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加强项目策划和管理,提升科技能力

1、部分成果重数量不重质量,科技成果转化效果不佳,。与市场对接不多,研究成果真实转化率较低。应完善成果转化价值机制,加强与市场需求的对接,促使成果转化落地。论文数量比较多,但多数EI核心及以下级别,缺少SCI以上级别论文;专利除完成项目考核任务外,应尽量考虑其实用性和可转化性,切实保护核心专业技术点。

2、财务预算与项目预算不统一。建议院科技部与财务部充分沟通,根据项目决算要求合理确定财务预算。

3、高压所基地运行的费用存在困难。院一直将基地运行费用作为所科研成本支出,每年的预算与所年度预算合在一起报送。随着科研经费和所综合预算管控越来越精细化,相关费用调配越来越难,甚至出现与科研经费争预算的情况。建议院每年设定基地专项,不仅包括房屋和大型设备的维修,还要能包括小型设备的年检、维保和维修,变电站的运行和预防性试验等固定支出。

二、完善技术服务相关规定,明确技术服务发展路径

技术服务人员的发展通道不太明确。技术服务工作任务重,内容相对繁琐,但难以形成可量化的论文、专利及奖励等指标,发展前景受限,直接影响工作积极性。建议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技术服务相关管理规定和奖励办法,在我院员工

职级发展评定系统中进一步明确及增加对技术服务的认定和考核项,保障技术服务人员的成长性。

三、加强统筹协调,优化管理方法

1、进一步提高院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一是职能部门之间加强联动,减少工作的冲突性和重复性,如对同一工作处理方式要保持一致,资料不重复收取。二是院能消化解决的问题不再往下摊派或转嫁。三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建议设立牵头部门统筹解决。四是院内多单位协同合作及联合攻关力度有待加强。建议院科技部牵头梳理关于院内合作项目的管理办法。

2、院内规章制度较多而且冗长,版本更新较快。基层员工在政策理解和执行过程中存在偏差,影响了执行效果,建议院摘取制度的关键点,出台简易的制度流程,告知注意事项,不定期的进行制度宣贯。

3、考核指标和绩效考核办法设置鼓励性或奖励性指标偏少。大多基于扣分的评价方法,不利于业务量偏大的研究所,并挫伤员工工作积极性。建议综合考虑各研究所业务特点,调整考核办法,增加加分项目。

4、武汉、南京等异地办公存在困难。很多日常事务需赶到北京办理,提高了工作成本,影响工作效率。建议院提高信息运维能力,将更多线下处理事务更改为线上办理(会议通知审批及盖章),增加视频或电话会议方式(院内项目

的申报、检查、验收等程序),增设武汉、南京材料归档部门,两地归档后再与院总部档案室归口。

5、小额物资采购方面仍存在较大风险。高压所小额采购虽已开展招标采购形式,但采购流程涉及人员全部为所内人员,多数未经正规招投标培训,存在一定风险。建议院建议全部采购由院统一组织,委托招标代理公司实施,或开展开展相关培训、学习。

6、信息运维系统繁多,没有切实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ERP、报销、经法、科研项目管理、检测、考勤等系统上线以来,大多是线上、线下两套系统运行。偏离了提高效率、防范风险的初衷。建议优化信息系统的操作,加强信息的集成及应用,取消线下流程。

(四)尽快实行双通道,培养科研精英和管理人才

1、科研人员难以潜心科研工作,专家型人才缺乏。建议尽快实施双通道模式。进一步明确专业序列人才和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加大力量培养科研精英,如给予项目负责人和执行人开展研究的相应权限,适当的政策倾斜,使其能全身心投入项目管理和研究中。另外着力培养青年员工,通过科技工作会、青年学术交流会、聘请专家开展科技报告编写等技术培训,着力培养青年员工科研素养。

2、管理人员发展受限,工作积极性难以提升。出台对专门从事管理岗位的人员的激励政策,拓展管理人员职称认

定和评定途径,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工作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