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摘要]本文试着从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有效组织课堂、设问、及时进行教学评价、自觉进行教学反思等方面,探讨了新课标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课堂内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专业成长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贯彻和落实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学实践中,本人以为:广大教师要“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入手,提升语文课堂内涵,实现教学相长。以下即为本人的些许思考

众所周知,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平时的积累而渐进的,以致语文学科常被多数学生无辜地视为众多学科中的“鸡肋”。他们以为:花费再多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枉然,不可能取得什么进展了。这样,多数师生也就采取了较消极的学习策略。再加上社会普遍功利意识负面作用影响: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反正大差不差;语文在考试中争不了更多考分,不如去学其他学科更见效;只是为了在考试中获得好的分数而已,而真正热爱语文的学生不多等等导致衍生出当前语文教育教学中突出的问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差;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一、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什么是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呢钟启泉教授认为:“有效教学研究最终的衡量标准是“学生成长”,而这种成长将不单单用成绩高低来作为衡量标准,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有效、高效的教学就是就是要竭力使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一句话,有效性课堂教学应该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进展、有收获,有提高。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指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的语文知识、文化、文学、审美、情感和思想、人文素养等等都获得了“成长”,培养了学生终生受益的语文素养。

二、研究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实意义。

高中语文作为主课,又是高考必考科目,对考生的升学总成绩影响举足轻重,是一门举足轻重的基础学科。由于高中语文知识博大精深,主要靠学生平时积累,试题灵活性、弹性较大,因而学生应试成绩的提高相对其它学科较慢。再加上社会普遍功利意识负面作用影响: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反正大差不差;语文在考试中争不了更多考分,不如去学其他学科更见效;只是为了在考试中获得好的分

数而已,而真正热爱语文的学生不多等等导致衍生出当前语文教育教学中突出的问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差;学生厌学情绪严重。许多学生虽然接受了十多年的语文教育,但其语文基本功底差,根本谈不上有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教育不仅没有体现出工具性的特点,没有达到工具性的目的,没有培养出学生终生受益的语文素养。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与新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设计是完全一致的。

作为坚守在语文教育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本人深深的感到:“再也不能这样教、再也不能这样学”,在现实的社会条件下,我们必须正面高考制度是种客观存在,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呢。从目前的研究与实践来看,语文教学要从保证、提高有效性入手,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积极探索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意义,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得语文课受学生欢迎,语文老师受学生欢迎,吸引广大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实现语文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并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三、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益尝试。

1、精讲巧练、严密组织。

教师上课若随意,课堂练习活动组织无序,放任自流,想到什么讲什么,教学情节颠来倒去,教学活动松松垮垮,忽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课堂上看不见任何有效的操练活动,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表面是全体学生参与,实则出现图形式、凑热闹、放而难收的低效局面,造成了教学时间无情、无效流失,毋庸置疑,这样的课堂是少、慢、差、费的课堂。

把每一节课准备好,深挖教材,精心设计,并严格执行,力争上好每一节课。上课过程中竭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索、质疑、讨论、创造的平台。在长期的探索中,本人以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有计划地将每节课45分钟划分为四个阶段,即10分钟的读说训练,15分钟的导读点拨,10分钟的质疑答疑,10分钟的巩固训练。

2、问题引领、激活课堂。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

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认为: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的掌握科学内容,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思想家。他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像数学家那样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思考历史,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感体验。当学生面对某一问题情景时,这一特定的事物环境能够吸引并维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探究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的运用逆向思维、创造性思维去寻求解决问题策略,从而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者。

所以教师不仅要于善于提问,还要教会学生提问,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提出问题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如把知识创设成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置有梯度性的问题,所设置问题注意要体现重点难点,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诱导学生思考,训练学生思维。对鲁讯先生的《祝福》小说的鉴赏,高中生普遍受自身的性格、经历、学识以有语文素养等影响,加上文学作品本身的深刻内涵和语言张力,易造成阅读中困难,解读任一文学作品虽有“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说,但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不可能变成麦克白。由此本人以为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鲁讯先生的《祝福》时,可考虑提出系列问题:祥林嫂叫什么名字小说中有没有写到鲁镇的人们对她的称呼(大家都叫她祥林嫂,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课文中有哪些动词形象地凸现出祥林嫂的坎坷经历与悲惨遭遇请大家找出并作简要分析;祥林嫂的婆婆要“嫁”她是关心她的个人生活吗这种“嫁”实际上与“卖”差不多,大家再找找,课文中还有能反映祥林嫂的命运的动词吗祥林嫂总是在失去丈夫之后就失去了家,这反映出一个什么问题祥林嫂为什么要捐钱呢她真的有罪吗她捐的钱赎了罪吗祥林嫂不是改嫁给了贺老六,为什么没有改称“贺大嫂或老六嫂”而始终称为祥林嫂,是鲁迅先生的疏漏还是他的有意之笔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最后的命运是怎样的呢……通过创设如上系列“小步距”问题富有激活性,积极引导学生谈看法、摆见解,给学生充分考虑的时间与遐想的空间,引导学生相互启发,寻求言之有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