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确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社 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优越性,对于中国这样一个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来说,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 现工业化、现代化,这是最好的选择,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巩固了中国人民争得的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的成 果,为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 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开辟了宽广的 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大规模的社会主义 建设,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变成了繁荣昌盛的新中 国,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巍然屹立在世界的 东方。这个基本的历史事实表明,中国的社会主 义基本制度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广大人民的切 身利益,具有伟大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必须肯 定“我们现在的社会制度比较旧时代的社会制度 要优胜得多”,必须牢记“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 中国”这个历史性的真理,因而坚定不移地坚持 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急剧扩大了商品粮食的需求量, 出现了粮食供应不足、农民待价惜售和私人粮商粮 贩操纵粮食市场的局面。在中国实行工业化,必须 依靠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支持。1953年10月,中央 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简称统购 统销)的决议。粮食统购统销的实行,初步缓解粮食 供应的紧张,。 粮食供求关系紧张的矛盾,通过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得到缓解,却不能根本改变农业生产落后于工业发 展的状况。中央认为,现实的办法主要是合作化并 在此基础上适当进行技术改革。1954年初,在开展 过渡时期总路线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农村很快掀起 大办农业社的热潮,1955年春达到67万个
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在中国是 走不通的。从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工业产生以来,由于受到外国垄断资本的压迫和本国 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始终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独立 以后的中国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就 难以取得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独立,中国就会成为外国垄 断资本的加工厂和单纯的廉价原料、廉价劳动力的供应 地,就像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那样。 由于经济上依赖外国,在政治上就挺不起腰杆,连已经 争得的政治独立也可能丧失。在帝国主义时代,中国通 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的可能性已经失去。 中国共产党明确指出,新中国应当选择社会主义制度, 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 是与其历史发展走向密切相关的,都有其历史决定 性。邓小平同志指出:“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 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 我们看看历史吧。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 不能成功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 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毛泽东思想, 走自己的道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 国革命搞成功了。”这一表述,充分说明了社会主 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 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要是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工业资本只 占1/5。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轻纺工业和食品工业, 缺少重工业的基础。这些工业企业,大多规模小,技术设 备落后,劳动生产率很低。不能设想,在这个基础上,通 过一个时期资本主义自身的独立发展,中国就可能成为先 进的工业国。 原有的资本主义工业企业也是中国工业建设中的一个重要 的、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这些企业的设备利用率和劳动 生产率低,成本高,资金不足,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十分有 限。必须对它进行改造,才能更好地发挥这部分工业企业 的作用。 资本主义工业的这种情况,是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又一个 基本因素。
。 第一,社会主义的产生,彻底改变了人民群众受压 迫受剥削的社会地位,无产阶级 和劳动人民成为国家 的主人,从根本上保证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一切 爱国人士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权力和他们的民主权利。 第二,社会主义不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而主要是 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发展生产 力,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 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从而为生产 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第三,社会主义提倡按 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不断扩大社会福利,实现社 会平等,避免两极分化。 第四,资本主义的发展,建 立在对内剥削、对外掠夺的基础上,并用低价商品摧毁 弱小国家的民族企业,用坚船利炮把它们变为自己的附 属,尤其是对第三世界国家实行不等价交换。
2、当时社会状况:
1955年夏季起到1956年底,我国加快了对农业、手 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在较 短的时间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 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党创造了一系列适合 中国特点的过渡形式。在农业方面,创造了以初级 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的多种互助合作形式, 使农民的个体私有制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 制。对个体手工业,也采取类似的办法。对资本主 义工商业,创造了加工定货、经销代销、公私合营 等一系列国家资本主义形式,使资本家私有制逐步 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成功地实现了对资产阶级 的和平赎买。这些经验说明了当时对社会主义的选 择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完全正确的。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 了制度条件。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 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来阶 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 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 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 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而开始了在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1、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能够比 较顺利地实现消灭私有制这样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 但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 的发展,并且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而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 动荡,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 度基础。 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4.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 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 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5、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 主义理论
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 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土地改革以后,农业生产摆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 缚,一个时期有过相当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实行 在土地私有基础上的个体经营,这种发展又受到很 大的限制。因为个体农户耕地很少,经营规模十分 狭小;生产工具严重不足;资金十分短缺。在这种 情况下,农民要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平整土地和改 良土壤,使用改良农具以至机器来进行耕作、播种、 收获,实行分工制度来发展多种经营等等,都有很 大的困难。, 通过实行农业合作化来增产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以满 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生活和工业发展的需要,这也是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基本因素之一。
(1)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着重要的 历史作用。 社会主义国家人口曾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领土面积达世界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工业总产值约占世 界的2/5,国民收入约占世界的1/3。逐步改变着世界政治 力量的对比,进一步削弱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基础,赋予当 代世界的发展以新的内容。 (2)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改 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大大遏制了帝国主义在全世界的扩 张。 社会主义力量积极参与国际政治活动,不断挫败帝 国主义的图谋和野心。 (3)社会主义力量坚定支持被压 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社会主义本身的巨大成就,也推动了世界历史在新时代的 进步。 (4)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 社会主义作为时代的旗帜和批判资本主义的武器,影响着 世界历史的进程,在今后长时间内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
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 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所谓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业,首先和主要的,就是要办好原 有的国营工业,并依据需要和可能改建、扩建这些工业。 建设新的工业,首先和主要的,也是要发展国营工业。因 为在当时的中国,私人是没有能力投资兴建新的、足以为 国家的工业化奠定基础的那种大型工业骨干企业的。这就 是说,工业建设的发展,首先意味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 经济的发展和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比重的增加。这是中国 选择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因素。
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受到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经济、外交和军事上的严密封锁和遏制。中国 不但不可能从资本主义大国得到援助,而且连进 行普通的贸易和交往都很困难。当时只有社会主 义国家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独立而斗争的国家 同情中国。只有苏联能够援助中国。这种国际环 境,也是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基本因素之一。
10计本1 戴亚洁 2010020306104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 度的初步确立
随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实施,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 造,也在大力向前推进。 1953年,党先后作出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和关于 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两个决议要求按照积极发展、 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和逐步 推广的方法,把农业互助合作当作一件大事去做。在这两 个决议的指导下,全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合作社都增产增 收,并且一般都是互助组优于单干,合作社又优于互助组。 因此互助合作运动得到广大贫苦农民的欢迎,参加合作社 已开始成为一种群众性的行动。
Fra Baidu bibliotek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争取民族独立 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得到了解决;这就为中国 进行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的繁荣富强,创造了政 治条件。
进行经济建设,首先是要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 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但 是,怎样才能发展经济,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呢?从 世界历史上看,主要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 工业化的道路,这是欧洲各国、美国和日本走过的, 而且走通了;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这是 苏联走过的,而且也走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