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读后感400字
丁立梅散文读后感(优秀范文八篇)
![丁立梅散文读后感(优秀范文八篇)](https://img.taocdn.com/s3/m/8db2745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4.png)
丁立梅散文读后感(优秀范文八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丁立梅散文读后感(优秀范文八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丁立梅散文读后感(优秀范文八篇)》。
第一篇:丁立梅散文读后感初读丁立梅的散文是一次偶然,先是被文章标新立异的题目吸引过去,细读内容,清新、自然,一种温暖的感觉扑面而来,很是喜欢,便小心的将文章剪下来,精心的收藏。
过些日子就拿出来细细的品读、感慨,作者丁立梅也从此被我收藏在心里,想必是个素手琴心的女子,有着丰盈、细腻的感情,才会写出这般清新淡雅的文字。
因为留心,之后,在一些报刊杂志上经常发现她的散文,《幸福的中草药》、《念念樱桃》、《土墙。
布鞋》、《满架蔷薇一院香》、《忽然花开》……。
她的文字,如一缕春风,如一丝细雨,会在你微凉的落寞里,带来一种柔柔的温暖;在你疲惫厌倦时,注入一股淡淡的新清。
前些日子,我无意间发现了她的博客,欣喜之余,一篇一篇读来,颇感熨贴,不觉已是中午。
窗外,阳光明媚,大把大把地铺散过来,到处都是阳光的味道,关了电脑,心情出奇的好。
她的文字是有灵魂的,轻轻铺展开来,低唱轻吟,便给琐碎的生活注入了灵性和热情,感染着你的情绪和心结,不由自主地感动、感知和感悟,让你觉得原来生活可以这样品味和感慨。
她文中的生活,均是一些凡俗的生活,一如你我。
但是,在她的文章中,很少看到对生活、对人生的仇恨和报怨,看不到灰色的天空萧条景色,嗅不到阴郁的气息。
“谁的日子会一帆风顺?我们不能拒绝灰暗,却可以用爱、用善良、用感恩、用宽容,在灰暗中,种出一片光明来,好使我们在寒冷孤寂里,亦不觉得荒凉。
”“这样的时刻,我总是要感动。
尘世迢迢里,或许有辛苦千千万,但草有草的活法,花有花的姿态,一切的生命,都在坚韧而温暖地活着,我们还要怎样的好?”所看到的,所感悟到的,只有她字里行间对生活的感恩和热爱,一棵草、一片叶子,一场雪……总之一切可以尽收眼底的东西,都可以被她一一捕捉到幸福,用她独特的语言,温暖跳跃的文字,让这些看似平常无华的一草一木以极其阳光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可以跟她一起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万物的葱郁,生命的清新。
散文读后感 15篇
![散文读后感 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2a37a34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c.png)
散文读后感 15篇散文读后感 1很喜欢余的散文。
读作家余光中爷爷的散文总会从文里感觉到一股淡淡的蓝,这种被淡淡的蓝霭氤氲包裹的气息,又总能牵引我深深的走入文中,去感受作者的心里世界,随着他的文路去触摸他的天空、他的雪雨霁月、他的深深思乡情愁……每篇散文里作者无论走在哪里,身在何方,都有他那颗炽热的思乡情怀总在系恋着祖国,思恋着故乡,无论夜里醒来的床前明月,还是梦里阳关的大道,无不是作者行途中执着的灯盏,引领作者的心回归故里田园,投入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作家余光中的文字贵而不浮,绚丽而不虚幻,温婉而不俗媚,他的文字大气磅礴,不愧称之为文化大家。
正如杨克所说:“作家余光中是中国最好的散文家之一,他的散文浸淫着一种诗意和古典神韵,有一种中国的文化底蕴,比较华美。
”借用杨克的话来对作家余光中爷爷的散文简评结笔,也正是抒出我对余先生的景仰之情……散文读后感 2假期里,我读了《叶圣陶全集》。
其中《傻子》这篇短文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傻子”代表了普通人的形象,却做了伟大的事情。
有一次,师傅让傻子和徒弟锯木头。
已经是深夜了,师傅已熟睡。
只有他俩在锯木头,傻子让二师兄睡觉,而自己却要锯两份木头。
还有一次,傻子把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馒头送给了街头流浪的人,所以邻居都说他是傻子。
有一天,傻子在广场看到很多人,是国王打败仗了,想把敌人全部杀死,现在就想杀人,傻子看着气昏的国王说:“国王,不必等敌人了,您要能杀人解解气,那就把我杀了吧!”别人都喊他“傻子”!可皇帝却惊呆了,他说:“谢谢你!”国王请傻子去宫里喝酒。
从这篇__中可以看出傻子的心的很善良,我觉得别人说他傻,可我觉得他并不傻,我们还要学习他这种乐于助于的精神,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散文读后感 3读完了《寄小读者》使我思绪万千。
冰心不仅__写得生动、有趣,还不停地回复着小读者们的来信,直到自己生病了,还仍然坚持着回复小读者们的来信,她真的时时刻刻保持着一颗童心,真让人敬佩呀!同时,我也深刻地感受到“爱”就是生活中坚定的信念。
散文集的读后感(精选11篇)
![散文集的读后感(精选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78a0d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12.png)
散文集的读后感(精选11篇)散文集的读后感1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叫《巴金散文集》。
有人说,好的散文清新得像萋萋芳草,绚丽的如同璀璨的霞光,纯真得犹如初生婴儿般的吻,深邃得仿佛韵在骨子里的事。
巴金写的《再见罢,我不幸的乡土哟!》带我进入了巴金他心灵深处的那一片深深的爱国情怀,文中开头两段:说了故土对巴金的养育之恩,故土给了巴金的扶持﹑给了巴金的衣食﹑给了巴金的苦乐﹑给了巴金的亲人﹑给了巴金的朋友﹑给了巴金的幸福﹑给了巴金知识后痛苦的源泉……写的最后一段话:再见罢,我不幸的乡土哟!我恨你,又不得不爱你。
这句话巴金把他的内心世界,说的十分透澈。
恨他,是因为要离开他,却不能挽留住;不得不爱他,是因为巴金对故土十分的散文集的读后感2我最近读了《冰心散文》这本书,我发现,读冰心奶奶的散文可以吸取智慧、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冰心奶奶写的那优美的语句时而让我忧伤;时而让我欢乐。
每当那起此书时,我都好似在语句的仙境中遨游一般,这时我被那密密麻麻富有生机的文字所陶醉……《冰心散文》中有许多有趣或动人的故事,比如:,《小桔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我的故乡》、《我的童年》、《梦》、《笑》、《霞》……《冰心散文》这本书有很多看似不同其实相同的故事,冰心奶奶用一、二、三种不同人称,来写她身边的事情。
“寄小读者”的三篇散文中她写给小朋友的信中以日记的口吻寄来了的信。
能让我们增长知识的书怎能不读呢?散文集的读后感3“一时间,我觉得我的微躯,是一颗小星,莹然万星里,随着星流。
一会儿,又觉得我的心,是一张明镜,宇宙的'万里,在里面灿着。
”--宗白华又是一个闲暇的休息日,我不禁再次翻开这套令我爱不释手的《泰戈尔散文诗全集》。
在它的字里行间穿行,我好像看到了泰戈尔那黑色的眼眸,看到了那眼眸中闪烁的睿智光芒。
在未接触这本书前,泰戈尔在我心目中是一位神秘的诗哲:住在世外桃源般的林中茅庵里,用诗歌为神编纳美丽的花环,独善其身。
夏丐尊散文《猫》读后感400字
![夏丐尊散文《猫》读后感4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3d7992a9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61.png)
夏丐尊散文《猫》读后感400字夏丐尊的散文《猫》是一篇令人深思的作品,通过对猫的描写和思考,引发了我对生命、自由和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
在这篇散文中,夏丐尊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观察,展现了猫的独特之处和与人类的亲密关系。
首先,夏丐尊通过对猫的描写,将其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他描述了猫在夜晚的行动,如猎食、游荡等,展现了猫对于自由的追求和对于大自然的依赖。
猫在散文中被描绘成了一个自由自在的生物,它们不受拘束,随心所欲地生活在自己的领地中。
这让我想到了人类在现代社会中所追求的自由和独立,而猫则以其独特的方式实现了这种自由。
其次,夏丐尊在散文中对猫与人类的关系进行了思考。
他描述了猫与人类之间的互动,如猫与主人的亲密接触、猫与孩子的玩耍等。
这种互动让我意识到,猫作为宠物与人类建立了一种特殊的情感纽带。
猫可以给人类带来安慰和陪伴,而人类则给予猫食物和庇护。
这种互助关系让我反思了人与动物之间的互动方式,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动物的权益,与它们和谐相处。
此外,夏丐尊还提到了猫的独立性和敏锐的观察力。
他描述了猫在观察周围环境时的专注和敏感,以及它们对于细微变化的察觉。
这让我想到了人类在生活中常常忽略的细节和感知力。
猫的观察力和独立性提醒着我们要更加注重身边的细节,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和变化。
总的来说,夏丐尊的散文《猫》通过对猫的描写和思考,引发了我对生命、自由和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
猫作为一种特殊的生物,以其独特的方式生活在我们的周围,与人类建立了一种特殊的情感纽带。
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动物的权益,与它们和谐相处,同时也要学习猫的独立性和敏锐的观察力,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和变化。
这篇散文让我对猫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对人与动物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散文《背影》读后感
![散文《背影》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29e183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3.png)
散文《背影》读后感朱自清的散文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简洁,结构严谨精巧,具有清新、委婉、隽永的艺术风格。
【篇一】散文《背影》读后感在记忆深处,总抹不去朱自清的《背影》,他细腻的文笔看似平淡却令人刻骨铭心,像云絮轻轻划过天际,留下永远拭不去的云天爱语。
浓浓的父爱,让人深深地思念。
在《背影》中,一位父亲对儿女至深的爱,在朱自清笔下却溢着独特的伤感。
父亲家境贫寒,又遭突变,却依然像每个父母一样默默地关爱着儿女。
在火车站上,父亲买橘子的背影,爬上月台的背影,深深地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父亲面对贫苦的家境,在一个人挑起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的同时,对儿子更是保护有加。
当作者去北京求学之时,年迈的父亲还执意把作者送到北去的月台,临走时,留下了那一道耐人寻味的背影。
那是一道爱的背影,温暖着每位读者的心房,也触动着每个儿女最柔软的情感芳草地。
那也是一道爱的背影,在推开现实大门的那一刻,我们被深深地震撼!那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地震,山崩地裂,摧倒生命无数!汶川,一个让人听到它便无限悲哀的地方。
有多少父母,为了儿女的安危,留下了这一幕幕壮丽的背影。
在楼房塌陷的那一刻,一位母亲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仅有15 个月大的孩子。
她用精神肉体筑成了一座永摧不毁的堡垒。
沉重的水泥板、石块砸下来,她纹丝不动。
而更让人惊异的是,孩子竟在母亲的庇护下安静地睡着了!母亲最后留下的背影,那样困难却又那样坚强地匍匐着,守护着她身下挚爱的幼小生命。
这是生命中最亮丽的背影,留给世人最伟大的母爱芬芳! 背影,无数的背影。
抗洪抢险时,一个又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泛滥的生死关头,日夜兼程赶赴灾区。
他们赤着脚走在嶙峋的石片上,被石子划破了,咬咬牙,继续在茫茫洪水中寻找受灾人群;铁钉深深地扎进了他们赤裸的双脚,咬咬牙把铁钉一拔,跟上队伍接着扛沙袋……轻轻地来,默默地走,不留下一个姓名,只留下一个个在洪水中浴血奋战着的背影,那样疲倦却又那样巍然的背影,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屹立在灾难面前,抵挡!奋进!无畏!不屈!那一道生命中最壮美的背影啊,留给祖国的是晴空万里、风和日丽! 背影,静静地来,悄悄地去。
徐志摩的散文《落叶》读后感
![徐志摩的散文《落叶》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e9df47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c5.png)
徐志摩的散文《落叶》读后感
徐志摩的散文《落叶》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落叶的美丽与凄凉,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在文章中,徐志摩将落叶比喻为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落叶无私奉献精神的敬佩,这种精神对于我们的人生旅程具有深刻的启示。
在徐志摩的笔下,落叶成为了一种象征,代表着生命的盛衰和更迭。
他通过对落叶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规律和生命的必然。
这些落叶从树上飘落,即将结束自己的生命,它们从茂盛到衰老,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最终化为春泥,为新生命的诞生提供了养分。
徐志摩对落叶的感悟不仅仅是对自然规律的思考,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他认为,人的生命也如同树叶一般短暂,应该好好珍惜和奉献。
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落叶身上得到了体现,它们为了新生命的成长,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种精神也应该是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只有通过不断地奉献和付出,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阅读这篇散文时,我深受感动。
徐志摩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落叶的美丽与凄凉,也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生命,无论它是盛开还是凋零。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落叶的精神,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奉献自己。
总之,《落叶》这篇散文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它教会了我珍惜每一个生命,感恩每一个生命的付出。
同时,它也让我明白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让我更加珍惜当下,为了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散文读后感
![散文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14215f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eb.png)
散文读后感•相关推荐散文读后感(通用25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经常看到散文吧?散文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散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散文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散文读后感篇1这本周国平的散文集一直安静地放在抽屉里,忙碌的生活,快速的节奏,让我一直没有时间翻开它,期中监考后的小憩时光,拿起这本封面厚重肃穆的散文集,打开一个智者的心窗,我惊异地发现,每一篇小散文都是那么温暖甚或清新,似乎是一个长者在跟我谈心,尤其这样的一句话激起了我探寻的兴趣,“人生的价值,可用两个词来代表,一是幸福,二是优秀”。
什么是幸福,走过人生几十载,越来越发觉,幸福其实在于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不在于外在的条件,平淡而安静的生活于我就是一种幸福,偶尔能收获生活中的精彩就会心怀感恩。
和父母一起吃饭聊天,看到他们衰老而慈爱的脸上溢出满足的笑容,和孩子一起散步嬉戏,觉得自己的身心都年青了许多,多了童稚的欣喜。
即使是繁忙的工作也在抱怨之余有小小的存在感和成就感,因为还有自己能挥洒的小小舞台。
周末的早晨是从中午开始的,能够睡到自然醒,能够安享一顿美美的早餐,那种满足不也是一种幸福吗?还有很多很多的点滴,很多很多的细节,都让我感动,幸福源于感动!我觉得我有满满的幸福。
然而,生活不都是晴天,还有更多的阴霾,生活中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很多生活的方式并不是可以由自己一个人选择的,一个优秀的人会用善良和包容去面对和改变厄运,而一个懦弱和阴暗的人,只会屈服于命运,或者,躲避命运的磨折,常常,是否幸福还取决于你和什么样的人一起生活,你选择了一个心胸豁达,善良正直,有坚定内心和责任感的人,你就选择了至少安定的生活,反之,你就选择了噩梦,再回头看看周国平的那句话,优秀和幸福相辅相成,人生价值中的这两种品质是相通的,一个灵魂和思想都算不上优秀的人,无法去体会幸福的真正的滋味。
散文读后感篇2今天,老师带着我们品读了《怀念母亲》一文,学完课文,我感悟良多。
余秋雨散文读后感
![余秋雨散文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4e0d88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05.png)
余秋雨散文读后感余秋雨散文读后感篇一余秋雨先生的散文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散文,它摆脱了沉湎于自我小天地的小家子气,而表现为一种情怀,更为慷慨豪迈的大散文。
散文一字一句都感于心,思于心。
其人,其文,始终是心头情感的沉积;其思,其忧,更是我们精神所皈依的图腾。
体现在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和沧桑感,一种浩然而不矫情的雍容与大气,一种俯仰天地古今的内在冲动与感悟,一种涌动着激情与灵性的智慧与思考。
落笔如行云流水,舒卷之间灵性激溅,有博雅的文化内涵,笔端饱蘸着深切的民族忧患意识,字里行间充盈着越迈千年的睿智哲思。
中国的历史走了太远了,中华的文化也沉积了太久了,迎面是一个新的千年,一个新的世纪,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也该抖抖身上的尘土,盘点一下自己的包裹了,余秋雨先生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开始了他的“文化苦旅”。
余秋雨散文《文化苦旅》写道:“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
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
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
”在心灵与心灵的撞击中,发出了“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的呼唤。
*中没有细节,没有历史人物,没有山水胜迹,但却充盈着闪光的智慧,蕴涵着深刻的思考。
残垣断壁中,那优美的语言,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思想,就像磁石一般强烈的吸引了我。
走进废墟,体会着历史的沧桑,品味着文化的内涵。
在敦煌,他怀着无比的热情赞美民族代代相传承的对美与善的艺术的追求与表达;也在夕阳西下的时候面对“道士塔”,揭开民族的伤疤,目光黯淡地心痛于近代内忧外患中民族精神的沦陷和流失。
他驻足桃花、春雨、小桥、流水的“江南小镇”,面对“白发苏州”怆然发问——现代的中国社会中,从那些紧闭的老房子里“应该走出什么样的人”;我们的“文化与传统应该怎样的保留与传承”才可以使“中国的文化在人格方位和地理方位上实现双相自立。
”他告诉我们,江南小镇的重生、历史归属感的重生、民族归属感的重生,需要“一点真正的文化智者”,需要“一点隐潜在河边小巷的安适的书斋”,需要“一点足以使这些小镇产生超越时空的吸引力的艺术灵魂”。
余秋雨的散文《雨》读后感
![余秋雨的散文《雨》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cb1e02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68.png)
余秋雨的散文《雨》读后感余秋雨的散文《雨》读后感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散文吗?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余秋雨的散文《雨》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
全书分为“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霜冷长河”、“行者无疆”这五个部分。
余秋雨老先生好些年以前写过一些史论专着,文笔很有特色,轻新脱俗,洒脱、放达而又潇洒,让人读上去自然而又舒服,不夸张,不悲伤,没有什么好词好句,没什么特别的手法,不像有些文章用比喻,用拟人,用夸张等等,不局限于这些章法,而是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写出让每个人都叹为观止的文章。
就像老舍写的《草原》。
自然而又优雅,不做作,简简单单几行字,就完美地描绘出了所要说的那一幅画面,真实而又美好。
就如“青山绿水,长路一条,走不了多远就有一座。
高高的,全由青石条砌成,石匠们手艺高超,雕凿得十分细洁。
顶上有浮饰图纹,不施彩粉,通体干净。
鸟是不在那里筑窝的,飞累了,在那里停一停,看看远处的茂树,就飞走了。
”这一段,这是一开始的一段,只是简单的叙述而已,却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想象着远处的山,清澈见底的水,绵延十几里的路,路边是一座又一座牌坊,它们很高,很大,还有好看的图纹。
牌坊上时而会看见几只飞累了的小鸟,在那儿歇息,倒也并不安居,过一会就又飞走了。
这一幅简单的图画,在作者笔下用简单的词句描绘出来,却别有一番风味。
这样的文章并不多。
仔细想想,萧红写的文章《我和祖父的园子》便是如此,也是自然,真实,美好。
“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再会散文读后感
![再会散文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b759703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4.png)
再会散文读后感
这篇散文的语言就像涓涓细流,不紧不慢地流淌进我的心里。
它没有那种特别华丽得让人眼花缭乱的词藻,但是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恰到好处。
就像是做一道家常菜,食材虽然普通,可搭配起来就是让人觉得特别可口。
文中描写的那些离别场景,我感觉特别真实。
就好像作者是把我记忆里那些曾经和朋友分别、和某个地方告别的小片段都给挖了出来,然后用他自己的方式重新组合了一下。
比如说作者写在车站与友人分别的时候,那种欲言又止的感觉,我真的太有体会了。
想再说几句贴心的话,可又怕控制不住情绪,只能默默看着对方,眼睛里有千言万语。
这简直就是曾经的我啊,我当时就在想,这作者是不是在我身上装了个摄像头啊?
而且啊,这篇散文没有把离别写得特别悲悲戚戚的。
虽然有不舍,但更多的是一种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就像作者说的,“再会”这个词,听起来就有一种希望在里头。
这让我觉得离别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它更像是一个暂停键,大家各自去经历不同的事情,然后在某个合适的时间又重新聚在一起,那时候彼此都会有新的故事可以分享。
《余秋雨散文》读后感
![《余秋雨散文》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008e22b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2f.png)
《余秋雨散文》读后感
《余秋雨散文》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情感的作品,读后我深受启发。
首先,我被余秋雨的散文风格所吸引。
他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述了美丽的自然风景和人们的生活场景。
通过他的文字,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人类的温暖。
与此同时,他的散文还充满哲思和思考,引发了我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入思考。
其次,余秋雨的散文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他在文字中传达了对生命的敬意和对幸福的追求。
他通过描绘细微而真实的细节,让我意识到生活的美好与珍贵。
他散发出一种乐观和积极的力量,让人感到无比温暖和振奋。
最重要的是,《余秋雨散文》还给我提供了许多人生的启示。
通过他的文字,我学会了感恩和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
我意识到快乐和幸福不在于拥有多少物质财富,而是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和面对生活。
他的散文告诉我,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坚持不懈,要相信自己的内在力量,并且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总结起来,读完《余秋雨散文》让我收获颇丰。
他的文字让我深入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了我内心对美好和幸福的追求。
他的散文让我明白思考和感悟的重要性,并且教会我如何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无论是在文字中还是在人生中,余秋雨都是一位值得我深深敬佩和学习的作家。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400字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4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9b238ca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1f.png)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400字林清玄散文读后感。
林清玄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作家,他的散文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文字而著称。
读完林清玄的散文后,我深受启发,感悟颇深。
林清玄的散文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对人生、对人情世故的感悟。
在他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了一种淡然的从容,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他的文字流畅自然,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在林清玄的散文中,我最喜欢的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用文字描绘出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珍贵。
他用文字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让我深深地思考起自己的人生。
在他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了对人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珍惜,这让我深受感动。
林清玄的散文给了我很多启发。
他的文字简洁明了,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
他的作品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让我懂得了珍惜眼前的一切。
在他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这让我受益匪浅。
林清玄的散文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他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这让我受益匪浅。
他的文字简洁明了,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让我懂得了珍惜眼前的一切。
读完林清玄的散文,我深受启发,感悟颇深。
在林清玄的散文中,我感受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用文字描绘出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珍贵。
他用文字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让我深深地思考起自己的人生。
在他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了对人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珍惜,这让我深受感动。
林清玄的散文给了我很多启发。
他的文字简洁明了,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
他的作品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让我懂得了珍惜眼前的一切。
在他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这让我受益匪浅。
林清玄的散文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对人生、对人情世故的感悟。
散文读后感400字(精选26篇)
![散文读后感400字(精选26篇)](https://img.taocdn.com/s3/m/13788e6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2d.png)
散文读后感400字(精选26篇)散文读后感1卷四,同时也是《林清玄散文》的最后一卷,卷四的结束也象征着散文集的结束,看完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这是一部从生活中体悟写作秘密,结合创作经验和美丽文字的书,他用真挚而优美的文字,作出人生的一点一滴,作出生活疑惑的最好答案。
卷四——庄严地心,其中的每一篇文章无一不吸引着我的目光,夺人眼球,但在甚多出彩的文章下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那《第三面佛》和《不紧急却重要的事》先说《第三面佛》。
它是卷四中篇幅最短的一个,尽管很短但它仍能表达出不简单的道理。
再就是《不紧急却重要的事》这一篇的内容与卷二的《清欢》有些相似之处,这也是我觉得写得最好的一篇,这篇文章犹如素描一般,简简单单几笔,勾勒出人们内心的丰富世界。
人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很多紧急的事情,当我们在遇到这些事的时候,往往会牺牲那些看起来不很紧急的事,都未曾问那些事情有多么的重要。
是啊,一个人一天八小时在追逐俗事上,又有多少时间来思考那些重要的事呢。
如果我们每天从生活中抽取八分钟的觉悟,八分钟的静心,八分钟的专注,八分钟的放松,八分钟的忘我,八分钟的天人合一,抱八分钟的守真抱朴,那生命必将因此改变,每天的生活也会因此改变。
散文读后感2林清玄是台湾高雄人,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因此我在网上精挑细选,终于买下一本绿色封面的《林清玄散文》。
林清玄写的散文每一个故事里都有一个大道理。
就例如第一篇散文《月光下的喇叭手》主要讲的是一位喇叭手喝醉了酒,于是叫作者也去喝,当作者了解到他是给死人吹喇叭的,他却仰天大笑了:“人到底免不了一死,喇叭一响,英雄豪杰都一样。
”离别时老人还是吹着喇叭,作者唱着歌。
因为他们都是远离故乡的人。
让我们明白离开故乡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啊!现在也有很多打工者离开了亲爱的故乡,想必他们也会遇到同样伤心、难过的事情;而我现在全家都生活在杭州,杭州做为我的第二故乡,我应该是多么的幸福啊!人喜欢喝茶,也喜欢品茶,林清玄同样喜欢品茶,而他的朋友常常想把“两味合一味”,也就是把乌龙茶和铁观音合二为一,把优点融合,消除它们的缺点。
散文读后感(精选7篇)
![散文读后感(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82d1ade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2.png)
散文读后感(精选7篇)散文读后感(精选7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散文读后感(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散文读后感1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叫《巴金散文集》。
有人说,好的散文清新得像萋萋芳草,绚丽的如同璀璨的霞光,纯真得犹如初生婴儿般的吻,深邃得仿佛韵在骨子里的事。
巴金写的《再见罢,我不幸的乡土哟!》带我进入了巴金他心灵深处的那一片深深的爱国情怀,文中开头两段:说了故土对巴金的养育之恩,故土给了巴金的扶持、给了巴金的衣食、给了巴金的苦乐、给了巴金的亲人、给了巴金的朋友、给了巴金的幸福、给了巴金知识后痛苦的源泉……写的最后一段话:再见罢,我不幸的乡土哟!我恨你,又不得不爱你。
这句话巴金把他的内心世界,说的十分透澈。
恨他,是因为要离开他,却不能挽留住;不得不爱他,是因为巴金对故土十分的喜爱。
矛盾的心理,不得不让巴金走进痛苦的深渊。
另外,巴金写的《我的梦》带我进入他那坚持写文章的理想。
巴金他也有放弃的想法:有一个心理在阻挡他前进的理想,在敲击他心中竖立的信念,在关上窗户,迎来“放弃”的客人,把“信念”赶走在门外。
但是巴金从不受心中的阻拦,把那个阻挡的心理推开;把竖立的“信念”修的更加坚固;打开窗户,迎来“信念”的客人,把“放弃”赶走在门外。
为了写出更好的文章,巴金放弃了常人所拥有的:光明、爱、自由、幸福,把这些美好的东西全都抛弃了。
而选择了整天在书堆中,勤奋的写文章,为了写出更好的作品,不断的努力、坚持、奋斗、克服……我认为巴金他坚持写文章的想法是那么伟大!让我不得不十分敬佩巴金。
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许多这样的例子,有不计其数的人也像巴金一样,有着永远不放弃的信念,为了考上好的大学而努力学习,为了找到好的工作而努力奋斗,为了登上高峰而努力坚持,为了心中的梦想去克服困难……我希望每个人能像巴金一样,有着永不抹灭的信念,去面对生活中困难的事情。
阅读散文心得与感想[精选8篇]
![阅读散文心得与感想[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afdefe1a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f.png)
阅读散文心得与感想[精选8篇]阅读散文心得与感想篇1以前读散文感觉都是比较肤浅的小故事,只有看见有意思感兴趣的才会仔细品味一番,所以不常读散文。
而张晓风的散文却显得截然不同。
读张晓风的散文会让我身不由己,有一种幸福而无以言表的感觉。
她的散文语言深奥,却优美如画,细细赏读会有身临其境之感。
生动的内容,朴实的语言,深刻的道理,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不需要灿烂的背景,依然扣人心弦般地带我们走进故事中,让我刻骨铭心,久久难忘。
我最喜欢张晓风散文《春俎》里的《山月》这篇*。
这是一篇描写并赞美山月的*,虽然短小,但是精炼,所谓“浓缩才是精华”。
认真品味、细细品读后就能够了解其揭示的深层含义,她用很简单的词句把山月的美藏在一字一句之中,一直围绕着“山月”二字,把山月那种寂寞、伟大、平凡、无情、孤傲的美描写得淋漓尽致,仿佛自己是山月一般冷漠却又很伟大。
在我们眼里,看似平凡,看似渺小的事物,在她的笔下却能栩栩如生,让我们学会放低眼界,观察事物,学会用放大镜看待事物,学会用笔写出精彩*。
张晓风的每篇散文我都很喜欢,读后的感觉就是意犹未尽。
我学会了很多写作方法和技巧,我还从中收集了很多好的句子和词语,相信会让我的*更生动有趣。
用心读张晓风的书,会让人了解到这世上不同人与不同物不同方面的心态,以及天地人合的真谛!其实写作并不难,难的是要我笔写我心!张晓风就是这样!阅读散文心得与感想篇2夜深人静,我却有些浮躁不安。
在台灯的指引下,我不耐烦地拿起枕边那本淡黄色的书一一《林清玄散文自选集》。
这封面就把我的“心”牵了过去一一潇洒的“林清玄”三个大字显赫地印在纷纷扬扬飘落的蒲公英上,颇有一种芳芬之感。
“林清玄大概是个温柔的女子吧!”我想着,便翻开了书。
“天啊!‘她’竟是一个修行过的男人!”我惊叹着看了他的简介。
有一种无名的冲动使我迫不及待地想看一看他的*。
我随意地一翻,就翻到了一篇名叫《清欢》的*。
“这有什么好写的?!”我嘀咕着,开始看了。
鲁迅散文《藤野先生》读后感400字
![鲁迅散文《藤野先生》读后感4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8b86be1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be.png)
鲁迅散文《藤野先生》读后感400
字
作为一位爱好文学的读者,我最近阅读了鲁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深深地打动了我,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藤野先生》讲述了一位日本画家藤野先生的故事。
他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即使在日本社会极度压迫下,他也一直在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艺术的热情。
而曾经的同学却都成为了当时社会上的权贵,他们在光鲜亮丽的表面下已失去了自我,并成为了社会的牺牲品。
读完本文,我有一种深深的共鸣和感受。
藤野先生的遭遇和坚守,让我更加深信坚守内心追求的重要性,面对现实的压力和诱惑时,应当坚定地保持自己的热情和信仰。
在我的读书过程中,这本书让我想起了许多我曾经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它给了我一份鼓励和勇气,让我知道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坚定自己内心的方向和信仰是非常重要的。
除此之外,《藤野先生》这篇文章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承载了他深深的思想和文学技巧。
该文对于描写艺术家、揭露社会黑暗、弘扬人性光明等方面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我看来,《藤野先生》是一篇非常珍贵的文章,它带给了我能量,同时也为我打开了更加广阔的认知视野,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艺术、人性和公正的问题。
最后,我深信任何一个文学作品都需要我们用自己的眼光和理解去诠释和理解,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从个人体验角度,阅读一篇文章始终需要我们去获取真正的内在价值。
藤野先生读后感400字
![藤野先生读后感4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b22baec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3.png)
《藤野先生》读后感在鲁迅的众多作品中,《藤野先生》是一篇独特而感人的散文。
这篇散文以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经历为背景,讲述了他与藤野先生深厚的师生情谊。
在阅读这篇散文时,我被鲁迅朴实无华的文字风格和真挚的情感所打动,更对藤野先生的形象深感敬佩。
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分享一下对这篇散文的读后感。
首先,《藤野先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因主要在于散文中所描绘的藤野先生的形象。
藤野先生是一位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的医学教授,他对医学事业充满了热爱,并始终保持着勤奋和专注。
鲁迅在散文中详细描述了藤野先生在课堂上的情景:“藤野先生讲课时,总是充满激情,他的目光锐利,仿佛能看透我们的内心。
他对医学知识的讲解深入浅出,让我们这些留学生受益匪浅。
”藤野先生不仅在教学上尽职尽责,更在生活中关爱学生,以身作则。
当鲁迅遇到困难时,藤野先生总是给予他鼓励和支持,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暖。
这种真挚的师生情谊让我备受感动,也让我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更好地与他人建立深厚的关系。
在《藤野先生》这篇散文中,鲁迅还提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
他认为学医只能治愈身体上的疾病,而无法治愈民族精神上的疾病。
因此,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希望通过文字唤醒国人的民族意识。
这一转变不仅展现了鲁迅对文学的热爱,更凸显了他对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关切。
在阅读这篇散文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鲁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他通过对藤野先生的描写和自己内心世界的展现,让我深刻体会到人性的光辉和力量。
同时,鲁迅的文字也让我感受到了他对民族命运的担忧以及对人性的探索和思考。
这种深入骨髓的思考和探索精神让我深感敬佩。
除了藤野先生和鲁迅自己的形象之外,这篇散文还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展现了当时日本留学生活的风貌。
这些留学生身处异国他乡,既要面对语言、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又要承受民族歧视和心灵孤独的压力。
然而,在藤野先生的关爱和引导下,他们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读后感400字
作品简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
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
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
但作者并末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
【《落花生》】一文,被认为是极富哲理的文学。
许地山在创作这篇小文的时候,充分运用西方式文法--隐喻写作来提升作品的文化味,这是西方文学的系辞方法。
作者期望以新的文学理论提升白话文写作水平,并赋予白话文更多的文学性。
文章的中心是从花生的品格中领悟出做人的道理。
作品能使读者从平凡的事物中领悟出耐人寻味的哲理。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400字
我很喜欢看书,因为书不仅能让我获得知识,提高写作
能力,还能让我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得到许多乐趣。
我特别爱读《鲁迅散文集》,他的文笔绵密细腻、真挚感人,犹如小桥流水,沁人心脾。
鲁迅笔下的事物都充满了灵气和活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百草园更是让我浮想联翩。
百花园是鲁迅家后面的一个很大的院子,园子里树木茂盛,花草丛生,有碧绿的菜畦,有高大的皂荚树,有紫红的桑椹,还有爬满墙头的何首乌藤和令人直流口水的野果覆盆子,鸣蝉在树叶里唱歌,蜜蜂在野花上飞来飞去,云雀在空中直窜云霄。
园子里的少年鲁迅经常搬来凳子,爬上大树,在树叉上坐下,寻找着鸟蛋。
大人来了,他又到草丛里去趴着,在青草的掩护下与大人捉迷藏。
冬天,下了雪,他又会照着闰土爹的方法,玩雪捕鸟。
园子是鲁迅的乐土,那里可真是趣味无限。
这本书我已经看了很多次,园中美丽的景色,让我想入非非,天天梦想自己也有一个这样的百草园,让我在里面尽情地玩乐。
你别说,这梦想还真实现了。
今年八月一日我第一次回农场奶奶家,嘿!奶奶的院子好大!一个活灵活现得百草园出现在了我的眼前,就跟鲁迅家的一样。
我也学着少年鲁迅好好玩了一把。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仅语言优美,还能让我们一起体会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真是一篇令人叫绝的好文章。
《落花生》读后感400字
花生,一种很不显眼的东西.和许多水果相比,它更显得十分土气.可是当我了解了落花生这篇课文后,我不禁对花生产生敬慕之情.
是啊!它的外表并不动人,也不像苹果,石榴,桃子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的挂在枝头,使人一见就生爱不释手.它被矮矮地埋在地下泥土里,靠土中的养分生存,,成熟了,也不能立马分辨出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这麽一说来,花生的确一点好处也没有了,然而,在花生那粘满泥土的外壳中,却蕴藏了一颗颗饱满又味道鲜美的内心.虽然其貌不扬,却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这就是花生的品格:做个默默无闻,朴实无华却十分有用的人.
落花生这篇文章,讲述了收获时节我们与父亲的对话,虽然十分简洁,却把我带入了沉思.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都追求美,可是他们都忘了一点:心灵才最重要要像花生一样,做个对别人有用的人,像诺贝尔,居里夫人,他们为了科学事业,奉献出了一生,他们就是现实的"花生".
是啊!~我们也因该像花生一样,让美在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