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阶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阶段、趋势和区域差异

摘要: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并预测了它的发展趋势。研究了人口老龄化的地理区域差异,表明在城乡之间、东西部地区之间和各民族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而在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之间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为按照各地区人口老龄化发展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地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依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发展阶段;区域差异

前言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它的指标是老年人口系数,其含义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含60岁)或65岁以上(含65岁,以下同)人口的数量在该地区人口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数。老年人口系数越大,说明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就越高。联合国对人口年龄类型的划分提出了一套标准,作为判断一个地区或国家是否进入老年社会的一个重要依据。它规定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7%的国家或地区就称之为人口老年型国家或老年型社会,4%~7%为成年型社会,4%以下为年轻型社会[1]。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都要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导致老年人口过多,影响人口年龄结构,结养老事业造成巨大压力。对于我国,这尤为突出。一是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很大,1996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0.86亿,同年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30亿;二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快,一般西方国家从人口成年型国家进入老年型国家要经过50~80年,而我国大约用不了20年;其三,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经济发展的速度,现已超过发达国家的程度,而经济水平则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阶段。这就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带来沉重的压力。因此,必须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探求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对策。本文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阶段及其地理区域差异作一探讨。

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各个阶段所经历的年限及其老年人口系数各不相同。表1和图1分别展示了我国多年来的老年人口系数及其变化情况。

2.1第一阶段(50年代)

在这一阶段,我国的老年人口系数缓慢亡率大幅度下降,生育率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死亡率的大幅度下降必然使老年人口的到16‰[2],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系数为4.1%。1953年我国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比重较高,占总人口的36.28%,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较低,占总人口的4.41%。1959年,上升,在人口年轻型社会与成年型社会之间徘徊。建

国初,我国处于经济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人民摆脱了三座大山的压迫,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国民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致使生育人数增加,人口发展出现新的特征,死亡率大幅下降,生育率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死亡率的大幅度下降必然使老年人口的数量迅速上升,但是,这期间人口的增长完全处于一种无计划发展的阶段。人口的高速增长往往使老年人口的增长幅度远远赶不上婴儿的增长幅度,从而老年人口的比例并未处于上升状态。表1列出我国自1949年以来多年的老年人口系数和0~14岁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从总的趋势看,我国自建国以后老年人口的比例处于一种上升状态。1949年全国人口死亡率为20‰,而同期人口出生率为36‰,人口总体上处于增长态势,人口自然增长率达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系数已上升到4.90%。

2.2第二阶段(60年代)

这个阶段,受三年经济困难的影响,老年人口系数有所回落。这是我国人口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和政府工作出现的失误,使经济发展出现了波折,人民生活水平降低,导致人口死亡率猛增,出生率大大下降。在三年经济困难期间,老年人相对于年轻人受到的影响较大。因此,在这一阶段老年人口的数量急剧减少,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也比解放初期明显下降。1964年,我国进行了第二次人口普查,这次普查与1953年第一次普查相距11年,1953年时50岁以上的人群到1964年正好进入老年人的行列。1964年0~14岁人口的比例为40.70%,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为3.54%(表1)。与1959年的数据比较可知,1964年的老年人口系数比1959年下降了1136个百分点。因此,1964年我国仍然是一个人口年轻型国家。而这以后,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人口出生率又有了明显回升,出现了一次新的出生高峰。老年人口的死亡率开始下降,于是,老年人口的数量开始上升,但由于出生率的高速增长,低年龄段的人口膨胀,使得老年人口的比例并未有明显的提高。

2.3第三阶段(70年代以后)

这一阶段,老年人口系数稳步提高,我国快步向人口老年型社会迈进。自70年代起,我国人口的发展出现了根本性转变。建国后几十年来的人口高速增长带来的人口压力使人们越来越感到控制人口已迫在眉睫。政府开始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实行计划生育的号召,并不断完善计划生育的政策,使得人口高速发展的势头得到有力的遏制,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人口由自发的高速增长进入有计划的减速增长时期。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卫生医疗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预期寿命的延长必然导致老年人口的数量及其比例不断地上升。从表1可以看出,1982年0~14岁人口的比例为33.59%,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为4.91%。这一结果表明,自70年代以来,我国已跨出了人口年轻国家的行列,而进入人口成年型国家类型,并且老年人口比例的增长速度呈现加快的趋势,正向人口老年型国家迈进。

自80年代以后,这种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快,这不仅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深入实施,还因为我国的经济得到了

更进一步的振兴。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少生、优生的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在很多地方,计划生育的政策已由不自觉地执行变为自觉地执行。由于人们生活安定、富裕,更多的人已开始注重保健,于是老年人口的数量及其比例直线上升。1996年,我国的老年人口系数已达到6.94%,距人口老龄化国家的标准7%只有一步之遥了。

3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治安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稳定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这势必导致今后几年我国老年人口的高速发展,并且这种趋势将一直延续下去,明年或许后年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期。根据我国老年人口的发展过程,可用下列函数近似地表述我国老年人口系数的变化趋势:

从上述公式可以推算出1998年我国的老年人口数将达到6.96%,1999年可达到7.32%,而2000年老年人口达到7.94%(表2)。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1999年我国将步入人口老年型社会。而且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人口还会继续向老龄化、超老龄化发展。只有再经过50年左右,才会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稳定期。可以预计,到2000年左右,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1.3亿,而65岁以上的老人将达到1亿。如果按这一速度继续发展,我国将进入超老年型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会相当高。预计自2050年以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将趋于稳定状态,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将减慢,甚至有所下降。此时,我国总体人口和年龄结构也趋于稳定,年龄金字塔已不再具有下宽上窄的特征,而成为一种上下宽度基本一致的柱状型,人口发展进入一个更高级的动态平衡阶段。

4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

4.1城乡差异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8亿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与此相应,农村的老年人口总数也远高于城市。表3列出了近年来我国65岁以上城市和农村的老年人口1%抽查情况,其中1991年我国城市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抽查数为12564人,老年人口系数为6.39%;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口抽查数为49945人,远超过城市的老年人口数。但是,它的老龄化程度稍低,65岁以上老年人口系数为5.92%,比城市低0.42个百分点。到1993年,这种差距为1.15个百分点,1995年为0.28个百分点。可见,在广大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比城市低,然而,农村老年人口的总数很大。这就提醒我们,在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时,一定不能忽视农村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老年人口的抚养问题较以前更为突出。在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