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控制网等级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分类方法一:A、B、C、D、E级
1.1参考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2009》
1.2界面显示参数
表1.1
1.3划分标准
B、C、D和E级的精度应不低于表1的要求:
表1.2
布设原则:
表1.3
各级GPS网点位应均匀分布,相邻点间距离最大不宜超过网平均间距的2倍。
表 1.4 表 1.5
w x ≦
5 σ
w y ≦ 5 σ
接收机的选用:
观测:
数据处理
(1)外业数据检核
1)B 级 GPS 网基线外业预处理和 C 、D 、E 级 GPS 网基线处理,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 ds 应满足公式 1.1 的规定:
ds≦2 2σ (1.1) σ---为基线测量中误差,单位为毫米
2)B 、C 、D 、E 级 GPS 网基线测量中误差 σ 采用外业测量时使用的 GPS 接收机的标称精度,计算时变
长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3)B 、C 、D 、E 级 GPS 网同步环闭合差,不宜超过以下规定:
三边同步环中只有两个同步边成果可以视为独立的成果,第三边成果应为其余两边的代数和。
由于模
型误差和处理软件的内在缺陷,第三边处理结果与前两边的代数和常不为零,其差值应符合公式 1.2
3 3
表 2.1 w z
≦ 5 σ
2
3
(1.2)
式中:
σ----基线测量中误差,单位为毫米,计算按 12.2.5 规定执行。
对于四站以上同步观测时段,在处理完个边观测值后,应检查一切可能的三边环闭合差。
4) B 、C 、D 、E 级 GPS 网外业基线的处理结果,其独立闭合环或附和路线坐标闭合差 W S 和各坐标分量 闭合差应满足公式(1.3)的规定。
w x ≦3 n σ w y ≦3 n σ w z ≦3 n σ
W S = w 2+ w y + w 2
n 为闭合环数。
w s ≦3 n σ (1.3)
(2)基线向量解算基本要求(略参考规范 12.3.3 节)
2 分类方法二:城市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城市或工程 GPS 按相邻点的平均距离和精度划分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2.1 参考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1997》
2.2 界面显示参数
σ= a + (bd) 2
表 2.2 GPS 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当边长小于 200m 时,边长中误差小于 20mm 。
闭合环或附和路线边数的规定
2.3 划分标准
1) 各等级 GPS 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应按公式 2.1 计算
2
(2.1)
式中 σ----标准差(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 mm );
a-----固定误差(mm );
b-----比例误差系数(1X10-6);
d-----相邻点间的距离(km )。
2)各等级 GPS 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2.2 规定。
相邻点最小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 1/2~1/3;最大距离
应为平均距离的 2~3 倍。
3)布网原则
接收机选择,观测基本技术要求(略),参考规范六七章。
4) 同一时段观测值基线处理中,二、三等数据采用率都不宜低于 80%。
5) 采用单基线处理模式时,对于采用同一种数学模型的基线解,其同步时段中任一三边同步环的坐标分
量相对闭合差和全长相对闭合差不宜超过表 2.3 的规定。
表 2.3 同步环坐标分量及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规定(1X10-6) 6)对于采用不同数学模型的基线解,其同步时段中任一三边同步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相对闭合差
2、 、 Z X y z Z X y
z
按独立环闭合差要求检核。
同步时段中的多边形同步环,可不重复检核。
7)无论采用单基线模式或多基线模式解算基线,都应在整个 GPS 网中选取一组完全的独立基线构成独立
环,各独立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应符合下式的规定:
w x ≦2 n σ
w y ≦2 n σ w z ≦2 n σ w ≦2 n σ
式中 w---环闭合差,w= w 2+ w y + w 2
n------独立环中的边数
8)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不宜超过下式的规定:
ds≦2 2σ
(2.2)
(2.3)
9) 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V X △V y △V )绝对值应满足下式要求:
△V ≦3σ △V ≦3σ △V ≦3σ (2.4)
10) 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剔除粗差后的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名基线相应改正数的较差(d
△V X 、d △V Y 、d △V )应符合下式要求:
△d V ≦2σ △d V ≦2σ △d V ≦2σ (2.5)
当超限时,可认为作为约束的已知坐标、距离,已知方位与GPS网不兼容,应采用软件提供的或人为的方法剔除某些误差较大的约束值,直至符合上式要求。
3分类方法三:公路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公路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
3.1参考规范
《公路勘测规范》2007
3.2界面显示参数
表3.1
3.3划分标准
1)各等级平面控制测量,其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最弱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3cm,最弱相邻点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得大于下表的规定。
表3.2
表3.3相邻点间平均边长参照值
表 3.4 GPS 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 3.5
四等
1.0
2) 观测技术要求
3)计算要求
1)
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不宜大于 10%。
2) 重复基线测量的差值应满足式
ds≦2 2σ
(3.1)
式中:ds----重复基线测量的差值;
σ---标准差。
3) 各级 GPS 网同步环闭合差应符合式 3.2 的规定。
n w x ≦ 5 σ
n
w y ≦ 5 σ n w z ≦ 5 σ
w (3.2)
式中:n----环或附和路线的边数 σ---标准差
4) 各级 GPS 网异步环闭合环或附合路线坐标闭合差应符合公式 3.3 的规定。
≦ ≦ ≦
≦ ≦ ≦
V X V y
V z
v≦2 n σ
(3.3)
式中:n----环或附和路线的边数 σ---标准差
5)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式 3.4 的规定
△V X 3σ △V y 3σ △V z 3σ (3.4)
式中:σ---标准差(mm )。
6)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改正数与经过粗差剔除后的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一基线相应改正数较差的绝对 值应满足 3.5 满足的规定
△d V X 4/3σ △d V y 4/3σ △d V z 4/3σ (3.5)
式中:σ---标准差(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