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脂质代谢及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脂质代谢及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
系》说课稿
(三)《脂质代谢及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说课稿我们吉林省高中还没有实行新课程,但是我们的理念和行为已经沐浴着课改的东风走进新课程,新课程的理念、方法正改变着我们和我们的课堂教学。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现行教材必修本第一册的第三章《新陈代谢》的《人和动物体内的三营养物质代谢》的《脂质代谢与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一节。
教学流程图图片世界肥胖大会引出肥胖问题观察、思考图片肥胖人及减肥板书课题肥胖概念和标准讨论、分析分析、总结脂肪来源讲述黑熊冬眠前后体内物质变化分析、总结脂肪的去路给出黑熊冬眠期间物质变化资料分析、总结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分析、归纳联系减肥中遇到的问题分析肥胖的原因感受肥胖的烦恼探讨常见减肥方法是否科学分析、总结如何科学地预防肥胖应用所学知识提出减肥方法给出相关资料,指导科学饮食习惯图片黑熊冬眠视频减肥药广告图示说明:
教师活动媒体使用学生活动师生共同活动教材分析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新陈代谢》这一章在整个高中生物知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和动物体内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内容又是这一章的核心内容之一,本节的内容与前面组成生物
体的化合物紧密联系,可以是化合物知识的延伸、应用部分,又利于学生更好理解各种化合物的功能,三大营养物质的氧化分解供能又直接关系着后面的细胞呼吸和代谢类型,以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等知识内容。
所以怎样完成本节的教学分重要。
本节教学内容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途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健康以及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三个部分,分三课时完成。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我将教材原有顺序进行调整,每讲一种物质的代谢联系该种物质与健康的关系,另外,我将糖类代谢和蛋白质代谢安排在前两个课时完成,我说的脂质代谢与健康及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是第三课时的内容,这样既避免了一课时内知识点过于集中的问题,又可以处理好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突出糖代谢和蛋白质代谢,又可以在第三课时将三种物质的代谢的内容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脂质代谢与健康的内容涉及的肥胖问题可以说是当今的热门话题,肥胖的人越来越多,减肥方法五花八门,对学生影响很大。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
所以我在教学中提出有关肥胖这个中心问题,从中心问题出发解决脂肪代谢及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
最后以解决肥胖问题来加强知识联系和强化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这样既有利于代谢途径的掌握,又有利于学生建立起生物是统一整体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理解能力强,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感性资料中抽象出理性的概
念。
他们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浓厚,愿意参与与生物知识相关的社会问题的探讨。
另外一方面,他们天真、敏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缺乏对事物的本质分析和识别能力。
他们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社会上、媒体中、娱乐圈中出现很多不科学的减肥方法,学生很容易盲目效仿,误入歧途,影响身心发育。
因此他们需要科学饮食观念和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
说出脂质代谢的基本过程知道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能力方面:尝试用代谢知识分析肥胖的原因运用代谢知识指导肥胖的预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感受肥胖的烦恼,关爱肥胖人群,懂得尊重他人了解肥胖的原因,形成健康的饮食观念和习惯确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自觉做到知行统一形成用科学知识辨别是非的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师学生导入新课提出中心问题引出课题
(一)脂质代谢肥胖概念及标准
1、脂肪来源
2、脂肪去路
(二)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1、三大物质之间可以转化:转化是有条件的转化的程度是有差别的
2、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相互制约分析肥胖的原因肥胖的烦恼脂肪的功能联系生活背景,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常见减肥方法判断食谱是否合理切合实际科学减肥展示肥胖会议的图片,使学生认识到肥胖已经是世界性的问题,提高认识。
展示各地胖人图片及一些减肥图片,同时介绍肥胖的现状,提出问题:什么是肥胖,为什么会肥胖?如何科学地减肥呢?导入新课:人和动物体内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脂质代谢及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引导回忆脂质的种类,然后,指出本节主要学习脂肪的代谢过程指出肥胖问题就与脂肪代谢有关。
然后通过讨论肥胖的定义和判断标准,引出体内的脂肪从何而来呢?脂肪在体内又发生怎样变化呢?以动物为例研究体内的脂肪变化:展示黑熊图片,将黑熊冬眠前后物质变化加以总结,分成三点展示给学生,然后分别从每一点入手来引导学生分析脂肪在体内的去路。
如:给冬眠期间黑熊的血糖浓度等指标维持正常,引导学生探讨:说明了什么问题。
及时给出“放射性的乙酸饲喂动物”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落实脂肪代谢的第三条途径:即脂肪转化成糖元由糖类能转化成脂肪,过度到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联系的。
在此过程中联系了减肥过程中涉及的问题,即使学生认清减肥的误区,有锻炼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脂肪代谢及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过程的知识,分析导致肥胖的原因介绍除饮食习惯外,导致肥胖的因素引导学生感受肥胖人的烦恼:你了解他们的烦恼吗?有些人就认为体内的脂肪越少越好,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视频播放:减
肥药物的广告。
引领学生探讨常见减肥方法。
如何科学地预防肥胖?能量摄入量总量、食物种类、营养均衡利用一个早餐食谱引出这三个问题。
加强体育运动这样我们控制来源和去路然体内的脂肪代谢平衡,可以预防肥胖了有健康的饮食,才有健康的体魄和快乐的心情,我们就用科学的知识指导我们健康快乐的生活吧!学生观察图片、思考问题知识再现,前后知识联系从自己的认识出发谈肥胖根据已占有的知识总结出脂肪来源:食物中的脂肪糖、蛋白质的转化根据知识背景讲述黑熊冬眠前后的物质变化分析回答问题结合前一节的知识,回答问题总结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总结、回答结合脂肪代谢分析脂肪积聚的原因讨论肥胖带来的烦恼和不便探讨脂肪的功能讲述听到、见到、了解到的减肥“故事”从而继续探讨正确的减肥方法:结合食物热量表计算给出食谱的总热。
继而分析得出:要控制摄入量总量、食物种类、营养均衡总结: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分析、回答:注意食物种类和营养均衡增加运动,消耗脂肪多参加体育运动,少坐车,多锻炼提起学生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背景由中心问题入手,开展各个层次教学联系生活实际回顾知识,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学生占有的知识和背景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联系三种物质代谢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述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品德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生物知识明辨是非的意识。
知识的应用感受肥胖人的烦恼,关爱肥胖人群对学生进行辩证教育应用
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指导科学的饮食板书设计脂质代谢及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食物中的脂肪消化、吸收甘油脂肪酸合成脂肪储存在皮下、肠系膜等处甘油、脂肪酸氧化分解糖元转化CO2+H2O+能量糖类蛋白质氨基酸
(一)脂肪代谢
(二)三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教学反思
1、对教材:
合理取舍重新整合教学中我尊重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将教材的结构进行调整,即有利于知识的讲述,又便于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人体是统一整体基本观点。
具体做法不再赘述
2、对学生:重视主体地位提高科学素养新课程体系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过程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正确的角色定位,确定正确的学生观,教学中突出其主体地位,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疑难由学生析,结论由学生下,真正做到以“学”为主,让学生想学、乐学、要学,进入一种主动学习的状态。
另外,“以学生发展为本”,还应该是指从教学内容实际出发,为学生的切身利益着想,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指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和文明卫生的习惯,即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对课程资源:广泛挖掘智慧筛选生物学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教师可以运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些课程
资源进行教学。
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了教材、学生、网络、视频等课程资源,收到较好的效果。
但是在教学准备中教师对课程资源的筛选尤为重要。
教材只是教学资源的一部分,教学中要对教材合理的取舍和整合,让其更好地为教学活动服务。
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所占有的生活背景以及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态度、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可以为我所用的课程资源,但是教学中需要我们对学生的观点、方法及时准确地引导,而不是全盘肯定。
本节课我利用网络收集了很多有关脂肪代谢以及肥胖、减肥的资料、图片,但是课堂有限,不可能完全展示,另外,也并不是什么样的资料都能为我所用,要经过自己的筛选和简单加工才能应用到生物教学中,才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否则将事与愿违。
(如黑熊冬眠的资料)
4、对教学过程: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习热情本节课,而从现实生活入手,找到焦点,提出中心问题,从而引领学生走进教材,然后围绕中心问题,结合实际来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应用生物知识,解决中心问题,最后师生一同走出教材,用科学知识指导生活。
在这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不是枯燥的条款,而是生活的宝典,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艺术无处不在,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其中的美感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心去体会,更重要的是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