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第四节 中介语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语言迁移的过程
对语言迁移的再认识:
Selinke认为语言迁移最好被看作一个包括所有与跨语言影响(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有关的行为和过程的总的术语。也就是说,语言迁移既可以表现为一种言语行为,也可以作为一种心理过程。作为一种言语行为,语言迁移可以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各个层面。作为一种心理过程,语言迁移是建立在“语际识别”(interlingual identification)的基础上的。
训练迁移产生的原因:
A、教师在教学中有意或无意地强调和练习某些语言规则而导致学习者生成“非目的语规则”
把字句
“把”字句的例子。教学中最先教的是可用可不用的形式,并且通过练习强化这种可用可不用的特点,给学生造成错觉,以为“把”字句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可用可不用的,遇到非用“把”字句不可的时候,学生不用,而出现句型的误代偏误。后来我们调整了教学顺序,先教必须用“把”字句表达的形式,使学生先树立一个“把”字句不是可用可不用的概念,等他们已经掌握了这些形式,再教那些“把”字句和非“把”字句可以互相变换的形式,学生就不会产生混乱了。就是这样一个教学顺序的调整,教学效果就大不一样。
③反复性。在外语学习过程中,随着水平的提高,中介语是在逐步地向目的语规范运动的,这种接近是反复、有曲折的。表现为某些已经得到纠正的偏误重又有规律地反复出现。)
三、中介语产生的心理机制(原因)(Selinker)
1、潜在的语言结构和潜在的心理结构
Selinker认为,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有两个途径:一是成功的学习者,可以通过重新激活语言习得机制,即Lenneberg所说的“潜在的语言结构”来获得第二语言,按照克拉申的观点,这种人只有5%;他们可以像儿童习得母语那样,把普遍语法直接转换成目的语语法。(普遍语法可及性)但是,大多数学习者无法激活“潜在的语言结构”。
一连、连续:凸显多量性
一连:强调动作单位、时间单位、事物单位的紧密连接,要和数量词语连用
连续:连接单位无法分辨,表示一种状态。有时不一定和数量词语连用
B、规则掌握得不完整;
动词+复合趋向补语+宾语(一般宾语和处所宾语)
他从葡萄架上摘下来几串葡萄。
我看见他和朋友走进去银行了。
我回去宿舍了。
C、不了解规则适用的条件。
Dulay和Burt(1973, 1974)对12名儿童习得英语语素的研究(morphemestudies)。即动词-ing、英语的名词复数、冠词、不规则过去式、过去时-ed也遵循前人的语素习得顺序。
杜雷(H.Dulay)、布尔特(M.Burt)、贝利(N.Bailey)、克拉申(S.Krashen)等人,考察了儿童和成人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时,这些语法要素的发展顺序与布朗所描述的顺序基本一致。
说中介语“必须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而不是作为一个孤立的错误的集合来看待”,我们认为,其主要含义如下:
中介语是与学习者的语言表达相关的言语行为系统;
中介语是一个高度结构化的系统;
中介语是一个独立的语言系统而不是彼此孤立的错误的混合体。
例1:
我是高。
我高。
我很高。
例2:
我不太努力学习。(语块影响)
2.可变性
II、学习者习得特定句法所经历的不同阶段的发展序列,即所谓the sequence of development。
(1)早期的习得顺序研究
美国心理语言学家布朗(R.Brown•)在其名著《A First Language:The Early Stages》(《最初的语言》)一书中,描述了学习英语的儿童对14种常用的语法要素的发展顺序:
成人第二语言学习者靠潜在的心理结构——95%,即一般的认知结构(包括僵化机制)来获得第二语言能力。但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语言能力是不完整的,无法与儿童习得母语或第二语言所达到的水平相比。
2、Selinker潜在的心理结构(一般的认知结构)
Selinker用五个“中心过程”:语言迁移过程、训练造成的转移过程、目的语规则泛化过程、学习策略、交际策略来描述“潜在的心理结构”。
1.系统性
Selinker:
“中介语”可以用作从语言学上描写的数据,即可观察到的语言输出……我们认为,这种言语行为是高度结构化的。
在语言迁移的综合研究中,在我看来,我们不得不承认中介语的存在,而且必须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而不是作为一个孤立的错误的集合来看待。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学习者的可观察到的言语输出是高度结构化的”;二是,中介语“必须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而不是作为一个孤立的错误的集合来看待”。
图书馆后面有操场。
这三条原因对第二语言教师来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学习策略
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用目的语进行表达遇到困难时,试图解决所面临的学习问题而采取的策略。
Selinker指出,在跨语言交际情境中,学习者有一种倾向,即将目的语简化为一个比较简单的规则系统。
大意——小意(细节)(瑞典的学生)
2)中介语的发展是分阶段的。
Brown(1987)将中介语分为4个阶段:“多”的习得阶段
无规律的错误阶段(ransom error stage)、多三公斤多三十公斤***突生阶段(emergent stage)、三公斤多三多公斤三十公斤多三十多公斤系统形成阶段(systematic stage)三公斤多三十多公斤
稳定阶段(stabilization stage)。
他是高——他高——他很高。
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新知识对原有知识的不断渗透,中介语的错误也不断得到修正。由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不断发展变化直至最终接近或(尽管很困难甚至不可能)达到目的语的水平。
侯伯纳尔(T.Huebner)就英语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中冠词的发展做了一项纵向的调查,他把一年的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随着每个阶段的演进,学习者的正确率也在上升。
Selinker发现,对语言迁移产生影响的语言知识,不仅仅是学习者的母语知识,还应该包括学习者先前已有的语言知识。(最初人们对语言迁移的认识还仅限于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影响。后来人们发现,对学习者的中介语产生影响的除了学习者的母语而外,还有其它语言知识的影响。如学习者的第二,第三语言的影响。)
Selinker强调,语言迁移的过程是一个选择过程,不是行为习惯的自动迁移。
1)现在进行时;
2/3)介词(in/on);
4)复数;
5)不规则过去时;
6)所有格;
7)非缩写的系词;
8)冠词;
9)规则的过去时;
10)规则的第三人称现在时;
11)不规则的第三人称现在时;
12)非缩写的助动词;
13)缩写的系词;
14)缩写的助动词。
这种第一语言的发展顺序后来为维里尔斯夫妇(J.G.de Villiers &P.A.de Villiers)的研究所验证。
那件衣服很贵,我不能买。(我买不起那件衣服)
5)交际策略
学习者用目的语进行表达,特别是由于语言水平的限制,表达意义发生困难时采取某种策略以解决交际问题。
回避策略:我„„买衣服。(想说裙子)
使用母语策略:我去airport .
排骨肋骨
四、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
“习得顺序”有两个含义:
I、学习者习得不同的语法特征遵循相对固定的顺序,即所谓the order of development。
Selinker、Corder以及Nemser三位学者几乎同时提出了大致相似的理论。主要介绍Selinker“中介语”一词是语言学家Selinker在《中介语》(1972)提出的。
二、IL的特点
不同学者对中介语的性质理解不同,但大都承认系统性(systematicity)和可变性(variability)是其最重要的两个特点。
不能夸大语言迁移的作用,同时也不能否认语言迁移的作用。
2)训练造成的转移过程
训练转移是指针对受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材料影响而形成的中介语认知。学习者的这种认知方式典型地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甚至是制约。显然,训练方式、训练环境、训练量和训练用教材的选择和控制直接影响学习者的认知方式,产生正向或反向的训练效果。
一般说来,当学习者的母语规则和目的语规则相似或相匹配时,可能会产生迁移。但是,母语和目的语相似并不足以构成迁移的条件。并不是所有的语言特点都会迁移。哪些能迁移,哪些不能迁移,跟语言的特点有关。
语言迁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学习者在构建中介语系统时,母语知识的运用是一个高度选择的过程。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母语规则都会产生迁移的现象,学习者是有选择的。某些母语规则或过程比其它规则或过程更可能产生迁移现象。比如有人认为,无标记的语言现象容易迁移,有标记不容易迁移。无标记语言点是最常见、最普遍、最自然的核心规则。比如,陈述句是无标记的,疑问句是有标记的。(例子见230页)Selinker指出,“上百年来,人们对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的现象早已有所认识,而且认为,这种影响是最为实质性的影响。现在人们一致的看法是,语言迁移,正像在对比分析的初期人们所认识的那样,不是一个„或有或无‟(all or nothing)的现象。”
3)目的语规则的泛化(类推能力、举一反三能力)泛化是指学习者将某一语言规则的用法扩展以至超越所能接受的范围。目的语规则的泛化显然是指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泛化现象。
目的语规则的泛化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三:
A、错误的规则概括;
一连=连续
这里一连/连续下了三天雨。*他在后半场比赛中一连失误,最后输了这场比赛。
第四节中介语理论
一、“中介语”的定义
中介语理论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掌握和使用的目的语是一种特定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的动态的语言系统。由于这是一种介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系统,所以称之为“中介语”(Interlanguage,以下简写为IL)。
A.由社交情景变化导致的变异:自由交谈、朗读对话、朗读生词表/ z/B.由语言的内部语境变化导致的变异:/ z/zoobuzz
“也”单独出现时,偏误很少,如果主语前有其他成分(时间处所状语等),就会出现错误。
*昨天下午也我去买东西。
*在网吧也他在上网。
找出中介语发生变异的语境,可以概括语言规则,揭示习得规律,便于有针对性的教学。
可变性是指中介语与其他自然语言一样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参阅戴炜栋、蔡龙权2001)。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中介语的可变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中介语的变异
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是各不相同的,他们经常用不同的变体表达同一个语言特征或概念。在中介语发展的任何阶段,语言成分的变异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具体包括语言因素(语言环境和母语迁移)、发展因素(目的语水平等)、场景因素(语体、任务、说话对象等)、心理语言因素(语言学能、学习风格、动机等),等等。这些因素之间可能会有交互作用。
*我把书还。
(鲁健骥,1994)
B、教材所提供的训练方法过于强调某些规则而忽视了相对应的另一些规则;
在+名词
*我姐姐在医院里工作。
*我把书放在桌子。
C.教材错误
第三声的调值是214,不少语音测试结果显示,三声的调值实际是211或者212.
对译词的问题见面meet结婚marry
这种迁移现象的产生完全是由于外部因素造成的,与学习者内在的习得机制无关。
关于“高度结构化”的含义问题
所谓“高度结构化”,Biblioteka Baidu照我们的理解,指的主要是中介语内在结构的系统性。
这种系统性主要表现在学习者的语言是以规则为基础的:学习者的言语表达建立在已有的规则系统基础上,就像母语使用者将他的表达计划建立在内化的母语系统之上一样。
再看第二点。中介语“必须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而不是作为一个孤立的错误的集合来看待”。
(其他人总结的特点①可渗透性。指中介语可以受到来自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的规则或形式的渗透。从母语来的渗透,就是正负迁移和干扰的结果;从目的语方面来的渗透,则是对已学过的目的语规则或形式的过度泛化的结果。而一个人的母语就不具有可渗透性。
②“化石化”现象(顽固性)。一方面指中介语在总体上总也达不到与目的语完全一样的水平,另一方面也指某些学习者在语言的某些具体形式上学到了一定程度就停滞不前了。化石化”现象(顽固性)。一方面指中介语在总体上总也达不到与目的语完全一样的水平,另一方面也指某些学习者在语言的某些具体形式上学到了一定程度就停滞不前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