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道德与法治-走进法治天地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

(2)单元结构(3)课时安排本单元共设计五个课时。
第一课时:《生活需要法律》第二课时:《法律保障生活》第三课时:《法律为我们护航》第四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第五课时:《法治中国我建设》(4)教与学活动规划在《走进法治天地》第一课时教学中以新颁布的《民法典》内容为背景线索,普及基本的法律知识,带领学生感受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初步体会我国的法治建设,人人受益。
第二课时中进一步以《民法典》的亮点之一“禁止高空抛物”,围绕湖州首例高空抛物案展开,理解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
第三课时以课前小调查和未成年人游戏充值可追回等案例,感受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及司法过程中,给予未成年人特殊的保护。
第四课时感悟《民法典》等视频片段从而学会依法办事,通过实践活动参与法治中国建设,树立法治意识。
第五课时是大单元学习的总结包括自主知识建构和成果展,通过描绘思维导图、完成导学案,优秀宣传作品评比等方式总结本单元的学习。
教师活动呈现视频:未成年人打赏主播案(简介:刘先生16岁的儿子在观看某网络平台直播时,使用父母用于生意资金流转的银行卡,多次向某科技公司账户转账用于打赏直播平台主播,累计打赏近158万元。
)问题1:你认为这笔钱能讨回来吗?为什么?师:看来大家对这个问题的意见不太统一,那我们就一同走进今天的课堂去找找答案。
设计意图:七年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经验的制约,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十分有限。
通过教师活动呈现《民法典》相关图文相关法律条文:《民法典》第17条: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
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民法典》第19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问题2:结合上述法律条文,你认为刘先生一家的钱能讨回来吗?理由是什么?用什么方式讨回?师:刘先生最终用起诉该科技公司要求返还全部打赏金额。
专题18_走进法治天地(解析版)-备战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部编版)_

专题18 走进法治天地一、单项选择题(一)命题点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2021·湖北黄冈市·九年级一模)我们的成长受《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我们的父母是社会的劳动者,有《劳动法》等法律法规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道路上的行人、车辆都必须遵守交通法规;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这说明()A.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B.法律与我们的一生相依相伴C.法律只对违法的人有约束力D.法律指导着我们未来的生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生活与法律的关系。
A:我们的成长受《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劳动者有《劳动法》的保护,道路上的行人、车辆都必须遵守交通法规等,表明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生活离不开法律,A说法正确;BD:说法与题干无关,应排除;C:法律对所有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错误;故本题选A。
2.(2020·西安市铁一中学九年级其他模拟)2020年5月11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陕西省委原书记赵正永受贿一案。
这体现的法律特征是()①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②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③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本质特征④司法是捍卫正义的最后防线A.②③B.①④C.①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特征。
法律的特征包括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三个方面。
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陕西省委原书记赵正永受贿一案体现了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①说法正确;②③④不属于法律的特征,应排除。
故选C。
3.(2019·山东省青岛第一中学中考模拟)“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他谁触电;法律是个保护神,惩罚犯罪保护好人。
这句话体现了法律①规范人们的行为②维护公民的一切权益③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④制裁违法犯罪行为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
专题十八+走进法治天地+课件-2025年山西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司法机关依法履行
重要
人案件不公开审理;对未成年人判处
职责,对未成年人
保障
缓期执行;人民法院不得将失信未成
实施的专门保护
年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
注意:(1)对六大保护的区分,最稳妥的方法是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 成年人保。 (2)在具体的试题中,可通过以下方法区分:①除网络保护外,其他五大 保护一般可通过上表中实施保护主体来判断;②网络保护会涉及多个主 体,一般试题情境中如果涉及“网络”可以直接判断为网络保护,与网 络有关但不一定属于网络保护的特殊情况除外;③公安机关如果是在司 法活动情境中,属于司法保护,否则是政府保护;④不论什么机关,在 司法情境中保护未成年当事人的正当利益,属于司法保护。
未成年人六大保护(七下P99)
实施保护主体 地位 保护内容
常见保护措施
父母、其他监护人
生活上的关心照 生病时及时带子女就医;保
家庭
和共同生活的其他 基础 顾和思想上的教 证子女按时入学;孩子犯错
保护
成年家庭成员
育培养
后父母进行教育等
定时对学校进行全面消毒;
对未成年人进行
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开展体
学校 学校、幼儿园和其 重要 教育、人身权利
政府各级人民政府及其 主体 有关部门在各自职 人提供卫生保健服务;建立未成年人
保护 有关部门
责任 责范围内对未成年 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机制;
人实施的保护
收留、抚养无监护人的未成年人等
包括公安机关、人 民检察院、人民法 司法 院以及司法行政部 保护 门在内的广义上的 司法机关
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档案;未成年
护 他组织和个人
网
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
2024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4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第4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单元体例
单元主题学科要素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
单元备课说明
一、单元课标要求
基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标阐述,本单元对应“法治观念”这一核心素养中的“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理解法治的本质及特征”。
结合2022年版课标要求,学生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理解法律的本质、特征及其作用,认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相关内容。
树立法律意识,形成法治观念,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初步具备依法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单元教材分析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加强法治教育,是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迫切要求。
本单元从学校生活领域过渡到社会生活领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树立法律意识,理解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
三、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两课“法律在我们身边”及“法律伴我们成长”,均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步入初中后,随着学生的生活经验等各方面的增长,需要学会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所以对学生加强法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律意识,提升法律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步伐,需要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法律,强化规则意识,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四、单元学习目标
1.树立法治意识,理解法治的重要性。
2.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学会依法办事。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走近法治天地 增强法治意识》(同步练习)含答案

《走近法治天地增强法治意识》课内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着人们的幸福生活,但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龄化趋势。
从法律角度讲,这告诫我们青少年要( )A.制定科学完备法律B.养成尊法守法习惯C.坚持全面依法治国D.提高思想道德水平2.散播“限制新车上牌照”谣言的某汽车销售员,被拘留10天;某装修公司因质量问题遭顾客起诉,被法院判决责令赔偿损失。
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 )A.一般违法和严重违法B.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C.行政违法和刑事违法D.行政违法和民事违法3.对判决书内容解读正确的有()①被告人郑某某侵犯了他人的人身自由权②多次窃取他人物品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③郑某某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④“拘役和罚金”既是主刑又属于附加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二、非选择题4.至2020年9月,我国“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落幕。
此次专项行动深入清理了网站平台少儿、动画、动漫等频道的不良动画动漫产品,严厉打击了直播、短视频和论坛社区环节存在的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
(1)请从法律作用的角度,谈谈我国开展“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的意义。
(2)请你对“我们未成年人有了国家特殊保护就能健康成长。
”这一片面观点加以正确分析。
(3)请从“法律是对社会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角度,简述你对“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句话的理解。
5.针对“遵守法律”这个话题,下列同学展开了讨论。
王同学李同学请对上述两位同学观点加以辨析。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D3.C二、非选择题4(1)①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②法律规定人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已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③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4(2)(一)我们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国家特殊保护。
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走进法治天地+说课稿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提高自己依法办事的能力。
知识目标:
1.通过前置性作业巩固重点知识及课外拓展。
2.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回顾基础知识,进一步夯实基础。
3.通过典型题例学习并掌握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4.通过针对性练习提升解题方法的运用。
三、活动探究:
活动一:前置性作业
拓展:
1、法律的制定与修改:
2、查找我国法律的立法程序:
3、法律、道德与纪律章程的异同:
项目法律道德纪律、章程
不同点产生方式发挥作用的保障机制适用范围
相同点
4、查阅资料,了解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六道防线
项目含义地位要求家庭保护
学校保护
社会保护
司法保护
网络保护
政府保护
5、收集2018年之后我国颁布的法律
时间会议全称法律名称
六、教师寄语:
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设计意图】情感升华,激励学生树立法治意识。
评价设计
1、重过程评价:学习态度、积极性、学习习惯、纪律等过程性指标评价;
2、重结果评价:知识技能、方法与情感态度的发展。
3、评价项目:整体学习行为评价(小组),个性学习行为评价(个人)。
4、评价方式:语言激励(真情与导向),分值激励(统一标准,减少随意性)。
七下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精讲课件)-【一轮夯实基础】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精讲课件+核心知识梳理

项目
法律
道德
纪律、章程
产生方式 国家制定或认可
约定俗成
(纪律)本单位制定、 (章程)本组织制定
不 同 点
发挥作用的 保障机制
靠国家强制力保 证实施
靠社会舆论、习俗、 教育力量和内心信念 维系
靠本单位、本组织的行政力 量保证实施
适用范围 全体社会成员 全体社会成员
本单位、本组织内
相同点
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 维护社会秩序
A 法律在我们身边 生活需要法律、法律保障生活 法 律
B 法律伴我们成长
法律为我们护航 我们与法律同行
法 治 特殊保护
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 考点精讲 易混易错 考点必记 真题演练
走
进
法律在我们身边
法 内容
治 构成
天
法律伴我们成长
地
生活需要法律 法律保障生活 法律为我们护航 我们与法律同行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的 产生的含义、本质;法治的意 义作用;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 标、意义 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作用
易混易错
知识体系 考点精讲 易混易错 考点必记 真题演练
审议
表决
公布
法律案的提出: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 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 门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职权 范围内的议案。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人大代表联名,可以向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职权范围内的议案。(注 意: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
初中走进法治天地教案

初中走进法治天地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能够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1. 法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法治观念的树立。
2. 学生对具体法律手段的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材《道德与法治》。
2. 相关法律法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法治吗?法治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2.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走进法治天地。
二、教学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法治的基本概念,包括法治的定义、特征和重要性。
2.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法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如法治对个人权益的保护、对社会秩序的维护等。
三、学生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学习法治的相关知识。
2. 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a. 你们认为法治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重要性?b. 你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维护法治?c. 你们遇到违法行为时,应该如何应对?2.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个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3.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法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法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具体法律手段的了解和运用能力。
人教版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项复习-走进法治天地

走进法治天地(一)法律在我们身边1.法律与生活的关系?⑴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需要法律来调整⑵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⑶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2.什么是法治?法治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含义: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之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意义和作用: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
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
3.为什么我们的生活需要法律?⑴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⑵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⑶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4.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表现在哪里?(或者问如何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答:①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②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③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法律的作用。
(1)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2)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3)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
(二)法律伴我们成长6.为什么要特殊保护未成年人?(1)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
人教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认识法律对青少年的关爱﹐增强珍惜权利、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
树立遵守法律、敬仰法律的思想﹖增强法治意识。
课时安排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
第2课时法律保障生活
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
第1课时―法律为我们护航
第2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
说明
教法建议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的最终落脚点要放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利用案例教学法。选材要贴近生活、符合学生认知具有典型性,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来体现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
3.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人教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初中道德与治
教材版本
人教部编版
单元名称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本课作为本单元统领整个法律部分的起始课,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调整生活中的社会关系、矛盾纠纷,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着我们一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人类开始了迈向法治社会的步伐。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单元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的特征﹐懂得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专题23走进法治天地(讲义)(原卷版)-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讲义

专题23 走进法治天地目录 (2) (2)考点一走进老师 (3)考向01 教师职业 (4)考向02 风格不同的老师 (4)考点二师生交往 (5)考向01 教学相长 (6)考向02 表扬批评...................................................................................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向03 良好师生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向04 教学相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向05 解决矛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点三家与家庭.. (7)考向01 “家” (7)考向02 “家风” (8)考向03 孝亲敬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点四爱的碰撞.. (8)考向01 亲情 (9)考向02 爱的碰撞 (9)考点五现代家庭................................................................................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向01 和谐家庭 (10)考点课标素养要求命题预测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了解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对任何人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依法予以追究,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考向07 走进法治天地 备战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解析版)

考向07 走进法治天地1.《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发布以来,各地陆续出台具体举措,守好学校课堂教学主阵地,丰富课外体验活动,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这样做有利于()①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②消除学生的毕业升学压力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④实现学生学习方法的统一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①③:国家高度重视学生的健康发展。
题干中国家出台的相关意见,这是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①③符合题意;②:消除,说法绝对,夸大了题干中意见的说法,②错误;④:学生学习方法是不能实现统一的,④错误;故本题选A。
2.观察漫画。
国家的双减政策()A.将彻底解决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B.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C.意味着学习不再是学生的主要任务D.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不公平的问题【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未成年人的保护。
A:彻底解决,说法绝对,夸大了双减政策的作用,A错误;B:国家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漫画中双减政策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B符合题意;C:学生的主要任务依然还是学习,C错误;D:根本上,说法绝对,夸大了双减政策的作用,D错误;故本题选B。
3.2021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
此法律的颁布有利于()①督促父母或监护人履行法定义务②维护未成年人的政治权利和自由③推进我国家庭教育的法治化进程④保障我国家庭教育优先发展地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①③:依据教材知识,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有利于督促父母或监督人履行法定义务,推进我国家庭教育的法治化进程,故①③说法正确;②:家庭教育促进法与未成年人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无关,故排除②;④:我国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初中毕业道德与法治 作业 板块二 法律 第十三讲 走进法治天地

【回家路上 遭遇伤害】 李峰是一名16岁的九年级学生,一天,他在回家途中遭遇到社会青
年何某、秦某、向某的欺负。何某等三人先是用脚踹李峰并扇其耳光, 之后又对李峰进行言语上的侮辱,还对李峰的身体进行搜查,并在李峰 的书包里发现一本日记本,他们拍下日记的照片后又将其传播到网上, 李峰感到非常气愤和委屈。
板块二 法律 第十三讲 走进法治天地
一、选择题 1.(2022·两江新区模拟)法律护航,与法同行!以下是杨杰在学习 《走进法治天地》时所作的案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①为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2022年我国将加快生态环境领域立法,制定 黄河保护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等法律——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 定的
9.(2022·南岸区模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依法保护 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是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举措。 【新法引热议】
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越来越低龄化趋势,而其 中多数孩子都缺失良好的家庭教育。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家庭教育促进法》。
③“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未成年人 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的, 依照法律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体现了司法保护; ④“学校在‘双减’背景下对作业设置、课后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切实减轻过重学业压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体现了学校保护;
①“妈妈鼓励李峰报警”体现了家长尽到了对李峰的家庭保护。 ②“李峰选择向公安机关报警”体现出李峰具有一定的法治意识,利用 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③“警方很快介入了这起案件,缉拿了三人,并责令三人对李峰进行赔 偿和赔礼道歉。”体现了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法律具有强制性。 ④“三人被判有期徒刑”三人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并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⑤“学校安排老师为李峰做心理辅导”这体现了对李峰的学校保护。
初中政治走进法治天地教案

初中政治走进法治天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法治的基本概念和内涵,认识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依法行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法治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 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3.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4. 遵纪守法,依法行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法治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 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3.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治的基本概念、内涵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法治的重要性。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法治的认识和看法。
4. 实践活动法:设计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法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法治的概念,引发学生对法治的兴趣。
2. 讲解法治的基本概念和内涵:讲解法治的定义、特点和内涵,让学生理解法治的基本概念。
3. 分析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4. 讲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介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让学生明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5. 强调遵纪守法,依法行事:引导学生树立遵纪守法、依法行事的意识。
6. 实践活动:设计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法治。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法治的认识和体会,总结法治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法治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政治教材《走进法治天地》2. 案例素材:选取相关法治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视频资料:播放与法治相关的视频,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实践活动材料:准备相关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初中毕业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作业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
决定,这使得网络空间著作权保护问题有了最新的法律依据。这表明
(A )
①法律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②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来调整
③著作权法是处理著作权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④著作权保护问题从此有了判断是非的依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21·大庆)下列四个选项中,能体现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
最主要特征的是
( C)
A.公司制定员工考勤制度
B.学校处分违反校纪学生
C.郭某传播疫情防控虚假信息被公安部门行政拘留
D.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6.(2021·百色)2021 年 3 月 21 日,百色市教育局在全市 12 个县(市、
(1)根据材料内容分析,此次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什么要在现行 法律的基础上增加、完善多项规定? ①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②为了规范未成年人的行为,减少违 法犯罪行为的发生;③为了形成保护未成年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2)此次修订新增的两项针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是什么? 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
(3)班级拟开展“感受关爱 与法同行”主题班会,请写出你的发言提纲。 ①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 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②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 应尽的义务。
区)同时举行防范学生安全事故宣教活动启动仪式,发动全社会共同筑起
学生安全防护网,得到全市人民赞扬。这表明百色市教育局 ( B )
①通过宣教有效杜绝学生安全事故发生
②对未成年人成长实施了网络保护
③坚持生命至上,珍视生命,守护生命
初中毕业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作业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
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 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 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 保护。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 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 的共识。③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 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C.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5.(2022·通辽改编)“法律是人类的重大发明,有些发明使人类学会如 何驾驭自然,法律则使人类学会如何用规矩来驾驭自己。”这一观点表明
( A) A.法律具有规范全体社会成员行为的作用 B.生活需要法律,法律保护生活 C.法律比道德更重要 D.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规定我们的权利与义务 ④法律是我们的最高价值准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2·昆明)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区别于其他
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下列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C)
A.学校严肃批评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并给予纪律处分
B.乘客们纷纷谴责在公交车上争抢爱心专座的李某某
C.张某因制作、传播侮辱他人的漫画,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1 年
9.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到依法办事。下列做法不符合依法办事的是 ( D)
A.小东上下学路上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B.小明的爸爸主动到税务机关交税 C.小青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同不赡养老人的邻居讲理 D.小伟拨打“119”电话,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火灾险情
二、非选择题 10.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云南省检察机关按照省委和高检院 的工作部署,重点就未成年人涉黑恶案件提前介入、审查把关,既确保 在案件办理中贯彻落实扫黑除恶专项工作要求,又注重加强未成年人特 殊保护和犯罪预防。
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 教材解读 七年级下册 第4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 ①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 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 利;②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 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政府保护、网络保护
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 1.法律是制由定国家________或认可强制的力 ;是由国 家__________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 具有普遍约束力。
▪ 2.法规范律________着全体社保会护成员的行为, ________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 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依法严厉打击网络谣言,这说明了法律是由 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故B符合题意;C: 我们要正确行使公民权利,C曲解了漫画的 主旨内容,故排除;D:散布网络谣言严重 者要承担刑事责任,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 选B。
未成年人保护
▪ ☞例2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了发现未成年人权益受侵害 时强制报告制度,要求相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未 成年人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疑似受到侵害或者面临其他危险情形 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关部门报B告。这( )
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最 低刑事责任年龄由十四周岁调整到十二周岁,这( ) ▪ ①表明法律对未成年人违法C犯罪将从重处罚 ②能更好地对 未成年人发挥法律的警示和威慑作用 ③可以杜绝低龄未成
年人违法犯罪 ④为惩治未成年人恶性暴力犯罪提供法律依 据
▪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突破泸州中考 考法
法律保障生活
▪ ☞例1 漫B 画表明( ) ▪ A.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后果 ▪ B.法律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 ▪ C.法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 D.散布网络谣言者要承担行政处分责任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主要内容包括:了解法律的重要性,理解法律的作用,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认识法治的重要性,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使学生能够自觉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他们对法律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够深入,法治观念尚未完全形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治的重要性,提高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理解法律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律的重要性,法律的作用,基本的法律知识。
2.难点:法治观念的形成,法律意识的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亲身体验法律的作用,提高法律意识。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挑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以便进行分析讨论。
2.制作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3.准备角色扮演道具:为学生提供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增加课堂趣味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关注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法律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作用。
中考总复习道德与法治统编版(内江专用)_第二十三讲 走进法治天地课件

(B)
①是因为伤害了受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 ②表明违法行为必定受到
行政处罚 ③说明了父母亲不应该满足小孩的要求 ④说明法律靠国家
强制力实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 23 页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透析
3.(2018·广安)截止2017年8月,近5年来中纪委共立案审查中管干
部200多人,打破所谓“刑不上大夫”的猜想;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给予
B.勤俭节约,合理消费 D.依法纳税,回报社会
(C)
第 22 页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透析
2.(2018·德阳)2018年3月,彭某与朋友在云南洱海游玩时,应小
孩要求,用小孩手中的“金箍棒”打海鸥,造成一只海鸥受伤。大理市
森林公安根据相关规定,依法给予没收射捕工具、罚款1 500元的处
罚。彭某受到处罚
自然形成, 约定俗成
依靠社会舆论、习 惯、社会信念等发 生作用
既调整人们的行 为,也调整人们 的思想,普遍适 用
会秩序。②道德与法 律相辅相成。③有许 多法律上的义务,同 时也是道德的要求;
学校的有关 部门制定
依靠教育力量和行 政力量保证实施
学生的思想和行 为,在校学生
校纪校规必须符合法 律和道德的要求
纪律处分超过119万人,法律制裁上万人,打破所谓“法不责众”的观
念,让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它让我们明白了法律是
(B)
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③对全体成员具
有普遍约束力 ④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第 24 页
第一篇 过教材 | 考点透析
4.(2020·自贡节选)材料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法 治社会,无法外之地,无法外之人,无法外之权,任何人都不能为所欲 为,无论是维护权益,还是表达诉求,都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进行,任何 逾越法律底线的行为,都必将受到法律制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1 法律在我们身边
2.法律保障生活
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特 (1)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征
(2)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3)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作 (1)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 用 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2)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也为我们 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3)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 我们的合法权益。
◆拟定主题 (1)请你为本次主题研究学习活动拟定鲜明的主题。
◆交流观点 (2)校有校规,国有国法,对于校规与法律的异同,同学们踊跃发言,请说出 你的观点。
◆探究图例 围绕本次主题探究活动,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图文案例。
图一
图二
图一
图二
(3)A.上述图例分别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哪种特殊保护?
图一:
保护
图二:
(1)材料一体现了法律的哪一特征? (2)谈谈国家制定这部法律的意义。
【答案】(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能够为保护英雄烈士提供法律依据,有利于保护英雄烈士
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全面落实依法 治国等。
【详解】本题考查法律的特征和作用。第(1)问,属于对有关 法律的基础知识的考查,依据所学知识直接作答即可。第(2) 问,考查法律的意义。可以从法律的保护作用、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依法治国等方面作答,符合题意即可。
树立 (1)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当法律至上成为 我们的真诚信仰时,法治精神就会铭刻在我们心中。
法律 (2)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
信仰 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3)青少年要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易错易混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第一、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道德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法 律是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后才有的。 第二、表现形式不同。法律不论是成文法还是判例法都以文字 形式表现出来;道德的内容则主要存在于人们的道德意识中, 表现于人们的言行上。 第三、体系结构不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有严密的 逻辑体系、有不同的位阶和效力。道德虽然有共产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之分、但不 具有法律那样的严谨的结构体系。
考点2 法律伴我们成长
1.法律为我们护航
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
原因
(1)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 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 殊的保护。 (2)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 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 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道德与法治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考点1 法律在我们身边
1.生活需要法律
法律
与生 活的
(1)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每一部法律 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2)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关系 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
法律
(1)我国宪法和婚姻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 特别规定。 (2)我国还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专门法律, 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
家庭 保护
学校 保护
社会 保护
司法 保护
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
主体
要求
地位
父母和其他监护 人
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 想上的教育培养
(2018宣城期末)新修订的《重庆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确定了 “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得到特殊、优先保护”的原则。确定 这一原则是基于未成年人 ( )
①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社会生活经验不足
②不能辨别是非,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③了解法律知识不多,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④所处社会环境复杂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3)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含义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
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考点1 法律在我们身边
1.生活需要法律
法治
含义
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
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
D. ①③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由教材知识 可知,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是由未成年人自身弱点和未 成年人的重要地位决定的。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未成熟,自我 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 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①③说法正确。未成年人辨别是 非能力不强,但不是不能辨别是非,②说法错误;④说法错误, 我国不断采取措施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故选D。
必不可少的组 成部分
重要保障
考点2 法律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们成长
2.我们与法律同行 与法律同行
依法 (1)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 办事
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 权益。 (2)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 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详解】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 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 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题中王某的钱款被追 回体现了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A说法正确,符 合题意。 B说法片面且错误;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安徽中考改编)【学法守法 致敬英雄】 材料一 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第一条明确指出 “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2018安徽中考)校园拒绝欺凌,和谐需要守护。为有效
预防中小学生欺凌行为发生,2017年底教育部等十一部
门印发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此举
主要体现了对中小学生的
()
A.家庭保护
B.社会保护
C.司法保护
D.学校保护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保护。社会保护实施的主体是国家、社 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教育部等十一部 门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这一举措主要体 现了对中小学生的社会保护。故选B。
王某在手机上点击陌生人发来的网址链接,导致银行卡上的巨款
被盗刷。王某报警求助。最终,王某巨款被追回,诈骗者受到了
刑罚处罚。从法律的作用来看,王某的钱款被追回体现了我国法
律
()
A.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保护作用
B.只打击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C.对公民的隐私进行特殊保护
D.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答案】A
第一阵地 基础
学校、幼儿园和其 他教育机构(学校 教职员工)
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 促进未成年人发展
重要作用
国家、社会团体、企业 事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 和个人
国家机关(包括公安机 关、人民检察院、人民 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 在内的广义上的司法机 关)
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 长的社会环境
依法履行职责,对 未成年人实施的专 门保护
解题小窍门
情境探究题的答题技巧
1.领会情境主题,融入情境。学生应充分理解情境材 料的内容,明确情境材料所表现的主题,根据具体情境和 设问规定的具体身份,融入情境之中,进行思考作答。
2.回归教材,找出答题依据。学生应善于通过材料 中的有效信息弄清命题者的考查意图,思考教材中的哪些 知识与情境材料有关,并能通过相关知识分析情境材料。
第四、推行的力量不同。法律主要靠国家强制力来推 行,但也要靠广大民众自觉守法来推行;道德则主要 靠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和修养来维护。 第五、制裁的方式不同。违法犯罪的后果有明确规定、 是一种“硬约束”;不道德行为的后果、是自我谴责和 舆论压力、是一种“软约束”。 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 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 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 特征。
保护
校园欺凌在近年成为热点,遏制校园欺凌也成了全社会的强烈呼声。
2017年11月,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制定颁布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
案》。中小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
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
另一方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B:请你说说校园欺凌事件有哪些危害? (选择两个角度作答)
◆提出倡议 主题活动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与法律同行,
班长组织同学们拟定了一份面向全体同学的法治 倡议书。 (4)请你写出倡议的要点。
【答案】(1)示例:“关爱明天,普法先行”“开展法治教育,弘扬法治精神”等。( 体现法治主题即可) (2)相同点:校规与法律都是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 护社会秩序。 不同点: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 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校规是学校所定的学生必须遵守的规则, 旨在为师生营造更加和谐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3) A:图一:司法保护 图二:社会保护 B:①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②会对双方家庭造成伤害。③破坏学校的正常教学秩 序。④败坏社会风气,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 (4)①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 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②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 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祟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③树 立法律信仰,发自内心地尊祟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