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登勃朗峰 (21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描绘山中奇景
上山 登
勃
嶙峋的怪石 变幻的光影
引发无限感慨
朗 峰 下山
怪异的车夫 惊险的旅途
奇特的“勃朗队长”
奇妙的美景 奇特的旅程
感悟
读书固然重要,“行万里路”也很重要。“行路” 实际上是在实践中学习,在感受中感知。行路一可亲 见亲历,增长见识;二可透过游历印证从书上得来的 “知”;三可透过亲历亲见考察事物的变化及其变化 原因,即孔子讲的“我之游,观其所变”;四可在游 历中将自己的知识和学说施之于“行”。
主旨概括
本文记叙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一次 经历,描绘了山中奇景、嶙峋怪石、变幻光影, 叙述了奇人奇事、惊险旅程、怪异车夫,赞美 了勃朗峰美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无 限的热爱之情。
艺术特色
1.层次分明,善于简笔勾勒。作者分别写了自己上山与下山的经 历,各有侧重,按一定的顺序描写,凸显细节之美,又给人以整 体的和谐感,层次分明。 2.抓住特征,细节展示充分。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注意抓住了山 峰的陡峭挺拔,水流的湍急,天空的五彩斑斓,抓住了主要景物 的特点;运用多种修辞将景物的细节展示得淋漓尽致。 3.语言幽默,富有传奇色彩。文中描写了车夫之王的传奇怪异, 叙述了奇人奇事,感受到了文章别样的幽默,带给读者感情色彩 上的变化。 4.简笔勾勒和工笔细描巧妙搭配。
多角度多感官立体写景,给人如临其境之感: 从视觉角度描写清流急湍、岩壁峻峭、丘岗葱绿,突出山色的秀美;从视 觉、听觉角度描写路途瀑布数量之多,声势之大;有俯瞰有环顾。寥寥数 语却有声有色有形地描绘了勃朗峰山中美不胜收的奇景。
B 第5--6段中作者逗留高地,集中描写景物,抒发感慨,作者是 怎样对勃朗峰美景进行描写的?
7.文章主要描写了作者上山与下山的经历分析文章所运用 的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多变的笔法。
(1)作者写上山,用的是散文笔法,绘景抒情,极富诗意, 文采斐然:通过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和变幻的光影, 表现勃朗峰周围的奇妙景色,引出作者的无限感慨; (2)写下山,用的是小说笔法,写人叙事,刻画生动,尽 显幽默本色: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幽 默风趣,吸引读者。表达了作者游览时的激动与喜悦之情。
整体感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文章记叙了作者一行人登勃朗峰的过程。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 6 ):写登勃朗峰的见闻与感悟。重在写景。
第二部分(7~11):写乘车的经历与感受。重在写人。
问题探析
1.作者前往勃朗峰都经过了地点有哪些? 马蒂尼——黑首——高地——阿冉提村——沙蒙尼
新课导入
勃朗峰,意大利语:Monte Bianco,意为白色的山,又译为白 朗峰,是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位 于法国的上萨瓦省和意大利的瓦莱 达奥斯塔的交界处。勃朗峰海拔 4810米,是西欧的最高峰。今天, 让我们跟随马克·吐温一起去领略他 的风采。
勃朗峰西欧第一高峰年级下册19 登勃朗峰
马克·吐温
3 阅读2--6段,作者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的?
①第2自然段写脚下峡谷:清流急湍、岩壁巉峻、丘岗葱绿。 通过视觉、听觉、俯视、环顾多角度、多感官全方位立体地地写出景物的美,
有声有色有形,美不胜收。 ②第3自然段写勃朗峰:白雪覆盖,日照其上,光艳耀目。 远观勃朗峰,“独踞苍穹”的“踞”形象地写出了其威严的特点。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远处的青山》(新世界出版社 2011年版)林文华译。作者于1866年去夏威夷 岛采访。1867年,一家当地的报纸提供了一次 往地中海地区的轮船旅游。在前往欧洲和中东的 旅程期间,他写了1869年收集成的著名旅行信 件系列《傻子旅行》。本文是他欧洲旅行游记其 中的一篇。
检测字词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1)车夫的语言描写
①“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浮躁——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 我们身后的。你就放下心坐好吧,一切包在我身上——我是车夫之王啊。”
②“哈,看到了吗?如我所说吧——我可是名副其实的车夫之王啊。” ③“直当是种乐趣吧,先生们,这种情况不常见,但很不寻常——能坐上车王的车的人,可 是少之又少啊,看到了吧,真如我说的,我就是车王。” 通过语言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架车本领高超,自信自得,为人热情,乐于与人交谈的。
写“肥皂泡”,是作者被勃朗峰的美景深深地吸引,感叹大自然的 鬼斧神工,震撼、享受、沉醉之余发出了由衷地赞叹。更重要的在于抒 发作者的感慨:美丽都是转瞬即逝的,至精至美者,往往不能长久,正 因如此,美丽才显得稀有而珍贵。作者的情感与遐思借“肥皂泡”来表 达,既含蓄又富有意趣。
4 第7--11段中作者找出描写车夫的句子,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车夫的? 写出了车夫怎样的特点?
A 第2段中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写景?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我们取道黑首,抵达高地,沿途不乏秀色美景。
总写
景色秀美。
有一处需经隧道,穿山而过;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
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
轰鸣作响。 分写
隧道长,峡谷幽,清流急, 岩壁峻,丘岗绿,瀑布多。
③第4自然段写勃朗峰周围的山峰:奇形怪状,浅棕色的光秃尖岩。 运用比喻,把山峰的形状比作“美女的纤指”“塔糖”,写出了山峰形状的奇特。
④第5—6自然段写勃朗峰附近的一座峰巅: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 变幻无穷。 运用比喻,将“朵朵白云”比作“游丝蛛网”和“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突出白云的纤巧、轻柔、美丽。
(2)车夫的神态描写
①出发前,“把握十足”;②途中飞速行车时“神情威严”;③险遭不测时,“面不改色,和颜悦色”。 通过神态描写,写出了“车夫之王”相信自己高超的驾车本领,飞速行车时的全神贯注,镇定,关心 他人心理。
(3)车夫的动作描写
“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这种情况下车夫之王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
2 文章前半部分写登山,后半部分写乘车,作者是如何将这两部分巧 妙地结合在一起的?
从文章内容来看,第7段前两句概述“我们”徒步登山时间之久、速度之快, 正好呼应了第1段中所写的“我们”的轻快自如和骑骡乘车的游客的“可怜可 悯”,将文章的两个部分结合起来。
从文章意脉来看,全文其实都扣着“奇”来写:黑首道上风景“奇美”, 勃朗峰主峰“奇伟”,周围的群峰“奇险”,峰巅云朵“奇幻”,赶车的车夫 是“奇人”,乘车的经历堪称“奇遇”,这两部分可以说是意脉相通、连为一 体。
学习目标
1.识记并掌握文中的生字和生词,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 整体感知并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文中所写的景物、人物 的特点,把握作者综合采用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的写作技 巧。 3.掌握作者行踪,体会文中优美而又幽默风趣的语言。领 会作者的生活态度,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1835—1910)是美国 著名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 名演说家。其幽默、机智与名气,堪称美 国最知名人士之一。他被誉为“文学史上 的林肯”。是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 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主要作品有《百万 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 索亚历险记》等。
通过写行车的惊险,车夫却气定神闲,突出“车夫之王”架车技术的高超。
5 文中的车夫有怎样的特点?可以说他是个奇人,简要说说“奇”在哪里。 自信、乐观、健谈、镇定、善良、信守承诺。
①将要驾车走山路(路况还很糟糕),却先“纵饮”; ②自封为“车夫之王”,与“勃朗队长”同行;
③无论行车如何颠簸,都面不改色、镇定自若。 6 作者与友人游览勃朗峰,一路有山中奇景,有奇人奇事,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在作者笔下,云的形“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云的色 “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云的神“瞬息万变”,但究 其本质仍是“洁白轻薄”,“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作 者以充满动感的文笔,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峰巅云彩在阳光和山风 中的无穷变幻,令人读之不禁神往。
接下来作者继续施展妙笔,以“肥皂泡”的奇妙联想,从另一 个角度进一步表现美景,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悟与遐思。
① 从作者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可以看出作者的喜悦和庆幸。 ② 从作者的写景中,可看出作者陶醉美景,饱览美景的喜悦满足。 ③ 从“车王果然信守诺言”“我们住进了上等的房间”,可已看出作者的 对结局的满意和喜悦。
全文贯穿这作者的喜悦之情。有兴致盎然的游览之喜,有惊险刺激的回程 之喜,有巧遇奇人的幽默快乐。
C 作者为什么在第6段用整整一段去写“肥皂泡”?有何妙处?
“肥皂泡”是作者由峰巅的云彩产生的联想。人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 肥皂泡能够摄入各种景物,而且只要人的视点稍加变换,肥皂泡中的景物 形态就会发生变化,而肥皂泡本身在阳光下呈现出七彩光华。这与课文第5 段所写云彩的五光十色、瞬息万变颇有相似、相通之处。因此,这一段虽 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写景,其实也是对景物描写的一种补充,这种补充给 读者留下了比较大的自主想象空间。
词语释义
络绎不绝: 形容人、马、车、船等往来不断。 轻歌曼舞: 轻松愉快的音乐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瞬息万变: 形容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变化多而快。 纷至沓来: 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名副其实: 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一如既往: 完全像过去一样。 霓裳羽衣: 以云霓为裳,以羽毛作衣。形容女子的装束美丽。
翌日( yì ) 络绎不绝( luò y)ì 灼热(zhuó )
焦炙(zhì ) 俯瞰(suì )
巉峻(chán )
穹顶(qiónɡ )拾级(shè )
皑皑( ái)
轻歌曼舞(mà)n 独踞( jù )
尘埃(āi )
辚辚( lín ) 打嗝(gé )
纷至沓来( tà ) 霓裳(ní cháng) 颠簸( diān bǒ ) 沟壑( h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