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阶段

合集下载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可分为哪几个阶段(一)现状与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299万增加到2000年的8 811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由的比例由5.7%上升为6.6%,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

性别间的死亡差异使女性老年人成为老年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

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 400多万人。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1982年至1990年为初露端倪阶段。

总体上,当时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还不高,如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只有4.9%。

1990年至2003年为萌芽过渡阶段。

在这个时期,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将从成年型转向老年型,一个全国性的老龄化时代到来。

2002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从而进入老龄化社会。

2000年至2025年为加速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从7%左右上升至超过12%,年龄结构已成为典型的老年型人口类型,彻底完成了从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变。

2020年至2050年为高速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从12%上升到20%以上,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高度老化。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今后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中国老年人口的负担系数是不断上扬的趋势。

世纪之交时,大概每100个劳动适龄人口要负担约10个左右的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而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100:300。

人口老龄化及其演变特征概述

人口老龄化及其演变特征概述

人口老龄化及其演变特征概述一、人口老龄化概念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人类逐步迈进风险社会。

其中,人口老龄化问题被列为人类社会的十大风险之首,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社会焦点问题。

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从受胎瞬间开始,一直持续到死亡,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而人口群体可能是老龄化的也可能是年轻化的,这主要取决于人口年龄的结构。

人口老龄化(Aging of Population)是指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重相对上升的动态过程。

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联合国在《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一书中确定的老龄化标准是目前国际上较为通用的判断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0.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0%,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

二、人口老龄化的成因人口老龄化的“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是指事物在时间维度上的发展变化。

对于开放人口而言,从人口的整体运行来看,人口的变动受到出生、死亡和迁移三方面的影响。

其中,出生和死亡是决定性因素,迁移是重要影响因素。

出生率下降或出生人口增速小于老年人口增速,人均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且趋于稳定,一个地区青壮年大量迁出等,都会导致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出生、死亡和迁移是影响人口结构的三个重要因素,其他社会经济变量都是通过这三个因素间接地发挥作用。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老龄化提供保障。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为人类生存和生命延续提供了支撑,人们的健康状况得以显著提高,死亡率大大降低。

另一方面,社会的进步带来了社会福利制度的日趋健全,养老保障制度为老年人在老龄化社会得以生存提供了保障。

全球人均预期寿命从2000年的66.8岁延长到了2019年的73.3岁,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岁,已延长至2019年的77.4岁。

我国养老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历程

我国养老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历程

我国养老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历程一、我国养老行业的发展现状20 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299万增加到2000年的8811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为6.96%。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以平均每年百万以上的速度增长,老年人增多,高龄比例加大。

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

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而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

现今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

由于我国人口本身特有的特点,导致人口老龄化引发各种复杂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成为我国主动适应新常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紧迫任务。

二、我国养老行业的发展历程1949 年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养老服务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归纳起来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7)孕育发展阶段:基于计划经济的背景,主要解决部分困境老年人社会照护问题,对于入住养老机构的五保、孤寡对象以及优抚对象等,由政府开办的福利性养老机构提供生活照护型粗放式养老服务。

此时的养老服务还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和服务形式,包含在社会福利范围之内。

第二阶段(1978-1999)探索发展阶段:基于市场经济的背景,在完善政府为主的福利性服务的同时探索解决社会养老问题,与养老服务相关联的老龄工作机构、老年法规、养老机构和管理规章首次出现,老年人福利服务和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开始了新发展。

第三阶段(2000-2011)体系化发展阶段:根据联合国制定的标准,1999年中国正式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行列。

养老服务、养老服务业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关键词,养老服务从内涵、内容到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人员等均有长足发展。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应对的措施。

第四阶段(2012 年至今)快速发展新时代:2012年以习主席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高度关注养老服务和老龄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养老服务进入新时代。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2024年数据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2024年数据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2024年数据《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2024 年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显著。

2024 年,这一现象呈现出更为复杂和深刻的特点,对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从人口年龄结构来看,2024 年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数量持续增加。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进一步上升,这意味着养老负担的加重以及社会资源在老年群体中的分配需求不断增长。

在健康状况方面,老年人口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居高不下。

这不仅给老年人自身的生活质量带来影响,也给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医疗资源的需求增加,包括医院床位、医护人员、医疗设备等,使得医疗保障体系面临严峻挑战。

养老保障方面,尽管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在不断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养老金的支付压力逐渐增大,部分地区的养老金收支出现不平衡。

同时,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更为突出。

劳动力市场也受到了人口老龄化的冲击。

2024 年,劳动力年龄人口的比重逐渐下降,劳动力供应相对减少。

这对于依赖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企业可能面临招工难、用工成本上升等问题,从而影响经济的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消费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

老年人对于医疗保健、养老服务、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而对于一些传统的消费领域如时尚、电子产品等的需求相对减少。

这促使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转型,以适应新的消费趋势。

家庭结构的变化也是一个显著特点。

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以及人口流动的加剧,“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的比例上升。

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

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加大了对养老服务业的投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领域,增加养老服务设施和机构的供给。

同时,积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老年人的医疗和养老服务质量。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阶段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阶段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阶段初级老龄化阶段是指老年人口占比较低且老龄化水平较低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相对较低,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也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过去的人口结构相对年轻,生育率较高,同时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在追求子孙后代的观念下较少选择离婚和没有子女。

此外,医疗条件的改善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也使人们的寿命得以延长。

然而,这个阶段还存在着相对较低的老年福利保障制度和社会养老服务网络的不完善等问题。

中级老龄化阶段是指老年人口占比较高而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老年人口占比逐渐上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也逐渐增加。

这主要是由于过去人口的增长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加之生育率的下降和死亡率的下降,导致老年人口的比例逐渐上升。

同时,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开始逐步建立和完善,老年福利保障水平也有所提高。

这个阶段的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逐渐显现,如养老金制度压力加大、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增加等。

高级老龄化阶段是指老年人口占比极高且老龄化程度深度加剧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老年人口占比极高,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大幅增长。

这主要是由于原有青壮年人口逐渐减少,生育率持续低迷,以及老龄人口的寿命延长等因素共同作用。

在这个阶段,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养老福利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也进一步增加,老龄产业逐渐形成。

然而,这个阶段也面临着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挑战,如养老金支付压力加大、养老服务资源短缺等。

总的来说,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阶段是从初级老龄化、中级老龄化到高级老龄化的过程。

这三个阶段代表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同发展水平和特点,对社会和经济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深入,我国需要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养老福利保障水平,加强老年人口的健康管理和医疗保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挑战。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历史演变与现状分析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历史演变与现状分析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历史演变与现状分析随着全球范围内人口总量的逐渐增加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在不断延长,这也意味着面临着越来越明显的老龄化问题。

而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老龄化挑战。

下面,本文将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历史演变与现状,并探讨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一、历史演变1.人口结构20世纪50年代,我国人口结构呈现出繁殖阶段的特点,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大部分处于生育年龄段,但是当时我国国家贫困,社会发展远远滞后,人口增长过大,社会对医疗、教育及就业等方面的压力都较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政府加强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动,我国逐渐进入为期20余年的“人口红利”时期,80年代起,青壮年人口数量开始上升,而儿童和老年人口比例逐步下降。

1999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7.6%。

然而,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逐渐提高,老年人口占比也开始逐渐上升。

2019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我国总人口的18.1%。

2.背景因素在这一历程中,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加剧有着多方面的背景因素。

首先,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过去几十年来,我国政府长期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当今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明显下降。

然而,在人口数量稳定的前提下,计划生育政策也导致了儿童和青少年的数量显著减少,而养育和照顾老年人口的压力依然存在。

此外,医疗技术的进步也为老年人口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今,越来越多的疾病可以通过先进的医疗技术得到治疗和缓解,而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使得老年人口的生存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同时,人口老龄化也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密不可分。

在我国发展道路的不同阶段,劳动力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十分紧密。

就业机会的不断扩大和工资水平的提高,使得年轻人家庭经济状况得到提升,有条件照顾老年家庭成员。

二、现状分析1.人口老龄化现状目前,中国人口总量暂时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水平,但人口老龄化却仍在加剧。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时间序列分析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时间序列分析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时间序列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明显,其中对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影响十分关键。

这一趋势对于社会、经济、医疗等方面都带来了重大挑战和机遇,因此,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时间序列分析意义重大。

一、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1. 普及医疗、提升卫生水平的效果:随着全民医保和基本药物制度的实行,人们健康状况得以明显改善,使得人口平均寿命不断提高。

2. 出生率的下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知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子女数量的期望逐渐下降,尤其是在城市地区。

加之计划生育等政策的实行,出生率逐步下降,而生育高峰也向后推迟,导致老年人口比例快速增加。

3. 人口结构调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结构不断调整。

从传统的年轻人优势,到今日的中老年人为主体,这是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等有关。

1. 人口比例的变化:1990年,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占人口总数的8.76%;2015年,老年人口占比上升到15.5%。

而根据国家人口统计年鉴2020显示,随着人口年龄结构不断变化,老年人口占比持续增长,达到18.7%,预计未来这一趋势还将继续。

2. 人口数量的变化:根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7.9%。

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达到1.68亿人。

3. 人均寿命的变化:在1990年人均寿命为68岁的基础上,我国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增加对老年人的保障措施,人口老龄化的前提下,近些年人均寿命持续上升。

2019年,人均寿命已达77岁,同去年相比提高9个月, 其中女性寿命高于男性。

1. 人口红利周期结束:与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相同,中国也已进入人口红利结束阶段,之后若一味逐求经济增长而丢失人口老龄化问题,可能会让国家面临更大的难题。

2. 医疗和社保领域的挑战:如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需求,保障他们的医疗、居住、生活、教育等权益是必要的。

我国人口老龄化数据近十年

我国人口老龄化数据近十年

我国人口老龄化数据近十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近十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对经济、社会和家庭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近十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变化。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数量在过去十年中持续增长。

从2011 年到 2020 年,60 岁及以上人口从约 18 亿增加到了 26 亿左右,占总人口的比例也从 137%上升到了 187%。

这意味着每五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是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

在老年人口的年龄结构方面,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更为显著。

在这十年间,65 岁及以上人口从约 12 亿增加到了 19 亿以上,占总人口的比例从 91%上升到了 135%。

高龄老人(80 岁及以上)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他们对医疗、护理等方面的需求更为迫切。

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也较为明显。

在东部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医疗卫生条件较好、生活水平较高,人口老龄化的程度相对较高。

而在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虽然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但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应对老龄化的能力也相对较弱。

从性别比例来看,老年人口中女性的比例略高于男性。

这是因为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通常比男性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性别差异会更加明显。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劳动力市场面临压力。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劳动力供给逐渐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这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了挑战。

同时,老年人口的增加也带动了养老、医疗、健康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但这些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在社会保障方面,养老金的支付压力不断增大。

随着退休人员数量的增加,养老金的支出逐年上升,而养老金的筹集面临一定的困难。

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增强基金的可持续性。

医疗卫生方面,老年人口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特别是慢性病的治疗和护理。

我国人口老龄化结构历年变化表

我国人口老龄化结构历年变化表

我国人口老龄化结构历年变化表我国人口老龄化结构历年变化表1. 1980年:在1980年的时候,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结构相对较为年轻。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44%。

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还处于计划生育政策刚刚实施的初期阶段,人口规模相对较大,老年人口数量相对较少。

2. 1990年:到了1990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我国人口老龄化结构开始逐渐显现。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到9.45%。

这一变化既是我国人口规模逐渐增长的结果,也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有关。

3. 2000年:在2000年的时候,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到11.92%。

这一增长趋势主要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有关。

4. 2010年:到了201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增加明显。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了13.26%。

与此我国人口总量也开始进入了负增长阶段,胎儿出生率下降明显,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发突出。

5. 2020年:进入20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结构继续加剧。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上升至18.1%。

这一变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养老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人口红利逐渐减弱,老龄化经济压力日益增加。

观点和理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龄人口比例的上升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这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养老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也给我国带来了一系列机遇和需求,例如老年旅游、养老服务产业等。

我们需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实现老龄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回顾: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从1980年到20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结构历年变化表显示,我国的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从7.44%增加到18.1%。

中国人口老龄化百年发展趋势

中国人口老龄化百年发展趋势

中国人口老龄化百年发展趋势一、本文概述1、人口老龄化的定义与背景人口老龄化,是指由于生育率下降和预期寿命延长,导致社会中老年人口比例相对增加,而青少年人口比例相对减少的人口结构变化现象。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普遍面临的重大社会挑战。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尤为明显。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历了快速的人口转变。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生育率大幅下降,同时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导致老年人口比例快速上升。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已经从1982年的6%上升到了2021年的9%,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还将继续上升。

人口老龄化的背景是复杂而多元的,它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受到政策、文化、科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养老保障体系的压力、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等。

因此,深入研究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影响,探索应对策略,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特点近年来,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愈发明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既有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共性特征,又有着自身独特的背景和特点。

从现状来看,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据统计,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上升,特别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一趋势尤为显著。

这种快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对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计划生育政策背景下形成的,这使得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具有独特的社会背景和政策因素。

中国的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阶段并不完全同步,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应对老龄化的难度。

再次,中国的老龄化进程还伴随着城乡差异、地区差异等问题,这使得老龄化的影响更加复杂多样。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7大特征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7大特征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7大特征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3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1999年进入了老龄社会,目前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

老龄化百年预测:我国处人口快速老龄化阶段从2001年2100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的快速老龄化阶段。

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

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

中国人口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开始显现。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主要特征:——老年人口规模巨大。

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2014年将达到2亿,2026年将达到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维持在3亿-4亿的规模。

——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

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

——老龄化发展迅速。

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

中国只用27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并且将长时期保持很高的递增速度,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国家之列。

——地区发展不平衡。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

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上海(1979年)和最迟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宁夏(2012年)比较,时间跨度长达33年。

——城乡倒置显著。

目前,中国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

到21世纪后半叶,城镇的老龄化水平才将超过农村,并逐渐拉开差距。

这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之一。

——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

中国人口老龄化

中国人口老龄化

与其他国家相比,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 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主要 特征: 特征: 一是老年人口规模巨大。 一是老年人口规模巨大。 二是老龄化发展迅速。 二是老龄化发展迅速。 三是地区发展不平衡。 三是地区发展不平衡。 四是城乡程度倒置。 四是城乡程度倒置。 五是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 于男性。 于男性。 六是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 六是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
• 老有所养,是中国人自古即寄予的美 好理想。现代社会有充分理由让这种 理想变为现实。这里的“养”,不能 是把老人当作负担地“托”出去、 “敬”出去不管一身轻,而应当立足 于现代意义上的充分尊重老人需求, 让老人身心愉悦、安享晚年。更重要 的是,须得“有养无类”,凡为老者, 不分贫富、性别、有无子女,皆有所 养,如此方能构建一幅和谐的养老图 景。
但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经 济社会发展,不能完全适应应对人口老龄化的 需要
1.城乡之间、不同人群之间养老保险 制度的差异较大.
2.养老保险基金统筹层次不高. 3.单位缴费费率偏高 4.养老保险待遇转移接续办法不健全 5.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监督还不够 规范
• 根据此次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预测 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1世纪始终。 中国人口老龄化将伴随 世纪始终。 世纪始终 • (二)2030年到 年到205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 年到 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 最严峻的时期。 最严峻的时期。 • (三)重度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将日益突 出。 • (四)中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 过多的双重压力。 过多的双重压力。
第七组小组成员及分工
• • • • 组长及PPT制作者:张卓 图表数据:宋佳甲 介绍者:刘文瑞 资料查找:程子珊,崔晓萌,刘文瑞,罗 琪,冉寿梅,吴浩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阶段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阶段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阶段、趋势和区域差异摘要: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并预测了它的发展趋势。

研究了人口老龄化的地理区域差异,表明在城乡之间、东西部地区之间和各民族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而在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之间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为按照各地区人口老龄化发展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地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依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发展阶段;区域差异前言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

它的指标是老年人口系数,其含义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含60岁)或65岁以上(含65岁,以下同)人口的数量在该地区人口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数。

老年人口系数越大,说明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就越高。

联合国对人口年龄类型的划分提出了一套标准,作为判断一个地区或国家是否进入老年社会的一个重要依据。

它规定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7%的国家或地区就称之为人口老年型国家或老年型社会,4%~7%为成年型社会,4%以下为年轻型社会[1]。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都要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导致老年人口过多,影响人口年龄结构,结养老事业造成巨大压力。

对于我国,这尤为突出。

一是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很大,1996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0.86亿,同年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30亿;二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快,一般西方国家从人口成年型国家进入老年型国家要经过50~80年,而我国大约用不了20年;其三,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经济发展的速度,现已超过发达国家的程度,而经济水平则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阶段。

这就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带来沉重的压力。

因此,必须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探求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对策。

本文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阶段及其地理区域差异作一探讨。

2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各个阶段所经历的年限及其老年人口系数各不相同。

表1和图1分别展示了我国多年来的老年人口系数及其变化情况。

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与对策

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与对策

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与对策一、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

”这是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表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得出的沉重结论。

据报告及有关统计,从2001年到2100年,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

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

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

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

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

同时,由于总人口逐渐实现零增长并开始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速。

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

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

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

到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

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对策我们必须看清,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迅速地、大规模地到来,尤其是高龄人口的迅速增长,是前所未有的。

人口老龄化问题势必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等重大战略性问题,我们必须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提出相应的战略对策。

养老问题

养老问题
三、多层面聚力,营造尊老敬老氛围。在市政府、民政局、县(区)、社区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依靠政府平 台,让老人在政策享受一些惠民政策。发动社会爱心人士,积极发展各类为老服务志愿组织,开展生活服务、 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志愿服务活动。 四、推进公益性,充分发挥服务优势。作为公办养老机构,我们不需要追求高档奢华的建筑,只要实际使用, 重点为'三无’ 老人、低收入者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避免产 生社会福利分配不公问题,保证养老事业的公益性和普惠性。

福冈的小规模多 功能养老机构、 神户的千鸟山:小型 公寓、升级版屋 契回购、乐龄安 居花红计划和出 租
美国
日本
欧洲
新加坡
从国外的以上养老模式来看,它们建造养老社区的理念,人文关怀的表现都值得我们借鉴。 在建造中国特色的养老社区上应考虑两方面内容:
在城市,年轻人大都出去工作。高得离谱的房价,使得绝大
多数城市老人几乎不可能和儿女生活。儿女们平时忙于工作,平时 难得一见 。特别是高龄老人,大多数时间只能是老两口相依为命。 相互慰藉。待老人失去生活自理,除一小部分孝顺儿女能为父母提 供保姆照料外,绝大部分老人只能苟延残喘,勉强维持生存。
老有所依,安享晚年是每一个老人的愿望,但是当前“养” 与“医”的问题—直困扰着老人,甚至有些老人的生活状况十分 恶劣,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六七十岁的老人以乞讨或捡废品来维持 自己的生活。
养老保障与服 务的缺失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 平提升,养老需求 也在不断提高,老 人除了需要经济支 持以外,还需要其 他方面的支持。如 医疗保健服务、精 神服务以及社会服 务,这给养老保障 与服务带来不少压 力。
据最近一项京沪穗城市居民的调查显示,35%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调查报告-2019年文档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调查报告-2019年文档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调查报告人口老龄化 (aging of population)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个时期内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现象或过程。

下面是为您准备的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

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

2019 年,中国也进入了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

为了摸清中国老年人口及老龄化发展的基本态势,掌握未来中国老龄问题的基本国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专题预测研究,基本情况如下。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已经开始显现目前,中国已有 21 个省 ( 区、市) 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

自 1982 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19 年的 22 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 302 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2.85%,高于 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

2019 年底,中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 1.43 亿,占总人口的 10.97%。

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18.48%) 、天津 (13.75%) 、江苏 (13.75%) 、北京 (13.66%) 、浙江(13.18%) 、重庆 (12.84%) 、辽宁 (12.59%) 、山东 (12.31%) 、四川(11.59%) 、湖南 (11.51%) 和安徽 (11.18%) 等 11 个省市。

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养老保障的负担正日益沉重。

2019 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3502 亿元,比 2000 年增加了 65.5%,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 亿元。

人口老龄化的定义、发展和养老问题

人口老龄化的定义、发展和养老问题
人口老龄化的定义、 发展和养老问题
小调查
你的性别 你的年龄 你的民族 你来自城市还是农村?
请用至少4个词语或句子描写你对当今 老年人的看法
为什么有这种看法?
一、老年人
老年人的划分标准
纬度:生理、心理、日历年龄 标准
瑞典学者桑德巴格(Sundbarg) 1900年《人口类型和 死亡率研究》,50岁
随着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 进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
由于总人口逐渐实现零增长并开始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速 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 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人口增 长迅速,年龄结构年轻化
20世纪60年代末,寿命超过59岁,总和生 育率在5左右,老年人口开始增加
四、中国人口老龄化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计划生育开展 ,总人口增长放慢,人口年龄结构由年轻型 向成年型转变
20世纪80年代以后,总和生育率下降到更替 水平以下,我国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
四、中国人口老龄化
三是地区发展不平衡。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 梯次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 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 上海(1979年)和最迟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宁 夏(2012年)比较,时间跨度长达33年。
四、中国人口老龄化
四是城乡倒置显著。
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经济成果》,65岁 1982年 老龄问题世界大会,60岁 当今的标准
二、人口老龄化
定义
在总体人口中,年轻人口减少,年长人口数量的增 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

人口老龄化现状和趋势分析

人口老龄化现状和趋势分析

人口老龄化现状和趋势分析人口老龄化现状和趋势分析篇1 1.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概述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23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23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1.1表现形式及特点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相对青壮年、儿童少年来说,老年人口比例增大,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

我国社会发展相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相关经济问题、养老问题比较尖锐。

率先进入老龄化的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达20230美元以上,而我国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1000美元左右时步入老龄化社会。

在当前国内和国际局势错综复杂的大背景下我国进入老龄化阶段,无疑我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和繁荣富强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市场经济的稳定与繁荣、国家的安全与稳定等各方面的要求,均需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诸多挑战。

1.2养老经费状况扶养老人与扶养儿童耗费的经济与人力大不相同。

相关研究结果证明抚养老人与扶养儿童所需费用比大约在2:1 3:1范围内。

老年人主要的社会负担体现在医保和养老保障基金方面。

我国1990年离退休人员支出为388.9亿元,到2023年已高达到4088.6亿元。

医疗费用支出则从1990年的76.2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71.3亿元。

1.3配套设施状况中华文明自古就有尊老爱幼的传统,家庭成员联系紧密,邻里关系融洽,这位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

在家庭和社区乃至全社会的努力下,老有所养,老有所为,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共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我们社会的共识。

各种老年活动室、老年大学、运动健身器材、运动广场等在中华大地随处可见,为老年人丰富精神生活提供了各种保障。

1.4物质生活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明显提高。

(最新)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

(最新)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
鼓励老年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 良好的心态等,降低老年疾病的发生率。
06
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产 业发展机遇
养老服务业发展机遇
01
养老机构建设机遇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机构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大。未来,中国
将加大对养老机构的建设投入,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完善和高质量的养
老服务。
大数据在养老中的应用机 遇
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养老服务提供了更 多的可能性。未来,中国将加大对大数据在 养老中的应用研究和开发力度,通过数据分
析和预测来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最新)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 趋势预测
2023-11-06
目 录
•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 • 中国人口老龄化成因 •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 •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影响 • 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建议 • 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产业发展机遇
01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 点
人口老龄化定义
健康管理服务市场机遇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大。未来,中国将加大对健康管 理服务的推广力度,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信息技术在养老中的应用机遇
智能化养老服务市场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养老服务的需 求量也在逐渐增大。未来,中国将加大对智 能化养老服务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为老年人 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和舒适的养老服 务。
02
专业护理人员培养机遇
养老服务需要专业护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照顾。中国将加强护理人员
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
务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阶段、趋势和区域差异摘要: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并预测了它的发展趋势。

研究了人口老龄化的地理区域差异,表明在城乡之间、东西部地区之间和各民族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而在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之间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为按照各地区人口老龄化发展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地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依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发展阶段;区域差异前言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

它的指标是老年人口系数,其含义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含60岁)或65岁以上(含65岁,以下同)人口的数量在该地区人口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数。

老年人口系数越大,说明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就越高。

联合国对人口年龄类型的划分提出了一套标准,作为判断一个地区或国家是否进入老年社会的一个重要依据。

它规定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7%的国家或地区就称之为人口老年型国家或老年型社会,4%~7%为成年型社会,4%以下为年轻型社会[1]。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都要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导致老年人口过多,影响人口年龄结构,结养老事业造成巨大压力。

对于我国,这尤为突出。

一是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很大,1996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0.86亿,同年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30亿;二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快,一般西方国家从人口成年型国家进入老年型国家要经过50~80年,而我国大约用不了20年;其三,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经济发展的速度,现已超过发达国家的程度,而经济水平则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阶段。

这就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带来沉重的压力。

因此,必须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探求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对策。

本文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阶段及其地理区域差异作一探讨。

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各个阶段所经历的年限及其老年人口系数各不相同。

表1和图1分别展示了我国多年来的老年人口系数及其变化情况。

2.1第一阶段(50年代)在这一阶段,我国的老年人口系数缓慢亡率大幅度下降,生育率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死亡率的大幅度下降必然使老年人口的到16‰[2],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系数为4.1%。

1953年我国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比重较高,占总人口的36.28%,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较低,占总人口的4.41%。

1959年,上升,在人口年轻型社会与成年型社会之间徘徊。

建国初,我国处于经济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人民摆脱了三座大山的压迫,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国民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致使生育人数增加,人口发展出现新的特征,死亡率大幅下降,生育率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死亡率的大幅度下降必然使老年人口的数量迅速上升,但是,这期间人口的增长完全处于一种无计划发展的阶段。

人口的高速增长往往使老年人口的增长幅度远远赶不上婴儿的增长幅度,从而老年人口的比例并未处于上升状态。

表1列出我国自1949年以来多年的老年人口系数和0~14岁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

从总的趋势看,我国自建国以后老年人口的比例处于一种上升状态。

1949年全国人口死亡率为20‰,而同期人口出生率为36‰,人口总体上处于增长态势,人口自然增长率达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系数已上升到4.90%。

2.2第二阶段(60年代)这个阶段,受三年经济困难的影响,老年人口系数有所回落。

这是我国人口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和政府工作出现的失误,使经济发展出现了波折,人民生活水平降低,导致人口死亡率猛增,出生率大大下降。

在三年经济困难期间,老年人相对于年轻人受到的影响较大。

因此,在这一阶段老年人口的数量急剧减少,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也比解放初期明显下降。

1964年,我国进行了第二次人口普查,这次普查与1953年第一次普查相距11年,1953年时50岁以上的人群到1964年正好进入老年人的行列。

1964年0~14岁人口的比例为40.70%,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为3.54%(表1)。

与1959年的数据比较可知,1964年的老年人口系数比1959年下降了1136个百分点。

因此,1964年我国仍然是一个人口年轻型国家。

而这以后,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人口出生率又有了明显回升,出现了一次新的出生高峰。

老年人口的死亡率开始下降,于是,老年人口的数量开始上升,但由于出生率的高速增长,低年龄段的人口膨胀,使得老年人口的比例并未有明显的提高。

2.3第三阶段(70年代以后)这一阶段,老年人口系数稳步提高,我国快步向人口老年型社会迈进。

自70年代起,我国人口的发展出现了根本性转变。

建国后几十年来的人口高速增长带来的人口压力使人们越来越感到控制人口已迫在眉睫。

政府开始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实行计划生育的号召,并不断完善计划生育的政策,使得人口高速发展的势头得到有力的遏制,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人口由自发的高速增长进入有计划的减速增长时期。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卫生医疗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预期寿命的延长必然导致老年人口的数量及其比例不断地上升。

从表1可以看出,1982年0~14岁人口的比例为33.59%,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为4.91%。

这一结果表明,自70年代以来,我国已跨出了人口年轻国家的行列,而进入人口成年型国家类型,并且老年人口比例的增长速度呈现加快的趋势,正向人口老年型国家迈进。

自80年代以后,这种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快,这不仅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深入实施,还因为我国的经济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振兴。

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少生、优生的意识逐渐深入人心。

在很多地方,计划生育的政策已由不自觉地执行变为自觉地执行。

由于人们生活安定、富裕,更多的人已开始注重保健,于是老年人口的数量及其比例直线上升。

1996年,我国的老年人口系数已达到6.94%,距人口老龄化国家的标准7%只有一步之遥了。

3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治安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稳定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这势必导致今后几年我国老年人口的高速发展,并且这种趋势将一直延续下去,明年或许后年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期。

根据我国老年人口的发展过程,可用下列函数近似地表述我国老年人口系数的变化趋势:从上述公式可以推算出1998年我国的老年人口数将达到6.96%,1999年可达到7.32%,而2000年老年人口达到7.94%(表2)。

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1999年我国将步入人口老年型社会。

而且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人口还会继续向老龄化、超老龄化发展。

只有再经过50年左右,才会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稳定期。

可以预计,到2000年左右,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1.3亿,而65岁以上的老人将达到1亿。

如果按这一速度继续发展,我国将进入超老年型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会相当高。

预计自2050年以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将趋于稳定状态,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将减慢,甚至有所下降。

此时,我国总体人口和年龄结构也趋于稳定,年龄金字塔已不再具有下宽上窄的特征,而成为一种上下宽度基本一致的柱状型,人口发展进入一个更高级的动态平衡阶段。

4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4.1城乡差异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8亿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

与此相应,农村的老年人口总数也远高于城市。

表3列出了近年来我国65岁以上城市和农村的老年人口1%抽查情况,其中1991年我国城市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抽查数为12564人,老年人口系数为6.39%;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口抽查数为49945人,远超过城市的老年人口数。

但是,它的老龄化程度稍低,65岁以上老年人口系数为5.92%,比城市低0.42个百分点。

到1993年,这种差距为1.15个百分点,1995年为0.28个百分点。

可见,在广大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比城市低,然而,农村老年人口的总数很大。

这就提醒我们,在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时,一定不能忽视农村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老年人口的抚养问题较以前更为突出。

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农村有实际困难的孤寡老人由生产队负责抚养。

承包以后生产队核算体制解体,加之计划生育的有效实施,造成子女减少,这样抚养老年人的年轻人就减少了,老年人的扶养问题就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因此,可以说在解决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时,能否解决好农村的老年人口问题是关键之所在。

4.2东西部差异本文按大兴安岭—燕山—太行山—巫山—云贵高原东缘一线将我国粗略地分为东、西两大部分,来分析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东西部差异。

表4列出了东西部地区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系数平均值,经统计,东部地区的老年人口系数平均为6.56%,西部地区为5.01%,经“T”检验后,得出t值为3.3837,p<0.01,表示东西部地区之间老年人口系数差异非常显著,东部地区的老年人口系数明显大于西部地区,其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西部地区高得多。

图2为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1990年、1991年、1994年和1995年老年人口系数平均值的分布图,从中可以看出我国老年人口系数由东到西逐渐降低的趋势,只是划为西部地区的广西和四川省老年人口系数略高,而划为东部地区的黑龙江省老年人口系数略低(表4),这可能是诸多因素综合影响所致。

我们曾分析得出,人口出生率、婴儿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对人口老龄化有负影响,传染病和呼吸道疾病的死亡率对它也有负影响,经济发展程度则有正影响。

我们选择能够较好地反映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工业生产总值这两个指标来加以分析。

统计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和老年人口系数的相关系数为0.7567(p<0.01),说明二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另外,人均工业生产总值和老年人口系数的相关系数更高(r=0.8239,p<0.01),也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而人均农业生产总值和老年人口系数的关系相对较弱(r=0.2294,p>0.05),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意义。

这说明一个地区的工业越发达,经济就越发达,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就越高。

表4还列出了东西部地区1991~1995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工业生产总值。

经统计,东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为4280元,西部地区为2146元,二者差异非常显著(t=2.9555,p<0.01)。

东西部地区之间人均工业生产总值也是差异非常显著(t=2.9717,p<0.01)。

从上述分析可知,东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与此相应,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别。

4.3不同民族地区之间人口老龄化的差异我国不同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条件、生活条件都有一定的差异,各自的生活习俗、卫生条件也各不相同,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差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