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排水采气技术应用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14
2.3 气井出水原因
①气井工艺制度不合理。气井产量过大,使边、 底水突进形成“水舌”或“水锥”。特别是裂 缝发育的高渗透区,底水沿裂缝上升更容易形 成“水锥”。
②气井钻在离边水很近的区域,或有底水的气 藏气井开采层段打开过深,接近气水接触面。
③气水接触面已推进到气井井底,不可避免地 要产地层水。
ppt课件
7
Hale Waihona Puke 1.2 产水气藏的地质特征
(4)除少数气田控制储量较大外,相当多的裂缝 系统控制储量较小,裂缝系统是开发的基本单元。
(5)大多数产水气井在生产初期的产水量上升很 快,但经过一段时期的排水,裂缝系统的产水量 逐渐减少,有的甚至不再产水。
ppt课件
8
由于产水气藏存在上述地质特征,在气田或气藏 实施排水采气就具备了下述地质要素:
ppt课件
15
2.4 影响出水的主要因素
①采气速度
过高的采气速度易导致底水很快到达井底,使 气井无水生产期很短,产量迅速递减,甚至气井水 淹。
②生产压差
生产压差过大会引起底水锥进或边水舌进。生 产压差越大,地层水因锥进或舌进而到达井底的时 间越短,引起气井过早出水,甚至造成气井早期突 发性水淹。
ppt课件
ppt课件
6
1.2 产水气藏的地质特征
(1)气藏具有多产层、多裂缝系统。
(2)气藏有边水和底水存在。由于气藏与外围的区 域供水区无明显的联系,故驱动类型属于封闭性的 弱弹性水驱气藏。地层水主要是沿裂缝的部位窜入 井底的。气井见水的早晚与所在裂缝的部位、采气 速度和边界条件有关。
(3)受储层非均质的影响。由于储层的非均质和受 断层切割的影响,所形成的许多裂缝系统,使气、 水分布不受构造高度的控制,气藏无统一的气水界 面。
国内外排水采气 技术原理及应用现状
ppt课件
1
主要内容
气井积液概念及危害 气井积液原理 排水采气工艺措施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1)气藏具有封闭弱弹性水驱特征,产水气藏的 水体有限、弹性能量有限,气藏的封闭性、定容 性使排水采气成为可能。
(2)地层水分布受裂缝系统控制,多为裂缝系统 内部封闭的局部水。这些水沿裂缝窜流,故可利 用自然能量和人工举升的方法排水。
ppt课件
9
1.3 气井出水对生产的影响及危害
(1)气井积液的危害: “气井积液”一段时间
③ 气井产水后,管柱内形成气水两相流动,单井 产量迅速递减,气井自喷能力减弱,逐渐变为间 歇井,最终因井底严重积液而停产。
④气井产水将降低天然气质量,增加脱水设备和 费用,增加了天然气成本。
ppt课件
11
qlc gwqg
二、气井积液原理
2.1 气井积液来源
① 凝析液; ② 气层中的游离水。
ppt课件
ppt课件
19
2.7 井筒压力分布状态
p w fp t p g H l p lg (H H l)
p g ---井口至液面井段天然气与液滴及 其运动滑脱所产生的平均压力梯度;
p lg ---液面至气层中部混气液柱及其运 动滑脱所产生平均压力梯度;
ppt课件
20
三、排水采气工艺
针对出水气井的特点,对有水气藏的排水采气 工艺技术可分为:
ppt课件
22
对给定的一口产水气井,究竟选择何种排水采气 方法,需要进行不同排水采气方式的比较。
排水采气方法对井的开采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如 果不注意地质、开采及环境因素的敏感性,就会 降低排水采气装置的效率,甚至失败。
除了井的动态参数外,其他开采条件,如产出流 体性质、出砂、结垢等,也是考虑的重要因素。 而最终考虑因素是投入和产出,必须进行综合和 对比分析,最后确定采用何种排水采气工艺。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ppt课件
5
一、气井积液概念及危害
1.1 气井积液
在天然气开采中,在气井中常有烃类凝 析液或地层水流入井底,当气井产量高、井 底气液速度大而井中液体的数量相对较少时, 水将完全被气流携带至地面,随着气藏压力 和天然气流动速度的逐步降低,致使气藏中 的产出水或凝析液不能随天然气流携带出井 筒,滞留在井中,这种现象便称之为“气井 积液”。
(1)只产纯气,不产水; (2)井口压力快速下降; (3)井底液面缓慢上升; (4)气井产气量迅速下降。
ppt课件
18
2.6 连续排液的最小流量 Qc:
当Qg> Qc,天然气携带液滴以雾状流形式把 液体排出井筒,此时井底无积液。
当Qg< Qc,气流中的液滴直径不断增大,气 流携带液滴困难,液滴回落到井底形成积液。
12
q lf
① 凝析液 qlc gwqg
式中: g w ——天然气饱和含水量;
q g ——气井产气量.
② 气层中产游离水 q lf
③ 气井产出液量
q l q lfq lcq lfgw q g
ppt课件
13
q lf
2.2 液体在井筒中的存在形式 ①以小液滴形态存在; ②以液膜的形式存在于油管内壁, 其多存在于管柱中、上部。
16
③ 气层非均质性及地层岩性结构
气层岩性非均质性越强,井底距气水界面方 向渗透性越强或纵向裂缝越发育,底水到达井底 的时间越短。
④ 原始气水界面距井底的高度与水体的能量
在相同条件下,井底距原始气水界面越近, 水体的能量越大,越活跃,则底水到达井底的时 间越短。
ppt课件
17
2.5 井底积液时的现象
聚集于井底,形成液柱,对 气藏造成额外的静水回压, 导致气井自喷能量持续下降。 通常,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 去,井筒中聚集的液柱终会 将气压死,导致气井停产。
ppt课件
10
(2)气井出水对生产的影响
①气藏出水后,在气藏产生分割,形成死气区, 加之部分气井过早水淹,使最终采收率降低。
②气井产水后,降低了气相渗透率,气层受到伤 害,产气量迅速下降,递减期提前。
选择使气水两相管流举升效率最好的合理工作 制度,把流入井筒的水全部带出地面,从而使 气井的气水产量、井口流压和气水比保持相对 稳定。
开发的中、后期,采用机械助喷工艺,排除井 筒积液,降低井底回压,增大井下压差,提高 气井带水能力和自喷能力,保证正常采气。
ppt课件
21






机械方法

物理化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