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后代散文、小说、戏剧与《史记》的渊 源关系 从唐宋古文八大家,到明代前后七子、清代的 桐城派,都对《史记》推崇备至,他们的文章 页深受司马迁的影响。《史记》在语言上平易 简洁而又富有表现力,把许多佶屈聱牙古书词 句译为汉代书面语,还适当地引用口语、谚语, 显得生动鲜活。 《史记》语言多是单行奇字,不刻意追求对仗 工稳,亦不避重复用字,形式自由,不拘一格。 同时《史记》许多传记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 栩如生,为后代小说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浓郁的悲剧气氛。
三、强烈的传奇色彩。1.故事的传奇性。
2.司马迁叙事写人的笔法。司马迁为文疏宕多变, 以其新异和多变产生传奇效果。
第五节《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一、传记文学的开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 史学著作,是司马迁的首创,《史记》的出现, 标志着我国史传文学的发展已经达到高峰。 二、先秦文学传统的继承融会。《史记》指次 古今,对《诗经》、《楚辞》均有继承,同时, 战国散文那种酣畅淋漓的风格也为《史记》所 借鉴,充分体现大一统王朝中各种文学传统的 融会。 三、人文精神的弘扬。
对《尚书》,是彻底的译写;对《左传》、 《国语》是有很多改动;对同当时语言最接 近的《战国策》,主要是做剪裁功夫,有时 也大段抄录。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可乎?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 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 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 相宁有种乎?‛ 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 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 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 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秦始皇已死,李斯为赵高所挟持,被迫从 其谋更易太子。)
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 乱世,既已不能死,安托命哉?‛
赵高案治李斯。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 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 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逢龙,纣杀王子比干, 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 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 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 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 。 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 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麇鹿游于朝 也。‛
第二节
一、体例
《史记》的叙事艺术
纪传体通史:十二本纪、十表、三十世家、七十 列传,以后稍加变更就成为历代正史的通用体裁。
宋 郑樵评《史记》体例: 《本纪》纪年,《世家》传代,《表》以正历, 《书》以类事,《传》以著人。使百代而下,史 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
——《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总叙》
二、叙事脉络:以时间为序,兼顾各传记之间的 内在联系,遵循以类相从的原则,造成《史记》 一书婉转多变的叙事脉络,在明灭起伏中体现历 史和逻辑的统一。 修史宗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 之言‛。
第三节 《史记》的人物刻画
一、闾巷之人的入传。本纪、世家、列传中的 人物来自不同阶层,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市井 细民,诸子百家、三教九流,这与司马迁进步 的历史观及开阔的视野密不可分。
二、人物个性与共性的展现。司马迁在表现人 物个性特征时,能充分注意他们的家庭出身、 文化教养、社会经历等各方面因素,不但展现 出人物的个性特征,而且对形成性格的原因也 有或明或暗的显示,有时一开始就为人物性格 做铺垫。
李斯五叹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 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 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 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 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 不知其骛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 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 驾也!‛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汉文学史 纲要》)
第一节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字字长,其父司马谈,曾任太史令。 1.家学渊源与转益多师 司马迁在史官家庭中长大,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 10岁开始诵读用籀文写就的文献。他还转益多师, 向儒学大师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向董仲舒 学习公羊派《春秋》。
2.博览群书与漫游交往
后来担任太史令,他又利用工作上的方便,翻阅 由国家收藏的各种文献资料。在博览群书之余,司 马迁在20岁时还有漫游的经历,到过东南一带许 多地方。这大大拓展他的视野,为《史记》的写 作搜集了许多新鲜的材料。 3.从立言不朽到发愤著书
天汉三年,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因向汉武 帝解释事情的原委而被捕入狱,并处以宫刑,出 狱后,继续写作并最终完成《史记》一书。司马 迁将修史和自己的身世之感联系在一起,融入了 较重的怨刺成分,磊落而多感慨。
‚究天人之际‛:探究世间人事与上天的关系。 继承了‚天人相分‛的唯物主义传统,反对天道 可以干预人事的看法。
‚通古今之变‛:通晓历史发展演变的规律。 ‚成一家之言‛:表达其独到的见解和社会政治 理想。
三、对因果关系的探索:司马迁非常重视对因 果关系的探究,对始因的苦苦思索和在行文中 的自觉揭示,使得人物传记血脉贯通, 各篇都 有自己的灵魂,有统摄全篇的主导思想。
1.文学动机:作者本人具有浪漫的诗人气质, 因此赋予作品许多文学色彩。 2.写作目的决定了要通过大量历史人物的活动 来反映和推究人类的生存方式及在世界中的地 位和人类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困境,这正是文 学根本目的。 3.具有抒发情怀的目的。
七、《史记》运用的文学手段
1.纪传体的运用更充分集中地刻画了人物性格, 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命运,更接近‚人学‛ 的文学,更富有文学性。 2.采用文学典型化的手法,通过人物生活经历、 言行、活动场面的具体描绘来再现历史人物,使 人物都带上鲜明的个性色彩。 3.‚寓论断于叙事之中‛,作者的倾向性是靠形 象的感染力,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具体描绘自然流 露出来的。
《淮阴侯列传》: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 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 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 ,人 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 印刓(wan2)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 也。
第四节《史记》的风格特征
一、宏廓画面和深邃意蕴。
司马迁善于把笔下的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 下加以表现,在叙述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过 程中,展示个人偶然性中所体现的历史必然性。
二、《史记》成书的客观条件 1.时代背景:生活在汉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 对这种转变产生自己独立的观察和思考。 2.历史与时代的要求:西汉帝国的建立有划时 代的意义,要求对以往的历史做全面的总结, 中国历来重视修史,历史的发展要求出现一部 通史。 3.帝王的重视:汉武帝重视文化,收集了大量 的图书资料在太史宫,为编撰大规模的历史著 作准备条件。
四、详略之分:《史记》叙事有详略之分,司 马迁对事情发展的起因往往都详写,而对这种 原因所引发的最终结果,往往是略写。《史记》 人物传记写了许多生活琐事,司马迁之所以对 这些生活琐事详加叙述,就在于它们在人物的 活动中带有原始动因的性质,是诸多事象得以 生成的根源。《史记》各篇都有贯穿始终的主 线,和主线相关的事件都是详写的对象。
从唐传奇到明清小说,在人物塑造、情节安排、 场面描写等方面都可以见到《史记》的痕迹。 《史记》的许多故事在古代广为流传,成为后 代小说戏剧的取材对象。
五、对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的驾驭: 对于头绪 众多的历史事件,或是人物错杂的重大场面,司 马迁通过顺叙、倒叙、正叙、侧叙等手法的成 功运用,使人应接不暇而又无不了然。
《史记》场面描写也很精彩,司马迁采用白描、 铺陈、渲染等笔法,传达出各种宏大的实况及 自己独特的感受。
六、《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
三、复杂人格的多维透视和旁见侧出笔法。
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一方面能把握他的基本 特征,同时对其性格的次要方面也能给予充分 的重视,多侧面地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他有时采用旁见侧出法,通过多篇传记完成对 某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旁见侧出法,又称互见 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 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在别人的传 记中去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