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恢复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我国植被恢复现状和潜力
1.中国退化土地现状和植被恢复潜力
荒漠化、石漠化、退化的森林、草地、矿山、大型工程、城市建设
2.退化土地植被恢复案例(恢复的方法和措施)
荒漠化、石漠化、退化的森林、草地、矿山、大型工程、城市建设
3.植被生物量、土壤碳估算和检测方法
主要针对乔灌木造林
我国植被恢复现状和潜力
1.中国退化土地现状和植被恢复潜力
荒漠化、石漠化、退化的森林、草地、矿山、大型工程、城市建设2.退化土地植被恢复案例(恢复的方法和措施)
荒漠化、石漠化、退化的森林、草地、矿山、大型工程、城市建设3.植被生物量、土壤碳估算和检测方法
主要针对乔灌木造林
我国植被恢复现状和潜力
摘要:植被在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及生态系统的固碳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9植被恢复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植被恢复”(Revegetation,RV)是通过直接的人为活动建立植被覆盖以增强碳储存,最小面积在0.05公顷以上,但不属于“造林在造林”(Afforestation and Refforestation,AR)的范畴。目前,植被的自然及人工恢复是改善脆弱生态系统及退化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现状最有效的措施。植被在恢复过程中对地上植被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的恢复有着重要影响,同时通过凋落物及根系的输入,可以有效改善地下生态系统,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增加土壤生物的生物量及活性。文章主要总结了我国土地退化的现状,包括荒漠化、石漠化、退化的森林和草地等,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地破碎化,包括矿山、大型工程、城市建设对土地的破坏等。对我国退化土地植被恢复、矿区绿化和城市绿化的潜力做了总结。重点对退化土地、矿区、城市绿地等的乔、灌木造林,现有的植被生物量、土壤碳估算和检测方法做了总结。
1.我国土地退化现状以及植被恢复潜力
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一种或几种过程共同作用而导致土地生产力的暂时性或永久性降低。有各种形式的土壤退化,如荒漠化、石漠化、森林植被的破坏,以及草场生产力的降低等导致的土壤退化。我国是世界上土地退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地退化问题已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中国土地退化的分类与分级)。我国土地退化的现状及潜力有以下几个方面
1.1荒漠化现状及植被恢复潜力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所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我国荒漠化面积263.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27.46%。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甘肃、河北、宁夏、陕西、山西等18个省(市、区)498 个县(市、旗)。包括风蚀、水蚀、盐渍化和冻融等四种类型3.(我国荒漠化防治现状及对策)。
我国荒漠化土地分布从东经74°~119°,经度横跨45°;从北纬19°~49°,纬度纵跨30°;从海平面到高寒荒漠地带,垂直跨越数千米。地域辽阔,气候及地貌类型多样,荒漠化土地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综合体。其成因涉及自然、社会、经济等众多因素,不同因素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荒漠化土地,从而造就了中国荒漠化类型的多样性4.(中国荒漠化状况与防治对策研究)。
1.2石漠化现状及植被恢复潜力
石漠化是石漠化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及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大面积基岩裸露,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中国石漠化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和广东8个省(区、市,以下简称省)460个县(市、区,以下简称县)的岩溶地区。其次在安徽、福建等有岩溶现象的地区有零散分布,但不构成区域的生态危害,以下分析数据不包括这些区域。据统计,全国石漠化土地面积为1296.23万hm2,占国土面积的1.35%;潜在石漠化面积1237.88万hm2,占国土面积的1.29%。石漠化土地以云贵高原东部为中心集中分布,边缘区域呈块状或带状分布。从省区看,贵州、云南和广西三省区石漠化发生最为严重,三省区石漠化土地总面积为857.6万hm2,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66.2%(图1)。从流域分布来看,石漠化
土地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图2)5.(我国石漠化现状与防治对策)。
1.3我国森林退化现状
森林退化可以理解为森林面积减少、结构丧失、质量降低、功能下降;森林衰退则是森林退化的一种形式,指森林(树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生理机能下降、生长发育滞缓、生产力降低甚至死亡,以及地力衰退等状态6.(朱教君李凤芹《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第7期)。
1.4我国草地退化现状
草地退化实质上是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的干扰超过了草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导致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弱化、功能下降过程。草地退化过程包括土壤退化和植被退化两个方面。土壤是植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伴随着草地土壤的退化,草地植被也发生退化,植被的退化又作用于土壤,形成强烈的副反馈机制,加速草地退化的进程。草地退化是一项世界性的问题,但是我国草地退化尤为严
重,退化面积之大,退化速度之快是惊人的。草地资源调查资料表明,我国20世纪70年代草地退化面积占10%,80年代初占20%,90年代中期占30%,目前以上升到50%以上,而且仍在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发展。造成草地退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固然有气候变暖,洪涝灾害和干旱大面积频繁发生等自然因素。但人为因素是最主要的7.(我国草地现状及其退化的主要原因)。
我国有84.4%的草地分布在西部,面积约为3.31×108hm2。由于不合理的利用,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1999年,西部地区可利用草地面积为26×108hm2,占西部草地总面积的81.4%;草地鼠害面积为1.23×108hm2,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47.1%。1986--1999年,西部地区可利用草地面积快速减少,每年平均减少100×104hm2以上;而退化草地面积(1986和1999年分别为5.9473×104hm2和6.4764×104hm2)和鼠害草地面积(1986和1999年分别为6.100×104hm2和7.5375×104hm2)则明显增加。2000年,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四川、陕西、宁夏、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十二省(区)草地发生鼠虫害总面积达4.2667×104hm2,其中,虫害1.4667×104hm2,鼠害2.800×104hm2;成灾总面积2.7333×104hm2,其中,虫害1.000×104hm2,鼠害1.7333×104hm2。
2.我国土地破碎化及其植被恢复潜力
2.1我国矿山对土地破坏现状
煤炭资源的开发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煤炭的开采和利用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矿区已成为典型的、严重受损生态系统8.(中国煤矿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重建技)。矿区废弃地是指在矿产开采过程中被开采活动所破坏、不通过处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主要包括:露天矿的外排土场、煤矿的矸石山、尾矿库、井工矿形成的采空区和塌陷区,以及矿区辅助建筑占用后废弃的土地。废弃地的产生带来诸多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占用和破坏大量土地资源,尤其是宝贵的耕地资源;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尾矿库重金属污染水体和土壤;矸石山自燃污染大气环境9.(我国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现状及措施建)。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开采万吨煤地表塌陷0.2hm2,露天矿每开采万吨煤要挖损土地约0.1hm2,外排土场压占土地为挖损土地量的1.5~2.0倍,露天矿正常生产时每采万吨煤排土场平均压占0.16hm2土地。据此推算,我国煤炭地下开采历年塌陷土地总量在66万hm2,露天开采挖损与压占土地总量在45万hm2左右。由于开采地表塌陷造成我国东部平原矿区土地大面积积水、受淹和盐碱化,不仅使区内耕地面积急剧减少,而且加剧了人口与土地、煤炭与农业的矛盾;西部矿区的地面塌陷加速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同时采煤引起的地表塌陷还诱发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严重破坏了矿区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矿区的地表塌陷对地面的建筑物、道路、铁路、桥梁和输电线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特别是在村庄稠密的平原地区由于土地塌陷造成村庄破坏致使人口迁移,一般每生产1000万t煤炭需迁移约2000人10.(我国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