存在于煤粒较大孔隙中的水分因其蒸气压大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 所以 就蒸发逸出, 形成外在水分; 而煤中较小毛细管中水分的蒸气压低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分 压, 因而不能蒸发逸出, 仍留在煤中形成内在水分。 对于同一种煤来说, 外在水分与内在水分并没有固定的分界线, 这是因为它们的分 界线取决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当空气湿度不同时, 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就不相同。 所以当空湿度不同时, 即使是同一种煤, 其外在水分与内在水分的值也是不同的。空气 湿度大时, 蒸发量小, 外在水分减小, 内在水分增大; 空气湿度变小时, 蒸发量增大, 使外 在水分值随之增大, 而内在水分值减小。 ( $ 结晶水 煤中的水分除了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之外, 还有少量以化学方式结合的水, 即结晶 水或叫化合水。它是煤牛的某些矿物质所含的 结 晶 水, 如 石 膏 )*+,-・#.# ,、 高岭土 而且目前煤的工业分析方法又 /0# ,(・#+%,#・#.# , 中的结晶水等。因结晶水含量很少, 不能测定这部分水分, 所以在煤的工业分析中不考虑这部分水分。
第二章 式中 — —分析煤样的重量, !— "; — —分析煤样干燥后的重量, !# — "。
煤的化学成分与分子结构分析
分析煤样水分测定的具体方法、 步骤和要求详见国家标准 !$ %#%—&&。 ’ ( 最高内在水分的测定。 最高内在水分是指煤中小毛细管吸附和凝聚的水达到饱和时的水分, 用 )*+ 表示。 最高内在水分值可用于计算煤的恒湿无灰基发热量, 而恒湿无灰基发热量是在煤的分类 中区分褐煤与烟煤的一个分类指标。 最高内在水分的测定方法是: 将在温度为 ’,- 、 相对湿度为 ./0 的条件下达到湿度 平衡的煤样置于 #,1 2 ##,- 的烘箱内烘干, 然后按下式 ( % 3 ’) 计算测定结果: )*+ 4 式中 ! 3 !# 5 #,,0 ! (% 3 ’)
四、 煤中水分对煤的工业利用的影响
一般来讲, 煤中水分是有害的无机杂质, 它的存在对煤的工业利用是不利的, 其表现 有以下几个方面: (&) 对运输能力的浪费: 煤是大宗商品, 煤的水分高必然浪费大量的运输能力。假如 有 % 亿 ’ 煤需要调运, 若煤的水分为 &"# , 也就是说煤中含有 " ( % 亿 ’ 水, 以每节车箱装 就需 &)" 万节车箱才能装完。另外, 在严寒地区, 由于水分高, 冬季会使煤发生 !"’ 计算, 冻结, 造成运输、 装卸的困难。 对炼焦的影响: 煤中的水分在炼焦蒸发时要消耗热量、 延长炼焦时间。煤中水分 ()) 每增加 &# , 结焦时间约延长 *"+,-, 这样就降低了焦炉的生产能力。水分过大时, 还会 损坏焦炉, 缩短焦炉的使用年限。 对气化和燃烧的影响: 在气化和燃烧时, 水分蒸发需消耗热量。据研究, 煤的水 (*) 其发热量约降低 " ( &# 。 分每增加 &# , (.) 对煤的机械加工的影响: 煤中水分高会给破碎、 筛分造成很大困难, 降低生产效 率, 损坏设备。 但是在燃烧粉煤时, 煤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 可以减少粉煤损失, 适当改善炉膛的辐 射效能, 这是水分对煤的利用有利的一面。
— —煤样达到湿度平衡后的重量, !— "; — —煤样干燥后的重量, !# — "。
三、 煤中水分与煤质的关系
煤中水分的含量变化范围很大, 其中内在水分是吸附在煤的小毛细管中的水分, 因 此它的变化规律与煤的内部表面积有关。煤的内在水分含量反映了煤的内部结构, 所以 煤的内在水分在固定的温度和湿度下与煤化程度有一定关系, 其变化规律如图 . 3 % 3 #。
第九篇
煤质分析与检验技术
艺性质的最基本的质量指标之一; 也是煤炭供需双方计量、 计价的依据之一; 在工业上还 用来计算热平衡、 物料平衡和煤的发热量等。 测定全水分所需的煤样, 必须按规定的方法 (煤质分析中所需各种煤样的制备方法 见国家标准 !" #$#—%&) 采制、 装封, 尽量避免水分损失, 粒度要求破碎到 ’(( 以下或 破碎到 ’(( 以下; 水分大时, 为了顺利地进行破碎和缩分, 可破 )&(( 以下。水分小时, 碎到 )&(( 以下。 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称取一定重量的全水分煤样, 置于干燥箱中, 在一定温度下干燥 至恒重。煤样减轻的重量占煤样重量的百分数即为该煤样的全水分。测定结果按下式 计算: (* + )) ,- . 式中 — —煤样的重量, !— 2; — —煤样干燥后的重量, !) — 2。 全水分测定的具体方法、 步骤和要求详见国家标准 !" *))—%#。 * 3 分析煤样水分的测定 所谓分析煤样是指用来进行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等煤质分析用的煤样。该煤 样也需按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 步骤制备, 粒度要求磨碎到 0 3 *(( 以下, 并使其达到空 气干燥状态。分析煤样中所含的水分称为分析煤样水分, 亦称空气干燥基水分, 用符号 , 45 表示。它主要用于煤质分析中各项指标的计算和换算。分析煤样水分的测定方法分 以下几种: ()) 烟煤和无烟煤分析煤样水分的测定 称取一定重量的分析煤样, 置于干燥箱中, 在 )06 7 ))08 温度下干 43 常规测定法: 燥至恒重, 煤样减轻的重量占煤样重量的百分数即为该煤样的空气干燥基水分。 称取一定重量的分析煤样。置于干燥箱中, 在 )#6 : 68 温度下干燥 9 3 快速测定法: 取出称重, 煤样减轻的重量占煤样重量的百分数即为该煤样的空气干燥基水分。 )0(;<, (*) 褐煤分析煤样水分的测定 称取一定重量的分析煤样, 置于干燥箱中, 在 )#6 : 68 温度下干燥 )=, 取出称重, 煤 样减轻的重量占煤样重量的百分数即为该褐煤的空气干燥基水分。 另外, 褐煤分析煤样水分的测定方法还有一种蒸馏法, 这里不再介绍。需要时可查 阅国家标准。 分析煤样水分的测定结果按下式 ( * + *) 计算: , 45 . ・ )*$% ・ ! + !) / )001 ! (* + *) ! + !) / )001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