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设计史1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的鸿沟。许多波普设计出自年轻人之手,也只有追求新奇的 年轻人乐意一试。但新奇一过,它们也就被抛弃了。这也许正 是波普设计的目标之一。 波普设计的本质是形式主义的,它违背了工业生产中的经 济法则、人机工程学原理等工业设计的基本原则,因而昙花一 现便销声匿迹了。但是波普设计的影响是广泛的,特别是在利
用色彩和表现形式方面为设计领域吹进了一股新鲜空气,由此
(6)伍重(Jorn Utzon)[丹麦]
1959-1973 悉尼歌剧院



西格拉姆大厦 密斯.凡.德.罗,19541958
“现代主义国际式风格”
的里程碑建筑

国际式家具虽在风格上也表现出许多不同的独特的个性,
但在整体上却以单纯的功能性线条作为主要构成要素。

采用立方体、长方形、圆形等几何形体作为主要形式,追 求完美的比例和冷静的视觉效果。

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和优良的工业材料为质量的保证,体 现经济性、功能性、艺术性的完美和谐。
“棒球手套”沙发,保罗.罗马兹等人, 1971
“圆斑”童椅,彼得.慕道奇,1963
波普主义风格:
“波普艺术”又名“大众艺术”、“通俗艺术”。波普 艺术主张反对规范化、程式化的为少数人服务的一切传统艺 术,提倡打破常规,摆脱束缚,反对艺术形式和内容的重复, 追求新奇的艺术内容和形式。波普艺术将来自城市的生活符
2.后现代主义对设计理论的探索
(2)查尔斯· 詹克斯Charles Jencks [美]
主张:查尔斯· 詹克斯为确立建筑设计的后现代主 义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把1972年7月15日下午3 点32分美国圣路易市炸毁由日本建筑师山畸实设计 的典型的现代主义住宅区,作为现代主义建筑设计 的死亡时刻。最早在建筑和设计上提出后现代主义 概念的人物,著作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 义建筑语言》等。詹克斯详尽地列举和分析了一切 建筑新潮,并把它们归于后现代主义范畴,使后现 代主义一词开始广为流传。
2.后现代主义对设计理论的探索
(1)罗伯特· 文杜里[美] “少即是多” ( 少令人生厌) 主张:在设计中吸收当代各种文化精神 杂乱的活力,走歪路,模棱两可,变化无常
最早于《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1966)明确提出反 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在书中提出现代主义已经完成了 它在特定时期的历史使命,国际主义千篇一律的风格限 制了设计师才能的发挥并导致了欣赏趣味的单调乏味。 另一本著作《向拉斯维加斯学习》(1972)对含混含义 模糊、具有隐喻和象征意义的风格表现出更为明晰的偏 好。可以说,文杜里提出的传统和混乱的审美趣味是后 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形成的雏形。
号,如广告、报刊、汽车、摆放在货架上的一切商品甚至废
旧物品,当作室内装饰和陈设的表现内容。在我国对波普艺 术大多采用消极批判的态度。而实际上波普艺术所提倡得到 设计方法对我国当前的室内设计和陈设设计都有很好的借鉴 作用。
“波普” 是一场自发的运动, 没有系统的理论来指导设
计,也没有找到一种有效的手段来填平个性自由与批量生产之
设计师可以利用隐喻的技巧,将使用者经常使用或熟悉的 形态运用到设计中去的。设计师借用隐喻方法将设计与设计相 关的文化、情境、内涵等产生视觉上的连结,而使用者也可由 视觉形态去发觉、诠释产品所蕴含的信息。凭借隐喻方法的运 用,设计师能增加设计作品自我表达的机会,达到一种互动式 的表达模式。
2.文脉:所谓文脉,在语言学中指文学中的“上下文”。就是 使用语言的此情此景与前言后语。设计中译作“文脉”,更多 的应理解为文化上的脉络,文化的承启关系。
安迪· 沃霍尔
《100个罐头》
安迪· 沃 霍尔招 贴设计
“绿可口可乐瓶”, 安迪.沃霍尔,1962 消费文化的象征
“玛丽莲.梦露”,安迪. 沃霍尔 1967
天堂的地震
拟定《权利 自由法案》 活动招贴
奥登伯格的作品
意大利波普设计作品
“充气”沙发,保罗.罗马兹等人,1967
“袋子”沙发,皮尔罗.加提等人, 1968-1969
2.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1)罗伯特· 文丘里(Robert venturi)[美]
屋顶装饰(老虎) 文丘里
(2)查尔斯· 詹克斯(Charles Jencks)[美]
设计风格:古典韵味、象征主义、es Stirling)[英]
现代主义 的结构、 古典主义 的装饰、 波普风格 的细节
主义,代表着流行和大众化的品味。60年代鼎盛。
中心在英国和美国。代表着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和娱乐化
得表现主义倾向。即把僧或中常见的东西搬进艺术——以大众商 业文化为基本特色的波普艺术应运而生
认为设计师应了解大众对消费产品的舆论评价及不同口味,将大
众喜爱的、通俗的流行形式作为设计的合理来源;通俗文化、大 众文化
现代主义忽视人的个性发展,缺乏人情味。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兴起与发展

现代主义: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功能主义、 崇尚技术、经典化、规范化、和谐的形式美、 反装饰、抽象、纯净、简洁、一元

后现代主义:非理性主义、人本主义、历史主 义、崇尚文化、文脉主义、隐喻主义、装饰主 义、大众意识、大众口味、非和谐的形式美、 多样化、复归传统、折衷的、多元共生的
波普风格下的英国设计 (1)玛丽· 匡特(时装)
阿兰· 琼斯
彼得· 穆多卡
[美]波普艺术家:安迪· 沃霍尔、奥登伯革 把城市的废弃物作为作品材料,把这些本来不具备审美特性 的东西按照艺术构思拼凑起来,使之脱离原来的属性在形式 上开了“结合”艺术的先河。 并非对现实的讽刺挖苦或反叛,而只是以一个普通者的姿态 观察我们生活的世界。使我们突然意识到某些东西的存在, 而这些习以为常的东西确经常被我们忽略。
设计多元化的发展 (Post-Modernism Design)
现代主义走向失败的国际式风格

现代主义发展到五六十年代达到顶峰,成为二次大战 后世界趋同的一股潮流 现代主义设计从战后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国际 式风格”阶段 平屋顶、白色墙面的统一的建筑风格,形成约定俗成 的国际规则 金属框架、玻璃幕墙为主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的表 现手法;功能理性、形式简洁、技术至上的教条
后现代设计产生背景
设计是: 1.与艺术有关(与美感或审美经验有关或追求造型) 2.与生产及生产技术有关(追求经济性) 3.与解決问题有关(追求实效,追求经济性) 4.与创造力有关(追求新的观点及新的形式) 5.与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有关(追求说服力) 6.与市场有关(追求说服力)。 但是现代设计从美术工艺运动至包豪斯至国际式 样,到了1960年代,只满足了与艺术有关、与生产有 关、与解決问题有关的三个向度,而1960年代末期可 以说“全新”的社会或市场登场,促成了“后现代” 的出现。
小结:后现代主义并非一种特定的风格,而是旨在超 越现代主义所进行的一系列尝试。在某种情境中,这 意味着复活那被现代主义摈弃的艺术风格,而在另一 种情境中,它又意味着反对客体艺术或包括你自己在 内的东西。
工业时代:是以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大规模生产(和标 准化)为特征的。
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是计算机的时代。它虽然 也是规模经济时代,但已不像工业时代那样受制于时 空条件,人们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从事生产,而产 品(不仅仅是信息)可在瞬间完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
波普设计:反叛正统的追求完美、整洁、高雅的 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
产品专注于形式的表现和纯粹的表面装饰,而不 是功能、合理的生产一类现代主义的观念。波普设计 强调灵活性与可消费性,即产品的寿命应是短暂的,以 适应多变的社会、文化条件。 追求大众化的、通俗的趣味,反对现代主义自命 不凡的清高。强调消费产品的象征意义而不是其形式 上和美学上的质量。 设计元素:最普通的、最常见的工业产品或废弃物 波普设计的特征:多种风格的混杂。 (1)设计与创作题材直接取材于充分商业化的日 常世界,是商业主义的。 (2)设计作品的形象简洁取自日常生活用品。 (3)设计风格基本上接纳商业性艺术的直接效果。
一、后现代主义设计 的特征及理论探索
1.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
(1)反对设计单一化,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 (2)反对理性主义,关注人性。主张以游戏的心态设 计。 (3)强调形态的隐喻、符号和文化的历史,注重设计 的人文含义。设计大量创造性地运用符号语言,将产品 的功能与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历史相结合。 (4)关注设计作品与环境的关系,意识到设计的后果 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设计要人性、绿色、环保。
国会大厦(1958)
(5)格里夫斯(Michael Graves 1934-)[美]
讲究装饰 的丰富和 色彩的绚 丽,及历 史风格的 折衷。
俄勒冈州的公益服务大厦(1982): 立方体的造型体现古典的单纯,格子 状的小窗与建筑物的庞大规模形成了 强烈的对比,使建筑富有一种夸张的 膨胀感。中间竖条把建筑物分开,一 对巨大的褐红色壁柱与两边小窗的白 色墙面形成对照,为感觉虚幻的建筑 物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的视觉效 果。
《后现代建筑语言》
(4)尼迈耶尔(Oscar Niemeyer 1907-)[巴西]
尼迈耶尔博物馆(2002)
大教堂(1970)
陆军总司令部(1968)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 代表人物及作品
(4)尼迈耶尔(Oscar Niemeyer )[巴西]
《曲线时代》:“吸引我的是大自然和人体的曲线。 我从可爱祖国蜿蜒的群山和江河、天际浮动的云彩、 少女优美的体态里找到了曲线的美丽所在”。
二、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
现代主义:走向纯粹理性的极端,忽视人的情感和环境 的作用。 1.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 (1)强调建筑的精神功能,
注重设计形式的变化。
(2)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历史文化,即“文脉主义”。 (3)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具备“隐喻”、“象征”和 “多义”的特点,表现在建筑造型与装饰上的娱乐性和 处理装饰细节上的含糊性。
剌激了这方面的探索。它从新艺术、装饰艺术、未来主义、 超现实主义、光效艺术、幻觉艺术、东方神韵主义和太空时 代
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兴起与发展

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发展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 是当代西方设计思潮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一个新流派 由建筑艺术的兴起和壮大、扩展,影响到其他设计领域 新一代家具设计师开始怀疑现代主义理论的永恒性,认为 现代主义过于理性化、机械化、千篇一律,尤其不能容忍

过分的依赖工业文明带来的技术成就,显现国际风格所带 来的设计模式,以科技巩固自身 以科技为主宰的工业文化与人对立 设计形式单一化与社会生活多样化的断裂 专家精英制造的“高雅文化”与大众的“通俗文化”脱节

反主流设计思潮的兴起
“波普艺术”(Pop Art)设计
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称为流行艺术、通俗艺术、新达达
后现代主义
产生时间: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70、80年代的欧美 特征:一种文化倾向(反文化、反美学、反文学)。后现 代主义是旨在反抗现代主义纯而又纯的方法论的一场运 动,它广泛地体现于文学、哲学、批评理论、建筑及设 计领域中。所谓“后现代”并不是指时间上处于“现代” 之后,而是针对艺术风格的发展演变而言的。 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 主义(政治冷漠,它表现了大众对政治的不满、无可奈 何乃至出于实用主义目的的积极利用。)和感性上的快 乐主义。
现代主义设计与后现 代主义设计的比较 范畴
哲学的 历史的
现代主义设计
理性主义 工业革命为基础
后现代主义设计
浪漫主义、个人主义 后工业社会为基础
思想的
方法的 设计语言
强调功能、技术
标准化、高效率 功能决定形式
强调人在技术的主导地位
遵循人性、个性化 多元化、模糊化、文脉性
艺术风格 构成主义、抽象主义 波普艺术、行为艺术
后现代主义设计
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分支,是一场反叛 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潮和设计运动,反对传统的现代主义 设计思想、理念和方法。 事件:1972年现代主义建筑的消失
后现代主义设计 相关名词
1.隐喻:从修辞学上讲,隐喻是比喻的一种。即赋予一个词本 身没有的涵义或者是用另外一个词表达它本来表达不了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