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情境问题的创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教学中情境问题的创设
【摘要】随着英语教学体制的改革,教师要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通过“任务型”的活动和完成项目来实现教学目标。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感悟和体验英语,来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因受地域、学习的资源环境、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教师有时无法完全按照教材编写的教学内容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实际情况,适当地选择、删除,调整教学策略,多种渠道开发资源,增加真实有趣而鲜活的材料。情境问题的创设是实现有效课堂的教学手段之一。
【关键词】新课改有效性情境问题农村中学现状
近几年,随着全国范围倡导的新课程改革,我省的英语教学也有很大地变化,越来越多的高中学校都在自主选择教材。在众多的教材中,我省选用的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较之以往的教材,新教材更注重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在加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同时,更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材作为一种传递交际信息的工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教材为学习者提供的语言材料话题广泛,内容贴近现实,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材的内容、结构、活动、任务的设计力求符合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的特点。那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采取何种方式的教学活动,又怎样实现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创建有效的情境问题是实现有效课堂的教学手段之一。它可以应用在课堂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及内容。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中,阅读可以说是“重头戏”,它承载着该单元主题的重要信息,还呈现了大部分词汇和主要的语法结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常把课前预习的结合,达到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教师可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整理好教材,删除不合适的内容,易化一些能力目标。有的放矢地创设适合本校学生的情境问题是很有必要的。在本文中,笔者以阅读课的处理为例,就如何创设情境问题,浅谈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
1 创设情境问题的背景与目的
英语是一种语言,脱离了一定的情境,语言就难以恰当地表达。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与美感。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创造,就要提供一个友善和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可见,好的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至身于一个美妙的学习氛围中,感受语言,享受语言沟通的快乐。笔者所执教的学校地处偏僻的农村,班级以大班教学为主,班级人数在六十人左右。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是无法做到“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而且,农村的英语基础教育相对薄弱,校园英语资源环境差,网络资源欠缺,学生成长的家庭、文化背景,接受基础英语教育的小、初中阶段,无疑都是缺少英语语言环境的,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发展。他们所掌握的英语知识和具备的能力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因以上原因,加上个人原因,如性格内向、害怕出错等,逐渐“远离”课堂,无法实现新课标倡导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一主导理念。因此,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情境给参差不齐的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实现不同学生的评价体系。
2 创设任务情境,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程的需要,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教学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笔者通过从以下环节设计不同的情境,实现阅读课的有效教学。
2.1 读前。阅读是学生语言信息输入最为便捷的方式,教材提供的语篇题材和体裁多种多样,目的是激发学生对读英语的兴趣,培养阅读的技巧。阅读技巧是指:“掌握基本事实,抓住中心思想,了解时空顺序,理解文章内涵……”
这一部分设计若干问题,问题不仅与本单元有关,而且与下部分的阅读材料紧密联系。这些问题可以启发学生预测课文的内容,展开简短的讨论,以便通过阅读验证自己的推测。大部分的话题与学生的生活贴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友谊”、“旅游”、“地震”等,都是学生熟悉的话题,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课文标题、插图、照片等较顺利地完成任务。但在Module 5 unit 4 《Making the news》中,我校学生因生活背景的差异,完成教材设置的问题是有困难的,笔者根据文章对话式的题材特点,在学生略读时先找出周扬提出的六个问题,其次,再让学生带着六个问题找答案,然后,再从中找出关键词,归纳出记者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采访过程中需具备的技能。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将课前与课后的理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清除了障碍,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技巧与归纳能力。在Module4 unit 1一文中,要求学生略读时找出文章每段的主题句,学生在经过一段学习之后,很容易在每段的句首、句中或句末找到主题句。然后回答下面四个问题:①What is the student ?What animals are observed?②Find out what Jane observed during a day in paragraph 1?③What Jane discovered in paragraph 2?④Sum up the achievements of Jane in paragraph 4?
这样的教学设计紧抓文章的主题,开放型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口语得到训练,语言的表达能力得到培养。
2.2 阅读中的语言学习。阅读的学习实际上也是词汇、句型结构、语法知识的学习,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英语。教师可以按照:“呈现——发现——归纳——实践——活用”这一规律指导学生学习新的语言项目。但是,语法的学习一直是学生在学习中的最大障碍,很多学生认为它既枯燥又复杂,有畏惧心理。在学习虚拟语气时,笔者先给学生布置作业:“If I were…”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这一句型,学生们能很快写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在检查的过程中,纠正出现的错误,给出该句型的构成。然后,列举学生们目前不满意的几种处境,如身高、成绩、想入校足球队等愿望等,围绕其造句,引出虚拟语气I wish的用法。在完成任务时,学生们找到了自信,克服了学习语法的恐惧心理。接下来是it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此,在学习之前,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收集整理以前所学过it的用法。如it可代指时间、日期、天气、距离等。it作形式主语的用法,包括强调句。在此基础上,再找出新的语言项目:…find it difficult to do sth,It is no use crying over spite milk.将知识自然代入新的层面,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碰撞,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产生了成就感。2.3 课后这部分的任务是用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的,既有对文章的表层理解,如文中的事实情节、主要信息是否清楚;也有对文章的深层理解,即作者的观点、态度、意图等。并在一些开放性的任务中,教师要突破思维的束缚,力求达到探究式学习的目的,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灵活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如:Module 3 unit 2 Health ea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