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
换热器设计是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下面将为您介绍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设计步骤:
1. 确定换热器类型:根据工艺要求及介质性质,选择适合的换热器类型,如管壳式、板式、螺旋板式等。
2. 估算传热系数:根据换热器类型、流体类型、流量、温度等因素,估算出传热系数。
3. 计算传热面积:根据所需传热量和传热系数,计算指定温度下需求的传热面积。
4. 选择换热器管径及壳体规格:根据所需传热面积和换热器类型,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管径及壳体规格。
5. 设计热损失:根据换热器使用环境,计算换热器热损失量,以确保能量转化的高效。
6. 设计流路:结合工艺流程及介质性质,确定换热器内部介质的流路和流速,
以确保传热效率。
二、注意事项:
1. 选用合适的换热器类型,以确保传热效率和占用空间的合理性。
2. 估算传热系数要考虑介质性质、流量、温度等因素,更加科学地估算传热系数。
3. 所需传热面积要根据实际需要,同时结合换热器的大小、材质等因素做出合理的选择。
4. 选择换热器管径及壳体规格要遵循一定的社会标准及安全规范,以确保换热器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 设计热损失要考虑换热器使用环境,以确保能量转化的高效。
同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换热器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一种设备,其作用是将热量从一个介质传递到另一个介质,以实现物料加热或冷却的目的。
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深入了解换热器的工作原理、设计计算方法以及实际应用,以便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实践相结合。
首先,换热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热量传递的原理。
当两种介质温度不同时,热量会从温度较高的介质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介质,直至两者达到热平衡。
换热器通过设计合理的传热面积和传热系数,以及确定良好的介质流动方式,来实现高效的换热效果。
其次,设计换热器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确定换热器的类型,包括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等,根据介质性质、温度压力要求、换热效率等因素进行选择。
其次是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和传热系数,这需要根据介质流动性质、传热过程中的温度差、介质流速等因素进行计算。
最后是确定换热器的实际应用场景,包括换热器的安装位置、管道连接方式、维护保养等方面的考虑。
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案例分析,掌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方法。
这包括传热面积的计算、传热系数的确定、换热器的选型和性能评价等内容。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换热器设计的关键技术和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提高自己的工程设计能力。
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还需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类型换热器的工作原理,观察不同工况下的换热效果,掌握换热器的实际操作技能。
这对于学生将来从事化工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的来说,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的换热器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实践的结合,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深入学习换热器的工作原理、设计计算方法以及实际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工原理课程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将来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要求:设计一个列管式换热器,实现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之间的热量传递。
设计要求如下:1. 列管式换热器采用直管式结构,热传导介质为水和油;2. 设计流量分别为水流量 Q1 = 500 L/h,油流量 Q2 = 300 L/h;3. 设计温度分别为水的进口温度 T1i = 80℃,油的进口温度T2i = 120℃;4. 确定水的出口温度 T1o 和油的出口温度 T2o;5. 选择合适的换热器材料,确保换热效果良好;6. 根据设计参数计算所需的换热面积 A 和换热效率η。
设计方案:1. 确定管径和管长:首先根据水和油的流量和温度差,计算所需的换热面积。
然后确定换热器的尺寸,其中包括管径和管长。
2. 选择换热器材料:根据换热介质的性质和工作条件,选择合适的换热器材料,例如不锈钢。
3. 计算出口温度:根据热平衡原理,计算水和油的出口温度。
假设换热器满足热平衡条件,即水的热量损失等于油的热量增加。
4. 计算换热面积:根据换热器的尺寸和热传导方程,计算所需的换热面积。
5. 计算换热效率:根据热平衡原理和换热器的热传导性能,计算换热效率。
实施步骤:1. 根据设计流量和温度差,计算所需的换热面积。
假设水和油的传热系数均为常数,可以使用换热传导方程进行计算。
2. 根据所需的换热面积和理论计算值,选择合适的换热器尺寸。
3. 根据所选换热器材料,计算换热器的尺寸和管径。
假设管壁温度近似等于流体温度。
4. 根据热平衡原理,计算出口温度。
假设热平衡条件满足,即水的热量损失等于油的热量增加。
5. 根据所选材料和尺寸,计算换热效率。
假设换热器的热传导系数为常数,使用换热效率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总结:本课程设计主要针对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通过选择合适的换热器材料和计算换热器的尺寸,实现了水和油之间的热量传递。
根据设计要求,通过计算出口温度和换热效率,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设计过程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流体性质、流量和温度差等。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模板-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模板-换热器1. 引言换热器是化工过程中常用的设备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在流体之间进行热量传递,以实现温度控制、能量回收等目的。
本文将介绍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换热器的设计过程和要点。
2. 设计目标在进行换热器设计之前,首先要确定设计的目标。
设计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确定需要传热的流体的进口温度和出口温度;•确定传热后流体的温度变化范围;•确定换热器的热传导面积;•确定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3. 设计步骤换热器的设计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3.1 确定流体的性质参数在设计换热器之前,需要明确流体的性质参数,包括流体的密度、比热容以及传热系数等。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或者查阅相关文献获得。
3.2 计算流体的传热量根据热传导定律,可以计算流体的传热量。
传热量的计算公式如下:Q = m * c * ΔT其中,Q表示传热量,m表示流体的质量,c表示流体的比热容,ΔT表示流体的温度变化。
3.3 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根据热传导定律,可以计算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传热面积的计算公式如下:A = Q / (U * ΔTlm)其中,A表示传热面积,U表示换热器的传热系数,ΔTlm表示对数平均温差。
3.4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和结构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和结构。
常见的换热器类型包括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
3.5 进行换热器的细节设计在确定了换热器的类型和结构之后,进行换热器的细节设计,包括管道的布置、流体的流动方式以及换热器的材料选择等。
3.6 进行换热器的性能评价完成换热器的设计之后,进行性能评价,验证设计结果是否满足设计目标。
性能评价主要包括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压降以及经济性等方面。
4. 实例分析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换热器的设计过程。
实例:管壳式换热器假设需要设计一个管壳式换热器,用于将流体A的温度从40℃降至20℃,同时将流体B的温度从70℃升至90℃。
根据设计要求,我们可以计算出流体A和流体B的传热量,然后根据对数平均温差计算出传热面积,从而确定换热器的尺寸。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换热器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换热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热传导、对流和辐射在换热过程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掌握换热器类型及适用范围,了解各类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及优缺点。
3. 学生能够运用热量平衡原理,进行换热器的热力计算,掌握换热器设计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公式,对换热器进行选型和计算,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并掌握换热器材料的选用原则,提高材料应用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CAD等软件绘制换热器简图,提高绘图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化学工程,关注化工设备,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关注换热器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化工原理课程的一部分,侧重于换热器的原理、计算和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和化学知识基础,对工程问题有一定的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通过实例分析、计算练习和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掌握换热器相关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在教学评估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二、教学内容1. 换热器原理:包括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基本概念,换热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热量传递过程。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热量传递的基本原理》2. 换热器类型与结构:介绍各类换热器(如管壳式、板式、空气冷却式等)的结构、特点、应用范围及优缺点。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换热器的类型与结构》3. 换热器选型与计算:讲解换热器选型原则,热量平衡原理,换热器热力计算方法及步骤。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换热器的选型与计算》4. 换热器材料:介绍换热器常用材料及其选用原则,分析不同材料的性能和适用场合。
换热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换热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换热器的基本原理、类型及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化工原理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换热器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化工工艺中的应用;(2)掌握换热器的传热原理,包括对流传热、热传导和热辐射;(3)熟悉不同类型的换热器结构及其特点;(4)学会换热器面积计算、热负荷计算和效率评价。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分析实际工程问题;(2)熟练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换热器设计和模拟;(3)具备换热器操作和维护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对化工行业的兴趣,树立正确的职业观;(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和持续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换热器的基本原理、类型、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换热器的基本原理:介绍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对流传热、热传导和热辐射的基本概念。
2.换热器的类型:讲解不同类型的换热器,如平板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空气冷却器等,及其特点和应用。
3.换热器计算方法:教授换热器面积计算、热负荷计算和效率评价的方法。
4.换热器实际应用:分析换热器在化工工艺中的应用案例,讲解换热器操作和维护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换热器的基本原理、类型和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换热器应用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换热器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换热器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化工原理、热力学等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名称用水冷却煤油产品的多程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二、设计条件使煤油从 140℃冷却到40℃,压力 1bar ,冷却剂为水,水压力为3bar,处理量为 10t/h,进口温度 20 ℃,出口温度 40 ℃三、设计任务1 合理的参数选择和构造设计2 传热计算和压降计算:设计计算和校核计算四、设计说明书容1 传热面积2 管程设计包括:总管数、程数、管程总体阻力校核3 壳体直径4 构造设计包括壁厚5 主要进出口管径确实定包括:冷热流体的进出口管6 流程图〔以图的形式,并给出各局部尺寸〕及构造尺寸汇总〔以表的形式〕7 评价之8 参考文献一、设计的目的通过对煤油产品冷却的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到达让学生了解该换热器的构造特点,并能根据工艺要求选择适当的类型,同时还能根据传热的根本原理,选择流程,确定换热器的根本尺寸,计算传热面积以及计算流体阻力。
总之,通过设计到达让学生自己动手发展设计的实践,获取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设计的指导思想1 构造设计应满足工艺要求2 构造简单合理,操作调节方便,运行安全可靠3 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等4 安装、维修方便三、设计要求1 计算正确,分析认证充分,准确2 条理清晰,文字流畅,语言简炼,字迹工整3 图纸要求,图纸、尺寸标准,图框,图签字规4 独立完成四、设计课题工程背景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将各种石油产品〔如汽油、煤油、柴油等〕进展冷却,本设计以某厂冷却煤油产品为例,让学生熟悉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过程。
五、参考文献1 化工过程及设备设计,华南工学院, 19862 传热设备及工业炉,化学工程手册第 8 篇, 19873 化工设备设计手册编写组. 金属设备, 1975-4 尾英郎〔日〕等,徐忠权译,热交换设计物册, 19815 谭天恩等. 化工原理(上、下册)化学工业.六、设计思量题1 设计列管式换热器时,通常都应选用标准型号的换热器,为什么?2 为什么在化工厂使用列管式换热最广泛?3 在列管式换热器中,壳程有挡板和没有挡板时,其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有何不同?4 说明列管式换热器的选型计算步骤?5 在换热过程中,冷却剂的进出口温度是按什么原那末确定的?6 说明常用换热管的标准规格〔批管径和管长〕。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学工程学科的重要环节,其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掌握工业化学反应装置和过程的设计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各种装置和工艺条件来实现设备的最优化。
其中列管式换热器是常用于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装置,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与原理列管式换热器是通过管壳型构造,由许多纵向的管子构成,管子两侧通过流体工质进行换热。
其主要结构包括壳体、管板、管束、进出口法兰等部分。
换热原理是将热量从高温的流体传给低温的流体,实现两种流体之间的热量交换。
二、列管式换热器的特点和应用列管式换热器具有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应用范围广、容易清洗维修等特点。
其在化工生产中广泛应用于热回收、冷却、加热等方面,如在石油、化工、冶金、食品、制药、造纸等行业的反应过程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三、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方法在设计列管式换热器时,主要需考虑的参数有流体介质、流量、温度、压力等等,其中最核心的是确定热量传递系数与压降。
常用的设计方法有总热传系数法、等效径法、NTU法等。
其中总热传系数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其计算的公式为:1/U = 1/hi + Δx/k + Δy/ho其中U为总热传系数,hi、ho分别为热传分界面内的内、外热传系数,k为扩散系数(介质传热系数),Δx、Δy为介质的平均厚度与壁层厚度。
在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计算方法。
四、列管式换热器的操作和维护在使用列管式换热器时,应注意清洗维护工作。
由于该装置的结构特殊,应定期进行化学清洗,以避免沉积物和腐蚀物堵塞换热器内壁。
同时还应注意防止介质的过于浓缩,以免产生结晶、沉积、腐蚀等情况。
综上所述,列管式换热器是化工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装置,其结构特殊、应用范围广泛、换热效率高,并且容易维护操作,是值得研究和推广的一种装置。
在化工原理的课程设计中,学生能够通过对列管式换热器的深入理解和设计方案的完善,培养出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化工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的设计1000字
该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设计一个换热器,用于从一种热流体中传递热量到另一种热流体。
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热传递的效率和换热器的成本。
设计要求:
1.设定两种热流体的流量和进出口温度。
2.根据流量和温差计算出所需的传热量。
3.选择一种合适的换热器类型并计算出尺寸和效率。
4.根据选择的换热器类型确定换热管的材料,并计算出所需的管道长度。
5.确定换热器外壳材料和绝缘材料,并计算出所需的壁厚度。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计算:
1.计算热传递量:
热传递量 = 流量 x 热容 x 温差
流量:两种热流体的流量
热容:热流体的比热容
温差:两种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差
2.选择换热器类型:
常见的换热器类型包括:管式热交换器、板式热交换器和壳管式热交换器。
在选择时需要考虑到传热效率、材料成本以及维护难度等因素。
3.计算换热管尺寸:
换热管的长度和直径需要根据流量和传热效率来计算,同时需要考虑到管壁的热传递系数和管壁的厚度。
4.确定换热器外壳材料和绝缘材料:
外壳的材料需要考虑到其耐腐蚀性和强度,同时需要计算出所需的壁厚度。
绝缘材料需要选用热传导系数较小的材料,以提高传热效率。
5.总体设计方案:
根据上述计算和选择,得到符合要求的换热器总体设计方案,并进行设计图纸和工艺流程图的绘制。
结论: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换热器的热传递效率、成本、材料选用和维护难度等因素,从而得出符合要求的总体设计方案。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换热器的设计
摘要换热器的应用贯彻化工生产过程的始终,换热器换热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化工生产的质量和生产效益。
所以换热器是非常重要的化工生产设备,在化工领域中,它扮演着主力军的身份,它是实现化工生产过程中热量交换和传递不可缺少的设备,在化工设备中占大约50%以上的比重。
既然换热器在化工生产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那么如何设计出换热效果好,设备健全合理,三废排放量更低,能源利用率更高,经济效益高的换热器是我们从事化工行业工作人员刻不容缓的职责。
为了完成年产2.8万吨酒精的生产任务,设计换热器的总体思路: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利用塔底的釜残液作为加热介质在塔底冷却器中进行第一次预热,然后用少量的水蒸汽便可在预热器中使原料液达到预期的温度进入精馏塔中。
塔顶酒精蒸汽经过全凝器,利用循环冷却水作为冷却介质使酒精蒸汽转为液体。
最后,在塔顶冷却器中再次用冷却水使其降到25。
C输送到储装罐中。
关键词:冷却器;再沸器;全凝器;对流传热系数;压降;列管式换热器;离心泵。
目录第一章换热器的设计 (2)1.1概述 (2)1.1.1流程方案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 加热介质、冷却介质的选择 (2)1.1.3 换热器类型的选择 (2)1.1.4 流体流动空间的选择 (2)1.1.5 流体流速的确定 (2)1.1.6换热器材质的选择 (2)1.1.7换热器壁厚的确定 (2)1.2.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结构 (2)1.2.1管程结构 (2)1.2.2壳程结构 (2)1.3 列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2)1.3.1 换热器的设计步骤 (2)1.3.2 计算所涉及的主要公式 (2)第二章设计的工艺计算 (2)2.1 全塔物料恒算 (2)2.2 原料预热器的设计和计算 (2)2.2.1 确定设计方案 (2)2.2.2 根据定性温度确定物性参数 (2)2.2.3换热器的选择 (2)2.3塔顶全凝器的设计和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
本文设计一个换热器,实现化工过程中的能量传递。
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设备,用于将热量从一个介质传递到另一个介质。
首先,我们确定了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要求。
换热器采用了壳程和管程的设计,分别由外壳和管束组成。
热量通过管道中的热媒体流经管程,然后从外壳中的流体中吸收或释放热量。
接下来,我们选择了适用于该化工过程的换热介质。
在这个设计中,我们选择了水作为热媒体,因为水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和可用性。
基于化工过程的热量需求,我们确定了换热器的热负荷。
热负荷是指单位时间内所需传递的热量。
我们计算了化工过程中的热负荷,并据此确定了设计换热器所需的换热面积。
为了提高换热效率,我们设计了合理的流体流动方式。
流体在外壳和管道中的流动方式可以影响换热器的传热性能。
我们通过合理设计管程和外壳的结构,以及选择合适的流道形式,来确保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流动均匀且高效。
此外,我们还考虑了换热器的传热方式。
换热器可以通过对流、传导和辐射等方式进行传热。
根据化工过程的要求,我们选择了对流传热作为主要的传热方式。
最后,我们综合考虑了换热器的选材、工艺要求和安全性能。
我们选择了具有良好耐腐蚀性和导热性能的材料,并按照化工
过程的要求进行工艺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还充分考虑了换热器的安全性能,包括压力、温度和材料的选择等因素。
综上所述,本文设计了一个换热器,包括工作原理、基本要求、换热介质、热负荷、流体流动方式、传热方式、材料选材和安全性能等内容。
该设计旨在满足化工过程中的能量传递需求,并提高传热效率和安全性能。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
可用旳场合:
1)管程走清洁流体;
2)管程压力尤其高;
3)管壳程金属温差很大,固定管板换热器连设置膨胀节都无法 满足要求旳场合.
2、流动空间旳选择
3、流速旳拟定
4、流动方式旳选择
除逆流和并流之外,在列管式换热器中冷、 热流体还能够作多种多管程多壳程旳复杂 流动。当流量一定时,管程或壳程越多, 表面传热系数越大,对传热过程越有利。 但是,采用多管程或多壳程必造成流体阻 力损失,即输送流体旳动力费用增长。所 以,在决定换热器旳程数时,需权衡传热 和流体输送两方面旳损失。
5、流体出口温度旳拟定
若换热器中冷、热流体旳温度都由工艺条件所要求,则不存在 拟定流体两端温度旳问题。若其中一流体仅已知进口温度,则 出口温度应由设计者来拟定。例如用冷水冷却一热流体,冷水 旳进口温度可根据本地旳气温条件作出估计,而其出口温度则 可根据经济核实来拟定:为了节省冷水量,可使出口温度提升 某些,但是传热面积就需要增长;为了减小传热面积,则需要 增长冷水量。两者是相互矛盾旳。一般来说,水源丰富旳地域 选用较小旳温差,缺水地域选用较大旳温差。但是,工业冷却 用水旳出口温度一般不宜高于45℃,因为工业用水中所含旳部 分盐类(如CaCO3、CaSO4、 MgCO3和MgSO4等)旳溶解度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出口温度过高,盐类析出,将形成传热 性能很差旳污垢,而使传热过程恶化。假如是用加热介质加热 冷流体,可按一样旳原则选择加热介质旳出口温度。
取管长应根据出厂旳钢管长度合理截用。 我国生产系列原则中管长有1.5m,2m, 3m,4.5m,6m和9m六种,其中以3m和 6m更为普遍。同步,管子旳长度又应与管 径相适应,一般管长与管径之比,即L/D约 为4~6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总结心得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总结心得
自从开始学习化工原理,我就对这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入了解了换热器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
在设计过程中,我首先对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和类型进行了深入的学习。
我了解到,换热器是化工生产中用于热量传递的设备,其类型多样,根据不同的工艺需求进行选择。
与此同时,我也认识到换热器设计需要考虑众多的因素,如传热效率、流体阻力、材料选择等。
在设计的具体实践中,我遇到了许多挑战。
例如,在选择合适的传热管时,我需要对各种材料的性能进行全面的对比。
而在设计流程中,我又需要反复模拟、优化以达到最佳效果。
每次遇到问题时,我都需要深入分析并查找相关的资料,这不仅锻炼了我的问题解决能力,也增强了我的自主学习能力。
经过这次设计实践,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之前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了验证,也让我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此外,这次设计也让我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与队友共同探讨、解决问题,使我们的设计更加完善。
对于未来,我计划继续深入学习化工原理及相关领域的知识。
我希望能够在化工行业找到一份工作,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为化工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时,我也希望有机会再进行一次这样的课程设计,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这次换热器课程设计,让我收获颇丰。
我相信这次经历将成为我
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指引我在未来的路上不断前进。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换热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换热器的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换热器的设计目录概述1.1.换热器设计任务书-4-1.2换热器的结构形式-7-2.蛇管式换热器-7-3.套管式换热器-7-1.3换热器材质的选择-8-1.4管板式换热器的优点-9-1.5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10-1.6管板式换热器的类型及工作原理-11-1.7确定设计方案-12-2.1设计参数-12-2.2计算总传热系数-13-2.3工艺结构尺寸-14-2.4换热器核算-15-2.4.1.热流量核算-16-2.4.2.壁温计算-18-2.4.3.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19-概述在不同温度的流体间传递热能的装置称为热交换器,简称为换热器。
在换热器中至少要有两种温度不同的流体,一种流体温度较高,放出热量;另一种流体则温度较低,吸收热量。
35%~40%。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对能源利用、开发和节约的要求不断提高,因而对换热器的要求也日益加强。
换热器的设计、制造、结构改进及传热机理的研究十分活跃,一些新型高效换热器相继问世。
随着换热器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换热器的类型也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换热器各有优缺点,性能各异。
在换热器设计中,首先应根据工艺要求选择适用的类型,然后计算换热所需传热面积,并确定换热器的结构尺寸。
换热器按用途不同可分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再沸器、深冷器、过热器等。
换热器按传热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混合式、蓄热式和间壁式。
其中间壁式换热器应用最广泛,按照传热面的形状和结构特点又可分为管壳式换热器、板面式换热器和扩展表面式换热器(板翅式、管翅式等),如表2-1所示。
表2-1传热器的结构分类类型特点间壁式管壳式列管式固定管板式刚性结构用于管壳温差较小的情况(一般≤50℃),管间不能清洗带膨胀节有一定的温度补偿能力,壳程只能承受低压力浮头式管内外均能承受高压,可用于高温高压场合U型管式管内外均能承受高压,管内清洗及检修困难填料函式外填料函管间容易泄漏,不宜处理易挥发、易爆炸及压力较高的介质内填料函密封性能差,只能用于压差较小的场合釜式壳体上部有个蒸发空间用于再沸、蒸煮双套管式结构比较复杂,主要用于高温高压场合和固定床反应器中套管式能逆流操作,用于传热面较小的冷却器、冷凝器或预热器螺旋管式沉浸式用于管内流体的冷却、冷凝或管外流体的加热喷淋式只用于管内流体的冷却或冷凝板面式板式拆洗方便,传热面能调整,主要用于粘性较大的液体间换热螺旋板式可进行严格的逆流操作,有自洁的作用,可用作回收低温热能平板式结构紧凑,拆洗方便,通道较小、易堵,要求流体干净板壳式板束类似于管束,可抽出清洗检修,压力不能太高混合式适用于允许换热流体之间直接接触蓄热式换热过程分阶段交替进行,适用于从高温炉气中回收热能的场合完善的换热器在设计或选型时应满足以下各项基本要求。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化工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学科,其中涉及到很多实际工程应用,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便是换热技术。
在化工原理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换热的原理,同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课程设计,以加深对该项工艺的理解。
本文将具体介绍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的换热器部分。
一、换热器的定义与应用换热器是指将工作介质中的热量从一种流体(或气体)传到另一种流体(或气体)的装置。
具体来说,它是用于加热或冷却化学、石油、食品、冶金、电力、纺织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流体的设备,是化工生产过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装置。
换热器可分为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壳式换热器等。
其中,壳式换热器是最常用的一种,也是本文课程设计的重点。
二、化工原理换热器课程设计1. 设计目标作为化工原理课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换热器的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换热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从事化工工作提供实践基础。
2. 设计内容换热器的课程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了解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和分类,并对不同的壳式换热器进行比较和分析。
(2)了解换热器的传热原理和传热方式,以及热传导、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基本原理。
(3)了解不同流体的传热性质,如热导率、热容、热透过系数等,并掌握其应用方法。
(4)掌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方法,包括换热面积的计算、流速的估算、流体性质的确定等。
(5)通过计算确定换热器的设计参数,如壳程和管程的流体流量、进出口温度、换热系数等,并绘制换热器的流程图和工艺图。
3. 设计过程换热器的课程设计通常分为理论计算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
理论计算部分包括上述内容中的步骤(1)至(4),而实践操作部分则需要学生使用化工实验室中的相应设备进行实验操作。
在实践部分中,学生需要完成以下操作:(1)拆卸换热器,进行清洗和维修,对设备的状态进行检查和评估。
(2)确定流量计和温度计的安装点,并将它们安装在换热器的管路中,以便后续的流量和温度测量。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热交换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热交换器引言热交换器是化工工艺中常用的一种设备,其作用是实现热量的交换,从而实现能量的转移。
本文将从热交换器的原理、设计要点、性能评价等方面进行介绍和讨论。
一、热交换器的原理热交换器是通过两个介质之间的热传导来实现能量转移的设备。
它由一个或多个传热表面组成,介质在这些表面上相互接触,并通过传热表面之间的热传导来实现热量的传递。
根据介质的流动方式,热交换器可以分为管壳式热交换器和板式热交换器。
1.1 管壳式热交换器管壳式热交换器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热交换器。
它由一个管子和一个外壳组成,在外壳内部通过一个或多个管子,介质在管子内部流动,通过管子和外壳之间的热传导来实现热量的传递。
管壳式热交换器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广泛应用于化工、制冷等领域。
1.2 板式热交换器板式热交换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热交换器。
它由一系列平行排列的波纹板组成,流体通过波纹板之间的间隙流动,通过波纹板的热传导来实现热量的传递。
板式热交换器具有传热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因此在化工工艺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热交换器的设计要点热交换器的设计是化工工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热交换器的性能。
下面将介绍热交换器设计的几个关键要点。
2.1 热传导热传导是热交换器实现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在设计热交换器时,需要考虑介质之间的热传导系数、传热表面的材料、传热表面的形状等因素,并通过合理的设计来提高热传导效率。
2.2 流体流动流体的流动方式对热交换器的传热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在设计热交换器时,需要考虑流体的流动速度、流动的方式(如层流、湍流)、流体的阻力等因素,并通过合理的设计来优化流体的流动方式,提高传热效率。
2.3 温度差温度差是热交换器实现热量转移的驱动力。
在设计热交换器时,需要考虑介质之间的温度差、介质的流量、介质的性质等因素,并通过合理的设计来控制温度差,提高传热效率。
2.4 材料选择热交换器的材料选择直接影响到其耐腐蚀性、耐高温性、传热效率等性能。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excle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excle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换热器的原理、类型及计算方法,能够运用Excel进行换热器的设计和计算。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和作用;2.掌握换热器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3.熟悉换热器的计算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4.能够运用Excel进行换热器的设计和计算;5.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换热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化工原理课程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培养学生对工程安全的重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换热器的原理、类型及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Excel进行换热器的设计和计算。
具体内容如下:1.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和作用:介绍换热器的工作原理,解释换热器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换热器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讲解不同类型的换热器(如平板式、管壳式、螺旋板式等)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换热器的计算方法:介绍换热器的计算方法,包括热负荷计算、面积计算等,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换热器。
4.运用Excel进行换热器的设计和计算:教授如何使用Excel制作换热器的设计和计算,讲解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换热器的原理、类型和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换热器设计和计算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法: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换热器原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化工原理》等相关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专业书籍,为学生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1)一、设计题目:设计一台换热器二、操作条件:1.苯:入口温度80C,出口温度40C。
2.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35C。
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50kPa。
4.每年按300 天计,每天24 小时连续运行。
三、设备型式:管壳式换热器四、处理能力:1.99000 吨/ 年苯五、设计要求:1. 选定管壳式换热器的种类和工艺流程。
2.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和主要工艺尺寸的设计。
3.设计结果概要或设计结果一览表。
4.设备简图。
(要求按比例画出主要结构及尺寸)5.对本设计的评述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一、选定管壳式换热器的种类和工艺流程1.选定管壳式换热器的种类管壳式换热器是目前化工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传热设备。
与其他种类的换热器相比,其主要优点是:单位体积具有的传热面积较大以及传热效果较好;此外,结构简单,制造的材料范围较广,操作弹性也较大等。
因此在高压高温和大型装置上多采用管壳式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中,由于两流体的温度不同,管束和壳体的温度也不相同,因此他们的热膨胀程度也有差别。
若两流体的温度差较大(50 r以上)时,就可能由于热应力而引起设备变形,甚至弯曲或破裂,因此必须考虑这种热膨胀的影响。
根据热补偿方法的不同,管壳式换热器有下面几种形式。
(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的结构比较简单、紧凑、造价便宜,但管外不能机械清洗。
此种换热器管束连接在管板上,管板分别焊在外壳两端,并在其上连接有顶盖,顶盖和壳体装有流体进出口接管。
通常在管外装置一些列垂直于管束的挡板。
同时管子和管板与外壳的连接都是刚性的,而管内管外是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
因此,当管壁与壳壁温差较大时,由于两者的热膨胀不同,产生了很大的温差应力,以致管子扭弯或是管子从管板上松脱,甚至毁坏换热器。
为了克服温差应力必须有温差补偿装置,一般在管壁与壳壁温度相差50C以上时,为安全起见,换热器应有温差补偿装置。
但补偿装置(膨胀节)只能用在壳壁与管壁温差低于60-70 C和壳程流体压强不高的情况下。
一般壳程压强超过时,补偿圈过厚,难以伸缩,失去温差补偿作用,就要考虑其他结构。
其结果如下图所示:(2)浮头式换热器换热器的一块管板用法兰与外壳相连接,另一块管板不与外壳连接,以使管子受热或冷却时可以自由伸缩,但在这块管板上连接一个顶盖,称之为“浮头” , 所以这种换热器称为浮头式换热器。
其优点是:管束可以拉出,以便清洗;管束的膨胀不受壳体约束,因此当两种换热器介质的温差大时,不会因管束与壳体的热膨胀量的不同而产生温差应力。
其缺点是结构复杂,造价高。
其结构如下:(3)U 型管换热器这类换热器只有一个管板,管程至少为两程,管束可以抽出清洗,管子可以自由膨胀。
其缺点是管子内壁清洗困难,管子更换困难,管板上排列的管子少。
其结构如下图所示:(4) 填料函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管束一端可以自由膨胀,结构比浮头式简单,造价也比浮头式低廉。
但壳程内介质有外漏的可能,壳程中不应处理一易挥发、易燃易爆和有毒的介 质。
其结构如下:由设计书的要求进行分析:一般来说,设计时冷却水两端温度差可取为 5°C ~10°C 。
缺水地区选用较大的 温度差,水资源丰富地区选用较小的温度差。
青海是“中华水塔”,水资源相对丰 富,故选择冷却水较小的温度差 6C,即冷却水的出口温度为31 Co T m -t m = 80+40 - 25+31=32 C <50C ,且允许压强降不大于50kPa,可选择固定管板式换热2 2器。
2. 工艺流程图主要说明: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为便于水垢清洗,所以选定循环水走管程,苯 走壳程。
如图所示,苯经泵抽上来,经加水器加热后,再经管道从接管 C 进入换热器壳程;冷却水则由泵抽上来经管道从接管 A 进入换热器管程。
两物质在换热器中进行 换热,苯从80C 被冷却至40C 之后,由接管D 流出;循环冷却水则从25C 变为31 C , 由接管B 流出。
二、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和主要工艺尺寸的设计1. 估算传热面积,初选换热器型号(1) 基本物理性质数据的查取冷却介质为循环水,取入口温度为:35 C,出口温度为:40 C苯的定性温度:T m60C水的定性温度:t m35 4037.5 C.化工基础数据.化学工业出版社分别查得在此条件苯和两流体的温差:T m t m 60 37.5 22 5 C根据《化学工程手册》(2)热负荷计算冷却水流量(3) 确定流体的流径该设计任务的热流体是苯,冷流体为水,本 换热器处理的是两流体均不发 生相变的传热过程,为使苯通过壳壁面向空气中散热,提高冷却效果,且水易结 垢,令苯走壳程,水走管程。
(4) 计算平均温差暂按单壳双管程考虑,先求逆流时平均温差。
苯: 80 40 冷却水:40 35 :'△ t 40 5计算R 和P :由R 、P 值,查教材图4-19( a ),t0.85所以 t m t t m 0.85 16814.28C又因为>0.8,故可选用单壳程的列管换热器 (5) 选K 值,估计传热面积。
参考附录相关资料,对于黏度低于 Pa - s 和水体系,可取K=480W/(m C),则初选换热器型号由于两流体温差<50C ,可选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由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系列标 准,初选型号为实际传热面积 S n dL 135 3. 140. 025 4. 5 0. 1 46.6m 2采用此换热器,则要求过程的总传热系数为 2. 核算压强K t m301736480 14.2844 m 2(1)管程压强降其中 Ft= , Ns=1 , Np=1。
管内雷诺数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2]图1-27,由 管程压强降: R 473 175 1.4 1 1907Pa100000Pa符合工艺要求; (2) 壳程压强降2'U 其中,F t 1.15 , N s 1 , P Ffn C (N B 1)—2管子为正三角形排列,F 0.4 取折流挡板间距h0. 07m壳程流通面积:A h (D n c d )0.07(0.45 14 0.025) 0. 007m 2壳程流速:V s3.819us0.52m / sA829. 3 0. 007壳内雷诺数:Red U0. 0250. 52 829.323746 > 500 (湍流)0. 454 10 3壳程流体摩擦因数0. 228 0 228f 0 5.0Rq 5. 0 23746 0.5所以计算表明,管程和壳程的压强降都能满足设计的要求3. 核算总传热系数(1)管程对流传热系数i管程流通面积4din N4 °.°221350.0424 m 21管程流速:U i14.46993. 2 0. 04240. 343m / s取管壁粗糙度0.1mm ,d i聖 0.005,查(夏清等.化工原理(上册)Re 关系图中查得:入=;所以0.023 °-628(9664)°.8(4.69 )°.42067W /( m 2C )0. 02(2)壳程对流传热系数由式0.36()(企L )。
55(邑)1/3(一)0.14计算de w取换热器列管之中心距t 32mm 。
则流体通过管间最大截面积为壳程中的苯被冷却,取(一)°.140. 99。
所以参考教材附录管内、外侧污垢热阻分别取为(3)总传热系数。
忽略管壁热阻时,由前面的计算可知,选用该型号换热器时要求过程的总传热系数为453. 4W / m 2C ,在规定的流动条件下,计算出的 K e 为W (m 2C ),故所选择的换热器是合适的。
安全513 5 453 4系数为:.453. 4 . 100%但3%(满足要求,即在范围之内:1盼25%三、设计结果一览表0.8 0.4i0.023 Re Pr iK 。
R so1R ~~d ; Rsid0 . 0001710 84251 3.5 W / m0 . 0002d i d i10. 025 0. 020 . 0250 . 02四、设备简图五、对本设计的评述及有关问题的讨论经过连续一周的奋战,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终于告一段落。
对这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我充分认识到实践来自理论,又高于理论。
这次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设计,让我认识到:课堂上理论知识掌握的再好,没有落实到实处,是远远不够的。
换热器的设计,从课本上简单的理论计算,到根据需求满足一定条件的切实地进行设计,不再仅仅包括呆板单调的计算,还要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区分和确定所设计的换热器的每一个细节,我觉得这是最大的一个挑战。
我对换热器的结构、性能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设计过程中,我也掌握了一定的工艺计算方法。
换热器是化工厂中重要的化工设备之一,而且种类繁多,特点不一,因此,选择合适的换热器是相当重要的。
在本次设计中,我发现进行换热器的选择和设计是要通过反复计算,对各项结果进行比较后,从中确定出比较合适的或最优的设计,为此,设计时应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要满足传热的要求,本次设计时,由于初选总传热系数的计算结果与初设值的比值不在要求范围内,因此,经过多次计算,才选择到合适的K 值为224534W/ m C,计算结果为5135W/ m C,安全系数为%,满足要求。
其次,在满足工艺条件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通过分析操作要求及计算,本次设计选用换热器为上述计算结果。
再次,从压强降来看,管程约为907Pa,壳程约为77166PQ都低于要求值(50kPsj),因此,可适当加大流速,从而加大对流传热系数,减少污垢在管子表面上沉积的可能性,即降低污垢热阻,然而,流速增加,流动阻力也会随之增大,动力消耗就增多,因此,作出经济衡算在确定流速时是相当重要的。
此外,其他因素(如加热和冷却介质用量,换热器的检修和操作等),在设计时也是不可忽略的。
根据操作要求。
在检修和操作方面,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由于两端管板和壳体连接成一体,因此不便于清洗和检修。
本次设计中,在满足传热要求的前提下,考虑了其他各项问题,但它们之间是相互矛盾的。
如:若设计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较大,将导致流体通过换热器的压强降(阻力)增大,相应地增加了动力费用;若增加换热器的表面积,可能使总传热系数或压强降减小,但却又受到换热器所能允许的尺寸限制,且换热器的造价也提高了。
因此,只能综合考虑来选择相对合适的换热器。
然而在本次设计中由于经验不足,知识有限,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
比如在设计中未考虑对成本进行核算,仅在满足操作要求下进行设计,在经济上是否合理还有待分析。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发现板式换热器采用同一板片组成不同几何尺寸和形状的流道(非对称流道)解决了两侧水流量不等的问题,同时与对称结构相比具有相同的耐压性和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