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燃料燃烧习题集
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四燃料与燃烧4.1燃烧与灭火测试题湘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四燃料与燃烧4.1 燃烧与灭火同步测试题(新版)湘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四燃料与燃烧4.1 燃烧与灭火同步测试题(新版)湘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四燃料与燃烧4.1 燃烧与灭火同步测试题(新版)湘教版的全部内容。
4。
1燃烧与灭火一、单选题1。
当人被困在火灾现场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自救措施,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拨打火警电话求救B。
直立身子朝有火光的方向逃生C。
用湿毛巾或口罩等捂住口鼻D。
蹲下或匍匐前行逃生2.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A.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 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3。
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 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C. 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D. 现象①②说明白鳞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4.如图所示,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如甲图),不如火柴梗水平放置或略向下放置(如乙图)燃烧的旺,其原因是()A. 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B。
空气中氧气不足C。
火柴梗跟氧气接触面积少D . 火柴梗着火点低5。
在森林中设防火道的目的是()A. 隔绝空气B. 便于运水C。
降低温度D。
隔离可燃物6.物质燃烧必须具备一定条件,下列不属于物质燃烧条件的是()A。
具有可燃性 B. 要与氧气接触 C. 温度达到着火点 D. 熔点低7。
燃烧学作业习题

燃烧学作业习题
二零一三年五月二十日
燃烧学作业习题
一、问答题
燃烧过程是在化学反应动力区域内进行,在此时燃烧过程的进展(或燃烧速度)将强烈地受到化学动力学因素的控制。如可燃混合气的性质、温度、燃烧空间的压力和反应物质浓度等变化都将强烈地影响燃烧速度的大小;而如气流速度、气流流过的物体形状和尺寸等流体动力学的扩散方面因素却与燃烧速度无关。这种燃烧过程就是化学动力燃烧(或动力燃烧)。如:可燃混合气体的燃烧
热作用与电离作用同时加快氧化反应。
2、高速混合气流的火焰稳定方法有哪些?
钝体稳焰、旋转射流或逆喷射流稳焰、值班火焰稳焰、突扩通道或偏转射流稳焰。
3、解释皱褶表面理论?
皱褶表面理论认为,湍流脉动速度试火焰表面皱折变形,使燃烧反应面积显著增大,同时火焰中的热扩散系数要比混合气本身的可扩散系数大的多,由于这些原因,湍流火焰传播速度大大增加。当流体扰动产生的涡团尺寸大于燃烧区的厚度,在湍流脉动的作用下使火焰产生皱折与变形。但脉动速度不很大,流体涡团还不能冲破火焰表面。此时称为大尺度弱湍流火焰。此时燃烧表面积大大的增加了。
解:
(1)1m3煤气完全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烟气组成,体积
(α=1)
烟气组成:
(2)1m3煤气的高低热值(未考虑原始水分)
(3)α=1.5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烟气的组成,体积
烟气组成:
(4)
2、某容器中含有甲烷5%,乙烷2%,氧气21%,氮气67%,二氧化碳5%(体积百分比)初始温度25℃,初始压力0.1Mpa,爆炸温度1200℃,计算爆炸压力。
[西安交大燃烧学课件]燃烧学习题集
![[西安交大燃烧学课件]燃烧学习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1f875811f18583d0496459b5.png)
《燃烧学》复习题第一章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1、我国目前能源与环境的现状怎样?电力市场的现状如何?如何看待燃烧科学的发展前景?2、什么叫燃烧?3、什么说简单反应、复杂反应?4、浓度和化学反应速度正确的表达方法?5、质量作用定律的适用范围?试用质量作用定律讨论物质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6、什么是反应级数?反应级数与反应物浓度(半衰期)之间的关系如何?7、常用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燃料的反应级数值的范围是多少?8、试用反应级数的概念,讨论燃尽时间与压力之间的关系。
9、涡轮增压装置对汽车发动机的作用是什么?10、Arrhenius定律的内容是什么?适用范围?11、什么是活化能,其计算的方法是什么?12、图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活化能和反应放热(吸热)之间的关系。
13、什么叫链式反应?它是怎样分类的?链反应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阶段?14、试用活化中心繁殖速率和销毁速率的数学模型,结合图线,解释氢燃烧的几种反应的情况。
分支链反应为什么能极大地增加化学反应的速度?15、烃类燃烧的基本过程是什么,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析碳反应?如何进行解释?16、图解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作用。
17、什么叫化学平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吕·查德里反抗规则的内容是什么?解释:碳燃烧的时候,在低温下发生氧化反应,而在温度很高的情况下,气化反应将变得显著。
18、标准生成焓、生成焓的定义?反应焓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燃料发热量(热值)与燃烧焓、反应焓的关系?19、过量空气系数(α)与当量比(β)的概念?第二章混合与传质1.什么是传质?传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什么?2.什么是“三传”?分子传输定律是怎样表述的?它们的表达式如何?(牛顿粘性定律、傅立叶导热定律、费克扩散定律)3.湍流中,决定“三传”的因素是什么?湍流中,动量交换过程和热量、质量交换的强烈程度如何?怎么用无量纲准则数的数值来说明这一点?4.试推导一个静止圆球在无限大空间之中,没有相对运动的情况下,和周围气体换热的Nu数。
7 固体燃料的燃烧

qA
BQnet,ar A
B—单位时间进入炉内 的燃料量;
➢ 炉排面积可见热负荷是有一定限度的; ➢ 炉排面积可见热负荷越大,炉排面积越小,燃烧设备越紧凑,成
本越低;过小,导致空气流速过高,更多煤粒吹起进入炉膛,燃 烧不完全; ➢ 炉排面积可见热负荷的高低取决于燃烧设备的结构形式和燃用煤 种,是一个经验指标。参见表7-4.
➢ 该图表明:高温回流烟气是导致煤 粉气流着火的主要热源,煤粉越细 则越容易着火。
➢ 着火温度与煤的种类有关,表7-12 。
7.3.1 煤粉特性及燃烧
影响煤粉气流着火的主要因素:
➢ (1)燃煤特性 ➢ 煤的挥发分含量和水分、灰分含量
对煤的着火性能影响很大。
➢ (2)煤粉气流的初始温度 ➢ (3)煤粉细度 ➢ (4)一次风风率(气粉比) ➢ 一次风风率是指一次风量占炉膛总
在燃烧过程中,煤层在炉排上静止不动,或者依靠机械外力(非 气流作用)而随炉排移动,大部分煤在该煤层中进行燃烧。 常用的有人工加煤层燃炉(手烧炉)、链条炉、往复炉排炉、振 动炉排炉和抛煤机炉等形式。
炉门 灰门
锅炉管束 炉膛 煤层
炉排
7.2.1 层状燃烧过程及工作特性
固定炉排上的燃烧过程是沿煤层的高度,自下而上逐 层进行的。
4 C 3 O 2 2 C O 2 C2O
➢ 温度T>1200℃时,碳粒的燃烧反应:
3C2O 2 2C O C2O
CC2O2CO
7.3.1 煤粉特性及燃烧
7.3.1的燃烧速度与氧的消耗速度相等: r b kCb
➢ 化学反应速度常数: k Ae Ea rbkCb—碳粒表面O2的浓度; RT
Sm
ak k
rbkCb —碳粒表面O2的浓度;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燃烧 燃料单元测试题.doc

2012-2013学年龙岩市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燃烧燃料单元测试题(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Zn-65 Ca–40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题3分,共30分)1、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泄漏,车厢里充满了汽油的气味,这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开灯查找漏油部位 B.让车内所有的人集中到车厢后部C.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气 D.打开所有车窗,严禁烟火,疏散乘客2、如图所示的灭火方法错误的是()3、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它所提供的清洁、廉价电能,相当于每年燃烧5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的建成和使用有助于减少( )①氮氧化物的排放②酸雨的形成③臭氧空洞扩大④温室效应⑤白色污染A.①②③④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⑤4、在下列各项:①物质种类②物质的总质量③元素种类④分子种类⑤分子数目⑥原子种类⑦原子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A.①②⑥⑦ B.②③④⑥⑦C.②③⑤⑥⑦ D.②③⑥⑦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6、根据已配平的反应式可推测R化学式是 ( )A.CrO B.Cr2O3C.CrO2D.CrO37、碳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内含氧气)中加热,下图能正确表示容器内所盛的物质总质量M与时间关系的是 ( )8、某化合物4.6克完全燃烧,同时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则该化合物中( )A.含碳、氢、氧三种元素B.只含碳、氢两种元素C.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D.无法确定该化合物所含元素的量9、用辨证的观点分析下列说法,你不赞成的是 ( )A.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比造成污染后再去治理的意义更重大B.甲烷是一种优良的气体燃料,但煤矿坑道中由于它的存在,可能引发爆炸C.CO2有利于促进绿色植物生长,为使农业增产,大气中应增加CO2的含量D.塑料制品可以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但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10、已知反应3A+2B=2C +D,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共140克,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A.60g B.80g C.90g D.120g把选择题的答案写在下表中: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二、填空题(40分)11、(12分)在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等气体中,选择正确答案填在相应的空格里。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燃料与燃烧测试题(word.含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燃料与燃烧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为“节水”标志的是A.B.C.D.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的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B.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越高,空气的质量就越高C.200多年前拉瓦锡通过实验发现空气由氮气、氧气和氦、氖等稀有气体组成D.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导致温室效应增强3.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图书室内文字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D.如果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二氧化碳能灭火,既利用了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C.用墨写的字不易褪色,这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洗衣服时,用硬水比软水效果更好5.如图所示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的条件。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1和图2中水下白磷对比说明燃烧必须要有氧气参与B.图1中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说明燃烧必须要有氧气参与C.图1中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的白磷对比说明燃烧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升高温度的作用6.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一氧化碳做燃料B.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C.干冰用来人工降雨D.焦炭可冶炼金属7.下列客现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把液化气压缩进钢瓶一一分子体积变小B.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体温计中的水银柱上升一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增大C.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一一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D.金刚石和石的物理性质差异大一一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8.下列物质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合理的是()A.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氧化性B.金刚石用于裁玻璃——硬度大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能与水反应D.活性炭用于净水——化学性质稳定9.某化学活动小组做了如下四个设想,你认为具有可行性的是( )A.工业上可用“蒸馏法”淡化海水来解决我国的淡水危机B.为了减少水体的污染,农业上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C.为了节约能源,禁止使用化石燃料D.加高燃煤锅炉的烟囱,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10.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A.CO2可用于人工降雨和光合作用,CO可用于做还原剂炼铁B.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元素C.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D.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11.今年5月18日,我国宣布在南海试采可燃冰成功,可燃冰是一种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一种化合物B.一种高效清洁能源C.一种可再生能源D.一种可以燃烧的固态水12.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图中固定玻璃管的仪器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①丙装置的作用是收集二氧化碳②该装置不需要进行尾气处理③点燃甲处酒精喷灯,可观察到黑色粉末减少,丁中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甲处发生了化合反应⑤点燃乙处酒精灯,可观察到乙处黑色粉末变红⑥丁装置只用于检验乙处发生的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A .3个B .4个C .5个D .6个13.下列做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的是( )A .推行自行车、公交车等出行方式,减少“碳”排放B .研发可降解的塑料,减少“白色污染”C .开发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D .将工业废水注入地下,治理水污染1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B .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 .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D .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变化二、填空题15.二氧化碳的循环: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处于不停地循环过程中。
燃烧与燃料练习题

燃料与燃烧练习题一、选择题1.通常所说的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A.只要有充足的氧气B.只要是可燃物C.只要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D.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并有充足的氧气2.国家早已决定推广乙醇汽油的应用。
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C.乙醇汽油是一种混合物D.用玉米、高粱发酵可以制得乙醇3.某物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A.只含碳元素B.只含氧元素C.只含碳、氧两种元素D.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4.煤和石油中都含有的主要元素是()A.氧元素B.氢元素C.碳元素D.硫元素5.下列燃料不是采用煤或石油为原料加工制得的是()A.汽油B.煤焦油C.柴油D.沼气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凡是发光、放热的变化都可以叫燃烧B.氧化反应都伴随着燃烧现象C.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D.呼吸作用是燃烧现象7.与可燃物燃烧时的现象有关的因素是()①氧气的含量②可燃物的本性③可燃物的形状④燃烧空间的大小A.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太阳能、水能、风能是可持续发展的能源B.煤、石油、天然气三种矿石燃料是永不枯竭的能源C.地下水资源不能无限量地开发利用D.大量排放SO2、NO2等气体,会形成酸雨9.氢气是一种绿色能源,科学家们最新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海水分解得到H2的新技术,其中海水分解可用方程式2H2O2H2↑+O2↑表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分解产物不污染环境B.TiO2是催化剂C.该技术可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D.在海水分解过程中应不断添加TiO210.绿色化学实验是在绿色化学的思想指导下,对常规实验进行改革而形成的实验的新方法。
它能极大地减少或消除实验中的“三废”、污染和浪费等。
下列符合绿色化学实验的操作是()A.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尾气直接排入空气中B.将锌和稀硫酸反应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中C.将跟氧气反应后剩余的硫磺放在空气里燃烧完D.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残余物回收分离11.一种新型绿色电池——燃料电池,是把H2、CO、CH4和空气不断输入,直接氧化,使化学能转变成电能,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发电站。
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同步选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同步选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同步选题附答案人教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混合气体中,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CH4和O2 B.H2和CO C.CO2和CH4 D.CO2和O22、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C.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3、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乘电梯逃离火灾现场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D.火场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4、下列有关安全处理措施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用水浇灭B.室内着火,打开门窗让风吹灭C.图书失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D.燃气泄漏,用蜡烛照明检查原因5、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
分别点燃三种气体,将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Y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只有X和Y火焰上方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
则X、Y、Z分别是()A.CH4H2COB.CH4CO H2C.CO CH4H2D.H2CH4CO6、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是()A.火力发电B.风力发电C.氢燃料客车D.太阳能电池路灯7、“低碳”是全世界的主题。
以下流程是实现“低碳”的一种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B.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的反应产物是纯净物C.分离、浓缩得到二氧化碳的过程是化学变化D.上述流程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8、A、B、C三个集气瓶(容积: 100ml)中分别对应盛有二氧化碳、氧气、空气,分别将集气瓶按照如图方式倒扣住蜡烛和白磷(足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瓶中蜡烛立即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B.B瓶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渐渐熄灭,其原因之一可能是瓶内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C.B中蜡烛燃烧比C中白磷燃烧火焰明亮,说明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D.C瓶中白磷燃烧一段时间熄灭,冷却后集气瓶中出现约20ml的水9、下列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Ⅰ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B.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C.实验Ⅰ中蜡烛想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D.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10、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燃烧学 第七章 固体燃料的燃烧

二、碳的晶格结构
– 常温下,碳晶格表面和周界上能吸附气体分子,称为物理 吸附。物理吸附不能发生化学变化。
– 温度较高时,气体分子具有较高的相对速度,能侵入石墨 晶格表面层基面间的空间内,把基面的空间距离撑大,和 碳原子形成新的键。碳和氧会形成固溶络合物,该络合物 可能会由于其他具有一定能量的氧分子碰撞而结合成CO 和CO2。
因此q 越大,碳和氧的反应速率也越大,反应速率v和q 成
正比:
vk'qk' Cs
BCs
二、碳燃烧的异相反应理论
• 上式可能存在三种情况:
– B>>Cs 此时,v=Cs k’/B=kCs 说明:
k=k’/B
一级反应,化学反应速度和碳表面氧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碳表面处氧浓度很低,吸附了氧的碳表面积很小,吸附能力很弱
• 先不考虑扩散的因素,假定碳表面上吸附了氧的面积份额
为q,即:
q
吸附了气体分子的表面积
固体的总表面积
在吸附了氧的碳表面积上,已不能再吸附新的氧分子了,
而只能解析氧和碳的反应产物。解析速度和q 成正比:
vj = k-1q
解析速度常数
由于剩余部分没有吸附氧,因而表面附近的氧分子就会吸
附上去,其吸附速度和(1-q )及表面上的氧的浓度成正比
作用形成的二次反应产物。
– 一氧化碳学说 • 碳与氧反应的初次产物是CO,CO再与氧化合生成CO2。
– 目前普遍接受的第三种观点 • 碳与氧首先生成碳氧络合物,络合物再生成CO和CO2。
四、碳和氧反应的络合物理论
• 温度在1300℃以下时,碳和氧的反应机理
– 物理吸附为主,反应过程为一级反应; – 氧分子落入碳晶格内生成络合物。
【化学】 燃料及其利用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练习题(含答案)一、燃料及其利用选择题1.以下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是()A.将一小块兵兵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B.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C.汽油、柴油失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D.将燃着的蜡烛用烧杯倒扣到桌面上【答案】D【解析】【详解】A、将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可以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选项错误;B、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蘸取酒精的能够燃烧,蘸水的因为不是可燃物,而不能燃烧,可以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选项错误;C、汽油、柴油失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属于灭火的方法,不是说燃烧的条件,选项错误;D、将燃着的蜡烛用烧杯倒扣到桌面上,证明燃烧需要氧气,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2.中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加油站内禁止接打手机B.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C.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答案】A【解析】A、加油站内空气中漂浮着大量的可燃性的气体,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接打手机会产生电火花,所以应该杜绝一切明火,正确;B、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以防发生火灾,错误;C、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错误;D、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是:必须将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液体,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错误。
故选A。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D.电解水时,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A正确;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大量热,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B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实验现象描述不与事实符合,应为“有无色气体生成”,故C错误;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说法正确,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符合,故D正确.故选C.4.学习小组对燃烧条件探究作如下性改进,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有是()A.图1中热水仅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B.图2可能会出现其中一支试管胶塞弹出C.图3中有白磷的试管气球反应结束后会变得更瘪D.实验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需接触氧气和温度达着火点【答案】A【解析】【详解】A、图1中热水不仅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还能升高白磷的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选项错误;B、图2中a管中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同时消耗氧气,管内压强变小,塞子不会弹出;b管内温度低于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不燃烧。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4燃料与燃烧 单元1 燃烧与灭火 培优练习含答案

初中化学仁爱版九年级上册专题4燃料与燃烧单元1燃烧与灭火培优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事故处理正确的是()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B.图书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房屋失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炒菜油锅着火时,立即盖上锅盖2.燃烧时把煤块粉碎的目的是A.减少氧气消耗量B.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降低煤的着火点D.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3.垃圾处理的一项有效方式是将其分类回收利用,既节约资源,又防止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以下物品可投入贴有“可燃物”图标的垃圾桶的是()A.破旧布娃娃B.大理石碎块C.碎玻璃瓶D.碎瓷器4.“生命可贵,安全第一”。
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A.为防止饮用水中含有杂质、细菌等危害人体健康,生活中最好饮用蒸馏水B.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做甲烷燃烧实验前,应先检验甲烷的纯度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先用蜡烛做灯火实验5.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错误的是A.提供足量的氧气B.降低燃料的着火点C.固体燃料粉碎D.液体燃料喷成雾状6.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天然气管道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高层建筑物起火,不可乘电梯,应从安全通道撤离D.山林着火时,向着顺风方向奔跑离开火灾区7.下列安全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A.B.C.D.8.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发生燃烧B.秸秆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D.炒菜时油锅着火——用水浇灭9.酒精燃烧与食物腐烂的相同点是()A.都发光B.都剧烈地产生热量C.都是氧化反应D.都是分解反应10.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灾害。
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A.实验时,把没有用完的白磷丢进垃圾筐里B.厨房燃气管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高楼着火,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撤离D.使用酒精灯时不慎打翻酒精灯着火燃烧,用湿布盖灭11.用白色瓷片接近酒精灯外焰时,瓷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焰心时,在瓷片上出现黑色粉末状固体,这是酒精没有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炭黑.用水壶烧开水,开始时会发现:与火焰接触的壶底出现水珠和黑色的炭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料本身也可能含有水分子B.加热时应把物体放在内焰上加热C.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D.适当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12.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03 燃料燃烧计算与锅炉热平衡_习题

第三章燃料燃烧计算与锅炉热平衡(1)一、名词解释:1、燃烧2、完全燃烧3、不完全燃烧4、过量空气系数α5、理论空气量6、过量空气7、漏风系数8、飞灰浓度9、理论烟气容积10、理论干烟气容积11、三原子气体容积份额二、填空题:1、当α>1、完全燃烧时,烟气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α>1、不完全燃烧时,烟气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烟气焓的单位是“kJ/kg”,其中“kg”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负压运行的锅炉中,沿烟气流程到空气预热器前,烟气侧的RO2逐渐______,O2逐渐_______,烟气侧的α逐渐_______,漏风总量逐渐________,飞灰浓度逐渐______。
4、烟气中的过量空气(含水蒸气容积)ΔV=_________________。
5、利用奥氏烟气分析仪进行烟气分析时,先让烟气经过装有___________溶液的吸收瓶1,以吸收烟气中的___________;再让烟气经过装有___________溶液的吸收瓶2,以吸收烟气中的___________;最后让烟气经过装有___________溶液的吸收瓶3,以吸收烟气中的___________。
以上吸收顺序_________颠倒。
6、烟气成分一般用烟气中某种气体的_________占_________容积的_________表示。
7、完全燃烧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它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α=1时,该方程式变为_________________,它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它可以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计算α的两个近似公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燃料燃烧的理论空气量例题

ps pn
Ts Tn
n
s
pn ps
Tn Ts
注意:美、日和全球监测系统网的标态为298K、1atm。
1.烟气体积计算
过剩空气校正
实际空气量 = (1+ )(O2 + 3.78N2) 完 全 燃 烧 : 与 理 论 空 气 量 相 比 多 ( O2+
3.78N2)
空气组成 20.9%O2 和 79.1%N2 , 两 者 体 积 比 为 : N2/ O2 = 3.78
燃料中固定氧可用于燃烧 燃料中硫主要被氧化为 SO2 不考虑NOX的生成 燃料中的N在燃烧时转化为N2 燃料的化学式为CxHySzOw
2.燃料燃烧的理论空气量
燃烧方程式:
1.影响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
燃料完全燃烧的条件(3T)
空气条件:提供充足的空气;但是空气量过大,会降低 炉温,增加热损失
温度条件(Temperature):达到燃料的着火温度 时间条件(Time):燃料在高温区停留时间应超过燃料
燃烧所需时间 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条件(Turbulence):燃料与氧充分
测定煤中水分、挥发分、灰分和固定碳。估测硫含量和热 值,是评价工业用煤的主要指标。
元素分析( ultimate analysis )
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定去掉外部水分的煤中主要组分碳、氢、 氮、硫和氧的含量。
4.煤的分类和组成
煤的工业分析 水分:
• 一定重量13mm以下粒度的煤样,在干燥箱内318~323K温 度下干燥8h,取出冷却,称重 外部水分
混合
1.影响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
典型燃料的着火温度
1.影响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
燃料及燃烧

[3.1] 固体燃料的组成为何要用四种基准表示?它们各适用与哪些场合?答: a 收到基、 b 分析基、 C 干燥基、 d 干燥无灰基[3.2] "燃料发热量越高,其理论与实际燃烧温度也越高"。
试分析该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答:正确。
[3. 3 ] 已知烟煤的干燥无灰基组成( % )为:C daf H daf O daf N daf S daf82.4 6.0 9.2 1.7 0.7测得空气干燥基水分 M ad = 3 %,灰分 A ad =15 %,收到基水分 M ar = 5 %,计算:⑴ 1Kg 干燥无灰基煤折合成空气干燥基、收到基时各为若干?⑵收到基时该烟煤的组成百分率。
解 :1 ㎏干燥无灰基煤折合为空气干燥基为 :1 × =1 × =1.22 ㎏A ar =A ad × =15 × =14.7 ㎏1 ㎏干燥无灰基煤折合收到基为1 × =1 × =1.24 ㎏同理 :C ar =66.1 H ar =4.8 O ar =7.4 N ar =1.4 S ar=0.6 A ar =14.7[3.4] 已知重油组成( % )为:C H O N S M A87.0 11.5 0.1 0.8 0.5 0.07 0.03设某窑炉在燃烧室空气系数α= 1.2 ,用油量为 200Kg/h ,计算:① 每小时实际空气用量 (Bm 3 /h) ;② 每小时实际湿烟气生成量 Bm 3 /h) ;③ 干烟气及湿烟气组成百分率。
解 : ( 1 ) 1 ㎏重油理论需氧气量 :V O O2 = (++- ) =2.27Bm 31 ㎏重油实际需空气量 :V a = α V O O2 × =1.2 × 2.27 ×=12.98 Bm 31h 实际空气用量 : V ' =200 × 12.98=2596Bm 3(2)1 ㎏实际生成烟气量 :V L = ( ++++) +( α -1)V O a +V O O2= ( ++++) + (1.2-1)2.27 +× 2.27=13.63Bm 3每小时实际湿烟气生成量:V=200 × 13.67=2726 Bm 3(3) 湿烟气含量 :CO 2 含量 : =11.91%H 2 O: +=9.45%SO 2 : =0.03%O 2 : = =3.34%N 2 : ++=75.27% (4) 烟气密度 :ρ ==1.30 ㎏ /m 3[ 3.5 ] 某窑炉使用发生炉煤气为燃料,其组成( % )为:CO 2 CO H 2 CH 4 C 2 H 4 O 2 N 2 H 2 S H 2 O5.6 25.9 12.7 2.5 0.4 0.2 46.9 1.4 4.4燃烧时α= 1.1 ,计算:① 燃烧所需实际空气量( Bm 3 / Bm 3 煤气);② 实际生成湿烟气量( Bm 3 / Bm 3 煤气);③ 干烟气及湿烟气组成百分率。
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习题含有参考答案

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习题含有参考答案人教九上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一、选择题。
1、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 ℃,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A.Q点B.N点C.P点D.M点2、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乘电梯逃离火灾现场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D.火场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3、要让木柴燃烧得更旺,通常要架空些,这样做的目的是()A.加快散热的速度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5、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A.煤B.石油C.天然气D.氢气6、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氢气的主要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A.甲:检查气密性B.乙:加入锌粒C.丙:产生氢气D.丁:收集氢气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除去CO中的CO2,可通过紫色石蕊溶液B.利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C.加热薄铜片的两侧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观察到滤纸碎片先燃烧D.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要调大炉具的进风口8、近几年我国勘探发现了庆城大油田和垦利6﹣1油田等,取得重大突破。
下列有关石油的叙述错误的是()A.石油的炼制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中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B.石油是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复杂变化而形成的一种液态纯净物C.石油的用途不只是作燃料,还有其它综合利用D.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可减少尾气污染9、如图所示为实验室模拟粉尘爆炸实验。
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干燥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肯定观察不到爆炸现象的是()A.煤粉B.面粉C.镁粉D.大理石粉10、在“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今天,下列做法符合这种精神的是()A.电视机只用遥控器关机而未断开电源B.洗手的时候,用洗手液搓手时水龙头不必关C.教室中使用电灯做到人走灯灭D.一次性筷子方便卫生,应大力推广使用11、以下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是()A.将一小块兵兵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B.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C.汽油、柴油失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D.将燃着的蜡烛用烧杯倒扣到桌面上12、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A.设法使着火的油井与空气隔绝B.设法阻止石油的喷射C.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D.设法降低石油进口的温度1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天然气B.氢气C.酒精D.乙醇汽油14、“倡导绿色出行,拒绝雾霾”,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出行提倡使用私家车B.不使用一次性筷子C.节约用水、用电D.提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二、填空题。
第4单元燃料及其燃烧(B卷能力检测练)(原卷版)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单元检测第4单元燃料及其燃烧(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Zn65 S32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17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820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1. (2022四川内江中考)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 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B. 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C. 将木柴架空燃烧,是为了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D. 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2.(2022黑龙江龙东中考)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
关于CO2与CO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A. 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 性质: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CO支持燃烧C. 用途: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作燃料D. 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3.(2022湖北潜江等中考)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CO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因此大气中CO2的含量越少越好B. 碳的单质有多种,用途各不相同,是因为它们的物理性质各不相同C. CO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D. 焦炭在工业上用于冶炼金属,在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4.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B.蜡烛熄灭时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可燃性粉尘遇明火一定会发生燃爆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5.(2021山东济南中考)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通常状况下可燃物有自身的着火点B.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都是发生化合反应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6.(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B.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C.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来炼铁D.碳酸钙难溶于水,可用作补钙剂7.(2021广西玉林中考)课堂上,老师用玻璃棒蘸取混有少许浓硫酸的高锰酸钾固体去接触酒精灯灯芯,同学们惊奇地发现,酒精灯被点燃了!这就是神奇的化学魔术“魔棒点灯”。
化学人教版(2024版)课时练习 含答案九年级上册7.1 燃料的燃烧 03

7.1燃料的燃烧一、选择题1.加油站和面粉加工厂都要张贴的图标是()A BC D2.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A .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B .住宅失火-用高压水枪灭火C .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D .汽油着火-用水浇灭3.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A .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B .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C .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D .在天然气燃气灶下方安装报警器4.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A .煤矿中因遭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B .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C .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D .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5.生活中用的蜂窝煤球比球状成块状的煤球燃烧的好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A .可增加煤燃烧的热值B .可降低煤的着火点C .可增大空气中氧的含量D .使煤与空气接触面增大6.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都发光B.都放热C.都是化合反应D.都是化学反应7.下列有关天然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B.天然气燃烧释放出热量C.使天然气充分燃烧需要提供足够的空气D.天然气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8.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属于可燃物的是()A.大理石B.木炭C.水D.泥沙二、非选择题9.下图是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请结合图示回答相关问题:(1)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3)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如图1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1)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2)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①_____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②_______;(3)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2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序号)。
培训_第四章 燃料与燃烧

具体测定水分、灰分、挥发分的方法见国家标准GB/T 212-2008及GB/T 211-2007
水分M O+N H
C
分A
干燥无灰基(下标daf)
干燥基(下标d) 空气干燥基(下标ad)
收到基(下标ar)
图4-1 煤的组成表示方 法
S灰
例4-1
返回第二节
煤中的氢:
化合氢(与氧结合,不能进行燃烧反应)
CO2 =—————— ×100(%) V0
其他类推。
(2)实际烟气量和烟气组成 ①固体、液体燃料
当α>1时,实际烟气量V(Nm3/kg)为: V=V0+(α-1)V0a
烟气各组成量: VCO2=Car/12×22.4/100 (Nm3/kg)
(NVmH32/O=kg(H) ar/2+Mar/18)×22.4/100 VSO2=Sar/32×22.4/100 (Nm3/kg)
得,如: CO2=V0CO2=V0CO2/V0×100(%)
② 气体燃料 基准:1Nm3气体燃料 理论烟气量为: V0=V0CO2+V0H2O+V0SO2+V0N2
=+[2CHO2S2++CNO2]+/H120+0H+2VO0+O23×C7H94/+2(1m+n/2)CmHn
理论烟气组成: V0CO2
第四章 燃料与燃烧
硅酸盐工业中,能源(热能和电能)费用在成本 中所占比例较大。
第一节 燃料的种类和组成
一、燃料的种类 固体燃料 液体燃料 气体燃料
二、燃料的组成及其换算
(一)固体、液体燃料 元素分析法:碳(C)、氢(H)、氧(O)、氮(N)、硫
《高等燃烧学》习题集与解答

《高等燃烧学》习题集与解答第一章绪论1、什么叫燃烧?答:燃烧标准化学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燃烧的广义定义:燃烧是指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2、燃烧的本质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这些特征。
答:燃烧的本质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
它的特征是:放热、发光、发烟并伴有火焰。
3、如何正确理解燃烧的条件?根据燃烧条件,可以提出哪些防火和灭火方法?答: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原始燃烧的三要素,要发生燃烧,可燃物和助燃物要有一定的数量和浓度,点火源要有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的热量。
根据燃烧的条件,可以提出一下防火和灭火的方法:防火方法:a、控制可燃物;b、隔绝空气;c、清除点火源灭火方法:a、隔离法;b、窒息法;c、冷却法;d、抑制法4、我国目前能源与环境的现状怎样?电力市场的现状如何?如何看待燃烧科学的发展前景?答:我国目前能源环境现状:一、能源丰富而人均消费量少我国能源虽然丰富,但是分布不均匀,煤炭资源60%以上在华北,水力资源70%以上在西南,而工业和人口集中的南方八省一市能源缺乏。
虽然在生产方面,自解放后,能源开发的增长速度也是比较快,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且人口增长快,造成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水平低下,仅为每人每年0.9吨标准煤,而1吨标准煤的能量大概可以把400吨水从常温加热至沸腾。
二、能源构成以煤为主,燃煤严重污染环境从目前状况看,煤炭仍然在我国一次能源构成中占70%以上,成为我国主要的能源,煤炭在我国城市的能源构成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
以煤为主的能源构成以及62%的燃煤在陈旧的设备和炉灶中沿用落后的技术被直接燃烧使用,成为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根源。
据历年的资料估算,燃煤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如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硫化碳等,对我国城市的大气污染的危害已十分突出:污染严重、尤其是降尘量大;污染冬天比夏天严重;我国南方烧的高硫煤产生了另一种污染——酸雨;能源的利用率低增加了煤的消耗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煤粒的燃烧过程主要包括哪几个步骤1)煤的加热与干燥2)析出挥发份和形成焦炭3)挥发份着火燃烧(明亮的火焰,占燃烧时间4) 焦炭着火燃烧(CO 形成蓝色火焰,焦炭燃烧占燃烧时间5)灰渣的生成2.根据多相燃烧反应的化学阻力与物理阻力的对比,可将多相燃烧反应分为( 动力燃烧 )、(扩散燃烧 )和( 过渡燃烧 )三类。
2. 写出异相化学反应速度的计算式,什么是碳粒的动力燃烧、扩散燃烧与过渡态燃烧各自的影响因素有哪些3.颗粒直径、温度和颗粒与气流之间的相对速度对燃烧区域(动力区、扩散区)的影响是什么颗粒直径d 0↓,S m =b /k ↑燃烧反应向动力区移动;当温度T ↑,exp(-Ea/RT)↑,S m =b /k ↓,燃烧反应向扩散区移动;当气流与煤炭颗粒之间相对速度Re ↑,S m =b /k ↑反应向动力区移动简述碳颗粒燃烧的两种机理。
碳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反应和气化反应是什么0111C kW +=β通过提高气流与固体颗粒之间相对速度来强化燃烧的原理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适用答:原理:根据式6.031RePr37.02+=zlNu,可以看出,提高气流速度与固体之间相对速度即增大Re,有利于传质,相当于适当提高氧气的浓度。
这对于燃烧处于扩散区时较为适用。
试分析大碳粒异相燃烧主要过程、机理及特点强化煤炭燃烧有哪些途径大碳粒燃烧的主要过程:气相反应介质向碳颗粒外表面反应表面传递;气相反应介质由碳颗粒外表面向颗粒内反应表面传递;气相反应介质吸附到反应表面;表面化学反应;反应产物从反应表面脱附;反应产物由反应表面向颗粒外表面传递;反应产物由颗粒外表面向气相中的传递。
机理:低温区――沿氧化反应的动力曲线进行;1000~1100℃左右――按扩散曲线进行;继续提高温度――按还原反应动力曲线进行,燃烧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急剧增加;再提高温度当温度足够高时――将按扩散曲线进行。
特点:异相反应:反应不仅发生在外表面,而且在碳粒内孔隙表面进行;对于碳的燃烧,温度始终有显著影响;不同温度段,碳的燃烧反应机理不同。
强化途径:碳粒的粒径R0下降,燃烧表面积大大增加,燃尽所需时间τ下降(成平方关系)――-粉状燃烧;氧气浓度C0增加,则燃尽所需时间τ下降,可强化燃烧――富氧燃烧;加大风速,使扩散系数增加,则燃尽所需时间下降,可强化燃烧――强制通风;减少颗粒中灰的含量A ar,则燃尽所需时间下降――低灰优质燃烧――选煤技术;提高燃烧温度,可使反应速率常数增加,则燃尽所需时间下降――炉拱技术。
碳粒的燃尽时间及其与哪些因素有关煤粉燃烬阶段属于什么燃烧区,此阶段应采取什么样的强化燃烧手段动力燃烧区提高空气过量系数,碳粒燃尽时间降低;减少碳粒直径,燃尽时间降低,但是对煤层燃烧时,煤的粒径不能太小,否则会影响氧化剂与煤的混合,降低氧的扩散速率;氧气浓度C0增加,则燃尽所需时间τ下降;加大风速,使扩散系数增加,则燃尽所需时间下降;提高燃烧温度,可使反应速率常数增加,则燃尽所需时间下降;减少颗粒中灰的含量A ar,则燃尽所需时间下降。
请给出煤炭燃烧过程煤从进入炉膛到燃烧完毕,一般经历四个阶段:水分蒸发阶段,当温度达到,105℃左右时,水分全部被蒸发;挥发物着火阶段,煤不断吸收热量后,温度继续上升,挥发物随之析出,当温度达到着火点时,挥发物开始燃烧。
挥发物燃烧速度快,一般只占煤整个燃烧时间的1/10左右;焦碳燃烧阶段,煤中的挥发物着火燃烧后,余下的碳和灰组成的固体物便是焦碳。
此时焦碳温度上升很快,固定碳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煤的燃烧速度和燃烬程度主要取决于这个阶段;燃烬阶段,这个阶段使灰渣中的焦碳尽量烧完,以降低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提高效率。
1.煤层燃烧的主要过程是什么如何提高其燃烧效率过程:煤的预热;水分析出;挥发份析出;挥发份着火及燃烧;焦炭的着火和燃烧;焦炭的燃烬。
提高燃烧效率的措施:分段送风,按煤的不同燃烧过程需要风量合理配风及送风:分段送风(分仓送风),按煤的不同燃烧过程需要风量合理配风及送风,宽度均匀送风;提高炉膛温度:加前后炉拱,确保前部适时稳定的着火,后部保温促燃;加二次风,增加炉内气体扰动,利于混合与燃烬;合理的煤层厚度和炉排行进速度。
层燃二次风的作用加二次风,增加炉内气体扰动,利于混合与燃烬说明链条炉燃烧的特点特点一“有限着火”由于新添加的煤不是落在已燃烧的燃料层上,而是落在刚由下部转入炉膛的冷炉排上,从炉排下经新煤层鼓入炉膛的是温度不高的空气,新煤层无法从下部得到热量,只能依靠上部高温烟气及炉墙等的辐射,实现预热、干燥、着火等过程特点二燃烧具有区域性1 预热干燥区2 挥发分析出与燃烧区3a 焦炭氧化层区3b 焦炭还原区4 灰渣燃尽区分析煤粉炉燃烧的原理、优缺点及对煤粉的要求原理:是将煤磨细到一定的细度(20~70m)的煤粉,被预热空气连续不断地送入炉内,使其在悬浮运动过程中完成燃烧反应,并能形成象气体燃料那样的具有明显轮廓的火炬。
由于颗粒很小,煤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二者混合好,容易着火,燃烧剧烈,燃尽绿高,过量空气系数较低,热效率高。
特点:可以大量地使用难着火或质量较差的燃料,如劣质煤和煤屑,甚至可以掺用一部分无烟煤和焦炭,煤种适应性广,最好使用挥发分高的煤,同时控制原煤的含水量;煤磨成煤粉(20~70微米),增加了反应表面积(几百倍),促进混合扩散,显著地改善了煤粉和空气在炉膛中的混合和着火条件,有利于燃烧,强化了燃烧强度,并有利于气体输送;燃烧速度快,炉温高,炉温容易调节,便于燃烧过程组织的机械化与自动化;燃烬效率高(97~99%);分级送风:一次空气用来输送煤粉,约占15~20%,二次空气直接进入炉内,可预热,利于回收余热和节约燃料;在煤粉炉内,燃料和烟气的停留时间是相同的;容量不受限制。
悬浮燃烧一次风与二次风的作用一次风份额确定原则一次风份额过大或过小对煤粉悬浮燃烧的影响一次风:将煤粉送入炉膛,并供给煤粉着火阶段中挥发份燃烧所需的氧量,占全部燃烧空气量的15~30%二次风:在煤粉气流着火后与其充分混合,供给煤粉中焦炭和残留挥发份燃烧所需的氧量,保证煤粉的完全燃烧根据挥发份多少来确定一次空气比例;一次风风率增大,煤粉气流着火所需热量增加,着火延迟。
一次风过小,不利于燃料的混合与燃烧,容易造成不完全燃烧损失。
影响煤粉气流着火、燃烧、燃尽、结渣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改善着火1.燃煤特性:挥发份越高的煤,着火所需热量越少,火焰传播速度越高,着火越容易、稳定;水分、灰分越高,着火所需热量越多,着火越困难;灰分高的煤,其火焰传播速度越低,着火越不稳定。
2.煤粉气流的初始温度:煤粉气流初始温度越高,着火所需热量越少,着火越容易,益采用热风送粉。
3.煤粉细度:煤粉越细,温升越快,着火越容易;同时,由于煤粉表面积大,燃烧释放的热量越多,着火越迅速。
4.一次风风率:一次风风率为一次风量占炉膛总风量(包括炉膛漏风在内)的百分比。
一次风风率增大,煤粉气流着火所需热量增加,着火延迟。
对于着火困难的煤,一次风风率应选得很低,但是必须满足输送煤粉及煤粉着火后燃烧的需要。
5.着火区的烟气温度:着火区烟气温度越高,着火越迅速稳定,需合理布置二次风喷口及提高其温度。
6.炉内高温烟气组织:组织好炉内高温烟气的合理流动是改善着火性能的重要措施,如采用四角切圆燃烧或旋流燃烧等可改善着火条件。
燃烧1.保持足够高的炉膛温度,但是不能引起结焦;2.二次风的喷入应保证使其适时与煤粉气流混合:过早混合不利于着火,过迟则影响燃烧;3.在燃烧区域内组织良好的空气动力场,促使煤粉与空气强烈、均匀地混合。
燃尽煤粉燃烬区域在炉膛上部,此处温度低,O2浓度低,燃烧进行缓慢。
因此,需采取以下措施,保证煤粉燃尽:1.保持适当大小的过量空气系数,使炉膛出口仍有一定量的氧;2.煤粉过粗不利于着火和燃尽,粒度仍尽可能均匀;3.合理选择炉膛容积热负荷,保证足够大的炉膛容积。
4.合理选取炉膛断面热负荷,在不致引起结渣的前提下保持炉膛出口处具有较高的温度;5.尽可能创造条件,加强火焰后期的混合。
结渣原因:1.火焰贴近受热面时,高温烟气中的灰粒仍呈熔融状态;2.火焰直接冲刷受热面。
控制结渣具体措施:1.燃烧设备设计方面的技术措施:a 选择一个良好的炉膛形式、高度及截面尺寸,布置足够的受热面来冷却高温烟气,即确定合适的炉膛容积热负荷和炉膛断面热负荷,使高温烟气贴近受热面时温度降低至灰的熔融温度以下,避免燃烧强度过高或火焰直接冲刷水冷壁上造成结渣;b 燃烧器应该具有合理的结构并得到合理的布置,防止气流贴壁发展造成结渣。
1.燃烧设备运行方面的技术措施:a 保证各燃烧器的风量分配均匀、煤粉分配合理。
合理组织一、二次风,形成良好的气流结构,保证火焰不直接冲刷受热面;b 保持炉膛出口过量空气系数a''为最佳值。
a''过低,炉内局部区域的不完全燃烧会造成还原性气氛,将使灰熔点降低,易导致结渣;c 锅炉尽量不要超负荷运行,否则容易由于炉温升高导致严重结渣。
煤粉炉燃烧器基本要求是什么常用煤粉燃烧器有几类为什么大型煤粉锅炉,宜采用矩形喷口直流射流燃烧器旋流式粉煤燃烧器:蜗壳型旋流式燃烧器,分为单蜗壳、双蜗壳和三蜗壳型;叶片型旋流式粉煤燃烧器,分为切向叶片型和轴向叶片型直流式煤粉燃烧器:按一、二次风喷口的布置方式分为均等配风、分级配风和侧二次风等。
煤粉炉燃烧的基本要求:组织良好的空气动力场,使煤粉气流能够及时稳定地着火;着火以后,一、二次风能及时合理混合,确保较高的燃烧效率;炉内温度场及热负荷均匀,火焰在炉内的充满程度好,且不会冲墙贴壁,避免结渣和高温腐蚀;有较好的燃料适应性和负荷调节范围,运行可靠;阻力较小;能减少NOx的生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对于大型煤粉锅炉,炉膛的深度和宽度较大,宜采用矩形喷口燃烧器。
因为由于大型煤粉锅炉炉膛深度和宽度较大,必须保证射流具有足够的穿透深度,因此,射流衰减速度必须降低。
为了减弱射流速度的衰减,宜采用直流式煤粉燃烧器。
根据动量守恒原理,射流每个断面上的动量总和不变,射流范围扩大,卷入射流的气体量增加,射流流速就会衰减。
但是,如果继续降低射流的衰减速度,则可采用喷口是扁矩形的喷口燃烧器,此时起主要作用的是矩形两个短边,扩散角很小,只能从气流外边缘的边界层卷吸热烟气,射流卷吸能力差,被带入射流的周围气体数量少,早期混合较弱;燃烧器结构简单,通风阻力小,气流出口速度高,射流动量大,刚性大,衰减较慢,射流穿透深度大,气流在炉内的后期混合较好。
改进煤粉燃烧的措施有哪些一、二次空气的比例要合适,考虑两个方面:一次风携带煤粉喷入燃烧室或窑炉并供逸出的挥发分燃烧(15%-30%);二次风供给焦炭和残留挥发分燃烧所需的氧量,保证完全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