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夫镇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再生稻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使稻谷在收获后通过再生长并再次收获的一种栽培方式。

再生稻的栽培技术对稻谷的产量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实现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以下是关于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的详细介绍。

一、选址选择再生稻的选址选择非常重要。

要选择农田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

还要避开地势低洼、水稻病害多发的地段,以及污染源周围的土地,保证再生稻的生长环境优良。

二、品种选择在再生稻栽培中,品种选择是关键的一环。

需要选择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生长势旺盛的水稻品种,以保证再生稻的产量和质量。

目前,国内一些高产的水稻品种如中籼、超级稻等都可以作为再生稻栽培的选择。

三、水肥管理水肥管理是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中的关键。

在水肥管理上,要做到适时适量地灌溉,并注意水肥配比的合理性。

在施肥方面,可以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作物的需求量,采用有机肥和化肥的混合施用,使得再生稻在生长期间能够得到充足的养分供给。

四、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整个生长季节中,要对再生稻进行及时、科学的管理,包括病虫害防治、杂草管理、田间灌溉等方面的工作。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病虫害的防治,要选用有效的药剂对再生稻进行保护,以保证产量和质量。

五、适时收割再生稻的适时收割对于产量和品质的保证至关重要。

适时的收割可以保证再生稻的产量最大化,并且可以避免由于过迟收割而使得再生稻产生贮藏腐烂的情况。

要抓住收割的适时机会,确保再生稻的最佳产量。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有很多,以上只是对其中的一些关键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在实际的栽培中,还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和栽培经验进行具体的调整和实践。

希望以上介绍对于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有所帮助。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再生稻,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水稻生长的“再生能力”,在一季收割后,不破坏稻株结构的前提下,种植下一季的水稻。

这种栽培方式的好处不仅可以提高水稻产量,降低成本,还能够防止土地流失和涣散,保障生态环境。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呢?1. 稻谷的选择从品种的角度来看,选择的稻谷要有较强的再生能力。

这种稻谷的特点是产生众多的节间“生长点”,种植环节中aid,及时同时依靠植物生长调节剂加以控制,使稻谷均能发育得健康、统一,从而为收获奠定基础。

2. 田地的选址再生稻需要重复利用农田,因此要选择光照充足、土壤疏松、湿润适中的田地。

有利于水、肥、光等的充分利用,从而保证收成的丰富性。

3. 整地和施肥整地是种植再生稻的基础,只有整地妥当,空气才能自由流通,水分才能充分渗透,稻根才能俯冲在土中。

同时,合理施肥也是高产的关键,要按照肥料、土地、水分、光照等条件调整施肥量、时间,充分发挥肥料的作用,使稻谷得以茁壮成长。

4. 微环境控制微环境是再生稻高产的必要条件,其中包括水分、气誊、稻密和肥力。

正确控制再生稻的生长环境,包括适当浇水,保证水分的充足性、增加土地的温度,抓住稻浆生长的黄金时期等。

5. 如何治理病虫害在种植再生稻的过程中,病虫害控制是必须注意的,只有有效治理病虫害,才能使稻谷得到充分的生长和发育。

可利用化学农药,也可以采用有机农药,以及生物防治的方法,将病虫害的危害降到最低。

总的来说,实现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就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管理和经验总结。

在各个方面都做到精益求精,才可以实现再生稻的高产和稳定,满足人们对于农业产品的期待和需求。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1.种子选择:选择优质、高产的稻种进行再生稻的栽培,如高粱稻、秧稻等。

2.地力准备: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田块进行再生稻的种植。

可通过施加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来改善土壤质量。

3.根系培养:通过培养强壮的根系,提高再生稻的耐候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可采取浸泡种子、施用生长调节剂等方式来促进根系的发育。

4.光照管理:再生稻需要充足的光照来进行光合作用,促进幼苗生长。

在幼苗期和抽穗期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可采取遮阳网、人工照明等方式来实现。

5.水分管理:合理管理水分是再生稻高产栽培的重点。

在幼苗期保持土壤湿润,并逐渐增加水田的水位;抽穗期浇水灌溉要均匀,避免出现湿涝、旱情等。

6.施肥技术:再生稻对营养的需求量较大,因此要适时施肥。

可通过根浸种苗、叶面喷肥等方式,结合土壤测试结果,合理施用氮、磷、钾等各种营养元素。

7.病虫害防治:再生稻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因此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可通过适时除草、灭虫、施用农药等措施来防治病虫害。

8.结实管理:合理调控穗位、穗数和穗长,控制淋雨期,有利于再生稻的结实。

可通过修剪、疏穗、拔穗等方式来达到目的。

9.适宜的温度:再生稻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

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及时通风降温,调控温度,避免高温、低温等极端气温对再生稻的不利影响。

10.幼苗培育:合理培育幼苗对再生稻的高产有重要影响。

可通过温室育秧、浸泡种子、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方式来提高幼苗的质量。

总结起来,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种子选择、地力准备、根系培养、光照管理、水分管理、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结实管理、温度调控以及幼苗培育等方面,通过综合施策来提高再生稻的产量。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摘要】再生稻是一种高产稻种,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包括种植区域选择、良种选择、合理施肥、科学浇水和病虫害防治。

在选择种植区域时,要考虑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在选择良种时,要选用抗病虫害、高产、优质的品种;施肥要量力而行,科学浇水以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在防治病虫害时,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

通过掌握这些关键要点,可以实现再生稻的高产稻种,为稻米产量和质量提供保障。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应用,将有助于提高我国稻米产量,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

【关键词】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种植区域选择、良种选择、合理施肥、科学浇水、病虫害防治。

1. 引言1.1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概述再生稻是一种高产栽培技术,通过科学种植,合理施肥,科学浇水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可以提高稻谷的产量和质量。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是种植区域选择,良种选择,合理施肥,科学浇水,病虫害防治。

选择适合再生稻生长的种植区域至关重要。

再生稻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避免选择干燥或者太潮湿的地区种植。

选择适合再生稻生长的良种至关重要。

选择具有抗逆性强,产量高的良种,可以有效提高产量。

合理施肥也是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环节。

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及再生稻生长需要,科学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

科学浇水是保证再生稻生长良好的关键之一。

注意合理浇水,避免水浸害或者干旱,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定期巡查田地,及时发现病虫害问题,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保障再生稻的生长。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再生稻的产量和质量,实现高产栽培的目标。

2. 正文2.1 种植区域选择种植区域选择是影响再生稻生长和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合适的种植区域可以为再生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实现高产栽培的目标。

在选择种植区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要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区。

再生稻喜欢生长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上,因此选择土壤肥沃的地区可以为再生稻提供充足的营养,并促进其生长发育。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再生稻是一种可以实现多季播种收获的水稻品种,自从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引种后,由于其高产、高效、高效益的特点而备受关注。

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再生稻的生长特点、高产栽培技术等方面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水稻生产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再生稻的生长特点再生稻,又称多季稻,具有多季播种收获的特点。

一般而言,再生稻每年可以进行2-3次甚至更多次的播种收获,从而显著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

再生稻生长周期短,一般为90-100天左右,适应了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增加了稻米的产量。

再生稻的株型矮、穗大、分蘖多,种植密度大,生育期短,抗倒伏性强,适应力强。

再生稻在水肥管理上较传统稻谷更加灵活,可减少用肥量,增加抗病虫害的能力。

二、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技术1. 优质种子选择优质的种子是实现再生稻高产的首要条件。

在种子种植前,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处理和储备工作。

选择具有高产性、耐旱抗倒伏性、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种子,可以保证再生稻的高产。

2. 合理的田间管理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技术中,田间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在播种前进行充分的田间准备工作,包括田块整理、施肥、水稻直播、灌溉等工作。

合理施肥是再生稻高产的关键,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的生长期,科学施用基肥、追肥和叶面肥。

3. 种植密度的合理选择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技术中,种植密度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

一般而言,再生稻的种植密度应该比传统稻谷略大,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密植也有助于遮荫,减少杂草的生长,提高光能利用率。

再生稻的水肥管理也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

在水肥管理上,可以采用积肥管理或滴灌技术,提高水肥利用率。

要坚持旱育湿揉、浇灌频繁、保持土壤湿度适中,促进再生稻的生长壮苗。

5. 病虫害防治在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技术中,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植物保护剂、化学农药等手段,保持水稻的健康生长。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再生稻是指在早稻收获后,通过种植晚稻或中稻,使水稻在同一年内生育两个以上的个体。

这种种植方式优势明显,可以大幅提高水稻产量。

下面是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

一、苗期管理1种子浸种:选用大于93%的熟种子,清水浸泡24小时,沥干后在双层湿布中30度恒温下发芽1号幼芽发育良好,颜色绿润、长度1T.5厘米,无病虫害。

2.分苗栽植:在分苗前加草灰,浸种3小时,取出洒清水浸泡30分钟,分离成每穗9-10个苗子栽入种植基质或直接栽入水田中。

每亩用种子不超过300克,株距25厘米X15厘米。

二、生长期管理1.残茬根连栽:重茎秧或矮秧播种前,在水中浸泡12小时,然后在修整土田面,弄平、耙细的基础上,可根连栽稻缸直接移植在田中。

稻秧成活率高,密度均匀,极早进入抽穗期。

株距宜小于常规插秧栽培。

2.肥料施用:再生稻的生长速度快,平均日增长速度高达0.45-0.57厘米,需要大量养分。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生长期需求,采用施足施全肥的原则,酌情增施氮肥、磷肥、钾肥和有机肥。

3.合理施药: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病虫害的发生频率也会增加,同时生长周期长,季节急转直下,气候条件易诱发间作生物干扰。

故及时开展预防性治理,避免病害的进一步扩散,减少病虫害危害。

三、收获期管理1.分期清理杂草:从拔苗期开始,要分期分层率先清理杂草,保持肥力、水分及氧气的供应。

2.留叶缩茬收割:在筱米期结束后,留2-3层叶子,直接据草割掉枯茬和叶子,保留基部和嫩芽,并且可以增加下个生长阶段抗逆性,加快成穗、抽神的速度。

以上就是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合理地施行这些方法,可以让农民们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收益,是值得推广的。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再生稻是指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经过一次田间成熟收割后,不进行深耕整地,而是继续在剩余秸秆上播种栽培新一季水稻的种植方式。

再生稻水稻生长周期较短,生物量大,可以减少田间管理和耕作,节约劳力和时间,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是实施节本增效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

再生稻栽培技术要点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

一、选择适宜的品种。

再生稻要选择生长周期短、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水稻品种。

杂交水稻品种具有生长势强、产量高、抗逆性强、品质好等特点,适合再生稻的栽培。

二、适时播种。

再生稻早、中、晚熟适宜品种各有,但播种时间以在早熟的品种80%~90%的种子成熟期内适时播种,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播种时间过迟容易导致水稻成熟期延长,增加病害虫害发生的机会,降低产量。

三、优质育苗。

再生稻要选择育苗基地和良种,进行优质育苗。

在选用种子的过程中,应选用外观饱满、结实的种子,经消毒处理后,进行优质育苗。

育苗基地要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保温覆盖或喷灌保湿,加强管理,提高育苗质量。

四、压实播种。

再生稻要求直播,播种密度为180-240kg/亩,将播种机调整至适宜的排数,进行压实播种。

在播种后,及时进行覆土和压实,保证种子和土壤的紧密接触。

五、施肥合理。

再生稻是在剩余秸秆上种植,因此施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种植前要对土壤进行化验,掌握土壤的养分含量和肥力水平,合理施用有机肥、磷肥和钾肥。

在水稻生长中期,采用分龄分次施肥,保证水稻的生长需求,增加产量和品质。

六、合理管理水田。

水是再生稻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合理管理水田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在水稻生长期间,要合理灌渍、保田、疏植和除草,保持水稻生长环境的优良状态。

七、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是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水稻生长期间,要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采用合理的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手段,保证水稻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再生稻是指将水稻的秧苗移栽到田间后,保持茎、叶的生长,促使秧苗再次分蘖,形成多穗多粒,从而实现一季内多次收获的稻米生产技术。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充分利用再生稻的生长特点和再生能力,实现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

下面是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一、良种选用再生稻的高产离不开良种。

在选择再生稻良种时,应综合考虑品种的育性、抗逆性、抗病性、秧苗质量等因素。

要选用产量稳定、抗倒伏、抗病虫害、水稻品种;同时注意选择早熟、高产、耐寒、适应性强的优质稻谷品种。

二、适时移栽再生稻的移栽时间要合理,一般在主茬稻割场后移栽。

适时移栽能提高再生稻的成活率,增加产量。

一般在水稻割茬后,保持田间水分充足,再生株系生长繁茂,促使再生稻的生长,增加穗、粒数。

三、密植栽培再生稻密植栽培是再生稻高产的关键之一。

适当的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地均产量。

但密植的同时也要注意留足养分和空间,避免水稻间互相遮光、争养分。

一般建议每亩密植3万—4万株。

四、施肥技术在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中,科学施肥是关键环节。

在再生稻的生长期内,要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和生长期需求,科学施用基肥、追肥和叶面肥。

特别是在分蘖期和抽穗期要适时施肥,促使再生稻的强势生长。

五、水肥一体化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中,水肥一体化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施肥应结合灌水,遵循“规时、适量、均匀、选品、准法”的原则,确保水肥充足,有利于再生稻的生长。

六、合理管理再生稻的管理对于保证高产也至关重要。

包括及时防治病虫害,保证充足的养分供给,合理的田间管理等。

定期对水稻进行清茬、轮耕、松土,保持充足透气性和灌溉水分。

七、关注气温变化再生稻要高产,对气温的要求非常高。

冷、热是再生稻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

要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做好预防工作。

在气温骤降时注意防寒,及时做好保暖措施;在气温升高时应注意防热、通风换气,避免水稻返青及秧苗升高过快。

以上就是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要点,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再生稻的产量和品质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是一种应用于水稻种植的技术,旨在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合理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措施,可以促进水稻的再生能力,提高其产量和抗逆性。

以下是关于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一些介绍。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强调科学施肥。

适量施用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是保证水稻生长的关键。

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的含水量和肥力,并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

合理施用化学肥料可以提供水稻所需的微量元素,促进其生长发育。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注重优质种子的选择和处理。

选用高产优质的水稻种子是提高水稻产量的前提。

种子处理可以通过浸种、热处理、化学处理等方式来杀死种子上的病虫害,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苗期生长状况。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重视水稻田间管理。

包括定植、中耕、杂草控制等环节。

定植时,要将水稻苗期扎根良好,避免造成机械损伤和倒伏。

中耕时,要保持土壤的湿度和透气性,促进水稻根系生长。

杂草控制是关键,杂草会竞争水分、养分和阳光,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需要及时使用除草剂来控制杂草的生长。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还要关注病虫防治。

水稻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影响产量和品质。

及时进行病虫害监测,选用合适的防治措施,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但要注意,在实际种植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水利条件,结合科学的管理措施进行合理控制。

只有充分发挥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势,才能实现水稻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再生稻是指在收获之后不进行耕作,直接在田间自然生长而得的水稻。

由于不进行二次耕作,再生稻耕作强度低,能够节省资源,而且具有很高的产量和品质。

下面是再生稻高产栽培的技术介绍:一、品种选择再生稻品种选用要注意:1. 水稻种植区域的生长季节,以及雨、温、光、土壤条件等因素。

2. 病虫害情况,选择抗病、抗虫、抗逆性强的品种。

3. 产量与品质要求,尽量选择产量高,口感好,外观美观的品种。

二、土壤改良再生稻是在收获之后不进行深耕的,因此对灌溉、施肥和土地修整等工作要求高。

1. 灌水条件必须满足再生稻一季的需水量。

2. 土壤中肥料含量高,能够满足稻苗的需求。

3. 不适用前茬农药,避免对再生稻生长产生影响。

三、播种播种密度上,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灌溉条件进行调整。

4万-5万株/亩为最佳播种密度。

播种期尽量不要过早。

在残留茬的基础上种植时,可根据天气情况适时调整灌溉量。

四、管理1. 施肥:在必要时进行施肥。

对于生长强劲的再生稻状况下,浇水后施肥是必须的。

2. 病害防治:由于再生稻不积水,空气流通较好,所以很少会出现病虫害问题。

3. 种草:再生稻生命势旺盛,会形成互相竞争,从而影响产量,因此在生长期内定时除草。

四、收获收获时间要注意,不能过晚。

一般来说,再生稻从发芽到收获需要120天左右。

当稻穗上出现黄棕色,稻穗上的颗粒保存充足时,就可以进行收获。

以上就是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介绍。

再生稻不进行二次耕作,节省资源,具有高产和品质等优点。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灌溉条件进行调整,最终达到高产的目标。

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再生稻是指将水稻的材料或种子经过一定的处理后再次使用的一种栽培技术。

再生稻通过去除杂质、脱水、消毒、田间管理等一系列技术,能够使稻谷再次发芽生长,实现多季连作。

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就是在再生稻基础上,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实现水稻高产的一种栽培技术。

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核心理念是实现高产、高效、高质、高效益的生产。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法。

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要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进行种植。

同时要进行土壤改良,调整土壤酸碱度,保证土壤养分平衡,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

为了实现高产,要采用密植、插秧密度大、密施肥、增施有机肥等措施,保证稻谷生长的空间和养分。

还要及时适量追肥,保证水稻的柄粗、穗大、叶厚,以提高产量。

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要求科学管理水田。

在水田管理方面,要采用旋耕、深松、充分施足基肥、科学用水、田头墒利排水等技术措施,保证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充分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要注意及时灌溉、病虫害防治,保证水稻生长环境的稳定和有利。

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要求科学选用高产、抗病、优质、适应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

同时还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水资源等特点,合理设计种植密度、育苗和移栽技术,保证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选择适宜的播种期,采用适量种子、合理肥料的施用、适量用药等措施,提高水稻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要求科学控制农作物生长的各环节。

在水稻生长的每个阶段,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包括:田间除草、松土、中耕、施肥、灌溉等工作。

在水稻成熟后,要保证及时丰收,减少青稻、碾磨损失,避免因利用不及时而影响产量。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可以实现水稻的高产。

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水稻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对于解决粮食问题、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

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是指在单季度内实现超过1000kg/亩的稻谷产量的一种栽培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是为了满足全球高速增长的粮食需求,以及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而发展的现代农业技术。

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了节水技术、种子选择技术、有机施肥技术、移栽技术、高效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

在种植过程中使用这些技术,可以提高稻谷的收益,并且减少收割周期。

一、节水技术水稻是要耗费大量水资源进行生产的作物。

而现今全球面临长时间干旱的情况,为了在此情况下生产更多的粮食,必须使用节水技术。

节水技术主要包括:夜间渗水、渗水及覆盖耕地、旱稻种植技术、微灌控制技术等。

在这些节水技术的帮助下,水稻的产量可以提高不少,同时也可以避免水资源的短缺。

二、种子选择技术种子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稻谷的收成。

选择高产性和抗逆性强的种子,能够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在种子选择技术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选用耐旱、耐病性强的优质种子;通过选择新品种进行优化品种繁育;使用有机肥料等来提高种子的质量。

三、有机施肥技术有机施肥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变土壤质量,提高稻谷的产量。

有机肥料可以提供养分,改善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提供的水分和有机物,让稻谷生长更加健康。

在有机施肥技术方面,主要有如下技术:使用人工有机肥料、放置不同种类的有机材料、利用化肥和有机肥状况等。

四、移栽技术移栽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种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稻谷的产量。

移栽技术可以控制稻草的生长,减少稻谷生育期,并提高稻谷的密度。

移栽技术包括如下技术:植株移植、种植密度控制等。

五、高效病虫害防治技术高效病虫害防治技术可以减少生产资本损失。

在种植稻谷时,使用高效病虫害防治技术可以杀死病虫害,提高产量并且减少质量损失。

高效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如下技术:生物防治、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

总之,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是一项现代化农业技术。

通过对高产性、耐逆性等方面的不断改进,可以显著提高稻谷的产量和质量。

将来,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将会成为全球农业生产的主流。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1. 引言1.1 引言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良种选择、田间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

只有做好每一个细节,才能确保再生稻的高产稳产。

在接下来的将详细介绍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希望读者能够认真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再生稻产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对于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关注,推动再生稻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在不断探索中,实现再生稻产业的持续增长,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一、选优品种。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再生稻品种,如提高抗逆性、抗病虫害的品种。

二、科学施肥。

合理施用有机肥、化学肥和微量元素,保持土壤肥力平衡,提高再生稻产量。

三、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特性和生长习性,在保证光照充足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每亩株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四、及时水肥管理。

根据再生稻各生育期需水需肥的特点,科学施用水肥,确保再生稻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品质。

五、适时管理。

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草害防治等管理措施,保障再生稻正常生长,减少灾害损失,提高产量。

六、合理收获。

在再生稻生长发育成熟后,及时进行收获工作,保证产量最大化。

通过以上技术要点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再生稻的产量和品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创新技术手段,以实现再生稻高产栽培的目标。

3. 结论3.1 结论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可以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优质的肥料施用和病虫害防治来实现。

在种植管理方面,要选择适宜的品种和良好的育秧条件,采取密植、施肥、浇水和除草等措施,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在肥料施用方面,要根据土壤类型和作物生长周期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矿物肥料,避免施肥过量或不足的情况。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对作物的影响。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再生稻是指稻谷在一个种植季节内连续收获两次或以上的稻谷,其主要特点是不需要播种,只需在收割后重新修剪稻株,即可再生新的稻株进行生长。

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技术则是指如何在再生稻种植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的方法。

本文将从育秧、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方面介绍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首先是育秧阶段。

再生稻的育秧是指将先一茬稻割后秧保养好,下一茬在这一茬稻割后,由她继续茁壮生长,并实施均等化分选养殖,长成要领锻炼强壮,以免影响再生稻的高产。

育秧期一般为15-20天。

在育秧过程中,要注意适度增施肥料,保证秧菌顺利生长。

同时,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控工作,及时处理受害植株,保证健康的稻苗。

其次是田间管理阶段。

再生稻的田间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水稻密度控制、施肥、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灌溉等。

例如,要合理控制水稻的密度,确保每个稻株都能够有充足的生长空间。

在施肥方面,要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科学施肥,保证稻谷有充足的营养供应。

针对病虫害问题,要定期检查田间病虫害情况,及时进行防治,防止病虫害对稻谷产量的影响。

另外,要注意田间灌溉问题,保证稻田有足够的水源供应。

最后是收获阶段。

再生稻的收获时机一般在第一茬稻谷丰收以后。

在收获前,要注意对再生稻的修剪工作,保持稻株的生长状态,并防止稻谷倒伏。

在进行机械收割时,要注意收获的强度和速度,保证稻谷的质量和数量。

同时,在收获后要进行田间管理的工作,例如及时清理遗留的稻秆等。

综上所述,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育秧、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多个环节。

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再生稻的产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

然而,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因为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气候等因素对再生稻的生长产量都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农民在实施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时,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取得最好的种植效果。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再生稻是一种高产且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的水稻品种,其生长周期短,生长速度快,适合在秋季种植。

在进行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时,需要注意许多技术要点,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下面将详细介绍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

一、选址选择再生稻的生长要求适合气候温暖、湿润的环境,光照充足,土壤肥沃。

因此在进行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时,需要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进行种植。

避免水稻的连作,以免影响再生稻的生长发育。

二、品种选择再生稻的品种选择对于高产栽培至关重要。

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再生稻品种,具有抗逆性强、耐寒、耐旱、耐涝等特性。

要选择高产、抗病虫害的再生稻品种,以确保产量和质量。

三、施肥管理在进行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时,要进行科学的施肥管理。

首先要进行充分的基础肥施,根据土壤肥力情况进行氮、磷、钾的基础施肥,以提供营养物质。

其次要进行追肥管理,在再生稻生长期间适时进行追肥,以满足再生稻生长发育的需求。

要注意合理施用有机肥,并进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避免施肥过量造成土壤污染。

四、水管理再生稻种植在秋季,需要合理的水管理。

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要注意及时灌溉,并据实际情况调整灌溉次数和水量,以满足再生稻的生长需求。

要避免水浸过度,以免引起再生稻的根系窒息,影响生长发育。

五、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再生稻高产栽培的关键环节。

在进行再生稻的田间管理时,要及时进行田间杂草的清除,保持田间的干净整洁。

同时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定期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防止病虫害对再生稻的危害。

还要加强地膜覆盖管理,提高土壤保温性能,促进再生稻的生长和发育。

六、密度管理再生稻的种植密度直接影响着再生稻的产量和品质。

要进行科学的密度管理,保证适当的密植,以提高产量。

在具体的栽培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品种特性和当地的气候条件,合理安排种植密度,避免密植过多造成养分竞争,影响再生稻的生长。

七、收获管理再生稻的收获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再生稻收获时,要选择合适的收割时间,避免过早或过晚收割造成产量和品质损失。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再生稻是指在稻作主茎收获后,通过再生芽的发育再次产生茎秧,继续种植稻谷的一种栽培方式。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栽培措施,提高再生稻的产量和品质。

以下是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1. 选择适宜的品种:再生稻的选择对于高产栽培至关重要。

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具有抗病虫害、耐倒伏和抗逆性强的品种。

2. 合理的施肥:再生稻需要通过施肥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

根据土壤质地、肥力状况和品种特性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施肥方案。

在追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

3. 合理的水肥管理:再生稻的灌溉和水肥管理至关重要。

要确保水分供应充足,但避免过多的积水。

合理控制灌溉的时机和水量,保证稻田中的水分处于适宜的水分利用率范围。

要根据稻情和气候条件合理进行追肥,均匀撒施,避免浓度过高或迟施的情况。

4. 控制病虫害:再生稻容易发生病虫害,对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

要采取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如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及时的防治措施等,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5. 控制杂草:杂草对再生稻的生长发育产生很大的竞争压力,容易导致产量下降。

要采取合理的除草措施,如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和除草时间,保持稻田的清洁。

6. 合理的田间管理:田间管理对再生稻的高产栽培也很重要。

要保持土壤的松软和通气性,避免土壤板结。

及时修剪并处理病虫害部分,保持稻株的旺盛生长和充足的光合能力。

7. 合理的整地和播种时间:再生稻的整地和播种时间要合理选择,以确保稻苗的健壮生长。

在正式种植前,要适时整地、平整土壤,并进行土壤消毒等,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8.科学的收割和处理:再生稻的收割时间要掌握得当。

高产栽培的稻谷要及时收割,避免过度生长导致粒体老化和谷壳开裂等现象。

收割后,要妥善处理稻秧和秸秆,以减少病害的传播和土壤资源的浪费。

通过以上的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可以提高再生稻的产量和品质,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粮食资源。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再生稻是指在一年内通过引种繁殖出两茬以上的稻谷的一种栽培方式。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实现再生稻高产的栽培技术。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不断得到优化和完善,已经成为实现稻米高产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一些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品种选育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和种植条件的再生稻品种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选择高产、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再生稻品种是关键。

在品种选育上,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耐高温、抗倒伏、抗病虫害性强的再生稻品种。

也要注重选择适应性强、产量稳定的品种,以确保再生稻高产的稳定性。

二、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实现再生稻高产的关键。

施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植株生长,增加产量。

在再生稻的生长过程中,要根据生长期的需要进行合理施肥。

在播种前,要进行基础施肥,以满足初期生长的需要;在生长期,要根据植株的生长状态进行追肥,保证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在成熟期,要适时停止施肥,以减少植株吸收的氮肥量,增加稻米的含量。

还要注意施肥的方式和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土壤污染和农产品质量下降。

三、科学管理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中,科学的田间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要根据植株的生长状态,科学地进行田间管理。

要在播种前进行田地平整,保证水稻的密苗;在幼苗期,要及时除草、浇水,保证幼苗的茁壮成长;在生长期,要及时进行植保管理,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在成熟期,要适时收获,保证产量的最大化。

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再生稻的产量,实现高产栽培。

四、水肥一体化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中,水肥一体化是非常重要的技术。

水稻生长期需水量大,同时又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

在实践中,要通过合理的水肥管理,实现水肥一体化,以提高再生稻的产量。

在水肥一体化管理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合理调整水肥比例,根据水稻的生长需要进行灌溉和施肥;二是科学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的营养需要进行施肥,以增加产量;三是适时灌溉,根据水稻的生长状态和地下水位进行灌溉,以保证水分的充足。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再生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水稻,在丰收后可以在同一土地上再次生长,成为我国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品种。

由于再生稻具有高产、省时、省力等优点,因此备受农民青睐。

要想实现再生稻的高产栽培,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方法。

本文将重点介绍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希望能够帮助种植户们更好地种植再生稻,提高产量。

一、选择优质种子再生稻的高产栽培首先要从优质种子开始,选用具有较高产量和抗逆性的品种。

在种子选择上,应优先选用自家留种的品种或者有保障的优良品种。

要确保种子的质量良好,避免种子携带病虫害等问题。

在购买种子时,可以选择正规渠道的种子,并且注意种子的种植日期、生产批号等信息。

二、合理施肥再生稻的高产栽培中,合理施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首先要进行土壤检测,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施肥计划。

一般来说,春季播种时施入基肥,秋季施入追肥。

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施肥量的控制,避免施肥过量造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同时还要注意施肥的时间和方法,避免施肥过迟或者过早,影响再生稻的生长发育。

三、合理密植再生稻的高产栽培中,合理密植是关键的一环。

通过适当增加植株密度,可以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再生稻一般采用3-4倍密植,即每亩种植3-4万株。

过密种植一方面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另一方面也能有效约束杂草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在密植过程中,要注意植株的整齐排列和适当距离,保证植株之间充分的阳光和空气流通。

四、科学管理在再生稻的高产栽培中,科学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及时播种:春季播种要在天气适宜的时候进行,尽量避免遭受寒潮或者大雨的影响,影响再生稻的生长。

2.及时灌溉:再生稻在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因此要及时灌溉,避免干旱对再生稻的影响。

3.及时除草:及时进行除草,避免杂草对再生稻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及时施肥:春季施入基肥,秋季施入追肥,确保再生稻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是一种提高稻谷产量的种植方法,主要通过合理的土壤管理、科学的施肥方法、优质高产的品种选择以及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等措施来促进稻谷的生长和发育。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展开介绍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首先是土壤管理。

再生稻喜好肥沃、湿润的水稻土壤,所以要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来进行种植。

在后期,应保持田间壤质松软,不得因过量施肥而引起土质粘重,影响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

及时排除积水,保持土壤适宜的湿润度和通气性。

其次是科学施肥。

正确施肥是产量提高的关键。

首先要通过土壤检测来了解土壤的营养状况和肥力缺乏的元素,并根据检测结果合理调整施肥计划。

再生稻在不同生育期对每种养分的需求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生育期施肥,合理配比各种肥料,保证植株的需求。

再生稻的品种选择也是关键所在。

为了追求高产,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稳定的优质高产品种。

同时,要注重对不同品种的适应性和耐性评价,进行适宜的品种搭配,提高稻谷的产量和质量。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还要注重田间管理和灌溉。

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及时采取化学和生物方法进行防治,保证稻谷的健康生长。

合理灌溉是保证稻谷高产的关键,要根据水稻的生长需要和土壤的湿度进行灌溉,避免旱涝灾害对稻谷的影响。

最后,还需要注重技术培训和实践经验的总结。

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再生稻的种植技术,不断优化栽培措施。

综上所述,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从土壤管理、科学施肥、品种选择、田间管理和灌溉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实施,以提高稻谷的产量和质量,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只有科学合理地应用这些技术,才能实现再生稻的高产稳产目标。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粮食需求的增加,高产稻花粮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重视。

再生栽培技术是一种能够大幅度提高稻花粮产量的种植方法。

它通过在同一年内进行多次种植,有效地增加了稻米的产量,并且不需要增加土地面积。

本文将介绍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原理是基于稻株在不同生长期的生物学特性。

稻株可以分为三个生长期:幼苗期、旗叶期和灌浆期。

幼苗期是稻株生长的最初阶段,旗叶期是稻株长出旗叶的阶段,灌浆期是稻穗开始产生稻米的阶段。

通常情况下,稻株需要70-80天才能达到灌浆期。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利用了稻株在不同生长期的特性。

通过提前播种,可以在同一年内进行两次种植。

第一次种植通常在早春进行,使稻株在夏季处于幼苗期和旗叶期。

接下来,将水田抽干,等待几天使稻株死亡并凋萎。

然后,杀草和施肥,准备进行第二次种植。

第二次种植通常在夏季末或秋季进行,使稻株在秋季和冬季处于幼苗期和旗叶期。

在两次种植之间,可以有适当的时间进行土壤修复和其他农业活动。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有许多优点。

通过在同一年内进行多次种植,可以大幅度提高稻米的产量。

根据研究,再生稻的产量可以比传统稻田的产量高出20-30%。

再生稻不需要额外增加土地面积,可以在现有农田中使用。

再生稻种植过程中可以采用其他先进的农业技术,如水肥一体化、精确农业等,进一步提高产量和稻米质量。

虽然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种植两次稻株意味着需要额外投入人力和物力。

尤其是在将稻田抽干和准备第二次种植时,需要额外的努力和时间。

再生稻对土壤的要求更高。

由于连续两次种植,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会被大量消耗,需要额外施肥和土壤修复。

病虫害的风险也会增加,需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是一种有效提高稻花粮产量的种植方法。

通过在同一年内进行多次种植,可以不增加土地面积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稻米的产量。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如额外投入的人力和物力、对土壤养分的要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夫镇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介绍了五麦镇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合理布局、适时播种与培育壮秧,合理密植与推广垄畦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割与高留稻桩、加强再生季管理等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再生稻;高产栽培;福建武夷山;五夫镇
中图分类号s511 0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97-5739(2009)17-0031-01
五夫镇是武夷山市的产粮大镇,年平均降雨量1 916mm,常年有效积温5 656℃,无霜期268d。

全镇共有水田面积2 060hm2。

多数水田分布在海拔250~400m,其中种一季温光有余、种两季温光不足的稻田有750hm2,约占水田总面积的36.4%。

为充分利用五夫镇单季稻区和部分双季稻区的温光资源,增加粮食产量,自1996
年起,五夫镇开始发展再生稻生产,2008年全镇再生稻面积374hm2。

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收割后,在温光适宜条件下,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施用促芽肥补充足够养分,促稻桩上的腋芽萌发成穗,1次播种,2次收成。

再生稻有别于双季稻,它是头季稻的继续和发展,对头季稻的依赖性很强,头季稻的管理水平基本上就决定了再生稻的产量水平。

但近年来,农户对头季稻管理重视不足,存在病虫防治不及时、施肥不合理、控苗不及时、不施或少拖促芽肥、留桩高度过低等问题,导致再生稻产量低。

现将五夫镇再生稻(头季+再生
季)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品种选择
选择再生力强的组合是再生稻获得高产的前提。

根据多年多点试种、示范、推广结果,五夫镇适宜作再生稻栽培的组台有ⅱ优航1号、ⅱ优航2号、d优527、ⅱ优明86等。

这些组台头季产量高,再生能力强,生育期适中,抗病性强,可作为主栽品种。

2 合理布局
布局上应根据五夫镇气候特点和品种(组合)的生育特性,重点推广区域为海拨250~400m的单双季稻混作区。

3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根据多年种植比较,五夫镇再生稻播种期安排在3月10~15日为宜,最迟不超过3月20日,以使头季稻在8月20日前完熟。

再生季在9月20日前安全齐穗。

稀播种,育壮秧,~般大田用种量15kg/hm2,浸种前先晒种2~3h。

用强氯精浸种消毒。

以减轻病害。

秧田播种量为150kg/hm2,播种前3~5h秧地用三元复合肥375kg /hm2作基肥,当秧苗1叶1心时。

用15%多效唑250~300mg/kg 喷施1次,促秧苗矮壮多蘖。

秧苗3叶时施好断乳肥,可用5%的腐熟人粪尿浇施。

移栽前2~3d用3%左右的复合肥水浇施秧苗作送嫁肥,并防治1次病虫害。

秧龄控制在30~35d。

带药带土移栽。

4 合理密植,推广垄畦栽
垄畦栽可降低田间湿度,增加大田通风透光性。

增强根系活力。

减轻病虫危害,提高大穗率。

一般畦面宽172cm。

沟宽20cm,沟深15cm。

株行距控制21.5cm×l8.5cm。

每畦插8行,确保插足2.4万丛/hm2以上,浅插秧。

5 肥水管理
在五夫镇土壤肥力条件下,头季稻产量要达到9 000kg/hm2水平。

施肥上要求做到施纯氮195~225kg/hm2氮:磷:钾=1:0.5:0.7。

适当减少前期施氮量,增加中后期比重,使群体平稳发展。

个体生长健壮;基肥占总量40%,追肥中蘸肥占60%,穗肥占30%,粒肥占10%,前期稳促,中期接力,后期补劲。

重施催芽肥,头季稻收割前lod或头季稻齐穗后18~20d。

施尿素300~75kg/hm2,促腋芽萌发,提高腋芽萌发率。

达再生季多穗高产之目的。

插秧后到返青保持畦面薄水,促进分蘖;插后10d左右保持畦面湿润灌溉。

促进早生快发。

当苗数达240~270万根/hm2(或头季稻插后25-30d)时及时烤田,烤至田面微裂或脚踩有脚印但不下陷为止。

开始幼穗分化至抽穗扬花期,以浅水和湿润交替灌溉为主,力争大穗。

在头季稻收割前10d结合施促芽肥。

让田水自然落干,进行第2次烤田(搁田),直至收割后复水。

6 病虫害防治
头季稻插后7-10d,用增效杀虫双4.5kg/hm2拌细沙土750kg 撒旖防治二化螟;头季稻分蘖高峰至末期和孕穗期,用5%井冈霉素4.5kg/hm2对水750kg各喷施1次防治纹枯病;头季稻破口期
和齐穗期结合根外施肥用三环唑或加收米防治穗颈瘟;平时要经常深入田间查看,密切注意迁飞性稻飞虱的迁入危害。

可选用扑虱灵和叶蝉散等防治。

7 适时收割,高留稻桩
头季稻掌握十黄十收,最好选择晴天收割,割时保持田间有水。

留桩高度40cm。

平割保留倒二芽。

割后及时处理稻草。

扶正稻桩,以利再生芽迅速萌芽生长。

8 加强再生季管理
头季稻收割3d后,复水追施壮苗肥,施尿素75eg/hm2。

在再生稻抽穗60%~70%时。

用九二○15g/hm2加磷酸二氢钾2.25kg /hm2对水750kg喷施,促使抽穗整齐,提高结实率和干粒重。

同时,适时防治二化螟、稻飞虱、稻瘟病等,确保丰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