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兴《国际贸易教程》课后习题详解(国际价值与价格)【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国际价值与价格

一、概念题

1.国际价值

答:国际价值是国别价值的对称,是指在国别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性一般社会劳动的凝结,反映了世界市场中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的国际价值是伴随着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在参加世界市场各国的国内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世界市场形成后,社会劳动便获得全面的发展,它不仅是作为个别国家的劳动,而且作为世界上一切国家的劳动。当商品交换变成世界性交换时,各国的社会劳动就转化为世界范围的社会必要劳动,商品的国别价值就转化为国际价值。

2.国际价值量

答:国际价值量是国际贸易中商品的国别价值的加权平均数。国际价值量是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即在世界经济的一般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时所需的特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在国际价值量的确定中,只取决于那些参与或有可能参与世界平均劳动时间计量的已经投入的国别劳动量,而不包括那些劳动量投入的潜力。

影响国际价值量变化的因素有: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联系的广度与深度、劳动生产率、劳动强度以及贸易参加国的贸易量等。

3.国际价格

答:国际价格是在一定条件下国际市场中的价格,它是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围绕着国

际价值上下波动。决定、影响围际价格形成的因素有很多,但要使商品的价格大体上等价于商品的价值,有三个基本要素:①商品交换的经常性;②商品供给与需求大致相等;③没有人为或自然的垄断。

4.相互需求方程式

答:相互需求方程式是由约翰·穆勒(John Mill)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的,根据所给定的两国国内不同商品交换比率的上、下界限,由参与交易国家对于彼此商品的需求强度来确定实际的国际贸易条件。穆勒的相互需求学说,一般性地解释了均衡贸易条件变化的决定过程,即从供求角度分析了影响价格变动的过程(实际上是说明价格如何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5.提供曲线

答:提供曲线即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曲线本身是由一个国家的供给(出口)、需求(进口)曲线合成的。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均衡交汇点,即为国际商品交换比率(国际价格)。采用提供曲线分析法,可以较为精确地找出两国就两种商品进行贸易时的交换比率。

6.雷布津斯基定理

答:雷布津斯基定理主要说明单一要素增长对于国际分工的影响,该定理的主要内容为:如果要素和商品价格不变,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而另一种要素保持不变,其结果是密集地使用数量增长了的要素进行生产的产品数量将增加,而密集使用另一种要素进行生产的产

品的数量将绝对减少。

7.贫困化增长

答:贫困化增长是某些特定发展中国家发生的情况,其含义为:当一国由于某种动因(一般总是单一要素供给的极大增长)使传统出口商品的出口规模极大增长,其结果是不仅导致该国贸易条件的严重恶化,而且导致该国国民福利水平绝对下降。在现实中,贫困化增长大多发生于生产、出口初级产品的发展中大国。

8.普雷维什-辛格假说

答:普雷维什-辛格假说是普雷维什(P. Prebisch)和汉•辛格(H. Singer)先后提出的贸易条件对发展中国家日益不利的学说。两人的观点分别为:

普雷维什认为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主要有:①技术进步的好处主要为工业发达国家所获,发展中国家并未获得应有的利益;②在世界经济处于高涨时期,制成品与初级产品价格都会上升,但当经济危机来临时,制成品价格下降比初级产品要慢得多,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将会恶化;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中工会组织力量的区别。

辛格认为贸易条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日益不利,其原因在于需求的收入弹性以及节约资源型的技术进步。

二、思考题

1.什么是国际价值?国际价值量是怎样确定的?

答:(1)国际价值的概念

国际价值是国别价值的对称,是指在国别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国际性一般社会劳动的凝

结,反映了世界市场中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商品的国际价值是伴随着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在参加世界市场各国的国内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世界市场形成后,社会劳动便获得全面的发展,它不仅是作为个别国家的劳动,而且作为世界上一切国家的劳动。当商品交换变成世界性交换时,各国的社会劳动就转化为世界范围的社会必要劳动,商品的国别价值就转化为国际价值。

(2)国际价值量的确定

国际价值量是国际贸易中商品的国别价值的加权平均数。国际价值量是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即在世界经济的一般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时所需的特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在世界市场上体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能绝对地认为是所有国家在某种产品生产中投入劳动量的加权平均,因为并不是所有国家在这种产品上投入的劳动量都能够进入世界市场进行交换。但对于那些未进入世界市场的劳动,也不能认为其对国际价值的形成丝毫没有意义。只要这些劳动能够进入世界市场交换,即使并未实际进入交易,仍然因具有可贸易的性质而应加权计入平均必要劳动时间的计量。那些从各方面讲都无法进入国际交易的劳动投入量,则只具有国别价值,对国际价值的形成不会产生影响。另外,国际价值的形成只取决于那些参与或有可能参与世界平均劳动时间计量的已经投入的国别劳动量,而不包括那些劳动量投入的潜力。

2.在世界市场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在世界市场中,价值规律的作用发生的变化有:

(1)以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衡量,强度较大的国民劳动比强度较小的国民劳动在相同劳动时间内会生产出更多的价值,这又表现为更多的货币量。发生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在一个国家内,只有超过国民平均水平的强度,才会改变单纯以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算的价值尺

度,在世界市场中,各国作为价值标准的劳动强度失去意义,需要用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来计量,等价交换的基础发生了变化。

(2)生产效率较高的国民劳动在世界市场上也被算作强度较大的劳动。生产效率较高意味着劳动生产率的不同,各国在相同时间内的劳动能够创造出不同的国际价值。只要生产效率较高的国家没有因竞争而被迫把它们的商品的出售价格降低到和商品的价值相等的程度,其结论就可以成立。

(3)一国内部价值规律分配社会劳动的机制,在世界市场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种在国内通过资本、劳动在部门之间转移,竞争和供求变化的作用,使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而产生的不等交换,由于有关部门的扩张或收缩得到相应纠正价值规律作用机制,在世界范围中却无法根据各个国家的情况和需要而发挥作用。

3.生产要素条件变化对国际价格有什么影响?

答:生产要素条件的变化是通过一国经济发展、结构改变来影响不同国家之间商品交换的国际价格的。假设生产要素是指劳动力和资本,一国在初始时优势在于生产、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不同情况下,生产要素条件变化对国际价格的影响分别为:(1)劳动力和资本按照同一比例增长。劳动力和资本按照同一比例增长的含义是一国原有生产要素禀赋未发生变化,生产同种商品的要素密集度也与过去一样,表现在图形中即为该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图按原有形态等比例地扩大。

(2)只有资本产生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劳动没有发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该国生产可能性曲线沿着代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y轴向上大幅度伸展,但该曲线沿着代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x轴向右方只发生极小的变化。

(3)只有劳动产生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资本没有发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该国的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