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智力资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托宾q值法(Tobin’s q)

托宾 q 值法是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 姆斯托宾设计的 q 值来判断企业智力资本价 值大小的一种方法。其公式为


q = Vm/Vr
式中Vr为公司有形资产的重置价值,Vm为企 业的市场价值。该式为公司市值与公司有形 资产的重置价值之比。
五、斯堪的亚“导航器”模型 (Skandia Navigator)


1996年英国学者安妮· 布 鲁 金 ( Annie Brooking)在其所著的《智力资本 —— 应用与管理》一书中认为:智力资本是 使企业得以运行的所有无形资产的总称。 并把智力资本的意义体现在一个简洁的 公式中: 企业 = 有形资产 + 智力资本 在我国,一些学者也对智力资本进行了 研究,复旦大学的芮明杰教授认为:智 力资本是企业内所有因知识和智力的积 累而形成的资源(2002年)。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智力资本,它有哪些特点? 2.智力资本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有什么关系? 3.智力资本有哪些评价方法?各方法有何不同? 4.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进行智力资本管理。

Leabharlann Baidu
卡尔· 爱瑞克· 斯威比(Karl Erik Sveiby) (1997 年)把智力资本的构成分为三个方 面:员工能力(Employee capability)、内 部 结 构 ( Inter structure) 和 外 部 结 构 (Extra structure),即智力资本的“ E— I—E”结构。 智力资本 = 员工能力 + 内部结构 + 外部结构

其中: 人力资本是指企业组织中单个成员所拥有 的知识和技能,它存在于个体之中,是一 种隐性的知识,是个人所受教育、所具有 的经验,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以及遗传等 因素的综合体。


组织资本是一种让组织成员能够把其所拥 有的知识、技能发挥出来的组织环境、氛 围或机制。 社会资本就是企业或成员通过所拥有的各 种社会关系网络及更广泛的社会结构,来 获得企业所需要的稀缺资源的能力总和。 在智力资本的三个组成要素中,人力资本 是企业的核心资本,组织资本是组织内部 资本,而社会资本是组织外部资本。


台湾学者成树芬在其所著的《企业智慧资产 管理》一书中认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总体 资产可分为会计资产和智慧资产。会计资产 是指在传统会计审计制度下认可的资产,一 般分为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两种。智慧资产 是指尚未被会计制度承认,但已具备市场价 值,具有高知识含量工作的经验的人、环境、 制度、技术与知识。智慧资产就其富含知识 载体的不同,又分为三种,即人才资产、市 场资产和结构资产。 智慧资产=人才资产+市场资产+结构资产

英国学者安妮 · 布鲁金( 1996 年)将智力资 本的构成分为:市场资产、知识产权资产、 人才资产和基础结构资产四类,可用公式 表示如下: 智力资本 =人才资产 + 知识产权资产 + 市场资产 + 基础结构资产


瑞典的斯图堪的亚保险公司认为企业的智力资 本是由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组成的。 智力资本 = 人力资本 + 结构资本 我国学者黄汉民认为智力资本是企业所有能用 于产生价值或资源配置的知识积累及其运用。 他认为企业智力资本的本质是企业知识元素的 集合。他将智力资本分为:人力资本、组织资 本、社会资本,其表达公式为: 智力资本 = 人力资本 + 组织资本 + 社会资本
财 务


人力 资本 更新与发展
运 作 过 程
第三节
智力资本管理
一、人力资本管理 斯图尔特将智力资本管理体系下的人力资本 管理的基本思路概括为: 1. 人力资本价值的识别 智力资本管理强调的是人力资本中对增加企 业价值有贡献的那一部分。企业在吸收、培 育和使用人力资本时,必须能够判别哪种人 力资本能够为企业价值增加做出最大的贡献。

最早系统地界定智力资本的含义和内容的 是美国学者托马斯· A· 斯图尔特(Thomas A. Stewart,1997 年),他将智力资本定义 为:“公司中所有成员所知晓的、能为企 业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事物之和”, 他认为企业的智力资本就是体现在企业的 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三者之中 的整体价值。


英国摩根· 威泽尔主编的《工商管理辞典》 ( 1998 年)中将“智力资本”解释为:“公司 产生或拥有的知识,或者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或者是在研究和发展过程中自发产生的,更广 泛地说,是公司可接触的知识和技术。” 瑞典学者卡尔· 爱瑞克· 斯 威 比 ( Karl Erik Sveiby)在 1997 年的著作《新的组织财富》中, 认为智力资本是体现在企业的员工能力、内部 结构和外部结构等三个方面的综合价值。
第二节 智力资本评估的方法

目前,智力资本的计量方法主要有:智力 增值系数法、直接评估法、托宾q值法、斯 堪的亚“导航器”模型等。
一、智力增值系数法(VAIC法)
智力增值系数法基本思路是: 由于企业的资本由财务资本与智力资本组成, 企业业绩取决于企业运用财务资本和智力资 本的能力。因此,对业绩的评价包括对实物 资本增值效率的评价及智力潜力增值效率的 评价两部分,二者分别用财务资本增值系数 和智力潜力增值系数来表示。
二、结构资本管理

结构资本管理的基本途径包括: 1 .通过加强知识描述来推动知识管理。 2.通过组织学习能力改善企业对资源 的协调机制。 3.通过培养团队精神和优化组织文化 塑造智力资本的共享氛围。
三、客户资本管理


通过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的综合影响,客户资 本将直接为企业价值提高做出贡献。一个忠实 的客户群不仅是企业产品的直接需求方,而且 有力地推动企业的成长。客户管理是实现智力 资本的市场价值的关键,其基本思路是: 环境分析 客户细分 客户管理状况分析 与客户共同学习过程中创造价值

直接评估法是通过分别评估智力资本的各 个组成部分后,再加总而得到企业的智力 资本总量。其特点是:在对智力资本分类 的基础上来评估智力资本的价值。一旦准 确地界定了智力资本,那么,其价值就可 以直接评估并计算出来。
三、市帐率法

市帐率是指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帐面价值的比 率。市帐率法通过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帐面价 值的比率来反映企业智力资本价值的相对大 小。该方法的依据是企业的智力资本是企业 市值与财务资本的差额,用公式表示: V = Vm - Vb 式中 V 表示企业智力资本价值, Vm 表 示企业的市场价值, Vb 表示企业的帐面价值。
第一节 智力资本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一、智力资本的概念
“智力资本” (Intellectual capital,国内也有 人将其翻译成“知识资本”。关于智力资本这 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翰· 卡纳 斯·加尔布雷斯(John Keneth Galbraith)于 1969年首先提出来的。加尔布雷斯认为智力资 本中的智力不再是作为纯粹智力的含义,而应 体现为一种相应的智力性活动,智力资本在本 质上不仅仅是一种静态的无形资产,而是一种 思想形态的过程,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方法。
二、智力资本的特点


无形性 依附性 潜在性 创新性 增值性 流动性
三、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

斯图尔特(1997年)将智力资本定义为能够使 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事物之和。他深入考 察了一批优秀企业的实际管理经验,吸收了企 业管理实践中的有效做法,最终认为企业的智 力 资 本 价 值 体 现 在 Human capital 、 Structural capital 和 Customer capital 三者 之中,并称之为智力资本的“H—S—C”结构, 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智力资本 = 人力资本 + 结构资本 + 客户资本
第16章 企业智力资本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你应该能够: 1.解释智力资本的概念及其特点; 2.描述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 3.阐述智力资本的评价方法; 4. 说明智力资本管理的意义
一些不能解释的现象

美国通用集团是一个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企业, 在多角化经营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美国 第一大企业,根据2001年年初美国证券市场报 告,通用集团的公司市值是 305 亿美元。微软 公司创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根据2001年美 国证券市场同期报告,该公司市值约是3025亿 美元,是通用集团的10倍。通用集团的固定资 产远高于微软公司。为什么?
而将企业运用财务资本与智力资本进行增值的 能力称为“智力能力”,用智力增值系数 ( VAIC) 来 表 示 , 它 等 于 财 务 资 本 增 值 系 数 (VACA)与智力潜力增值系数(VAIP)之和。
智力增值系数(VAIC)=财务资本增值系数 (VACA)+ 智力潜力增值系数(VAIP)
二、直接评估法(DIC法)

思科公司在 1997 年收购了一家位于 硅谷、由华人创办的通讯公司,该 公司员工40人,仅创立1年时间,是 从事自动银行网络系统数据统合的 研发工作,它被思科公司以 1.56 亿 美元收购。

智力资本这个术语最早出现于 1958 年,当 时,两位财务分析师正在对股票市场中的 几家以科技为基础的小型公司(其中之一 是 HP 公司,当时的年销售额为 2800 万美元) 进行评估,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这些公 司的智力资本可能是其惟一最重要的因 素。”他们还指出,这些公司能够获得较 高的市场评估,可以用智力升水来解释。
2. 人力资本价值的增值 识别企业人力资本的目的是促进人力资本的 形成与增值。智力资本理论关于人力资本 形成的研究,除了包含个人意义上的人力 资本形成以外,主要侧重从组织有效性的 角度探讨人力资本增值。 3. 人力资本价值拥有 探讨如何在承认人力资本所有者产权的前提 下,鼓励他们分享知识,通过团队协作, 将个人拥有的人力资本转化为企业拥有的 智力资本。


美国的密歇根大学的Dave Ulrich教授提 出了一个更简洁的智力资本定义,即一家 企业的智力资本就是其成员的能力 (Competence)和认同感(Commitment) 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 智力资本=能力*认同感。 公式中的乘号是强调组织中的人力资本与 结构资本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

在此后的20多年中,几乎没有人注意到这 个思想。20世纪80年代,美国最大的银 行——花旗银行前任主席沃尔特•利斯特指 出,他们的银行和其他一些公司拥有巨大 的智力资本,而会计师却无法衡量出来。

首先对此进行系统研究的是瑞典学者斯维比。 1989年,在《看不见的资产负债表》一书中, 他和他的同事们建立了研究的基础,提出了 智力资本的分类。他们认为知识资产体现在 三个方面:公司员工的竞争力、公司的内部 结构(专利、式样、计算机和行政体制), 以及公司的外部结构(品牌、声誉、与顾客 和供应商的关系)。斯维比的智力资本模型 一直被广泛使用,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其 他人的不断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