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探索

摘要:介绍了近年来厦门大学无机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研究性教学模式和多元化的成绩评价体系。

关键词:无机化学;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体系

厦门大学无机化学课程具有八十余年的教学史,凝结了几代人心血,积累了丰厚的教学底蕴。1998年、2000年、2002年3次被评为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2003年被评为厦门大学精品课程,2005年被评为福建省及国家精品课程。

近年来,我们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师资队伍、教学内容、研究性教学模式和成绩评价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

梅贻琦先生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所大学如此,一门课程的建设也是如此。只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才会有一流的教学。厦门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曾有多位知名教授执教,具有优良的教学传统。目前无机化学课程由郑兰荪院士领衔,课程组有3位教授、2位副教授,每年开设3个平行班,每班60~70人。

课程组教师把教学质量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在课堂上教师把基础知识与最新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将专业知识的传授与培养科学思维方法、优秀的素质品质相结合,用生动活泼的科学思维方法启迪学生,同时也以自己的敬业精神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课程组经常开展教学讨论等教学活动,在讨论中,无论院士还是助教,大家平等交流,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团结合作、积极向上。

课程组教师承担着重要的科研课题,同时也承担了多项国家级教学研究课题。教师们将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以科研带动教学内容的更新,以教学促进科研功底的提升,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形成了教学、科研相长的和谐局面。

课程组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要求青年教师了解教学组优良传统,规定必须经过一轮以上的听课、辅导、批改作业、试讲。课程组根据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好中选优,逐步培养后备主讲教师。从做无机化学课程助教开始,一批优秀的主讲教师成长起来,目前承担着化工、生命、医学等专业的无机化学课程的主讲工作。

二、优化教学内容

“无机化学”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课堂讲授、自学与讨论,理解和掌握周期律、分子结构、化学热力学、溶液中的化学平衡、氧化还原等初步知识;并在原理的指导下,了解化学变化中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初步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掌握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酸碱性、氧化还原性、溶解性、热稳定性、配位能力等特性及典型反应。为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我们以“加强基础、活化知识、联系实际、反映前沿”作为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

首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注重知识结构的整体性,由“知识点-知识面-知识体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系统化和条理化。通过比较分析,我们调整了原理部分的教学顺序,整合、重组了一些知识点,由“概念-原理-规律”,给学生一个清晰的学习脉络。在元素教学中,对部分庞杂的内容进行了删减,对传统体系中的清单式罗列的内容进行活化,从“问题-理解-归纳-运用”这条脉络组织教学内容,用一些专题讨论把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能和应用有机地关联起来。如,离子性盐类溶解度的判断方法、共价化合物的水解、BX3的成键特点与路易斯酸性、盐类的稳定性等。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增加了“应用实例”,将所学的知识与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提高运用知识的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次,在强调基础知识教学中力求课程内容反映学科前沿,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感。例如,我们在讲授传统的化学键理论时结合C60及其衍生物的成键,把最基础的理论应用到解释最新的科研成果上。课程内容中增加了纳米材料、多孔材料、储氢材料、人工模拟固氮、原子簇化合物、金属有机化合物等。在讲授这些知识时紧紧抓住前沿与基础相关联这条主线,通过实例分析和深入浅出的介绍,说明前沿是与基本原理相关的,既能满足青年人的好奇心,又能拓宽知识面,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探索研究性教学模式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和谐的教学具有动态性,是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以知识传授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主要任务,引导学生高度参与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讨论中学习、在交流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因此,我们结合无机化学课程的具体情况,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研究性教学。重视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重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使他们“学会”——掌握新知识,并且“会学”——掌握方法,主动探求。

1.课程论文。每学期开学初,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提出主题。例如,第一学期无机化学主要是理论方面,我们的主题是“无机化学研究前沿”;第二学期主要是元素方面,我们的主题是“无机化学与生活”。要求学生根据主题,自己拟定具体题目,查阅资料,撰写课程论文。教师根据情况,选定部分同学上台讲述自

己的课程论文,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

2.课外小课题。学生分组并与教师讨论后确定一个感兴趣的课题,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完成实验、调查访谈、归纳总结、制作幻灯片、口头报告、回答同学提问等环节后再次总结整理,最后评出较好的挂到网上,供大家浏览。

在小课题中,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并完成实验,强调课程内容结合实际应用。不少同学到厦门及周边的工厂、研究所、商场、居民区进行了社会调查。近三年分别完成了32项自己设计的实验和社会调查项目。同学们通过这些小课题学会了合作与分享,培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坚定了学好化学的信心,同时增强了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课内自学与讨论。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在阐述问题与讲授的过程中,采用提问和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讲授内容时有简有繁,对于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对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则布置为自学内容。自学内容如:溶液中pH值计算、卤族、氧族等。自学章节含在考试要求之中,学生可以看书,也可以看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每位同学必须通过自学后完成习题与作业;教师上课随机抽点学生向全班同学讲授某个知识点,然后再总结。同时在网络课程中也设计一些交互式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基本知识。

我们也设计部分开放式测试题、讨论题,引导学生讨论,讨论是开放性的,给学生留下悬念和思索的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四、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考试是评估鉴定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手段,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给学生提供改进学习的信息,给教师提供调整和改进教学的信息。考试方式与内容应服务于教育目标、服务于学生发展。因此,如何正确地发挥考试的功能与作用,如何使考试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十分重要。我们采用如下的方式,试图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

第一学期总成绩=期中闭卷成绩(35%)+期末闭卷成绩(45%)+小测成绩(10%)+作业成绩(5%)+课程论文(5%);第二学期总成绩=期中闭卷成绩(35%)+期末闭卷成绩(30%)+期末开卷成绩(20%)+小测成绩(5%)+作业成绩(5%)+课程论文(5%)。

闭卷考试以考核学生本课程知识点为主。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类题目约占70%,分析推理型题目约占30%。

小测题目以开放式、讨论式为主。有些题目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也不限于固定的模式,同学们可以自由想象,充分发挥。小测后,筛选出有代表性的观点,请学生阐述并和学生一起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