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生活化 生活数学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运用内容摘要: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本文主要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在生活实践中,巩固新知;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新知。”四个方面论述如何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关键词:
新课程数学教学生活化
正文: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因此,我们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一、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新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阶段正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导入新课,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同时在教
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些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又如,在教学“比例尺”时可通过画邮票、画窗户的操作以及照相机照相生活实例来导入新课。这些片断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所以他们很快地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情境中来。
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教
师应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况。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如在教学《7的组成》时,我先让学生到操场上拣7个小石子,然后在画有一个圆圈的桌上反复投掷并记录每次投掷后圈内、外的石子数,从而使学生在游戏中感知识更新的组成。又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演示,表演场地在教室内外自由寻找,过5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洋溢着笑容开始了自己的演出。通过这次实际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
对于一些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大自然的舞台,把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教室转移到室外,让学生处于实际环境中学习新知。比如,学习小数时,可以让学生到商店去了解各类商品的价格,观察商品的标签,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了小数后,可以让学生帮助附近的小吃店、小商店设计标价牌。实践证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在生活实践中,巩固新知。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
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
例如,学过《认识人民币》后,我将本节认识课转变成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学生分小组开办小商店,店名自起,店员自选,商品自备(但最好是组织一些同学近期想购买的物品),价格自定(可寻求老师的帮助,或参照市场价适当浮动),在先进行了对不同的人民币的集体认识后,开始活动。扮演顾客的同学可以选择不同的商店,选择不同的商品,比较商品的价格再决定购买意向。活动中,学生不仅要去再次重新认识人民币(找零),更要去使用(付钱),培养了交际能力、实际购物的能力、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合理打算的初步能力等。而老师在这里不过承担了“总店长”和“协调员”的职责,最后再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买东西的感受,自己售货的感受。那么这些真实的生活场景的再现,使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学数学的重要性,同时感到自己知识还不够,还需要努力地学习。
通过这样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用结合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在"比和比例"的教学中,可让学生测量计算操场边的水杉树高。
四、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新知。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因此,我们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把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间长5米,宽4米的客厅,妈妈准备花800元铺地砖。你和父母一起去商店挑选材料。其中有3种规格的地砖:
甲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9元。
乙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7元。
丙种: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8元。
你能为你父母做参谋,买到适合你家的地砖吗?
买地砖,关键是要搞清楚所买的地砖应符合下列条件:(1)价格适中,总价在800元以内。(2)质量较好。那么,究竟哪一种地砖符合条件呢?只有尽快地算一算才是。首先算出家里铺甲、乙、丙三种地砖分别需要几块:用房间面积÷甲(乙或丙)的地砖面积。再分别算出铺三种地砖各需的费用,分别为720元、560元、1000元。最后通过比较知道,丙种价格太贵,甲、乙规格相同,价格均在800元以内,但乙的价格太便宜,可能质量不够好,所以选择甲种地砖最合适。
又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我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开展敬老活动,邀请老年人和小朋友一起去春游。老年人25人,小朋友150人,老师3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元。”请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