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战友》在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作用
新疆汉语民歌
![新疆汉语民歌](https://img.taocdn.com/s3/m/c226d0cb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28.png)
新疆汉语民歌新疆古称西域,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小,所以各民族性格开朗外向,自由奔放。
新疆音乐蓬勃舒展,直抒胸臆,热烈绮丽,太阳般光辉明朗,壮美绚丽。
新疆是我国著名的多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万花筒般绚烂。
新疆音乐有着火焰山的热力,冰川融水的清冽,天山雪莲的明媚。
恣肆汪洋,海涵沙瀚的音乐让人惊叹、感叹、赞叹。
本辑精选《在银色的月光下》、《阿瓦日古里》、《阿拉木汗》等新疆最优美、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令听者仿佛置身于天山碧野,葡萄架下,不由闻乐起舞.大阪城的姑娘新疆的英孜我们新疆好地方边疆处处赛江南毛主席的恩情唱不完驼铃敖包相会草原之夜燕子艾里普与赛乃姆新阿瓦尔古丽半个月亮爬上来撒阿黛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春舞曲哪里来的骆驼队阿拉木罕在银色的月光下马车夫之恋康定情歌都达尔与玛丽亚掀起你的盖头来黑眉毛在银色的月光下故乡最好听13首新疆民歌最好听新疆民歌:1、达坂城的姑娘《达坂城的姑娘》是现代中国第一首汉语译配的维吾尔民歌,也是最有名的新疆民歌之一,1938年王洛宾所在的抗战剧团组织联欢会,一个头戴小花帽,留着小胡子的维吾尔族司机,唱了一首简短的维吾尔语歌曲。
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说到好听的新疆民歌,想起的第一首歌就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歌词保持了新疆塔吉克族民间诗歌的特色,以花象征友谊和爱情,情感真挚地赞美了友谊和爱情,曲调则是浓浓的新疆味道。
3、嘎俄丽泰新疆民歌经典歌曲中哈萨克民歌非常多,《嘎俄丽泰》就是其中的经典之作,歌曲歌词所表达的是洪荒的游牧时代,当两个部族在广漠之野偶遇,青年男女得以欢会,但两族各有前程,仍耽于新相知之乐的情人们蓦地里只得遭遇生离别之苦,旋律由重复的两个乐段外加一个补充乐句构成,每一段结束时都有一句副歌,曲调流畅抒情,旋律平稳多级进进行。
4、半个月亮爬上来《半个月亮爬上》是由作曲家王洛宾根据西北地区民间音调创作的一首歌曲,因为曲调优美,意境深远,易于学唱而流传全国,常被误认为青海民歌,实为新疆民歌,原反而被人们遗忘。
《冰山上的来客》怀念战友歌曲
![《冰山上的来客》怀念战友歌曲](https://img.taocdn.com/s3/m/ec06132f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31.png)
《冰山上的来客》怀念战友歌曲稿子一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冰山上的来客》里那首让人热泪盈眶的《怀念战友》。
说起这首歌啊,那旋律一响起,我的心就被揪得紧紧的。
你们知道吗?每次听到它,我眼前就会浮现出那些英勇无畏的战士们的身影。
那歌词,“当我永别了战友的时候,好像那雪崩飞滚万丈”,写得多真实,多让人心痛啊!就好像真的能感受到那种生离死别的无奈和悲伤。
这首歌的演唱者,把那种深情和怀念演绎得淋漓尽致。
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字句,都充满了力量。
我记得有一次,我自己一个人在家听这首歌,听着听着就哭了。
那种对战友的思念和不舍,真的太能打动人心了。
而且啊,这首歌不仅仅是一首歌,它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让我们记住了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付出生命的战士们。
咱们可不能忘了他们的牺牲和奉献,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朋友们,你们听这首歌的时候,是不是也和我有一样的感受呢?稿子二哈喽呀,大家!今天咱们来唠唠《冰山上的来客》里的《怀念战友》这首歌。
哎呀妈呀,这首歌可太牛了!每次一听到,我整个人都沉浸在那种浓浓的情感里。
你们想啊,战友之间那可是过命的交情。
突然永别了,得多难受啊!这首歌就把那种难受劲儿全给唱出来了。
“天山脚下是我可爱的家乡,当我离开它的时候,好像那哈密瓜断了瓜秧”,这词写得多贴切,多让人有画面感。
就好像能看到战士们对家乡的思念,对战友的不舍。
而且这歌的旋律,那叫一个绝!时而激昂,时而低沉,就像人的心情一样,起伏不定。
我跟你们说,我爸特别喜欢这首歌,他每次听都会给我讲他们那个年代的故事。
说他们那时候的友情啊,特别纯粹,特别珍贵。
我觉得这首歌能一直流传下来,就是因为它唱出了所有人对战友的那份深情厚谊。
不管啥时候听,都能让人心里暖暖的,又酸酸的。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呢?反正我是爱惨了这首歌!。
雷振邦《怀念战友》的音乐分析
![雷振邦《怀念战友》的音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6d7c0fdd36a32d72758104.png)
雷振邦《怀念战友》的音乐分析作者:李一鸣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15期摘要:雷振邦是20世纪中期我国杰出的作曲家,他为新中国的音乐创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他的创作中,大多数以少数民族为主,并且他所创作的音乐作品能够很好地将少数民族音乐融入其中,在研究的同时又深入学习其民族特色,音乐特征以及乐器特性。
本文主要以《怀念战友》这首具有浓厚味道的新疆塔吉克风情的民歌歌曲为主题,深入探究雷振邦作品的音乐分析与演唱技巧分析。
关键词:雷振邦;音乐分析;演唱分析;艺术成就一、雷振邦《怀念战友》创作背景分析雷振邦(1916-1997),北京满族人,国家一级电影音乐作曲人。
曾远赴日本,到日本高等音乐学校学习作曲,在之后回国成为一名中学教师。
他曾经担任北京电影制片厂作曲协会理事以及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等。
《怀念战友》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之中的一个插曲,作品有着十分明显的新疆民歌风格,旋律十分动听悠扬,受到了极为广泛的喜爱,直到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还受到很多人的欢迎。
这首插曲由我国著名词人赵心水作词,雷振邦谱曲,共同创作出来的。
而伴随着这部电影的大热,该电影的插曲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在当时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音乐殿堂之中,这首歌都广为传唱。
在这首音乐之中,有着十分浓郁的新疆特色,歌词简单易懂,并且将一个真实的故事作为创作的背景,在电影之中,以班长牺牲之后的画内音乐的形式出现。
当电影播放到这一幕时,音乐缓缓响起,让人潸然泪下,使得画面变得十分生动和立体,并且使得剧中人物的情感得到真正的升华。
而这首音乐在剧中还由李世荣进行演唱,并且表达出了对于战友的怀念和不舍。
这首音乐的曲调十分忧伤悲凉,使得听众可以感受到演唱者对于战友的怀念。
尽管在这部电影之中,这首歌曲仅仅出现了一次,然而因为它所蕴含民族特色以及蕴含的情感,受到人们的喜爱。
二、雷振邦《怀念战友》的演唱技巧分析(一)音乐演唱的要点分析在这首音乐之中,雷振邦将维吾尔族以及塔吉克民族之中的民歌元素和自己的音乐创作融合在了一起。
声乐作品《怀念战友》民族唱法演绎的探析
![声乐作品《怀念战友》民族唱法演绎的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fb5a8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01.png)
一、《怀念战友》的创作情况《怀念战友》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插曲,1963年电影上映后,这首声乐作品也随之成为家喻户晓的歌曲,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作品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至今仍影响广泛,成为经典。
(一)《怀念战友》的创作背景《怀念战友》这首歌曲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
雷振邦是中国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家,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音乐协会副会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从1955年到1980年,他谱写的电影歌曲代表作多达一百余首,包括《刘三姐》《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董存瑞》《马兰花开》等40余部影片经典音乐作品。
2019年6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雷振邦改词编曲)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1962年,当雷振邦接到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创作歌曲的任务以后,他立刻赶赴新疆,为创作歌曲收集素材寻找灵感。
按照导演赵心水的设想,在剧本中班长牺牲以后就要有一首歌颂战友情的歌曲出现,来表达战士们失去战友的悲伤和缅怀之情。
为了自己创作的歌曲拥有真实的情感,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雷振邦来到了喀喇昆仑山上高处的哨所进行采风,可刚到山上,雷振邦就听见了身后发出一声巨响,那是刚刚走过的山路发生了雪崩,如果雷振邦稍晚两分钟出发,就必然会葬身于雪崩之中。
可见,当时边防哨所的自然环境是多么的险恶,戍边战士的生活条件是多么的艰苦。
在同边防战士们生活的那些日子里,雷振邦收集到了非常多的创作素材,了解到了非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和悲壮的英雄事迹,深刻地感受着戍边战士们质朴热烈的爱国情怀和向往美好生活的真实情感,这使雷振邦的内心世界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就这样,在一个狂风大作的夜里,就在喀喇昆仑山上的这个哨所里,脑海中伴随着剧本里班长巍峨高大的冰雪雕像,雷振邦的创作灵感犹如泉涌,《怀念战友》的旋律和歌词在他的笔下奔泻而出。
当雷振邦谱写完最后一个音符时,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泪水夺眶而出打湿了那一行行五线谱。
声乐作品《怀念战友》的演唱分析
![声乐作品《怀念战友》的演唱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c2489b27284b73f34250d4.png)
《声乐作品《怀念战友》的演唱分析》摘要:摘要:《怀念战友》是一首新疆风情的音乐作品,在我国经典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以插曲的形式展现给观众,取得了一定的反响,《怀念战友》是雷振邦的代表作品之一,演唱者在学习演唱时,可以聆听不同艺术家的演唱,通过对各个演唱版本的学习,掌握清晰吐字的要点,雷振邦对新疆民族风格音乐的创作备受赞誉,在其所创的众多影视作品中,《怀念战友》极具代表性,该作品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插曲,词曲创作均由雷振邦完成摘要:《怀念战友》是一首新疆风情的音乐作品,在我国经典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以插曲的形式展现给观众,取得了一定的反响。
本文将着重分析雷振邦在音乐作品创作上的艺术特色和演唱风格,进而充分理解《怀念战友》在民族风格、音乐特征和乐器风格上的特色。
分别从《怀念战友》的创作背景和作品分析两方面入手,深入探究《怀念战友》所蕴含的独特民族音乐特征,归纳其在少数民族音乐元素运用、民族乐器搭配上的特色,进而对雷振邦影视歌曲创作中的艺术风格进行全面的剖析,深入探究《怀念战友》的独特演唱风格。
关键词:雷振邦《怀念战友》演唱分析《怀念战友》是我国经典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插曲,电影主要围绕边疆人民的甜蜜爱情展开,讲述了边疆人民参与反特斗争的故事。
为了纪念牺牲的边疆战士,雷振邦以边疆战士的大爱情怀为中心,创作了这首故事情节丰富的歌曲。
音乐作品中,边疆战士细腻的战友之情同坚定的爱国之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听众在细腻的情感中备受震撼和洗礼,其中流淌真挚的情感,在岁月的洗涤下仍葆本色。
一、歌曲《怀念战友》背景分析《怀念战友》的创作素材源自新疆的塔吉克族地区。
塔吉克族是一个热爱音乐的民族,在该地区,音乐旋律总是萦绕在牧场上空、劳动周围,这种独特的風俗也造就了别样的人文色彩。
在三班长牺牲后,与其并肩作战的战友们,以弹琴吟唱的方式来抒发自己对三班长的无尽哀思。
也正因如此,雷振邦的创作灵感才得以激发。
聆听《怀念战友》,新疆塔吉克民族的淳朴性格呼之欲出。
中国影视音乐—《怀念战友》赏析
![中国影视音乐—《怀念战友》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9dbcc2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f.png)
中国影视音乐—《怀念战友》赏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怀念战友》是高中音乐鉴赏第六单元第十一节中国影视音乐中的内容,选自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插曲,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电影音乐中的影视歌曲;提高学生对电影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在教学上,我考虑到学生的基本情况,所以比较专业的音乐知识上,我只是大概的讲述,着重在学生的兴趣及爱好以及整体的情感表达上;通过经典影视音乐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影视音乐的艺术魅力,通过对音乐与影视作品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影视音乐作品并能从中有所感悟。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时并非都有专业音乐教师上课,因此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参差不齐,部分音乐兴趣班的同学对乐理知识有所了解,但大部分学生音乐素养能力较为欠缺,但是他们的思维活跃,对于作品的欣赏聆听具有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尽量简化并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教学目标根据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个方面对该歌曲赏析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力求在有所侧重的情况下达成平衡。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赏析作品,分析《怀念战友》在影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找出节奏、旋律、歌词的特点,以及分别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四、课型课时:新课,1课时五、教学方法:视听、引导、分析、讨论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演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教师提问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谁所做又为什么而做的?3.教师解答并引出课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先生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所作的插曲。
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是作曲家雷振邦先生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所作的另一首插曲《怀念战友》。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情景,通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演唱导入,引导学生跟唱,增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随后引出本节课课题;激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演唱完抛出问题歌曲由谁所作?又为什么而做?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创设情境,并导出作曲家雷振邦先生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所作的另一首插曲《怀念战友》,学生一下子就被带入熟悉的情景中,思维也打开了。
中国影视音乐教学设计
![中国影视音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e67e688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f.png)
课题:中国影视音乐课标要求:聆听电影插曲《怀念战友》《大宅门》知识与技能:1、学习主题曲,插曲,主题音乐,场景音乐,背景音乐。
2、学唱《怀念战友》主题。
3、分析《怀念战友》和《大宅门》过程与方法:仔细地聆听两首影视音乐作品,感受,体验,理解这三首作品的内容,随音响哼唱《怀念战友》记忆音乐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作品的艺术形象,和传递情感的过程。
探究气度个风格和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了解影视音乐中的主题曲与插曲的功能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和风格特征内容分析与整合:《冰上上的来客》是20世纪60年代家喻户晓的一部电影,讲述了发生在我国新疆地区解放军与敌人斗智斗勇,最终胜利的故事。
歌曲《怀念战友》在这部影片中所渲染的情节是诽谤头目根据情报箱越过边防线,被隐藏在冰峰哨所的一班长消灭。
由于没有街道冰峰上会有暴雪的天气预报,为守护国家安全,一班长和几个战士被冻死在冰峰上。
看到班长他们的牺牲境况,战友们唱起了这首歌。
歌曲《大宅门》是电视剧《大宅门》的主题曲,由易茗作词、赵季平作曲。
该曲以京韵十足、跌宕起伏的旋律,大气磅礴、充满豪情的歌词,节奏多变、情真意切的演唱,深刻揭示了清末至民国时期北京中医药世家的传奇故事。
学情分析: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对音乐的审美认知,艺术表现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多媒体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接触电影和电视么?喜欢看的节目有哪些?生:答二、新课讲授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一课与电影音乐有关,请同学们观看接下来的视频,结合书中79页文字部分,分析一下影片中的音乐在视频中起到什么作用?生:答师: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音乐,思考一下,我们欣赏影视音乐要从那些方向去分析音乐?生:答师:同学们答得非常好,那我们一起来说一下。
今天要学习的音乐分成几个部分去学习1、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2、音乐的风格特点是什么3、音乐中所展现的情感是什么,想要表达的是什么4、音乐的曲式结构,调式分析接下来我们根据这几个部分分析一下接下来要学习的音乐。
《怀念战友》在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作用
![《怀念战友》在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dd6bed114791711cd79178e.png)
《怀念战友》在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作用摘要:《冰山上的来客》是一部经典的电影,在当年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电影中的经典插曲《怀念战友》也随着电影红了起来。
这部由赵心水、雷振邦作词,雷正邦作曲的歌曲充满塔吉克音乐的色彩,并且歌词也有形象的类比,富有文采,所以当年打动了千万的中国人,经久不衰。
歌曲先是从沉稳而沧桑的乐曲开始,进而变得深沉而真切,最后进入歌曲的高潮,抒发激情澎湃的对战友炽爱的感情。
每当唱响这首歌,总会使人格外的激动,久久不能平静,这就是这首歌的魅力。
关键词:战友情家乡怀念一、表达感情(一)剧情的需要,直抒表白,抒发感情《冰山上的来客》讲述的是 1951 年夏天,新疆萨里尔山口的牧民纳乌茹孜,从外地娶回一位冒名古兰丹姆的新娘子(她是匪首热力普逃跑时潜伏下来的女特务古里巴尔),新来的边防战士阿米尔发觉新娘子是自己失散多年的恋人,从而勾起童年的一段辛酸回忆,一系列的阴谋围绕真假古兰丹姆展开,敌我双方开始了你死我活的较量,最终,我边防战士在杨排长的指挥下,将敌特分子一网打尽。
这首歌曲是在一班长牺牲时,以画内音乐形式插入的,在影片中主要有表达情感、烘托情绪的功效。
在影片中,当杨排长看见一班长和阿米尔像冰雕一样站在岗位上,他们在临死时还保持着站岗的姿势。
万分悲痛地大喊阿米尔的名字,几乎用吼叫的声音命令:“一定要把他们救活!!!”并向天鸣枪,荧幕上顿时出现雷电交加、雪崩地裂的画面。
同时音乐强烈地推出,一串上行急行音阶引出歌曲《怀念战友》。
(二)激发联想,引发时空转变,表达感情激发联想、引发时空转变、表达感情这一作用主要是运用在第一部分。
首先是旋律,旋律线几乎没有大跳,进行平稳,节奏、速度平缓,演唱得低沉、忧伤。
音乐对人类感情的影响力已是大家公认的。
当音乐与歌词、画面搭配恰当,就可让人的潜意识不自觉地顺着歌词的意境产生联想。
其次,这一段音乐的歌词是:“天山脚下是我可爱的故乡,当我离开它的时候,好像那哈密瓜断了瓜秧。
6.11怀念战友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插曲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6.11怀念战友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插曲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4d010ed5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08.png)
10、情感升华,布置作业
(1)师: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影视音乐正大步走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彰显中国文化。
(2)最后,让我们在电影《中国医生》的插曲《甘心替代你》的歌声中结束本课的教学。
(3)作业:希望同学们在以后观看电影的同时,多多关注影视音乐。(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甘心替代你》再次引导学生去品味中国影视音乐的时代性特征, 从同感受影视音乐的正能量。
定的。
(6)引导学生探究:这首插曲为什么要采用新疆地区音乐乐风格?
在学生思考、交流பைடு நூலகம்基础上,找学生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在师生内同的歌声实践中,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歌曲情绪变化特点,体味歌曲的
独特风格)
6.教学延伸
(1)师导:《冰山上的来客》这部电影中出现了多首插曲,围绕阿米尔和真假古兰丹姆这一
线索,也出现了一首,《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5.师生艺术实践
(1)师导:歌曲深深感染了我,想把自己的歌声与同学分享,然后教师范唱。
(2)引导学生随琴声演唱,体味歌曲中情感的变化。
(3)在歌唱中了解弱起、麦西热普、前倚音等节奏和装饰音。
(4)在歌声中分析问题:①感受歌曲分为几部分?
②歌曲是如何通过力度、旋律的变化来推进剧情发展的?
(5)引导学生演唱的同时,感受新疆地区歌曲独特的民族音乐风格是受其独特的调式色彩决
关注,因此在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插曲这一概念上来, 使学生从课程开始部分就对课题产
生浓厚的兴趣,是这一课成功的关键。
2.这两首歌曲随电影的放映而广为传唱, 其在剧情中发挥了插曲对剧情渲染的独特作用, 成了故事整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了解歌曲表达的情绪和传递的情绪, 必须要立足于剧情进行感受,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作发挥的作品。因此上课前,一定要布置预习任务,
浅析电影插曲《怀念战友》在影片中的作用
![浅析电影插曲《怀念战友》在影片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1bf83d9240c844769eaeee0.png)
初 浅 分 析
一
进 入 第 一 部 分 “ 山脚 下 是 我 亲 爱 的 故 乡 … … 哈 蜜 瓜 断 了 天
、
表 达 感 情
“ 乐 就 其 本质 讲 . 不 善 于 表 现 视 觉 上 可 以把 秧 。 这 部 分 音 乐 旋 律 进 行 得 较 平 稳 , 有 大 跳 , 现 音 最 ” 没 表
感 。 影 片 《 山上 的来 客 》 , 匪头 目罕 达 尔根 据 姿 势 万 分 悲 痛 地 大 喊 阿 米 尔 的 名 字 . 乎 用 吼 叫 的 在 冰 中 土 几
“ ! 并 荧 假 古 兰 丹 姆 的 情 报 偷 越 边 防 .被 隐 蔽 在 冰 峰 哨所 的 声 音 命 令 :一 定 要 把 他 们 救 活 l! ” 向 天 鸣 枪 , 雪 同时 音 乐 班 长 消 灭 但 是 . 古 兰丹 姆 的 “ 夫 ” 乌茹 孜 , 幕 上 顿 时 出 现雷 电 交 加 、 崩 地 裂 的 画 面 。 假 丈 纳
表 \ 93 《 \1 年, 6 怀念战友》随之在社会上广为传播, 转 变 . 达 感 情 。 经 久 不 衰 全 曲具 有 浓 郁 的塔 吉 克音 乐 特 色 , 歌词 通 过 形 象 的类 比 .很 好 地 表 现 了对 牺 牲 的 战 友 的 怀 念
( ) 情 的 需要 , 一 剧 直抒 表 白 , 发 感 情 抒 《 山上 的 来 客 》 述 的是 15 年夏 天 , 疆 萨 冰 讲 91 新
通俗歌手也唱过 . 同时 还 被 许 多 流 行 歌 手 翻 唱 过 . 可 杨 排 长 的指 挥 下 , 敌特 分 子 一 网 打 尽 。 首 歌 曲是 将 这
见 作 品 的 巨大 魅 力
一
在 一 班 长 牺 牲 时 . 画 内 音 乐 形 式 插 入 的 在 影 片 中 以
音画交响 中国影视音乐 教学设计 高一音乐
![音画交响 中国影视音乐 教学设计 高一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bf317f28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4d.png)
《中国影视音乐》教学方案设计课程:普通高中教科书·音乐鉴赏内容:第六单元《音画交响——影视音乐》第十一节《中国影视音乐》版本:音乐.音乐鉴赏:必修/赵季平,莫蕴慧主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9.7课时:1课时(25分钟)授课老师:一、【课前】:教学思考与架构(一)理论依据1.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
2.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国民族音乐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积淀深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值得时代珍惜和忠实传承。
学生在音乐课程学习中,与优秀作品展现的艺术情境产生共鸣,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激励精神,温润心灵。
3.广州市第二中学坚持以“元”文化为主导、以“义忠仁”理念为基石,从而形成“艺术认同”“艺术鉴赏”“艺术表达”“艺术创造”四位一体的发展核心。
(二)教材分析《音乐鉴赏》作为高中音乐必修模块,分为二个篇章,共十八个单元。
该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六单元《音画交响——影视音乐》第十一节《中国影视音乐》。
通过聆听辨析中国影视音乐,从中领略我过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为电视课堂录像模式,无法与学生产生现场互动,因此本节课以赏析、理解为主要学习方式。
高中学段以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三个方面为目标指向,以听觉体验为先导,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以情感体验为主导,以实践活动为过程,以聆听、审美、情感、实践贯穿教学始终,意在使美育属于每一位学生。
本课通过音乐体验、表现和探究,认识影视音乐构成中常见的主题曲、插曲等体裁形式,了解中国影视音乐的特点及其在影视剧中的功能作用,并从中领略我国优秀民族音乐在影视音乐中的风采,树立文化自信。
《冰山上的来客》观后感心得体会
![《冰山上的来客》观后感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025c08cf3169a4517723a3e2.png)
《冰山上的来客》观后感心得体会20篇《冰山上的来客》观后感一《冰山上的来客》是1962年拍的一部黑白故事片,那一幕幕有趣又动人的故事情节,以及演员们出神入化的表情,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地烙印。
这个故事讲得是:新战士阿米尔在去解放军住地的路上,碰到了一个冒名为古兰丹姆的新娘子。
新娘子勾起了阿米尔童年的回忆。
这个新娘子不分白天、黑夜地到解放军住地转来转去,千方百计想得到边防军的情报,但阿米尔却毫无察觉。
聪明机智的杨排长总觉得这事有些蹊跷,怀疑这个古兰丹姆并不是阿米尔心爱的古兰丹姆。
后来杨排长知道了真相:原来这人是匪首热力普潜伏下的女特务古里巴尔,她并不知道阿米尔小时候唱给她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在一个下着暴雪的夜晚,女特务古里巴尔给匪首热力普发电报,让他攻击毫无戒备的1号岗哨。
1号岗哨只有几人,一班长也被冻死了。
而在山的那边,又来了两个不速之客,男的叫阿曼巴依,女的叫古兰丹姆。
这才是阿米尔所爱的古兰丹姆。
她带来了共产党侦查员卡拉的冬不拉琴。
琴中有一份情报,写着阿曼巴依是国民特务,(卡拉已经死了)。
在杨排长的精心安排下,古兰丹姆和阿米尔在童年的歌声中相逢。
古兰丹姆和阿米尔自小青梅竹马、情深意笃。
后因古兰丹姆被卖给热力普做女仆,改名为买日乌莉,从此便杳无音讯。
杨排长还告诉国民特务阿曼巴依:古兰丹姆和阿米尔结婚那天解放军放假。
阿曼巴依信以为真,让热力普在那天偷偷攻打解放军。
谁知杨排长早已安排好,将土匪一网打尽,并把国民特务押进了监狱。
大家都明白了,卡拉是阿曼巴依打死的。
看了这个故事片,我明白了遇事要沉着、冷静,不要着急、生气,因为愤怒会吹灭智慧之灯,着急也会使人失去理智,杨排长就做到了这一点。
当他知道阿曼巴依是国民特务时,他还是那么沉着、冷静,最后包围了土匪,并把阿曼巴依押进了监狱。
我很喜欢故事里的卡拉。
他非常勇敢,为侦查敌情,独自一人到土匪所占领的地盘放羊。
他多才多艺,带着一把冬不拉,随时随地都都可以弹唱。
浅谈艺术歌曲《怀念战友》的演唱情感
![浅谈艺术歌曲《怀念战友》的演唱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ff9881e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7.png)
歌曲是文字和乐谱的结合,是词曲作家想象中的音乐留下的唯一的直接依据,而歌唱的目的也是为了表达对于人或事的某种感受,因此情感的表达是歌唱中的重中之重。
歌唱者在演唱时,歌曲已经蕴含了词曲家赋予的音乐情感,必须以原本的情感为基础进行自我情感的转化。
一般说来,歌唱者演唱时总有这样直接的情感感受:表现情绪高涨时,旋律向上;表现情绪低沉时,音调向下;当情绪高涨时,演唱力度加强;当感情悲伤时,演唱力度降弱;旋律婉转曲折,又与优美的情调相似;音调如泣如诉,恰似呜咽般的断断续续等。
在演唱中融入情感,往往会让歌曲更加触动人心,也只有注入了情感,歌曲才会拥有生命。
一、歌曲《怀念战友》的创作背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由白辛编剧,赵心水执导,长春电影厂拍摄。
该片讲述了一九五一年夏天,在帕米尔高原,我国新疆军民的生活正受到特务组织的威胁。
古兰丹姆表面上是一位来自外地的新娘子,实际上她是一名女特务。
随着她的到来,驻军哨所新疆战士阿米尔陷入了难过的回忆。
原来,他们本是青梅竹马,却在多年前失去了联系。
这段往事被特务知晓,便对阿米尔格外热情,打着恋爱的名义来打探我军敌情,一系列反常的举动引起了杨排长的高度警觉。
不久,敌人偷袭了我边防哨所,但是他们的阴谋被挫败,并深陷了我军的天罗地网。
杨排长将计就计,揭发了女特务的真实面目,和战友们一起把特务一网打尽,阿米尔也终于能够和他心爱的真古兰丹姆,在胜利的歌声中迎新黎明。
影片中的插曲《怀念战友》是一首男高音独唱与混声合唱歌曲。
当杨排长接过热瓦普后,发现琴弦之断,知道战友卡拉已遭遇不幸,内心悲痛万分,无比思念,此时歌声四起,悲壮动人,对战友的怀念之情跌宕起伏,声情交融激放,催人泪下。
雷振邦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谱写的几首插曲,旋律婉转动听,具有浓郁的新疆民歌风味,传唱至今已近半个世纪,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最初,雷振邦得知要为《冰山上的来客》作曲,就背上行囊,来到新疆,体验少数民族的生活。
为了搜集那些流传在少数民族战士中的歌曲,他的足迹几乎遍布了昆仑山上每一个哨所,还险些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新)人教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六单元第11节《中国影视音乐》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六单元第11节《中国影视音乐》优质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4e24d56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ba.png)
(新)人教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六单元第11节《中国影视音乐》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由以下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作品欣赏。
欣赏电影插曲《怀念战友》、电影主题曲《大宅门》、电影配乐《百鸟朝凤》。
《怀念战友》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插曲,歌曲采用比兴的手法,借背井离乡,以及与亲人分别时的痛苦感受,强烈抒发了失去战友时的悲痛之情。
欣赏时,应关注歌曲与电影剧情之间的关系。
歌曲《大宅门》以京韵十足的旋律、大气磅礴的歌词、情真意切的演唱,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它的旋律跌宕起伏,节奏多样变化,歌曲充满豪情,深刻揭示了清末至民国时期北京中医药世家的传奇故事。
音乐采用我国戏曲音乐散——慢——中——快——散的结构形式,配器中运用的京剧锣鼓经[急急风]使音乐的京腔京韵更突出。
各种混合节拍、大跳音程、后附点节奏及润腔的运用,都是对演唱技术的挑战。
《百鸟朝凤》根据电影创作的唢呐协奏曲,先由木管乐器奏出引子部分的音调,通过唢呐的自由吹奏,以及对鸟鸣声的模拟,描绘了一幅黄土高坡的民间风情图景。
紧接着出现的主题A以跳跃的音程、充满弹性的节奏,展现了民间唢呐艺人爽直的性格。
与A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B主题则是一个充满辛酸的忧伤主题。
通过作品欣赏,初步了解我国影视音乐的知识。
第二部分,讲解京剧音乐知识——影视音乐的起源、发展过程。
二、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能够对影视音乐的产生、发展、意义和作用有初步的了解。
2.加强对于影视音乐的欣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3.通过欣赏本课的影视音乐从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与审美的享受。
(二)核心素养1.审美感知:通过三首中国影视音乐的鉴赏,使学生了解影视音乐的知识,感知影视音乐的功能,培育在听觉机制作用下对音乐音响的综合体验、感知和评鉴能力,提升艺术素养和人文修养,吸纳和传承优秀文化,陶冶情操,涵养美感,和谐身心,健全人格,引导学生对崇高人文精神的追求,增强对真善美的讴歌与塑造能力。
2.艺术表现:通过鉴赏、聆听、演奏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影视音乐鉴赏的兴趣,表达影视音乐美感和情感内涵的实践能力。
浅析《怀念战友》的演唱风格及在电影中的作用
![浅析《怀念战友》的演唱风格及在电影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e22d5dafab069dc50220169.png)
浅析《怀念战友》的演唱风格及在电影中的作用作者:高维广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7期摘要:《怀念战友》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是以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为背景,用音乐讲述电影中的故事,是这部电影中的一首插曲,由大词人赵心水与雷振邦共同完成词作,雷振邦谱曲。
《冰山上的来客》是一部经典的电影,在当年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怀念战友》也随着电影红了起来。
富有文采,所以当年打动了千万的中国人,经久不衰。
关键词:战友情;家乡;地方文化;电影;亲情;雪一首电影音乐的成功与失败取决于它与电影的结合是否完美。
它不是随心所欲,只表现自我的个性,而是作综合考虑,并围绕电影表达出应有的情感。
在影片中就被用于抒发人物情感,其所用手法有两种:一是剧情的需要,直抒表白,抒发感情;二是激发联想,引发时空转变,表达感情。
一、剧情的需要,直抒表白,抒发感情《冰山上的来客》讲述的是 1951 年夏天,新疆萨里尔山口的牧民纳乌茹孜,从外地娶回一位冒名古兰丹姆的新娘子,新来的边防战士阿米尔发觉新娘子是自己失散多年的恋人,从而勾起童年的一段辛酸回忆,一系列的阴谋围绕真假古兰丹姆展开,敌我双方开始了你死我活的较量,最终,我边防战士在杨排长的指挥下,将敌特分子一网打尽。
当影片发展到这里,需要表达情感,表达杨排长的悲痛之情,以引起观众的共鸣。
画面中,“向天鸣枪”,“吼叫式的命令”“雪崩地裂”,这里用音乐完美地表达了情感,在音乐强烈地推出一串上行急行音阶后,音乐进入第一部分。
“ 天山脚下是我亲爱的故乡…… 哈蜜瓜断了秧。
”这部分音乐旋律进行得较平稳,没有大跳,表现得柔和、深沉,由心而生,非常忧伤。
从歌词上,“天山脚下是我可爱的故乡,当我离开它的时候,好像那哈密瓜断了瓜秧。
”此句表现了战士怀念家乡,怀念与战友一起的日子;“白杨树下住着我心上的姑娘,当我和她分别后,好像那都他尔闲挂在墙上”。
此句表现了战士怀念爱人,但他们即将远去,心中十分忧伤,表现得情深似海,感人肺腑。
2022《冰上的来客》观后感
![2022《冰上的来客》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1cb264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9.png)
《冰上的来客》观后感今日,为增强爱国主义情怀,举行喜迎“建党99周年”的文化活动,我司举办了“重温红色经典电影,共忆革命先辈精神”活动。
于是,我选择了《冰上的来客》作为观影电影,选择它的原因是这部电影堪称中国电影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影响了无数代人,它所呈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非常值得我们敬佩与学习。
早在1963年,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一经播映立即在全国观众中引起轰动,尤其是片中的主题曲《怀念战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更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一代人口口相传的民族旋律。
“亲爱的战友,我再不能看到你雄伟的身影,和蔼的脸庞,你也再不能听我弹琴听我歌唱。
”每当音乐响起,歌手那深情满怀却悲痛欲绝的嗓音,都会令我我热泪盈眶,心潮澎湃,一怀追忆过往的心绪油然而生。
这是电影《冰上的来客》中的插曲,音乐总是能带给人强大的力量,也能够带来强烈的渲染能力,那一刻,我仿佛置身其中,与电影里的人物并肩作战,生死与共,这种感觉令我沸腾,也令我翻涌。
《冰上的来客》讲述了建国初期驻守在祖国西部边陲的人民解放军各族官兵和当地塔吉克族人民一起,为捍卫共和国新生政权,团结战斗,共同摧毁旧社会反动残余势力的阴谋,维护祖国统一的感人故事。
它在表现新疆边防部队与匪特进行的激烈斗争时,既重视了一般惊险样式影片情节曲折的特点,又有着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抒情调子,以真假古兰丹姆与战士阿米尔的爱情关系为中心悬念,引人入胜地描绘了边疆地区军民曲折惊险的反特斗争生活。
在观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内心无比慷慨激愤,电影中英雄人物的机智、勇敢、忠诚,特别是牺牲时的三班长手握钢枪巍峨高大的冰雪雕像,所彰显的凛然气概,像定格在电影胶片一样成为闲士永远铭刻脑海的图景。
根据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创作的哀伤与纯真的主旋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歌颂爱情友谊的热瓦甫弹唱《冰上山的雪莲》,尤其是影片中婚礼场景上由手鼓、鹰笛、热瓦甫伴奏下那曲塔吉克恰甫苏孜舞蹈,让闲士异乎寻常的喜爱上新疆音乐和舞蹈,无一不令我感到震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念战友》在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9-08-13T16:23:57.19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6期作者:郭振将
[导读] 《冰山上的来客》是一部经典的电影,在当年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电影中的经典插曲《怀念战友》也随着电影红了起来。
聊城大学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冰山上的来客》是一部经典的电影,在当年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电影中的经典插曲《怀念战友》也随着电影红了起来。
这部由赵心水、雷振邦作词,雷正邦作曲的歌曲充满塔吉克音乐的色彩,并且歌词也有形象的类比,富有文采,所以当年打动了千万的中国人,经久不衰。
歌曲先是从沉稳而沧桑的乐曲开始,进而变得深沉而真切,最后进入歌曲的高潮,抒发激情澎湃的对战友炽爱的感情。
每当唱响这首歌,总会使人格外的激动,久久不能平静,这就是这首歌的魅力。
关键词:战友情家乡怀念
一、表达感情
(一)剧情的需要,直抒表白,抒发感情
《冰山上的来客》讲述的是 1951 年夏天,新疆萨里尔山口的牧民纳乌茹孜,从外地娶回一位冒名古兰丹姆的新娘子(她是匪首热力普逃跑时潜伏下来的女特务古里巴尔),新来的边防战士阿米尔发觉新娘子是自己失散多年的恋人,从而勾起童年的一段辛酸回忆,一系列的阴谋围绕真假古兰丹姆展开,敌我双方开始了你死我活的较量,最终,我边防战士在杨排长的指挥下,将敌特分子一网打尽。
这首歌曲是在一班长牺牲时,以画内音乐形式插入的,在影片中主要有表达情感、烘托情绪的功效。
在影片中,当杨排长看见一班长和阿米尔像冰雕一样站在岗位上,他们在临死时还保持着站岗的姿势。
万分悲痛地大喊阿米尔的名字,几乎用吼叫的声音命令:“一定要把他们救活!!!”并向天鸣枪,荧幕上顿时出现雷电交加、雪崩地裂的画面。
同时音乐强烈地推出,一串上行急行音阶引出歌曲《怀念战友》。
(二)激发联想,引发时空转变,表达感情
激发联想、引发时空转变、表达感情这一作用主要是运用在第一部分。
首先是旋律,旋律线几乎没有大跳,进行平稳,节奏、速度平缓,演唱得低沉、忧伤。
音乐对人类感情的影响力已是大家公认的。
当音乐与歌词、画面搭配恰当,就可让人的潜意识不自觉地顺着歌词的意境产生联想。
其次,这一段音乐的歌词是:“天山脚下是我可爱的故乡,当我离开它的时候,好像那哈密瓜断了瓜秧。
白杨树下住着我心上的姑娘,当我和她分别后,好像那都他尔闲挂在墙上。
瓜秧断了哈密瓜依然香甜,琴师回来都他尔还会再响。
”联系当时的画面,“一班长和阿米尔像冰雕一样站在岗位上”,这段歌词就像勇士踏上征程之前所说的,音乐很容易让观众联想到像冰雕一样站在岗位上的一班长和阿米尔。
让人觉得歌声是一班长和阿米尔所唱,表现了他们怀念家乡,怀念与战友一起的日子,怀念爱人,但我们即将远去,心中十分忧伤。
但这时的一班长已牺牲,阿米尔也还没脱离危险,不可能是他们所唱,画面上是不可能让他们表达他们的情感,这时的音乐表现的又应该是他们表现的情感,音乐把在那一时空在画面上不可能表现的情感表现出来了。
这就是导演利用音乐激发观众的联想,引发时空转变,借以表达画面上不可能表达的情感。
二、渲染气氛
影片中,当杨排长看见一班长和阿米尔像冰雕一样被冻死在岗位上时,在“向天鸣枪”、“雪崩地裂”后,插曲《怀念战友》强烈推出,把气氛渲染得极浓烈,从而烘托出“万分悲痛”的情绪。
此时的音乐节奏、速度突然变得急促,特别是休止符、切分运用,让音乐变得像是在哭述,加重了画面表达的情绪。
此时,旋律线条起伏很大,不时地一路攀高,音强也变强,在配奏上也加厚以变重,并且长时间的保持这种高潮。
这时音乐表现的刚劲,像一个男人在放声大哭,以尽情营造一种悲痛的气氛,同时,音乐与画面统一,气氛、情绪与之完全相同。
最后音乐又回到低音,变得低沉,又回到默默、漫长的悲痛之中。
这样的一段音乐大大加重了画面表达的气氛与情感,不仅从听觉上给以支持,也使其丰满,更具立体化。
三、增强艺术感染力
电影的基本元素是镜头,而连接镜头的主要方式、手段就是蒙太奇,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独特表现手段。
电影音乐具有加强蒙太奇的作用,“音乐在电影艺术中常常起着加强蒙太奇的结构作用,使一些分散的镜头组成一定的蒙太奇句子。
音乐像一条线把这些表面上看来并不相关而分散的镜头紧密地联结成为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③电影插曲《怀念战友》也有这一作用。
在电影中音乐将不同场景的画面有机结合起来成为音画对照,有些非常散乱的场景镜头,在音乐的串联下联结成为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例如,当杨排长一声肝肠寸断的呼叫:“啊……”同时拔出手枪“叭!叭!叭!”连射三枪的场景,地裂雪崩、冰峰劈裂倒塌的场景,单看这两个画面就只是夸张地表现枪声震得雪崩,但在音乐骤起、强烈推出的作用下,画面就有了表现描写悲痛之情的意义,也就与上面和下面的画面联系起来,表现了一班长牺牲后战士们的心情,这就大大增加了感染力。
结语
欣赏一部电影时,要时刻把握住电影的情感,把自己融入电影中,这样就一定能够看到一部与众不同的电影! 全曲具有浓郁的塔吉克音乐特色,歌词通过形象的类比,很好地表现了对牺牲的战友的怀念之情。
旋律刚柔相济,歌词通俗亲切。
歌曲从相对稳健、如诉衷肠的乐句开始,显得异常真切而深沉,经过蓄势,后段的旋律突然走向高潮,激情澎湃地尽情抒发,充满着对战友的炽热深情。
这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声乐作品,在许多音乐会上被很多优秀的歌唱家演唱过,阎维文、戴玉强、刘和刚、刘欢等唱过,许多通俗歌手也唱过,同时还被许多流行歌手翻唱过,可见作品的巨大魅力。
参考文献:
[1]张艳辉.浅析电影插曲《怀念战友》在影片中的作用[J].四川戏剧,2010( 02) .
[2]蒲实,崔涛.浅谈影视作品中音乐与影视的关系[J].科教导刊,2009( 21) .
[3]项筱刚. “十七年 ”———中国电影音乐的“早春”[J].音乐艺术,2009( 04) .
[4]路广.塞夫、麦丽丝电影音乐的民族风格初探[J].电影评介,2011( 08) .
[5]杨璟,吕鸫.民族、性别与女性形象消费———论麦丽丝导演电影中的蒙古女性形[J].电影评介,2011( 09) .[6]杨宝刚.重温红色经典———简评音乐剧《冰山上的来客》[J].中国校外教育( 基教版) ,2009( 04) .
[7]郝治国.荡气回肠的民族史诗重现———浅析电视剧《东归英雄》在电影《东归英雄传》基础上的新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