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基本情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山市基本情况介绍

(一)

黄山市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198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现辖三区(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四县(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和黄山风景区,面积9807平方公里,人口147万。黄山市的特色和优势主要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品位极高。境内山水风光独秀,人文景观称绝,是全国惟一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于一身的省辖市。全市有国家级的重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达10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著名的黄山风景区,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称绝于世。黄山周围,景观簇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全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的齐云山,江泽民同志亲自命名并题名的“花山谜窟”,“黄山情侣”太平湖,“山水画廊”新安江,“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屯溪老街,“绿色明珠”牯牛降等众多名胜。整个黄山市就是一个四季可看的大公园。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博大精深。黄山市前身为徽州地区,古时称新安,自秦置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称雄中国商界三百年的徽商故里,又是徽文化的发祥地。徽文化以儒家文化为内核,涵盖哲、经、史、医、科、艺等诸多领域,体系极为完整,内容博大精深,历史遗存丰厚。徽菜、徽剧、徽雕、

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至今仍生机勃发,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历代名人仕士辈出,著名的有朱熹、戴震、胡雪岩、王茂荫、黄宾虹、陶行知、胡适等。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物产丰富。黄山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境内山峦重叠、山水相间,植被茂盛、物种繁多,生态条件一流,环境容量很大。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5.3%,大气质量和地表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一级、一类标准,是全国13个一类大气城市之一。全市的物产资源丰富,既是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红、屯绿、黄山贡菊、徽墨、歙砚等名特产品和传统工艺品的主产地,也是华东木竹、蚕桑、水果、食用菌、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水能和矿藏资源丰富,萤石、蛇纹石、瓷土、膨润土的储量均占安徽省70%以上,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地理区位承东启西,十分优越。黄山市地处皖浙赣三省结合部,是沿海与内陆腹地的过渡带。黄山是安徽省规划的区域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在以黄山市为圆心、200公里半径范围内,最有希望建成中心城市。徽杭高速公路的开通,使黄山至杭州、至上海的车程分别只有2小时和4小时。随着今后北至合肥、南京,南至衢州、南平,西至景德镇、九江高速公路的陆续建成,黄山作为区域交通枢纽的地位将日益突出,潜在的区位优势必将转化为强大的经济优势,为黄山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亲临黄山视察,高瞻远瞩地发出了“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伟大号召,掀开了黄山开发开放的历史新篇章。新世纪伊始,江泽民同志又亲临黄山视察,作出了保护、开发黄山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写下了“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的壮丽诗篇,扬起了黄山腾飞新世纪的时代风帆。沐浴着党的两代领导核心的亲切关怀,20多年来,黄山人民牢牢把握市情特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持不懈地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黄山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一是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坚持山上山下一体、自然人文融合,坚持保护第一、科学开发、依法管理、永续利用,基本形成了大黄山、大产业、大旅游的发展格局。产业规模迅速壮大。正常年份的2002年,全市接待游客706.28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31.61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25.4亿元,创汇5900万美元。产业体系基本完备。形成了以黄山风光为龙头,以徽州文化为特色,以国际化旅游休闲设施为新亮点的旅游产品体系。现有星级宾旅馆48家、旅行社99家、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22家,旅游“六大要素”都有新的发展。产业素质不断提高。以黄山旅

游发展股份公司为龙头,组建了资产规模达15亿元的黄山旅游集团。黄山旅游B股、A股发行上市,成为我国第一只完整的旅游概念股。全市旅游业初步实现了系统化开发、规模化发展、科学化管理和集约化经营。旅游直接收入相当于GDP的26.3%,相当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3.7%,旅游业已经成为黄山市最大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二是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新的进展。三次产业比重由建市初的49.9:25.5:24.6调整优化为19.0:33.3:47.7,成为全省首个“三二一”型经济结构的城市。经济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加快。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开放型经济生机勃发,全市已有三家公司上市。融入浙江经济带和长三角经济圈迈出重要步伐。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黄山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亚洲惟一的世界文化景观保护与管理国际荣誉奖。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黄山市以高分跻身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喜获“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黄山风景区荣登中国首批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榜首。科教兴市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繁荣,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三是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着眼于打通交通瓶颈,两次扩建了黄山机场并开通直达港澳、日韩及国内主要城市的20多条航线,开行了到达国内数十个城市的旅游列车,兴建了徽杭高速公路,改

造拓宽了城乡和景区道路,建成了黄山景区3条具有国际水准的登山索道,改善了全市的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展开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大手笔的新区开发,建成了世纪广场、滨江游园、体育馆、高尔夫球场、卡丁车场、环幕影院等标志性工程,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品位显著提升,面貌焕然一新。

(三)

新世纪新阶段,黄山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在深化对市情特点和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了黄山今后发展的总体思路,即围绕一个目标,大力实施“443”行动计划。一个目标,就是把黄山建成“全国最美、山区最富、生态最佳”的地方之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443”行动计划,就是依托旅游、生态、文化、物产“四大资源”,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度假、全国生态示范、华东绿色食品加工、全省文化产业“四大基地”,在全国率先建成旅游大市、文化大市、生态大市。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文明富裕、国际知名的现代旅游城市。这个思路得到了全市上下的热烈响应和广泛认同,已经成为黄山人民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当前,黄山正处在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黄山经济正跨上新一轮发展的平台。把黄山打造成“安徽旅游龙头、华东旅游中心、国内旅游名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