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林则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英雄林则徐
人物生平简介
1785年(乾隆五十年)- 1850年(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字少穆晚号村老人,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
他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带头起来反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言行一致的爱国者。
他领导的禁烟斗争,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对鸦片烟毒的深恶痛绝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表明中国人民是一个酷爱自由、不畏强暴的民族,也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人物正面评价
虎门销烟
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
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
嘉庆九年(1804)中举。
十六年中进士。
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
二十五年起,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
任上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
后升任河东河道总督,亲自实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
十二年授江苏巡抚。
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上奏历陈民间困苦,坚请缓征受灾州县漕赋;致力兴修水利工程。
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为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
十七年,升任湖广总督。
当时,由于清朝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英国为扭转在中英贸易中的逆差地位,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鸦片已成为严重弊害,黄爵滋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
林则徐提出六条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
八月,他上奏指出,历年禁烟失败在于不能严禁。
九月应召进京,力陈禁烟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
十一月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十九年正月抵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
他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商,
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鸦片,并收缴英国趸船上的全部鸦片。
林则徐在给外国烟商的通知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起在在虎门将鸦片公开销毁,并带领大、小官员亲自监督,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的正义行动,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中的光辉一页,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第一个伟大胜利,这一壮举,维护了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增长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睁眼看世界
在禁烟过程中,林则徐意识到英国会发动侵略战争。
为了战胜敌人,需要知己知彼。
他经过多方面分析研究,得出:变敌人的长处为自己的长处,即魏源归纳阐述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于是林则徐亲自主持,组织翻译班子,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一种“参考消息”;为了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这是我国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介绍西方地理的书;还翻译瑞士法学家瓦特尔的《国际法》。
其中一条规定:“各国有禁止外国货物不准进口的权利。
”说明中国禁烟完全合乎《国际法》。
在军事方面,着手加强和改善沿海一带防御力量。
林则徐专门从外国买来200多门新式大炮配置在海口炮台上。
为了改进军事技术,又搜集并组织了大炮瞄准法,战船图书等资料。
林则徐敢于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精神,受到人们高度赞扬,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个人。
”虽然林则徐对西方认识比较肤浅,接触西学的目的是出于外交、军事需要,但毕竟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对中国近代维新思想起到启蒙作用。
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
”他忍辱负重,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踏上戌途。
在赴戌途中,仍忧国忧民,并不为个人的坎坷而唏嘘,当与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在满腔愤
怒下写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
这是他爱国情感的抒发,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写照。
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日到新疆。
林则徐不顾年高体衰,从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万里”,实地勘察了南疆八个城,加深了对西北边防重要性的认识。
林则徐所译资料中发现沙俄对中国的威胁,促成了他抗英防俄的国防思想,成为近代“防塞论”的先驱。
于是他明确向伊犁将军布彦泰提出“屯田耕战”,有备无患。
他还领导群众兴修水利,推广坎儿井和纺车,人们为纪念他的业绩,称为“林公井”“林公车”。
林则徐根据自己多年在新疆的考察,结合当时沙俄胁迫清廷开放伊犁,指出沙俄威胁的严重性,临终时尚告诫“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林则徐的远见卓识,已被后来的历史所证实。
道光三十年(1850)清政府为进剿太平军,再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理广西军务。
在赴任途中,1850年11月22日暴卒于潮州普宁县行馆,终年66岁。
死后晋赠太子太傅,照总督例赐恤,历任一切处分悉行开复,谥文忠。
人物负面评价
轻视敌人
任何人都难免有时代局限,相对开明的林则徐也不例外。
比如:他认为洋人士兵因为脚上有绑腿而无法弯曲膝盖。
1839年9月,他给皇上的奏折中说:“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
”这实际也是当时通行的一种荒谬见解,洋人腿不能弯曲,故只长于海战,一登岸就无可作为。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定海沦陷后,林则徐鼓励军民奋勇杀敌,仍然认为英国人膝盖不能弯,“一仆不能复起”,可任大家宰割。
对洋人的坚船利炮,林则徐也有着奇怪的幻想:“英国要攻中国,无非乘船而来,它要是敢入内河,一则潮退水浅,船胶膨裂,再则伙食不足,三则军火不继,犹如鱼躺在干河上,白来送死”。
基于这些偏见,林则徐相当小看英军的陆战能力,他在官涌主持修建的两座炮台,也根本没有防御敌方从侧后发起地面攻击的措施。
结果,战事一起,英军很快就在港口战舰和登陆部队的夹击下,陷落炮台。
林则徐认为洋人嗜吃牛羊肉,若无从我国
进口的大黄、茶叶以辅食,将会消化不良而死。
在与道光的一份奏稿中他写道:“况茶叶大黄,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
”而在一份拟交英女王的文书中,他又再次强调:“大黄、茶叶、湖丝等类,皆中国宝贵之产。
外国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
”这些偏见,难免会使林则徐自信心“爆棚”,加上对国际外交惯例的不熟悉,从而做出一些莽撞的事儿来。
禁毒急功近利
有个中国船夫仅仅因为身边带着一封欧洲文字的信件,就被处死。
在林则徐广州禁毒的行动中,部分海外史家对其两个做法略有微词,认为实在莽撞了。
一是他在禁烟初期,对广州外国商馆进行封锁,严密隔离一切外侨。
这种做法实在是一竿子打倒一船人,被隔绝的人中,不少并未染指鸦片贸易。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林则徐此种做法,实际上已酿成了一个不小的外交事故。
当时的广州外国商馆可谓弥漫着“林氏恐怖”,有个中国船夫仅仅因为身边带着一封欧洲文字的信件,就被处死。
同时,食品,甚至于一桶水,都不能被带进商馆。
封锁中途,交涉到矛盾激化时,林则徐还找工人去商馆周围砌墙,彻底将商馆变成监狱。
直到英方商业代表义律妥协,才解除封锁。
林则徐禁烟主要只针对英方商人,而不太注意扑杀中国方面的鸦片走私势力,对吸食鸦片者也只有惩戒而无引导之术,结果虽然缴获了大量鸦片,但并未使鸦片走私绝迹。
1839年6月的《澳门月报》记载,就在同年9月,鸦片贸易又再度活跃,且有上万箱鸦片已经运到中国海面。
林则徐另一个莽撞的做法在查缴鸦片后,要外商写保证书,以后永不夹带鸦片,违者处死。
起先,外商愿意个人写保证书,但是林则徐要求,保证书不但对签署者有效,对其船上所有人都有效。
换言之,船主若签署这个保证书,等于是替将来所有在他船上的人都签署了“生死状”。
结果对方拒绝,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
顺便说一下,我在这里使用的“莽撞”形容词,丝毫没有贬义,只是一种客观形容。
事实上,林则徐当年的莽撞,也是出于一腔爱国热忱,以及对鸦片的痛恨。
正如早年对林则徐颇有微词,但晚年已经有了谅解的历史学家蒋廷黻所言:“……英国虽不反对禁烟,但反对中国再用林则徐用过的方法。
这样一来,禁等
于不禁,因为以中国的国力及国情,用文忠的方法尚有一线之望,不用则全无禁烟的希望”。
人物总评
林则徐乃是标准的忠臣和清官,他青正廉明、公正无私、事必躬亲、忠君爱民。
林则徐从庶吉士开始他的宦途,终身勤劳王事,兢兢业业,踏踏实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办事认真,一丝不苟,两袖清风著称。
宦游几十年,历任各地方面大员,但退休之后却两袖清风。
全面看他的一生,林则徐禁烟,治水,平乱,建设边疆,都做出
了卓越的贡献。
而其私人的节操,则为海内外公推。
在平息云贵汉回纠纷时,林则徐坚持:“只分良莠,不分汉回”,那又是极难可贵的民族平等胸襟。
在东河治理水利,他极精明干练,调查者认为“向来河臣查验料垛,从未有如此认真者”。
而在伊犁充军路上,他还被临时抽去督办治河,功成后继续去伊犁充军。
在路上,他写出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千古名句,这也是他一生的浓缩写照。
但是林则徐也有致命的缺点,就是好大喜功,做事容易冒进冲动,而且奏折写的不够真实,甚至到了胡编乱造的程度。
他的这个缺点最后导致道光皇帝的决策失误。
他是禁烟的大英雄,但他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按孟子“知人论世”的说法,就林则徐的一生来看,即使有种种时代局限,他仍不失为慷慨磊落、高风亮节的一代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