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微生态平衡
动物微生态制剂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动物微生态制剂在畜牧业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81a7b6f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7.png)
动物微生态制剂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一、动物微生态制剂的概念动物微生态制剂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选育出具有生态功能的微生物制剂,可以改变和促进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抗病能力,改善肉品和乳品的质量等,对动物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动物微生态制剂包括益生菌制剂、益生菌菌体制剂、发酵物质,以及活性酶、活性抗菌肽等。
1. 促进动物生长发育动物微生态制剂可以通过促进动物肠道菌群的平衡,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加速动物的生长发育。
益生菌制剂中的益生菌可以在动物肠道内生长繁殖,分泌多种有益物质,促进动物肠道细菌的平衡,从而提高动物的饲料利用率,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
2. 改善产品品质动物微生态制剂可以改善动物的消化吸收能力,提高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动物的肉品和乳品的品质。
通过长期添加益生菌制剂,可以改善动物的屠宰性能,提高动物的肉质和肉质的品质,并且可以减少饲料中的抗生素残留,提高肉制品的安全性。
3. 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动物微生态制剂可以通过改善动物的免疫功能,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
通过添加益生菌制剂,可以促进肠道酸性环境的形成,从而抑制有害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改善动物的肠道环境,增强动物的免疫功能,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
4. 减少环境污染动物微生态制剂可以通过改善动物的肠道环境,减少氨氮和硫氢等有害气体的产生,减少环境污染。
通过添加益生菌制剂,可以促进动物对饲料中纤维素等难以消化的物质的分解,减少粪便中的残留物质,减少环境污染。
5. 降低饲料成本三、动物微生态制剂在畜牧业中的发展现状目前,国内外对动物微生态制剂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视。
国内一些养殖企业和科研机构也开始研发和推广动物微生态制剂。
在实际应用中,动物微生态制剂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了养殖户的广泛认可。
动物微生态制剂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产品的质量不稳定、添加剂型号不多、操作规范不统一等。
动物微生态制剂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兽医公共卫生学 第二章 知识点1 《微生态平衡》
![兽医公共卫生学 第二章 知识点1 《微生态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d8fec10f02020740be1e9bee.png)
微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
教学单元1:微生态系统与微生态平衡
知识点1:微生态系统
一、微生态学与微生态系统的概念
微生态学:研究正常微生物在细胞或分子水平上与宿主
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正常微生物群的结构、功能以及与 其宿主相互关系的学科。是生态学的一个层次。) 微生态系统:在一定结构的空间内,正常微生物群以其 宿主组织和细胞及其代谢产物为环境,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 成的能独立进行物质、能量、信息(即基因)相互交流的统一 的生物系统。
参与矿物质代谢(厌氧菌使肠道氧化还原电位(eH)降低,Fe2+容易被吸收)
B.对宿主有害的物质流动 .产生有害物质(肠道群菌在宿主肠道通过代谢过程): 如组织胺、H2S、 吲哚、亚硝酸盐等 .合成致癌物质 --- 亚硝胺: 硝酸盐 细菌 亚硝酸盐 细菌 亚硝胺(致癌物) 例如:腌腊制品中使用硝酸盐
种群内个体间
协作: 低密度群菌时(资源共享、一方.双方受益) 竞争: 高密度群菌时(资源争抢、一方.双方受害)
共生关系(中立、栖生、互生、助生) 颉颃关系(竞争、偏生、寄生、吞噬)
不同种群间
(4)功能:正常微生物群对宿主的功能是经典生理功能的补充。 A.营养作用:
促进营养物质消化:胞外酶、乳糖酶、脂肪酶含量高。
宏观外环境
间接作用
组成:正常微生物群 直接作用 宿主的微环境(组织、细胞、代谢产物) 系统中各组成间关系:由物质、能量、信息“三流”运转来实现的。
分解与合成
(1)微生态系统物质流动:宿主
分解与合成
微生物群
微生态系统物质流动
环境
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 A.对宿主有益的物质流动
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肠道细菌产生的乳糖酶、麦芽糖酶) 参与蛋白质代谢(肠道内蛋白质或氮含量增高) 参与脂肪代谢(胆固醇含量较无菌动物高2倍:脂肪酶)
动物微生态学
![动物微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0ff3612458fb770bf78a55bb.png)
动物微生态试题一、名词解释:1、动物微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与微生物,正常微生物与动物体内环境,动物体与外环境三者相互关系,多学科相互交叉的具有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生命科学分支。
2、生态区:在动物体内有许多区域的地理环境相近,但有含有许多性质相异的系统和器官。
3、峰顶群落:演替阶段到最后趋于稳定与环境达到平衡时就形成了峰顶,即群落形成已达到高峰。
所以称为峰顶群落。
4、定位转移:是指微生物由原籍生境转移到外籍生境或者是本来无微生物生存的位置上的一种现象。
5、感染: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动物体内原籍菌群或固有菌群发生易位数量发生增减或易主。
6、中立: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生物处于同一环境时不发生任何相互影响。
7、栖生:又叫单利共生,是指两种微生物共同生长时,一方受利,另一方不受任何影响。
8、互生:指两种微生物共同生存时互相受益。
9、助生:又叫互惠共生,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共同生长的微生物互相受益的专性关系。
10、竞争:又叫拮抗共生,是指两种微生物共同生存时,为获得能源空间或有限的生长因子而发生的争夺现象。
11、偏生:又叫单害共生,是指两种微生物共同生长时,一方产生抑制对方生长的因子,前者本身不受影响或反而受益,后者的生长受到不利影响。
12、寄生:由寄主和寄生物组成,指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体表或体内,并从其中直接获取营养使其遭受损害。
13、吞噬:是指一种微生物吞入并消化另一种微生物。
14、微生态平衡:是指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周边环境(包括寄主)之间的统一体。
15、微生态失调:正常微生物群之间以及正常微生物群以其宿主之间的微生态平衡,在外环境的影响下,由生理性组合转为病理性组合的状态。
16、菌群失调:是指在原微生镜或其它有菌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了定量或定性的异常变化。
17、肠炎:是指肠道的卡他性、僵硬性、粘液性、出血性、纤维素性与坏死性炎症,在临床上表现为腹泻或下痢。
18、便秘:是大肠机械运动的异常,主要症状是排便困难、不适、直肠膨胀和不完全排空、整体消化道的排空时间延长。
微生态制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d21ede1910ef12d2af9e7c6.png)
微生态制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随着我国畜牧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抗生素的长期大量应用,不但让动物体内病原体产生耐药性,畜禽产品兽药残留问题也十分严重,这不仅制约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还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
鉴于此,寻找抗生素的替代品已经刻不容缓,而微生态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新型生物制品,具有绿色环保等优点,是比较理想的抗生素替代品之一。
一、微生态微制剂微生态制剂是从自然界或动物体内分离、鉴定或通过生物工程原理构建的有益微生物,经过培养、发酵、干燥、加工等特殊工艺制成的含有活菌或代谢产物应用于动物养殖中的生物制剂。
微生态制剂具有调节动物机体微生态平衡,促进机体胃肠道正常微生物菌群的建立,抑制有害物质侵袭,增强非特异性免疫,促进动物生长或提高饲料转化率的一类饲料添加剂。
二、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1.生物夺氧学说微生态制剂中的需氧菌在肠道内生长繁殖消耗肠道内的氧气,给肠道造成厌氧环境,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繁殖,限制了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生长。
2.生物拮抗学说微生态制剂中的益生菌在动物机体内对肠道病原菌可有效抑制病原菌吸附在肠道黏膜上皮细胞上,促进病原菌岁粪便排出体外。
3.增强机体免疫学说微生态制剂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提高机体抗体水平和巨噬细胞的活性,通过免疫反应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4.生物降解学说有益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某些酶可以氧化或催化有毒的物质,使毒性物质通过菌体细胞壁进入质膜。
三、微生态制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1.微生态制剂在养鸡业中的应用刘风波等人对某鸡场3240只健康食欲正常的260日龄商品蛋鸡进行试验,在日粮中添加不同量的微生态制剂,结果表明,添加微生态发酵饲料10%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添加微生态发酵饲料5%组与对照组无差异,两试验组差异显著。
即添加微生态发酵饲料10%组产蛋率显著高于5%微生态发酵饲料和对照组;添加10%微生态发酵饲料组蛋鸡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微生态发酵饲料5%组,添加5%微生态发酵饲料组低于对照组。
4动物微生态的营养调控
![4动物微生态的营养调控](https://img.taocdn.com/s3/m/9651e0c1d5bbfd0a7956739c.png)
宿主 免疫:免疫缺陷、同位素照射、营养失 调、疾病等引起免疫抑制的因素,都能引 起微生态失调。 遗传:不同种属的动物的肠道微生物的组 成和数量不同。 生理功能:胃酸减少或增多,都会影响胃 内正常菌群减少;肠蠕动加快或减慢,都 会影响微生物在肠道的停留时间。
微生物菌群 自身状态 与微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2、作用机理
(1)从微生物作用方式的角度 优势种群说: 微生物菌群中的优势种群对整个种 群起决定作用。 微生物夺氧说:微生物添加剂进入消化道后迅速 繁殖,消耗肠内的氧气,降低局部的氧分子浓度 膜菌群屏障说:有益微生物可竞争性抑制病原体 在肠细胞上定植,排除或控制潜在的病原体 “三流运转”理论:微生态制剂可通过改善机体免 疫系统和肠道功能,保证了微生态系统中基因 流、能量流和物质流的正常运转。
3、微生态失调与微生态平衡的转化
微生态平衡与微生态失调的转化过程 互生 环境 生态平衡 微生物菌群平衡 抗生 偏生
生态失调 微生物菌 群失调
生态失调 微生物菌 群失调
4、微生态失调与动物健康
动物微生态失调 菌群失调、定位 转移和内源感染
影响动物的健康 和生产性能
第三节 动物微生态环境的调控
营养供给与动物微生态环境的关系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对动物微生态环境的调 控 化学益生素饲料添加剂的应用与动物微生 态环境的调控
微生态营养
Microecology and Nutrition
内容
概述 动物微生态营养原理 动物微生态环境的调控
第一节 概述
微生态学 动物微生态学 动物微生态营养
一、微生态学
1、最早(1977):德国Rust提出,认 为: 微生态学: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生态学 2、康白:研究正常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以及其与宿主关系的学科 3、何明清:研究正常微生物与其宿主内环 境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细胞水平和分子 水平的生态科学。
动物微生态基础知识
![动物微生态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147ffa0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d2.png)
*
动物微生态知识讲座
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单宝龙
动物微生态知识
动物微生态知识讲座
第一章 各种动物的微生态研究
第一节 猪微生态学
一、微生态分布 1、皮肤微生态:猪的皮肤因受土壤、空气及动物排泄物的污染,而栖生 多种细菌、放线菌和霉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枯草杆菌、肠杆菌、八 叠球菌、绿脓杆菌、双球菌等,可检测出170多个。 2、消化道微生态:成年猪的消化道内菌群总数在10 ,总重量达到1.27 KG,其中乳杆菌是猪肠道的最优势菌群,其次是拟杆菌、消化球菌、厌氧 弯曲杆菌、真杆菌、螺旋体、双歧杆菌、粪链球菌、酵母菌和大肠杆菌。 其中在空场、回肠、盲肠、直肠数量最多。 正常情况下猪粪便菌群总数在10 个/克。 3、呼吸道微生态:猪的鼻腔粘膜定居的正常微生物群最多,从中可以分离 出链球菌、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等,其次是气管上部。气管的中下部微生物 越来越少,而健康猪的支气管末梢和肺泡是无菌的。但发生支气管炎和肺炎 时可分离出细菌,而且主要是化脓性链球菌。
9
11
*
动物微生态知识讲座
在1克瘤胃内容物中,细菌数约为10 -10 ,大多数数菌种为厌氧菌,也 存在一些兼性厌氧菌。主要包括纤维素分解菌、半纤维素分解菌、淀粉分解 菌、蛋白分解菌、氨基酸分解菌、脂肪分解菌、利用有机酸的瘤胃细菌、产 甲烷菌、合成维生素的细菌等。反刍动物瘤胃中微生物区系、数量受动物的 种类、年龄、饲养条件、抗生素、疾病、应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纤毛虫同样参与瘤胃内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淀粉、氮化合物、脂肪 的分解作用。种类多达120多种,每毫升瘤胃液可达200万个,严格厌氧。 反刍动物肠道微生物有乳酸菌、双歧杆菌、肠杆菌等,其中乳酸菌产生抑 菌物质,可抑制溶血链球菌、肺炎球菌、沙门氏菌、结核杆菌、葡萄球菌等, 双歧杆菌除具有抑菌作用外,还可促进肠蠕动,促进钙、维生素D的吸收。 三、瘤胃微生态平衡 瘤胃内各种细菌的数量和比例,随日粮的组成不同而发生变化,在日粮中 纤维素为17%时,细菌对纤维素的消化最好,纤维素低于13%或高于22%时, 微生物群对纤维素的消化能力降低。细菌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 如纤维素分解菌与半纤维素分解菌之间的协同作用,瘤胃内糖类、蛋白质、脂 肪的消化代谢均存在菌群之间的协同作用。
动物体的第十大系统———微生态系统
![动物体的第十大系统———微生态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7224fb76bb4cf7ec4afed0cf.png)
动物体的第十大系统———微生态系统动物体的第十大系统———微生态系统动物的体内或体表存在着大量的正常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群系之间及微生物与动物体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以人体而言,成年人体内及体表大约携带14131271克的微生物细胞,其总数为10个,而人类自身的细胞只有10个,即人体携带的微生物细胞是自身细胞的10倍。
因此,现代医学将这些正常微生物视为机体的组成部分,它们参与了动物体的生长、发育、消化、吸收、营养、免疫、生物拮抗及其它各个方面的功能和结构的发生、发展和衰退的全过程,是一个象呼吸、循环、消化、神经、运动、生殖、泌尿、内分泌、被皮一样的系统,被称为动物体的第十大系统——微生态系统。
那么,微生态系统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在动物体的消化道内,稳定殖居的微生物群系是相当庞大的,约含十万亿个微生物,分别来自四百个不同的细菌类型。
可以想象在如此庞大的微生态系统内,微生物之间及微生物与宿主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这种在长期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微生物群与其动物体内、体表相应的生态空间相互作用的生理性统一体,就构成了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
这种平衡属于动态平衡,其中占多数的优势种群对维持微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优势种群主要包括双歧杆菌、优杆菌、乳酸杆菌和类杆菌。
一、双歧杆菌:双歧杆菌主要栖居于人和动物的小肠下部及大肠,为革兰氏阳性杆菌,专性厌氧,对其宿主有许多重要生理功能,如营养、生长发育、生物拮抗、免疫等方面。
二、优杆菌:优杆菌又名真杆菌,本菌为革兰氏阳性,专性厌氧,是动物肠道内非常重要的生理性细菌,对宿主具有营养、生物拮抗、免疫和代谢方面的作用。
三、乳酸杆菌:乳酸杆菌为革兰氏阳性,微需氧,乳酸杆菌在体内正常的无害定殖,能合成维生素,辅助食品消化,帮助营养吸收,促进宿主代谢,克服腐败过程,降低宿主血胆固醇,增强宿主对乳酸的耐受力。
四、类杆菌:类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专性厌氧,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能参与宿主不能消化的纤维素、果胶等物质的降解过程,合成叶酸等营养物质,与其他肠道菌一起完成胆汁、胆固醇的代谢。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试卷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32b7b18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e.png)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 吸附水又称( C )A.自由水B.游离水 D.原始水分2. 初水又称( A )A.自由水B. 束缚水C.结合水D.总水分3. 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的消化率有随动物年龄的增加而呈( B )的趋势。
A.下降B. 上升C.不变D.稳定4. 高等动物可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有三种方式,( C )是高等动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
A. 易化扩散吸收B. 被动吸收C. 主动吸收D. 胞饮吸收5. 总能与粪能之差为(C )A.净能B.代谢能C.消化能D.热增耗6. 饲料能量主要来源于( C )。
A.添加剂B.维生素C.碳水化合物D.粗灰分7. 木质素是植物生长成熟后才出现在( D )中的物质A.细胞器B. 细胞核C. 细胞质D. 细胞壁8. 非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是以形成(A )为主。
A. 葡萄糖B. VFAC. 脂肪D.蛋白质9. 瘤胃微生物合成的脂肪能满足宿主动物脂肪需要的(B )%。
A.10B. 20C. 30D. 510. 必需脂肪酸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其英文缩写为(D )。
A.CFAB. FFAC. FAD. EFA11. 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BV值愈高,说明其质量愈( D ),饲料蛋白质的BV值一般在50-80范围内。
A. 差B. 次C. 低D. 好12. .动物组织和饲料中真蛋白质含氮量的测定比较困难,通常只测定其中的总含氮量,并以(C )表示。
A. 可消化蛋白B. 理想蛋白C. 粗蛋白D.可利用蛋白13. 动物缺硒可表现为(B )。
A. 佝偻病B. 白肌病C. 草痉挛D. 骨疏松症14. 缺铜可常常引起猪和禽( C ),而牛和羊则少见。
A. 草痉挛B. 贫血C. 骨折或骨畸形D. 食欲低15. 如维生素K的拮抗物为( C )。
A. 胀气因子B. 单宁C. 双香豆素D. 脱氧维生素B616. 马主要表现为( D ),以及补饲硫胺素可消失的神经症状。
A. 便秘B. 佝偻病C. 夜盲症D. 运动不协调17. 各种动物水的周转受环境因素及采食饲料的影响。
微生态平衡14
![微生态平衡14](https://img.taocdn.com/s3/m/de0148f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28.png)
微生态平衡
微生态平衡是指在一个特定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状态。
微生物是
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它们存在于各种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大气等。
在这些环境中,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以及环境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决定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
微生态平衡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土壤中,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质、提供养分等功能,促进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和有机物质的降解。
在水体中,微生物可以降解有毒化学物质,维持水体的纯净和清洁。
在大气中,微生物可以参与大气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影响气候和空气质量。
然而,当外部环境受到破坏或干扰时,微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
比如,土地的
过度开发、水体的污染和大气中的化学物质排放都会对微生态平衡造成影响。
这些影响可能导致微生物种群的改变,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为了维持微生态平衡,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保护自然环境,减少
对生态系统的破坏,避免对微生态平衡的影响。
其次,加强对微生物的研究,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指导我们更好地调节生态系统。
此外,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微生态平衡的维持和恢复。
总的来说,微生态平衡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健康的重要因素。
只有保护好微
生态平衡,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才能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添加剂
![添加剂](https://img.taocdn.com/s3/m/24872a6dddccda38376bafb4.png)
•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的类型
•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属于第一、二类螯合物。但据螯合剂原料 的不同,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也可分为两类: (1)非特异氨基酸螯合物。这种螯合物的螯合剂不是特种的氨基酸, 是水解羽毛粉、血粉等。这些原料水解出的氨基酸种类和比例通常难 以控制,进而氨基酸与微量元素的摩尔比、反应的pH值及时间等条件 也难控制,所以最终所得到的螯合物产品性能常不稳定。 (2)特异氨基酸螯合物。这种螯合物的螯合剂为特种的氨基酸,如蛋 氨酸、赖氨酸、甘氨酸等。这种螯合物的反应物摩尔比、反应的pH值 及时间等条件可以严格控制,因而产品的化学结构及性能都比较稳定 的。氨基酸与微量元素的摩尔比主要有2:1和1:1两种。
影响动物胃肠道微生态平衡的主要因素及其后果
• ①饲料与饮水的质量:饲料和饮用水是绝大多数损害肠道因素的载体 。 • ②病原微生物感染:破坏肠道粘膜上皮细胞的完整性;抑制有益菌的 生长,造成肠道正常的菌群结构失调;造成下痢、腹泻;产生菌毒血 症。 • ③滥用抗生素等药物:会导致药物性菌群失调症的发生。 • ④断奶、换料、运输、转群、手术、外伤以及环境恶化等应激均可引 起肠道菌群失调。动物肠道菌群失调后的病态,临床上以消化不良、 腹泻为最明显症状,其他如肠道菌群中潜在致病菌引起的内源性感染 和一些过敏性疾病如特异性反应性湿疹、过敏性皮炎和炎症性肠病等 ,被认为与菌群变化引起的肠膜屏障功能损害及免疫紊乱有关。。
•
3、系列化随着饲料添加剂行业向科技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饲料 添加剂的品种和种类将进一步系列化和细分化。 • 4、环保化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饲料 添加剂的环保化将是未来饲料添加剂开发的重中之重。特别是抗生素 等一些副作用较大的饲料添加剂被逐步淘汰后,随着新一代产品的研 制和开发,环保性将具有更明显的时代特征。未来开发的饲料添加剂 ,应该能合理地利用资源、不污染环境、对人类健康不构成威胁、不 存在药物残留等毒副作用。 • 5、高效化高效化是未来饲料添加剂发展的一大方向,饲料添加 剂的高效化依赖于饲料添加剂相关技术的进步和提高,在市场经济条 件下,各饲料添加剂生产单位将更重视饲料添加剂的基础研究,并不 断开发新品种,从而使饲料添加剂品种不断更新,作用效果也会明显 提高。
(完整版)反刍动物微生态
![(完整版)反刍动物微生态](https://img.taocdn.com/s3/m/79a1bb6159eef8c75ebfb345.png)
纤毛虫
鞭毛虫
瘤胃中的纤毛虫
一、纤毛虫的分类和主要形态特征
瘤胃中常见的纤毛虫主要有两大类——全毛虫目和贫毛 虫目。
(一)全毛虫目
主要的科为均毛虫科,瘤胃中有三个属:① 均毛虫属;②密毛 虫属;③布契利氏属,在瘤胃中较少见。这三个属的数量仅为瘤胃 纤毛虫的1% ~5% 。
全毛虫的纤毛虫全身均匀覆盖纤毛,运动速度较贫毛虫快。虫 体长度为80 ~160μm。均毛虫属个体较大,密毛虫属的个体较小。 采用新鲜的瘤胃内容物,能在光镜下见其形态。这类纤毛虫在有氧 环境中存活的时间比其他种类长,而在幼龄反刍动物体内最先建立 该虫区系。
反刍动物微生态学
rumen
1 微生态空间及微生态组织 2 胃肠菌群构成及功能 3 瘤胃中的纤毛虫 4 瘤胃中的厌氧真菌 5 瘤胃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6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
第一节、微生态空间及微生态组织
一、微生态空间
( 一) 消化道结构特点 反刍动物消化道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有复胃,也称反刍胃或多室胃,包括4个
微生态空间及微生态组织
一、微生态空间
( 三) 消化道微生态空间 反刍动物消化道的微生态空间, 瘤胃仍具代表性。瘤胃内的微生物主要分
布于瘤胃液中, 附着于进入瘤胃内的饲料颗粒上和瘤胃壁的上皮等部位。瘤胃 液内的细菌多具粘附结构, 主要为菌毛和糖须。糖须是一种多糖体脂蛋白, 可 使细菌固定, 形成微菌落, 并在上皮细胞表面粘附。许多细菌靠多糖纤维固定 于进入瘤胃的饲粒颗粒上。
蛋白质、尿素 等含氮化合物 瘤胃微生物
菌体蛋白
提供能量
发酵产生 挥发性脂肪酸
微生态空间及微生态组织
三、研究瘤胃微生态学的方法
( 一) 体外试验 连续发酵法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利用这一方法可以部分模仿瘤胃所进行
动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动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e61748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51.png)
这些微生物在动物体内发挥着 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参与营养 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合成维生 素、分解有毒物质等。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在动物体内 具有不同的分布特点和功能特 性,共同维护着动物体内微生 态环境的平衡。
微生物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01
微生物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通过参与营养物质的代谢与转 化,为动物提供必需的营养成分;另一方面通过调节动物体内激素水平和免疫 系统功能,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在动物与微生物之间,共生关系主要表现为微生物 在动物体内或体表定殖,为动物提供营养、消化、 免疫等方面的益处,同时动物为微生物提供生存环 境和营养物质。
共生关系可分为多种类型,如互利共生、偏利共生 等,不同类型的共生关系在动物与微生物之间发挥 着不同的作用。
动物体内微生物的种类与功能
动物体内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 ,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历史悠久 ,技术成熟,已经在微生物组 学、代谢组学等方面取得了重 要突破。
发展趋势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 步,未来动物与微生物相互作 用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和全面, 涉及到更多种类的动物和微生 物,以及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不同种类的动物和微生物为研究对象,探讨它们之间的 相互作用关系,包括微生物对动物生长发育、代谢和免疫等方面 的影响,以及动物对微生物的调控作用。
微生物对动物的寄生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直接侵入宿主细胞、在宿主细胞内繁殖 、产生毒素等。这些寄生方式可能导致宿主出现各种病理变化,如炎症、感染、 肿瘤等。
微生物寄生对动物的危害程度因微生物种类、寄生部位、宿主免疫力等因素而异 。一些致病性强的微生物(如病毒、细菌)可引起严重的疾病,甚至导致宿主死 亡。
益生菌在养殖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益生菌在养殖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54610f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8d.png)
益生菌在养殖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在现代养殖业中,益生菌作为一种有益的微生物,正逐渐展现出其巨大的应用潜力。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益生菌在养殖业中的应用研究也日益深入。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能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
常见的益生菌包括乳酸菌、芽孢杆菌、双歧杆菌等。
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养殖动物产生积极影响。
首先,益生菌有助于维持动物肠道的微生态平衡。
动物的肠道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
当这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动物能够更好地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并抵御病原体的入侵。
而益生菌的添加可以增加有益菌的数量,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维持肠道菌群的稳定。
例如,乳酸菌能够产生乳酸,降低肠道 pH 值,创造不利于有害菌生长的环境。
其次,益生菌能够增强动物的免疫力。
它们可以刺激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成熟,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使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强。
芽孢杆菌可以产生一些抗菌物质,直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同时还能激活动物体内的免疫机制,帮助动物更好地应对外界的病原挑战。
在营养方面,益生菌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可以产生多种消化酶,如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帮助动物更有效地消化和吸收饲料中的营养成分。
这不仅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降低了养殖成本,还减少了未消化饲料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一些益生菌能够分解饲料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使其变得更容易被动物消化吸收。
益生菌在改善养殖环境方面也具有显著效果。
通过减少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降低养殖环境中的异味和污染。
同时,益生菌还可以分解粪便中的有机物,减少粪便的堆积和污染,有利于养殖场的卫生和环境保护。
在实际应用中,益生菌的使用方式多种多样。
常见的有直接添加到饲料中,或者通过饮水给予动物。
此外,还可以将益生菌制成微生态制剂,如发酵饲料、青贮饲料等。
不同的使用方式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养殖动物的种类、生长阶段和养殖环境等因素进行选择。
微生态的平衡总结
![微生态的平衡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68c8c7c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8c.png)
微生态的平衡总结引言微生态是指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中微小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这些微小生物可以是细菌、真菌、古菌等。
微生态平衡是指生物体与其周围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相对稳定的状态。
微生态平衡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微生态的重要性微生态在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微生态对人类的健康非常关键。
人体内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如肠道中的益生菌和皮肤上的微生物群落。
这些微生物在消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帮助人体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
同时,微生物还能够携带一些有益的基因,如抗生素耐药基因,对维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微生态对于环境的保持和治理也非常重要。
微生物可以降解有机物、污染物,净化土壤和水体,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微生物还能够参与植物养分的吸收过程,维持植物生长的平衡。
最后,微生态在农业和食品工业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农业中的微生物可以提高土壤质量、改善植物健康,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在食品工业中,微生物可以用于食品发酵、食品保鲜等过程。
微生态平衡的破坏微生态平衡的破坏对人类和环境带来了许多问题。
首先,过度使用抗生素和消毒剂会破坏人体内微生物的平衡,导致微生态失调。
这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易患疾病。
其次,在农业中,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会破坏土壤中微生物的平衡,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作物的产量减少。
此外,水体中的过度污染也会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维护微生态平衡的方法为了维护微生态平衡,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消毒剂抗生素和消毒剂的使用应该合理,并遵循医生和专家的建议。
避免滥用抗生素,减少对微生物的负面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适度的清洁和卫生措施是必要的,但不要过度使用消毒剂。
2. 推行有机农业有机农业减少了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持了土壤中微生物的丰富性。
有机农业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 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工业和农业活动中的污染物排放,尤其是化学物质和重金属的排放,可以保护水生生态系统,并维持水体中微生物的平衡。
动物微生物实践报告
![动物微生物实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14a8036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c4.png)
动物微生物实践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动物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了解动物体内微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以及微生物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动物微生物学是研究动物体内外正常菌群的一门科学,这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对动物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
然而,当这些微生物的数量或种类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本实验通过采集动物样本,进行微生物分离培养和鉴定,以了解动物体内微生物的分布与数量,评估其健康状况。
三、实验步骤1.实验材料准备:采集动物样本,包括粪便、皮肤、口腔等部位;培养基、显微镜、接种环、恒温培养箱等实验器材。
2.样本处理:将采集的动物样本进行处理,如稀释、搅拌、涂布等,以便于微生物的分离培养。
3.微生物分离培养:将处理后的样本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上,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使微生物生长繁殖。
4.微生物鉴定:观察培养出的微生物的形态、染色、生长情况等特征,结合显微镜观察结果,对微生物进行鉴定。
5.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生长情况等,分析微生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与数量变化,评估动物健康状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分离培养出了多种动物体内的微生物,并对其进行了鉴定。
以下是实验结果与分析:1.微生物种类与分布在粪便样本中,我们分离出了大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等肠道微生物;在皮肤样本中,分离出了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皮肤微生物;在口腔样本中,分离出了口腔链球菌、乳杆菌等口腔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在动物体内具有不同的生态位和生理功能,对维持动物微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2.微生物数量变化通过对不同部位样本中微生物数量的统计,我们发现肠道中的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较多,而双歧杆菌数量较少;皮肤上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数量变化较大;口腔中的口腔链球菌和乳杆菌数量相对稳定。
这些数据表明,不同部位的微生物数量存在差异,可能与动物的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有关。
动物微生态系统的营养调控及其生物免疫作用
![动物微生态系统的营养调控及其生物免疫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3eb44cf5fbfc77da269b10b.png)
3 1 影响微生态 制剂发挥其 功效 的因素较 多 , . 主要包括有 产 品菌种组合方式 、 制备方法 、 贮藏条件 、 活菌率 、 使用剂量 、 物 动 年龄及在动物 胃肠道 中的存活率等 , 而菌种本身 的特性 是发挥 其功效 的关键因素 , 了解这些因素对微 生态制剂功 效的影响非 常重 要 。 3 2 饲用微生态制剂 虽然在 畜牧业生 产 中应用 , . 已表现 出 良 好的应用效果 , 随着 应用研究 的不断 深入 , 但 已暴 露出诸多 弱 点” 如多菌种配 比、 用剂量及微 生态平 衡理论参数依 据 ” , 使 缺乏 ; 在动物 胃肠道 内定植 困难、 争性拮 抗力和 抗灭活力 不 竞 强、 不耐久存等 。据报道 , “ 建立数量优势 , 以发挥 “ 菌多 力 量大 ” 的作用 ; 周而复始 , 连续应用 ; 同步应用低聚糖 ; 温安 全 低 贮藏 。是 目前克服影 响微生态制剂发挥功效 的有效措施 。 4 结 语 随着生物技术研 究 的进 一步 发展 , 其是基 因工 程、 尤 酶工 程和发酵工程研究 的深入 , 国在这一领 域的研究与应用定将 我 取得新成就。~些新型 “ 因工 程菌” 基 将不断地 被应用于饲料 的生产 、 加工和调制 , 饲用微 生态制剂 作为 一种优质无 公害 新 型饲料源 , 由于它的生物活性 , 具有 提高饲料转 化率 、 促进动物 生长发育 、 提高 日增重 和生产性能 、 增强抗病力 、 防治疾病和改 善饲养环境污染 等独特作用 , 来的不仅 是 良好 的经济效 益 、 带 生态效益和绿色畜产品 , 还将给饲 料行业 带来一 个大变革 , 其 前景广阔。 ( 转封 三 ) 下
3 影 响 微 生态 制 剂 功 效 的 因素
酸、 、 丙酸 乳酸及生物索等共 同构成 了机体 的化学屏 障, 另外微
第八章动物微生态平衡与失调-课件
![第八章动物微生态平衡与失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e8676a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0b.png)
微生态平衡指标的相对性
微生态平衡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当 这些因素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微 生态中的优势菌群对各因素的变化 尚能承受的情况下,这种平衡仍然 能维持。
影响微生态平衡的因素
一、外环境 二、宿主 三、微生物菌群
一、外环境
外环境因素:气候、阳光、辐射、 温度、水草、饲料、厩舍等。
这些因素首先影响宿主生存条件, 同时也对微生态产生直接或间接的 影响。
主要指的是微生物群落,提出了微生 物群落的平衡。
微生态平衡的概念(2)
在长期的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正常微生物群与
其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动态的生理性组合。
该组合在共同的宏观环境条件影响下,正常微生物 群的各级生态组织结构与其宿主相应的生态空间结 构正常的相互作用的生理统一体。
该统一体的内部结构和存在状态就是微生态平衡。
生理功能
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微生态的平衡 密切相关。
单胃动物的胃功能异常 反刍动物瘤胃功能异常
单胃动物胃的PH值较低,只有少数耐 酸微生物生存。一旦生理功能改变, 分泌胃酸减少,则肠道内的微生物 就会逆行在胃中繁殖。
微生态失调(康白) :正常微生物群之间 以及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之间的微生态平 衡,在外环境的影响下,由生理性组合转为 病理性组合的状态。
微生态平衡的指标
一、微生物的定性
(microbiological quality)
二、微生物的定量
(microbiological quantity)
外环境对宿主的影响
环境决定动物种类
不同的外界环境生存着不同的动物。 同一地区也养育着各式各样的动物。
环境与动物相互影响、相互适应
环境决定动物,动物选择环境。
外环境对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动物微生态基础知识 考点整理
![动物微生态基础知识 考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4577fccb9f3f90f76c61b75.png)
第一篇动物微生态基础知识1、微生态就存在于动物的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和体表。
它们的数量是人类自身数量的10倍。
种类约4000种。
它们已经被生命科学家称为动物的第十一大系统,与动物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老病死紧密相联。
2、动物自身基因:(先天遗传)——自身基因组(肠道菌群)——人体后天获得的“第二个基因组”,第二个基因组又称“(元基因组)”,是动物自身基因组数量的(100)倍。
是当今全球微生态和基因工程的研究热点。
3、肠道的生理功能不仅是(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而且也是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
4、菌群平衡,动物健康;菌群失调,细菌比例紊乱,导致疾病。
(填空)5、动物的微生态平衡与失调(填空)正常情况下动物的微生态菌群保持在一种合理的动态平衡中,需氧菌与厌氧菌、阳性菌和阴性菌,微生物的种群与数量都保持一定的比例。
环境变化、动物生病、应激、饲料改变、抗生素等都可能带来微生态失调。
6、原籍菌群、外籍菌群和定植、粘附的概念(填空)原籍菌群是在长期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与宿主的共生关系极为密切,对宿主是有益菌,因而也称为固有菌群。
而外籍菌群在其非特异性宿主体内,必须要适应环境,耐受免疫屏障和生物拮抗等才能生存和发展,否则将被排除。
原籍菌群都具有定植能力,具有在宿主生长、繁殖和延续后代的能力。
动物出生后几个小时至几天,就会出现各部位的特异性微生物定植,哪个部位定植哪种微生物都是一定的,是微生物与宿主两方面共同的遗传学机制决定的。
定植则依靠微生物对宿主的粘附,而这种粘附是有特异性的。
微生物定植后就是繁殖与尽快形成一定的优势种群地位,还要抵抗其他微生物的竞争,以及耐受宿主的免疫屏障作用。
7、大肠杆菌是肠道条件性致病菌8、动物和人的消化道微生物群落极具多样性,一般有1000-4000个种群,每克肠道内容物含有多达100亿个活菌体。
动物体患病或者使用抗生素导致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降低,而种群的多少,决定菌群平衡的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产生抗菌物质如细菌素、溶菌酶等 细菌素:它们大多属于多肽类且具有水溶性,
动物微生态平衡
如:猪肠道微生态平衡
肠道菌群与猪的关系 —— 协调和统一
——寄生关系: ——共生关系 ——拮抗关系
这种协调关系的总和 ——猪的肠道微生态平衡
二、动物微生态系及菌群分布
(一)动物微生态系 ——皮肤微生态系 ——消化道微生态系(肠道微生态平衡) ——呼吸道微生态系 ——泌尿生殖道微生态系
如:健康仔猪小肠的需氧菌与厌氧菌之比为1:100,即99% 以上是厌氧菌;在大肠内两者的比例为1:1000。当仔猪出 现腹泻时,它们的比例发生严重失调,在仔猪小肠表现为1: 1,在大肠表现为1:100。环境变化、动物生病、应激、饲 料改变、抗生素等都可能带来微生态失调。
第三节 动物微生态平衡的作用
如:乳酸杆菌是仔猪肠道的正常定植菌群,其 在肠粘膜细胞上的定植有效抑制了病原菌的粘附。
2、争夺营养物质 作用机理: 胃肠道已经存在的微生物和侵入的病原菌竞 争肠道内的营养物质和氧气等是这种作用发生的 主要原因。 如:乳酸杆菌是仔猪肠道的正常定植菌群,其 在肠粘膜细胞上的定植并消耗营养物质,从而使 有害菌营养不良,抑制其生长繁殖。
与宿主共栖,以兼性需氧菌为主,为肠道非优势菌 群,如肠球菌、肠杆菌,在肠道微生态平衡时是无害的, 在特定的条件下具有侵袭性,对动物宿主有害。
3)病原菌 多为过路菌,长期定植的机会少,微生态平衡时,
这些菌数量少,不会致病,如果数量超出正常水平,则 可引起宿主发病,如变形杆菌、假单胞菌和韦氏梭菌等。
2、动物肠道微生态系中菌群分布(了解)
一、营养促进作用 ——合成营养物 ——分泌消化酶
胃肠道正常菌群可分泌能分解糖、脂肪、蛋白质和纤维素 等营养物质的消化酶,从而促进其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如:
——肠球菌可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 ——双歧杆菌能产生各种酶,将不溶性蛋白、脂肪和糖等 变为可溶性,有利于机体吸收。 ——乳酸菌能提高乳糖酶活性,缓解乳糖消化不良。 益生菌可利用本身所特有的一些酶类(如半乳糖苷酶等) 来补充宿主在消化酶上的不足,帮助分解消化道内未被充分水 解吸收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宿主进一步吸收利用营养物质。
(二)动物肠道微生态系的菌群分布
1、动物肠道微生态系中常见菌群种类 正常动物的胃肠道栖息着大约30属500多种细菌,
主要有:厌氧菌、兼性厌氧菌、需氧菌。 其中专性厌氧菌占99%以上,而仅类杆菌及双歧杆
菌就占细菌总数90%以上。
根据微生物与宿主的关系又分三大类: 1)共生性细菌
与宿主共生关系,为专性或兼性厌氧菌,是肠道的 优势菌群如:双歧杆菌、类杆菌、优杆菌和消化球菌等均 是肠膜菌群的主要构成者,具有营养及免疫调节作用。 2)条件致病菌
胃肠道正常菌群可合成维生素、蛋白质、分 解多糖和粗纤维及脂类等。
——反刍动物的瘤胃中,微生物不仅能分解 饲料中的蛋白质,又能利用饲料中的无机氮源合 成菌体蛋白,作为动物蛋白的供应源。
微生态理论认为:宿主与正常微生物群间存 在一种共生关系,这种关系的实质是营养关系, 它在动物胃肠道中表现更为明显。
二、生物屏障作用——生物膜 胃肠道内的某些内源微生物,主要是革兰氏
阳性杆菌和球菌能够与肠粘膜密切结合,在肠粘 膜的某些部位形成一层膜菌群,构成一个生物学 屏障,从而有效阻止致病菌的定植和入侵(即抗 细菌移位),保护动物机体免受感染。
三、生物拮抗作用 1、争夺生态位点 作用机理:
胃肠道已经存在的微生物和侵入的病原菌竞 争肠粘膜上的粘附位点是这种作用发生的主要原 因。
一、动物微生态平衡的建立 初生畜禽的胃肠道是无菌的,从分娩到
体外环境的几个小时之内,一个庞大的微生物 群落迅速在胃肠道中形成。
建立的过程如下 ——以猪肠道微生态平衡建立为例
——仔猪出生24小时内
在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就定植了双歧杆菌、大肠 杆菌、乳杆菌、消化球菌、肠球菌、小梭菌、拟杆菌和酵母 菌。
2)常见的菌群:链球菌、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等。
(4)泌尿、生殖道微生态
猪的泌尿和生殖道粘膜栖居有正常微 生物群,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 乳杆菌和抗酸性细菌等。
第二节 动物微生态平衡的建立
猪出生时,肠道是无菌的,不久就有数种微生 物侵入肠道,经过生长、繁殖,逐渐形成一个微生 物群体。
在这个群体内,如果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 与宿主、微生物与内环境等之间协调统一,即微生 态平衡。
2、细菌在肠道内的定植和演替与动物消化道的构造及生理 功能有关细菌群落定植以及多样性
(1)pH值 (2)食糜流通速度 (3)温度 (4)酶的活性 (5)厌氧环境 (6)食糜干物质含量 (7)其他:渗透压、内分泌等
三、动物微生态平衡判定标准 ——微生物的种群与数量比例是否合理
1、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比例 2、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比例 3、微生物的种群与数量的比例
其次是拟杆菌、消化球菌、厌氧弯曲杆菌、真杆菌、 螺旋体、双歧杆菌、粪链多。
(3)呼吸道微生态系
1)猪的鼻腔粘膜定居的正常微生物群最多,其次 是气管上部。气管的中下部微生物越来越少,而 健康猪的支气管末梢和肺泡是无菌的。但发生支 气管炎和肺炎时可分离出细菌,而且主要是化脓 性链球菌。
——8-22日龄
达最高峰并形成一个定型的菌群,以双歧杆菌、拟杆 菌、乳杆菌、大肠杆菌和消化球菌占优势。
——42日龄后
随着日龄增长各个菌群的数量略有下降,其原因可能与猪的营养与 饲料结构的变化有关,如粗纤维等成分的增多。
二、肠道微生态平衡建立的一般原则 1、细菌在肠道的定植顺序是一定的
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其 原因主要在于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能够消耗周 围环境中的氧气,为专性厌氧菌的生存和定植 提供条件。
(1)皮肤微生态系
1)皮肤因受土壤、空气及动物排泄物的污染,而栖生多种 细菌、放线菌和霉菌。
2)常见的菌群:葡萄球菌、链球菌、枯草杆菌、肠杆菌、 八叠球菌、绿脓杆菌、双球菌等,可检测出170多个。
(2)消化道微生态系
1)成年猪的消化道内菌群数量最大,总重量达1.27KG, 2)常见的菌群:最优势菌群——乳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