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课堂中探究活动的选题——新学期学校新课改有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地理课堂中探究活动的选题——新学期学校新课改有感

发表时间:2013-04-02T11:04:00.65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年第1期供稿作者:陈芳

[导读] 新学期我们学校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借鉴永威学校的教学经验,要求逐步实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四清”管理方法。

陈芳

摘要:新学期我们学校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借鉴永威学校的教学经验,要求逐步实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四清”管理方法。那么,能否选择一个适当的课题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引导探究活动能否开展下去显得极为关键。

关键词:探究活动;合作探究;学习主动性

新学期我们学校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借鉴永威学校的教学经验,要求逐步实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四清”管理方法。那么,想要使“课堂中学生自学活动贯穿始终”这一进程彻底执行下去,教师在所编写的导学案“自学指导”环节中设置的探究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课程的理念,它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问题为载体,围绕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为课程的展开方式;它主张合作探究学习,教学过程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很显然,问题的解决是探究性学习课程的核心,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能否选择一个适当的课题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引导探究活动能否开展下去显得极为关键。因此,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探究课题时,至少需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一、依托教材,结合课堂知识进行选题

以历年学生在课堂上感兴趣的或遗留下来的问题备作下一年编题的参考。方法是:请学生每节课及时提交课堂反馈,教师整理记录备案。当然这个工作是长期的,重在坚持。这样做不仅可以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达到加深理解的作用,还可以促进他们逐步养成一种不断探究的学习意识和习惯。例如,高一学生对地理系统知识正处于掌握过程中,必修一着重于自然地理的学习,他们应当立足于现有的课内知识,提高基本能力,从研究中掌握新的知识,因此《地球自转和公转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民间谚语中的气象知识》、《自然资源和人类》等课题比较适合;高二学生已经对地理系统知识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他们需要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因此像《长江水源的保护》、《扬州人口分布与学校的布局》等课题比较适合;高三学生已掌握了比较全面的区域地理知识和系统知识,应当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可以进行诸如《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及其防御对策》、《信息技术在防御自然灾害中的作用》等比较深入的课题研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则是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也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动力。因此,教师在选题过程中要进行积极的筛选和梳理,把功夫下在平时。

二、联系实际、源自生活进行选题

课堂过程中的探究活动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石。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发现意识和探究的兴趣。对学生来说,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刻刻体验得到的就是他们的生活环境。地理学科的教学很容易实现学习与学生生活的接轨。所以,地理学习过程不提倡将学生禁锢在教室里,要让他们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进社会生活,去探究现代社会中各种生活现象的地理原因,并以这种方式来检验自己书本上学习的知识,使学生感觉到地理学习是“有用的学习”。在以生活实例为探究案例分析的同时,也有助于提起学生研究的兴趣,激起他们的共鸣。如在学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从“一位久居于纽约的亲戚来扬州探亲,告诉你起飞时纽约的当地时间和飞行需要的时间,请问几时去接机正好合适”这个实际问题入手来探讨区时的换算;再如学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时,要求学生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找出最简单的方法来判断一楼的商品房能否购买。因此,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题,从生活中挖掘出探究性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到地理知识就在生活中,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体验、细致观察和深入分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三、结合当前社会时事进行选题

高中生接近或者已经成年,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他们也需要适当地分担一些责任去关心时事,提高社会责任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已经跟不上时代要求的节奏了。更为理想的是能够围绕社会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如果可能的话,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一些参考。例如,近段时间中日有关钓鱼岛事件引发的争端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在《中国地理——中国行政区划》的学习中明确钓鱼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容他人侵犯,在课堂教学中即可以设置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地图册中找出钓鱼岛的位置,认识钓鱼岛的形状,了解钓鱼岛的经纬度、气候类型和自然资源。另外,我们也可以设置辩论环节——讨论“在这敏感时期我们有些国人砸日系车诸如此类的举动是否明智”,引导学生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怀。当然,我们更应该在课堂中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和平台畅所欲言,听听这些新时代的主力预备军们的看法,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以我们的绵薄之力支持政府捍卫钓鱼岛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事实上,这是一次非常有力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的积累。

四、运用中华文化瑰宝——古诗词

中国古诗词中的知识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我们可以从地理角度去阅读和理解,发掘古人对地理知识认识的智慧。如在学习《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时,利用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青山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中以“轻舟”沿江下行来形容长江流速之快。而“彩云间”三个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以体现长江上下游之间的斜度差距,突出长江上下游的落差之大,说明长江蕴有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长江流到四川盆地以东,深切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由于两岸青山的约束,水流湍急,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五、从兴趣出发进行选题

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的、稳定的兴趣时,他就能积极地思索、大胆地探索其实质。让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环境中产生对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变“要我探究”为“我要探究”,变“任务”为“兴趣”,从而提高研究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比如,很多学生喜欢旅游,向往着游历名山大川,他们想以旅游作为探究方向。那么,在地理选修《旅游地理》的探论中,学生就会谈到名山大川、深山绝谷如何去观赏;了解我国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还谈到在旅游中哪些因素吸引他们更愿意去接触,又有哪些原因使他们感到玩得不够尽兴。而教师可以敏锐地抓住这一话题,让学生谈谈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他们产生这种感觉?有的学生认为是某些旅游景点开发时随意修建旅馆、餐馆和娱乐设施破坏了背景环境,破坏了景区原有的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